生物进化理论-教案
《生物的进化》教案14篇

《生物的进化》教案14篇《生物的进化》教案篇1一、教材分析:《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ⅱ——遗传与进化》(人教版)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第二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的第三部分知识。
本节主要包括共同进化、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和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等知识点。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说明共同进化的概念2、说明生物多样性产生的原因2、能力目标:通过动画、图片观察和文字阅读,发展学生分析资料、交流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教学活动,学生形成“生物是进化来的”“生物的进化与环境密切相关”的思想观点,树立辨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观。
三、教学重点难点共同进化概念的理解和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原因四、学情分析学生对于本节内容了解很少,需要教师准备大量的素材,来让学生了解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原因。
五、教学方法1、学案导学2、探究法、讨论法、讲授法六、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了解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原因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教师活动:观看bbc演化之旅、未来狂想曲片段,设问:地球上是如何产生如此丰富多彩的生物类型的?学生活动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进行大胆猜想设计意图: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情境(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共同进化1、生物之间的共同进化2、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共同进化二、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三、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分析事例一:动物学家对生活在非洲大草原奥兰治河两岸的羚羊进行研究时发现,东岸的羚羊群的奔跑速度比西岸的羚羊每分钟竟快13米。
为何差距如此之大?经过观察和科学实验,动物学家终于明白,东岸的’羚羊之所以强健,是因为它们附近有一个狼群,生存时时处于危险之中。
生物进化教案

生物进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进化的概念,了解生物进化的基本原理和证据。
2. 掌握进化的作用和意义,理解物种起源和多样性的过程。
3. 了解自然选择的原理和适应性进化的机制。
4. 掌握进化的证据,包括化石记录、比较解剖学、生物地理学和分子生物学。
5. 能够运用进化理论解释生物现象,如抗生素耐药性的产生、人类起源等。
二、教学重点1. 进化的基本原理和证据2. 自然选择和适应性进化的机制3. 进化的证据和应用三、教学难点1. 进化的证据的理解和运用2. 适应性进化的机制的深入理解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引入生物进化的概念,提出进化的重要性和意义,引起学生的兴趣。
2. 理论讲解(20分钟)2.1 进化的基本原理- 遗传变异:介绍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对遗传变异的贡献。
- 遗传力量:探讨基因漂变、基因流动和基因重组对遗传力量的影响。
- 适应性:解释适应性的概念和重要性。
2.2 自然选择和适应性进化- 自然选择的原理:介绍达尔文的观点和自然选择的三个要素。
- 适应性进化的机制:解释适应性进化的过程,包括选择压力和适应性。
3. 讨论与实例(25分钟)3.1 讨论进化的证据- 化石记录:解释化石作为生物进化的重要证据。
- 比较解剖学:介绍同源性器官对进化的启示。
- 生物地理学:探讨地理隔离与物种分化的关系。
- 分子生物学:解释DNA序列的比较对物种关系的研究和进化的证据。
3.2 进化的应用- 抗生素耐药性:解释抗生素耐药性的进化机制和应对措施。
- 人类起源:了解人类进化的证据和原因。
4. 知识巩固(15分钟)结合练习题,进行进化的相关问题讨论,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 拓展应用(10分钟)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实际情况,讨论其他进化相关的应用领域,如植物的驯化、家畜的改良等。
六、课堂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提醒学生下节课的预习内容。
七、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回答一些进化相关的问题,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生物进化的学说-苏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

生物进化的学说-苏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进化的概念和生物进化的历史;2.掌握进化的证据和方法;3.了解生物进化学说的主要内容。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生物进化学说的主要内容;2.进化的证据和方法。
三、教学内容及教学步骤(一)生物进化1.概念生物进化是指生物在长期的演化过程中,逐渐适应环境,不断进化进步的过程。
2.历史(1)达尔文的进化学说达尔文认为自然选择是推动生物进化的驱动力,他提出了自然选择、物种形成等基本概念。
(2)遗传学进化学说遗传学进化学说主要是指基因在演化的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包括突变、基因重组等。
(3)群体遗传学进化学说群体遗传学进化学说主要研究的是群体遗传结构和繁殖等,通过对群体的遗传研究,得出了基因频率等重要遗传参数。
(二)进化的证据和方法1.证据(1)生物形态结构的比较(比较分析不同物种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2)生物的生殖(如繁殖方式等);(3)生物的生化特征和分子遗传等。
2.方法(1)育种法(人工驯养);(2)化石研究法;(3)比较解剖学法;(4)细胞学方法等。
(三)生物进化学说的主要内容1.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达尔文认为,物种之间的竞争会导致适应性突变的产生,使得那些具有较好适应性的物种在竞争中胜出,逐渐进化成不同的物种。
2.新陈代谢进化学说新陈代谢进化学说认为,生命是在不断适应环境条件下不断演化发展的。
新陈代谢进化学说主要是研究生物在新陈代谢方面的适应性和演化过程。
3.分子进化学说分子进化学说主要研究的是分子遗传方面的演化过程和进化关系,主要依靠比较不同物种之间的分子特征,如蛋白质和核酸序列等。
四、教学方法通过讲解生物进化的概念和历史,让学生了解生物进化的基本知识。
通过分析进化的证据和方法,让学生了解生物进化的科学依据。
最后,通过介绍生物进化学说的主要内容,让学生了解生物进化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五、课堂练习1.请简述生物进化的定义和历史。
2.请列举进化的证据。
2023最新版-《生物的进化》教案【优秀10篇】

《生物的进化》教案【优秀10篇】生物进化的历程篇一生物进化的原因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教学设计思想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1)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的探究实验。
(2)过模拟实验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
教学难点是“由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
”本节设计了一个材料分析过程和一个模拟探究过程,这两个过程有助于学生对“生物进化原因”的获得。
因此,第一课时主要完成“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这一部分。
课程进行的方式可以通过活动、讨论、谈话的方式完成。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简述英国曼彻斯特地区的两种桦尺蠖的数量随环境的变化而改变的事例。
2.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
能力目标1.通过对事例的分析,提高运用生物知识分析生活中现象的能力。
2.通过模拟“保护色形成过程”的活动,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对生物进化事例的分析,形成环保意识,以及环保的重要意义。
三、重点难点重点:1.简述英国曼彻斯特地区的两种桦尺蠖的数量随环境的变化而改变的事例。
2.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
难点:由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
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媒体有关英国曼彻斯特地区桦尺蠖颜色变化的图片及资料的多媒体课件;有关保护色的多媒体课件;彩色布料或彩纸(单色);彩色小纸片(大量)。
六、教学策略对于生物进化的原因的分析,首先让学生阅读英国蔓彻斯特地区的两种桦尺蠖的数量随环境的变化而改变的真实事例,让学生分析:1.在1850年,为何浅色桦尺蠖的数量多?这于环境有何关系?2.在1950年,深色的桦尺蠖为何占多数?这时环境有何特点?与环境有什么关系?然后结合科学家的实验,通过学生讨论,加深对生物进化的认识。
组织学生开展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的探究活动,进行探究活动时:1.组织同学严肃认真、相互配合,统一听从组长的指挥。
2.彩色布料最好采用单一的布料,有利于结果的分析。
3.彩色小纸片的选择应该多样化,其中之一最好与彩色布料的颜色一致或相近。
高中生物进化教案:进化理论的证据与机制

高中生物进化教案:进化理论的证据与机制进化理论是生物学中的重要内容,它解释了生物物种多样性的起源和变化。
本教案将介绍进化理论的证据与机制,让高中生更加深入地了解进化的过程和原理。
一、进化理论的证据1.化石记录化石是地质历史中被保留下来的生物遗骸或痕迹,通过对化石的研究可以推断出生物的演化历史。
例如,化石记录显示了生物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在不同地层中的变化,从中可以观察到物种的起源和灭绝。
2.比较解剖学比较解剖学通过对不同物种的解剖结构进行比较,揭示了它们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
例如,人类的手臂骨骼与其他哺乳动物的前肢骨骼有相似之处,这表明它们具有共同的祖先,经过演化而来。
3.生物地理学生物地理学研究了不同地理区域中生物的分布和演化。
例如,鸵鸟只生活在南美洲或非洲,而不在其他地区出现,这说明它们的祖先分布在这些地区,演化成了现在的形态。
4.胚胎发育胚胎发育是各个物种的发展过程,在不同物种的胚胎发育中可以观察到相似的结构和阶段。
这表明不同物种在进化过程中共享了相似的发育模式。
5.遗传学遗传学研究了遗传物质的传递和变异。
通过对物种的基因组进行比较,可以发现它们之间的遗传关系。
例如,人类与黑猩猩之间的基因序列相似度达到了98%,这表明它们有着共同的祖先。
二、进化的机制1.自然选择自然选择是进化最重要的机制之一,它通过适应环境的生物生存下来并繁殖后代,促进了适应性特征的传递。
例如,长颈鹿的长颈是为了觅食高处的树叶而逐渐演化出来的。
2.基因突变和遗传漂变基因突变和遗传漂变是生物遗传变异的重要原因。
基因突变是DNA序列发生错误或改变,而遗传漂变则是由于随机繁殖而导致基因频率发生变化。
这种变异使得个体在适应环境方面展现出不同的特征。
3.基因流和基因漂移基因流和基因漂移是由于个体迁移或随机事件引起的基因频率变化。
基因流指的是个体之间的基因交流,而基因漂移是由于随机的繁殖事件导致一些基因被固定或丧失。
这些机制都会对物种的遗传多样性产生影响。
关于生物进化的学说的教案

关于生物进化的学说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物进化的概念,理解生物进化的意义。
2. 使学生掌握生物进化的基本理论,如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能够通过观察生物现象,分析生物进化的证据。
4. 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能够运用生物进化理论解释生物界的现象。
二、教学内容:1. 生物进化的概念:生物进化是指生物在长时间的演化过程中,逐渐发展、演变、改变其形态、结构和功能的过程。
2. 生物进化的证据:化石证据、比较解剖学证据、胚胎学证据等。
3.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
4. 生物进化的原因:内因是遗传变异,外因是自然选择和隔离。
5.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和隔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生物进化的概念、生物进化的证据、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2. 教学难点:生物进化的原因,特别是自然选择和隔离的作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导入法,引导学生思考生物进化的原因和证据。
2. 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生物进化的证据和实例。
3.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生物进化的原因和证据。
4. 运用案例分析法,分析生物进化的实例。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提问学生对生物进化的了解,引导学生思考生物进化的原因和证据。
2. 讲解:讲解生物进化的概念、生物进化的证据、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3. 展示: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生物进化的证据和实例。
4. 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生物进化的原因和证据,分享讨论成果。
5. 案例分析:分析生物进化的实例,运用生物进化理论解释。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生物进化的意义和证据。
7. 作业布置: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完成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学生对生物进化的概念、理论和证据的理解,评估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生物的进化》生物教案7篇

《生物的进化》生物教案7篇《生物的进化》生物教案1教案课前检测:1、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
2、生物的化石在地层中的出现有一定的顺序:越古老的地层,成为化石的生物越简单、越低等;距今越近的地层,成为化石的生物越高等、越复杂。
教学目标:1.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
2.概述自然选择学说,形成生物进化的基本观点。
重点难点:一、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读P58页图24:1850年,英国曼彻斯特地区的桦尺蠖大多数是浅色的,只有少数是深色的读P58页图25,100年后的1950年,曼彻斯特已成为一个工业城市,树皮被熏成黑色,结果深色桦尺蠖变成了常见类型。
思考:它们的数量为什么随环境的变化而改变?保护色:1、生物进化的原因:可遗传的有利变异内因:可遗传的变异外因:环境的变化生物的后代会发生不同的变异,若变异与生活环境相适应,则具有此种变异的后代就能生存下来;若变异不能与生活环境相适应,则具有此种变异的后代就不能生存下来,将会被自然界淘汰。
二、达尔文自然选择: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1859年,达尔文出版了《物种起源》这一划时代的巨著。
在《物种起源》一书中,达尔文根据20多年来积累的资料,以自然选择学说为中心,从遗传、变异、人工选择、生存斗争和适应等方面论证了物种的起源。
该书强调自然选择在生物进化中所起的重要作用,给神创论以沉重的打击。
《物种起源》是关于生物进化理论的重要著作,是生物学研究历史上的新的里程碑。
①概念: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着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这就是自然选择。
②自然选择的过程: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
过度繁殖达尔文发现,地球上的各种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都有依照几何比率增长的倾向。
达尔文指出,象是一种繁殖很慢的动物,但是如果每一头雌象一生(30~90岁)产仔6头,每头活到100岁,而且都能进行繁殖的话,那么到750年以后,一对象的后代就可达到1 900万头。
《生物的进化》教案16篇

《生物的进化》教案16篇《生物的进化》教案篇1知识目标1.说出达尔文生物进化学说的基本思想及意义。
2.描述加拉帕戈斯群岛上地雀进化的原因及过程。
3.说出达尔文进化学说和其他生物进化学说的关系。
能力目标1.知道达尔文论的实质。
2.能够较准确判断加拉帕戈斯雀的进化顺序。
3.能运用达尔文进化理论解释桦尺蛾的变化。
情感目标1.学习达尔文细心观察和实验,实事求是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
2.认同达尔文的进化学说,树立唯物主义的自然世界观。
课前准备1.加拉帕戈斯雀喙进化的图片。
2.要求学生通过资料、网络等查询有关生物进化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我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知道了生物是进化发展的,进化发展的证据有哪些呢?2.生物进化的历程是不是漫长的?生物进化的原因是什么?导入新课我们这节课就研究一下生物进化的学说二、新授生物进化的学说(板书)(一)达尔文的进化论及生物进化的过程和原因教师:同学们可能已经知道了达尔文,哪位同学能再介绍一下达尔文。
学生:(达尔文是英国博物学家,通过研究提出了被恩格斯赞誉为“19世纪的自然科学三大发现”之一的生物进化学说。
)教师:达尔文为了提出生物进化学说的建立做了哪些工作?达尔文是怎样提出科学的进化理论的?内容是什么?能否举例说明?学生1:达尔文在考察中仔细观察所到之处的地质和生物,深入比较了化石动物和现存动物的相互关系等,在吸收前人进化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自然选择学说。
学生2:地球上的生物一般都具有很强的生殖能力,但是由于食物和生活空间等条件有一定的限制,因而生物会为争夺必要的食物和生存空间等进行生存斗争。
学生3:达尔文进化论的实质就是竞争,谁能得到食物和生存空间谁就能够生存下来。
学生4:这样生存下来的都是在生存环境中获胜的,能很好的适应环境,生存能力较强的。
学生5:老鼠的生殖能力很强,如果没有生存环境的限制,那么地球早就是一个都是老鼠的世界了。
师总结: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进化理论》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高中生命科学第九章第二节的内容,教材首要介绍达尔文进化思想的来源——拉马克的进化学说,进而说明达尔文进化论形成过程——“贝格尔号”舰的环球航行,以及代表著作《物种起源》。
然后通过对自然选择学说的核心内容:遗传变异、繁殖过剩、生存斗争和适者生存,以及自然选择作用例子的介绍,向学生展示达尔文进化论的主要思想和观点。
学习本节内容,不仅能使学生获得有关生物进化发展的知识,更能使学生接受生动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接触过生物进化的内容,对于达尔文提出的进化理论有所了解,但是仍停留在表面,对于自然选择学说的四个要点以及它们在进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不是很清楚,并且对达尔文进化论的贡献及其局限性尚不了解。
因此介绍生物进化理论的发展过程,分析达尔文进化理论的重要贡献和历史局限性,有助于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生物进化的过程,理解科学不是一个静态的体系,而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动态过程。
三、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学会概述自然选择学说的基本论点。
(2)学会运用自然选择学说观点描述生物适应性的形成。
(3)学会评述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贡献性和局限性。
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拉马克和达尔文进化理论分别进行讲解,了解生物进化理论的形成过程。
(2)通过对自然选择学说四个主要论点的探讨,学会描述生物适应性的形成。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达尔文生物进化学说的学习,感悟生命延续的规律,形成生物进化的观点,强化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
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四个基本论点
2. 教学难点:
(1)生物的适应性
(2)自然选择的作用
五、教学主线
六、教学过程设计
1. 情景导入
由地球上多种多样的物种导入,引导学生思考如此多样的物种的由来,从而引出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
2. 拉马克的进化学说
介绍拉马克的观点,让学生了解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基础之一。
屏幕展示
拉马克的人物及介绍,并解释以下问题:
①拉马克进化学说的主要内容
②拉马克进化学说中生物进化的主要原因
教师引导学生用拉马克的进化学说解释长颈鹿的长颈形成原因,并强调拉马克进化学说对生物进化的解释并不完全正确。
【设计意图】通过介绍拉马克的进化理论,了解达尔文进化理论的基础之一。
教师需强调拉马克进化理论并不完全正确,并由此引出达尔文的进化理论。
3.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3.1 屏幕展示达尔文的图像,航海途径,让学生了解自然选择学说的发现背景,并通过介绍加拉帕格斯群岛的地理、气候环境,以及达尔文登岛后看到的景象,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3.2 学生阅读课本,引导学生思考并总结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论点。
通过阅读课本阐述出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论点:变异和遗传、繁殖过剩、生存斗争、适者生存;师生互动解释变异和遗传是生物进化的内在因素,繁殖过剩是生物进化的必要条件,生存斗争是生物进化的动力和手段,适者生存是生物进化的结果。
四则内容环环相扣,学生易懂而又深刻。
使本来枯燥无味的内容,变得丰富多彩。
把理性知识通过感性认识来潜移默化。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自主阅读了解自然选择学说的基本论点,再由教师进一步讲解从而加深理解。
讲解过程中,四个论点层层递进,教师需设置问题链引导学生一步步思考。
3.3 课件再次展示远古长颈鹿和现代长颈鹿的对比照片。
设置问题:利用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观点解释长颈鹿为什么脖子长?
要注重从自然选择学说的四个论点进行解释,即达尔文认为长颈鹿的进化原因是:长颈鹿有颈长和颈短的差异(遗传变异);它们产生的后代超过环境承受能力(繁殖过剩);它们都要吃树叶而树叶不够吃(生存斗争);颈长的能吃到树叶生存下来,颈短的却因吃不到树叶而最终饿死了(适者生存)。
【设计意图】相同现象,运用两种不同理论进行解释,体会达尔文进化理论的先进性,加深对四个论点的理解,建立以自然选择学说为基础的进化模型。
3.4 引导学生从生物进化的结果出发,思考自然选择的作用,提出:
①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拟态也是一种适应。
②自然选择形成了多样性的物种。
教师紧接着引导学生学会利用自然选择学说解释一些生物现象,如害虫产生抗药性的原因、蜂鸟的长喙、枯叶蝶的拟态等,使课本的知识得以迁移运用。
【设计意图】运用已建立的模型解释生物现象,进一步理解自然选择学说的四个论点。
3.5 再次设置思考讨论题:如何评价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贡献和局限性)(1)贡献:
①相对系统地解释了生物进化的原因
②揭示了生物多样性的原因
③解释了生物适应性的形成
(2)局限性:
①未能对遗传和变异的本质作出科学的解释。
②对生物进化的解释局限于个体水平;
③认为物种的形成都是渐变的结果,骤变不可能形成新物种。
【设计意图】教师通过搭建问题台阶,引导学生总结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贡献和局限性,建立对该理论的科学认识,并通过对局限性的解释引出下节课内容,承上启下。
3.6 最后环节:通过阅读原著译文,近距离感受达尔文《物种起源》的美好意境,体会原著科学性与文艺性共存的特性,唤起学生对原著的兴趣。
七、板书设计
生物进化理论(一)
一、拉马克进化学说
二、达尔文进化理论
变异与遗传
自然选择学说繁殖过剩
生存斗争
适者生存
自然选择的作用
1、生物的适应性
2、生物的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