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人格、人口学变量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模型

合集下载

高中生主观幸福感与人格特质、情绪智力、认知智力的关系研究的开题报告

高中生主观幸福感与人格特质、情绪智力、认知智力的关系研究的开题报告

高中生主观幸福感与人格特质、情绪智力、认知智力的关系研究的开题报告一、课题背景和意义幸福一直以来是人类关注的焦点之一,人们对幸福的渴求也是一种普遍的心理需求。

幸福感是人们主观上对自己生活所处的状态感到愉悦和满足的感受和情绪。

在高中生这个阶段,他们身心发展迅速,感性和理性思维逐渐统一,对自身价值认同和情感状态的把握和评估更加准确和主观化。

因此,研究高中生主观幸福感对其人格特质、情绪智力和认知智力的影响关系,有助于深入了解高中生心理构成及发展规律,更好地指导高中生个体发展和群体教育。

二、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在以往的研究中,对幸福感的研究主要从全局视角进行,大多关注社会、经济因素的作用,而忽视了个体心理的因素。

此外,已有的一些研究也存在取样偏差、度量工具的局限性和数据分析方法的不合理等问题。

针对以上问题,本研究将采用科学严谨的调查方法和统计分析方法,从高中生的角度出发,探究主观幸福感与人格特质、情绪智力、认知智力之间的内在联系,丰富幸福感的研究结果,为高中生个体和群体发展提供参考。

三、研究目的和内容(1)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高中生主观幸福感与人格特质、情绪智力、认知智力之间的关系,揭示这些心理因素对高中生幸福感的作用规律,为高中生的个体发展和群体教育提供科学合理的参考。

(2)研究内容本研究将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运用统计学分析方法,从高中生的人格特质、情绪智力和认知智力三个方面,分析它们对高中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作用。

具体内容包括:1.以高中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他们关于主观幸福感、人格特质、情绪智力和认知智力方面的数据。

2.采用现有的幸福感评估工具,度量高中生的幸福感。

3.基于已有研究,选取相关的量表,测量高中生的人格特质、情绪智力和认知智力,并分析它们与幸福感的内在联系。

4.通过统计学方法,检验各项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和影响关系,并得出结论。

四、预期成果和意义通过本研究,可预期得到以下成果和意义:(1)深入解析高中生主观幸福感的心理构成和影响因素,有助于理解个体发展和群体教育的内在规律。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人格特质的相关研究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人格特质的相关研究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人格特质的相关研究摘要从心理学角度看,主观幸福感是评价者遵照本身拟定的尺度对其生存质量的整体性评估,是能综合权衡自我生存质量的主要心理指标,反映特定群体对生活状况的惬意程度【1】。

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状况反映大学生的生活质量,对其身心健康及其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人格又是预测幸福感最稳定的因素之一[2]。

本研究旨在探究主观幸福感与人格之间的关系,探讨主观幸福感在性别、年级、专业上是否存在差异,总结大学生的幸福感近状。

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由身心健康与心态平衡、自我成长与价值目标、家庭氛围与人际适应、知足充裕与社会信心四个维度构成。

(2)总的来说,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存在差异。

在自我发展与目标价值方面满意度越高的大学生,主观幸福感越高,不同性别、年级、专业的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有各自的特征差异。

其中女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指数要略高于男生,但是男生和女生在主观幸福感各维度上不存在差异;大四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最高,大一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最低,但内部感觉不一致,即有的人认为幸福,有的人认为不幸福;艺术专业的学生主观幸福感最高,但内部感觉不一致,即有的人感觉很幸福,而有的人却感觉不幸福;文科专业的学生主观幸福感最低。

(3)人格因素影响着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

在宜人性和神经质维度上得分越高的大学生,主观幸福感越低;外倾性、开放性和尽责性均与大学生的自我成长和目标价值极其相关,即这些特质上得分高的大学生,其自我成长和目标价值感也较高。

关键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人格特质Abstract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psychology, subjective well-being is evaluation in accordance with itself to develop the scale of the survival of the overall evaluation of the quality, main psychological index to weigh the quality of their lives, reflect the specific groups on the living conditions of the comfortable degree [1]. College Students' subjective well-being reflects the quality of life of college students, which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ir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and their development, and personality is one of the most stable factors to predict happiness [2].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ubjective well-being and personality,to explore whether there are differences in gender, grades and majors, and to sum up the happiness of college students.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are as follows: (1) college students' subjective well-being is composed of four dimensions: physical and psychological health and mental balance, self growth and value goals, family atmosphere and interpersonal adaptation, contentment and social confidence. (2) in general, there are differences in subjective well-being of College students. The higher degree of satisfaction of self development and objective value, the higher subjective well-being, the different gender, grade, professional college students' subjective well-being have their own characteristics. The female college student's subjective well-being sense index slightly higher than boys, but boys and girls in the subjective happiness sense of each dimension there is no difference; subjective well-being of senior students are the highest, freshm an students’subjective well-being is the lowest, but the internal perception of inconsistencies that some people think happiness, some people think it is not happiness; Art Major Students' subjective happiness sense was the highest, but the internal perception of inconsistencies, that some people feel very happy, and some people do not feel happy; liberal arts students subjective well-being sense is the lowest. (3) personality factors affect the subjective well-being of College students. In a pleasant and neuroticism scores higher college students, subjective happiness sense of lower; extraversion, openness and conscientiousness are with the college students self growth and the target value is extremely relevant, namely these traits scored high on the college students, the self growth and the target value is higher.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 Subjective well-being Personality traits1引言1.1主观幸福感的含义英文中,表达幸福感的词汇有许多,如:happiness,well-being,eudemonia,subjective等等。

青少年学生大五人格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

青少年学生大五人格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
人格对主观幸福感的作用的研究 ,起源于关
于双生子的研究 ,Tellegen 等人的研究表明气质在 儿童的情感体验中具有重要作用 。其后人们研究 了艾森克的三个人格维度及一些具体的人格特质 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大五人格与主观幸福感的 关系则把这一研究方向推向了高潮 。大五人格与 主观幸福感关系的研究是以 Costa 和 McCrae 的人 格的五因素理论为指导 ,研究外倾性 、神经质 、经 验的开放性 、宜人性和 严谨性与主观幸福感的关 系 。在人格五因素中 ,外倾性 、神经质与主观幸福 感的关系重复验证了大三人格与主观幸福感的研 究结论 ,即外倾性与生活满意度和正性情感存在 正相关 ,能够提高主观幸福感 ;神经质与生活满意 度和正性情感存在负相关 ,与负性情感存在正相 关 ,能够降低主观幸福感 。但其余三个因素 ,经验 的开放性 、宜人性和 严谨性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的研究较少 ,而且结论也不尽一致 。
2 研究方法与过程
211 被试 城市中 学 生 样 本 来 自 广 东 湛 江 市 一 普 通 中
学 ,农村中学生样本来自甘肃陇东老区两所普通 中学 。大学生样本从湛江海洋大学 、广东医学院 、 湛江师范学院抽取 。在删除不完整问卷后 ,共获 得无缺省值样本 379 人 ,其中初二 146 人中 ,城市 和乡村分别为 52 人和 94 人 ;高二 114 人中 ,城市 和乡村分别为 41 人和 73 人 ;大学生 119 人中 ,城 市和乡村分别为 69 名和 50 名 。 212 、高中和大学生样本的测查 ,考察了青少年学生大五人格维度与主观幸福感的关 系 。结果表明 ,外倾性是正性情感和生活满意度稳定有力的预测指标 、神经质是负性情感稳定有力的预测指 标 ,严谨性与生活满意度具有明显正相关 ,这三个维度与主观幸福感各维度的关系与国外已有的结论一致 ;开 放性 、宜人性与主观幸福感各维度的关系并没有验证 Costa 和 McCrae (1982 ,1991) 的结论 。 关键词 :大五人格 ; 主观幸福感 ; 青少年学生

中学生主观幸福感及与人格特质、自我和谐的相关性

中学生主观幸福感及与人格特质、自我和谐的相关性

在兰 州市 1所 重 点 中学 和 1 所 普 通 中学 取样 , 在 每所 学校 选取 初一 、初 三和 高二 3个 年级 ,每个 年 级各 选取 2个 班 。共发 放 问卷 5 o o份 ,回收有效 问卷 4 6 3份 。其 中男生 2 1 7人 ,女生 2 4 6人 ;初 一 1 6 4人 ,初 三 1 5 3人 ,高 二 1 4 6人 ;年 龄 1 1—1 7
归法 ( s t e p w i s e )进 行 回归分 析 。
1 . 2 . 1青少 年 主观 幸 福 感 量 表 ( A d o l e s c e n t S u b j e c .
t i v e We l 1 . b e i n g S c a l e 。A S WB S )
岁 ,平 均年 龄 ( 1 4± 3 )岁 。
1 . 2工 具
明总体 自我 和谐 程 度越 低。本研 究 中 3个 维 度
C r o n b a c h O t 系数分 别为 0 . 8 1 、0 . 8 2 、0 . 6 7 。
1 . 3统计 方法
使用 S P S S 1 2 . 0软 件 。采用 ( 均 数 ±标 准 差 ) 进行 描 述 ,采 用 独立样 本 t 检 验 、单 因素 方 差分 析 进行 差 异性检 验 ,采 用 P e a r s o n相 关 分 析 和逐 步 回
d o i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0— 6 7 2 9 . 2 0 1 3 . 0 9 . 0 0 8
( 中国心理 卫生杂志 ,2 0 1 3 ,2 7( 9 ) :6 8 0—6 8 1 . )
对 主观 幸福 感 的研 究 已成 为 当代积极 心 理学 的 组 成 部分 ,已有 研究 发现 人格 与 主观幸 福感 之 间有 稳 定 的关 系 ¨ 4 。 。 自我 和谐 是 R o g e r s 人 格理 论 中重 要 的概念 ,是 心理健 康 的标 志 ,有 研究认 为 自我 和 谐 是 主观 幸 福 感 的 重 要 中介 变 量 J ,人 格 又对 自 我 和谐 具 有 一 定 的 预 测 力 j 。本 研 究 探 讨 中学 生 主观幸 福感 的 现状及 与人 格特 质 、 自我 和谐 之 间的

青少年主观幸福感的研究

青少年主观幸福感的研究

青少年主观幸福感的研究随着积极心理学的发展日益壮大,主观幸福感成为其发展的焦点。

就国内而言,多数研究集中在对大学生、老年人和城市居民的主观幸福感的研究中,而对青少年主观幸福感的关注较少。

其次,在主观幸福感的相关研究中发现主观幸福感是一个与个体心理/生理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有关的整体概念,这提示我们要多角度、多渠道地进行研究和提出提高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的方法。

本文主要介绍青少年主观幸福感的研究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未来的研究趋向。

标签:主观幸福感;青少年;心理健康青少年是人生成长中的关键时期,是社会最为关注的焦点之一。

由于他们处于自我中心发展的第二个高度膨胀时期,这一时期主要特点是期望他人的关注和更深入的自我探索,敏感性和不稳定性使青少年感受到更多烦恼和困惑,因此,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而近年来,由于积极心理学的快速发展,主观幸福感逐渐成为评估个体身心健康的综合指标。

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SWB)是人们对自身生活满意程度的综合评价,是某一社会中个体生活质量的重要心理学参数。

对主观幸福感的研究有利于进一步了解青少年成长变化的心理规律,对培养他们形成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重要的意义,为他们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1主观幸福感1.1主观幸福感的含义人们对幸福感的现代意义的理解始于WannerWilson(1967)的《自称幸福感的相关研究》。

Diener(1984)把主观幸福感定义为个体根据自己设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所做出的整体性评价。

同时他也提出了主观幸福感有三个特点:主观性,指人们根据自身内定的标准衡量;相对稳定性,主观幸福感是个体对自身生活状态的整体评价,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值;整体性,它是一种综合的评价。

主观幸福感包括积极情感、消极情感和认知评价三个维度(Diener,1984;Fujita & Diener,2005),也即,包含认知成分和情感成分。

主观幸福感的结构方程模型[1]

主观幸福感的结构方程模型[1]
第四 ,在研究方法上 ,本研究认为即使借助潜变 量来研究幸福感 ,但如果没有先进的方法体系来获 取幸福感的多维度的综合特征 ,而仅凭对单个指标 进行均值 、方差的比较是很难得到一个关于幸福感 的综合判断 。因此 ,本文借助结构方程模型 ( SEM) (亦称潜变量结构 LISERL 方程模型) ,建立指标与潜 变量 ,潜变量与潜变量之间的关系探讨幸福感的生 成及其决定因素 。
Total
频数 988 1125 886 850 377 827 1065 221 860 684 569 2113
频率 4618 5312 4119 4012 1718 3911 5014 1015 4017 3214 2619 10010
(二) 对潜变量的测量
11 幸福感 。 对于幸福感潜变量 ,我们借助本次调查中的 5 个满意度观测指标予以反映 ,指标内容包括对收入 、 工作 、居住条件 、人际关系和家庭生活的满意程度 , 这 5 个变量均为定序变量 “, 1”为最满意 “, 5”为最不 满意 。
对于幸福生活可以从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评 价 ,其中对幸福生活的主观评价被称为主观幸福感 。 主观幸福感有 3 种理解 :基于情感层面的快乐感 、基 于认知层面的满意度和基于体验层面的价值感 。对 于主观幸福感的测度有显变量与潜变量之分 ,显变 量是指通过一个指标来反映幸福感状况 ,如问及“总 的来说 ,您现在幸福吗”,这种测量所得到的幸福感 属于情感层面的快乐感受 ,往往变动不居 ,是瞬间的 情绪 。潜变量是指将幸福感细分为若干方面 ,每个 方面选取一些指标来反映 ,这种分析方法能够得到 认知或体验层面的感受 ,进而能够获得比较稳定和 持久的态度与意愿的信息 。
第 24 卷第 2 期 2007 年 2 月
统计研究 Statistical Research

研究生主观幸福感与人口统计学变量的关系研究

研究生主观幸福感与人口统计学变量的关系研究

严标 宾 等 对 广 州 大 学 生 的 调 查 显 示 , 论 他 人 不 关 心 的 , 且 通 常 不 关 心 他 人 的 权 无 而 哪个维 度 , 女 间都没 有达到 显 著水 平 , 男
生 在精神 质得分上有 统计显著性差 异 , 其
究 生 。 艾 森 克 人 格 问 卷 简 式 量 表 中 国 版 但 精 神 质 的 信 度 指 标 只 是 达 到 标 准 , 此 这 因
1 研究生主观幸福感的性别差异t 结 彭 建 国等 2 0 年 对 7 0 重 庆 学 生 的 调 查 高 , 就 避 免 了 有 些 师 范 类 院 校 中女 生 认 检验 00 8名 这
果描 述与分析
对不 同性 雪 , 幸 郑
同 感 高 于 男 生 而 导 致 的 女 生 幸 福 感 高 于
在 研 究 生精 神 质 的性 别 差异 t 验 的结 检 果 达 到 显 著 , 且 是 男 生 高 于 女 生 。 神 而 精
王玲 等 2 0 年 对 大 学生 主 观 幸 福 感 进 行 调 男 生 的 偏 差 。 03 查 发 现 女 大 学 生 的 幸 福 感 显 著 高 于 男 大
心 的 、 击性 的 , 酷 的 、 乏 同情 心的 , 攻 冷 缺 对 力和 福利 "l 而 得分 低 的 人 则表 现 为温 柔、 【。 】
感 、 极 情 感 、 经 质 、 向性 上 不 存 在 统 消 神 外
计 显 著 性 差 异 , 同 性 别 的研 究 生 总 体 幸 不
福 感 上 均 不 存 在 显 著 差 异 , 一 结 论 符 合 这 国 内 外 研 究者 的 结 论 , 在 幸 福 感 的 体 验 即 上 性 别 并 不 起 主 导 作 用 。 同 性 别 的 研 究 不

青少年压力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一个有中介的调节模型

青少年压力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一个有中介的调节模型

青少年压力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一个有中介的调节模型摘要对461名青少年进行问卷调查,在控制人口学变量后,考察青少年压力、自我同情、焦虑和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

结果发现:(1)压力对主观幸福感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2)自我同情调节了压力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3)焦虑在自我同情对压力和主观幸福感关系的调节效应中起完全中介作用。

关键词青少年,压力,自我同情,焦虑,主观幸福感。

1引言随着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压力已经成为现代人难于避免的问题,而压力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目前,大量研究指出压力是影响青少年主观幸福感的重要因素之一(Zimmer-Gembeck&Skinner,2010)。

压力是指人和环境之间的一种特殊关系,在这种关系下,人感到的环境需求已经超出了自身可以应付的能力,或者已经威胁到自身的心理健康(Lazarus&Folkman,1984)。

人际关系压力与学业压力已成为青少年情绪困扰和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原因,处于高压下的青少年更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楼玮群,齐铱,2000)。

Thoits(1995)的研究也表明,压力如果不能加以调控,会进一步引发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

青少年体验的压力事件越多,不幸福的感觉会越强烈(Huebner&Laughlin,2001)。

但目前的研究多侧重于探讨压力与主观幸福感及其各维度之间的关系,然而压力是不可避免和消除的。

因此,本研究提出一个有中介的调节模型,探讨压力在何种情况下会对主观幸福感产生更强或更弱的影响,及其是“如何”影响的。

以此来帮助青少年更好地应对压力,提高其幸福感。

在Diener,Suh,Lucas和Smith(1999)提出的人格环境交互作用理论中,对影响主观幸福感的因素做了内部人格因素和外部环境因素的区分,发现尽管主观幸福感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受到客观环境因素的影响,但更主要的是表现为个体对环境的特质性反应(Diener et al,1999)。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济状况与 SWB 的关系来说, 研究结论是不一致的, 有研究认为, 高收入者 SWB 高于低收入者, 有钱的 人普遍比贫穷的人更幸福[ 3] , 正向情感和生活满意 度也具有相同的效应; 但也有研究认为经济状况与 SWB 不相关, 如 Myers 认为, 二战后, 许多国家人们 的收入有了显著的提高, 但 SWB 在美国和一些发达 国家并没有提高[ 6] 。就 SWB 的城乡差异来看, 人们 惯常以为居住在城市的儿童生活满意度比农村儿童 高, 因为城乡间的文化生活条件的差异是显而易见 的, 但有研究认为居住在城市尤其是繁华商业街的 青少年的生活满意度不如郊区的青少年高[ 14] 。
2007 年 文章编号: 1001 4918 ( 2007) 01 0046 53
心理发展与教育 中图分类号: B844 2
文献标识码: A
第 1期
青少年人格、人口学变量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模型*
张兴贵1 何立国2 贾 丽3

( 1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 广州 510420; 2 深圳大学师范学院心理学系, 广东 518060; 3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图书馆, 广州 510420)
1 前言
关于幸福的话题是多学科关注的热点, 心理学 家从被研究者的立场和主观感 受来研究人们 的幸 福, 认为幸福是根据主体自定的标准对自己生活状 况的一种整 体评估, 即主观 幸福感( Subjective well being, SWB) 。一般认为, SWB 包括生活满意度、正 性情感和负性情感三种成分[ 1] 。西方主观幸福感的 研究来自于许多相异而又相关的领域, 其一是社会 学家和生活质量研究者, 他们主要关注的是人口学 变量诸如收入和婚姻状况是如何影响幸福感的。第 二个影响来自于心理健康领域, 研究者们试图拓展 心理健康的传统观念, 指出心理健康不仅仅是没有 心理压抑和疾病, 而且包括了快乐 和生活满意度。 第三种影响来自于人格心理学家, 他们研究了快乐 者和不快乐者的人格。最后, 社会和认知心理学家 研究了适应和应对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2] 。
快乐感量表 该量表是 由 Diener 于 2000 年编 制, 包括正性情感和负 性情感两个维度共 14 个题 目。已有的研究表明, 该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 度[ 21] 。量表采用 7 级计分制, 每个测验项目的分值 最低为 1, 最高为 7。计分时, 正性情感题目计正分, 负性情感题目计负分, 二者的总分作为快乐感的分 数。
摘 要: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 抽取了 379 名中学生和大学生样本, 在多 元相关分析 的基础上, 结合 文献分析, 采用结构方程建模技术, 探讨了我国 青少年 学生人 口学变 量、人 格维度 和主观幸 福感( SWB) 的结构 关系。结果 表 明, 人口学变量中的年级和经济状况变量既与 SWB 有直接 的关系, 又通过大五 人格中的神 经质维度 或外倾性维 度 对 SWB 有间接的效应, 其中, 经济状况对主 观幸福感的正面效应较大, 而性别和城乡变量则仅通 过神经质和外倾性 对 SWB 有微弱的间接效应; 大五人格维度中, 宜人性与 SWB 没有 显著关系, 开放 性和严 谨性通过 神经质 或外倾 性 与 SWB 存在间接效应, 神经质和外倾性则对 SWB 有较强的 直接预测 力; 结构 方程模 型验证 了人格、人口 学变量 与 SWB 的这种关系。 关键词: 大五人格; 人口学变量; 主观幸福感
人口学变量问卷 本问卷主要收集被试的个人
资料, 包括性别、年级、家庭经济状况和家庭所在地 ( 城市还是农村) 。 2 3 研究程序
把生活满意度量表、快乐感量表、大五人格量表
47
2007 年
心理发展与教育
第 1期
和人口学变量问卷合成一本问卷册, 以班级为单位 进行团体施测。生活满意度量表、快乐感量表和大 五人格量表各有不同的指导语, 被试在充分了解指 导语的要求后开始答卷, 整个测验约持续一个小时。 2 4 统计分析
早期研究者习惯以客观的外在指标如社会经济 地位、教育水平、年龄等因素作为评估推论主观幸福 感的依据[5, 11] , 其目的 在于希望由个人外在的状况 来推论其所感受幸福的程度, 这类研究随着样本取 样的不同常会得到不同甚至自相矛盾的结果; Rodg ers 发现, 人口学变量对 SWB 的预测力是非常小的。 就年龄而言, 一些研究表明, SWB 会随 着年龄的增 加而降低[ 12] 。但 Headey&Wearing 1989 年的研究指 出, 年龄对 SWB 的影响缺乏一致的方向, 生活满意 度随着年龄的增加而上升, 但对正、负向情感的感受 则随着年龄的上升而下降[ 13] 。就性别与 SWB 的关 系来说, 结论 也是矛 盾的, 如有 研究指 出, 女 性的 SWB 高于男性[ 14] , 但也有研究认为没有差异。就经
青少年生活满意度量表 参照 Huebner1994 年 编制的 MSLSS 量表, 自编了我国青少年生活满意度 量表( CMSLSS) , 包括学校、学业、友谊、家庭、环境和 自由满意度六个维度共 36 个项目。该量表的内部 一致性信度介于 0 87~ 0 93 之间, 总量表和各分量 表的间隔一月的稳定性信度介于 0 80~ 0 85 之间。 就效度资料看, 探索性因素分析表明, 6 个因素的方 差累积贡 献率为 49 54% , 验证性因素 分析证明了 其构想效度[ 20] 。量表采用 7 级计分制, 每个测验项 目最低分数为 1 分, 最高分数为 7 分, 分数越高, 表 明生活满意度水平越高。
由于人口学变量与 SWB 的关系还缺乏一致的 结论。随着研究的积累和发展, 研究者认识到单纯 评估 SWB 外在指标的研究无法回答人们为什么体 会到幸福和怎样体会到幸福, 从而转向从人的内在 心理特征来寻找 SWB 的预测因素[ 15] 。
人格是个体独特的行为方式, 因其具有跨时间 和跨情境的稳定性, 人格与 SWB 的关系格外引人关 注。大量的研究表明, 人格是主观幸福感最稳定而 有力的预测因素之一[ 15,16] 。在人格因素中, 大五人 格与 SWB 的关系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但除了外倾 性和神经质之外, 其余三个人格维度与 SWB 的关系 并没有得出一致的结论, 而且, 五个人格维度各自对 SWB 的影响是否受到其余人格维度的影响尚有待 继续探讨。
虽然人口学变量是 SWB 的主要影响因素, 人格 是 SWB 的主要预测因素。但它们之间是否存在某 种内在的联系? 人口学变量作为外在指标是如何影 响 SWB 的? 它对 SWB 的影响是否受到人格因素的 缓冲? 鉴于 SWB 的相关因素及其关系的复杂性, 有 人认为应采用多元分析技术对 SWB 及其相关的影 响因素作整合性的研究[ 17,18] 。
大五人格量表 该量表是由杨坚 1996 年修订 的由 Costa&McCrae 编制的 NEO PI R 量表。关于量 表的信度和效度, 据 Costa& McCrae 的报告, 5 个分量 表的信度分别为: 外倾性 0 89、神经质 0 92、开放性 0 88、宜人性 0 86、严谨 性 0 90[ 21] 。戴 晓阳等人在 2004 年对 NEO 量表在中国大陆的实用性进行了验 证, 通过对 909 名 21~ 81 岁正 常被试的研究发现, 其中文译本具有较好的信度, 同质性信度在 0 77~ 0 92 之间, 重测信度在 0 81~ 0 91 之间, 因素分析 表明, 30 个 人 格 层 面 基 本 上 负 荷 了五 个 公 共 因 子[ 23] 。量表采用 5 级计分制, 正向题目从完全不同 意到完全同意分别计 0~ 4 分, 反向题目从完全不同 意到完全同意分别计 4~ 0 分, 在每个维度上得分越 高, 表明其人格的倾向性越明显。
以上文献回顾表明, 无论成人还是青少年学生, 关于人口学变量、人格与 SWB 之间的关系还存在分 歧和争议。本研究旨在对这种分歧和争议作出本土 化的验证, 就我国青少年学生的性别、家庭所在地、 家庭经 济状况、城乡 等人 口学 变量和 大五 人格 与 SWB 的关系做整合性的探讨。
2 研究方法与程序
来说, 主要采用调查和相关研究的方法。目前已进 入第三个阶段 理论的深化阶段。研究者们采用 多维的主观幸福感测量标准, 通过实验操作和纵向 设计试图揭示 SWB 产生的基本过程以及心理机制, 构建整合的主观幸福感模型[ 2] 。
是什么使人们感到幸福? 这一问题吸引了越来 越多的研究者的兴趣[ 5,6] 。尤其是影响个人主观幸 福感的因素特别受到研究者的关注。研究者希望能 够籍由对 SWB 相关因子的发现来解答一个人感受 幸福的机制。
所有的数据处理分 别在统计软件 包 SPSS11 0 和 LISREL8 30 上完成。
3 结果
3 1 SWB 及其相关因子的关系 3 1 1 人口学变量与 SWB 的关系
本研究考察的人口学变量包括性别、教育程度 ( 年级) 、经济状况和家庭所在地( 城市还是农村) , 其 中性别和家庭所在地都是离散型的分类变量, 教育 程度和经济状况是有三个和五个等级的等级变量, 所以如果以相关法求人口学变量与 SWB 之间的关 系, 限于变量特性, 结果的准确度会受到影响, 因此 改用多因素方差分析的方法, 虽然因素分析的方法 不能提供准确的预测力度值, 但它能辨别两变量间 是否存在关联效应。以 SWB 为因变量, 性别、教育 程度、经济状况和家庭所在地为自变量的多因素方 差分 析 表 明, 教育 程 度 的 主 效 应显 著 ( F ( 2,377) = 10 08, p < 0 001) , 经济状况的主效 应显著( F( 4, 375)
青少年学生 SWB 与大五人格各维度的相关结 果表明, 神经质与负性情感存在显著正相关, 与生活 满意度和正性情感存在显著负相关。外倾性和严谨 性与 SWB 的关系模式是一致的, 与负性情感存在显 著负相关, 与生活满意度和正性情感存在显著正相 关。以上 结 论与 McCrae&Cost a[ 21] 和 DeNeve&Cooper 的结论一致[ 24] 。但开放性与负性情感存在 显著负 相关, 与生活满意度和正性情感存在显著正相关, 这 一结论与 McCrae&Costa 关于开放性与正性情感和负 性情感同时具有正相关的 观点不一致[ 21] 。宜人性 与各维度的关系不够分明, 与正性情感不相关, 与生 活满意度和负性情感分别存在微弱的正相关和负相 关, 并没有证明 McCrae&Costa 关于宜人性与正性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