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体育大学 运动心理学 考试重点

合集下载

体育心理学考试复习内容

体育心理学考试复习内容

体育心理学考试复习内容一、体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一)概念体育心理学是研究人在体育活动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二、体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一)学校体育范围内教学、训练、竞赛心理问题(二)体育活动中的心理学问题二、我国体育运动心理学历史回顾二、知觉(一)空间知觉空间知觉——是反映物体空间特性的知觉,包括形状知觉、大小知觉、距离知觉、立体知觉、方位知觉等。

(二)时间知觉时间知觉——是反映客观事物运动和变化的延续性和顺序性。

是一种感知时间长短、快慢和先后次序关系的复杂知觉。

时间知觉在体育运动中的意义表现在:1.时间知觉与时机掌握2.时间知觉与情绪态度3.时间知觉与节奏知觉(三)运动知觉1.本体运动感知觉包括以下部分:(1)本体运动动作感知觉;(2)本体运动形态感知觉;(3)本体运动方位感知觉;(4)本体运动时间和速度感知觉。

2.专门化运动知觉专门化运动知觉——是在长期的专项训练和运动实践中发展形成的主体运动知觉。

三、感知觉规律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一)丰富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感性认识1.室外场地,器械的合理布置2.运用直观教学,树立清晰运动表象(二)加强教法,提高学生的空间知觉能力(二)表象在体育中的作用1.帮助学习和掌握运动技术动作2.辅助运动技能学习3.改正错误动作,解决疑难问题4.学习和练习行动策略5.集中注意,建立信心(三)运动表象的形式与特点运动表象——是指在运动感知的基础上,在大脑中重现出的动作形象或运动情境。

运动表象的形式;1.内部表象和外部表象2.模仿表象3.情境表象4.表象的个体差异(二)体育运动中动作记忆的特点1.多种感知觉参与2.本体运动感知觉起重要作用3.形成动力定型和高度自动化三、影响运动记忆的因素(一)目的任务的明确性对运动记忆的影响(二)情绪状态对运动记忆的影响(三)兴趣对运动记忆的影响(四)学习材料的数量和结构对运动记忆的影响(五)课堂气氛对运动记忆的影响(六)个体差异对运动记忆的影响(七)队型的组织形式对运动记忆的影响四、体育教学中促进运动记忆的策略(一)加强表象训练1.正确表象的建立2.表象训练(二)加强理解记忆(三)利用运动记忆规律,加强动作技能的正迁移二、思维的种类(一)动作思维(操作思维)(二)形象思维(三)抽象思维三、体育运动中操作思维的特点(一)思维的行动性(二)思维的迅速性(三)思维的灵活性(四)思维的紧张性直觉思维的参与,主要表现为:1.想象能力2.场上意识四、体育运动中的智力表现(一)体育运动中的智力1.体育运动所要求的智力2.想象力3.专项运动意识五、体育教学中发展学生思维的策略(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好奇心(二)给予适度的心理自由和心理安全(三)尊重、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四)对比分析,发现问题本质(五)情景置疑,解决问题(六)发挥想象能力,创造新动作(七)鼓励学生自编自创(八)引导学生参与积极的思维活动三、注意方式的理论奈德弗将注意能力分解为两个维度:范围(狭窄到广阔)和方向(内部—外部)。

《运动心理学》考试重点

《运动心理学》考试重点

第1章绪论1. 运动心理学、体育心理学和锻炼心理学各自的侧重点运动心理学:侧重研究竞技运动训练和比赛中的心理现象,特别是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过程中的心理状态和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对运动成绩的影响。

体育心理学:侧重研究体育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心理现象,特别是学生在运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特点和变化。

体育心理学强调研究体育教育教学对学生心理成长和发展的作用锻炼心理学:侧重研究体育锻炼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锻炼心理学集中研究体育锻炼对参与者的心理健康的作用2. 运动心理学的性质、任务和影响其研究方向的因素(p15-17)运动心理学的性质:作为心理学的分支,它是阐明体育运动的心理学基础、研究人在体育运动中心理活动的特点及其规律的科学。

运动心理学的任务:1) 研究人在体育运动中心理过程的特点和规律以及人的个性差异与体育运动的关系2) 研究体育活动对人的心理过程和个性特征产生的短期影响和长期影响3) 研究掌握运动知识、形成运动技能、进行技能训练的心理学规律4) 研究运动竞赛中人的心理状态问题影响其研究方向的因素:1) 运动项目的普及程度2) 运动项目的性质3) 进行实验控制的难易程度3. 运动心理学之父:1923年,格里菲斯被称为美国运动心理学之父。

1925年,他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运动心理学实验室4. 社会促进效应:特里普利特是世界上第一个研究心理学问题的人,于1897年在《美国心理学杂志》上发表关于社会促进效应的论文。

第2章运动活动的动机1. 动机的概念和分类概念:推动一个人进行活动的心理动因或内部动力,对人的行为具有始发作用、指向作用好强化作用。

分类:①生物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②直接动机和间接动机③缺乏性动机和丰富性动机④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内部动机:是指以生物性需要为基础,来源于主观内部的动机外部动机:指以社会性需要为基础,来源于客观外部的动机2. 动机的三个理论:1) 成就需要理论:由默里提出的人的一种基本需要,指一种内化的、出人头地的愿望,反映了人们在个人目标和工作志向方面的差异。

运动心理学考试重点

运动心理学考试重点

一、名词解释1.表象训练:在暗示语的指导下,头脑中反复想象某种运动动作或运动场景,从而提高运动技能和控制情绪能力的方法。

2.错觉:在特定条件下对事物必然会产生的某种具有固有倾向的歪曲直觉,是对外界事物的不正确的直觉。

3.心境:人比较平静而持久的情绪状态,它具有弥漫性。

4.运动焦虑:指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对当前或预计到的具有潜在威胁的情境所产生的担忧倾向。

5.运动技能:指人利用一定的知识经验练习而获得的,借助身体运动实现的某种特定目标的操作方式。

6.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不同属性,各不同部分及其相互关系的综合放映。

7.应激:是人遇到干扰自己平衡状态或超越自己应对能力的刺激事件时,表现出的特定或非特定的反应过程。

8.焦虑:由于不能克服障碍或不能达到目标,而体验到心理和身体的平衡状态受到威胁,形成的一种恐惧、担忧和紧张的情绪状态。

9.气质:指某个人典型地表现于心理过程的强度,心理过程的速度和稳定性及心理活动的指向性等方面的特点。

10.动机:激发和维持个体进行活动,并导致该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心理倾向或动力。

二、简答题1.心理学的主要理论流派有哪些?①机能主义;②行为主义;③格式塔学派;④精神分析学派;⑤人本主义学派;⑥认知心理学派;⑦神经心理学;⑧结构主义。

2.心理技能训练的阶段?A,要向运动员介绍每一种心理技能训练原理,使他们能够认识到这些技能的使用;了解技能如何影响他们的运动技术表现及了解如何掌握这些技能;B,以可能得到的有关资料帮助运动员通过循序渐进地训练掌握这些技能;C,熟练掌握这些技能,以使运动员能够将其应用到竞赛中。

3.知觉的特点?①,事物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引起脑反应的结果;②,对事物整体的反应或个别属性的综合反应。

4.情绪和情感的关系?区别:情绪主要指感情过程,具有情景性、暂时性、机动性的特点;情感指具有稳定的、深刻的社会意义的感情,具有较大稳定性、深刻性和持久性。

联系:①历史上统称为感情;②相互依存,不可分离。

体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体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体育心理学复习资料体育心理学是研究运动员在体育比赛中的心理表现以及影响这些表现的因素的学科。

它不仅对运动员在比赛中的发挥和表现起着重要作用,而且对于体育教练和管理者来说也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一些有关体育心理学的复习资料,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一领域的知识。

一、体育心理学概述体育心理学是运动科学的重要分支,它研究的重点是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心理特点、心理表现以及心理训练等方面。

体育心理学的发展使得运动员在比赛中能够更好地应对各种心理压力和困难,提高竞技状态。

二、运动员心理素质1. 注意力控制:注意力是运动员在比赛中必不可少的心理能力,它直接影响着运动员的表现。

运动员需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注意力,集中精力在比赛需要的事物上,提高比赛的专注度。

2. 自信心:自信心是运动员在比赛中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自信的运动员能够更好地应对比赛的压力,并且更有可能发挥出自己的最佳水平。

3. 动机:运动员的动机是参与运动比赛的动力源泉,它直接影响着运动员在比赛中的积极性和表现。

理解和激发运动员的动机是体育心理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三、心理训练方法1. 想象训练:想象训练是一种通过大脑的“幻想”来加强体育技能和心理素质的方法。

运动员可以通过想象自己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培养自信心和积极情绪。

2. 放松训练:放松训练是一种通过放松身体和心理来减轻紧张和压力的方法。

深呼吸、渐进式肌肉松弛等放松技巧可以帮助运动员调整心理状态,提高比赛的稳定性。

3. 目标设定:设定明确的目标可以帮助运动员更好地规划自己的训练和比赛计划,并激励自己朝着目标不断努力。

四、应对比赛中的心理压力1. 管理焦虑:比赛中的焦虑是运动员面临的常见问题,它会影响运动员的专注力和表现。

运动员可以采取一些应对策略,如积极思考、自我放松、寻求支持等来减轻焦虑。

2. 处理失败:失败是体育竞技中常常会遇到的挫折,运动员需要学会应对失败,从失败中汲取经验和教训,保持乐观态度,并且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和训练计划。

体育心理学复习重点

体育心理学复习重点

体育⼼理学复习重点第⼀章运动⼼理学的性质与任务1、⼼理学(psychology):以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为为⽬的,通过分析⼈的意识和⾏为,揭⽰⼈的⼼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理学是研究⼼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其研究对象是⼼理现象。

2、⼼理学的研究内容(详见PPT架构图)3、教育⼼理学:研究教育过程中所包含的各种⼼理现象及其规律,揭⽰教育同⼼理发展的相互关系。

4、⼼理测量(psychological measurement):以了解和评价个别差异为⽬的、采⽤标准化⼼理测验作为测量⼯具的测量,可在称名量表、顺序量表、等距量表和⽐率量表4种量化⽔平上进⾏。

最典型的⼼理测量是智⼒测验和⼈格测验。

4、⼼理咨询(psychological counseling):⼀种通过辅导达到教育⽬的和学习⽬的过程。

在这⼀过程中,通过⾯对⾯的交谈,咨询员根据受辅者的背景和需要,帮助受辅者了解⾃⼰,认识环境,解除困惑,完善⼈格,体现潜能。

5、运动⼼理学(sport psychology)是研究⼈在体育运动中的⼼理活动特点及规律的科学。

6、艾滨浩斯对⼼理学的发展有⼀句⼴为流传的评语:“⼼理学有⼀长期的过去,但只有短暂的历史”(波林,1982)。

7、⼼理学作为⼀门科学从哲学中脱胎出来,不过才有⼀百多年的历史,其标志⼀般认为是冯特(Wilhelm Wundt,1832-1920)于1879年在德国莱⽐锡建⽴了世界上第⼀个⼼理学实验室。

这⼀事件可被看作⼼理学发展史的重要⾥程碑。

8、第⼀个被明确视为属于运动⼼理学领域的研究美国印第安纳⼤学的诺曼·特⾥普⾥特于1897年进⾏的社会促进效应实验研究,即开社会⼼理学研究之路,也创运动⼼理学研究之先。

9、运动⼼理学进⼊科学⾏列的标志在1913年的洛桑会议上,现代奥运会创始⼈顾拜旦明确提出了运动⼼理学的研究问题,推动了⼼理学与体育运动相互结合的科学历程。

10、运动⼼理学学科诞⽣标志1923年美国运动⼼理学之⽗格⾥菲斯(Coleman Roberts Griffith,1893-1966)在美国伊利诺斯⼤学开设了世界上第⼀个运动⼼理学课程,1925年,他建⽴了世界上第⼀个运动⼼理实验室,这⼀事件可被视为运动⼼理学学科建⽴的标志。

北京体育大学考博运动心理学试题

北京体育大学考博运动心理学试题

北京体育大学考博运动心理学试题
2007年北体考博运动心理学试题
一、简答题(任选 2 题,每题 10 分,共 20 分)
1、简述空间知觉及在运动实践中的意义。

2、简述自生放松方法和渐进放松方法的差异。

3、简述教练员的强制影响力和自然影响力。

二、论述题(任选 2 题,每题 15 分,共 30 分)
1、试论认知评价理论的主要观点及在运动实践中的意义。

2、试论个人最佳功能区理论的主要观点及在运动实践中的意义。

3、试论采恩斯社会促进理论的主要观点及在运动实践中的意义。

2008年北体考博运动心理学试题
一、简答题(任选 2 题,每题 10 分,共 20 分)
1、简述运动知觉在运动实践中的意义。

2、简述警觉和警戒的差异。

3、简述伯克维茨的修正的挫折——攻击理论。

二、论述题(任选 2 题,每题 15 分,共 30 分)
1、试论主场效应及其影响因素在北京奥运会中的意义。

2、试论自我效能理论的主要观点及在运动实践中的意义。

3、试论焦虑方向理论的主要观点及在运动实践中的意义。

运动心理学考试重点

运动心理学考试重点

运动心理学考试重点 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运动心理学考试重点一、选择,判断1、影响动机的强度和方向的因素:源于人的内部的需要,源于人的外部的条件。

2、社会支持是最重要的应对应激的外部资源。

3、应激是一种复杂的心理生理过程,包括应激刺激,对威胁的知觉评价,应激反映三种主要成分。

4、焦虑状态含三种主要成分,分别是生理唤醒、情绪体验以及威胁、不确定性和担忧的认知表征。

5、倒U形假说预测,个体处于较低的唤醒水平时,工作效率较低;处于中等唤醒水平时,工作效率最高;处于较高唤醒水平时,工作效率下降。

倒U 形假说还预测,对于需要精细肌肉协调性的复杂运动而言,最适宜的唤醒水平可能较低一些。

6、赫尔的内驱力理论推测,操作成绩(P)是内驱力状态(D)与习惯强度(H)的乘积,即P=D*H。

内驱力的增强(唤醒水平提高)将使又是反应出现的可能性增大。

如果优势反应是正确的,唤醒水平的增高会引起操作成绩的提高。

如果优势反应是错误的,唤醒水平的增高会引起操作成绩的下降。

7、汉宁的个人最佳功能区理论强调个体差异,认为每个运动员有自己独特的理想机能区段。

焦虑水平的增高会引起操作成绩的下降。

8、维纳认为,人们对成功和失败的解释有以下几个方面:能力高低、任务难易、努力大小和幸运与否。

这四个方面构成两个维度:内外控和稳定性,这就是最初的归因模型,。

他的研究表明,人们把成功或失败归于何种因素,对情绪体验和今后工作的积极性有重要影响。

9、人们对成功与失败进行的归因,可以分为4个主要方面:内外控、可控性、稳定性和整体性,他们在体育运动领域具有实际意义。

10、奈德弗的注意方式理论将注意能力分解为两个维度:范围(狭窄到广阔)和方向(内部到外部),并以此分为广阔--外部、广阔--内部、狭窄--外部、狭窄--内部四种注意类型。

11、运动技巧是运动技能的高级阶段,它的特点是对动作的清晰知觉和精确表象,以及执行动作时的高度自动化。

体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第六章

体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第六章

体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第六章体育心理学是研究运动员心理状态、心理过程以及心理训练的科学。

本章内容主要涉及运动员的心理技能训练、动机与目标设定、情绪调节等方面。

以下是第六章体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1. 心理技能训练中,以下哪项不是常见的训练方法?A. 自我谈话B. 放松训练C. 增强体能D. 目标设定答案:C2. 动机理论中,内在动机与外在动机的区别在于:A. 外在动机与奖励相关B. 内在动机与奖励无关C. 外在动机与惩罚相关D. 内在动机与惩罚无关答案:B3. 情绪调节在体育比赛中的作用是:A. 增加运动员的焦虑B. 减少运动员的紧张感C. 降低运动员的自信心D. 提高运动员的表现水平答案:D二、简答题1. 简述目标设定理论在体育训练中的应用。

答案:目标设定理论认为明确具体的目标可以提高个体的动机和表现。

在体育训练中,教练员帮助运动员设定短期和长期目标,这些目标应该是具有挑战性的,但又是可达成的。

通过目标设定,运动员可以更清晰地了解自己的进展,及时调整训练计划,从而提高训练效果和比赛成绩。

2. 描述运动员如何进行有效的情绪调节。

答案:运动员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情绪调节,包括但不限于:深呼吸、正念冥想、认知重构、情绪表达和寻求社会支持。

有效的情绪调节有助于运动员在高压的比赛环境中保持冷静,减少焦虑和紧张,从而提高比赛表现。

三、论述题1. 论述心理技能训练对提高运动员竞技表现的重要性。

答案:心理技能训练对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表现至关重要。

它包括自我激励、注意力集中、情绪控制和压力管理等方面。

通过心理技能训练,运动员可以更好地应对比赛中的压力和挑战,提高专注力,减少失误,增强自信心,从而在比赛中发挥出最佳水平。

此外,心理技能训练还有助于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保持积极的心态,促进长期的运动发展。

结束语通过本章的学习,我们了解到心理技能训练、动机与目标设定、情绪调节等在体育心理学中的重要性。

这些知识对于运动员提高竞技表现、教练员进行有效训练以及运动心理学研究者深入探究运动员心理状态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了解
1.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创立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
学的诞生。

2.年,美国心理学家格里菲斯在伊利诺斯大学体育系创立了第一个运动心理学实验室,
标志着运动心理学的诞生。

年国际运动心理学会()在罗马的成立,才标志着运动心理学开始正式走上科学的发展道路。

3.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发生、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

4.运动心理学是心理科学的分支之一,是研究体育运动活动中心理现象的发生、发展
及其规律的科学。

1.提高记忆力的原则和方法
原则:减少分心刺激,善用声码为先的原则,扩大组块与记忆广度,及时复习
方法:优化处理记忆材料(操作化,形象化,诗歌化,意义化)
2.思维的基本过程:分析和综合,比较,抽象和概括,具体化
3.表象:人们在头脑中出现的关于事物的形象
4.想象: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
5.情绪情感的心理成分:主观体验,生理唤醒,外部表现
6.情绪情感与认识的关系:
区别:反映事物的性质不同;两者发生和改变的随意性不同
联系:情绪情感是人是的基础上产生,发展和变化的,没有认识就没有情感;情绪情感可以反作用认识(改变认识相对容易,改变情感相对困难)
7.情绪分类:"七情说""六情说",基本情绪和复合情绪,情绪状态的分类(心境,激情,
应激)
8.离差智商:是个体智力发展在同龄人中的相对位置
9.焦虑:由于不能克服障碍或不能达到目标,而体验到身体和犀利的平衡状态受到威
胁,形成一种紧张、担忧并带有恐惧的情绪状态.
10.气质的分类:多血质(活),胆汁质(躁),黏液质(静),抑郁质(愁).气质是稳定的不变
的,性格是不稳定的可变的.
11.表象训练:是在暗示语的指导下,在头脑中反复想象某种运动动作或运动情境,从而
提高运动技能和情绪控制能力的过程.
12.模拟训练:是针对比赛中可能出现的情况或问题进行模拟实战的反复练习的过程,
目的是适应各种比赛条件,保证技术战术在变化的环境中也能得到正常发挥.
13.心理定向原则:
、过程定向,即比赛时将注意的方向定位在比赛过程要素而不是比赛最终结果的认识倾向
、当前定向:即比赛时将注意的方向定位在当前任务而不是过去的结局和将来的结果的认识倾向.
、主位定向:即比赛时将注意指向自己的思维和行动,而不是天气、裁判、比赛规则等难以控制的因素的认识倾向.
14.比赛的情绪调节: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为了使自己的心理状态保持在最佳水平,
可根据具体环境和个人情况从三个方面进行情绪调节.
身体调节:指通过改变身体状态调节情绪,包括表情调节、呼吸调节、活动调节和饮食调节等.
认识调节:指通过改变认识来控制情绪,包括表象调节、暗示调节、宣泄调节、情志转移、激化调节等.
环境调节:指通过改变环境来控制情绪,包括音乐调节、颜色调节和气味调节.
15.问题解决:是由一定的情景一起的,按照一定的目标,应用各种认知活动、技能等.经
过一系列的思维操作,使问题得以解决的过程.
16.应激过程:指机体遇到干扰自己平衡状态或超越自己应对能力刺激事件时,表现出
特定的或非特定的反应过程.
17.应激的认知反应:警觉程度的提高,对内部外部信息提取和分析变得困难;注意范围
的缩小,思维灵活性降低.
18.应激的心理性诱发原因:对应激刺激的行为性反应; 对应激刺激的情绪性反应; 对
应激刺激的认知性反应;
19.心理由生理做基础
20.调节和控制情绪的最有力手段(或许)就是调节和控制自己的认识
名词解释
1、问题解决过程: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明确问题),提出假设,检验假设
2、气质: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动力性、灵活性与指向性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