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直性脊柱炎全髋关节置换术股骨假体选择
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病变

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病变刘勇;王业华;蒋健;柯明池;徐峥【摘要】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病变的效果。
方法对20例(27髋)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病变患者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
置换前患者日常活动均明显受限,其中需要使用助行器7例,生活完全不能自理4例,8例(11髋)关节强直。
比较手术前后髋关节 Harris 评分和关节活动度及术后并发症。
1例患者后期行脊柱后凸矫形术。
结果全部病例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4.2年(1.2~7.8年)。
最后一次随访,23髋(85.2%)疼痛完全消失;仅有1例仍需双拐辅助行走,其余患者均可不扶拐行走,步态正常。
术前 Harris 评分平均14.9分,髋关节活动度平均40°。
术后 Harris 评分平均82.9分,其中优8髋,良10髋,可7髋,差2髋,优良率74.1%;髋关节活动度平均190.5°;髋关节Harris 评分及关节活动度均显著高于置换前(P <0.05)。
4髋(7.4%)出现异位骨化,分别为Brooker 分级Ⅰ、Ⅱ级。
假体无菌性松动1例。
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病变的有效手段,可以缓解关节疼痛,恢复关节功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results of the total hip replacement in the patients with ankylosing spondy-litis. Methods A total of 20 ankylosing spondylitis patients(27 hip joints)underwent totalhip replacement. All the patients had obvious restriction in daily life before operation:7 cases had to walk with the help of crutches,4 cases had to siton wheel-chair,and 8 cases(11 hip joints)were stiff. The range of motion of the hip joint,the Harris score,and the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were compared and analysed in this study. Additional spinal operation for their kyphosis was required in 1 patient. Re-sults The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for an average age of 4. 2 years(ranged from 1. 2 to 7. 8 years)in our department. The pain was completely released in 23 hips(85. 2% )at the last time of follow-up. Only one patient still needed two crutchs to walk. The mean Harris score was 14. 9 averagely and the mean total range of the hip joint movement was 40°before surgery. The Harris score of hip joint was 82. 9 averagely,including 8 hips excellent,10 good,7 possible,and 2 poor,with an excellent and good rate of 74. 1% . The mean total range of the hip joint movement was 190. 5°after surgery. 4 hips(14. 8% )appeared hetero-topic ossification in all patients according to Brooker's calssification,one was of Class Ⅱ and the other ClassⅢ,and 1 hip ap-peared aseptic loosening. Conclusion The total hip replacement is an effective solution for the treatment of affected hip with ankylosing spondylitis. It can relieve the pain of the joint,restore the hip function and improve the life of the patients with an-kylosing spondylitis.【期刊名称】《实用骨科杂志》【年(卷),期】2014(000)009【总页数】5页(P780-784)【关键词】强直性脊柱炎;全髋关节置换术;髋关节;活动度;Harris 评分【作者】刘勇;王业华;蒋健;柯明池;徐峥【作者单位】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骨科,江苏徐州 221006;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骨科,江苏徐州 221006;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骨科,江苏徐州 221006;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骨科,江苏徐州 221006;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骨科,江苏徐州2210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7.4+2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一种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侵犯骶髂关节、脊柱和髋关节,并可累及外周关节、肌腱韧带附着点及其他组织,有较强的致残性[1],严重者造成脊柱畸形和关节强直,髋关节受累后,造成患者髋部疼痛和步态异常。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强脊炎髋关节强直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强脊炎髋关节强直摘要】目的:本研究主要是对采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对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的强直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和研究。
方法:为了保证研究结果的准确性,主要选择的是2010年6月-2013年6月某医院收治的所有采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强脊炎髋关节强直的患者,患者总人数为27例,共包括38个髋关节。
对治疗过程中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
结果:在手术之后,对这些患者进行回访可知,在进行手术之前患者髋关节无法进行活动,但是经过手术之后活动度可以达到147.4°,平均的屈髋也达到了92.6°。
另外,髋关节屈曲畸形程度;Harris评分等都有明显的好转。
经过手术治疗之后,患者的髋痛现象消失,能够正常行走,而且很少出现或者是几乎不出现并发症的现象。
结论:在对强脊炎髋关节强直的治疗中可知,采用手术的治疗方式可以提升髋关节的灵活程度,矫正关节畸形的现象,满足患者的基本要求,完善其生活的质量。
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的方式可以被广泛推广。
【关键词】全髋关节置换;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强直强直性脊柱炎是慢性疾病的一种,可以累及到中轴关节,在疾病后期会出现脊柱的凸起或者是强直的现象。
从目前的治疗方式上看,采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技术的疗效显著。
通过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进行随访,可知,患者的恢复速度较快,基本达到治疗的效果。
在今后的临床治疗工作中可以将这种手术技术进行推广。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在本组研究中,患者的总数为27人,其中男性占据23例,而女性为4例。
其中男性的髋关节共34个,女性仅为4个。
这27例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7.6岁。
患者的病程从6年到30年不等,平均的病程为13.4年。
经过临床诊疗,患者出现的而主要病症为侧髋关节强直,屈曲畸形等,畸形程度达到31°,角度小于40°,Harris评分为16.6分。
患者的髋关节间隙变小,设置消失,所有的患者都采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治疗方式。
全髋关节置换股骨假体的选择及应用:本刊中文部

2 股 骨 峡 部在 非 骨 水 泥 型 全髋 关 节 置换 中 的
作用
3 高龄 患 者 锥 形 股骨 柄 假 体 全髋 置 换 后 的 中
期 疗效
李 毅 中 ( 建 医科 大 学附 属 第二 临床 医 学 院骨 福
科 ,福 建省 采 州市 3 20 ) 6 0 0
刘宏鸣 ( 苏州 大学 附属 第一 医院 骨科 ,江 苏省 苏
1 8 6 3 :0 — 0 . 9 6,( )1 3 1 5
Eb w S r .9 54 f ) 8 —8 Io ug 1 9 ; 4 : 6 2 9 2
陀0 Kr b r ,r sa L , deln . to e sono e 1 on eg M B o tm A So r d V Re rv r i ft u h
8 非 骨 水 泥型 髋 关 节 假 体用 于 老 龄 初 次 全
换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影响着股骨假体的安置
和置 入后 的稳 定 。文章 旨在 观察 C 峡部 测 量股 T
骨峡 部 在 非骨 水 泥型 全髋 关 节置 换 中的 作 用。 收 集4 尸 体 股骨 的 C 影像 及 额状 解 剖 面 ,分 例 T
2 0 8 ( ):7 3 1 6 0 2;4 1 1 5 — 2. 0 7
罗 滨. 启 华, 学洪 , 肱 骨远 端 的解 剖观 测 肱骨 假 体 的设计 [] 李 陈 等. j J. 中国 临床解 剖 学杂志 ,0 42 () 7 .7 . 2 0 .24: 43 6 3
Nee n . r CS 2 d Repac l eme t t o a t rg e o me a n hr pls y f l n hu ar o rl
2 股 骨 峡 部 在 非 骨水 泥 型 全 髋 关节 置 换 中
大直径陶瓷-陶瓷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病变

大直径陶瓷-陶瓷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病变【摘要】目的评价应用大直径陶瓷-陶瓷股骨头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髋关节病变的早期临床疗效。
方法对25例(40髋)AS累及髋关节的患者行大直径陶瓷-陶瓷股骨头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定期随访,比较手术前后髋关节屈伸活动度、Harris评分及影像学变化。
结果本组2例因骨质疏松术中出现股骨近端骨折,用钢丝捆绑,8周复查骨折愈合。
患者均获随访,术后平均随访1.8年(1~4年),髋关节屈伸活动度由术前平均为(27.5±18.6)°上升为术后(89.3±15.4)°,Harris评分由术前(31.2±10.8)分上升为术后(91.7±12.5)分。
无感染、关节脱位、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发生,X线检查无假体松动和移位。
异位骨化3例,Brooker 1级2例,Brooker 2级1例。
结论大直径陶瓷-陶瓷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AS髋关节病变能够明显缓解患者症状,改善关节功能,近期疗效满意。
【关键词】关节成形术,置换,髋;脊柱炎,强直性;陶瓷制品The short-term outcome of large-diameter ceramic-on-ceramic femoral head prothesis for ankylosing spondylitis【Abstract】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short term clinical outcome of large-diameter ceramic-on-ceramic femoral head prothesis for ankylosing spondylitis. Methods 25 patients (with 40 hips) were performed with large-diameter ceramic-on-ceramic femoral head prothesis, and all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The preoperative and postoperative motion of hip joint in flexion, Harris score and X-ray examination were compared. Results Intraoperatively, 2 patients suffering from proximal femur fracture due to severe osteoporosis were treated with steel wire fixation, and the fractures were healed 8 weeks later. All the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for average 1.8 years (ranging from 1 to 4 years). The motion of hip joint in flexion increased from (27.5±18.6)°preoperative to (89.3±15.4)°postoperative, and the average Harris hip score increased from (31.2±10.8)preoperative to (91.7±12.5)postoperative. There were no complications such as infection, dislocation and deep vein thrombosis. All cases had no prosthesis displacement and loosening in X-ray. Acetabular heterotopic ossification was seen in 3hips, 2 were Brooker grade 1, 1 was grade 2. Conclusions Large-diameter ceramic-on-ceramic femoral head prothesis has a good short-term effect in treatment of ankylosing spondylitis, which can relieve symptoms and improve joint function significantly.【Key words】Arthroplasty, replacement, hip; Spondylitis, ankylosing; Ceramics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一种血清阴性的结缔组织疾病,好发于年轻男性患者。
强直性脊柱炎应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的临床分析

强直性脊柱炎应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的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S)应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的临床效果。
方法回顾分析2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12~48个月;术后近期均未发生大血管损伤、关节脱位、感染等并发症;术中术后引流量1100~2500 ml;术后1年测量髋关节总活动度,作Harris评分,满意度测评。
髋关节总活动为120°~230°,平均187°;Harris评分86~95分; 17例术后生活均能自理,术后患者满意度达100%。
结论我们认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与其他病因的全髋关节置换术相比,并无较高的危险因素。
但目前对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AS的研究较少,病例随访时间也不长,要想更进一步了解其治疗效果,需长时间的随访及进一步的观察。
【关键词】强直性脊柱炎;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效果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一种累及全身多个脏器的免疫性疾病,多发于青壮年。
表现为进行性脊柱、髋关节强直,晚期患者可产生严重的髋关节、膝关节强直、僵硬,是致残率很高的慢性全身性免疫性疾病,以骶髂关节、脊柱受累为特征,髋关节受累的发病率约为42%,而且双侧受累多见,畸形,严重者甚至引起非功能位强直,生活不能自理,对生活质量影响较大1,2]。
全髋人工关节置换术(totalhip arthrop lasty,THA)可有效改善因关节疾患而残疾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生活质量,但通常认为与其他病因的全髋关节置换术相比,存在较高的危险因素3]。
我院于2006年10至2011年5月收治了25例AS患者,现总结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25例,其中男22例,女3例。
AS病程4~32年;THA 时年龄21~55岁;双髋同时置换3例,分次置换2例,间隔时间分别为1年及3年。
术前类风湿因子(RF)均为阴性,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无异常,HLA B27均为阳性,25例髋关节屈伸活动范围为0~64°,所有患者生活自理受限;4例伴轻至中度脊柱后凸畸形;本组病例中未发现病变累及膝关节。
强直性脊柱炎的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临床体会

【 关键词 】 强直性脊柱 炎; 人工全 髋关节置换术
强直性脊柱炎( S 是 以骶髂关节 受累及脊柱关节 受累为特 A) 征的慢性全身性 炎症疾病 , 髋关 节受 累的发病率 为 2 % 一5 % , 5 0
2 结 果
术 后疗 效 评 价 : ar 评 分 优 良率 为 8 .% , 痛 完 全 缓 解 H rs i 00 髋 率 9 . % , 关节 活 动 范 嗣 较 术 前 改 善 明 显 。 所 有 患 者 术 后 均 20 髋 达到 了生 活 基 本 自理 的 能 力 , 高 了生 活 质 量 。随 访 8例 髋 关 节 提
A 。男 4例 ( 髋 ) 女 2例 ( 髋 ) S病程 4—3 S 5 , 3 。A 0年 , 龄 2 年 0—
好 的附着点 , 保持完好 的肌柬 , 能够术 后早期 离床活动 。并恢 复 良好的髋外展功能 。髋 臼的前倾 角在无脊柱后 凸畸形的 A S患者 中, 仍按 正常的 l。一2 。 O O 安放 。在脊 柱有 轻度到 中度后 凸畸形 时, 为防止出现髋关节前脱 位, 调整前倾角至关重要 。 33 假体 固定方式的选择 A . S患 者使用 何种 固定 方式最 为恰 当, 至今还有争议。由于 A S患者 骨代谢异 常和废用性 的骨质疏 松, 骨组 织很难 长入到假体 的多孑 层 , L 达到生物 固定 的效果 , 这成 为选择骨水泥固定型假体 的理论基 础 。对 那些年龄较 大和骨
力
豫 矿 l _- ≯ l0 | 第8 第3 CI S D OE N EI L EERH I中外医学研究 lj ÷ 曩 | l. 2 1 2月 I叠 | l0年 l 卷 期 HN E N RI D A SAC E A F GM C R
全髋关节置换术股骨柄固定方式的比较-骨水泥and非骨水泥

骨水泥假体手术适应征广泛-1
不同年龄的病人
60岁以上>80%
小于60岁<20%
骨水泥假体手术适应征广泛-2
各种髓腔都可以使用
骨水泥假体手术适应征广泛-3
骨质疏松患者,骨生长潜能差,不适合 生物型假体
骨水泥假体术后恢复快
骨水泥固定,术后即刻稳定,恢复快,功能好。
病人,女,51岁
术后X线片
骨水泥或非骨水泥
骨水泥的使用有充分的证据支持!!!
Loosening rate of improved cementing technique
使用改良骨水泥技术的松动率
1.7% at six years 6年 1.7%
Harris & McGann 1986
3% for femoral component 42% of
生理扭力负荷比轴向负荷更 多产生微动可能
31
Taper设计
Acolade
骨水泥与生物型固定效果的评价:
骨水泥固定型:骨水泥固定型假体柄设计要符合股骨解 剖曲度特性,以使得髓腔内假体周围的骨水泥达到均匀的厚 度。
骨水泥与生物型固定效果的评价:
生物型固定: 假体的设计,一方面假体的外形尽可能与股骨近端髓
acetabular cup with minimum 10 yrs follow up
至少10年的随访显示股骨部件3%,髋臼杯42%
股骨柄的金标准 Harris & Mulroy
1990
水泥髋与生物髋翻修率比较
• 术后15年内水泥髋的 表现一直优于生物髋
数据来源:《瑞典人工关节报告》
年轻患者水泥髋与生物髋翻修率比较
骨水泥假体柄
锥性、抛光 第三代骨水泥技术
人工全髋关节翻修术中股骨假体的选择

各种分型特点
• 三种分型各有优缺点,AAOS股骨缺损分型 能很好的描述骨缺损的特点,但其对手术 指导意义有限。Mallory分型改进了分型和 重建选择间的相互联系,但该分型没有将 重建技术的关键因素如假体的选择类型等 加以考虑。
• 现在临床较常用的是Paprosky分型。
Paprosky分型
• Paprosky依据干骺端的缺损和股骨干是否连续, 把股骨缺损分为:
TKA术后3年,股骨柄周缘透亮带形成,假体柄松动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清创后假体取出,二期翻修
股骨翻修原则
• 评估骨缺损的程度 • 判断优质骨的位置,确定假体的固定位置 • 选择一个合适的假体与优质骨区域固定 • 确保假体获得轴向和旋转稳定性 • 恢复髋关节中心 • 处理骨缺损 • 术后根据生物力学特点制定康复计划
Paprosky分型
股骨假体的选择
• 根据患者情况不同,有多种不同类型的股骨翻修 假体可供选择,分为骨水泥型和非骨水泥型两大 类
• 骨水泥型股骨翻修假体 • 非骨水泥型翻修假体
广泛涂层的非骨水泥型假体 柱形柄 椎形柄
组配式假体
股骨侧重建
• 无缺损或Paprosky I型骨缺损
完整的松质骨,完整的皮质骨腔,干骺端仍有支撑 能力。只有轻度的近端松质骨缺损。
股骨翻修:过去20年的经验和认识
• 股骨解剖变异和畸形 • 假体固定原理和选择 • 骨缺损的应对
股骨翻修:过去20年的经验和认识
• 骨水泥柄不适合用于翻修手术 1、宿主骨床皮质不易形成与骨水泥交锁结 构。 2、强度较弱的骨水泥与骨的界面。 3、即使使用最先进的骨水泥技术,10年的 翻修率也高达20%。
组配假体
股骨侧重建
Paprosky IV型骨缺损 广泛骨缺损,股骨变形扭曲, 股骨髓腔变宽膨大。 无法使用广泛涂层非骨水泥柄。 推荐组配式锥形或个性化定制假体 结构性植骨重建骨缺损 无法重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背景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 AS)的晚期患者常因出现髋关节骨性或 纤维性融合而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全髋关 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 THA) 是治疗的有效措施
2020/11/14
2
对于AS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应选择何 种类型的股骨假体目前尚无定论
2020/11/14
21
讨论
AS患者股骨近段的骨质量测定分析发现 88%的患者存在骨质疏松
提示: AS患者股骨近段松质骨丢失严重
2020/11/14
22
AS患者髓腔张开指数的测定
➢ Noble等人根据测量结果认为髓腔张开指数在 3.0-4.7之间为普通型,小于3.0为为烟囱型, 大于4.7为倒置香槟型
10例(14髋);股骨颈骨 折8例(8髋);股骨头 坏死8例(13髋)
2020/11/14
7
方法
所有患者均按照常规技术拍摄髋关节正位 以及侧位片。所拍摄X光片均应包括至股骨 峡部以上。分别测量以下指标:
2020/11/14
8
Singh指数(Singh Index) 按照Singh 指数分度标准将其由低到高分成连续 性的Ⅶ度。SinghⅣ度以下为骨质疏 松症
1.69±0.69#
75.47±4.69*
对照组(n=35) control group
(n=35) 4.63±0.62
3.03±0.27
2.76±0.28
2.12±0.24
91.62±2.21
与对照组比较 *P值<0.05, # P值>0.05
Compared with control group, *P<0.05, # P>0.05
➢ 本研究的AS组中,髓腔呈现烟囱型共21髋占 84%,普通型占4髋,占16%。而在对照组中, 烟囱型的髓腔仅有3例,剩余均为普通型,约 占91%
2020/11/14
23
➢ 有学者认为,对于髓腔形态呈现烟囱型病 例,最好采用水泥型的股骨假体
提示:对于大多数AS患者(髓腔呈现 烟囱型改变),应当采用水泥型股骨 假体
水泥型假体
生物型假体
2020/11/14
3
预期生存时间 比较长
一生中有可能需要 进行多次的 髋关节翻修术
接受初次全髋关节 置换的时间比较早
对于AS患者选择 生物型假体的原因
2020/11/14
4
骨代谢异常
废用性骨质疏松
骨组织与假体 结合困难
对于AS患者选择 水泥型假体的原因
2020/11/14
5
测量指标 parameters
Singh指数(度) Singh index 髓腔张开指数 CFI 皮质形态指数 MCI 皮质骨指数 CI 髓腔占有率 Stem-canal fit
实验组(n=25) experimental group
(n=25) 3.81±0.54*
2.63±0.41*
2.02±0.38*
2020/11/14
18
两组间的假体髓腔占有率存在统计学差异 (p<0.05),AS组假体的髓腔占有率明显 低于对照组,假体与股骨髓腔匹配不佳
2020/11/14
19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行非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术, 术后显示假体髓腔占有率较低, 与骨皮质接合不佳
2020/11/14
20
股骨颈骨折患者行非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术 ,假体与 股骨皮质接合较好
表明AS组由于股骨上段骨质丢失、骨质疏松,骨 皮质变薄,使髓腔形态接近直立
2020/11/14152Fra bibliotek20/11/14
16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髋关节正位片。可以发现,股骨上段骨 质丢失明显,出现比较严重的骨质疏松。骨皮质变薄,髓腔 形态接近于直立
2020/11/14
17
非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髋关节正位片。股骨近段无 明显骨质疏松。髓腔形态正常。骨皮质厚度正常
皮质骨指数(cortex index CI)测量 方法为小转子下10cm处髓腔外径与内 径之比值
2020/11/14
9
髓腔张开指数(canal flare index CFI),具体测
量方法为距小转子上方20mm处髓腔宽度与 股骨
峡部处髓腔宽度之比 ,表示为CFI=A/B
2020/11/14
10
皮质形态指数(morphological index of cortex MCI) 计算 方 法为测量股骨小转子中点处骨皮质外径(CD), 然后除以小 转子中点下方7cm处骨皮质内径(AB),表示MCI=CD/AB
2020/11/14
13
AS组singh指数与对照组相比存在统计学 差异(p<0.05),两组的皮质骨指数相 比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这表明 AS患者股骨上段的骨量丢失比较严重
2020/11/14
14
AS组 对照组
髓腔张开指数
2.02~3.20 平均2.63 两组相比 2.82~3.33 平均3.03 P<0.05
2020/11/14
11
髓腔占有率 将股骨上段分为三部分,测量3条虚线(x、y、z) 处髓腔内径,分别为c、d、e,并测量3条虚线处假体横径, 分别为a、b、c。髓腔占有率=(a+b+c)/(c+d+e)
2020/11/14
12
结果
表1测量参数的统计学分析结果(x±s)
Tab.1 Results of the statistical analysis(x±s)
文献报道两者均有满意效果,但缺乏同 一作者对两种假体的对比报道,本研 究对AS患者的股骨近段的形态结构进 行分析,以期指导股骨假体的选择
2020/11/14
6
材料和方法
临床资料
AS组
对照组
AS患者共19例(25髋), 非AS患者共26例(35 均为男性,年龄28-42岁, 髋),男性15例,女性11 平均年龄34.2岁。本组患 例,年龄55-73岁,平均 者均符合AS纽约诊断标准 63.8岁。其中骨性关节炎
2020/11/14
24
AS患者假体髓腔占有率的测定及分析
➢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欲达到良好的效果, 其与皮质的接合度是一个重要因素。髓 腔占有率可以全面衡量假体柄在髓腔中 与骨皮质的接合情况
2020/11/14
25
➢ 髓腔占有率越大,假体与骨皮质接合越紧 密,发生假体下沉等并发症可能性越小。 如果髓腔占有率过小,假体上段的锥形结 构和假体远端便不能与髓腔骨质相接触, 也就不能充分起到支撑假体和抗旋转力的 作用。假体的髓腔占有率太小便不能充分 达到机械的嵌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