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乡土文化

合集下载

寻地域文化品乡土之味——浅析小学美术乡土资源与校本课程的融合与创新

寻地域文化品乡土之味——浅析小学美术乡土资源与校本课程的融合与创新

寻地域文化品乡土之味——浅析小学美术乡土资源与校本课程的融合与创新摘要:2022年版美术课标中指出,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双减”政策要求,调整优化课程设置。

近年来,乡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已经成为校本课程建设的一部分,笔者尝试从当地特有的人文、古迹、自然环境等资源为切入点,从利用乡村教育资源出发,系统论述了怎样运用乡村教学资源,进一步开展农村小学的美术校本课程教学。

关键词:乡土资源小学美术校本课程国家教育部课改已经明确提出增强美术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因此,开发和利用乡土美术资源势在必行,不仅可以使美术课程的学习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密切联系,还可以极大地弥补美术课程设计的缺憾。

通过开发乡土资源,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有效引领学生触闻乡土浓浓的人文气息,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还可以让学生学会用感恩的心重新认识自己的本土文化,对于传承和发展优秀的乡土文化起到积极的作用。

一、利用地方资源进行小学美术校本课程开发的必要性由于省编教材数量较少,不能保证一周两个课时的美术教学,乡村小学教师要适应本地学生的美术学习需要,打破现有的美术教材的局限性,根据实际情况,充分挖掘和运用本地的美术资源,进行具有特色的艺术教育。

因此,要适应这种需要,必须积极开展校本课程。

(一)让学生更加了解乡土文化从本土文化的视角去开发小学校本课程,有助于让学生更加了解乡土文化。

一个地域在长期的历史发展形成过程中,必定会形成自己独有的风格及心理定势、思维习惯与观念情结。

伴随着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与新型文化的冲击和影响,乡土文化的表现状态与内涵已经处于边缘地位,作为未来家乡的建设者,只有对家乡的自然环境、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等有着丰富的了解才能建设家乡。

乡土文化所具备的效应,在小学美术课程开发中应用作用显著。

(二)作为思想教育的重要资源乡土文化代表着本地域的文化内涵,学生只有对本土文化有所了解与掌握,才能够怀有热情,才能够真正去热爱自己的家乡。

家乡的味道:追溯乡土文化与美食的记忆

 家乡的味道:追溯乡土文化与美食的记忆

标题:《乡土的味道:记忆中的文化与美食》
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片承载着浓浓乡愁的土地,那是一种无论我们走到哪里都无法割舍的情愫。

我的家乡,就是这样一处深深烙印在我灵魂深处的地方,那里不仅有淳朴的乡土文化和厚重的历史积淀,更有那些令人回味无穷的地道美食,它们共同构成了我心中无法替代的家乡味道。

家乡的文化如同一坛陈年的老酒,越品越醇厚。

每逢传统节日,那热闹非凡的庙会、激昂热烈的舞龙舞狮、婉转悠扬的民间小调,无一不是对乡土文化的生动诠释。

而那古老的石板路、斑驳的土墙、静默的老槐树,则像是岁月的长者,静静诉说着历史的故事和沧桑的变迁。

家乡的美食,更是让我魂牵梦绕的记忆。

那一碗热气腾腾的豆腐脑,洁白如玉,嫩滑爽口,配上香醇的酱油、翠绿的葱花和鲜红的辣子,瞬间唤醒了沉睡的味蕾,那是儿时清晨的温暖;那一碟酸甜可口的糖醋排骨,色泽诱人,口感酥烂,每一口都满载着家人的关爱和亲情的甜蜜;还有那朴实无华的红薯干,经过阳光和风霜的洗礼,咀嚼起来满是大地的芬芳和勤劳的滋味,那是乡土最本真的馈赠。

家乡的味道,就是这种独特的文化气息与美食记忆交织而成的情感纽带,它像一条无形的线,将我与故乡紧紧相连,无论我走到世界的哪个角落,都能感受到那份来自心底的温暖与慰藉。

它是我人生的底色,是我前行的力量源泉,也是我对家乡深深的眷恋与热爱。

每一次回忆,都是对乡土的一次深情回望,每一次品味,都是对家乡味道的一次深深致敬。

筛选出大家心中最有年味的家乡好物

筛选出大家心中最有年味的家乡好物

一、家乡美食1. 家乡特色小吃:描述一些家乡特色的小吃,比如麻辣烫、锅盔、豆腐脑等。

2. 地方美食:介绍一些地方特色美食,比如八大碗、刀削面、老北京炸酱面等。

3. 家乡糕点:讲述家乡的特色糕点,比如月饼、饽饽、山楂酥等。

二、家乡特产1. 地方果蔬:介绍家乡特产的水果和蔬菜,比如石榴、荔枝、油菜等。

2. 地方工艺品:描述一些家乡特色的手工艺品,比如剪纸、刺绣、手工蜡烛等。

3. 农副产品:介绍家乡的特色农副产品,比如土特产茶叶、土特产粮食、土特产猪肉等。

三、家乡文化1. 方言特色:讲述家乡的方言特色,比如词汇、发音、语调等。

2. 风土人情:描述家乡的风土人情,比如节日习俗、民俗风情等。

3. 传统节日:介绍家乡的传统节日,比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四、家乡手工艺品1. 陶瓷艺术:介绍家乡的陶瓷艺术,比如青花瓷、彩陶等。

2. 织锦刺绣:讲述家乡的织锦刺绣艺术,比如苏绣、湘绣等。

3. 传统工艺:描述家乡的传统手工艺品,比如剪纸、泥塑、蜡染等。

五、家乡建筑风格1. 园林建筑:介绍家乡的园林建筑,比如古典园林、民居庭院等。

2. 传统建筑:描述家乡的传统建筑风格,比如四合院、土楼等。

3. 宗教建筑:讲述家乡的宗教建筑,比如庙宇、古寺等。

六、家乡民俗风情1. 土特产民俗:介绍家乡的土特产民俗,比如年画、灯谜、年味美食等。

2. 乡土风情:描述家乡的乡土风情,比如农民画、民间音乐等。

3. 赛事活动:讲述家乡的传统赛事活动,比如龙舟赛、挑花灯等。

七、家乡历史遗迹1. 古迹名胜:介绍家乡的古迹名胜,比如古城墙、古庙、古村落等。

2. 历史遗址:描述家乡的历史遗址,比如古战场、古墓葬等。

3. 文化遗产:讲述家乡的文化遗产,比如民俗文化、传统手工艺等。

八、家乡自然景观1. 山水风光:介绍家乡的山水景色,比如山峦叠翠、泉水叮咚等。

2. 自然奇观:描述家乡的自然奇观,比如峡谷、溶洞等。

3. 农田景观:讲述家乡的农田景观,比如梯田、水乡等。

发展农村乡土特产增加村集体收入

发展农村乡土特产增加村集体收入

发展农村乡土特产增加村集体收入农村乡土特产是指产自农村地区的具有独特文化属性、资源禀赋、地域风味的农产品或手工艺品。

发展农村乡土特产不仅能够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还可以保护和传承乡土文化,提升村集体的收入水平。

本文将从市场需求、产品开发、品牌建设和销售渠道四个方面论述如何发展农村乡土特产,以增加村集体的收入。

一、市场需求发展农村乡土特产首先要关注市场需求的变化和规模。

对于不同的乡土特产,需求可能存在差异。

因此,需要进行市场调研,了解目标市场的消费偏好、需求量以及竞争情况等。

在市场调研的基础上,农村可以选择一到两个优势特产进行重点发展,避免过分分散资源。

二、产品开发乡土特产的产品开发需要综合考虑农民技能、资源禀赋和市场需求。

首先,要发挥当地农民的技能和传统工艺,加强技术培训和传承,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竞争力。

其次,要合理利用当地资源,发掘特色原料,确保产品的地域特色和独特性。

最后,要结合市场需求,创新产品的包装和设计,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和吸引力。

三、品牌建设乡土特产的品牌建设是提升产品竞争力的重要环节。

农村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品牌建设。

首先,要明确产品的定位和差异化特点,打造独特的品牌形象和文化内涵,从而塑造品牌的价值和知名度。

其次,要加强品牌宣传和推广,利用各种媒体和渠道,提高品牌的曝光度和影响力。

最后,要注重品牌的信誉和口碑,加强售后服务和质量管理,提升消费者满意度。

四、销售渠道农村乡土特产的销售渠道多样化,可以通过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线下销售渠道可以包括农产品展销会、农村集市、特产专卖店等,通过与旅游、景区等合作,提高产品的曝光度和销售量。

同时,线上销售渠道可以通过电商平台、社交媒体等进行推广和销售,提升产品的市场覆盖率和销售额。

总结:发展农村乡土特产是提高村集体收入的有效途径。

通过深入了解市场需求、优化产品开发、加强品牌建设和拓宽销售渠道,农村乡土特产可以发挥独特的优势,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

乡村味道的文案

乡村味道的文案

1.乡村的气息,是一种淡淡的自然清香,是泥土的芬芳,是绿树的浓荫,是牛
羊的叫声,是沟渠的潺潺。

它如同一杯淳朴的酒,香甜可口,令人回味无穷。

2.来自乡村的纯粹美味,让您品尝到自然的力量与滋味。

3.地道农村风味,唤醒味蕾的乡愁。

4.纯粹的美食体验:在这里,品尝最地道的乡村美食,感受最纯粹的味觉盛宴。

从田野到餐桌,每一个细节都诠释着乡村的热情与真诚。

5.一口乡村美食,万千滋味在心头,回味无穷
6.乡村美食,那是大自然的馈赠,是舌尖上的诱惑。

这里的食材新鲜自然,无
添加,无污染。

一道道美味佳肴,让人回味无穷,仿佛在品尝着大自然的馈赠。

7.丰富的乡村美食是农村的一大特色。

自家种植的蔬菜、养殖的禽畜,无一不
是大自然馈赠的美味佳肴。

在炊烟袅袅的乡村厨房,大娘大妈们忙碌着,不时传来阵阵香气,让人回味无穷。

8.品味乡村原生态,品尝大地馈赠的美味。

9.乡间小路,泥土芬芳,家的味道,源于农村。

10.回味无穷的农家味道,让你感受最真实的乡村风情。

11.走进乡间厨房,让味蕾享受最纯正的乡野风味。

12.感受乡村风土人情的魅力,从一道道美食中品味生活的美好。

13.在田野间寻找美食的记忆,品味乡土的味道。

14.在田野间寻找味觉的记忆,品尝绿色健康的乡村美食。

15.乡村美食,源自土地,传承文化,品味生活的诗意。

幼儿园中班我爱家乡主题活动:传承乡土文化

幼儿园中班我爱家乡主题活动:传承乡土文化

幼儿园中班我爱家乡主题活动:传承乡土文化一、活动介绍在今天的幼儿园中班班级中,我与孩子们一起参与了一次精彩的主题活动:我爱家乡,传承乡土文化。

这个活动旨在通过多种形式,让孩子们亲身体验和感受家乡的魅力,促进他们对家乡文化的认识和传承。

二、活动内容1. 家乡风土人情展示在活动开始之际,我们邀请孩子们带来家乡的特色食物、服饰、工艺品等物品,进行展示和共享。

孩子们激动地向大家展示自己家乡的美食、传统服饰以及特色手工艺品,他们的家乡之美令人叹为观止。

2. 家乡故事讲解在活动中,我们利用图片、视频等形式,讲解了家乡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民俗习惯等内容。

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孩子们更加直观地了解了自己家乡的特色与魅力。

3. 传统手工制作为了让孩子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家乡的传统文化,我们让孩子们动手制作家乡特色的手工艺品,如剪纸、面人、泥塑等。

在制作过程中,他们不仅学会了一门手工技艺,更加了解了家乡的文化传统。

4. 家乡美食品尝活动我们安排了家乡美食的品尝环节。

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品尝了来自不同家乡的特色小吃、糖果等。

每一种食物都是家乡的记忆,孩子们无不表现出对家乡美食的热爱和向往。

三、活动体会在这次活动中,孩子们不仅亲身体验了家乡的文化魅力,更加激发了对家乡的热爱和自豪感。

通过活动,他们对家乡的地理位置、风土人情、历史文化等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更加认识到了自己的文化根脉。

对我而言,这次活动也是一次难忘的体验。

在与孩子们共同探索家乡文化的过程中,我不仅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家乡的魅力,也更加感受到了对家乡的热爱和责任。

我们应该以实际行动来传承和发扬家乡的优秀文化传统,让家乡的文化更加丰富多彩,让孩子们能够自豪地承担起传承家乡文化的责任。

四、总结“我爱家乡,传承乡土文化”这个主题活动不仅是一次教育活动,更是一次文化传承的体验之旅。

通过这次活动,孩子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家乡的风土人情,增强了对家乡的热爱和自豪感。

我相信,在这样的活动中,孩子们能够更好地传承和发扬家乡的传统文化,让家乡的文化更加灿烂,让我们每个人都能够为家乡文化的传承贡献自己的力量。

打造乡土文化特色品牌促进乡村振兴

打造乡土文化特色品牌促进乡村振兴

打造乡土文化特色品牌促进乡村振兴乡村振兴是当代中国非常重要的发展战略。

乡村振兴不仅仅是农业农村的发展,更是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

打造乡土文化特色品牌,对于促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展开回答,探讨如何打造乡土文化特色品牌。

一、提升乡村文化内涵乡村文化是乡村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

要打造乡土文化特色品牌,首要任务就是提升乡村文化的内涵。

通过开展文化活动、举办文化节庆等方式,挖掘乡村深厚的历史文化、传统技艺和乡土文化符号,让乡村文化焕发出新的活力和魅力。

二、保护传统乡村建筑乡土文化特色品牌的打造离不开传统乡村建筑的保护。

保护传统乡村建筑不仅能够保存历史文化,还能为乡村文化特色品牌提供重要的场景和载体。

政府和社会各界应加大对传统乡村建筑的保护力度,确保它们得到合理利用和修复。

三、优化农产品供给结构农产品是乡村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乡土文化特色品牌的重要内容之一。

要打造乡村文化特色品牌,需要进一步优化农产品供给结构,开发出一批符合乡村特色的优质农产品。

通过打造品牌农产品,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推动乡村经济的发展。

四、丰富农业休闲旅游资源农业休闲旅游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一环,也是打造乡土文化特色品牌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丰富农业休闲旅游资源,提供各类亲身参与的活动内容,能够更好地吸引游客,推动乡村经济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了乡村文化特色品牌的建设。

五、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文化遗产是乡土文化特色品牌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资源。

要打造乡土文化特色品牌,需要加强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政府和社会各界应加大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注重文化遗产的科学保护和利用,让它们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资源。

六、培育文化创意产业文化创意产业是乡土文化特色品牌的重要支撑,也是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

培育文化创意产业,通过乡村文化资源的开发和转化,推动乡村经济的发展,提升乡土文化特色品牌的含金量和市场影响力。

乡土文化课题研究的价值和意义

乡土文化课题研究的价值和意义

乡土文化课题研究的价值和意义乡土文化课题研究的价值和意义1. 引言乡土文化是指具有地方特色和历史传承的文化形态。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城市化的加快,乡土文化逐渐受到冲击和侵蚀,对乡土文化进行课题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乡土文化课题研究的价值和意义,并分享我对这一主题的个人观点和理解。

2. 保护和传承乡土文化的需求乡土文化是一个地区的独特之处,是一个民族的根基和灵魂。

通过乡土文化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

乡土文化中包含着丰富的知识和智慧,这些都是我们的文化宝藏,对于我们理解历史、认识自己有着重要的意义。

3. 挖掘历史记忆乡土文化课题研究还可以帮助我们挖掘和整理历史记忆。

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的历史,通过对乡土文化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和回顾这些历史事件,感受和体会曾经的辉煌和风貌。

这不仅有助于加深人们对历史的认识,还可以帮助我们构建一个更加完整和准确的历史脉络。

4. 推动地方经济和旅游业的发展乡土文化作为一个地方的独特卖点,对于地方经济和旅游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乡土文化的研究和挖掘,可以为地方带来经济效益和就业机会。

通过恢复和保护传统手工艺的技术和工艺,可以推动当地的手工业发展,并吸引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体验和购买。

乡土文化也是吸引游客的一大亮点,对于地方旅游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5. 提升地方形象和认同感乡土文化是一个地方的魅力所在,通过对乡土文化的课题研究和宣传,可以提升地方的形象和认同感。

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符号和元素,通过挖掘和传承这些元素,可以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并帮助他们更好地认同这个地方。

通过让人们在文化中找到归属感,可以增强人们对地方的认同,并促进社会的和谐和发展。

6. 结论乡土文化课题研究的价值和意义不容忽视。

通过对乡土文化的研究,我们可以保护和传承宝贵的文化遗产,挖掘和整理历史记忆,推动地方经济和旅游业的发展,以及提升地方形象和认同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品乡土文化,铸风雅校园
苍溪县元坝镇中心小学校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增强新时期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实效,我校充分吮吸乡土文化营养,积极探究乡土教育资源引入学校教育的途径和方法,针对儿童的认知规律,引导孩子们爱祖国首先从爱家乡做起,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化无形为有形,走出了一条新时期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高效之路。

一、构思与策划
苍溪元坝,千年古镇,山清水秀,人杰地灵,资源丰富,自然景观,文化遗址,民间艺术,革命历史,民俗民风等,汇集成丰盈的东河乡土文化资源,是一本内涵浑厚的教科书。

元坝镇是“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于明成化年间的"紫云宫”,是至今川北地区唯一保存完好的古戏楼。

"望江楼"已有500多年历史,集古建筑艺术精华。

元坝也是一块英雄的土地,1933年300多名有志青年参加红军,涌现出一批共和国开国功臣。

这些都是东河文明的瑰宝,是教育价值极高的资源。

元坝小学办学百余年,历代老师都善于把当地教育价值高的乡土文化引入到学校,引入到课堂,使孩子们感受到学习的真实、快乐和价值,使学校教育始终保持高质量。

新课程改革之初,我们确立了“品乡土文化铸风雅校园”为育人策略,把乡土文化有机地融入学校教育,融入到教师的教研工
作中,融入到课堂,以传承和创新民间艺术活动为载体,让孩子们在活动中益智养德,真切地感受乡情之浓、乡艺之乐、乡仪之美。

同时,通过感悟乡土文化,创新民间艺术活动,提高教师的教研能力。

使学校文化特色、教师素质提升、教育质量提高相得益彰。

二、途径与策略
(一)挖掘地域资源,建设校本课程
我们组织全体老师考察、研读元坝历史、元坝小学校史、苍溪县志,欣赏元坝自然风光,考证文化古迹,调研地方民间文艺活动。

在收集大量素材后,进行整理、挖掘和创作。

编写了《元坝小学校志》,创编出校本教材《元韵》、《文明礼仪操》、《新编钱棍舞》、《梨乡山歌》、《好习惯》。

这些本校老师的作品,吸取东河乡土文化中最有教育价值,最适合儿童阅读的元素,呈现的是原汁原味地方文化,内容丰富,浅显易懂,寓意深刻,朗朗上口,孩子们喜欢,教师教学方便,具有较高的教育性和一定的收藏价值。

(二)传承民间艺术,丰富课间活动
广泛开展益于身心健康的民间艺术活动,让孩子们在活动中感知、感悟、怡情、养惠。

每个孩子选择、学会一项自己喜爱的民间艺术活动,所有的学生都会狮舞,每天上午30分钟的大课间活动,是全校老师和学生展示、表演"新编钱棍舞"、"文明礼仪操"和狮舞的时间。

(三)学科渗透策略
课堂是德育教育的主渠道。

优秀乡土教育文化进入课堂,是保证学校文化建设的有效手段。

抽取出文化遗产、自然景观、文化活动、民间文艺、历史人物、传统风俗、自然风光、物产资源8类30项适宜于农村小学教育的元素,渗透到科学课程教学中。

其中,狮舞、钱棍等民间文体活动,紫云宫、望江楼等文化遗产,是本地特有乡土教育元素,具有浓郁的地方文化特色。

把这些乡土教育元素融入到学科课程,落实到课堂,作为学科教材的补充和拓展。

我们将家乡名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功臣李开湘将军的故事,现代花木兰薛廷华的传奇故事,为保卫国家财产英勇献身的青年英雄李君的故事等,汇编到校本教材《元韵》、《东河墨韵》中,作为语文课堂群文阅读读本。

各年级语文老师根据教材每单元的主题,选择校本教材中的作品,作为课堂的延伸和阅读能力训练的内容。

例如,仲晓燕老师在教学教科版《品德与社会》小学三年级上册“家乡的山和水”时,师生互动,以元坝镇的“东河十景”及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紫云宫”等乡土资源为载体,将乡土文化中的人文精神深深铭刻在学生的心灵深处,获广元市课堂教学比武一等奖。

(四)学校教育与地方文化互动策略
学校文化是社区文化的一部分,社区文化影响学校文化,学校文化促进社区文化建设。

我校地处元坝场镇中心,服务两个社区、十三个村,多年来,人民群众对学校的满意度很高,家长、
社区、企事业单位都积极支持学校教育。

我们与社区携手构建起以学校为主阵地,学校与社区互动的文化建设网络,达成学校文化的深度构建与社区文化的的互补共建。

一是师生参与社区文化活动。

让老师和学生都明白,我们都是社区的一员,有责任和义务推动社区文化发展。

赶集日,支持老师和学生参加社区的文化宣传活动。

学校的文艺骨干加入社区的文化宣传队。

开展“美丽苍溪,幸福元坝”专题活动。

开展“优秀家训家风”展示活动。

每年定期进行“慈孝文化敬老活动”,为敬老院老人送温暖。

二是考察、维护社区文化资源活动。

调查社区的文化资源;展示搜集的图片、照片、数据、学生制作的作品等;畅谈村(社区)繁荣变化新景象和收获与感受。

开展“红领巾为社区文化做贡献”活动,定期打扫社区文化广场卫生,“小手拉大手”携手维护文化遗址。

三是学校、社区文化资源大融合活动。

学校图书室、阅览室、资料室节假日向社区群众开放。

学校每周二上午为教学开放日时间,家长、群众能够了解学校文化活动全过程。

聘请社区干部、民间文化传承人为校外辅导员,定期到学校为师生上课,参与学生的社区实践活动。

实现学校文化与社区文化互动、互助,共同发展的目标。

三、收获与展望
用乡土文化滋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系列实践活动,使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地生根,学生良好品行基本养成,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升。

(一)文明习惯基本养成。

通过乡土文化融入学校德育活动的持久浸润,我校学生的文明习惯初步养成。

例如,农村独生子女一代,大多数父母常年外出务工,家庭隔代教育,过去孩子们在学校表现出“以我为中心”、“乱丢乱扔”、“疯跑狂奔”,现在这些现象基本绝迹。

每到放学的时候,全校1000余学生同时下课,校大门处无需老师指挥,孩子们不分班级,自觉排队礼让。

校园暴力和欺凌现象、恶意损害集体公共财产、严重违纪违法多年零发生。

学生的文明习惯有明显的改变。

(二)艺体素质得到提高。

我校经久不衰的校园艺术活动,使当地民间艺术得到普及,学生艺术潜能得到激活,艺术素质显著提高。

师生科幻绘画作品、剪纸作品远赴香港、日本展出。

2017年9月学校获“全国少儿美术教育示范单位”荣誉,在2017年11月我校14名学生参加县中小学生运动会,获得14个不同项目的奖项,其中三个第一名,两项打破县记录。

(三)用乡土文化滋养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做法和经验在省内宣传推广。

我校“乡土教育元素融入农村小学文化建设的路径和策略”2017年11月获四川省人民政府第六届教学成果三等奖。

《学校文化建设要有乡土味》发表于四川教育杂志。

“乡土教育元素融入学校德育的研究”获四川省教育科研所二等奖。

纪实片《远方的孩子》获四川省文明委、共青团省委、省教育厅、省社科院二等奖。

创编的《小学生文明礼仪操》2016年9月获四川省教科所“2016年度四川省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优秀论文评选”三等奖。

《教育导报》记者分别撰文《深山里的教师这么牛》《书香溢
满雪梨山》,《广元日报》撰文《淳风正拂满园花开》,先后报道了教育成果。

广元市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连续七天播放反映我校文化建设的专题片《榜样学校》。

在广元市首届校长论坛会上,我校的经验《品乡土文化铸风雅校园》作了专题交流。

我校利用乡土文化改进德育工作的做法,得到上级党政和主管部门的认可,我校将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形成学校的传统和文化,研究建设乡土文化融入德育的校本课程和活动体系,形成学校德育工作特色和学校教育品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