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室设计注意事项

合集下载

地下室装修注意事项

地下室装修注意事项

地下室装修注意事项1. 地下室装修前要进行充分的防水处理,确保地下室不受潮。

地下室作为建筑的下部,容易受到地下水的影响,因此在装修前要确保地下室内部的防水措施到位,避免潮湿和霉菌的滋生。

2. 应保证地下室通风透气,防止空气不流通造成潮湿。

地下室往往容易出现空气不流通的情况,造成潮湿和霉菌的滋生,因此在装修时要考虑通风透气的问题,确保空气质量。

3. 地下室装修时要选择防潮性能好的材料,避免受潮、发霉。

在地下室装修中,要选择防潮性能好的材料,包括地板、墙面装饰材料等,避免受潮和发霉的问题。

4. 应考虑地下室的照明问题,选择明亮的照明设施。

地下室的光线相对较暗,因此在装修时要考虑照明设施的布局和选择,让地下室变得明亮起来。

5. 地下室装修时要注意排水系统的设置,确保排水畅通。

地下室通常需要设置排水系统,包括排水管道和排水沟,以确保排水畅通,避免积水导致潮湿。

6. 在地下室装修时要保证墙体、地面的承重和稳定性。

由于地下室位于建筑的下部,墙体和地面的承重和稳定性至关重要,在装修中要特别注意这一点。

7. 地下室装修要注意防火安全,选择符合标准的防火材料。

地下室作为楼宇的一部分,防火安全至关重要,选择符合标准的防火材料非常重要。

8. 地下室装修应考虑隔音效果,选择隔音性能好的材料。

地下室通常需要考虑隔音效果,选择隔音性能好的材料,以避免噪音干扰。

9. 地下室装修时要考虑电气线路的设计和敷设,确保安全稳定。

地下室的电气线路需要合理的设计和敷设,确保电气安全和稳定。

10. 地下室装修时要考虑采光问题,选择合适的采光设施。

地下室的采光相对较差,因此在装修时要特别注意采光设施的选择和布局,以改善室内光线环境。

11. 地下室装修中地面高度差别较大时,需要考虑坡度和防滑性。

如果地下室内存在高度差别较大的地面,需要考虑坡度和选择防滑性能好的地面材料,以确保室内安全。

12. 在地下室装修时要确保通风设施的畅通和有效运行。

地下室的通风设施需要保持畅通和有效运行,以确保空气质量和舒适度。

4米9的地下室设计理念

4米9的地下室设计理念

4米9的地下室设计理念
地下室作为房屋的一部分,往往被人们忽视。

然而,一个合理的地下室设计不
仅可以为房屋增添更多的功能空间,还可以提升整个房屋的居住体验。

在设计4米
9的地下室时,我们应该注重以下几个理念。

首先,地下室的设计应该充分考虑采光和通风。

即使是地下室,也应该有足够
的自然光线和新鲜空气。

因此,在设计时应该尽量增加采光窗和通风口,让阳光和空气可以自由地进入地下室,使其变得更加舒适和宜居。

其次,地下室的设计应该注重功能性和实用性。

地下室可以被设计成娱乐室、
健身房、储藏室等多种功能空间,因此在设计时应该根据家庭的实际需求来进行规划,确保地下室的功能得到充分发挥,满足家庭成员的不同需求。

另外,地下室的设计还应该考虑防水和防潮。

由于地下室处于地下,容易受到
地下水的影响,因此在设计时应该采取防水和防潮措施,确保地下室的干燥和安全。

最后,地下室的设计也应该考虑到与上层空间的连通。

地下室不应该是一个与
上层完全隔离的空间,而应该与上层空间形成一定的连通,使得整个房屋的空间得到合理利用,增加居住的舒适度和便利性。

总之,4米9的地下室设计理念应该是充分考虑采光和通风、注重功能性和实
用性、重视防水和防潮、并与上层空间形成连通。

只有在考虑到这些理念的基础上,我们才能设计出一个舒适、实用、安全的地下室空间,为整个房屋增添更多的功能和价值。

建筑验收标准中的地下室设计要求

建筑验收标准中的地下室设计要求

建筑验收标准中的地下室设计要求地下室作为建筑中的重要部分,在建设过程中需要满足一系列的验收标准以确保其设计与施工质量达到要求。

本文将就建筑验收标准中地下室设计的要求进行探讨。

1. 地下室可行性研究在进行地下室设计之前,必须进行可行性研究,以确保地下室设计与施工的可行性。

可行性研究应包括地质勘察、地下水位及水质状况的评估,以及与地下室相关的技术和经济方面的分析。

2. 地下室结构设计地下室结构设计应充分考虑地质条件、地下水位、土壤承载能力等因素,以确保地下室的结构安全。

设计时应符合国家的相关规范和标准,并进行必要的结构分析和计算。

3. 地下室防水设计地下室作为位于地下的建筑部分,必须具备一定的防水措施。

地下室防水设计应包括地下室外墙防水、底板防水、墙体接缝处的防水等,以确保地下室在地下水位较高或降雨较多的情况下不受水分渗透的影响。

4. 地下室通风设计地下室通风设计是为了保证地下室内的空气流通,并有效避免湿气、异味等不良影响。

通风系统设计应符合相应的标准,使得地下室内的空气能够循环流通,保持空气的新鲜和干燥。

5. 地下室采光设计地下室采光是为了使得地下室内能够充分获得自然光线,提高室内的舒适度和使用效果。

采光设计应充分考虑地下室的布局和朝向,并采用合适的采光设备和材料,以提供足够的光照。

6. 地下室安全出口设计地下室安全出口设计是为了保障在紧急情况下,人员能够迅速、安全地从地下室内逃生。

安全出口的数量和位置应满足相关的规范和标准,并配备相应的疏散标志和指示。

总结:建筑验收标准中,地下室设计的要求是十分关键的。

地下室设计必须进行可行性研究,结构设计要注意地质条件和承载能力,防水和通风设计要符合标准,采光设计要充分利用自然光,安全出口设计要满足规范和标准要求。

只有确保地下室设计符合标准要求,才能保证地下室的质量和安全。

防空地下室设计(一)2024

防空地下室设计(一)2024

防空地下室设计(一)引言概述:防空地下室设计是一项关乎人们生命安全的重要工程,旨在提供避难所和紧急疏散通道,在发生灾害或战争时保护人们免受伤害。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来探讨防空地下室设计的要点和注意事项。

正文:一、合适的地理位置选择1. 考虑地理条件:选择远离河流、湖泊等容易被洪水侵袭的区域。

2. 考虑地质条件:避免选择地质灾害多发区,如地震、滑坡等。

3. 考虑人口密度:尽量选址在人口稀疏地区,减小因避难人数过多而产生的难题。

4. 考虑交通便利性:选择容易接近的区域,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迅速疏散。

二、合理的结构设计1. 坚固的建筑材料:使用耐压强度较高的材料,如钢筋混凝土,以确保地下室的稳定性。

2. 合理的空间规划:根据预计避难人数确定地下室容纳能力,并设计合理的通道和出口,保证人员顺利撤离。

3. 良好的通风系统:安装高效的通风设备来保证地下室内的氧气供应充足,减少二氧化碳和有害气体积聚。

4. 稳定的支撑结构:采用合理的支撑结构和加固措施,以防止地质灾害时导致地下室塌方。

5. 防水保护措施:设计合理的防水层和排水系统,避免地下室被地下水侵入。

三、必备的设施和装备1. 供水系统:配置储水设备和过滤设备,提供洁净饮用水和用水。

2. 食品储备:储存足够的非易腐食品,以供人们在避难期间食用。

3. 卫生设施:建设合理的卫生间和洗漱设施,保持卫生环境。

4. 床铺和座椅:提供足够的床铺和座椅,保证人们在避难所内有休息和休闲的空间。

5. 电力和照明:配置备用发电机和照明设备,以保证地下室内有足够的电力供应。

四、安全措施和紧急应对方案1. 火灾安全:配置火灾报警装置和灭火设备,定期进行演练,提高人员逃生的应急反应能力。

2. 通信设备:配备备用通信设备,以保持与外界的联系。

3. 适当的安全出口:设计足够数量和尺寸的安全出口,并确保通道畅通,提供紧急疏散的通道。

4. 应急救护设备:配备必要的急救设备和药品,应对伤病情况。

5. 停电应对措施:考虑可能的停电情况,提供备用电源或照明设备。

地下室方案设计

地下室方案设计

地下室方案设计一、引言地下室作为一种有效利用地下空间的手段,被广泛应用于住宅、商业建筑等各类建筑中。

地下室的方案设计对于建筑的功能性、舒适性和安全性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对地下室方案的设计进行探讨和分析,以期能够为相关设计者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二、功能布局地下室的功能布局应根据具体建筑的需求和使用目的来确定。

在进行功能布局设计时,需要将建筑的整体功能需求与地下室的空间限制相匹配,以实现最佳的功能性。

一般来说,地下室可以用于储存、停车、设备房、活动空间等多种功能。

1.储存空间:地下室作为一个非常适合储存的地方,可以用来存放各种物品,例如家庭用品、文档档案等。

在设计储存空间时,需要考虑到储物架的安排、通风设施和照明等。

2.停车场:地下停车场是地下室常用的功能之一。

在设计停车场时,需要考虑车位的布局、通行道的宽度、出入口的位置等。

此外,还需要考虑防火、照明等安全问题。

3.设备房:地下室可以用作设备房,存放各类设备和设施,例如发电机、水泵等。

在设计设备房时,需要考虑到设备的容量、通风要求、防火措施等方面。

4.活动空间:地下室也可以作为活动空间使用,例如会议室、娱乐室等。

在设计活动空间时,需要考虑到活动人数、照明、通风等问题。

三、安全设计地下室的安全设计是地下室方案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合理的安全设计可以最大程度上保障使用者的安全,减少潜在的风险。

1.消防设计:地下室应配备消防设施,例如防火门、消防栓等。

在消防设计中,需要确保地下室的逃生通道畅通、疏散指示灯明确、照明设施可靠等。

2.通风设计:地下室的通风设计至关重要。

合理的通风系统可以确保地下室的空气流通,减少潮湿、异味等问题。

同时,通风系统还应考虑到防火要求,确保火灾时烟雾排放通畅。

3.地下水处理:如果地下室位于地下水位较高的地方,需要考虑地下水的处理问题。

防水设计是地下室方案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可以采用防水涂料、防水层等手段来保护地下室的结构。

4.电气设计:地下室的电气设计需要符合相关的标准和规范。

人防地下室平时设计注意事项

人防地下室平时设计注意事项

附件一人防地下室平时设计注意事项人防地下室因具备平时与战时两种功能,一般由两个设计院共同设计完成.为使项目顺利验收,请地面设计院在完成人防地下室平时功能设计时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建筑专业:1、尺寸标注:人防平时图仅为人防地下室平时建成后使用示意图,人防区各构件主要尺寸在人防战时平面图中。

为减少两个设计院图面上的矛盾,地面设计院除标注自行负责设计的通风机房等尺寸外,其他可注明详见人防图。

2、建筑标高:应明确建筑完成面标高与结构面标高的不同。

注意地下室考虑建筑找坡后口部的实际完成面标高。

因人防门扇尺寸大于人防门洞尺寸,若采用有门槛的人防门,要求人防门前建筑标高严格按人防图图施工,有保证装好门扇后人防门能自由开启。

一般门洞小于2米的双扇门门前门槛应高出建筑面200MM。

3、建筑装修:(1)人防地下室顶板装修时,严禁使用水泥砂浆抹面,只能扫白灰水或无机干粉涂料。

(2)排水沟不能穿越防护单元之间的隔墙。

二、人防结构专业:(1)、侧墙、顶板后浇带位置同底板,若后浇带从人防门门洞上穿过,应做到适当调整;(2)、底板双层钢筋之间设置间距不小于500X500梅花型布置的拉结筋。

(3)、仅供平时车辆行驶的大门位置,防护单元之间封堵板等部位应注意在大门或封堵板前底板有凹槽,有可能把地梁与底板前钢筋切断,应提前考虑;(4)、顶板上覆土厚度若有增加请及时通知我院重新复核。

三、风、水、电专业与人防地下室无关的管道不能穿入人防区内。

当与人防地下室有关的如消防管、电线管穿越人防区时,不宜从顶板穿过,宜选择从墙穿,穿墙套管预埋做法详人防相应专业图纸要求。

(1)平时通风专业:要求人防防护单元内进、排风自成体系,不许有风管穿越人防砼墙。

(2)平时给排水专业:A.当消防管从人防区处穿越入人防地下室时,在人防地下室内侧靠近墙边处200mm内加抗力大于1Mpa的闸阀;B.当消防管穿越人防地下室防护单元之间的隔墙时,要求在隔墙两边距墙边200mm处均加设抗力大于1Mpa的闸阀;C.排污管等与人防地下室无关的管道不得穿越人防地下室内。

地下室设计注意

地下室设计注意

地下室设计注意地下室设计在房屋装修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可以扩大居住空间,还可以为家庭提供额外的功能区域。

然而,地下室设计也需要一定的注意事项,以确保安全、舒适和实用性。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来探讨地下室设计的注意事项。

一、防水防潮地下室处于地下深处,容易受到地下水、降雨等因素的影响,因此防水防潮是地下室设计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

在设计地下室时,需要选择优质的防水材料,对地下室进行有效的防水处理,以避免地下室潮湿、受潮等问题的发生。

二、通风换气地下室通常空气不流通,容易积聚潮气和异味,对居住者的健康造成影响。

因此,在地下室设计中需要设计合理的通风换气系统,确保地下室空气清新、干燥。

可以通过设置通风口、安装通风扇等方式来实现地下室的通风换气。

三、采光地下室因为处于地下深处,自然采光较差,容易让人感到压抑和昏暗。

在地下室设计中需要尽可能增加天窗、玻璃砖等采光设施,让阳光能够照射到地下室内,提升空间的明亮度和舒适性。

四、功能规划在地下室设计中,需要根据家庭的实际需求来进行功能规划,确定地下室的具体用途。

地下室可以作为娱乐室、客房、健身室、办公室等多种功能空间,需要根据家庭成员的需求来进行合理规划,使地下室发挥最大的功能价值。

五、安全设施地下室设计中需要考虑到安全因素,包括防火、防盗等安全设施的设置。

地下室作为地下空间,需要考虑到逃生通道、紧急疏散措施等安全因素,确保在紧急情况下居民能够迅速安全地疏散。

总之,地下室设计需要综合考虑防水防潮、通风换气、采光、功能规划、安全设施等多个方面的因素,以确保地下室的舒适、安全和实用性。

通过科学合理的设计,地下室可以成为家庭生活的延伸空间,为居住者提供更多的生活享受和便利。

地下室地下室结构

地下室地下室结构

地下室地下室结构地下室结构地下室是位于地面以下的建筑结构,通常被用作储存空间或者作为额外的生活空间。

地下室的结构设计与施工非常重要,它直接关系着建筑的稳定性和使用功能。

本文将探讨地下室结构的一些重要方面,包括地下室的类型、常用的结构材料以及设计和施工的注意事项。

一、地下室的类型地下室可以分为浅埋地下室和深埋地下室两种类型。

1. 浅埋地下室:浅埋地下室通常位于地面以下1-2层,采用框架结构或梁柱结构。

由于浅埋地下室的埋深较浅,地下水位对其施工和使用的影响较小。

2. 深埋地下室:深埋地下室通常位于地面以下3层或以上,采用桩基础或其他加固措施以提供更好的稳定性。

深埋地下室施工过程中需要考虑地下水位、土壤承载能力等因素。

二、常用的地下室结构材料1. 混凝土:混凝土是地下室结构中最常用的材料之一,它具有良好的抗压和耐久性。

混凝土地下室可以采用钢筋混凝土梁柱结构或者框架结构。

2. 钢结构:钢结构地下室通常适用于较大跨度的地下空间,如停车场等。

钢结构具有较高的强度和刚度,可以满足地下室的结构要求。

3. 砖石结构:砖石结构地下室适用于小型建筑,如住宅地下室。

砖石结构具有一定的隔热和保温性能,但强度较低,需要结构加固。

三、地下室结构设计和施工注意事项1. 地下水位:在地下室结构设计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地下水位的影响。

合理的防水设计和排水系统可以确保地下室的干燥和稳定。

2. 土壤承载能力:地下室的施工需要根据土壤的承载能力进行设计,以确保地下室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如果土壤承载能力不足,需要采取加固措施。

3. 地震设计:地下室结构需要考虑地震力的作用,采取相应的抗震设计措施,以保证地下室在地震时的安全性。

4. 通风和照明:地下室作为生活空间或储存空间,需要有良好的通风和照明系统。

在地下室结构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通风和照明设备的合理布局。

5. 火灾安全:地下室的火灾安全是非常重要的。

合理的防火设计和设备的配置可以提高地下室的火灾安全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抗震要求
地下室如果设计不当,对整体抗震性能会产生较大影响,根据南京市施工图审查要点,对于半地下室的埋深要求应大于地下室外地面以上的高度,才能不计其层数,总高度才能从室外地面算起。

地下室的墙柱与上部结构的墙柱要协调统一。

地下室顶板室内外板面标高变化处,当标高变化超过梁高范围时则形成错层,未采取措施不应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部位,规范明确规定作为上部结构嵌固部位的地下室楼层的顶楼盖应采用梁板结构,地下室顶板为无梁楼盖时不应作为上部结构嵌固部位。

结构计算应往下算至满足嵌固端要求的地下室楼层或底板,但剪力墙底部加强区层数应从地面往上算,并应包括地下层。

存在的常见问题如:半地下室埋深不够,房屋层数包括半地下室层已达8层,层数和总高度超过要求,违反GB50011-2001第7.1.2条。

地下室抗震等级为三级,而上部结构为二级,按GB50011-2001第6.1.3条地下室也应为二级等问题。

2荷载取值与组合
地下室外墙受弯及受剪计算时,土压力引起的效应为永久荷载效应,可变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时,土压力的荷载分项系数取1.2;永久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时,其荷载分项系数取1.35。

对于地面活荷载,同样应乘侧压力系数,许多设计中计算不对。

地下室底板的强度计算时,根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第3.2.5条板、覆土的自重的荷载分项系数取1.0。

抗浮计算时,板、覆土的自重的荷载分项系数应取为0.9。

地下室外墙的土压力应为静止土压力,根据土性的不同分别采用不同的计算方法,粘性土采用水土合算,砂性土采用水土分算。

如果地下室顶部没有房屋,是空旷场地,其荷载是否要考虑平时消防车荷载或大于消防车的可能荷载,实际中比较取起控制作用的荷载作为设计依据。

另如某工程设计在-1.55m标高处一层平面是地下室顶板,活载只考虑4.5KN/m2,未计覆土荷载,消防车荷载。

地下车库活载取值6.0KN/m2,不满足GB50009-2001第4.1.1条,未考虑消防车荷载,或者施工过程中和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载重车荷载,与消防车荷载比较取大值。

3外墙计算模型
地下室外墙配筋计算:有的工程外墙配筋计算中,凡外墙带扶壁柱的,不区别扶壁柱尺寸大小,一律按双向板计算配筋,而扶壁柱按地下室结构整体电算分析结果配筋,又未按外墙双向板传递荷载验算扶壁柱配筋。

按外墙与扶壁柱变形协调的原理,其外墙竖向受力筋配筋不足、扶壁柱配筋偏少、外墙的水平分布筋有富余量。

建议:除了垂直于外墙方向有钢筋混凝土内隔墙相连的外墙板块或外墙扶壁柱截面尺寸较大(如高层建筑外框架柱之间)外墙板块按双向板计算配筋外,其余的外墙宜按竖向单向板计算配筋为妥。

竖向荷载(轴力)较小的外墙扶壁桩,其内外侧主筋也应予以适当加强。

外墙的水平分布筋要根据扶壁柱截面尺寸大小,可适当另配外侧附加短水平负筋予以加强,外墙转角处也同此予以适当加强。

地下室外墙计算时底部为固定支座(即底板作为外墙的嵌固端),侧壁底部弯矩与相邻的底板弯矩大小一样,底板的抗弯能力不应小于侧壁,其厚度和配筋量应匹配,这方面问题在地下车道中最为典型,车道侧壁为悬臂构件,底板的抗弯能力不应小于侧壁底部。

地下室底板标高变化处也经常发现类似问题:标高变化处仅设一梁,梁宽甚至小于底板厚度,梁内仅靠两侧箍筋传递板的支座弯矩难以满足要求。

地面层开洞位置(如楼梯间)外墙顶部无楼板支撑,计算模型和配筋构造均应与实际相符。

车道紧靠地下室外墙时,车道底板位于外墙中部,应注意外墙承受车道底板传来的水平集中力作用,该荷载经常遗漏。

4顶底板和楼梯
设计中存在的常见问题如:地下室顶板,板厚选用100mm,不符合GB50011-2001第6.1.14条;底板配筋Φ14@100,不符合JGJ3-2002第12.2.4条;地下室顶板厚度、地下部分柱配筋不符GB50011-2001 第6.1.14条。

地下室混凝土底板、顶板、墙配筋不符合GB50010-2002第9.5.1条及GB50038-94第4.7.8条等。

5地下水与抗浮
地下水位及其变幅是地下室抗浮设计重要依据,实际地下室抗浮设计中往往只考虑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对施工过程和洪水期重视不足,因而会造成施工过程中由于抗浮不够出现局部破坏。

另外,实际中在同一整体大面积地下室上建有多栋高层和低层建筑,而地下室面积大,形状又不规则,加之局部上方没有建筑,此类抗浮问题也相对比较难以处理,须作细致分析处理。

常见设计问题如:地下水位未按勘察报告确定,或勘察报告未提供计算浮力的地下水位及其变幅,违反了GB50007-2002第3.0.2条;斜坡道未进行抗浮验算,斜坡道与主体分缝处未作处理;抗浮验算不满足要求,GB50009-2001第3.2.5条等。

6裂缝及控制方法
地下室外墙混凝土易出现收缩,受到结构本身和基坑边壁等的约束,产生较大的拉应力,直至出现收缩裂缝,地下室外墙裂缝宽度控制在0.2mm之内,其配筋量往往由裂缝宽度验算控制。

工程中许多设计将地下室防水结构构件的计算弯距调幅、有的下端按铰接、有的未考虑荷载分项系数、多层时未按多跨连续计算,地下室外墙在计算中漏掉抗裂性验算(违反GB50108-2001第4.1.6条),地下室外墙与底板连接构造不合理,建筑物超长未设缝或留置后浇带(违反GB50010-2002第9.1.1条),后浇带的位置设置不当,外墙施工缝或后浇带详图未交代,室外出入口与主体结构相连处未设沉降缝等,导致违反设计规范,产生渗漏现象。

某工程地下室设计成一个大底盘,而该大底盘下的基础形式同时有天然地基、桩基、刚性桩复合地基(违反GB50011-2001第3.3.4条),此类基础即使设置后浇带也仅适合施工阶段。

地下室整体超长,应采取相应措施,防止裂缝开展,采取的主要措施:①补偿收缩混凝土,即在混凝土中渗入UEA、HEA等微膨胀剂。

以混凝土的膨胀值减去混凝土的最终收缩值的差值大于或等于混凝土的极限拉伸即可控制裂缝。

②膨胀带,由于混凝土中膨胀剂的膨胀变形不会与混凝土的早期收缩变形完全补偿,为了实现混凝土连续浇注无缝施工而设置的补偿收缩混凝土带,根据一些工程实践,一般超过60m设置膨胀加强带。

③后浇带,作为混凝土早期短时期释放约束力的一种技术措施,较长久性变形缝已有很大的改进并广泛任用。

④提高钢筋混凝土的抗拉能力,混凝土应考虑增加抗变形钢筋,对于侧壁,增加水平温度筋,在混凝土面层起强化作用。

侧壁受底板和顶板的约束,混凝土胀缩不一致,可在墙体中部设一道水平暗梁抵抗拉力。

7保护层和垫层厚度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1)对防水混凝土结构规定:结构厚度不应小于250mm;裂缝宽度不得大于0.2mm,并不得贯通;迎水面钢筋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50mm。

防水混凝土结构底板混凝土垫层,强度等级不应小于C15,厚度不小于10 0mm,在软弱土层中不应小于150mm。

工程实践表明如果结构厚度或迎水面钢筋保护层厚度小于规范限值常常是引起渗漏水现象的常见原因,因此规范修订以后对限值作了相应的提高,应引起注意。

地下室顶板钢筋应加强,保护层和混凝土垫层及强度等级应按规范加注(GB50108-2001第4.1.6条)。

否则就会产生如下类似问题:地下室外墙、底板等迎水面保护层厚40mm,底板与土接触处钢筋保护层厚35mm,不适合GB50108-2001第4.1.6条;柱保护层25mm,违反GB50010-2002第9.2.1条;地下室垫层采用C10混凝土,或底板下未做混凝土垫层,违反GB50108-200
1第4.1.5条和第4.1.5条;未见地下混凝土构件环境类别划分与对应的钢筋混凝土构件保护层厚度,不符合GB50010-2002第9.2.1条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