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财奴》教案
守财奴(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守财奴(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守财奴》这篇课文的基本内容和主题思想。
让学生通过分析课文中的具体实例,掌握作者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
2.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培养学生通过课文学习,运用批判性思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引导学生正确对待金钱和财富,培养健康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守财奴》的基本内容和主题思想。
2. 分析课文中的具体实例,掌握作者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2. 运用批判性思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向学生介绍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巴尔扎克及其作品《守财奴》,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关注。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感知人物形象。
3.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分享各自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4. 分析与讲解:对课文的重点内容进行详细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主题和作者写作意图。
5. 练习与拓展: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度。
2. 阅读理解能力:通过课后练习题的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3. 写作能力:可以布置相关的写作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写作技巧进行创作。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自主寻找答案。
2. 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了解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3. 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图片、视频等,丰富教学手段,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七、教学准备1. 准备课文《守财奴》的相关资料,如作者简介、作品背景等。
2. 准备课堂讨论的问题和练习题。
3. 准备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图片、视频等。
《守财奴》教案(通用14篇)

《守财奴》教案(通用14篇)《守财奴》篇1《守财奴》教案〖教学目标〗1.识记A“执著”.“憔悴”.“恬退隐忍”等词的音形义B关于巴尔扎克及《人间喜剧》2.理解分析A小说的情节结构B通过个性化的语言,动作,传神的细节去分析人物形象3.运用:人物速描的写作〖教学设想〗1.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把握小说的情节结构及整体阅读训练,第二课时分析人物形象2.相对于《祝福》此课阅读难度低些,难点是如何将学生的阅读由葛朗台的吝啬.守财而导向金钱对人性的扭曲这一深刻主题上来3.有必要补充之前的相关情节〖教学过程〗一.导入关于人间喜剧及选文之前的相关情节二.整体阅读,圈点批注情节.人物描写.动词与形容词的运用.关键语句三.整体阅读检测(一)掌握下列加点词的音形义面面相觑弥留逆情背理执著恬退隐忍箍桶匠癖好轻手蹑脚憔悴撬(二)简答1.主要人物是2.葛朗台的幸福=3.小说围绕一个什么矛盾冲突展开?4.什么地方是小说的开端部分?5.作者用了那些事件去表现葛朗台是一个守财奴?6.找出这些事件的起点,用相同的类型的短语概括出来,作为小标题。
四.分析情节结构讨论上面5.6两题板书总结交代葛朗台其人:执著狂.占有狂.痴情.癖好揭示矛盾冲突:对待家庭财产的态度抢夺爱财发现梳妆匣惜金如命抢夺交回诱骗继承权骗财提出诱骗狡猾欺诈骗到看守密室守护金子守财兑换金子结局临死抓法器贪婪执著临终嘱咐讨论:我们常说小说的情节安排要做到波澜起伏,松弛适度,缓急结合,试分析本文是如何体现这一点的,情节有哪些波折.三次冲突-----财产的抢取与占有四次缓和----财产的保护与死守五个转折点五.练习见一课一练六.课外练习1.批注本文的人物描写2.试比较此文与祝福刻画人物所使用方法的异同第二课时〖教学要点〗理解小说的个性化的人物语言,生动的人物动作描写和传神的细节,人物的性格与小说的主题〖教学过程〗一.检查练习二.理解小说个性化的语言描写1.提问:葛朗台的身份是一个暴发户.投机商.他爱财如命的性格从文中哪些语言中表现出来。
守财奴教案

守财奴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并阐述小说《守财奴》的主要内容及主题;
2.理解并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及其与主题的关系;
3.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守财奴》的主要内容及主题的讲解;
2.教学难点:小说中人物形象与主题的关系的理解和分析。
三、教学准备
1.教师:课件、电子手板、黑板;
2.学生:课本、笔记本。
四、教学过程
1.导入(10分钟)
教师先根据学生对小说《守财奴》的初步了解,引导学生回忆小说中的主要情节。
然后,教师通过观看一段与小说相关的影视片段,让学生对小说内容有更深入的认识。
2.讲授(20分钟)
教师通过PPT介绍小说的主要内容,并引导学生针对以下问题进行思考和讨论:
1)主人公哈普提曼是一个怎样的人?为什么他守财奴?
2)小说中哈普提曼与其他人物的关系如何?
3)小说中的主题是什么?为什么?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相应的引导和解释,帮助学生更好地
理解小说的内容和主题。
3.分组讨论(15分钟)
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段小说中的描写,进行分析和讨论,并在黑板上进行记录。
之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展示和讨论,以便加深对小说的理解。
4.课堂练习(10分钟)
教师针对小说的内容及主题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进行答题练习,以检验学生对小说的理解程度。
5.总结(5分钟)
教师对课堂内容进行总结,并引导学生回顾和思考本堂课所学的知识点。
六、教学评估
通过学生的讨论和回答问题的情况,教师对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进行评估,并进行相关解释和指导。
《守财奴》教学设计(精选9篇)

《守财奴》教学设计(精选9篇)《守财奴》篇14 守财奴教学设计《欧也妮•葛朗台》是巴尔扎克“最出色的画幅之一”,作品成功地塑造了具有时代特征的资产者的一个典型——暴发户葛朗台的形象。
这个形象的本质特征是嗜钱如命,他是金钱欲的化身。
作者通过葛朗台的发迹,反映了法国大革命后新旧交替时期,封建生产关系的瓦解,资产阶级在政治上、经济上日益得势和迅速发展的时代特征;深刻揭示了资产阶级拜金主义和惟利是图的阶级本性,概括了资产者发家理财的一些主要特征。
作品成功地塑造了具有独特个性的投机商人葛朗台的形象,极端贪欲和极端吝啬是他的最显著的性格特征。
他凶狠狡诈、精明能干,不择手段发财致富,保留着早期资产守财的特点。
课文节选自第五章《家庭的苦难》。
作品首先概括地介绍了葛朗台这个占有金子的执著狂,揭露了他爱财如命的本质。
然后具体地记叙葛朗台凶狠地抢夺金梳妆匣,虚伪地哄骗、剥夺女儿的财产继承权的经过,以及患疯瘫病后仍然整天守着金子,在临终前拼力抓取镀金十字架等细节,突出了葛朗台至死不变的守财奴本性。
作品成功地刻画了一个贪财、聚财的暴发户的形象。
作者在具体描写这个人物形象时,使他的一言一行都赤裸裸地围绕着金钱这个轴心转。
这种赤裸裸的、毫不掩饰的对金钱的贪婪和占有欲,简直是一种变态心理;然而小说的迷人之处正是这种“变态”,使人在目瞪口呆、发笑感叹之余觉得这完全真实可信。
作者在把握人物性格特点的基础之上,放开笔墨,让葛朗台进行充分的、淋漓尽致的表演,从而揭露出其极端贪婪、极端吝啬的性格特征。
作者善于使用个性化的人物语言,善于捕捉生动的人物动作,善于描写传神的细节。
教学时要引导学生仔细体会,并通过它们来分析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
马克思、恩格斯曾经指出:“资产阶级撕下了罩在家庭关系上的温情脉脉的面纱,把这种关系变成了纯粹的金钱关系。
”“它使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也没有任何别的联系了。
”这对我们深刻理解这篇课文的思想内容无疑会有很大的启发。
守财奴教案

《守财奴》教案1教学目标1、在引导学生梳理主要故事情节的基础上,分析葛朗台性格特征的不同侧面,从而把握本文的主题。
2、仔细品味小说中个性化的语言和传神的动作描写。
教学重点揣摩个性化的人物语言和细节描写;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难点对葛朗台这一吝啬鬼形象的典型意义的理解。
教学设想本文是自读课文,教学时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让学生自己品味,教师点要害、抓重点、拨疑难、排障碍。
把重点放在对葛朗台这一人物形象的集中刻画上。
品味文中充满个性化的语言,对精彩语句引导学生分析评价,借鉴吸收,提升文学品位,领会鉴赏此类小说的基本方法。
预习要求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及主要人物形象,概括主要情节。
思考:文中哪一句话集中概括了葛朗台这个“守财奴”的人生追求?教学内容与步骤一、导语设计引导学生说出世界文学画廊中的“四大吝啬鬼”形象。
俄果戈里《死魂灵》泼留希金英莎士比亚《威尼斯商人》夏洛克法莫里哀《铿吝人》阿巴贡法巴尔扎克《欧也妮?葛朗台》葛朗台那么,中国文学史上有类似的典型人物吗?吴敬梓《儒林外史》中的严监生,他临死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中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众亲友却不能猜出他的心事,只因灯盏里点着两根灯茎,老婆知道他的心事,挑灭了一根灯芯,顿时就没了气。
如果说严监生的吝啬还带有中国农民的质朴,那么,巴尔扎克笔下的葛朗台是怎样的一个人呢?今天我们学习《守财奴》】一文。
本文节选自巴尔扎克长篇小说《欧也妮葛朗台》中《家庭的苦难》一章,定名为“守财奴”。
人本应是财产的主人,是财富的支配者,可是本文的主人公葛朗台却成了金钱的奴隶。
葛朗台老头为什么会给我们留下这样的印象呢?让我们从文章中寻找答案吧。
二、简介与本文有关的情节索漠城里的银行家格拉桑看中了葛朗台的财产,想娶葛朗台的独生女儿欧也妮做儿媳。
为了同样的目的,替葛朗台放债的公证人克罗旭也想要把欧也妮嫁给他的侄儿——索漠初级裁判所所长。
这两家为了争夺欧也妮展开了一场恶斗。
守财奴教案(篇五)

守财奴教案一、教学目标(一)仔细体会葛朗台的富有个性的语言和生动的动作描写,分析葛朗台的性格特征;(二)深刻理解马克思、恩格斯说的:“资产阶级撕下了罩在家庭关系上的温情脉脉的面纱,把这种关系变成了纯粹的金钱关系。
”“它使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也没有任何别的联系了。
” 二、难点、重点分析(一)葛朗台个性化的动作和语言表现了什么?分析:葛朗台为了金子(财产),葬送了妻子的生命,断送了女儿的幸福,破坏了家庭的和睦,最后连自己也被金钱送进了坟墓。
通过这些细节描写,作者成功地塑造了一个虚伪、凶狠、爱财如命、贪婪成癖的守财奴形象,学生对“看到金子,占有金子,便是葛朗台的执着狂”就有了具体完整的印象。
这时再引导学生理解马克思、恩格斯指出的“资产阶级撕下了罩在家庭关系上的温情脉脉的面纱,把这种关系变成了纯粹的金钱关系”就比较容易了。
而且,小说显示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金钱关系的主题也就会牢牢地扎进学生的心里,从而明确金钱主宰一切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对“金钱万能,金钱万恶”有更深刻的认识。
(二)本文的社会意义在哪里?分析:我们简略地回顾一下全文的故事情节:开端就交待了葛朗台的性格特点以及他与女儿的矛盾冲突;接着作者在刻画他爱财如命的性格特点过程当中,描写他与女儿之间冲突的第一回合:为了占有金子,他不顾女儿的爱情,不顾妻子的病苦,不顾佣人的劝说,眼睛里只有金子。
直到听到“太太死过去了”,唯恐失掉太太的财产,他才放开了梳妆匣。
葛朗台与女儿之间的矛盾冲突的第二回合是围绕继承权展开的。
葛朗台在他太太尸骨未寒的当天,就迫不及待地提出了继承权问题。
为了继承权,他变得失去了常态,“在女儿面前打哆嗦”;他可以当面撒谎,把一个要他命的重大问题,说成区区小事;他可以诱以小惠。
假意许诺“按月付……大利钱”;他掩盖事实真相,甚至阻止公证人说明其中的利害关系。
总之,在他的眼中,“人生就是一件交易”,父女之情,家庭关系,伦理道德,只不过是一层温情脉脉的面纱而已。
守财奴公开课教案(一等奖)(人教版高二必修教学案例)共3篇

守财奴公开课教案(一等奖)(人教版高二必修教学案例)共3篇守财奴公开课教案(一等奖)(人教版高二必修教学案例)1守财奴公开课教案(一等奖)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财富意识也在不断提高。
尽管守财奴这个词并不一定正面,但它所代表的节俭、理智的财务管理理念却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
因此,在高中必修课程“英语”教学中,通过阅读、讨论、演讲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认识守财奴这一生活观念,并在现实生活中加以运用。
一、教学目标1.了解守财奴的含义,掌握相关词汇和表达方式。
2.理解安东尼.吉尔伯特的《守财奴》节选中的主题和含义。
3.通过阅读、讨论、演讲等多种方式,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
二、教学内容1.守财奴,经济学,财富观,理财2.安东尼.吉尔伯特的《守财奴》节选三、教学流程1.导入(10分钟)1.1 演讲PPT展示(即兴演讲)欢迎各位同学,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守财奴这个话题。
为了更好地诠释这个话题,我想给大家做一份调查。
请大家用手机或纸笔给自己打分,1分代表很花钱,5分代表比较节俭;然后在群里或班里分享大家的答案。
接下来,我们会就大家的答案做一次简单的统计,了解大家对于财富的看法。
1.2 授课教师采访学生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可以适时提出一些问题,如“你为什么想要多赚钱”、“你认为现在的花费能否带来长期的好处”等。
通过这样的问答互动,教师可以引出守财奴的概念。
1.3 巩固词汇教师出示单词“守财奴”、“理财”、“财富”等,要求学生给出中文翻译并在课堂上进行口头使用,展现出对这些概念的初步理解和运用。
2.阅读与讨论(40分钟)2.1 阅读教师将安东尼.吉尔伯特的《守财奴》节选分发给学生。
学生可以单独阅读一遍,从中掌握大意。
2.2 分组讨论课堂分成小组,每组5-7人。
学生依据教师提供的讨论问题,对文本内容进行深入的解构和互动,并整理成报告。
讨论问题:1)主人公的行为是否合理,有何利弊?2)文章的主旨是什么,哪些细节提示了这一主旨?3)你是否同意守财奴这种生活观念,为什么?4)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守财奴的理念?2.3 报告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向全班汇报讨论结果,其他组员可以随时插话并提出异议。
守财奴(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守财奴(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守财奴(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1守财奴(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引言:我们生活中时常会发现有些人一天到晚只想着攒钱,就像文学作品中的守财奴一样,金钱成为了他们的全部。
这种行为成为了一些人的习惯,直接影响了他们的日常生活。
那么我们究竟应该如何看待守财奴这种行为呢?一、教学目标:1、了解守财奴的定义及其特征。
2、通过分析学生生活中慷慨与吝啬的案例,让学生意识到金钱的作用相对于生活的其它方面来说并非最为重要。
3、帮助学生认识到勇于投资,合理利用金钱才能更好地实现生活价值。
二、教学内容:1、介绍守财奴的定义及其特点:可采用ppt展示,辅以关于爱迪生以及张一鸣对于金钱的看法,让学生对金钱的的价值进行讨论。
2、学生分享与社会小事自由奉献的故事:可以要求学生自行使用社交软件搜寻以及关注相关翻译账号并收集,然后在课堂上与大家分享。
3、学生进行自我检查:可采用填空题或者是评价自己的方式,让学生评价自己是否属于守财奴。
4、完成针对守财奴的反思小论文:旨在让学生对于自身守财奴的问题进行反思,并尝试寻找自己不足的部分,引导学生注意到金钱并不是生活的全部.三、教学方法:1、师生对话法:通过对话引导学生对金钱进行思考和探究。
2、案例分析法:通过真实案例让学生从实际生活中观察和思考现象。
3、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有针对性的讨论,尝试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
4、课堂演讲法:让学生在课堂中向全班同学展示自己的想法,提高表达能力。
四、课堂互动:1、通过分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互相交流自己对于守财奴的看法,引导同学逐渐意识到金钱对于人的影响。
2、可以让学生在朋友圈上发帖并@老师,展示自己对于这个话题的看法,由老师根据发帖的情况选择一些发帖进行讨论。
三、可以通过快速写作来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让学生在限定时间内写出自己对金钱的认识和看法。
五、教学反思:1、课堂教学采用互动性较强的方式进行,孩子们更加主动参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目标:一、通过课文学习,认识葛朗台这一艺术形象的特征及其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典型意义和价值。
二、品味巴尔扎克在刻画“葛朗台”这一形象中所运用的夸张的漫画式手法。
重点难点:重点:通过作品中对人物细致入微的细节刻画,分析把握“葛朗台”这一形象的性格特征。
难点:认识葛朗台这一艺术形象的特征及其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典型意义和价值。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儒林外史》中有个人物叫严监生,非常吝啬,在他临死时,只因为家里点着两盏灯,总不瞑目,直到老婆将其中一盏灯吹灭了,他才放心死去。
郑廷玉的元杂剧《看钱奴》中也有一个为富不仁的财主,叫贾弘义,一日想烤鸭吃,却舍不得花钱买,便趁机揩一手油,回家来一顿饭舔一个手指头,已经舔了四个了,没想到睡觉时被狗舔了最后一个手指头,结果心疼得一病不起。
在世界文学史上有四大吝啬鬼形象。
他们是英国戏剧家莎士比亚喜剧《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
法国剧作家莫里哀喜剧《悭吝人》中的阿巴贡、俄国小说家果戈里《死魂灵》中的泼留希金,法国小说家巴尔扎克《欧也妮·葛朗台》中的葛朗台。
在这四个吝啬鬼中最生动、最逼真,可以说是吝啬鬼中的吝啬鬼的,就是葛朗台。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节选自巴尔扎克《欧也妮·葛朗台》的课文《守财奴》。
二、介绍作者。
巴尔扎克是19世纪法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和杰出代表。
一生创作96部长、中、短篇小说和随笔,总名为《人间喜剧》。
其中代表作为《欧也妮·葛朗台》、《高老头》。
三、简介故事情节1、了解《欧也妮葛朗台》中课文之前的故事梗概:2、与本文有关的情节。
在欧也妮23岁生日的晚上,葛朗台在巴黎的侄子查理因父亲破产自杀而投奔葛朗台的家,欧也妮与查理一见钟情。
但葛朗台对弟弟的死和侄子的处境毫不同情,更不用说把女儿嫁给一个破落户了,于是他把查理送往印度去经商。
在临别之际,为了帮助查理实现发财还债的计划,欧也妮把自己的全部积蓄送给查理,查理也将母亲留下的一个贵重精美的梳妆匣寄存在欧子妮这里。
当葛朗台知道女儿把积蓄送给查理后,大发雷霆,把女儿关了起来,妻子吓得一病不起。
公证人克罗旭向他说明了利害关系,如果妻子死了,女儿有权继承母亲的财产。
于是葛朗台跟女儿和好,并讨好妻子,课文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四、梳理课文我们解读一篇小说,一般总是从小说的三要素入手,小说的三要素是情节、人物和环境,所以,接下来,我们先来通读课文,复述故事,理清情节:节选部分的主人公是谁?(葛朗台)课文设置了几个主要情节?作品围绕葛朗台“爱财——骗财——守财”这一线索,设置了三个主要情节:(1)抢夺梳妆匣(2)诱骗继承权(3)看守密室(4)临终言行五、讲析第一个情节——抢夺梳妆匣1、这段小说的主人公是葛朗台,关于这个人物的性格,题目给了我们最好的提示(守财奴是指那种贪财无厌、吝啬成癖的人),关于这一点,课文的第一段给了我们更多的交代,下面让我们来齐读第一段,在读的过程中,请找出一些关键性语句来概括葛朗台的性格。
明确:这段中“吝啬”、“执着狂”、“专制”三个词语准确地点明了葛朗台的性格。
“执着”本是佛教用语,后泛指专注于某一种事物而不能解脱,用“执着狂”来反映葛朗台对金钱如痴如醉,疯狂迷恋,真是最恰当了。
关键的句子是:“看到金子,占有金子,便是葛朗台的执着狂。
”课文在第1段里就交待了葛朗台的性格,使我们对他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而下面的情节就是对开头这些语句的最好注释。
2、“那简直是抹自己的脖子”指什么?可他为什么又要向女儿屈服?明确:“抹脖子”这是一句个性化的语言,谁要想从葛朗台手里拿走一点钱,或者要对女儿报告财产数目,拍卖财产,那等于是抹他的脖子。
为了到死也把财产抓在手里,他决意向女儿屈服讨好。
3、可是为什么葛朗台见到金匣子就忘了一切呢?作者是怎样描写葛朗台动作语言的?讨论归纳:这个“执着狂”一见到金子就头脑发热,欲火燃烧,于是不顾一切,只想占有。
描写的动作有“纵”、“扑”、“叫嚷”、“撬”,当欧也妮想抢回梳妆区时,他是手臂“摆”,使劲“推”,表现出对金子的强烈的欲望和狂热。
语言上三次重复“金子”,并说“这交易划得来”。
这是葛朗台看到梳妆匣上镶嵌金子时发出的狂叫,把原来对女儿将自己的积蓄送给查理的不满变为狂喜。
这暴露了他把人与人之间的一切关系都看成交易的肮脏灵魂。
4、为什么太太晕倒,葛朗台态度就变了呢?是不是他关心冷爱妻子呢?明确:葛朗台太太晕倒后,葛朗台的态度发生了转变,语言是“下次决不了”,“咱们讲和啦”,“你要什么有什么”等,动作是扔梳妆匣,吻妻子的手,拿出金路易,拥抱女儿。
真是巴结讨好一起来,诱哄发誓不间断。
但我们透过这装模作样的表面现象就可以发现,他只是担心妻子突然死去,唯恐失掉太太的财产。
他贪财吝啬的本质并没有变,而且还可以看出他的虚伪狡诈,根本不是关心妻子。
5、葛朗台太太病倒这部分,同学们仔细阅读有关语句,看一看在妻子病倒后葛朗台是不是真的良心发现,有了转变呢?明确:葛朗台只是表面虚情假意,本质没有变。
我们可以从有关语句中看出:医生来时,先问“要不要花很多钱”,为了表示自己救妻子的决心,“即使要我一百两百法郎也行。
”拥有百万家产的葛朗台尽管不愿妻子死去,但决不肯多花一点钱,最多也只是一两百法郎。
说明葛朗台真正关心的只有一个“钱”字。
6、小结:课文至此,情节是跌宕多变,环环紧扣。
作者通过人物个性化的语言和动作,在多变中将守财奴贪婪吝啬的本质刻画得入木三分。
第二课时一、讲析第二个情节——诱骗继承权1、太太死后,葛朗台有哪些变化呢?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呢?明确:葛朗台变得厉害,几小时望着女儿,常在女儿面前打哆嗦,显示出老态,联系后文我们可以为这些古怪的行为找到答案:一切都是假象,只有想骗取继承权才是实质。
2、在骗取继承权的过程中,葛朗台又有哪些“精彩的表演”呢?明确:先是吞吞吐吐,称“有些小小的事得办一办”,连哄带骗;接着是感情拉拢,故作苦相,“牵肠挂肚”,“受罪”;然后是惶恐紧张,“眼光从文书转到女儿,从女儿转到文书,紧张得脑门上尽是汗”;再次是许愿哄骗“要花许多钱”,“按月100法朗”;最后是唯恐女儿反悔,声嘶力竭,“别多嘴”,“一言为定”。
当继承权到手后,他是欣喜若狂,热烈拥抱女儿。
这一系列“精采”的表演暴露了他丑恶的灵魂。
在葛朗台的眼中,什么亲人,什么感情都是无所谓的,只有钱财才是命根子。
3、引导同学深入思考:“人生就是一件交易”反映什么?明确:这是葛朗台的世界观,他的信仰。
在他眼里,父女之情,家庭关系,伦理道德,只不过是一层温情脉脉的面纱而已。
为了钱,可以撒谎,可以欺骗,可以不择手段,可以不顾廉耻,即使亲生女儿也不例外。
这句话,概括出了资产阶级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暴露了葛朗台丑恶的灵魂。
二、讲析第三、四个情节——看守密室、临终言行1、葛朗台风瘫后他的性格有没有改变?有哪些动作和细节能反映他性格的?明确:没有丝毫改变,病后他主要是看守密室。
作者通过许多传神的细节来反映他的性格:叫人家把他的转椅在壁炉与密室的门中间推来推去;听到一点儿响动就要人家报告原委,连狗打呵欠都听得见,到人家送租时,就一下由迷糊变得清醒;把钥匙藏在背心里,不时用手摸一下。
这些细节深刻传神,反映出葛朗台在风瘫的晚年依旧固守着那守财奴的本性。
作者在语句中包含着辛辣的讽刺。
2、葛朗台在临死前又是怎样地表现呢?从中可以反映什么?明确:“裹紧被子”,生怕别人偷了东西,“几小时用眼睛盯着金子”。
尤其是做临终法事的时候,当金银法器一出现,已经死去几小时的眼睛“立刻复活”,“肉瘤也最后动了一下”;还做了个骇人的姿势想把镀金十字架抓在手里,还要吩咐女儿:“把一切照顾得好好的!到那边来向我交帐。
”这些语言、动作和细节描写得入木三分,深刻表现出葛朗台爱财如命的性格至死不变,“死而不已”。
三、讨论难点:小说中写了两个人的死,一是葛朗台的死,一是葛朗台太太的死。
写两个人的死有许多相同之处。
第一,两个人都有遗言,遗言都是对女儿说的,两个人的遗言都是他们人生哲学的直白。
第二,作者对两个人的死都有评价性的话。
请你从他们遗言的内容和作者的评价两个方面作比较,看看有什么不同之处。
提示:两个人的遗言内容不同。
葛朗台要女儿到天国去“交账”,表现了至死不变的守财奴性格。
葛朗台太太的遗言中说:“幸福只有在天上”,暗示社会和家庭都是冷酷无情,自私自利的,她是这个金钱至上社会的牺牲品。
她向往天国,她拿对天国的向往作为摆脱现实的苦难的途径。
对天上幸福的肯定,实际上是对人世间的否定。
两人的遗言反映了各自不同的世界观。
作者对两个人的评价也不同。
对葛朗台是讽刺、批判,而对葛朗台太太的评价是充满同情和赞美的。
作者对她是在她临死那一段里,有这么一些句子:“天国的光辉照着她,仿佛太阳照着树叶发出金光”,“死得崇高,伟大”,“像洁白的羔羊一般上了天”。
作者是把她作为完美的形象来歌颂赞美。
作者这样写,是为了反衬葛朗台的丑恶卑劣,批判这个社会的罪恶。
四、交流讨论:根据课文中的有限线索,请你推断一下,欧也妮的结局会是怎样?请同学们把你设想的葛朗台的结局作一下比较,探讨一下小说的结局是否合理?五、师生共同讨论归纳葛朗台形象特点及形象的社会意义。
明确:葛朗台是一个贪婪、吝啬、狡诈、卑鄙的守财奴,是个十足的拜金主义者。
他不仅对外人,即使对自己的亲人也表现出极端的自私,对金钱的追逐完全支配了了他的心灵。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对金钱的贪欲不仅为葛朗台所独有,而且普遍存在于当时的社会之中。
葛朗台这个形象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暴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
作品启示我们,在物质文明高度发展的今天,人们追求物质文明的同时,还需要有健康的人生态度和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千万不可沦为金钱的奴隶。
六、布置作业有人说,葛朗台为了金钱,逼死了妻子,葬送了女儿的一生,是可恶的;又有人说,葛朗台一辈子做了金钱的奴隶,是可悲的。
联系现实生活,写出你对葛朗台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