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发器计算说明

合集下载

蒸发计算

蒸发计算

6.3 蒸发计算基础
一、蒸发中的温度差损失•在蒸发操作中,蒸发器加热室一侧是蒸汽冷凝,另一侧为液体沸腾,因此其传热平均温度差应为:
式中:T——加热蒸汽的温度,℃;
t 1——操作条件下溶液的沸点,℃。

1
m
t
T
t−
=

溶液的沸点,不仅受蒸发器内液面压力影响,而且受溶液浓度、液位深度等因素影响。

因此,在计算Δt
时需考虑这些因素。

m
两种不同压力下溶液的沸点差与另一种标准液体在相应压力下的沸点差的比值为常数。

(1)水的关系可以查图表
(2)已知两组数据t A 与t A 0,可求另一t A ’00()A w w A
t K t t t =−+,标准:水
2、液体静压头和加热管内磨擦损失影响:(1)保持一定的液位:(加热管长的1/2-2/3)
(2)动液位→取平均压强―加热管中部p :液面上的压强;L :加热管底部以上液层高;ρ:液体的平均密度。

* 加热管内流速较大时,磨擦损失增大液体平均压强。

/2
m p p p p gL ρ=+∆=+()()p p p t t +∆′′∆−=
3、管道流体阻力产生压降的影响
p C < p 二次蒸汽饱和温度↓
温度差损失十分明显,注意选择加热蒸汽压强!
1′′′∆′′′′′′
∴∆∆∆∆ ℃
=++
三、溶液的浓缩热及焓浓图
NaCl、CaCl2稀释时放热,浓缩时需加热,浓度变大时影响越大。

溶液的焓值由焓浓图查出。

实例:不考虑浓缩热,相同传热面积S下,处理量F与实际的高6%。

蒸发器计算

蒸发器计算

3.2.1工况参数确定进口空气状态参数:干球温度1a t =27℃,相对湿度1a φ=50%;出口空气状态参数:干球温度2a t =10℃,相对湿度2a φ=90%;当地大气压力为101.32Kpa ,蒸发温度0t =0℃。

计算中,下标a 表示空气侧,下标r 表示制冷剂侧,下标1表示进口,下标2表示出口。

3.2.2初步规划散热板及翅片与百叶窗的尺寸示意图如图3.1所示。

散热板:宽度T w =70mm , 高T h =3mm ,铝板厚度T δ=0.5mm ,边缘宽度3.5mm ,内部隔板宽度4mm ,由此可以计算出内部流道尺寸H h 、H w 分别为 Hh =T h -2T δ=3-2×0.5 mm =2mm(3-3) Hw =T w -2× 3.5-4 =70-2× 3.5-4 mm=59mm(3-4)图3.1 蒸发器尺寸规划图翅片:宽度F w =70mm ,高度F h =8mm ,厚F δ=0.1mm ,间距F p =2mm ;百叶窗:百叶窗间距L p =1.1mm ,百叶窗长度L l =7mm ,百叶窗角度;每米散热板长外表面积a b A ,为 a b A ,=2(T h +T w )=2×(3+70)=146×310- m m /2 (3-5)每米散热板长翅片表面积a f A ,为a f A ,=2×8×310-×70×310-×31021-⨯m m /2=560×310- m m /2 (3-6)每米散热板总外表面积a A 为a A =ab A ,+a f A ,=146×310-+560×310-m m /2=706×310-m m /2 (3-7)由于层叠式蒸发器的流程较少,而且在流道转弯处制冷剂与空气成顺流流动形式,因此按逆流方式计算的对数平均温差偏大。

蒸发器效率公式

蒸发器效率公式

蒸发器效率公式蒸发器是一种常见的热交换设备,用于将液体转化为蒸汽。

蒸发器的效率是衡量其工作性能的重要指标。

本文将介绍蒸发器效率的计算公式及其影响因素,以及如何提高蒸发器的效率。

蒸发器的效率可以通过以下公式来计算:效率 = (蒸发器传热量 / 理论最大传热量) × 100%其中,蒸发器传热量是指单位时间内从液体中传递给蒸汽的热量,理论最大传热量是指在理想条件下蒸发器可以达到的最大传热量。

蒸发器效率的计算公式可以帮助我们评估蒸发器的工作性能。

这个公式中的两个关键参数是蒸发器传热量和理论最大传热量。

蒸发器传热量取决于蒸发器的设计和工作条件,而理论最大传热量则取决于液体的热物性和蒸汽的热物性。

蒸发器效率的影响因素有很多,下面我们将重点介绍几个关键因素。

首先是蒸发器的设计。

蒸发器的设计需要考虑液体和蒸汽的流动方式、传热面积和传热方式等因素。

合理的设计可以增加液体和蒸汽之间的接触面积,提高传热效率。

其次是蒸发器的工作条件。

蒸发器的工作条件包括液体的进口温度、蒸汽的进口温度和压力等因素。

适当调整这些参数可以提高蒸发器的效率。

例如,增加液体的进口温度可以提高蒸发器的传热量。

蒸发器的热物性也会影响其效率。

热物性是指液体和蒸汽的传热性能,包括热导率、比热容和密度等参数。

不同的液体和蒸汽具有不同的热物性,因此蒸发器的效率也会有所差异。

提高蒸发器效率的方法有很多。

首先,可以优化蒸发器的设计,增加传热面积和接触面积,提高传热效率。

其次,可以调整蒸发器的工作条件,如增加液体的进口温度和蒸汽的进口压力,以提高传热量。

此外,选择具有良好热物性的液体和蒸汽也能提高蒸发器的效率。

蒸发器效率是评估蒸发器工作性能的重要指标。

通过计算蒸发器的效率,可以评估其传热性能。

蒸发器效率的计算公式包括蒸发器传热量和理论最大传热量两个关键参数。

蒸发器效率的影响因素包括蒸发器的设计、工作条件和热物性等。

为了提高蒸发器的效率,可以优化蒸发器的设计,调整工作条件,并选择具有良好热物性的液体和蒸汽。

各种蒸发器冷凝器计算

各种蒸发器冷凝器计算

各种蒸发器冷凝器计算蒸发器和冷凝器是热力工程中常见的设备,用于蒸发和冷凝流体。

本文将介绍各种蒸发器和冷凝器的计算方法。

一、蒸发器蒸发器是将液体转化为蒸汽的设备。

根据蒸发器的类型有多种不同的计算方法。

1.蒸发器内换热面积计算蒸发器的内换热面积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A=Q/(U×ΔTm)其中,A为内换热面积,Q为传热量,U为换热系数,ΔTm为平均温差。

2.各种蒸发器的计算常见蒸发器种类有多效蒸发器、喷雾式蒸发器、蒸镜式蒸发器等。

这些蒸发器的计算方法略有不同。

多效蒸发器的换热器内换热面积计算可以使用以下公式:A = Q / (Ud × ΔTmd)其中,A为内换热面积,Q为传热量,Ud为蒸气侧的换热系数,ΔTmd为蒸汽的平均温差。

喷雾式蒸发器的蒸发速率计算可以使用以下公式:W = (G × H) / (λ × (hlg - hgf))量蒸发潜热,hlg为蒸汽的焓值,hgf为液体的焓值。

蒸镜式蒸发器的换热面积和蒸发速率计算方法类似多效蒸发器。

二、冷凝器冷凝器是将蒸汽或气体转变为液体的设备。

根据冷凝器的类型有多种不同的计算方法。

1.冷凝器的内换热面积计算冷凝器的内换热面积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A=Q/(U×ΔTm)其中,A为内换热面积,Q为传热量,U为换热系数,ΔTm为平均温差。

2.各种冷凝器的计算常见冷凝器种类有冷却管束冷凝器、冷凝器冷凝管束冷凝器等。

这些冷凝器的计算方法略有不同。

冷却管束冷凝器的换热面积计算可以使用以下公式:A = Q / (Ud × ΔTmd)其中,A为内换热面积,Q为传热量,Ud为冷却侧的换热系数,ΔTmd为冷却水的平均温差。

冷凝器冷凝管束冷凝器的冷凝速率计算可以使用以下公式:W = (G × H) / (λ × (hgf - hfg))量冷凝潜热,hgf为蒸汽的焓值,hfg为液体的焓值。

以上就是各种蒸发器和冷凝器的计算方法。

(完全版本)蒸发器热量和面积的计算法则

(完全版本)蒸发器热量和面积的计算法则

(完全版本)蒸发器热量和面积的计算法则1. 介绍本文档提供了一种用于计算蒸发器热量和面积的方法,该方法可以帮助用户根据具体需求设计蒸发器,以确保其高效、稳定地运行。

2. 热量计算法则2.1 基本原理蒸发器的热量主要由输入热量、损失热量和有效热量组成。

输入热量是指蒸发器从外界接收的热量,损失热量是指在热量传递过程中产生的热量损失,有效热量是指实际用于蒸发器工作的热量。

2.2 计算公式蒸发器的热量计算公式如下:\[ Q = Q_{\text{输入}} - Q_{\text{损失}} \]\[ Q_{\text{有效}} = Q_{\text{输入}} - Q_{\text{损失}} \]其中:- \( Q \) 表示蒸发器的热量(单位:千瓦时,kWh);- \( Q_{\text{输入}} \) 表示蒸发器的输入热量(单位:千瓦时,kWh);- \( Q_{\text{损失}} \) 表示蒸发器的损失热量(单位:千瓦时,kWh);- \( Q_{\text{有效}} \) 表示蒸发器的有效热量(单位:千瓦时,kWh)。

3. 面积计算法则3.1 基本原理蒸发器的面积主要由传热面积和辅助面积组成。

传热面积是指蒸发器中进行热量传递的面积,辅助面积是指用于支持蒸发器运行的面积。

3.2 计算公式蒸发器的面积计算公式如下:\[ A = A_{\text{传热}} + A_{\text{辅助}} \]其中:- \( A \) 表示蒸发器的总面积(单位:平方米,m²);- \( A_{\text{传热}} \) 表示蒸发器的传热面积(单位:平方米,m²);- \( A_{\text{辅助}} \) 表示蒸发器的辅助面积(单位:平方米,m²)。

4. 应用示例以下是一个简单的应用示例,用于计算一个特定蒸发器的热量和面积。

4.1 假设条件- 输入热量:1000 kWh;- 损失热量:200 kWh;- 传热面积:50 m²;- 辅助面积:10 m²。

各种蒸发器冷凝器计算

各种蒸发器冷凝器计算

各种蒸发器冷凝器计算蒸发器和冷凝器是热交换器的一种特殊类型,广泛应用于许多工业领域。

蒸发器用于将液体蒸发成气体,而冷凝器则用于将气体冷凝成液体。

在本文中,将讨论各种蒸发器和冷凝器的计算方法。

首先,我们将探讨蒸发器的计算方法。

蒸发器的设计有许多方面需要考虑,包括传热面积、传热系数、蒸发速率等。

1.传热面积计算:传热面积是蒸发器设计的重要参数,它取决于传递热量的需求。

通常,传热面积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A = Q/(U × ∆Tlm)其中,A表示传热面积,Q表示传热量,U表示传热系数,∆Tlm表示温度差的对数平均值。

传热系数和温度差的对数平均值需要根据具体的蒸发器设计和工作条件进行估算。

2. 传热系数计算:传热系数是蒸发器设计的另一个重要参数,它是传导、对流和辐射传热的综合结果。

传热系数可以通过经验公式或实验数据来估算。

一种广泛应用的经验公式是Dittus-Boelter公式:Nu=0.023×Re⁰⁸³⁴⁻⁵⁹!其中,Nu表示Nusselt数,Re表示雷诺数。

雷诺数可以通过液体和气体的运动速度、密度和粘度来计算。

3.蒸发速率计算:蒸发速率是蒸发器设计的关键参数之一,它取决于工作流体的性质和蒸发器的传热性能。

一种简单的估算方法是基于能量平衡:Q = m × h_fg其中,Q表示传热量,m表示蒸发液体的质量流量,h_fg表示蒸发潜热。

接下来,我们将探讨冷凝器的计算方法。

与蒸发器类似,冷凝器的设计也需要考虑传热面积、传热系数和冷凝速率等因素。

1.传热面积计算:传热面积与冷凝速率密切相关,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A = Q/(U × ∆Tlm)其中,A表示传热面积,Q表示传热量,U表示传热系数,∆Tlm表示温度差的对数平均值。

传热系数和温度差的对数平均值需要根据具体的冷凝器设计和工作条件进行估算。

2. 传热系数计算:传热系数可以通过经验公式或实验数据来估算。

各种蒸发器冷凝器计算

各种蒸发器冷凝器计算

各种蒸发器冷凝器计算蒸发器和冷凝器是蒸发冷凝循环系统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

蒸发器用于将液体转化为蒸汽,冷凝器则将蒸汽重新转化为液体。

在工业生产或空调系统中,蒸发器和冷凝器的设计和计算十分重要,因为它们的效率和性能直接影响到系统的运行效果。

下面将对各种蒸发器和冷凝器的计算进行详细介绍。

一、蒸发器的计算蒸发器的主要作用是通过向环境中提供热量,将液体转变为蒸汽。

在计算蒸发器时,需要考虑以下参数:1.蒸发器的热负荷:即单位时间内从蒸发器中蒸发的液体的热量。

热负荷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热负荷=蒸发流量×蒸发潜热2.蒸发器的换热面积:蒸发器的换热面积决定了热量的传递效率。

一般而言,换热面积越大,热量传递效率越高。

换热面积的计算常采用多种方法,如LMTD法和效能法。

3. 蒸发器的传热系数:传热系数是指单位面积上的热量传递速率。

蒸发器的传热系数一般由蒸发器的材料和工况条件决定。

常见的计算方法有Nu数法和Kern法。

4.蒸发器的风速:蒸发器通过风速来增加传热效果。

风速的选择应根据具体的应用环境和蒸发器的性能来确定。

二、冷凝器的计算冷凝器的主要作用是将蒸汽重新冷凝为液体。

在计算冷凝器时,需要考虑以下参数:1.冷凝器的冷负荷:即单位时间内从冷凝器中冷凝的蒸汽的热量。

冷负荷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冷负荷=冷凝流量×冷凝潜热2.冷凝器的换热面积:冷凝器的换热面积决定了热量的传递效率。

一般而言,换热面积越大,热量传递效率越高。

换热面积的计算方法与蒸发器类似。

3. 冷凝器的传热系数:传热系数是指单位面积上的热量传递速率。

冷凝器的传热系数一般由冷凝器的材料和工况条件决定。

常见的计算方法也是采用Nu数法和Kern法。

4.冷凝器的冷却水流量和温差:冷凝器通过冷却水来吸收蒸汽的热量。

冷却水的流量和温差会影响冷凝器的性能和效率。

一般而言,冷却水的流量越大,温差越小,冷凝器的工作效果越好。

综上所述,不同类型的蒸发器和冷凝器在计算时,需要考虑的参数有所差异。

汽化蒸发器蒸发计算方式

汽化蒸发器蒸发计算方式

汽化蒸发器蒸发计算方式
本文档介绍了汽化蒸发器蒸发计算的方法。

汽化蒸发器是一种
用于汽化液体的热传递设备,通常用于工业生产过程中的蒸发操作。

蒸发计算方法
蒸发计算方法通常基于质量平衡和能量平衡原理。

下面是一种
常用的蒸发计算方法:
1. 计算输入参数:首先,确定蒸发操作的输入参数。

这些参数
包括初始液体的质量和温度,加热介质的温度和流量,以及蒸发器
的几何参数等。

2. 计算蒸发量:根据质量平衡原理,计算蒸发器中液体的蒸发量。

蒸发量可以根据以下公式计算:
蒸发量 = 初始液体质量 - 终止液体质量
其中,初始液体质量是指进入蒸发器的液体的质量,终止液体
质量是指从蒸发器中排出的液体的质量。

这两个参数可以通过实际
测量或估算获得。

3. 计算热量传递:根据能量平衡原理,计算蒸发器中的热量传递。

热量传递可以根据以下公式计算:
热量传递 = 质量流量 * 热容 * 温度差
其中,质量流量是指加热介质的质量流量,热容是指液体的比
热容,温度差是指蒸发器中液体的平均温度和加热介质的温度之差。

4. 计算蒸发率:最后,根据蒸发量和热量传递,计算蒸发器的
蒸发率。

蒸发率可以根据以下公式计算:
蒸发率 = 蒸发量 / 热量传递
蒸发率可以用来评估蒸发器的性能和效率。

总结
本文介绍了一种常用的汽化蒸发器蒸发计算方法。

使用质量平衡和能量平衡原理,可以计算出蒸发器中液体的蒸发量、热量传递和蒸发率,从而评估蒸发器的性能。

这种计算方法可以帮助工程师和研究人员优化蒸发器的设计和运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蒸发器设计计算已知条件:工质为R22,制冷量kW 3,蒸发温度C t ︒=70,进口空气的干球温度为C t a ︒=211,湿球温度为C t b ︒=5.151,相对湿度为34.56=φ%;出口空气的干球温度为C t a ︒=132,湿球温度为C t b ︒=1.112,相对湿度为80=φ%;当地大气压力Pa P b 101325=。

(1)蒸发器结构参数选择选用mm mm 7.010⨯φ紫铜管,翅片厚度mm f 2.0=δ的铝套片,肋片间距mm s f 5.2=,管排方式采用正三角排列,垂直于气流方向管间距mm s 251=,沿气流方向的管排数4=L n ,迎面风速取s m w f /3=。

(2)计算几何参数翅片为平直套片,考虑套片后的管外径为mm d d f o b 4.102.02102=⨯+=+=δ沿气流方向的管间距为mm s s 65.21866.02530cos 12=⨯=︒=沿气流方向套片的长度为mm s L 6.8665.21442=⨯==设计结果为 mm s L 95.892565.2132532=+⨯=+= 每米管长翅片表面积:f b f s d s s a 100042221⨯⎪⎭⎫ ⎝⎛-⋅=π ()5.210004.10414.365.212522⨯⎪⎭⎫ ⎝⎛⨯-⨯⨯= m 23651.0=每米管长翅片间管子表面积:ff f b b s s d a )(δπ-=()5.210002.05.24.1014.3⨯-⨯⨯= m m 203.0=每米管长总外表面积:m m a a a b f of 23951.003.03651.0=+=+=每米管长管内面积:m m d a i i 2027.0)20007.001.0(14.3=⨯-⨯==π每米管长的外表面积:m m d a b b 2003267.00104.014.3=⨯==π肋化系数:63.14027.03951.0===iof a a β每米管长平均直径的表面积:m m d a m m 202983.020086.00104.014.3=⎪⎭⎫ ⎝⎛+⨯==π(3)计算空气侧的干表面传热系数 ①空气的物性 空气的平均温度为C t t t a a f ︒=+=+=1721321221 空气在下C ︒17的物性参数3215.1m kg f =ρ()K kg kJ c pf ⋅=1005704.0=rf Ps m v f 61048.14-⨯=②最窄截面处空气流速()()()()s m s s s s w w f f f d fb 58.52.05.25.24.102525311max =--⨯=--=δ③干表面传热系数干表面传热系数用小型制冷装置设计指导式(4-8)计算15.04.00max 42618.00014.0--⎪⎪⎭⎫⎝⎛⎪⎪⎭⎫⎝⎛+=bo of f a a v d w α15.04.0603267.03951.01048.140104.058.52168.00014.0---⎪⎭⎫ ⎝⎛⎪⎭⎫⎝⎛⨯⨯+=00792.0=()()()km W P c w r pff ⋅=⨯⨯⨯==23232max 402.68704.0100558.5215.100792.0ραα(4)确定空气在蒸发器内的变化过程根据给定的进出口温度由湿空气的焓湿图可得kg g d kg g d kg kJ h kg kJ h 443.7,723.8,924.31,364.432121====。

在空气的焓湿图上连接空气的进出口状态点1和点2,并延长与饱和气线()0.1=ϕ相交于点w ,该点的参数是C t kg g d kg kJ h w w w ︒===8,6.6,25。

在蒸发器中空气的平均比焓值kg kJ n h h h h nh h h h ww w m /73.3625924.3125364.431924.31364.432512121=---+=---+=由焓湿图查得kg g d C t m m 8,2.16=︒= 析湿系数42.182.166.6846.2146.21=--+=--+=w m w m t t d d ξ(5)循环空气量的计算h kg h h Q q da m 06.944924.31364.4336003210,=-⨯=-=进口状态下干空气的比体积()ba P d T R v 1110016.01+=()()101325723.80016.012115.2734.287⨯++⨯=kg m 3846.0= 循环空气的体积流量h m v q q da m a v /67.798846.006.94431,,=⨯==(6)空气侧当量表面传热系数的计算⎪⎪⎭⎫⎝⎛++=b f b f f j a a a a ηξαα0 对于正三角形排列的平直套片管束,翅片效率f η小型制冷装置设计指导式(4-13)计算,叉排时翅片可视为六角形,且此时翅片的长对边距离和短对边距离之比4.24.1025d B ,1b m ===ρ且B A 3.027.1-='BAmρρ 3.014.227.1-⨯⨯= 55.2= 肋折合高度为()()()()mm d h b7.1055.2ln 35.01155.224.10ln 35.0112=⨯+-='+-'='ρρ mm ff 106.643102.023642.12.68220=-⨯⨯⨯⨯==δλξα凝露工况下翅片效率为()8683.0107.1006.64107.1006.64)(33=⨯⨯⨯⨯=''=--th h m h m th f η 当量表面传热系数⎪⎪⎭⎫⎝⎛++=b f b f f j a a a a ηξαα0 ⎪⎭⎫⎝⎛+⨯⨯⨯=3951.003.0365.08683.02.6842.1)/(06.852K m W ⋅= (7)管内R22蒸发时的表面传热系数 R22在C t ︒=70时的物性参数为: 饱和液体密度 33.1257m kg l =ρ 饱和蒸气密度 343.26m kg g =ρ 液体粘度 s Pa l ⋅⨯=-6102.202μ 气体粘度 s Pa g ⋅⨯=-610815.11μ 汽化热 kg kJ 56.1990=γ 液体热导率 K m W l ⋅⨯=-/102.133λ 蒸气热导率 K m W g ⋅⨯=-/1093.93λ 液体普朗特数 62.2=rl P 蒸气普朗特数 92.0=rg PR22在管内蒸发的表面传热系数由小型制冷装置设计与指导式(4-5)计算。

计算查的R22进入蒸发器时的干度25.01=x ,出口干度0.12=x 。

则R22的总质量流量为()()h kg x x Q q m 16.7225.0156.1993600336001200=-⨯⨯=-⨯=γ作为迭代计算的初值,取27200m W q i =,R22在管内的质量流速()s m kg g i ⋅=2'160。

则总流通面积为24'1025.1360016016.723600m q q A i m -⨯=⨯=⨯=每根管子的有效流通截面积2522108.540086.014.34m d A i i -⨯=⨯==π蒸发器的分路数16.2108.51025.154=⨯⨯==--i A A Z 结合分液器的实际产品现状,取分路数为 Z=2 每一分路中R22的质量流量为h kg Z q g m m 08.36216.72===每一分路中R22在管内的实际质量流速为()s m kg A g g i m i ⋅=⨯⨯=⨯=-258.172108.5360008.363600 于是40101.256.1998.1722.7-⨯=⨯==r g q B i i 09634.03.125743.26625.0625.0115.08.05.08.00=⎪⎭⎫ ⎝⎛⎪⎭⎫ ⎝⎛-=⎪⎪⎭⎫ ⎝⎛⎪⎭⎫ ⎝⎛-=lg x x C ρρ()()224.00086.08.93.12578.1722222=⨯⨯==i l i rl gd g F ρ ()()08.2756102.2020086.0625.018.1721Re 6=⨯⨯-⨯=-=-l i l d x i g μ ()()ilrl l l d P λα4.08.0Re 023.0=()()0086.00932.062.208.2756023.04.08.0⨯=11.207=()()()⎥⎦⎤⎢⎣⎡+=fl c c rl cl i F B C F C C 452030125αα()()()[]2.2101.22.667224.02509634.0136.111.2077.043.09.0⨯⨯⨯+⨯⨯⨯=--)K m W ⋅=235.4050(8)传热温差的初步计算C t t t t t t a a a a m ︒=---=---=44.9713721ln 1321ln20121θ(9)传热系数的计算管内污垢热阻i r 可以忽略,接触热阻以及导热热阻之和取为()K m W r ⋅=200048.0()K m W r a a k jii of⋅=++⨯=++=2006.4906.8510048.0027.035.40503951.0111αα(10)核算假设的i q 值202.46844.96.49m W k q m o =⨯==θ268512.468027.03951.0m W q a a q o iof i =⨯==计算表明,假设的27200m W q i =初值与核算的值26851m W 较接近,故假设有效,可用。

(11)蒸发器结构尺寸的确定 蒸发器所需的表面传热面积20'417.072003000m q Q A i i ===20'0408.62.4683000m q Q A o ===蒸发器所需传热管总长m a A l of t21.163951.0408.6'0'===迎风面积 2,074.03600367.798m w q A fa v f =⨯==取蒸发器的宽度mm B 350=,高mm H 300=。

实际迎风面积为2105.03.035.0m A f =⨯=。

已选定垂直于气流方向的管间距为mm s 251=,故垂直于气流方向的每排管子数为122530011===s H n 深度方向为4排,共布置48根传热管,故传热管的实际总长为m l t 8.164835.0=⨯=传热管的实际内表面传热面积为2454.042.00086.014.34835.048m d A i i =⨯⨯⨯=⨯⨯=π09.1417.0454.0'==i i A A 04.121.168.16'==t t l l 下面计算蒸发器的实际外表面积 48根m 35.0长的管其翅片间管子表面积2505.00002.05.235035.00104.014.348m =⎪⎭⎫⎝⎛⨯-⨯⨯⨯管子左右两边都要伸出一定距离,分别取为mm 10,mm 3;U 型管需要用弯头相接,取弯头半径为mm R 5.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