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觉训练步骤
3岁听觉的儿童训练卡

3岁听觉的儿童训练卡
1. 聆听音乐:让孩子听不同类型的音乐,包括节奏明快的、慢节奏的,以及轻快的和悲伤的曲调。
可以用乐器、唱歌或者播放录音来进行。
2. 辨别声音:播放不同的环境声音,如汽车的声音、鸟鸣声、雨滴声等,让孩子尝试辨别每种声音,并告诉他们声音的来源。
3. 说出你听到的单词:在孩子身边阅读故事书或者给他讲故事时,偶尔停下来问孩子是否听到了某个特定的单词,鼓励孩子使用自己的语言来回答。
4. 视觉方向定位:在孩子眼前放置几个有声音的玩具,然后让他闭上眼睛,尽可能准确地指出每个玩具的位置。
这有助于孩子发展空间定向和听觉定向能力。
5. 联想游戏:给孩子播放一段声音,例如鸟叫声或者汽车喇叭声,然后让孩子闭上眼睛,在几个选项中选择正确的声音来源。
6. 声音排序:播放一系列不同的声音,然后让孩子根据声音的强度或者高低进行排序。
7. 语音模仿:模仿动物、交通工具或者其他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声音,鼓励孩子模仿这些声音并尽量准确地重复。
8. 声音识别:给孩子播放一些常见的声音,并要求他们识别声音的来源,例如门铃声、电话声、吹风机声等等。
9. 听故事:给孩子讲故事时,要注意语速和语调的变化,使孩子可以通过声音的改变来理解并区分不同的情绪和情景。
10. 音乐游戏:与孩子一起玩乐器,教他们根据听到的音乐来演奏乐器或者拍手,培养孩子的音乐感知能力。
3-4岁 听觉训练:听声配对

3-4岁听觉训练:听声配对
☆材料准备
易拉罐六个,小米、绿豆和蚕豆若干。
☆训练要点
1.妈妈宝宝一起将数量相同的小米、绿豆和蚕豆等物品分别放八可乐罐中,每一种材料要装两罐,然后在装相同物品的罐底部,贴上相同的标记。
2.让宝宝逐一晃动易拉罐,听每个罐子发出的声音。
3.任意取一罐晃动,请宝宝听声音找出装有相同物品的易拉罐,放在一起。
4.请宝宝以同样方法将其他罐子进行配对。
5.指导宝宝根据易拉罐底部的标记检查自己的判断是否正确。
☆专家指导
1.这一训练方案的主要目的是训练宝宝辨别相同的声音,提高宝宝的听力。
2.家长可以适时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
贴心提示
罐中的物品可用其他材料代替。
蒙氏心语
孩子有超强的记忆力,当孩子可以动手操作而不仅用眼看时,会记得更好。
全脑课听觉训练教案

全脑课听觉训练教案听觉训练是全脑课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听觉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增强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培养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本文将介绍全脑课听觉训练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步骤,帮助老师更好地进行听觉训练教学。
一、教学内容。
1.音乐基本元素的听辨。
音乐基本元素包括音高、音长、音强、音色和节奏。
通过听觉训练,学生可以提高对这些基本元素的听辨能力,从而更好地理解音乐。
2.音乐形式的听辨。
音乐形式是音乐中重要的组织形式,包括乐曲的主题、变奏、重复等。
通过听觉训练,学生可以提高对音乐形式的听辨能力,从而更好地理解音乐的结构和发展。
3.音乐风格的听辨。
音乐风格是音乐的重要属性,不同的音乐风格有不同的表现方式和特点。
通过听觉训练,学生可以提高对不同音乐风格的听辨能力,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
二、教学方法。
1.听力训练。
通过有针对性的听力训练,帮助学生提高对音乐基本元素、音乐形式和音乐风格的听辨能力。
可以采用听音乐片段、听音乐作品等方式进行听力训练,引导学生聆听音乐,感知音乐。
2.比较分析。
通过比较不同音乐作品的音乐基本元素、音乐形式和音乐风格,帮助学生理解音乐的特点和差异,提高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和鉴赏能力。
3.实践演练。
通过实践演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知音乐,提高对音乐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可以让学生进行音乐节奏打击、音高唱唱、音乐表演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
三、教学步骤。
1.导入。
通过播放一段音乐,引导学生进入音乐的世界,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热情。
2.讲解。
向学生介绍音乐基本元素、音乐形式和音乐风格的相关知识,让学生了解音乐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3.听力训练。
播放不同风格、不同形式的音乐片段,让学生进行听辨,提高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
4.比较分析。
让学生比较不同音乐作品的音乐基本元素、音乐形式和音乐风格,帮助学生理解音乐的特点和差异。
5.实践演练。
让学生进行音乐节奏打击、音高唱唱、音乐表演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
2岁训练听觉活动方案

反馈与分享:鼓励孩子分享他们最喜欢的声音和活动,促进语言表达。家长记录孩子在活动中的表现,观察他们的进步。
后续计划:根据孩子的兴趣调整活动内容,增加更多种类的听觉刺激。定期评估孩子的听觉发展,适时调整活动难度。
音乐与舞蹈
儿童歌曲、简单乐器(如鼓、木琴)。
步骤:播放欢快的儿童歌曲,一起跟着节奏唱歌和跳舞。让孩子用乐器打击出不同的节奏,增强对声音的感知。教孩子简单的舞蹈动作,培箱装着小响器)。
步骤:在房间内隐藏不同的发声物品。让孩子根据声音寻找藏起来的物品,鼓励他们通过听觉定位。
动静态听觉游戏
小铃铛、沙锤、球等发声玩具。
步骤:让孩子用手摇动铃铛或沙锤,观察他们的反应。用不同音量的声音(轻声、响声)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参与互动,比如一起模仿声音。
听故事时间
图画书、音频故事。
步骤:向孩子讲述简单的故事,强调故事中的声音(如动物叫声、环境声音)。让孩子模仿故事中的声音,激发他们的想象力。询问孩子对故事的理解,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话复述。
2岁训练听觉活动方案
活动主题
活动时间
活动地点
活动目的
提高儿童的听觉辨识能力;增强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培养专注力和注意力。
活动内容
声音辨识
游戏
各种声音来源(如音乐盒、动物叫声、乐器声、日常生活声等)。
步骤:播放不同的声音,让孩子闭上眼睛倾听。问孩子:“这是什么声音?”鼓励他们用简单的词汇回答。逐渐增加难度,可以使用不同的声音组合。
听觉训练的教案

听觉训练的教案教案标题:听觉训练的教案教案目标:1. 帮助学生发展和提高听觉技能,包括听力、音辨能力和集中注意力。
2. 培养学生对声音的敏感度和理解能力。
3. 提供各种听觉训练活动,以促进学生的听觉发展和学习。
教案步骤:1. 引入(5分钟)- 向学生解释听觉训练的重要性,并与他们分享一些实际生活中需要良好听觉技能的例子。
- 引导学生思考他们对声音的感知和理解。
2. 激发兴趣(10分钟)- 播放一段有趣的音频,如动物叫声、乐器演奏或环境声音等,并要求学生辨认出声音的来源。
- 讨论不同声音的特征,如音调、音量和节奏等。
3. 听力练习(15分钟)- 提供一系列听力练习,包括听写、听取指令和听取故事等。
-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他们的听力技能和注意力。
4. 音辨训练(15分钟)- 制作一组卡片,每张卡片上都有一个与特定声音相关的图片,如动物、交通工具或乐器等。
- 播放相应的声音,要求学生辨认并匹配正确的图片。
5. 听觉游戏(15分钟)- 设计一些听觉游戏,如“谁是音乐家”或“声音追踪者”等。
- 学生分组进行比赛,通过听声音猜测正确答案或跟踪声音的来源。
6. 总结(5分钟)- 回顾今天的听觉训练活动,并与学生分享他们在听觉技能方面的进步。
- 强调继续锻炼听觉技能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保持对声音的敏感度。
教案扩展:- 针对不同年龄和学习阶段的学生,可以调整听觉训练的难度和内容。
- 利用科技设备,如音频播放器、电脑或平板电脑,提供更多多样化的听觉训练资源。
-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参与音乐活动、听力游戏或观察环境声音,以进一步提高听觉技能。
教案评估:- 观察学生在听力练习和音辨训练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听觉技能和注意力水平。
- 设计简单的听力测验,以检查学生对听到的声音的理解和记忆能力。
- 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和分享他们在听觉训练中的体验和收获。
听觉注意训练

听觉注意训练
1、听数报数法:
让孩子听一组数字,如375985,然后立即报出来。
每天训练的数组可逐渐加长
2、听数倒背:
读给孩子一组数字,让孩子倒背出来,如426,孩子背出“624”。
数组随训练的进程逐渐加长。
3、复述词语:家长从书中随意读出5个词,要求孩子复述;家长从书中读出6个词,要求孩子复述;
一、玩扑克游戏。
可锻炼注意力高度集中和快速反应能力。
取三张不同的牌(去掉花牌),随意排列于桌上,如从左到右依次是梅花2,黑桃3,方块5、选取一张要记住的牌,如梅花2,让她盯住这张牌,然后把三张牌倒扣在桌上,由家长随意更换三张牌的位置,然后,让她报出梅花2在哪儿。
如她说猜对了,就胜,两人轮换做游戏。
随着能力的提高,家长可以增加难度,如增加牌的数量,变换牌的位置的次数和提高变换牌位置的速度。
这种方法能高度培养注意力的集中,由于是游戏,符合孩子的心理特点,非常受孩子欢迎,玩起来孩子的积极性很高。
每天坚持玩一阵,注意力会有所提高。
这是我发明的办法。
我孩子当时玩起来兴致颇高。
他上小学时注意力非常集中。
得益于小时候我采用多种灵活多样的方式培养他的注意力。
智力游戏训练
:买一些智力训练的书,找那些锻炼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的图文,如走迷宫,在一大
堆图中找某样东西,找异同(同中找异,异中找同)
,比大小、长短,在规定的时间内
把一页图中的物品记住,然后合上书让孩子报出来。
听觉注意力训练方法

听觉注意力训练方法听觉注意力是指我们对声音的关注和集中注意力的能力。
它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无论是学习、工作还是社交,都需要我们有良好的听觉注意力。
然而,由于现代生活的快节奏和各种干扰因素,我们的听觉注意力可能会受到影响。
因此,训练和提高听觉注意力变得非常重要。
以下是一些有效的听觉注意力训练方法:1.静默训练:找一个安静的地方,闭上眼睛,专注地倾听周围的声音。
试着将注意力集中在一个具体的声音上,如流水声、鸟鸣声或风吹过树叶的声音。
持续几分钟后,尝试听到更多的细节和差异。
这个练习可以帮助你培养集中注意力的能力,提高听觉敏锐度。
4.身体运动结合听觉训练:做一些需要听觉指导的身体运动,如舞蹈、瑜伽或太极。
这些运动需要你时刻关注你的身体和音乐的节奏,并进行协调。
这种训练可以提高你同时处理听觉和运动的能力,增强听觉和运动之间的连接性。
5.专注训练:选择一个具有连续声音的任务,如听一个说话人的演讲或一个音乐会。
在听的过程中,尝试避免分心,将全部注意力集中在听觉上,并尝试记住所听到的内容。
这种训练有助于改善长时间听取信息的能力和专注力。
7.反复训练:反复训练是提高任何技能的有效方法。
选择一个你感兴趣的听觉任务,每天坚持进行一定时间的练习。
通过持续的实践,你的听觉注意力将得到显著提高。
除了以上方法,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也是提高听觉注意力的关键。
充足的休息、健康饮食和适度的运动有助于提高注意力和大脑功能。
需要注意的是,听觉注意力的训练需要时间和耐心,没有一蹴而就的方法。
持之以恒地进行训练,并与其他认知训练相结合,可以帮助你有效地提高听觉注意力。
听觉训练:提升音感技巧

听觉训练:提升音感技巧音感是指对音乐的感知和理解能力,是音乐学习和演奏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技能。
拥有良好的音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音乐,提高演奏的准确性和表现力。
然而,对于许多人来说,培养和提升音感技巧并不容易。
本文将介绍一些有效的听觉训练方法,帮助大家提升音感技巧。
一、音高训练音高是音乐中最基本的要素之一,对于培养音感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音高训练的方法:1. 听音辨音:选择一段简单的旋律,反复听几遍,然后尝试用嘴唱出来。
通过不断的练习,可以提高对音高的敏感度和准确性。
2. 唱调练耳:选择一段简单的旋律,用唱调的方式反复练习。
可以先用简单的音阶开始,逐渐增加难度。
这样可以锻炼耳朵对音高的感知和准确度。
3. 唱名练耳:听一段简单的旋律,然后尝试用唱名的方式唱出来。
例如,用“do、re、mi”等音名来唱出音乐中的音符。
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音乐的结构和音程关系。
二、节奏训练节奏是音乐中的另一个重要要素,对于培养音感同样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节奏训练的方法:1. 跟随节拍:选择一段有规律的节拍,例如使用节拍器或者节拍器应用程序,跟随节拍进行练习。
可以逐渐增加节拍的速度和复杂度,提高对节奏的感知和准确性。
2. 手拍练习:用手拍出一段简单的节奏,然后尝试用嘴唱出来。
通过手拍的方式,可以更直观地感受到节奏的强弱和变化。
3. 听音辨节奏:选择一段有规律的节奏,反复听几遍,然后尝试用嘴唱出来。
通过不断的练习,可以提高对节奏的敏感度和准确性。
三、和声训练和声是音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音感同样非常重要。
以下是一些和声训练的方法:1. 听音辨和弦:选择一段简单的和弦进行,反复听几遍,然后尝试用嘴唱出来。
通过不断的练习,可以提高对和弦的感知和准确性。
2. 唱和声:选择一段简单的旋律,然后尝试用和声的方式唱出来。
例如,用简单的和弦伴奏来伴唱旋律。
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音乐的和声结构和和弦关系。
3. 听音辨和声进行:选择一段有规律的和声进行,反复听几遍,然后尝试用嘴唱出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听觉训练步骤1. 感知声音的有无在这个阶段,要引导孩子听各种声响。
在初期还不能确定孩子听力补偿效果的情况下,训练者不要主观认为音量比较小的声音是孩子听不到的,所以不引导孩子聆听。
如果那样做,可能原本孩子可以听到较小的声音,但因为缺乏引导和训练,只能对大的声响做出反应。
很多听力补偿较为理想的孩子只要训练得当,甚至可以聆听耳语声。
同样,也不要回避响度较大的声音,否则孩子可能总是对大的声音有难受的感觉,不能适应。
这会对孩子将来的康复水平造成不利影响。
在生活和训练中,还要观察孩子听不同频率声音的反应,低沉的和尖细的声音都要让孩子去听。
如“敲门声、拍桌子”等沉闷的声音都是较低频的,而“鸟叫声、哨声”等频率较高。
在助听设备佩戴的初期,由于不了解孩子的补偿效果。
应该做到:正常人耳可以听到的声音都引导孩子倾听。
在每日的训练中,训练者可以观察记录下孩子对什么声音有反应,而哪些声音还无法获取。
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很可能会看到一些孩子原来没有反应的声音现在可以听到了。
对于可以听到和无法听到哪些声音可以报告给听力师。
在初期察觉声音的训练中,应多让孩子听有意义的声音,包括自然界的声响和语音。
自然界中有意义的声响包括:汽车喇叭声、电话铃声、动物叫声、炒菜声等等,这些声音在生活中都代表着某种意义。
不要总是让孩子听拍手、拍桌子或敲击物体等无意义的声音。
语音是听觉训练中最重要的声音刺激来源。
除了让孩子听各种各样自然界的声响,还要给孩子提供丰富的语音刺激。
叫他的名字,和他进行简单的语言交流等。
有些家长虽然经常叫孩子的名字,但只是为了观察孩子是否能听到声音。
当孩子听到叫声回头后,家长却没有进一步的交流。
如此一段时间后,家长会感觉孩子听不到声音了,因为孩子对叫名字和拍手的声音都没有反应。
其实,这很可能是由于孩子已经对家长的这些做法厌烦而不愿给予回应。
教师要具体指导家长如何训练孩子感知声音,告知他们当孩子对声音产生反应时,要给予积极鼓励。
当孩子发声时,也要马上作出高兴的回馈,可以学他刚才的声音,同时拥抱他等等。
这样,孩子会逐渐发现听和说是一个非常有意义且很快乐的事情。
他就会主动积极地配合。
2. 林氏六音测试法训练人员不但要了解孩子的裸耳听力,更重要的是应该清楚孩子佩戴助听设备后的补偿效果。
而听力补偿效果都需要在孩子能配合反应的情况下进行。
因此,孩子是否理解测试要求,是否能给予准确配合,对于助听设备的调适是非常重要的。
这方面的练习在训练初期是很必要的。
并且,教给家长在训练中随时了解孩子的听力变化情况和助听设备是否正常工作是康复的重要基础。
只有在助听设备正常工作的情况下,康复训练才能有效进行。
如果孩子听力情况出现波动变化而没有及时发现,既可能耽误孩子的治疗,也会影响训练效果。
所以,每天都应对孩子进行林氏六音的测试。
自然界和语言声都具有低、中、高不同频率的声音。
而“林氏六音”中包含了各个频率段,它是家庭和机构训练中非常简便有效的测听方法。
测试六音分别为:/m/ /u/ /a/ /i/ /ʃ/ /s/。
其中/m/ /u/ /i/代表语言中低频的声音(语言中的韵母部分频率偏低);/a/代表中频;/ʃ/ /s/代表高频,/s/频率最高(声母部分频率普遍较高)。
如果孩子对这六个音都能察觉,而且可以分辨,说明其听力补偿效果理想。
如果/ʃ/ /s/察觉困难,说明高频补偿不理想,这种情况下,声母很可能发音不清,需要通过言语矫治手段加以帮助,但往往语言清晰度仍然难以达到非常理想的水平。
而如果/m/ /u/ /i/总是出现混淆或察觉不明确,则说明低频听辨不佳。
其中/i/由于第一和第二共振峰差异很大,因此,如果该音出现问题,不能简单地判断是低频效果不理想,还要综合看低频/m/ /u/和高频/ʃ/ /s/的听辨情况。
如果,/m/ /u/也出现混淆,而/ʃ/ /s/察觉和听辨较好,则说明低频效果不理想,而相反,则说明是高频听辨不佳。
测试时林氏六音时发音必须准确,否则测试结果会有误差。
以下是林氏六音共振峰的频率分布状况。
250 500 1000 2000 4000 8000sʃ¡aum由此可以看出这六个音基本包括了语音的主要频率范围(125Hz—8000Hz)。
林氏六音测试操作方法:对于双耳佩戴助听设备的孩子,应分别测试左右耳,即先关掉一侧助听设备,测试另一侧补偿情况;再反过来测试。
如果单耳佩戴助听器(另一侧听力损失严重)或单侧耳蜗植入且对侧耳未佩戴助听器的情况,可以只测试佩戴助听设备一侧。
测试时音量适中,不要加大发音强度。
测试距离可先采用0.5米,如果测试情况良好,可以再做1米距离的测试,进一步到2米。
如果孩子对近距离测试都无法通过,则不需进行远距离测试。
测试人要在孩子的侧后面,确保他完全不能通过视觉获取信息。
方法一:让孩子拿起一个小珠子,放到测听一侧的耳边,这个动作有助于提高孩子的听觉注意。
告诉他“听到声音就把小珠子扔到盒子里,没有声音时要等待,不要放。
”也可以采用“套圈”、“滚珠”等各式玩具,或从家里找一些适宜的物品,最好能激发孩子的练习兴趣。
对不同年龄的孩子要选择不同的玩具。
3岁以下可以选择套塔、乒砰玩具等容易操作的物品,只要听到声音放下或敲击玩具就可以了。
小龄孩子不要选择很小的物品,因为他们手指的小肌肉运动能力还较差,小的物品不易于拿取。
3—6岁可以选择“以形补形”等有一定难度的认知练习的玩具,这种玩具在做听觉训练的同时还可以培养孩子细致的观察力和形状辨别能力。
另外,这种玩具比较小,有利于锻炼孩子小肌肉动作和手眼协调的发展。
对于年龄较大的孩子(如:7岁以上),也可以不用玩具,只要让他听到声音举手表示即可。
在做测试时,测试者发音前的时间间隔要有变化,让孩子无法通过猜想进行判断。
有时等待较短的时间就给出声音,而有时等待较长的时间再发声。
如果孩子在较长时间的间隔中不能等待,而是投放玩具,说明他判断声音的有无还不能很好完成,而是会依赖猜想。
如果训练方法得当,通常1岁半以上的孩子在一段时间之后都可以配合这种测试。
这种测试只能了解孩子对各个频率的语音是否能察觉,但无法判断他是否能听清。
方法二:通常在一段时间的训练之后,孩子在六音测试中,会主动跟随发音。
对于年龄偏大的孩子(3岁以上),我们要用玩具等积极示意他模仿发音。
训练者先发出某个音,当孩子模仿发音之后,再给孩子玩具让他投放,并且要马上给出兴奋的表情或者拥抱作为鼓励。
这时,即使发音不太清晰,家长也能大致判断他是否能听辨出这些语音,是否有混淆。
这就不仅能了解他察觉声音的情况,还能初步观察语音分辨的情况。
对于植入人工耳蜗的孩子,特别是有耳蜗畸形的患者,要特别注意他们的语音听辨情况,要确定他们是处于听得见还是听得清的水平。
通常,听障儿童高频听力损失更加严重,因此,家长对高频的补偿效果会更加关注。
训练人员要提醒家长应对各个频率的听辨情况都要重视,特别是考虑到耳蜗植入的特点,对于他们的低频分辨水平要尤为关注。
方法三:对于年龄较大的孩子,也可以把拼音写出来,让孩子听辨指认。
而对于小龄幼儿,可以把每个音素和对应的图片结合起来,让他听辨指认。
如:听到/u/就指“火车”的图片;听到/s/指“蛇”的图片;而听到/ʃ/时指“娃娃睡觉”的图片。
对于还不会模仿发音的孩子,通过这种方法也可以判断他是否能分辨这些语音。
对于1岁左右年龄太小无法配合完成以上测试反应的孩子,则需要通过给出一些声响,观察他的反应情况。
可以建议家长在家中选择简单的测试工具,我们大致可以这样定义:木制品敲击的声音以低频为主,塑料制品敲击发出的声音主要为中频,而金属制品敲击的声音偏高频。
当给出声音后,我们要观察孩子是否有以下反应:活动中断:例如孩子正在吃奶,听到声音后停止了吃奶的动作寻找声源:听到声音后,能转头寻找听到声音后眨眼或睁大眼睛听到声音后能跟随发音在给声时没有反应,而在声音突然停止时做出以上反应如果孩子对某类声音能够稳定出现以上反应,则基本可断定能够察觉该种声音。
3. 闭合式辨听训练闭合式辨听就是给出一个选择范围,让孩子听后从中拿取。
辨听训练需要经过一个由易到难的过程。
其中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选择范围由小到大。
开始训练时,可以只给出3-4个物品作为备选内容。
如:在孩子面前摆放出“火车、汽车、飞机”三个玩具,训练者发出“呜——”的声音后,让他从三个玩具中选择是哪一个。
随着孩子训练水平的提高,可以把选择物逐渐增加。
当选择范围加大后,难度就会有所上升。
2) 辨听词语内容由易到难。
在训练初期,对于听力基础较差的孩子,我们要把差异明显的语音内容放在一组进行听辨,以降低辨听难度。
①辨听拟声词:拟声词是辨听难度最低的,因为它们比词语在音长、频率等语音特性上差异要显著得多。
所以,拟声词的辨听常常会作为最开始的辨听训练内容,特别是对于语言水平低的小龄幼儿。
最常用的拟声词有“交通工具”、“动物叫声”等等。
如:汽车“嘀嘀——”、火车“呜——”、摩托车“突突突”、飞机“ri---------”放在孩子面前,训练者发出其中一个声音,让孩子找出是哪一个(首先让孩子反复听取每个物品对应的声音)。
如:“呜——,是什么声音?”同一组物品的搭配选择要根据孩子的水平进行调整。
对于刚开始练习的孩子,如果选择鸭子“嘎嘎嘎”、青蛙“呱呱呱”、牛“哞——”、羊“咩——”这样几个动物放在一组,难度就有些大了。
当孩子的训练水平有所提高以后,可以选择这样的内容进行听辨。
在听觉训练中,要尽可能给孩子提供丰富多彩的声音,要给出超音段音位的变化,包括语调、节奏、频率、语气等方面。
如小狗的叫声中加入节奏练习:“汪,汪汪”、“汪汪,汪”、“汪,汪,汪”;在听猫的叫声中加入频率变化:小猫用尖细的声音,猫爸爸用低沉的声音等等。
②辨听音节数量不同的词语把音节数量不同的词语放在一组,让他辨听拿取,如::西红柿、橘子、梨。
听到一个词后,从中选择。
它们的字数不同,发音的时间长短也就不同,而时长的差异是最容易分辨的。
所以即使还不能听清每个语音,但仍然比较容易判断出是哪个物品。
③辨听音节数量相同但差异显著的词语如:苹果、香蕉、橘子、黄瓜。
它们都是两个字,没有时长的差异。
但声母、韵母和声调都不同,所以不太容易混淆。
④辨听发音较为接近、容易混淆的词语例如:把“萝卜、菠萝、蘑菇”放在同一组,让他听辨,难度就显著提高了。
⑤辨听韵母不同,声母和声调都相同的词:如“梨、林、铃”。
它们的声母都是l,声调都是二声,只有韵母不同。
这是辨听韵母的训练。
⑥辨听声母不同,韵母和声调都相同的词语声母辨听比韵母辨听的难度更大,所以放在韵母辨听的后面进行。
例如:打、塔、马。
它们的韵母都是a,声调都是三声,只有声母不同,这是锻炼孩子进行声母差异的辨听训练。
⑦辨听声调不同、韵母和声母都相同的词语如:“喝水”和“河水”这两个词的声母和韵母都相同,只是“喝”和“河”的声调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