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发展史
唐诗的发展脉络

唐诗的发展脉络唐诗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优美的语言、深刻的思想和丰富的艺术表现力而闻名于世。
唐代是中国文化史上一个繁荣昌盛的时期,唐诗的发展脉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描述。
一、初唐时期(618年-713年)初唐时期是唐诗发展的起点,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有王勃、杨炯、卢照邻等。
他们的作品多以五言古诗为主,题材广泛,涉及到政治、社会、自然等各个方面。
其中,王勃的《滕王阁序》被誉为开创了唐代骈文的先河,成为后世文人的楷模。
二、盛唐时期(713年-755年)盛唐时期是唐诗发展的黄金时期,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有杜甫、李白、王之涣等。
他们的作品以丰富多样的题材、雄浑壮丽的风格和深刻的思想感染了无数读者。
杜甫以其悲愤的诗风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而著名,他的《月夜忆舍弟》、《登高》等作品表达了他对国家命运和人民苦难的深切关怀。
李白则以其豪放的诗风和奇特的想象力而闻名,他的《静夜思》、《将进酒》等作品被誉为唐诗的经典之作。
三、晚唐时期(755年-907年)晚唐时期是唐诗发展的衰落阶段,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有白居易、杜牧、李商隐等。
他们的作品多以七言绝句为主,题材相对较为狭窄,主要以抒发个人情感为主。
白居易的《长恨歌》以其独特的叙事方式和深情的诗意而脍炙人口,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以其细腻的描写和富有感染力的情感而广为传诵。
总体来说,唐诗的发展脉络可以概括为初唐的开创、盛唐的繁荣和晚唐的衰落。
唐诗在题材、形式和风格上都有着丰富多样的变化,既有咏史抒怀的作品,也有山水田园的描写,更有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和对自然景物的赞美。
唐诗的发展脉络不仅反映了唐代社会的变迁和文化的繁荣,也为后世的文学创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
唐诗的发展历程

唐诗的发展历程引言概述:唐诗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瑰宝,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阐述唐诗的发展历程,包括盛唐时期、李白与杜甫的贡献、诗歌题材的多样化、艺术形式的创新以及唐诗的影响与传承。
一、盛唐时期1.1 时代背景:盛唐时期是唐朝的鼎盛时期,社会繁荣稳定,文化氛围浓厚。
1.2 诗人群体:盛唐时期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诗人,如王之涣、杜牧、李商隐等。
1.3 诗歌特点:盛唐时期的诗歌以豪放奔放、情感深沉为特点,描写了社会风貌、人情世故等。
二、李白与杜甫的贡献2.1 李白的创作:李白是唐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歌以豪放奔放、意境深远为特点,开创了新的诗歌风格。
2.2 杜甫的贡献:杜甫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以真实、深刻的社会写实为特点,对后世影响深远。
2.3 影响与传承:李白和杜甫的创作风格对后世诗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们的诗歌被广泛传颂,并成为后世诗人学习的榜样。
三、诗歌题材的多样化3.1 自然题材:唐诗中自然题材丰富多样,描绘了山水、花鸟、季节等自然景观,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3.2 社会题材:唐诗中也涉及社会题材,揭示了社会现象和人情世故,如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3.3 思想题材:唐诗中也涉及思想题材,探讨了人生哲理和人与自然的关系,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等。
四、艺术形式的创新4.1 诗歌体裁:唐诗中出现了律诗、绝句、七言绝句等多种体裁,丰富了诗歌的形式。
4.2 诗歌技巧:唐诗中运用了比喻、夸张、对仗等多种修辞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4.3 诗歌音韵:唐诗中的音韵优美和谐,运用了平仄、押韵等技巧,使诗歌更具韵律感。
五、唐诗的影响与传承5.1 文化影响:唐诗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后世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后世文人学习的对象。
5.2 文学传承:唐诗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宋词、元曲等文学形式的发展都离不开唐诗的启示。
唐诗的发展历程

唐诗的发展历程唐诗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瑰宝,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化的顶峰之作。
它是在唐朝(618年-907年)这一辉煌的时代中达到了巅峰。
唐诗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初唐、盛唐和晚唐三个阶段。
一、初唐时期(618年-712年)初唐是唐朝建立之初的时期,这一时期的诗歌作品以风格独特、充满朝气和创新精神而著称。
初唐时期的代表诗人有王勃、杨炯和卢照邻等。
王勃是初唐时期的杰出诗人,他的代表作品《滕王阁序》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这首诗以其雄浑有力的笔触和壮丽的意境,表达了对滕王阁的赞美和对壮志未酬的无奈之情。
杨炯是初唐时期的另一位重要诗人,他的作品以豪放洒脱、意境深远而著称。
他的代表作品《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以其豪放的笔触和深沉的意境,描绘了长江奔腾的壮丽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之情。
卢照邻是初唐时期的女诗人,她的作品以清新、细腻而著称。
她的代表作品《长恨歌》以其婉约的笔触和深情的意境,描绘了唐玄宗与杨贵妃之间的爱情故事,表达了诗人对爱情的痴迷和无尽的思念之情。
二、盛唐时期(712年-755年)盛唐是唐朝的鼎盛时期,这一时期的诗歌作品以艳丽多姿、雄浑壮丽而著称。
盛唐时期的代表诗人有杜牧、杜甫和王之涣等。
杜牧是盛唐时期的杰出诗人,他的作品以婉约、细腻而著称。
他的代表作品《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以其细腻的笔触和深情的意境,描绘了秋夜的凉爽和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杜甫是盛唐时期的另一位重要诗人,他的作品以豪放、激昂而著称。
他的代表作品《登高》以其豪放的笔触和激昂的意境,描绘了登高的壮丽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由和理想的追求之情。
王之涣是盛唐时期的女诗人,她的作品以清新、明快而著称。
她的代表作品《登鹳雀楼》以其明快的笔触和婉约的意境,描绘了鹳雀楼的壮丽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壮丽世界的向往之情。
三、晚唐时期(755年-907年)晚唐是唐朝衰落时期的时期,这一时期的诗歌作品以忧郁、哀怨而著称。
晚唐时期的代表诗人有白居易、李商隐和杜牧等。
唐诗的发展历程

唐诗的发展历程唐诗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中国文化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力。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的时代,这个时期的文化繁荣为唐诗的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下面将详细介绍唐诗的发展历程。
第一阶段:初唐诗歌的形成(618年-712年)唐朝初期,文人们开始借鉴古代文学的经验,形成了初唐诗歌的风格和特点。
初唐诗歌以古乐府为基础,注重音律和韵律的运用,同时融入了汉乐府和魏晋乐府的元素。
代表作家有王勃、杨炯、卢照邻等。
他们的作品以豪放奔放、气势磅礴为特点,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个人命运的思考。
第二阶段:盛唐诗歌的繁荣(712年-755年)盛唐时期,唐朝政治稳定,社会经济繁荣,文化艺术达到了巅峰。
这个时期的诗人们致力于追求艺术的完美和个性的表达。
代表作家有王之涣、杜牧、杜甫、王维等。
他们的作品以意境深远、情感真挚为特点,表达了对人生、自然和社会的思考和感慨。
第三阶段:中唐诗歌的变革(755年-820年)中唐时期,唐朝遭遇了安史之乱,社会动荡不安,诗歌创作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代表作家有白居易、元稹、杨炯等。
他们的作品以抒发个人情感、揭示社会现实为特点,表达了对时局的关切和对人生的思考。
第四阶段:晚唐诗歌的衰落(820年-907年)晚唐时期,唐朝逐渐衰落,社会动荡不安,文化艺术逐渐衰落。
代表作家有杜牧、李商隐、温庭筠等。
他们的作品以忧国忧民、抒发个人情感为特点,表达了对时局的失望和对人生的无奈。
总结:唐诗的发展历程经历了初唐、盛唐、中唐和晚唐四个阶段。
初唐诗歌形成于唐朝初期,以古乐府为基础,注重音律和韵律的运用;盛唐诗歌繁荣于唐朝的鼎盛时期,以意境深远、情感真挚为特点;中唐诗歌变革于唐朝社会动荡的时期,以抒发个人情感、揭示社会现实为特点;晚唐诗歌衰落于唐朝逐渐衰落的时期,以忧国忧民、抒发个人情感为特点。
这些不同阶段的唐诗代表了不同的时代背景和文化氛围,共同构成了唐诗的发展历程。
唐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对后世文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唐诗的发展脉络

唐诗的发展脉络唐诗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瑰宝,被誉为中国古代诗歌的巅峰之作。
它的发展脉络可以追溯到唐朝(618年-907年),这一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文化繁荣和政治稳定的时期。
唐诗的发展脉络可以分为初唐、盛唐和晚唐三个阶段。
初唐时期(618年-712年)是唐诗发展的起步阶段。
这一时期的诗人以王勃、杨炯、卢照邻等为代表,他们的作品多以咏史抒怀为主题,表达了对国家兴旺和个人命运的思量。
初唐时期的诗歌风格较为庄重,语言简炼,意境深远。
其中最著名的作品之一是王勃的《滕王阁序》,以其雄浑豪放的气势和深邃的思想感染了后世的诗人。
盛唐时期(713年-765年)是唐诗发展的黄金时期。
这一时期的诗人以王之涣、杜牧、杜甫、白居易等为代表,他们的作品涉及各个方面的生活和社会问题,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盛唐时期的诗歌表现形式多样,既有七言绝句,也有五言律诗,还有长篇叙事诗。
其中最著名的作品之一是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以其深情款款的笔触和真挚的情感感动了无数读者。
晚唐时期(766年-907年)是唐诗发展的衰落阶段。
这一时期的诗人以李商隐、杜牧、李白等为代表,他们的作品多以抒发个人情感和对时代变迁的思量为主题。
晚唐时期的诗歌风格多样,既有温婉细腻的作品,也有豪放洒脱的作品。
其中最著名的作品之一是李白的《静夜思》,以其简洁明快的语言和深情浪漫的意境成为了经典之作。
总体来说,唐诗的发展脉络呈现出初唐庄重、盛唐丰富多样和晚唐豪放洒脱的特点。
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思想深度,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瑰宝,对后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唐诗的发展脉络不仅是文学史的一部份,更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份,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和传承。
简述唐诗的发展历程

简述唐诗的发展历程
唐诗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初唐、盛唐、中唐、晚唐等4 个阶段。
1、唐代自开元至大历间,为唐诗的全盛时期,唐诗分期者称为盛唐,有著名诗人王维﹑孟浩然﹑李白﹑杜甫﹑高适﹑岑参等。
唐玄宗开元、天宝年间,直至“安史之乱”爆发以前,是唐代社会高度繁盛而且极富于艺术气氛的时代。
2、唐诗经过一百多年的准备和酝酿,至此终于达到了全盛的高峰。
虽然盛唐的时间在四个时期中是最短的,但是成就是最大的。
这一时期,唐朝的经济十分繁荣,与此同时,诗歌也全面繁荣,名家大量出现,他们的作品精丽华美、雄健清新、兴象超妙、韵律和谐,表现了时代共同的艺术特色。
3、唐代中后期,王朝的鼎盛期已过,但诗歌创作仍未衰歇,先后出现了韩愈、柳宗元、张籍、李贺、白居易、元稹、刘禹锡、杜牧、李商隐、温庭筠、杜荀鹤等等风格不一的杰出诗人。
他们的诗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唐帝国走向衰落过程中的危机和民间苦难,艺术成就很高,对后世影响也很大。
4、盛唐是唐诗繁荣昌盛的顶峰,大诗人李白,杜甫,等就生活经历过这个时期。
如今,谈这个话题,着眼点也是从“诗歌”本身发展来展开审视。
这一点,比较唐代社会之历史进程;发展,起伏,衰落,基本是一致的。
5、据全唐诗不完备统计,整个唐朝时期,二百八十九年中,至少产生了有名记载诗人就有两千三百多位,近五万多首诗作。
这与西周至南北朝一千六七百年遗留诗歌总数比较还超出两到三倍!。
唐诗宋词发展的几个主要阶段

唐诗宋词发展的几个主要阶段唐诗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两座丰碑,它们创造了鲜明的时代风貌和卓越的艺术成就。
唐诗宋词的发展可以分为几个主要阶段。
一、唐诗唐朝是中国文化最繁荣的时期之一,也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巅峰时期。
唐诗的发展可以分为盛唐、中唐和晚唐三个阶段。
1.盛唐(618—755年):盛唐时期是唐诗发展的黄金时代,创作高峰期达到了极致。
这个时期的唐诗以王之涣、杜甫、李白、王昌龄等大量优秀作家的作品为代表,以其浑厚雄浑、豪放激昂、唯美盛丽的风格形成了独特的文化风貌。
2.中唐(755—827年):中唐时期发生了安禄山起义,李白、杜甫等大批作家死亡或流亡。
此时,唐诗的艺术风格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转入严谨稳健的风格。
代表人物有刘禹锡、白居易、元稹等。
3.晚唐(828—907年):晚唐时期唐诗较之前更加纯熟,达到了新的高峰,诗风多为婉约清新。
代表人物有杜牧、韦应物、白居易、李商隐等。
二、宋词1.早期(960—1060年):早期的宋词以丰子恺、李清照、晏殊、欧阳修等创作人物为代表。
这个时期的宋词以婉约清新、语言流畅优美、情感温婉细腻为特点,也被称为豪放派和婉约派的分界点。
2.中期(1060—1140年):中期宋词风格以宋祁、辛弃疾、晁端礼、杨万里等为代表。
这个时期的宋词主题更广泛,描写对象更丰富,诗歌风格愈加明快和生动,是宋词的高峰期。
3.晚期(1140—1270年):晚期的宋词以陆游、张先、杨万里、辛弃疾等为代表。
这个时期的宋词具有真实感、自然感、含蓄与抒情并重的特点,彰显出了宋词的成熟与精华。
总之,唐诗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两条流传最广的艺术瑰宝,它们的艺术成就与历史影响是不可估量的。
无论是唐诗还是宋词,都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为世人所敬仰。
唐朝诗歌的发展历程

唐朝诗歌的发展历程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收藏过自己喜欢的诗歌吧,诗歌能使人们自然而然地受到语言的触动。
究竟什么样的诗歌才是好的诗歌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唐朝诗歌的发展历程,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唐朝诗歌前言中国是诗的国度,唐诗又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高峰。
在唐代三百余年的历史中,涌现了无数诗人,其中如王维、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隐等,更是名垂青史、光照万代的大诗人。
正是无数有名的大诗人和默默无闻的小诗人一道,构成了唐诗星光灿烂的景象,让千百年以后的诗人、诗坛黯然失色。
唐诗的发展分为四个时期,即初唐、盛唐、中唐、晚唐。
(一)初唐诗歌:初唐,即唐玄宗以前,这是唐诗发展的初级阶段。
一方面,南朝宫体诗在诗坛上占据着统治地位,从唐太宗到上官仪等,无不大写华丽婉媚的作品;另一方面,诗歌改革的序幕正悄然拉开了。
初唐的诗歌改革是从两方面来进行的:以陈子昂、四杰为代表的一批出身低微的下层诗人,通过自身的遭遇意识到了诗歌创作必须表现真情实感,于是他们提倡“兴寄”、“风骨”,写出了诸如《登幽州台歌》、《感遇》、《在狱咏蝉》、《从军行》、《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之类情感充沛,动人心魄的作品,从内容上对宫体诗进行了改造或改革。
而以沈佺期、宋之问、上官仪为代表的上层诗人则在对诗歌艺术的精雕细刻中,发展并完善了诗歌格律,并最终完成了对诗歌格律的定型,这从形式上发展了宫体诗。
所以,初唐没有伟大的诗人,却有杰出的诗歌改革家。
1.初唐四杰:“初唐四杰”指的是初唐“年少而才高,官小而名大”的四位作家——王勃、杨炯、卢照邻和骆宾王。
他们致力于文学革新,力求摆脱齐梁诗风,突破了宫体诗的狭小范围,扩大了诗歌题材。
其中,王杨擅长五言律诗,卢骆擅长七言歌行。
他们对唐诗演变和发展的主要贡献:(1)他们不满当时诗坛盛行的宫廷诗风,抨击其“争构纤微,竞为雕刻”,“骨气都尽,刚健不闻”(杨炯《王勃集序》),并努力以清新刚健的诗歌创作,力图突破和改变这种纤弱雕琢、绮靡华丽的宫廷诗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韩愈、孟郊、李贺、贾岛一派则以奇险峭刻见长。但韩 诗气豪,孟诗思深,李诗幽丽,贾诗清苦。
❖ 两大派之外,柳宗元的诗或澹泊雅丽,或哀怨激越。
❖ 刘禹锡的诗精练含蓄,意境优美,韵律和谐。
❖ 初唐:
❖ 在风格、意境、声律等诸多方面为盛唐诗歌高峰 的到来做了充分的准备。
❖ 初唐四杰——王杨卢骆,陈子昂 他们在继承南朝的艺术技巧方面和建立五、七言 律诗的格律和体制上,有着不容埋没的功劳。 陈子昂继承汉魏风骨来开辟唐诗的领域,上承 阮籍、曹植,下开李白、杜甫。
❖ 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
家地位,空前绝后。以孤篇压倒全唐。“诗中之诗, 顶峰上的顶峰。”闻一多
❖ ②盛唐诗歌
❖ 盛唐诗人在陈子昂和沈、宋的基础上,进一步把正 确的方向和完美的形式结合起来。玄宗开元、天宝 间,诗歌全面繁荣,名家大量出现。他们的作品精 丽华美、雄健清新、兴象超妙、韵律和谐,表现了 时代共同的艺术特色。
❖ 边塞诗和田园山水诗在盛唐诗中比重很大。
❖ 诗圣杜甫:老去渐于诗律细
❖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 诗是吾家事,人传世上情。
专家喜欢
❖ 《望岳》 《春望》《春夜喜雨》《登高》 《江南逢李 龟年》 《登岳阳楼》 《蜀相》《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李杜创作风格
❖ 诗仙李白:感情喷涌而出,想象瑰奇,奔放飘逸 ❖ 诗圣杜甫:反复咏叹、写实、沉郁顿挫。
唐诗发展史
❖ 唐代诗歌创作繁荣,题材丰 富、风格多样、流派众多、 体制齐备,作家作品量多质 高,据《全唐诗》存录,诗 有4.89万余首,有姓名可考 的作者2200多人。
❖ 唐诗成就卓著,诗人们继承 和发扬《诗经》、《楚辞》 以来的优良传统,广泛总结 前人的创作经验,百花齐放 、推陈出新的结果。它显示 出中国古典诗歌已发展到完 全成熟的阶段。
❖
——陆时雍《诗镜总论》
❖ 王勃的诗文高雅而华贵,杨炯的诗文雄浑而敦厚, 卢照邻的诗文清新而明丽,骆宾王的诗文坦率而易 懂。难道王勃的诗文最为杰出吗?
❖ (我却认为他)虽生活于唐代,文章中常常表现出 六朝骈文的不足——装演粉饰,堆砌辞藻,意少词 多,华而不实。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杨炯:《从军行》 卢照邻:《长安古意》 骆宾王:《在狱咏蝉》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盛世全才王右丞
❖ 文化史上3000年能被称为全才的诗人:三位 ❖ 唐朝:王维 ❖ 宋朝:苏轼 ❖ 元朝:赵孟頫 ❖ 诗——词——书——画——乐 ❖ 王维:山水田园诗 ❖ 《渭城曲》《山居秋暝》《终南山》《鹿柴》 ❖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相思》《过香积寺》
边塞诗派:高适, 岑参,王昌龄
高适:《燕歌行》 岑参 :
王昌龄的诗:《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闺怨》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分析近体诗的方法
内容: 第一步:解题 第二步:起承转合 艺术:
意境美 语言美 建筑美源自❖ 边塞诗派以高适、岑参、李颀、王昌龄为代表,其 作品气氛浓郁、情调悲壮,多用七言歌行或七绝。
❖ 田园山水诗人以王维、孟浩然、储光羲、常建最知 名,他们的诗多反映闲适、退隐的思想情绪,色彩 清淡,意境深幽,多用五言律绝和五言古体。这派 诗人在发掘自然美方面比六朝人前进了一大步。其 中以王维成就最高。
古 古体诗 四言:出现最早
诗
体 诗
乐府诗
中
五言:成熟于汉代 七言:成熟于唐代
国
近 绝句(4句) 五言
古
体
七言
典
诗
五言
律诗(八句) 七言
诗 词 “诗余”“长短句” 排律
歌
调有定格,句有定 数,字有定声,以 两宋成就最高。
散曲
小令 套数
曲 又称“词余”,以元
代成就最高。
剧曲
杂剧 传奇
唐诗的发展脉络
唐诗分期: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个时期。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王昌龄:《出塞》《闺怨》
《芙蓉楼送辛渐》
走马川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岑参)
君不见走马川,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轮 台九月风夜吼, 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 走。匈奴草黄马争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 将西出师。
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行军戈相拨,风头如刀面 如割。 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 草檄砚水凝。胡骑闻之应胆摄,料知短兵不敢接, 车师西门伫献捷。
(孤山寺北) 《卖炭翁》《赋得古原草送别》 ❖ 韩愈:诗歌散文化倾向 ❖ 刘禹锡 :竹枝词(杨柳青青)《乌衣巷》 ❖ 柳宗元:《江雪》
❖ 中唐之初,国家衰落,诗坛也不景气。刘长卿和大历十 才子诗学王维,精致秀润,但内容多浮浅。卢纶、李益 有部分苍凉伤感、意境雄浑的边塞绝句。
❖ 此期较杰出者是韦应物,其田园山水诗高雅闲淡,而其 乐府歌行则于婉丽流美中颇寄讽喻。
李杜文章在,光焰万道长。
❖ 诗仙李白:“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
❖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 才气豪迈,全以神运,自不屑束缚于格律对偶,
与雕绘者争长。
百姓喜欢
❖ 《蜀道难》《将进酒》《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
❖ 《静夜思》《送孟浩然之广陵》《望庐山瀑布水》
❖ 《赠汪伦》《早发白帝城》《登金陵凤凰台》
❖ 这一时期,诗人们的创新精神和个性风格是异常突出的 。
晚唐:最后的辉煌
晚唐三镇 杜牧,李商隐, 温庭筠
杜牧: 《过华清宫》《泊秦淮》
《山行》 《赤壁》 李商隐:
《锦瑟》《无题》 《夜雨寄北》《嫦娥》
❖ 晚唐五代诗风渐趋纤巧。虽有过在文学史 上产生重大影响的作者和作品,但总的来 说,缺少盛、中唐的阔大气魄与浑融境界 。
❖ 李白、杜甫是盛唐诗歌最高成就的标志。
❖ 李白的名作,以安史之乱前为多。内容、题 材丰富,气势雄放,想象丰富,风格飘逸, 多侧面、多层次地反映唐朝时期的社会生活 和时代心理。
❖ 杜甫的诗则是动乱时代的诗史,忠实地记录 了国家的变乱和人民的苦难;博大精深,沉 郁顿挫;开新乐府运动先声。在诗歌语言、 格律、技巧等方面,他善于转益多师,广泛 地吸取前人和并世作者的经验,形成自己独 特的风格,为后世诗歌发展开辟了众多途径 。
❖ 杰出诗人李商隐、杜牧在诗歌艺术上有独 特的贡献。其诗声情流美,翰藻醲郁,但 伤时忧国,哀怨深沉,有种没落感。温庭 筠才思清绮,词采秾丽,但格调低。他也 是有佳篇秀句而总体风格轻浅纤微。
❖ 此后诗家多是效法前人,艺术上无重大突 破。较有名的诗人有皮日休、陆龟蒙、聂 夷中、杜荀鹤、罗隐、韩偓等人。
嫦娥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 《渡汉江》
❖ 宋之问
❖ 岭外音书断,
❖ 经冬复历春。
❖ 近乡情更怯,
❖ 不敢问来人。
❖ 一日宋之问见其外甥刘希夷的一句诗“年年岁岁 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代悲白头翁》) 颇有妙处,便想占为己有,刘希夷不从,宋之问 于是用装土的袋子将刘希夷压死,被称作“因诗 杀人”。
❖ 王勃高华,杨炯雄厚,照邻清藻,宾王坦易。子安 其最杰乎?调入初唐,时带六朝锦。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选自 高适 《燕歌行》
中唐:第二个高峰:百花齐放,风格突出
❖ 大历十才子 ❖ 元白诗派:元稹 , 白居易 ❖ 韩孟诗派:韩愈, 孟郊 ❖ 韦应物,刘长卿,刘禹锡,柳宗元 ❖ 白居易:《长恨歌》《琵琶行》《钱塘湖春行》
无海与城 为内君阙 在存离辅 岐知别三
送 杜 少
路己意秦
府
,,,,
之
儿天同风王任
女涯是烟勃蜀
共若宦望 沾比游五
川
巾邻人津
。。。。
从军行 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无露那西
人重堪陆
信 高 洁 , 谁 为 表 予 心 !
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 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 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 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 长安不见使人愁。
白烽感国
头火时破
搔连花山
更三溅河
短月泪在 ,,,,杜
春
浑家恨城甫 欲书别春
望
不抵鸟草
胜万惊木
簪金心深
。。。。
过香积寺
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赋得古原草送别
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远方侵古道, 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 萋萋满别情。
❖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 ①初唐诗歌:
❖ 初唐诗歌仍处于陈隋时期余光返照中。太宗李世民 及周围的文人诗作浮艳柔丽。上官体(上官仪)绮 错婉媚。只有魏徵、王绩、王梵志等少数人能自拔 于流俗。直到初唐四杰,诗歌的内容和形式才有所 开拓。但他们仍未摆脱六朝后期“采丽竞繁”的影 响。真正廓清梁陈诗风影响的,是武后时期的陈子 昂。他提倡“汉魏风骨”,以复古为革新,抵制浮 靡诗风。与他略同时而不同流派的,有沈佺期、宋 之问和文章四友(李峤、崔融、苏味道、杜审言) ,他们的作品多是奉和应制、点缀升平,但他们其 他题材诗中,也有一些佳作。尤其是杜审言的诗。 但他们的主要贡献在律体完成方面。沈、宋、杜三 人被后世称为五、七言律诗定型的奠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