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梯尺寸

合集下载

【珍贵建筑设计知识】楼梯的各种尺寸要求及公式汇总

【珍贵建筑设计知识】楼梯的各种尺寸要求及公式汇总

【珍贵建筑设计知识】楼梯的各种尺寸要求及公式汇总一、楼梯的组成:1.楼梯段楼层间的倾斜构件。

每个梯段的级数不宜少于3级,不应多于18级。

2.平台供休息和转换方向的水平构件。

有楼层平台和休息平台(中间平台)。

3.栏杆扶手梯段临空边的安全设施。

二、楼梯的尺度(一)踏步尺度楼梯常用坡度范围在25°~45°,其中以30°左右较为适宜。

如公共建筑中的楼梯及室外的台阶常采用26°34′的坡度,即踢面高与踏面深之比为1:2;居住建筑的户内楼梯可以达到45°。

踏步常用高度尺寸,踏步的高度,成人以150mm左右较适宜,不应高于175mm。

踏步的宽度(水平投影宽度)以300mm左右为宜,不应窄于260mm。

当踏步尺寸较小时,可以采取加做踏步檐或使踢面倾斜的方式加宽踏面。

踏口的挑出尺寸为20~25mm。

依据建筑物用途、行走舒适、面积经济等。

经验公式:g + r = 450mm2r+ g = 600~620mmg = 250~300mmr = 150~175mm楼梯平台宽度指踏步边到内墙面距离(不含扶手宽度)。

栏杆和扶手梯段栏杆扶手高度应从踏步前缘垂直量至扶手顶面室内高度≥900mm;水平段高度≥1050mm;室外高度≥1050mm;高层≥1100mm儿童扶手高度: 500~600mm。

楼梯的净空高度(1)梯段下净空高度≥2.2m。

(2)平台下净空高度≥2m。

(二)楼梯段的宽度楼梯段是楼梯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它是供人们上下通行的,因此楼梯的宽度必须满足上下人流及搬运物品的需要。

楼梯段宽度的确定要考虑同时通过人流的股数及是否需通过尺寸较大的家具或设备等特殊的需要。

楼梯段宽度:依据通行人数的多少、防火要求、搬运物品等确定。

每股人流按:550mm+(0~150mm)计算楼梯尺寸计算1.根据层高H和初选步高h定每层步数N。

楼梯台阶设计尺寸

楼梯台阶设计尺寸

楼梯台阶设计尺寸
楼梯台阶的设计尺寸需要根据不同的要求和标准来确定。

以下是一般来说常用的楼梯台阶设计尺寸:
1. 踏步宽度:踏步宽度通常为25cm至30cm之间,一般建议
为28cm。

这个尺寸可以根据使用人群的身体情况和实际需要
适当调整。

2. 踏步深度:踏步深度通常为20cm至30cm之间,一般建议
为28cm。

踏步深度的大小影响着上下楼梯的舒适度和安全性,需要根据使用人群的步伐和舒适需求来确定。

3. 台阶高度:台阶高度通常为15cm至20cm之间,一般建议
为17cm。

台阶高度的大小影响着上下楼梯的努力程度和安全性,需要根据使用人群的身体情况和实际需要来确定。

同时,台阶高度也需要符合建筑规范的要求。

4. 台阶宽度:台阶宽度通常为80cm至120cm之间,一般建议
为100cm。

台阶宽度的大小需要根据使用人群的流量和楼梯的用途来确定。

5. 手扶栏高度:手扶栏的高度通常为85cm至95cm之间,一
般建议为90cm。

手扶栏的高度需要适合使用人群的身高,并
且符合相关的建筑规范要求。

当然,楼梯台阶的设计尺寸还需要考虑其他因素,比如楼梯的倾斜度、台阶材料的选择和安装方式等。

因此,在具体设计过
程中,建议咨询专业的建筑师或设计师来确定最合适的楼梯台阶设计尺寸。

一般楼梯踏步设计尺寸

一般楼梯踏步设计尺寸

一般楼梯踏步设计尺寸楼梯是连接不同楼层间的重要构件,其踏步设计尺寸是保证人们安全行走的关键,合理的尺寸设计可以减少事故的发生。

根据建筑法规和相关标准,一般楼梯踏步设计尺寸应包括踏步高度和踏步宽度。

1.踏步高度:踏步高度是指相邻两个踏步之间的垂直距离。

合理的踏步高度不仅能保证行走的舒适性,还能防止人们在行走过程中出现疲劳和摔倒的情况。

一般来说,踏步高度建议在170mm-190mm之间。

踏步高度过高会导致人们在上下楼时脚步不稳,容易导致跌倒;踏步高度过低则会加大上楼的疲劳感,特别是对老人和身体不适的人来说更为明显。

2.踏步宽度:踏步宽度是指踏步的水平宽度,也是人们脚部踩踏的区域。

合理的踏步宽度可以提供足够的支撑面积,防止人们在行走时脚部滑动。

一般来说,踏步宽度建议在250mm-300mm之间。

踏步宽度过窄会导致人们在行走时脚部容易滑动或超出踏步范围,增加摔倒的风险;踏步宽度过宽则会增加上楼的步伐,并增加下楼时的脚步距离,造成不便。

3.踏步的坡度:踏步的坡度指踏步的水平与垂直方向的角度。

合理的踏步坡度可以减少人们行走时的不适感和摔倒的风险。

一般来说,踏步坡度建议在20度-45度之间。

踏步坡度过大会增加上下楼的难度,特别是对老人和身体不适的人来说更为明显;踏步坡度过小则会导致行走时脚部容易滑动,增加摔倒的风险。

此外,踏步面的材料也是关键因素之一、踏步面应采用防滑、耐磨、易清洁的材料,以增加人们的脚部摩擦力,并减少意外滑倒的可能性。

综上所述- 踏步高度应在170mm-190mm之间;- 踏步宽度应在250mm-300mm之间;-踏步坡度应在20度-45度之间;-踏步面应采用防滑、耐磨、易清洁的材料。

以上是一般楼梯踏步设计尺寸的参考范围,具体尺寸要根据当地法规和标准,以及楼梯所处场所的使用需求进行详细设计,以保证楼梯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一般楼梯踏步设计尺寸参考

一般楼梯踏步设计尺寸参考

一般楼梯踏步设计尺寸参考楼梯是连接楼层之间的垂直通道,其设计需要考虑到安全性、舒适性和实用性。

下面是一些一般楼梯踏步设计尺寸参考:1. 踏步高度(Rise):踏步高度是指楼梯一级踏步的垂直高度。

为了保证上下楼梯时的舒适度和安全性,踏步高度一般在170mm-190mm之间。

超过200mm的踏步高度会让上下楼梯时的腿部抬腿幅度过大,不便于使用;而低于150mm的踏步高度则容易让人感到不稳定。

2. 踏步宽度(Going):踏步宽度是指楼梯踏步的水平宽度。

为了给人足够的踏步空间,踏步宽度一般在240mm-260mm之间。

太窄的踏步容易导致上下楼梯时脚部不稳定,而太宽的踏步则会让上下层楼的距离变远。

3. 踏步前缘标准范围(Going):为了避免在上下楼梯时绊倒或者失去平衡,踏步前缘的高度(垂直距离)应该控制在20mm-25mm之间。

4. 楼梯踏步的水平间距(Tread):踏步的水平间距也是楼梯设计中的重要尺寸之一,它决定了一个楼梯的“舒适度”。

人们常常把坡度、上下楼的流畅性和安全感作为一条优秀楼梯的尺寸。

太陡峭的楼梯踏步可能造成不安全和不舒适的感觉,而太平坦的踏步可能会增加楼梯的占地面积。

通常,楼梯踏步的标准深度(水平距离)一般在250mm-300mm之间。

除了以上的设计尺寸,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楼梯踏步的高度应该保持一致,以避免在上下楼梯时的不适感和安全隐患。

2.踏步的表面材质应该具有一定的摩擦力,以防止滑倒的危险。

3. 楼梯的扶手设计也是十分重要的,扶手的高度通常在900mm-1000mm之间,扶手的形状应该能够提供足够的支持力,并适应手的握持动作。

以上是一般楼梯踏步设计的尺寸参考。

在具体设计中,要综合考虑建筑空间、使用需求和安全标准等多方面因素来确定最适合的尺寸。

民用住宅楼梯尺寸标准

民用住宅楼梯尺寸标准

民用住宅楼梯尺寸标准
在民用住宅中,楼梯的设计需要符合一定的标准,以确保安全和舒适性。

以下是一般的民用住宅楼梯尺寸标准,这些标准可能因地区和法规的不同而有所变化。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标准:
1.楼梯坡度和步梯尺寸:
* 坡度:楼梯的坡度通常指楼梯的倾斜程度,通常在25°到40°之间,以保证步行的舒适性。

* 步梯深度(踏面宽度):步梯深度是指楼梯踏面的宽度,通常在9英寸(229毫米)到11英寸(279毫米)之间。

2.踏面高度和台阶高度:
* 踏面高度:指两个相邻步梯的高度。

通常在7英寸(178毫米)到8英寸(203毫米)之间。

* 台阶高度:台阶高度是指楼梯的总高度。

通常在9英尺(229毫米)到10英尺(254毫米)之间。

3.楼梯宽度:
* 最小宽度:楼梯的最小宽度通常不得小于3英尺(914毫米),以确保在紧急情况下的安全疏散。

4.扶手:
* 扶手高度:扶手通常位于楼梯的一侧,其高度通常在34英寸(864毫米)到38英寸(965毫米)之间,以提供良好的支持。

5.楼梯间距:
* 楼层到楼层的高度:此高度通常在10英尺(3048毫米)到12英尺(3658毫米)之间。

这是指两个楼层之间的垂直距离。

6.头顶高度:
* 楼梯上方的空间:为确保行走时不受限制,楼梯上方的空间
通常不低于6英尺(1829毫米)。

这些标准是为了确保楼梯的设计符合人体工程学,以提供安全、舒适和方便的上下楼梯体验。

在具体的设计中,还应考虑当地的建筑法规和规范。

设计者在制定楼梯尺寸时,应该综合考虑建筑的使用需求、空间限制以及用户的舒适性。

建筑设计规范中的楼梯要求

建筑设计规范中的楼梯要求

建筑设计规范中的楼梯要求楼梯在建筑设计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其作为连接楼层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符合一定的设计规范和要求。

本文将详细介绍在建筑设计规范中关于楼梯的要求。

1. 尺寸和结构要求在建筑设计中,楼梯的尺寸和结构直接关系到人们的行走安全和舒适度。

根据设计规范,楼梯的宽度、踏步深度和踏步高度都有具体的要求。

通常情况下,楼梯的宽度要保证两人并排通过,一般不小于1200mm。

而踏步深度一般控制在不大于350mm,踏步高度一般不小于150mm。

此外,楼梯的踏步和扶手的结构也要满足规范的要求,以确保人们在使用过程中不会滑倒或受伤。

2. 明确的通行规则为了确保楼梯的安全性,建筑设计规范中也明确了楼梯通行的规则。

通常情况下,楼梯的步数应当不超过18个,在超过18个步数时应设有平台以提供休息。

此外,楼梯的台阶之间应保持一致的高度,以防止人们在行走过程中发生跌倒。

同时,在楼梯的两侧应有合适的扶手,以提供支撑和稳定性。

3. 逃生楼梯规范逃生楼梯是建筑设计中一个至关重要的部分,其设计规范和要求与普通楼梯有所不同。

在逃生楼梯设计中,首先需要确保逃生楼梯的位置合理,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地撤离建筑物。

其次,逃生楼梯的楼梯宽度和门的位置也需要符合规范的要求,以便在人员密集情况下能够快速通行。

除此之外,逃生楼梯还应配备照明设施和逃生指示标识,以提供足够的照明和方向指引。

4. 材料和防火要求在楼梯的材料选择上,建筑设计规范也有一定的要求。

一般情况下,楼梯的踏步和扶手应使用不易燃烧的材料,并符合防火要求。

此外,楼梯的踏步和扶手的表面也要求具有一定的防滑性能,以减少人们在行走时的滑倒风险。

总结:楼梯作为建筑设计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其设计规范和要求对于行走安全和舒适度起着重要的影响。

在尺寸和结构要求上,楼梯的宽度、踏步深度和踏步高度需要符合规定,以确保人们的正常行走。

在通行规则方面,楼梯的步数应合理,并设有扶手以提供支撑。

针对逃生楼梯,其位置和门的设置、照明设施和逃生指示标识也需要满足相关要求。

教学楼的楼梯尺寸标准

教学楼的楼梯尺寸标准

教学楼的楼梯尺寸标准教学楼的楼梯是学校建筑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其设计和尺寸标准直接关系到师生的日常教学和生活。

本文将基于相关法规及标准,从楼梯的尺寸、坡度、材质等方面,对教学楼楼梯的设计标准进行详细介绍,并探讨其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一、楼梯尺寸标准1. 楼梯踏步长度:按照相关标准规定,楼梯踏步长度应当不小于280mm,不大于320mm。

踏步长度的合理设计,可以确保学生和教职工上下楼梯时的舒适度和安全性。

2. 楼梯间距:楼梯的间距是指两个相邻踏步之间的垂直高度,也称为台阶高度。

根据相关标准规定,楼梯间距应当不小于140mm,不大于190mm。

合理的间距设计可以减少上下楼梯时的不适感和疲劳感,有利于教学楼内部的人流畅通。

3. 楼梯宽度:楼梯的宽度应当满足人员疏散的需要,根据标准规定,一般室内楼梯的宽度应当不小于1000mm。

在实际设计中需要考虑学校的学生人数和教职工的规模,确保在疏散和平时使用时的安全和便利。

4. 楼梯转弯处的空间设置:根据相关规范,楼梯在转弯处的空间设置应当符合相关的转弯半径要求,以确保上下楼梯时的顺畅和安全。

以上是教学楼楼梯尺寸标准的基本要求,设计师、工程师和相关责任人员在进行教学楼楼梯设计时,应当严格按照这些标准进行设计和施工,确保楼梯的质量和安全性。

二、楼梯坡度标准1. 楼梯台阶坡度:台阶坡度是指楼梯的倾斜程度,根据相关规范,楼梯的坡度应当符合标准规定,一般在30°至35°之间。

过大或过小的坡度都会影响上下楼梯的舒适度和安全性,因此在设计时需要严格控制坡度的合理范围。

2. 楼梯扶手的设置:扶手在楼梯设计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提供给学生和教职工上下楼梯时的支撑和保护。

根据相关规范,扶手应当符合一定的高度和强度要求,并且设置在楼梯的两侧,以确保使用者的安全。

三、楼梯材质标准1. 楼梯材质的选择:在教学楼楼梯的设计中,材质的选择非常重要,一般情况下应当选择抗滑、易清洁的材料,以确保学生和教职工在上下楼梯时的安全性。

楼梯尺寸

楼梯尺寸

楼梯的关键性尺寸包括:一、开口大小,选择楼梯的大小,踏板宽度和楼梯的造型等;二、楼层高度,选择楼梯的踏步间距的缓急,影响到你上下楼的舒适度。

室内楼梯的标准高度及计算公式:楼层高度(厘米):231-253楼梯252-276273-299294-322315-345 ;踏步格数:10+111+112+113+114+1 注:楼梯地板如果面积过大,勿必齿拼,以防止木材变形。

另外异形地板对木材纹理要求严格,勿必注意。

基本要求一般按宽度0.3米,高度0.15米设计最适宜。

使用也方便,另外宽度高度规范有规定。

一、楼梯的数量、位置和楼梯间形式应满足使用方便和安全疏散的要求。

二、梯段净宽除应符合防火规范的规定外,供日常主要交通用的楼梯的梯段净宽应根据建筑物使用特征,一般按每股人流宽为0.55+(0~0.15)m的人流股数确定,并不应少于两股人流。

注:0~0.15m为人流在行进中人体的摆幅,公共建筑人流众多的场所应取上限值。

三、梯段改变方向时,平台扶手处的最小宽度不应小于梯段净宽。

当有搬运大型物件需要时应再适量加宽。

四、每个梯段的踏步一般不应超过18级,亦不应少于3级。

五、楼梯平台上部及下部过道处的净高不应小于2m。

梯段净高不应小于2.20m。

注:梯段净高为自踏步前缘线(包括最低和最高一级踏步前缘线以外0.30m范围内)量至直上方突出物下缘间的铅垂高度。

六、楼梯应至少于一侧设扶手,梯段净宽达三股人流时应两侧设扶手,达四股人流时应加设中间扶手。

七、室内楼梯扶手高度自踏步前缘线量起不宜小于0.90m。

靠楼梯井一侧水平扶手超过0.50m长时,其高度不应小于1m。

八、踏步前缘部分宜有防滑措施。

九、有儿童经常使用的楼梯的梯井净宽大于0.20m 时,必须采取安全措施。

十、楼梯踏步的高度比应符合表4.2.1的规定。

住宅踏步最大高度0.18,最小宽度0.25 幼儿园小学楼梯踏步最大高度0.15 ,最小宽度0.26 电影院、剧院、体育馆、商场、医院、疗养院等楼梯踏步,最大高度0.16,最小宽度0.28 其他建筑物楼梯踏步,最大高度0.17,最小宽度0.26 住宅户内楼梯,专用服务楼梯,最大高度0.20,最小宽度0.22第五章楼梯与台阶目录第一节楼梯及构造组成四、楼梯间设计▼一、楼梯的作用及其他竖向交通设施▼第三节钢筋混凝土楼梯的构造二、楼梯的形式和分类▼一、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梯结构构造▼三、楼梯的构造组成▼二、预制钢筋混凝土楼梯结构构造▼四、楼梯的图示表达▼三、钢筋混凝土楼梯饰面及栏杆构造▼第二节楼梯设计要求第四节台阶及坡道构造一、楼梯空间尺度要求▼一、台阶构造▼二、楼梯安全疏散要求▼二、坡道构造▼三、无障碍楼梯设计要求▼复习思考题▼第一节楼梯及构造组成一、楼梯的作用及其他竖向交通设施楼梯的作用:连通不同标高的平面,满足楼层间的联系和疏散要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空间高度 《建筑楼梯模数协调标准》GBJ101-87 第 2.0.7 条规定:楼梯平台部位的净高不应小于 2000mm, 楼梯梯段部位的净高不应小于 2200mm,楼梯梯段最低、最高踏步的前缘与顶部凸出物内边缘线距 离不应小于 300mm。户内楼梯、内部作业梯等可不受此规定限制。
扶手栏杆 扶手高度——自踏步前缘至扶手顶面铅垂线的高度,不宜小于 900mm;平台上的栏杆长度大于 500 时,其高度应不小于 1000mm。幼儿园等经常有儿童使用的场所应在 500~600mm 高度增设扶手。 扶手数量——楼梯应至少一侧设扶手,梯段净宽达三股人流时应两侧设扶手,达四股人流时应加设 中间扶手。《人防》规定:楼梯和梯阶宽度大于等于 1.4 米宜设双们扶手。 栏杆——经常有儿童使用的楼梯,栏杆应采用不易攀登的构造,垂直杆件的净距不应大于 110mm。
第三节 钢筋混凝土楼梯构造 一、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梯构造
板式楼梯——受力分析 梁式楼梯——受力分析 梁式楼梯——明步
梁式楼梯——暗步 梁式楼梯
第三节 钢筋混凝土楼梯构造 二、预制钢筋混凝土楼梯构造
预制钢筋混凝土楼梯分大型构件和小型构件两类: 大型构件类由梯段板、平台梁、平台板组成; 小型构件类由踏步板、梯段梁、平台梁和平台板组成; 小型构件类中还有墙承式,即踏步板直接搁在承重墙上。 大、中型构件类装配工艺: 小型构件类装配工艺 大型构件类——板式、槽板式楼梯 小型构件类——梁板式楼梯
通风采光——楼梯间一般应有自然通风采光,满足通风要求的窗地比是 1/20,满足采光要求的窗 地比是 1/14。(《通则》)
楼梯间应有直接对外的出口。《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规定:当建筑层数不超过四层时,可将对外出 口布置在离楼梯间 14m 范围内。 第二节 楼梯设计要求
二、楼梯安全疏散要求 楼梯间数量、距离和楼梯总宽度
【踏步饰面及防滑条举例】 栏杆、栏板及扶手
楼梯栏杆扶手构造与阳台的栏杆扶手构造基本相同。因楼梯栏杆扶手在室内,加之楼梯造型要 求,其形式和选材要比阳台的栏杆扶手丰富的多。
楼梯栏杆扶手除满足安全和造型要求外,还应考虑如何节省空间、如何方便转弯处连接和施工 等。
栏杆与梯段的关系:通常在梯段上面,也可在梯段侧面。 楼梯栏杆扶手构造举例
小开间楼梯扶手处理 楼梯转弯处扶手平滑连接的方法。 靠墙扶手构造举例 玻璃栏板构造举例
第四节 台阶与坡道构造 一、台阶设计与构造
台阶 指坡度较平缓、级数较少的、直跑“楼梯”,通常为建筑室内外连系构件。 出入口台阶设计要点 : (1)应有深度不小于 1000 的过渡平台,且平台的两侧宜宽于门洞边各 250 以上,平台面层应低于 室内地面 20,并有 3%左右的向外排水坡度。 (2)坡度宜平缓,踏面宽度≥300,踢面高度≤150,连续级数不少于 2 级。 (3)当台阶高度超过 1000 时,应有护栏设施。 (4)台阶地面应选用防滑性能较好的材料和构造。
楼梯 一般坡度在 45º以下 爬梯 坡度在 60º以上 三、楼梯的构造组成 梯段:指楼梯的斜段部分,由多级踏步组成,是楼梯完成上升功能的构件。 踏步:由踏面和踢面组成的 。踏面:踏步的水平面 ;踢面:踏步的竖面,与踏面垂直或与踏面成 小于 90º的夹角。 踏口:即踏步前缘,踏面与踢面的阳角交线,亦简称踏缘。 平台:楼梯平台按其主要功能分为两种: 休息平台——连接同一方向的两个梯段的平台为休息平台,满足换脚休息要求。 转折平台——连接不同方向的两个梯段的平台为转折平台,满足转换方向要求。 扶手及栏杆、栏板:起安全保护作用。 楼梯结构构件组成:梯段板、踏步板和梯段梁、平台梁、平台板 四、楼梯的图示表达 各层平面图:楼梯的各层平面图与其他建筑平面图一样是以楼地面以上 1.2 米左右处向下的剖 视投影图。 平面图应表明楼梯的梯段宽度、平台宽度、梯段长度、踏步宽度及踏步数量、起止踏步的定位、 各平台的标高及楼梯走线和上下方向等。 剖面图:理想的楼梯剖面图是对楼梯的一个梯段进行纵向剖切、往另一梯段方向做剖视投影图。 剖面图应表明梯段的结构、栏杆形式、扶手高度、各平台的标高、梯段高度、踏步的高度及关 键部位的净空控制高度等。
楼梯尺度要求 教材 P85 调整
第二节 楼梯设计要求 二、楼梯安全疏散要求
梯段 舒适的楼梯坡度为 26 度左右,疏散楼梯坡度在 20~45 度。 每个梯段的连续踏步数一般不应超过 18 级,亦不应少于 3 级。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规定最小踏面宽和最大踢面高:
疏散楼梯 疏散楼梯:即满足疏散要求的楼梯。 疏散楼梯的基本要求:楼梯的坡度≤45°;踏面宽度≥220,若为弧形楼梯,距内圆扶手 250 处的踏 面宽度不小于 220,且上下两踏步形成的夹角不大于 10°;公共建筑疏散楼梯的梯井宽不宜小于 150; 疏散楼梯间应有自然通风采光,不能满足是应采用机械通风。 疏散楼梯的防排烟要求:按建筑的使用性质、建筑高度等有三个层次的要求: 开敞楼梯间——即普通楼梯间,楼梯所在空间与门厅、走道等空间是连通的。 封闭楼梯间——楼梯间与门厅、走道之间有墙分隔,其联系门应为能自动关闭的弹簧门或乙级防火 门。 防烟楼梯间——楼梯间出入口前设有不小于规定面积、有防排烟设施的前室或有专供排烟的阳台、 凹廊,且通向楼梯间的门为乙级防火门。 第二节 楼梯设计要求
踏步尺度 踏步尺度与人体尺度有密切的关系,踏步尺度依据人的步距确定。 中国成人的水平步距是 620(女)~ 680(男)。一般认为在人在往上行时,水平步距会减小,且每 上升 1mm,水平步距则减少约 2mm。因此有踏步计算公式:b+2h=600~ 620mm。 踏步宽度尺寸应与人脚的长度相适应,280~300mm 较为理想,一般不宜小于 220mm。 踏步的尺度直接影响楼梯间空间的大小和面积。确定踏步的高度和宽度尺寸,除满足人体尺度要求 外,还应考虑建筑的使用功能、建造标准和模数等。(通常踏步宽度应符合 1/5M) 踏步常用尺寸(mm):
梯梁有锯齿形和斜梁型;踏步板常见有 L 型、倒 L 型、一字型和三角型。 小型构件类——单梁式楼梯 小型构件类——墙承式楼梯
第三节 钢筋混凝土楼梯构造 三、钢筋混凝土楼梯饰面及栏杆构造
地面 楼梯地面构造与楼地层基本相同,只是楼梯地面管线较少,面层总厚度可以薄一些。 踏口及防滑条 为避免人们下楼梯时滑倒,楼梯踏口的防滑构造很重要。防滑条应做在靠踏口 100 范 围内,高出地面不大于 5mm。
导盲块又称地面提示块,一般设置在有障碍物、需要转折、存在高差等场所,利用其表面上的 特殊构造形式,向视力残疾者提供触摸信息,提示该停步或需改变行进方向等等。 构件边缘处理
凡凌空构件边缘,都应该向上翻起≥50mm,包括楼梯梯段和坡道的凌空一面、室内外平台的凌 空边缘等。这样可以防止拐杖或导盲棍等工具向外滑出,对轮椅也是一种制约。
第二节 楼梯设计要求 四、楼梯间设计
工作步骤 (1)依据建筑功能和标准选定踏步高度范围;依据踏步高度范围和建筑层高计算每层的踏步数;依 据踏步数和楼梯间初步形状和尺寸确定梯段数和每个梯段的踏步数。 (2)按踏步高、宽关系确定踏步宽度;按每个梯段的踏步数计算梯段长度:
梯段长度(l)=踏步宽度(b)×(踏步数-1) (3)依据建筑功能和标准确定楼梯宽度、梯段宽度、平台宽度以及梯井的形式和尺寸范围。 (4)依据以上数据计算楼梯间开间和进深,按模数要求确定楼梯间开间和进深尺寸;调整楼梯相关 尺寸。 (5)绘制平面草图。 (6)绘制剖面图,计算最不利点的净空高度。如果净空高度不满足要求,可先试着调整构造形式, 如折线形梯板、平台梁外移等;如再不能满足要求,就应调整梯段的踏步数分配或采取其他措施。 底层平台下作出入口的处理(p86 图 5-8)
一栋建筑一般应不少于两个楼梯间,并满足房间或走道的疏散距离要求。 楼梯的总宽度是按防火设计规范要求的疏散宽度指标来计算、设计的。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对楼梯的设计要求
第二节 楼梯设计要求 三、楼梯无障碍设计要求
楼梯形式及相关尺度
供拄拐者及视力残疾者使用的楼梯,应采用直行形式,例如直跑楼梯、对折的双跑楼梯或成直 角折行的楼梯等,不宜采用弧形梯段或在半平台上设置扇步。楼梯的坡度应尽量平缓,其坡度宜在 35°以下,踢面高不宜大于 170mm,且每步踏步应保持等高。 踏步设计
(也适用于底层楼梯下部空间利用) (a)底层长短跑 适用于底层层高 3.5 米左右以上。 (b)局部地坪降低(室内外高差部分内移) 适用于室内外高差大于 600mm 以上。 (C)底层长短跑加局部地坪降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适用于层高 2.8 米以上、室内外高差 0.6 米以上。住宅常用。 (d)底层直跑上二楼 适用于层高较低,一般 3.0 米左右以下。 多层住宅楼梯设计举例
第四节 台阶及坡道构造 一、台阶构造▼ 二、坡道构造▼
复习思考题▼
第一节 楼梯及构造组成 一、楼梯的作用及其他竖向交通设施
楼梯的作用:连通不同标高的平面,满足楼层间的联系和疏散要求 。 其他竖向交通设施:电梯、自动扶梯、坡道 楼梯是经济、可靠的竖向交通设施,是两层以上建筑不可缺少的竖向联系构件。
二、楼梯的形式和分类 按平面形式分:【楼梯形式 1、2、3 】 按构造材料分:钢筋混凝土楼梯、钢楼梯、木楼梯 按位置分:室外楼梯、室内楼梯、主要楼梯 按使用性质分:主要楼梯、辅助楼梯、消防楼梯、疏散楼梯、内部工作梯、检修梯等 按坡度分:
二、楼梯安全疏散要求 梯段 踏步防滑——踏步前缘应有防滑措施;楼梯饰面应采用防滑、易清洁地面。 踏口处理——踏面宽度小于 300mm 时应采用凸缘构造。 相同使用功能的楼梯各踏步高度应尽量相同。 起止踏步: 第二节 楼梯设计要求
二、楼梯安全疏散要求 梯井设计
梯井宽度——《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规定:公共建筑的疏散楼梯的梯井宽度不宜小于 150mm;《民 用建筑设计通则》规定:有儿童经常使用的楼梯,梯井宽度大于 200mm 时,必须采取安全措施。 楼梯间
平台宽度 转折平台——连接前进方向不同的两个梯段的平台。按照人流量关系,转折平台的宽度应不小于楼 梯的宽度;考虑搬物需要,住宅公用楼梯的平台宽度应大于 1300mm,医院主要楼梯的平台宽度应 大于 1800mm。 休息平台——连接前进方向相同的两个梯段的平台。休息平台的宽度应考虑人的步距,并满足换脚 休息要求。 《资料集》上关于休息平台的宽度 是如图所示为≥2g+r。这符合人行走的步距吗? 如果以步距为依据,考虑一次换脚的平台宽度是为 600~620+g 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