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的抒发和理念的表达》教案1

合集下载

第一课时《情感的抒发与理念的表达》教学内容

第一课时《情感的抒发与理念的表达》教学内容

学习资料第一课时《情感的抒发与理念的表达》设计人:审核人:课型:新授课时间:2014.02.17一、内容分析:本课属于欣赏评述课型,优秀的美术作品借助特定的艺术语言和形式结构塑造的视觉艺术形象,大都有着深层意蕴和理念表达。

本科,我们将通过视觉感知去领悟美术作品的深层意蕴。

教师随笔二、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美术作品借助特定的艺术语言和形式聊表达内在深层次意蕴。

2、过程与方法:知道美术创作是某种理念和情感的表达。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对美术作品的分析和欣赏能力。

三、重点与难点:1、重点:了解美术作品借助特定的艺术语言和形式聊表达内在深层次意蕴,学会从美术作品中感受到这个作品的理念表达。

2、难点: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和欣赏这些美术作品。

四、【教学方法】教师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采取师生互动的教学方式,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感受、分析、评价等。

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作品《父亲》说说你对这个作品的第一印象?大家对这个作品有各种各样的印象,有没有哪个同学能将这个作品与自己的父亲联系在一起呢?大多数同学都没有,因为现在这个我们认同的父亲都是这样吧,展示现在流行的《爸爸去哪里》。

但是这幅画的名字就是叫做父亲。

这个画家为什么要把父亲画成这个形象?那么我们现在就仔细观察这个作品来了解一下这幅画吧。

而这也是今天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主题一一情感的抒发与理念的表达,学会欣赏一幅作品。

(二)讲授新课:活动一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画回答以下的问题学习资料这幅画画的什么内容?这是用什么工具画的?这幅画的绘画风格?可以猜测他的年代吗?大家很多方面都回答的很好,这个作品的年代大家仔细观察是可以看的出来的,大家看看,农民的耳朵上有一只圆珠笔,明显是新中国成立不久,困苦的农民刚刚摆脱平穷慢慢的对生活有希望的时候。

罗中立在路边公共厕所看到一个收粪的农民,这个场面触动了罗中立。

他认为是又脏又臭的农民支撑着国家,农民才是支撑国家和民族的真正脊梁。

初中美术_第1课 情感的抒发与理念的表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美术_第1课 情感的抒发与理念的表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情感的抒发与理念的表达》教学设计执教者一。

解读理念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尊重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鼓励学生实施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和评述能力。

二。

学情分析本课属于“欣赏·评述”领域,八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欣赏、评述能力。

但是还是很欠缺。

在上册欣赏评述·领域当中,认识、了解了艺术作品的不同造型艺术表现手段,并能评价美术作品中不同造型表现特点。

为本节课美术作品的运用了怎样的表现形式来说,做了铺垫,学生在评述上难度就减轻了不少。

本节课还应引导学生除了欣赏美术作品外在的表现形式之外,还应结合理性分析与综合研究的方法进行欣赏(结合课下搜集的相关资料),挖掘出作品的深层意蕴,以加深对美术作品审美价值的认识理解与体验感悟。

以提高学生的对作品的欣赏能力。

三。

教材分析《情感的抒发与理念的表达》是八年级下册《美术作品的深层意蕴》的第一课。

属于“欣赏·评述”学习领域。

教材通过对古今中外各类代表性美术作品的介绍和解析,力求使学生认识优秀的美术作品需要借助特定的艺术语言和形式结构来塑造视觉艺术形象,它们大都以独特的表达方式传达内在的深层意蕴和理念。

美术家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艺术表现手段创造的视觉形象,不仅是一种外在的表现形式,在作品中还会蕴含某种内在的情感和精神。

了解美术作品的深层意蕴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体会艺术形象所蕴含的内在生气和生命活力也就是说知道美术创作式、是某种理念和情感的表达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农村的学生美术基础知识薄弱一些,课本上的作品表现形式也比较多,作品也不少,所以课下,可以根据需要适当补充一些知识和资料,为学生的感性认识提供必要的知识基础。

也可以网络搜集作品的相关资料。

课上活动的形式也可以多种多样,个别学习、分组学习,课堂讨论相结合。

通过本课的学习希望同学们能够了解作品的深层意蕴,并且提高对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

人教版初中美术 第1课 情感的抒发与理念的表达 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中美术 第1课 情感的抒发与理念的表达 教学设计

第1课情感的抒发与理念的表达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美术作品借助特定的艺术语言和形式来表达内在的深层意蕴。

过程与方法: 知道美术创作是某种理念和情感的表达。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提高对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

2学情分析一、学生现状分析:八年级的学生,知识面较广,对美术作品有一定的分析和理解能力。

二、存在问题:学生对美术作品分析的不透彻。

三、解决的办法:以问题的方式引领学生,让学生围绕问题展开讨论:作品中在表现什么?为什么借助画中的主体和背景?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通过作品分析感受不同作品中所体现的情趣和意境,力求使学生认识到优秀的美术作品需借助特定的艺术语言和形式结构来塑造视觉艺术形象,它们大都以独特的表达方式传达内在的深层意蕴和理念。

美术家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意思表现手段创造视觉形象,不仅是一种外在的表现形式,在作品中还会蕴含某种内在的情感和精神。

教学难点:价值与美的存在不是教出来的,而是引导学生感悟作品的过程中体验美和价值。

教材通过对古今中外各类代表性美术作品的介绍和解析,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选择性的感受和体验,教学难点在于方法。

通过对不同类型的美术作品的欣赏,引导学生感受与描述作品借助特定的物质材料和艺术语言所创造的生动形象的具体特征,从而体会艺术形象所蕴含的内在生气和生命活力。

然后,再联系其历史背景,来分析、认识作品所表现的时代精神和思想感情。

4教学过程1.课前准备安排学生课前阅读教材,初步了解本课的学习内容,对教材中所涉及的作品、画家生平、创作背景等有意识的收集资料,以便在课堂上交流。

布置学生自学,提前对教学主题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汇报与交流各小组的同学对预习情况做一个汇报:你了解了什么作品?你对哪些作品熟悉?课前对哪些艺术家了解?教师对学生的预习情况给予及时的补充,肯定学生的预习情况。

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以资料呈现和汇报的学习方式参与到教学中来。

3.分析作品:展示作品,引导观察思考。

初中美术_1、情感的抒发与理念的表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美术_1、情感的抒发与理念的表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情感的抒发与理念的表达》教学设计《情感的抒发与理念的表达》学情分析知识经验:通过初中阶段一年半的学习了解,学生对美术学习有了新的认识,了解了更多的不同时代和文化的美术作品和重要的流派,具备一定的美术知识积累,但缺乏系统的梳理。

生活经验:在生活中接触美术作品的机会和形式相对较多,能够结合生活经验对美术作品和一些常见的美术现象进行简单的分析,但可能不够专业和具体,缺乏不同学科之间知识融会贯通的能力,从美术的角度看问题的意识有待加强。

策略经验:学生在之前学习中已经能够通过个人和小组合作、探究、分析、交流、体验等策略开展学习活动,对美术作品有一定的欣赏能力,但不善于使用美术语言和专业知识去分析。

本课将继续发挥团队协作意识,通过欣赏感受、比较分析、小组讨论、合作交流、展示评述等学习形式,引导学生感受美术作品的深层意蕴并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差异性分析:由于家庭环境、兴趣爱好等原因,导致学生知识面、理解力、语言表达能力的差异,学生对作品欣赏评述的能力会有所不同。

《情感的抒发与理念的表达》效果分析本课属于“欣赏.评述”领域,主要内容是通过让学生欣赏不同时代和文化背景的美术作品,了解美术作品是如何通过物质材料和艺术语言来表达深层意蕴的。

通过欣赏、分析、比较、讨论等学习活动,让学生学会如何去感悟美术作品中情感的抒发和理念的表达。

并能运用所学方法对美术作品进行简短的评述,表达感受和见解。

通过创设领悟艺术作品的氛围和教师潜移默化的引导,激发学生热爱艺术的情感,初步提升审美水平。

在教学重点和难点的解决过程中,我通过让学生欣赏感受、比较分析、小组讨论、合作交流、展示评述等学习形式,引导学生感受美术作品中的深层意蕴,帮助学生理解美术作品的情感抒发与理念表达。

鼓励学生对美术作品进行分析,让学生得到锻炼。

从整个教学过程看,学生的学习兴趣较高,能够根据教师的引导理解美术作品的深层意蕴,也能够结合所学知识对美术作品有进行分析,但由于知识面、理解力、语言表达能力的差异,学生对作品欣赏评述的能力会有所不同。

第一课时《情感的抒发与理念的表达》

第一课时《情感的抒发与理念的表达》

第一课时《情感的抒发与理念的表达》设计人:审核人:课型:新授课时间:一、内容分析:本课属于欣赏评述课型,优秀的美术作品借助特定的艺术语言和形式结构塑造的视觉艺术形象,大都有着深层意蕴和理念表达。

本科,我们将通过视觉感知去领二、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美术作品借助特定的艺术语言和形式聊表达内在深层次意蕴。

2、过程与方法:知道美术创作是某种理念和情感的表达。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对美术作品的分析和欣赏能力。

三、重点与难点:1、重点:了解美术作品借助特定的艺术语言和形式聊表达内在深层次意蕴,学会从美术作品中感受到这个作品的理念表达。

2、难点: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和欣赏这些美术作品。

四、【教学方法】教师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采取师生互动的教学方式,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感受、分析、评价等。

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作品《父亲》说说你对这个作品的第一印象大家对这个作品有各种各样的印象,有没有哪个同学能将这个作品与自己的父亲联系在一起呢大多数同学都没有,因为现在这个我们认同的父亲都是这样吧,展示现在流行的《爸爸去哪里》。

但是这幅画的名字就是叫做父亲。

这个画家为什么要把父亲画成这个形象那么我们现在就仔细观察这个作品来了解一下这幅画吧。

而这也是今天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主题——情感的抒发与理念的表达,学会欣赏一幅作品。

(二)讲授新课:活动一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画回答以下的问题这幅画画的什么内容这是用什么工具画的这幅画的绘画风格可以猜测他的年代吗大家很多方面都回答的很好,这个作品的年代大家仔细观察是可以看的出来的,大家看看,农民的耳朵上有一只圆珠笔,明显是新中国成立不久,困苦的农民刚刚摆脱平穷慢慢的对生活有希望的时候。

罗中立在路边公共厕所看到一个收粪的农民,这个场面触动了罗中立。

他认为是又脏又臭的农民支撑着国家,农民才是支撑国家和民族的真正脊梁。

在了解的背景之后,我们就知道这幅画画的不仅是父亲,也是画在中国当时人口最多的中国农民形象。

说课稿:情感的抒发与理念的表达方案

说课稿:情感的抒发与理念的表达方案

说课稿:情感的抒发与理念的表达一、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教材是关于情感的抒发与理念的表达的主题。

在这个课文中,学生将学习如何用语言表达内心感受和思想理念,并且了解到不同情感和理念对应的表达方式和用词。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阅读课文,学生能够了解并掌握不同情感和理念的表达方式和词汇。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让他们能够准确、流畅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语言表达的兴趣和热情,理解文本中传递的情感和理念。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使学生能够用正确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2.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情感和理念,并进行准确的表达。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用一个简短的故事或例子引发学生对情感表达和理念表达的思考,激发他们的兴趣和主动性。

2. 课文阅读:带领学生一起阅读课文,注重理解课文中表达的情感和理念。

可以适当提问学生,引导他们思考文本背后的情感和理念。

3. 语言表达: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一些情感和理念的表达方式,如使用形容词、动词和名词来描述情感,使用连词来表达理念等。

通过举例和练习,让学生熟练运用这些表达方式。

4. 情感与理念的对比:让学生观察和思考不同情感和理念对应的表达方式有何不同,以及为什么选择这样的表达方式。

引导学生思考背后的原因和目的。

5. 练习:组织学生进行口语练习,让他们能够运用所学的表达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理念。

可以设计一些情境对话或口头作文练习,让学生有机会实践和展示自己的表达能力。

6. 总结与拓展:帮助学生总结课程中学到的表达方式和词汇,提醒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运用。

拓展学生的思考,让他们思考其他情感和理念的表达方式和词汇。

五、板书设计情感的抒发与理念的表达表达情感的词汇:形容词:高兴、伤心、愤怒、害怕、惊喜等动词:笑、哭、生气、害怕、喜欢等表达理念的词汇:连词:因为、所以、但是等六、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而不仅仅是让他们单纯地掌握知识点。

初中美术_情感的抒发与理念的表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美术_情感的抒发与理念的表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导阶段引出课题展示视频以《一定把淮河治理好》中的夯歌为比较认识作者独特视角下作品的情感抒发与理念表达。

欣赏并思考问题,这么热闹的场面你怎么画出来?通过视频中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特别是别开生面的打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思考发展阶段展示作品《在激流中前进》《狼牙山五壮士》《洪荒风雪》《杨柳浴禽图》请同学们说说它们的相同之处?你是怎样理解作品中所表达的思想情感的?作品所蕴含的内在含义是什么?学生对美术作品的初步认识《在激流中前进》是一首"力"的颂歌;是坚强与勇敢的颂歌;是同心协力、团结一致的颂歌。

船工们齐心协力波及与黄河浊浪之中的惊险场景。

从而知道了在生活的激流中,也只有稳掌舵、紧划桨,奋勇前进才能够取得最后的胜利。

通过展示不同类型的美术作品供学生欣赏,使学生对优秀的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和形式结构有初步的了解,丰富学生的视觉感受,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

《击鼓说唱俑》(陶塑)东汉,画面人物光膊赤足,左手环抱一鼓,右手握槌前举,席地而坐那充满激情的神色,足以让观者引起共鸣!再现了东汉时期说唱技艺的高超同时也展示了东汉时期的陶塑艺术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年年有余》(年画)现代于宝俭采用了传统年画“连年有余”的题材,但在四周加上十二生肖的形象,表现年年有余!作者以仰视的角度突出表现了几个地质队员骑着高大的骆驼行进在风雪弥漫的荒原上的情景,作品中人物乐观、豪迈,充满强烈的生活气息,这正是黄胄狼牙山五壮士》作品表现了五位满目仇恨的抗日战士,宛如一座巍峨的高峰矗立在狼牙山之巅,作品既热情的歌颂了英雄们宁死不屈的崇高气节和英勇气概,有寓意和象征着中国人民不可侵犯、不可战胜的坚定信念。

画中跪下的是小儿子。

小儿子年轻时向父亲提出分家产,父亲由于疼学生阐述自己的见解写一写读一读以我喜欢《》画面中的__________ _______形象;运用了__________ ___方法,体现了_________情感。

情感的抒发与理念的表达美术教案

情感的抒发与理念的表达美术教案

情感的抒发与理念的表达美术教案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情感和理念在艺术作品中的重要性;2. 学生能够通过绘画和造型表达自己的情感和理念;3. 学生能够欣赏和分析具有表达情感和理念的艺术作品。

教学重点:1. 情感和理念在艺术作品中的体现;2. 创作过程中的情感表达技巧;3. 艺术作品的审美分析。

教学准备:1. 幻灯片或视频展示一些艺术家的作品,具有强烈情感和思想内涵的作品;2. 粘贴纸、颜料、画笔、铅笔、剪刀等绘画工具;3. 一些绘画或造型的示范作品。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展示一些思想和情感丰富的艺术作品,让学生思考和讨论作品所传递的信息和他们的感受。

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解释情感和理念在艺术作品中的重要性,并与学生一起讨论一些具有明确情感和思想的艺术作品。

2. 讲解一些艺术形式(绘画、雕塑、装置艺术等)如何通过线条、颜色、形状等元素来表达情感和思想。

三、示范与指导(20分钟)1. 示范一种表达情感的绘画技巧,例如通过线条的粗细、曲直、颜色的选择来表达不同的情感。

2. 引导学生选择一个他们熟悉或关心的话题,通过绘画或造型来表达自己对这个话题的情感和理念。

可以从个人经历、社会问题、自然环境等方面入手。

3. 在学生创作的过程中,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技巧,鼓励他们尝试多种表达方式。

四、作品展示与分析(15分钟)1. 让学生展示他们的作品,并邀请他们描述作品传递的情感和理念。

2. 引导学生分析作品的构图和表现手法,以及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和理念。

3. 鼓励同学们互相欣赏和评论彼此的作品,了解不同的艺术创作角度和观点。

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艺术作品中表达情感和理念的重要性。

2. 提供一些额外的创作任务或练习,让学生在家中或课后继续练习表达情感和理念的创作。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美术馆或艺术展览,观察和分析展出作品中的情感和理念;2. 鼓励学生进一步研究和了解一位著名艺术家的作品,深入了解他们的创作动机和思想内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情感的抒发和理念的表达》教案
一、教学内容:
美术家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艺术表现手段所创造的视觉艺术形象,还只是一种外在的表现形式;在它的深层,还蕴含着一种内在的生气、情感、灵魂、风骨和精神,这就是艺术作品的意蕴。

二、教学目标:
欣赏艺术作品,感受作品的意蕴。

查阅美术资料,结合所学,了解不同艺术流派的表达理念。

三、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视频、音乐等。

学生:查阅资料。

四、教学过程:
1、引导,激发兴趣。

展示玛丽莲·梦露的丝网版画,和中国的传统年画。

让同学选择哪一个比较喜欢?喜欢的原因是什么?
2、播放古代书画和现代艺术。

播放音乐古典书画和现代流行艺术,让同学说出自己的所爱,并说明原因。

试着表达作品的情感和理念。

3、解释艺术流派。

展示作品《在激流中前进》和《洪荒风雪》。

先放出作品,问问同学们,画的是什么?感受到什么情感,和明白作品的传达的理念吗?在说出作品的名字,介绍作品的内容。

展示中国的艺术流派和西方的艺术流派,比较不同。

4、分享情感和表达理念。

展示《面包》和《亲吻婴儿》、《浪子回头》。

同学们最喜欢哪一幅?让同学自己回答作品的情感和理念。

5、课后拓展。

(1)、让学生们主动查询资料,去寻找艺术流派的分类,和其作品。

(2)、选择书中几件作品,说说你所发现的作品意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