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火作业工作危害分析(JHA)记录1表 Microsoft Word 文档 (11)
动火作业工作危害分析JHA记录表

火灾爆炸
安全用火管理规定
2
4
8
四级
2
落实安全措施
工艺人员未对交出设备进行确认
火灾爆炸
中毒窒息
安全用火管理规定
2
3
6
四级
1、用火设备(工艺管线)内部构件清理干净、蒸汽吹扫或水洗合格,达到用火条件;2、断开与用火设备相连管线。
安全措施落实不到位
火灾爆炸
安全用火管理规定
2
5
10
三级
现场配备安全防护器材。
3
实施用火作业
监护人监护不到位
火灾爆炸
安全用火管理规定
2
3
6
四级
1作业前监护人确认所有安全措施已落实;2、发现不具备用火条件时,立即停止用火作业;
高处动火,火花飞溅
火灾爆炸
安全用火管理规定
2
2
4
四级
高处用火作业要确定用火点周围无漏点,并采取防火花飞溅措施。
电、气焊作业不符合相关规定
火灾爆炸
触电事故
安全用火管理规定
1
4
4
四级
1、乙炔瓶(禁止卧放)和氧气瓶间距及明火距离符合安全要求:2、电焊回路线应接在焊件上.把线不得穿过下水井或与其它设备搭接。
4
现场检查清理
火种未完全熄灭
火灾爆炸
安全用火管理规定
1
5
5
四级
1、施工结束后用火人、监护人应检查确认无残留火种后,方可离开作业现场。
2、车间安全管理人员进行完工验收。
分析人员:分析日期:2019-6-1审核人员:审核日期:2019-6-2
工作危害分析
单位:合成车间工作任务:登高作业
工作危害分析(JHA)记录表(动火作业)

5
10
未配置灭火器材和应急设施,如灭火器、干砂等。
违反安全管理规定
有检查、落实到位情况
1
5
5
受限空间内作业未进行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分析
火灾爆炸、中毒和窒息
有检查、落实到位情况
2
5
10
氧气、乙炔瓶减压装置失效、胶管老化破损、泄漏或放置不符合安全技术要求。
火灾、爆炸
有安全操作规程,并实施动火前检查。
2
有检查、落实监护人员到位情况。
2
5
10
周围(包括地沟、坑道等)易燃物料未清除
火灾、爆炸
动火前检查
2
5
10
设备或管道内存在易燃物料未吹扫清理干净
火灾、爆炸
动火前检查
2
5
输送易燃物质的管道未使用盲板断开或使用盲板不符合技术要求。
火灾、爆炸
动火前检查
2
5
10
高空动火作业为采取防止火花飞溅措施。
火灾
动火前检查
5
10
动火用焊炬密封不良泄漏
火灾、爆炸
有安全操作规程,并实施动火前检查。
2
5
10
2
实施动火
操作人员防护用品穿戴不足。
灼烫、中毒或窒息
有安全操作规程,配有劳动防护用品,并监督正确使用。
1
3
3
作业过程违反安全操作规程。
违反安全管理规定
有安全操作规程,并实施监督检查。
2
5
10
3
动火结束
未在动火结束半小时之后就提前离场。
违反安全管理规定
有安全操作规程,并实施监督检查。
3
3
9
审核:分析人员:分析日期:20年月日
工作危害分析法(JHA)(完整word版)

临时用电作业:
10
拆除/报废作业:
分析人员:日期:审核人:日期:审定人:日期:
工作危害分析法(JHA)说明
本方法适用于检维修工作,以作业项目为单元,对作业过程伤害人的工作危害分析,由项目分管部门、项目负责人、检修人员、安全员等完成。
具有工作危害的10大作业均有安全规程,评价分析过程予以执行。
工作危害分析:
> 10
降低生产负荷
造成环境污染
2
造成人员轻微伤
<10
影响不大,几乎不停车
造成轻微环境污染
1
无人员伤亡
无损失
无停车
无污染、无影响
3.风险等级R判定准则及控制措施,按表3选择:
表3
风险等级
R值
控制措施
巨大风险
20~25
在采取措施降低危害前,不能继续作业,对改进措施进行评估
重大风险
15~16
采取紧急措施降低风险,建立运行控制程序,定期检查、测量及评估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
事故后果的严重性C;
风险等级R,用公式表示:R= L×S
1.发生事故的可能性L判定准则,按表1取值:
表1
L值
标 准
5
在现场没有采取防范、监测、保护、控制措施,或危害的发生不能被发现(没有监测系统),或在正常情况下经常发生此类事故或事件。
4
危害的发生不容易被发现,现场没有检测系统,也未作过任何监测,或在现场有控制措施,但未有效执行或控制措施不当,或危害常发生或在预期情况下发生。
中等风险
9~12
建立目标、建立操作规程、加强培训及交流
可接受风险
4~8
建立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等,定期检查
工作危害分析(JHA)记录表1-9

工作危害分析(JHA)记录表(01)
单位:
工作/任务:区域/工艺流程:
工作危害分析(JHA)记录表(03)
单位:
工作/任务:化验分析区域/工艺流程:化验室
工作危害分析(JHA)记录表(04)
单位:
工作/任务:动火作业区域/工艺流程:安全设备科
工作危害分析(JHA)记录表(05)
单位:
工作/任务:高空作业区域/工艺流程:安全设备科
工作危害分析(JHA)记录表(06)
单位:
工作/任务:进入受限空间作业区域/工艺流程:安全设备科
工作危害分析(JHA)记录表(07)
单位:
工作/任务:临时用电区域/工艺流程:
工作危害分析(JHA)记录表(08)
单位:
工作/任务:破土作业区域/工艺流程:安全设备科
工作危害分析(JHA)记录表(09)
单位:
工作/任务:检维修作业域/工艺流程:。
工作危害分析法(JHA)

工作危害分析(JHA)评价记录专业知识整理分享分析人:日期:审核人:日期:审定人:日期:填表说明:1、审核人为所在岗位/工序负责人,审定人为上级负责人。
2、评价级别是指运用风险评价方法,确定的风险等级。
3、管控级别是指按照附录A.7风险等级对照表规定的对应原则,划分的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分别用“红、橙、黄、蓝”标识。
工作危害分析(JHA)评价记录专业知识整理分享分析人:日期:审核人:日期:审定人:日期:填表说明:1、审核人为所在岗位/工序负责人,审定人为上级负责人。
2、评价级别是指运用风险评价方法,确定的风险等级。
3、管控级别是指按照附录A.7风险等级对照表规定的对应原则,划分的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分别用“红、橙、黄、蓝”标识。
工作危害分析(JHA)评价记录专业知识整理分享分析人:日期:审核人:日期:审定人:日期:填表说明:1、审核人为所在岗位/工序负责人,审定人为上级负责人。
2、评价级别是指运用风险评价方法,确定的风险等级。
3、管控级别是指按照附录A.7风险等级对照表规定的对应原则,划分的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分别用“红、橙、黄、蓝”标识。
工作危害分析(JHA)评价记录专业知识整理分享分析人:日期:审核人:日期:审定人:日期:填表说明:1、审核人为所在岗位/工序负责人,审定人为上级负责人。
2、评价级别是指运用风险评价方法,确定的风险等级。
3、管控级别是指按照附录A.7风险等级对照表规定的对应原则,划分的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分别用“红、橙、黄、蓝”标识。
工作危害分析(JHA)评价记录专业知识整理分享分析人:日期:审核人:日期:审定人:日期:填表说明:1、审核人为所在岗位/工序负责人,审定人为上级负责人。
2、评价级别是指运用风险评价方法,确定的风险等级。
3、管控级别是指按照附录A.7风险等级对照表规定的对应原则,划分的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分别用“红、橙、黄、蓝”标识。
动火作业危害分析(JHA)记录表

5
5
B
动火作业指挥必须严格进行作业危害辨识,对于违章指挥将予以考核
可根据各企业实际情况填写
4
作业活动结束
作业后未对现场是否存在残留火源进行检查
火灾、人员伤亡
1
5
5
B
作业后需进行现场残留火源的落实检查,确保现场无残留火源
可根据各企业实际情况
也写
作业后未对现场工具进行清点、收集、整理
物品丢失,残留工具影响设施运行
室外作业风力超过5级,火花飞溅
造成火灾、人员烫伤
2
3
6
B
风力超出要求进行动火,作业前佩戴好劳动防护用品
可根据各企业实际情况填写
未配备齐全劳动安全防护用品
人员烫伤/眼部灼伤/高处坠落
2
3
6
B
岗位发放齐全劳动防护用品,并根据动火需求进行佩戴
可根据各企业实际情况填写
动火人和监火人对现场情况不清楚
造成各类事故发生
人员触电,火灾、爆炸
2
3
6
B
作业前对动火工具进行检查,并落实安全附件配置情况
可根据各企业实际情况填写
作业前未经作业部门负责人同意或无指令进行动火
造成各类事故发生
1
5
5
B
动火作业需严格办理作业票证,经负责人审批、落实各项措施方可作业,严禁无令作业
可根据各企业实际情况填写
现场存在交叉作业,未向对方进行作业交底及安全告知
火灾、爆炸、人员伤亡
1
5
5
B
交叉作业双方必须进行相互交底
可根据各企业实际情况填写
2
作业过程
动火工具漏电或气瓶漏气
人员触电、火灾、爆炸
动火作业危害分析表

5
25
17
作业人员身体条件不符合要求
高处坠落、其它伤害
1.执行《岗位达标标准》;
5
3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5
18
电焊作业造成系统静电量增加
火灾、容器爆炸、其它爆炸、设备损害、部分工序停车、全装置停车、全厂停产
1.电焊回路线应连接在焊件上,就近连接;
2.回路线不得穿过下水井或于其它存在易燃易爆物质的设备、管道搭接;
5
4
火灾、触电
1.更换老化胶管;2.乙炔气瓶安装防回火器;3.严禁使用损坏或自制的作业器具;
4
5
20
11
气瓶有缺陷
容器爆炸
1.执行《气瓶管理制度》,安全附件齐全;2.严禁暴晒气瓶或将气瓶靠近高温设备;
3
5
15
12
气瓶间或气瓶与动火点安全距离不足,气瓶倾倒放置
火灾、容器爆炸
1.氧气瓶与乙炔瓶间距不小于7米;2.气瓶与动火点间距不小于10米;气瓶直立并采取防倾倒措施;
5
5
25
2
劳动防护用品不齐全、不完好、穿戴不规范
灼烫、物体打击、机械伤害、触电、高处坠落、中毒窒息、
1.执行《劳动防护用品管理制度》;
2.建立考核制度,对各种违章行为严厉处罚;
3
4
12
3
安全培训不到位
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火灾、灼烫、淹溺、触电、坍塌、中毒和窒息、高处坠落、锅炉爆炸、容器爆炸、其它爆炸、设备损害、其它伤害、部分工序停车、全装置停车、全厂停产
20
19
焊接烟气积聚
中毒和窒息
1.室内动火将门窗打开通风
3
4
12
20
动火工作危害分析JHA及风险评价

烫伤,火灾、压力容器爆炸
按照《员工劳动防护用品使用规范》进行作业。
安全教育不到位
烫伤,火灾、压力容器爆炸
有安全教育制度
应急预案不完善
事故扩大,不受控
有《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
未进行安全技术交底,体打击
按照《安全技术交底规定》执行
未进行检查,检查不到位
烫伤,窒息,机械伤害,物体打击
执行吊装安全管理制度
作业环节
所用动火作业器
具不符合安全要
求
烫伤,火灾、压力容器爆炸
执行动火安全管理制度
氧气、乙炔等能量瓶有缺陷
容器爆炸
执行危险物品管理制度
乙炔瓶回
火、氧气瓶
胶管老化
烫伤,火灾、压力容器爆炸
执行动火安全管理制度
泄漏燃烧
烫伤,火灾、压力容器爆炸
执行动火安全管理制度
焊钳部位
致人触电
触电
执行动火安全管理制度
工作危害分析(JHA)及风险评价表
单元/工作任务:动火作业评价人员:日期:
序号
工作步骤
危险源
主要后果
控制措施
风险评价
L
S
R
D
改正控制措施
1
准备工作
无动火方案
烫伤,火灾、压力容器爆炸
执行动火作业方案
2
未进行危险源识别
烫伤,火灾、压力容器爆炸
按照《建材行业较大危险因素辨识与防范指导手册》进行辨识。
3
劳动防护用品配备不完全,不完好,穿戴不符合要求。
无消防器材
烫伤,火灾、压力容器爆炸
执行动火安全管理制度
人员精神恍惚,季节过热,疲劳作业
烫伤,火灾、压力容器爆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3
6
定时监测,配备气体测爆仪。
12
作业结束
现场留有火种
设备损坏,环境污染,人员受伤
2
3
6
现场检查,确认
2
3
6
现场检查,确认。
5
氧气瓶与乙炔气瓶间距不够
火灾。
设备损坏,人员受伤,环境污染
2
4
8
气瓶间距必须大于5M,现场检查确认。
6
氧气瓶与乙炔气瓶与动火作业点间距不够火灾。源自设备损坏,人员受伤,环境污染
2
3
6
气瓶与动火作业点间距大于10M,现场检查确认。
7
氧气瓶与乙炔气瓶在烈日下暴晒,乙炔气瓶卧放
火灾,爆炸。
设备损坏,人员受伤,环境污染
2
4
8
取防晒隔热措施
8
回路线接在焊件
电焊回路接线不正确
设备损坏,作业不能正常运行
2
2
4
现场检查确认。
9
火花飞溅
火灾。
设备损坏,人员受伤,环境污染
2
3
6
采取围接措施,现场检查。
10
通风不良
窒息。
人员受伤。
2
3
6
注意通风,必要时强制通风。
11
定时监测可燃气体
动火点周围出现危险品泄漏
2
3
6
现场检查
2
清理动火点周围有易燃物
火灾
设备损坏,人员受伤,环境污染。
2
3
6
双人确认
3
确认动火管线隔开,无可燃性气体。
爆炸
设备损坏,人员受伤。
2
4
8
分析检测,配备气体测爆仪。
3
办理动火作业票
没有办理动火作业票
违章操作,经济考核。
1
2
2
双人确认
4
确认有效消防设施
动火现场无消防灭火措施
起火时无有效灭火器材灭火
编码:AQ007-JL06A
************公司安全标准化管理体系
工作危害分析(JHA)记录表
工作/任务/岗位:作业许可区域/工艺过程:动火作业
分析人员:日期:编号:
序号
工作步骤
危害或潜在事件
主要后果
L
S
R
现有安全控制措施
建议改正控制措施
1
动火作业人是否持证上岗
无有效证件
设备损坏,人员受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