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前收缩
早搏(期前收缩)心电图病例分享

房早未下传及房早伴差异传导
➢提前P波后无QRS-T,称房早未下传
➢提前P波下传伴QRS增宽,称房 早伴室内差异传导
插入性早搏
交界性早搏
激动发源于房-结区或结-希区 ➢ 有提前的QRS波和逆行型P,P可在QRS之前,P-R<
0.12;也可在QRS之后,R-P <0.20秒,QRS形态与窦 性者基本相同,有时P埋在QRS内。 ➢ 多为完全性代偿间歇。
第三看V1-6:QRS波均向上则室早大多起源 于后基底部;均向下则起源于心脏间隔的心尖 部
定位有一定的规律性,但比较复杂,心内标测 才是最准确的!
肢导及胸导的导联轴
V1右束支阻滞图形—来自左室 II\III\avF向上—来自流出道 V1-6QRS均向上—来自基底部(靠后)
V1右束支阻滞图形—来自左室 II\III\avF向上—来自流出道 V1-6QRS均向上—来自基底部
V1左束支阻滞图形—来自右室 II\III\avF向上—来自流出道
早搏的临床表现
心悸、胸闷、气短、空跳、咳嗽、等等不适
与患者沟通时,一定告诉患者:早搏不是漏搏, 只是心跳提前了,而且提前的这一跳在脉搏上
是触不到的,所以表现为脉间歇。
早搏的病因
1.早搏虽是心脏的不规则跳动,但是许多的早搏并非 皆由疾病造成。情绪紧张、激动、焦虑,过多地吸烟, 大量地饮酒、喝浓茶、咖啡,甚至便秘皆可引起早搏
V1左束支阻滞图形—来自右室 II\III\avF向上—来自流出道
V1左束支阻滞图形—来自右室 II\III\avF向上—来自流出道
V1右束支阻滞图形—来自左室 II\III\avF向上—来自流出道 V1-6QRS均向上—来自基底部(靠后)
蟾蜍期前收缩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蟾蜍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2. 观察蟾蜍心脏的期前收缩现象。
3. 掌握观察和分析蟾蜍心脏期前收缩的方法。
4. 分析期前收缩的产生原因和影响因素。
二、实验原理蟾蜍的心脏由两心房和一心室组成,心脏的起搏点位于静脉窦。
在正常情况下,心脏的节律性活动以静脉窦的节律为主,心房次之,心室最低。
当心脏的自律性细胞受到额外刺激时,可能会产生期前收缩。
期前收缩是指心脏在正常节律之外,提前发生的一次或多次收缩。
三、实验材料1. 蟾蜍一只2. 麻醉剂(如氯仿)3. 精细手术器械4. 恒温水浴箱5. 生理盐水6. 心电图记录仪7. 计时器四、实验步骤1. 将蟾蜍置于实验台上,用麻醉剂麻醉蟾蜍。
2. 将蟾蜍的心脏取出,置于装有生理盐水的培养皿中。
3. 用手术器械将心脏的静脉窦、心房和心室分别连接到心电图记录仪的电极上。
4. 将心脏置于恒温水浴箱中,调节水温至37℃。
5. 打开心电图记录仪,记录心脏的正常节律。
6. 用手术器械轻轻刺激心脏的静脉窦或心房,观察心脏是否出现期前收缩。
7. 改变刺激强度、频率和时间,观察期前收缩的变化。
8. 记录实验数据,分析期前收缩的产生原因和影响因素。
五、实验结果1. 在正常情况下,蟾蜍心脏的节律性活动以静脉窦的节律为主,心房次之,心室最低。
2. 当刺激心脏的静脉窦或心房时,蟾蜍心脏出现期前收缩。
3. 改变刺激强度、频率和时间,期前收缩的次数和持续时间发生变化。
4. 期前收缩的产生与刺激强度、频率和时间有关。
六、实验分析1. 心脏的期前收缩是由心脏自律性细胞受到额外刺激引起的。
2. 刺激强度、频率和时间是影响期前收缩的主要因素。
3. 期前收缩可能会导致心脏的节律性紊乱,甚至引起心脏骤停。
七、实验结论1. 蟾蜍心脏的期前收缩是由心脏自律性细胞受到额外刺激引起的。
2. 刺激强度、频率和时间是影响期前收缩的主要因素。
3. 期前收缩可能会导致心脏的节律性紊乱,甚至引起心脏骤停。
八、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要确保蟾蜍处于麻醉状态,避免动物痛苦。
心室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

心室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
第14页
(2)刺激电极连接
注意(1)蛙心夹与换能器连接应有一定张
力,方向要垂直,也要注意到换能
器方向。
(2)试验过程中,注意给蛙心滴第15页
试验结果
1、正常心搏动曲线
心室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
第16页
2、中等强度单个阈上刺激分别在心室收缩期 和舒张早期给予刺激,观察能否引发期前收缩
心室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
心室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
第1页
试验目标
1 学习蟾蜍心脏解剖结构,及在体蟾蜍心跳曲 线描记方法;
2 经过观察心脏活动不一样时期给予刺激,心 脏所作反应来验证心肌兴奋性阶段改变特征;
3 了解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产生原理。
心室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
第2页
试验原理
与骨骼肌相比,心室肌动作电位主要特征在于
产生有效不应期原因是因为这段时间内膜电位绝对值 太小,Na+通道完全失活(绝对不应期),或刚才开始 复活(局部反应期),但还远远没有恢复到正常备用 状态。
心室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
第5页
2.相对不应期
在有效不应期之后,膜电位从-60mV继续复极化到 -80mV 这一段时间内,心肌兴奋性逐步恢复但仍低 于正常,称为相对不应期。
心室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
第17页
3、同等强度刺激在心室舒张中晚期刺激心室, 观察有没有期前收缩;刺激如能引发期前收缩, 观察是否出当代偿间歇,描记该收缩曲线。
心室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
第18页
心室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
第7页
心室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
局部反应期
第8页
心肌兴奋性特点在于其有效不应期尤其长, 相当于整个收缩期和舒张早期。
期前收缩与代偿间歇、蛙心灌流

2020/4/24
注意事力换能器间的连线应有一
定的紧张度,且要保持和换能器的悬梁 成垂直。 3、注意滴加任氏液,以保持蛙心适宜的 环境。
2020/4/24
二. 蛙心灌流
1、正常的蛙心心搏曲线
曲线的疏密---心率的快慢 规律性----心跳节律性 幅度----心室收缩的强度 基线----心室舒张的程度
2020/4/24
2、滴加CaCl2
(1)细胞外高Ca2+
2020/4/24
4、滴加NE
NE作用于心肌细胞膜的β1受体 ,心肌收缩能力增强。
2020/4/24
5、滴加ACh
ACh作用于心肌细胞膜的M胆碱受体 ,导致心肌收缩能力减弱
2020/4/24
期前收缩 代偿间歇
收 缩 早 期
2020/4/24
收收 缩缩 中晚 期期
舒舒
舒
张张
张
早晚
中
期期
期
(二) 观察项目
1. 描记在体蛙心心搏曲线:
向上-----心室收缩,向下-----心室舒张
期前收缩 代偿间歇
收 缩 早 期
2020/4/24
收收 缩缩 中晚 期期
舒舒
舒
张张
张
早晚
中
期期
期
2. 心室各个时期对刺激的反应:
(1)破坏脑脊髓 (要完全)
(2)暴露心脏
倒三角形切口
2020/4/24
期前收缩

一,房性期前收缩: PR 间期≥0.12 秒,称为PR 间期延长。
一般分为三种情况: 1. 提前出现的 P 波后面,没有 QRS 群,叫房性期前收缩未下传。
因为 P' 波发生后,房室交界处处于上一个激动的绝对不应期,所以房性期前收缩未能下传2. 异常的 P 波后面,跟着正常的 QRS 波群,这在临床中经常可以看到,就是房早激动到了房室交界处,其不应期已经过去,所以能够下传,这个 QSR 波群跟窦性心率下传的 QRS 波群一样。
3. 房早产生后传到房室交界处,而房室交界处恰恰处于上一个心动周期的相对不应期,往往表现出右束支没有完全兴奋,这个情况会产生宽大畸形的 QRS 群,右束支多见,也有一部分在左束支出现,称为房性期前收缩伴室内差异性传导。
(二)房室交界性期前收缩:间歇出现的,时间<0.12s 正常形态的QRS 波群,往往有完全代偿间歇。
房室交界处异位搏动与QRS 波群的关系有三种情况:1. 房室交界处异位搏动,传到心室,产生 QRS 波群,没有 P 波。
我们经常会见到房室交界处期前收缩,其后没有 P 波。
2. 房性期前收缩以后,激动开始下传至心室,通过右束支、左束支往心室下传,产生 QRS 波群,也同时逆传心房,就会产生逆行 P 波。
3. 有与其无关的窦性P 波(三)室性期前收缩:P 波后提前出现了一个宽大畸形的QRS 波群,时限大于等于0.12 秒,伴有ST-T 段继发性改变。
往往伴有完全性代偿间歇。
1.窦性心律室性期前收缩 P 波有三种情况:• QRS 波群前后均无 P 波•可以出现逆行 P' 波•有与其无关的窦性 P 波2. 室性期前收缩的形式( 1 )单源性室性收缩:同一导联中,期前的QRS 波及联律间期相同叫单源2 )多形性的室性期前收缩:心电图形态不一样,但是联率期间一致,叫多形性( 3 )多源性室性期前收缩:特点是期前收缩和前面的QRS 波群,联律间期不一样,形态也不一样。
早搏 病情说明指导书

早搏病情说明指导书一、早搏概述早搏,又称过早搏动、期前收缩,是指在规则的心脏节律的基础上,异位起搏点发放冲动而提前发生的心脏搏动。
早搏是最常见的异位心律,可发生在窦性或异位心律的基础上。
几乎所有的心脏疾病患者和90%的健康人群均可出现早搏。
早搏可偶发或频发,大多数患者无明显症状,常见症状包括心悸、胸闷、失重感、心跳停搏感等。
原有心脏病患者可因此而诱发或加重心绞痛、心力衰竭。
甚至有发生猝死的风险。
英文名称:暂无资料。
其它名称:过早搏动、期前收缩。
相关中医疾病:暂无资料。
ICD疾病编码:暂无编码。
疾病分类:暂无资料。
是否纳入医保: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目前尚未有证据表明其会遗传给下一代。
发病部位:心脏。
常见症状:心悸、胸闷、心跳停搏感。
主要病因:早搏可能与多种病理、生理改变或外界因素刺激等有关。
检查项目:心电图、24小时动态心电图、血常规、甲状腺激素测定、电解质检测、超声心动图、冠状动脉造影、磁共振检查、电生理检查。
重要提醒:早搏是最常见的异位心律,正常人也常出现。
但若出现心悸等不适症状,特别是合并器质性心脏病者,应及时就医咨询。
临床分类:临床上对早搏的分类方式比较多。
1、根据异位起搏点的位置分类心脏由四个腔室组成,分别是左、右心房和左、右心室,根据异位起搏点的所在位置,早搏可以分为房性早搏、房室交界性早搏和室性早搏。
(1)房性早搏是指起源于窦房结以外心房任何部位的过早搏动。
(2)交界性早搏是指起源于房室交界区的过早搏动。
(3)室性早搏亦称室性期前收缩,是指His束及分支以下心室肌的异位兴奋灶提前除极而产生的心室期前收缩,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
各种心脏疾病患者和健康人群均可发生,临床症状变异性大。
2、据发作的频率分类根据早搏发作的频率可以将其分为偶发早搏和频发早搏。
(1)偶发早搏是指在多个心跳周期中偶尔出现一次早搏,尚未达到频发早搏的诊断标准。
期前收缩

房性早 搏
2.鉴别诊断
⑴房性期前收缩伴室内差异性传导与室 性期前收缩鉴别:二者提前出现的QRS波 群均增宽变形,但前者QRS波群之间有提 前的房性P′,V1导联QRS波群形态多变多 为rsR′型,无室性融合波;而后者无相 关P′波,V1导联多呈Rs、R、Rs型,可有 室性融合波,多为完全性代偿间歇。
1.心电图特点
⑴提前出现的P波,P波的形态、振幅、时 间与相同导联的正常窦性P波完全相同。 ⑵联律间期大多固定。 ⑶提前出现的P波之后,P-R间期正常或延 长,其下传引起的QRS-T波群与窦性激动相同, 亦可能因心室内差异性传导或束支传导阻滞 而有异形改变。 ⑷代偿间期等于一个正常的窦性周期,即 为等周期代偿间歇,是广义的不完全性代偿 间歇中的一种特殊类型。
结论: 1.窦性心律 2.成对房早
结论: 1.窦性心动过 缓 2.房早未下传
结论: 1.窦性心律 2.房早伴差 传
结论:1.窦性心律 2.房早伴差传呈二联律
结论: 1.窦性心律 2.交界性早 搏
结论: 1.窦性心律 2.交界性早搏 伴差传
结论: 1.窦性心律 2.短阵性房 性心动速。
结论: 1.窦性心律 2.非阵发性交 接性心动过 速
2.按形态分类: ⑴单源性室性期前收缩:指起源于同一异位 起搏点的室性期前收缩,是最常见的一种 室性期前收缩。
⑵多源性室性期前收缩:指在同一导联中出现两 种以上不同形态的室性期前收缩,且联律间期 又不相同者。
⑶多形性室性期前收缩:指同一导联中联律 间期相等但QRS波群形态不一的室性期前收 缩。
交界性早搏
交界性早搏
2.鉴别诊断
⑴与心房下部房性期前收缩的鉴别:房 性P′波在Ⅱ、Ⅲ、aVF 导联倒置,aVR导联 直立,但P′-R间期>0.12s;而交接区性期 前收缩P¯-R<0.12s。
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实验报告

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实验报告
本实验旨在研究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对心脏功能的影响,通过实验数据分析和结果讨论,探讨其对心脏健康的影响及可能的临床应用。
实验方法。
1. 实验对象,选取健康成年大鼠作为实验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
2. 实验操作,实验组大鼠进行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刺激,对照组大鼠不进行刺激,两组大鼠均接受心脏功能检测。
3. 实验参数,记录大鼠心脏收缩压、舒张压、心率等参数,观察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对心脏功能的影响。
实验结果。
实验数据显示,实验组大鼠在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刺激后,心率明显增加,心脏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而对照组大鼠这些参数无显著变化。
实验讨论。
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刺激对心脏功能有明显影响,表明这种刺激可能对心脏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刺激导致心率增加和血压升高,可能增加心脏负荷,加重心脏负担,长期刺激可能导致心脏功能不全甚至心脏疾病。
实验结论。
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实验结果表明,这种刺激对心脏功能有不良影响,提示在临床实践中应注意避免或减少这种刺激对心脏的不利影响。
同时,本实验结果也为心脏疾病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实验依据,有助于深入探讨心脏疾病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
综上所述,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实验结果提示这种刺激对心脏功能有不良影响,需要引起临床医生和研究人员的重视,有助于促进心脏健康和疾病的研究和治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期前收缩
期前收缩
期前收缩是指起源于窦房结以外的异位起搏点提前发出的激动,又称过早搏动,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
期前收缩的产生机制包括:
①折返激动;
②触发活动;
③异位起搏点的兴奋性增高。
根据异位搏动发生的部位,可分为房性、交界性和室性期前收缩,其中以室性期前收缩最为常见,房性次之,交界性比较少见。
描述期前收缩心电图特征时常用到下列术语:
(1)联律间期(coupling interval):指异位搏动与其前窦性搏动之间的时距,折返途径与激动的传导速度等可影响联律间期长短。
房性期前收缩的联律间期应从异位P波起点测量至其前窦性P波起点,而室性期前收缩的联律间期应从异位搏动的QRS起点测量至其前窦性QRS起点。
(2)代偿间歇(compensatory pause):指期前出现的异位搏动代替了一个正常窦性搏动,其后出现一个较正常心动周期为长的间歇。
由于房性异位激动,常易逆传侵入窦房结,使其提前释放激动,引起窦房结节律重整,因此房性期前收缩大多为不完全性代偿间歇。
而交界性和室性期前收缩,距窦房结较远不易侵入窦房结,故往往表现为完全性代偿间歇。
(3)插入性期前收缩:指插入在两个相邻正常窦性搏动之间的期前收缩。
(4)单源性期前收缩:指期前收缩来自同一异位起搏点或有固定的折返径路,其形态、联律间期相同。
(5)多源性期前收缩:指在同一导联中出现2种或2种以上形态及联律间期互不相同的异位搏动。
如联律间期固定,而形态各异,则称为多形性期前收缩,其临床意义与多源性期前收缩相似。
(6)频发性期前收缩:依据出现的频度可人为地分为偶发和频发性期前收缩。
常见的二联律(bigeminy)与三联律(trigeminy)就是一种有规律的频发性期前收缩。
前者指期前收缩与窦性心搏交替出现;后者指每2个窦性心搏后出现l次期前收缩。
1.室性期前收缩(premature ventricular complex)
心电图表现:
①期前出现的QRS-T波前无P波或无相关的P波;
②期前出现的QRS形态宽大畸形,时限通常>0.12s,T波方向多与QRS的主波方向相反;
③往往为完全性代偿间歇,即期前收缩前后的两个窦性P波间距等于正常PP间距的两倍。
2.房性期前收缩(premature atrial complex)
心电图表现:
①期前出现的异位P'波,其形态与窦性P波不同;
②P'R间期>0.12s;
③大多为不完全性代偿间歇,即期前收缩前后两个窦性P波的间距小于正常PP间距的两倍。
某些房性期前收缩的P'R间期可以延长;如异位P'后无QRS-T波,则称为未下传的房性期前收缩;有时P'下传心室引起QRS波群增宽变形,多呈右束支阻滞图形,称房性期前收缩伴室内差异性传导。
3.交界性期前收缩(premature junctional complex)
心电图表现:
①期前出现的QRS-T波,其前无窦性P波,QRS-T形态与窦性下传者基本相同;
②出现逆行P'波(P波在Ⅱ、Ⅲ、aVF导联倒置,aVR导联直立),可发生于QRS波群之前(P像间期<0.20s),或者与QRS相重叠;
③大多为完全性代偿间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