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柔性制造系统的创新实训教学
柔性实习报告

一、实习背景随着我国制造业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制造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市场需求的变化和产品多样化趋势。
为了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缩短交货期,柔性制造系统(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简称FMS)应运而生。
本次实习旨在通过参观学习,了解柔性制造系统的原理、组成和运作模式,掌握其在现代制造业中的应用。
二、实习时间及地点实习时间为2023年X月X日至X月X日,实习地点为XX市XX制造有限公司。
三、实习目的1. 了解柔性制造系统的基本概念、组成和特点。
2. 掌握柔性制造系统的运行原理和操作流程。
3. 分析柔性制造系统在现代制造业中的应用优势。
4. 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四、实习内容1. 柔性制造系统概述柔性制造系统是一种适用于多品种、中小批量生产的自动化制造系统,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它主要由加工中心、机器人、运输系统、控制系统等组成,能够实现生产线的快速调整和优化。
2. 参观学习在实习期间,我们参观了XX制造有限公司的柔性制造系统生产线。
首先,我们了解了生产线的整体布局和设备配置,包括加工中心、机器人、运输系统等。
随后,我们观摩了生产线的实际运行过程,包括工件的加工、运输、装配等环节。
3. 实习操作在实习指导老师的带领下,我们亲自动手操作了柔性制造系统中的部分设备。
通过实际操作,我们掌握了设备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并了解了设备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
4. 数据分析我们对柔性制造系统的生产效率、成本、交货期等数据进行了分析,并与传统制造模式进行了比较。
结果表明,柔性制造系统具有以下优势:(1)生产效率高:柔性制造系统可以快速调整生产线,适应不同产品的生产需求,提高生产效率。
(2)成本低:柔性制造系统可以实现自动化生产,降低人工成本。
(3)交货期短:柔性制造系统可以缩短生产周期,提高交货速度。
(4)产品质量稳定:柔性制造系统可以精确控制生产过程,提高产品质量。
五、实习体会1. 柔性制造系统在现代制造业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缩短交货期。
基于教学实训应用的柔性制造系统设计

其 工作主要是 把上 单元运输过来 的工件经过 本单元皮带运 输
机上 颜色识别 传感 器进 行颜色识别 ,然后 由控制 系统 发出信 号, 根据识别 的颜色使相对应的喷枪 工作 , 对工件进行喷涂。
有效地整合为一个具有极强实 际操 作能力 、 加工能力和二次开
发 能力 的全 自动生产加工系统。
输机上 。
提高制造柔性 和生产效率 , 缩短生产周 期 , 保证 产品质量 , 降低
能耗 , 从而降低成本 , 获得更 好的经济效 益。 MS F 柔性制造系统
正 是 在这 种 形 势 下 应 运 而生 的 。
本文从实 际教学 出发 ,针对 机电一体化专业实际 F MS教 学实训系统开发过程展 开具体设计 。
量生产占有越来越重要 的地位。面临这一新 的局 面, 必须大幅
2 六 个单 元 的设计
(1) 自动化立体仓库( 原材料库 ) 单元
本 单元 由铝合金 工作 台、 铝合 金立体化仓 库 、 自由度码 四 垛机 ( 步进 伺服 混合驱动 ) 电子称重器 、 、 皮带运输机 、 嵌入式精
密运 动控制系统 、 多种传感器 等组成 。该单 元的作用 是将其 中 的原材料工件 由四自由度码 垛机从立体仓库取 出, 到皮带运 放
材料检测传感器对工件进行材料检测 , 断工件是金属 或非金 判 属 。将信号 由控制系统传递给六 自由度并联机器人 , 工件采 对
取相应加工方式。当工件检测完 成后 运输 至加工端 , 由气动抓 取装置抓取皮带运输 机上的工件 , 送到六 自由度并联机器人加 工处 , 由气动夹紧装置夹紧工件 , 然后 系统 发出命令 , 工件切 对 削加工 , 完成此单元 的工作。 ( 工件检验与分拣单元 3) 本单 元 由铝合金 工作 台、皮带运输 机 、 O度 自动 抓取装 9
柔性制造教学实训系统自动化立体仓库设计与实现

柔性制造教学实训系统自动化立体仓库设计与实现一、引言随着制造业的快速发展,柔性制造成为了制造业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柔性制造教学实训系统是为了培养适应柔性制造的专业人才而设计的一种教学训练装置。
在柔性制造教学实训系统中,自动化立体仓库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可以实现对物料的自动存储和取出,大大提高了系统的自动化程度和效率。
因此,本文将介绍柔性制造教学实训系统自动化立体仓库的设计与实现,包括仓库的结构设计、仓库管理系统设计、仓库自动化控制系统设计等方面的内容,并提出了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仓库管理系统实现方案。
二、仓库结构设计首先,仓库的结构可以采用多层楼梯式或电梯式的设计,以实现物料的储存和取出。
同时,仓库内部可以划分成多个储料区,每个储料区可以根据物料的特点进行分类储存,以提高仓库的存储效率。
其次,仓库的储料架可以采用可折叠的设计,以便于根据物料的尺寸和数量进行调整。
同时,储料架的高度可以根据仓库的层数进行适当调整,以提高空间利用率。
最后,为了方便操作,仓库可以设置便捷的取料口和放料口,并配备物料传输设备,如传送带或机械臂等,以实现物料的自动存储和取出。
三、仓库管理系统设计首先,仓库管理系统可以实现对物料的入库和出库管理。
当有物料需要入库时,系统可以根据物料的特点和要求,选择合适的储料区进行存储,并记录物料的存储位置和数量。
当需要取出物料时,系统可以根据物料的需求和优先级,自动选择合适的储料区进行取料,并更新物料的存储信息。
其次,仓库管理系统可以实现对仓库操作的监控和记录。
系统可以实时监控仓库内的物料存储情况,及时检测并记录物料的位置变化和数量变化。
同时,系统还可以记录仓库操作人员的操作情况,以及物料的使用情况和状态变化。
最后,为了提高仓库管理的效率,可以使用物联网技术实现对仓库的远程监控和管理。
通过与仓库管理系统的连接,可以实时监控仓库的运行状态和物料存储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做出相应的调整。
四、仓库自动化控制系统设计首先,自动化控制系统可以使用传感器和执行器实现对物料的自动存储和取出。
柔性制造技术教学总结_教学主任个人总结

柔性制造技术教学总结_教学主任个人总结教学主任个人总结柔性制造技术是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和应用的一项先进制造技术,它通过灵活的生产系统和智能化的设备,实现了生产流程的高效、灵活和智能化。
在柔性制造技术教学中,我作为教学主任,负责组织、协调和管理教学工作,对教学成果进行总结和评估。
下面是我对柔性制造技术教学的个人总结。
一、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全面在柔性制造技术教学中,我们明确了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质是教学的核心目标。
我们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团队合作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作为教学的重点内容,并通过理论教学、实验实践和项目实训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在教学内容上,我们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柔性制造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能够熟练运用到实际生产中。
二、教学方法多样,教学效果显著三、教学资源丰富,教学环境优良在柔性制造技术教学中,我们积累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包括教学课件、实验设备和教学案例等。
通过这些教学资源,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柔性制造技术的知识和技能。
我们也建立了优良的教学环境,包括实验室、工作坊和模拟生产线等,使学生能够在真实的生产环境中进行实践操作,提高实际动手能力。
四、教学评价科学,教学质量稳定在柔性制造技术教学中,我们注重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评价。
通过学生的考试成绩、实验报告、课程设计和项目实训等多个方面进行评价,确保评价结果准确、客观和公正。
通过不断的评价总结,我们发现柔性制造技术教学质量稳定,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
柔性制造技术教学在我任教期间取得了不错的成果。
通过我们的不懈努力和探索,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得到了有效提高,为培养高素质技术人才做出了贡献。
我相信,在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柔性制造技术教学将会更上一层楼,为国家的制造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柔性制造系统教学实训平台的研究与实验开发

柔性制造系统教学实训平台的研究与实验开发柔性制造系统教学实训平台的研究与实验开发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柔性制造系统教学实训平台的研究与实验开发。
柔性制造系统是一种能够按需快速响应市场变化的智能制造系统,具有灵活性、高效性和可靠性等特点,对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研究该教学实训平台的设计和开发,学生能够通过实践操作来深入理解柔性制造系统的原理与应用,提高其实践操作技能和问题解决能力。
关键词:柔性制造系统;教学实训平台;研究;实验开发 1. 引言柔性制造系统是以满足市场需求为目标,能够灵活响应各类产品规格、批量大小和交付时间等要求的制造体系结构。
柔性制造系统具有高度的自适应性和灵活性,能够提高生产效率和响应速度,降低生产成本。
在当前智能制造背景下,培养学生对柔性制造系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成为重要任务。
2. 柔性制造系统教学实训平台的设计与构建为了培养学生对柔性制造系统的实践操作技能和问题解决能力,我们设计了一种柔性制造系统教学实训平台。
该平台由硬件实验部分和软件仿真部分组成。
2.1 硬件实验部分硬件实验部分是教学实训平台的核心部分,通过搭建真实的柔性制造系统,学生可以进行实际的操作和实验。
实验平台由多个模块组成,包括机械手臂、传感器、控制器、运输设备等。
学生需要根据具体的实验任务来配置和组装这些模块,同时对其进行调试和运行。
2.2 软件仿真部分软件仿真部分是辅助学生进行实验前的预备工作,通过虚拟的仿真环境来模拟柔性制造系统的运行过程。
学生可以在电脑上进行系统配置和调试,了解各种控制策略和参数设置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同时,软件仿真部分还提供了故障诊断和故障恢复等功能,以帮助学生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实验开发与应用为了提高柔性制造系统教学实训平台的实用性和针对性,我们开发了一系列相关实验。
这些实验涵盖了柔性制造系统的各个方面,包括物料处理、生产计划、生产执行、质量控制等。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选择并进行相应的实验,以加深对柔性制造系统的理解和应用。
《2024年基于柔性模块化重组的智能制造综合实训平台》范文

《基于柔性模块化重组的智能制造综合实训平台》篇一一、引言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智能制造已成为现代工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为了适应这一趋势,培养具备高度实践能力的技术人才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一种基于柔性模块化重组的智能制造综合实训平台,该平台旨在通过模块化、智能化的方式,为工业界和教育界提供一种高效、灵活的实训解决方案。
二、柔性模块化重组概述柔性模块化重组是指根据不同需求,灵活调整和组合各模块,实现设备的快速部署和功能的优化。
在智能制造综合实训平台中,这一理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模块化设计:将整个平台划分为多个独立的功能模块,如机械模块、控制模块、传感器模块等。
每个模块具有独立的功能,可单独进行设计、制造和测试。
2. 快速部署:通过标准化接口和模块化结构,实现各模块之间的快速连接和组装。
这使得整个平台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搭建和调试,提高实训效率。
3. 灵活调整:根据不同的实训需求,可以灵活调整各模块的配置和组合方式。
例如,通过更换传感器模块,可以改变设备的检测功能;通过增加机械模块,可以扩大设备的加工范围。
三、智能制造综合实训平台建设基于柔性模块化重组的智能制造综合实训平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 机械系统:包括各种机械装置和执行机构,如机床、机器人等。
这些设备通过模块化设计,可灵活组合和调整,以满足不同的实训需求。
2. 控制系统:采用先进的控制算法和软件系统,实现对机械系统的精确控制。
控制系统应具备高度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以适应不同的功能和需求。
3. 传感器系统:包括各种传感器和检测装置,用于实时监测设备的运行状态和产品质量。
传感器系统应具备高精度、高可靠性的特点,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 数据处理与分析系统:通过收集和处理传感器系统获取的数据,实现对设备运行状态和产品质量的实时分析。
这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和优化产品质量。
四、平台应用与优势基于柔性模块化重组的智能制造综合实训平台具有以下应用和优势:1. 高效实训:通过模块化设计和快速部署,大大缩短了设备的搭建和调试时间,提高了实训效率。
柔性制造系统工程训练教学实践

1 柔性 制 造 系统 简述
西 南大学 工程训 练 中心利用 中央 与地方共 建实
验室 项 目, 0 7 于2 0 年购 置 了一 套 标准 的柔性 制造 系 统 。F 组 成结构 如 图1 示 。 MS 所
动” 的精 密 伺服 系统 . 有 高速 、 具 高精 度和 低 噪声 的
( ) 开放性 。 MS 2高 F 可为客 户开放 所有具 有 自主
习期 间就 能够接 触 到工 业现 场 的真 实 设备 , 识 工 认
业 现场 设备 的组 织 形式 和控 制 方式 , 握 引导 制 造 掌 工 业走 向辉煌 的先进运 动控 制技术 和数控 技术等 重 要 知 识 ,在 工程 训 练 教 学 中 引入 了柔 性 制 造 系 统 ( MS 。柔 性 制造教 学 系统为 学生 提供 了一个 开放 F )
良好 系统 品质 ,集成 了工业 物流 系统 中的标准 物流
输送 装备 , 皮带式 输送 线 、 筒式输 送线 、 滚 差速链 、 转 角机 和流 利链等 。
( ) 践性 。 6实 单元设 备 拆装 方 便 , 学生 可 以对 某
些设备进 行拆装 和更改 。系统单 元控 制具 备 的开 放
第 1 2卷 第 6期
重 庆科技 学 院学 报 ( 自然科学 版 )
21 0 0年 1 2月
柔性 制造 系统工程训练教 学实践
郑应彬 代 荣
( 西南大 学 , 重庆 4 0 1 ) 0 7 6
摘 要 : 实 验 室 弓入 柔 性 制 造 系统 用 于 工程 训练 教 学 , 在 l 以加 强 学 生 柔 性 制 造 及 科 技 创 新 能 力 的培 养 。该 系 统 可 以 实现 综 合 调 控 、 端 控制 、 络数 据 交 换 等功 能 , 本 包 括 了绝 大 部 分 工业 生产 中所 涉 及 的应 用 技 术 。通 过该 系 统 教 终 网 基
基于教学实训柔性制造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Ke y wo r d s : t e a c h i n g a n d t r a i n i n g, f l e x i b l e ma n u f a c t u r i n g s y s t e m, p r o d u c t i o n p l a n n i n g a n d s c h e d u l i n g
Ab s t r a c t:I n v i e w of t he r e q ui r e me n t s f o r t e a c hi ng e nv i r o nm e nt ,t he f l e xi bl e ma nu f a c t ur i n g s ys t e m ba s e d o n t e a c hi ng
心、 立式 加 工 中心 、 工 作站 、 有轨 运 输车 、 无 轨 运输 车 、 缓 冲站 以及 装 卸站 等 主要 部 分 开展 了 系统 平 面 布局 设 计 ; 研 究 了构 成教 学 实训 柔性 制造 系统 的加 工 、 物 流和 控制 3 个子 系统 及 具体 构 成 ; 分 析 了生 产 计 划 与调 度 技 术 ; 开发 了 包
括甘特图、 作业计划、 计划接收以及完工上报等模块的软件 系统 ; 并从 经济性与功能性 2个方面讨论 了系统的优点。 关 键词 : 教 学 实训 ; 柔 性制 造 系统 ; 计划 与调 度 中图分 类 号 : TH 1 6 5 文献 标 志码 : A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2008-08-29作者简介:庄焕伟(1981-),男,广东潮州人,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工业中心助教。
研究方向:机器人控制、电机运动控制。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第12期Journal of Guangdong Polytechnic Normal University No .12,2008基于柔性制造系统的创新实训教学庄焕伟(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工业中心,广东广州510665)摘要:本文介绍了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工业实训中心利用柔性制造系统进行实训教学的模式,探讨了通过创新实训,充分提高和培养学生的各种实际能力。
关键词:实训教学;综合素质;柔性制造系统中图分类号:G 424.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402X (2008)12-0088-031引言随着工业自动化技术的迅猛发展,现代自动生产加工系统中的控制和操作技术越来越复杂,往往综合了机械、气动、液压、传感器技术、PLC 及伺服驱动、数控技术、机器人技术、通信技术、柔性制造及计算机集成制造技术等多门学科;在传统的工程学科教学中,通常各门课程单独讲授,每门课程虽然都有相应的实验,但基本上是原理性的验证,一般都是某一特定知识点的实验,而且使用的设备一般是特定的实验平台,与实际工业生产用的设备有着较大的差异,致使学生很少有机会了解各种技术在实际工程中是如何被综合运用的,也致使学生在学习各门课程后,仍不具备有实际的综合工程应用能力,仍不能达到现代企业生产对人才的要求水平。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以下简称学校)工业实训中心成立于2003年,是学校各系师生的实操训练中心和职业素质训导中心,工业中心按学科区域建设为艺术学部、工业工程学部、专业技术考证学部、信息技术学部、中文经管学部以及教育与外语学部等,已建有58个文理科实训室。
学生在完成专业理论课程的学习后,再到工业中心参加专业相关项目的实训,通过实训,不仅能使得学生掌握一些专业领域的先进技术,增强学生对工厂、企业、公司等环境的深入了解,并熟悉对对口专业基本设备的操作、维护和保养,同时有利于使学生把所学的知识与工程实践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综合工程应用能力,首先,满足现代化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其次,使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快速适应实际生产工作。
在柔性制造系统的实训教学中,我们进行创新的教学实践的尝试,围绕的中心思想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以科学的方法转换学生的思维方式,系统地提高他们结合工程实际进行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养成科学作风和团队协作精神。
在柔性制造系统的实训教学上,通过引导学生自行设计训练方案、自行编写加工程序、自行操作加工、自行检验,在较大程度上改变了老师讲授,学生被动接受的传统教学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2教学设备的组成和功能柔性制造系统FMS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 -tem )是由统一的信息控制系统、物料储运系统和一组数字控制加工设备组成,能适应加工对象变换的自动化机械制造系统;依各种生产要求的不同,柔性制造系统有各种不同的形式。
学校工业中心微型自动生产线实训室的柔性制造系统的组成如图1所示。
图1实训设备系统组成由图1可看出,该柔性制造系统主要由加工子系统、物料储运子系统和终端控制系统三部分组成。
(1)加工子系统由两台数控雕铣机和一台3D激光内雕机组成。
数控雕铣机为GTFMS系列数控雕铣机,采用GP21-MC型分体式全数字伺服数控系统,适用于非金属的雕铣和切割;3D激光内雕机利用低功率激光点在人造水晶块上雕刻出各种设计好的三维或二维造型,内雕机的XYZ三维工作台由基于PC的运动控制器控制。
(2)物料储运子系统由一个自动化立体仓库、一条自动输送线、两台上下料机械臂和一台工业机器人组成。
自动化立体仓库由仓位、导轨和叉车组成。
仓位是存放原料和成品的场所;叉车通过电机驱动在导轨上运动,用于在竖直平面内进行位置定位,当到达指定位置后,由气动装置驱使叉车伸出或缩回;在叉车上安装步进电机用于拖动传送带,实现对物料的自动存/取作业。
自动输送线由上料线和物料输送线两部分组成。
上料线是原料输入和成品输出的通道;物料输送线完成原料和成品在加工设备和立体仓库间的搬运。
上下料机械臂用于把物料输送线上的原料送到雕铣机的工作台上或者把雕铣机的工作台上的成品送到输送线上;而工业机器人则完成水晶原料和成品在输送线和内雕机之间的搬运。
(3)终端控制系统:负责FMS整线运行情况的监测、监控,管理FMS的信息和控制整个系统的协调、高效运行。
该系统包含实际生产加工的主要功能:来料分配、工件操作、工件加工及处理、立体仓库、工件输出、闭环柔性输送装置、数控加工等。
使用该系统可以完成不同复杂程度,各种主要课题的教学实训。
3实训教学的开展根据现有柔性制造系统的配置情况,在实训教学实践中,采用模块化教学方法,教学的过程从基础简单的操作和控制逐步扩展到复杂操作和控制。
(1)在基础层次的训练中,具体操作是将学生分组训练,每组学生要完成从模块的机械、气动与电器元件组装安装到工作站的气动与电气回路连接,再根据工艺要求进行编程、调试、操作、维修及故障排除;在工作站之间的连接和工作站与传送系统的连接过程中,学生可以了解到I/O通信和总线控制技术,并且通过终端系统的控制界面,了解系统的物流和信息流运行情况。
在该训练过程中,可以使学生将所学的专业知识加以综合应用,并能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
(2)在高层次的训练中,采取开放的实训形式,即允许学生自己运用所学的机械设计基础理论、三维几何造型方法和数控编程知识,设计出富有个性的零件造型,制定其加工工艺并编写相关加工程序,在柔性制造系统上加工出实物模型。
这种形式可以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学生的想象力和审美观得到充分的发挥和体现。
这样的学习过程符合行为导向和创造导向的教学思想,通过这样的系统实训,除了强化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提升专业技能之外,还培养了学生的个人能力(决策和判断能力等)和社会能力(团队协作和责任心等)。
具体实施实训时,把参加实训的学生人数平均分成3个小组,对每个小组的成员进行优化组合,均衡各小组之间的实力,各小组承担一个独立任务,即每个小组完成一个作品的设计和加工。
第一、二个小组是利用雕铣机完成外雕作品,第三小组是利用3D 内雕机完成内雕作品,作品的图案和模型,由各小组学生自行设计、协调和统一;完成立体图案的设计后,顺利调入到加工设备的主计算机中,并运用对应的加工软件,分别编制加工程序;调试好加工设备,使其连接到终端控制系统上,处于等候控制系统的指令下达状态;最后把三台加工设备的加工任务组合起来,通过终端控制系统进行任务的调度和作业规划,并由终端控制系统控制物料储运系统,自动把原料送到各台加工设备,通过终端控制系统计算机调用各台加工中心内的特定加工程序,自动完成各道工序,加工完成后,要求由控制系统计算机控制物料储运系统把成品送到立体仓库。
在任务的安排上,都把每一大任务分割成若干小任务,使每位学生均衡的承担一定独立任务,用团队责任来激励每个学生全身心投入到实训中来。
对学生实训结果的考核,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整条生产线的运行情况和运行合理性占总成绩的30%,各小组创建、加工的模型质量占总成绩的30%,实训报告占总成绩的40%。
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又在各小组之间建立竞争意思,并充分调动了每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学生在实训中所创作、加工出的作品实物如图2所示。
4结束语利用柔性制造系统,对机械类、电子类专业学生进行创新实训教学,能充分调动每个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该系统的实训期间,学生不但把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结合起来,提高了实践动手能力,而且在实训过程中树立了创新精神、团队精神及敬业精神等;在实训结束时,还能看到自己的付出所创作出的成果实物,不仅让他们体会了艰辛、乐趣和成就感,还有利于他们总结经验,改进不足,发扬优势。
在柔性制造系统实训课程上,采用开放的实训教学模式,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各方面的技能,提高了他们的综合素质;同时,实际生产线上的实训,也为学生提供了一次生产实践的实战演练机会,为他们今后走上社会,服务社会,缩短理论与实践的差距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1]贾育秦.基于FMS的机电一体化教学培训系统开发[J].太原科技大学学报,2006,27(5):364-367.[2]陈丽华,周骥平.通过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3,22(3):12-13,16.图2学生实训作品Innovation Training Based on FMSZHUANG Huan-wei(Industrial Training Center,Guangdong Polytechnic Normal University,Guangzhou510665,China)Abstracts: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training mode by using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 of the Industrial Training Center,Guangdong Polytechnic Normal University.It also discusses how to fully enhance and cultivate the practical abilities of the students by innovative training.Key words:training teaching;quality;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