柱下独立基础

合集下载

混凝土结构设计课件-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

混凝土结构设计课件-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
12.5 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
和 L; (4)按下列公式进行基底压应力验算 ,若不满足公式 (12.14)
或公式 ( 12.16)的要求时 ,则应调整基础底面尺寸 ,再重新验算 ,直到 满足要求为止。
pK,max
FK
GK A
MK W
1.2 fa
(12.14)
Pk ,min
FK
GK A
MK W
(12.15)
pk
pk,max 2
12.5 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
第12章 单层工业厂房
3 基础高度验算
基础的受冲切承载力截面位置
12.5 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
第12章 单层工业厂房
3 基础高度验算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规定,对矩形截面柱的矩形基础,柱 与基础交接处以及基础变阶处的受冲切承载力应按下列公式验算:
Fl 0.7hp ftamh0
第12章 单层工业厂房
(1) 底板弯矩: 对轴心荷载或单向偏心荷载作用下的矩形基础 ,当台阶的宽高比小
于或等于 2.5和偏心距小于或等于基础宽度的 1/6时 ,任意截面的底板 弯矩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
M
1 12
a12
2l
a'
pmax
p
2G A
pmax
pl
M
1 48
l a'
2
(12.17)
am (at ab ) / 2 Fl pj Al
(12.18) (12.19)
12.5 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
第12章 单层工业厂房
4 基础底板配筋
独立基础底板的受力状态可看作在地基土反力作用下支承于柱上 倒置的变截面悬臂板。基础底板配筋采用地基土净反力。

第三章--柱下独立基础设计

第三章--柱下独立基础设计
凭当地经验确定
承载力特征值的修正:
f a f a k b b 3 d m d 0 . 5
3.3 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设计
一、按地基持力层的承载力计算基底尺寸 设计时,先选定埋深d并初步选择基底尺寸,求
得持力层承载力设计值fa ,在按下列条件验算并调整
尺寸直至满足设计要求。 1、对于中心受压基础:
(条形)
fa Gd
注意: d为基础平均埋深。
3.2 地基承载力的确定
1、地基承载力: 地基在保证其稳定的前提下,满足建筑物各类变形要 求时的承载能力。
2、地基承载力的确定方法: a、根据《规范》表格确定; b、按静载荷试验方法确定; c、根据土的强度理论计算确定; d、根据相邻条件相似的建筑物经验确定。
按地基载荷试验确定地基的承载力特征值: 在现场通过一定尺寸的载荷板对扰动较
少的浅部地基土体直接加荷,所测得的成 果一般能反映相当于1~2倍载荷板宽度的 深度以内土体的平均性质。
0
p
s
按载荷试验成果确定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承载力特征值的确定:
1.当p~s曲线上有比例界限
时,取该比例界限所对应的荷载值; 2.当极限荷载小于对应比例界限的荷载
值的2倍时,取极限荷载值的一半; 3.当不能按上述二点确定时,如压板面
合理选择地基持力层。另外,选择基础 埋深时应注意地下水的埋藏条件和动态。 (渗流力、浮托力)
四、相邻建筑物的基础埋深 当存在相邻建筑物时,新建建筑物的基
础埋深不宜大于原有建筑物的基础埋深。 当埋深大于原有建筑物的基础埋深时,
两基础之间应保持一定净距,其数值应根 据原有建筑物荷载大小、基础型式和土质 情况而定。
第三章 柱下独立基础设计
地基基础设计必须根据建筑物的用途 和安全等级、平面布置和上部结构类型, 充分考虑建筑场地和地基岩土条件,结合 施工条件以及工期、造价等各方面要求, 合理选择地基基础方案,因地制宜、精心 Hale Waihona Puke 计,以保证建筑物的安全和正常使用。

柱下独立基础精选全文

柱下独立基础精选全文
(3)按基础受弯承载力确定底板上的双向受力钢筋,以 防止扩展式基础因底板双向悬挑受力,造成控制截 面的弯曲破坏;
(4)基础构造处理,以防止发生其他问题。
2
1.地基承载力计算 轴心受压基础
设基底面积为A、反力为P,则设计应满足公式:
p N F G ≤ AA
fa
fa
—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设计值,按《建筑地基基础 设计规范》的相应规定计算采用;
F A
对于偏压基础:
p j max
j m in
F A
M W
7
(2)基础冲切承载力计算 对最常见的矩形截面柱下的矩形基础,,应分别验算 柱与基础交接处和基础变阶处的冲切承载力,见图。 为简便起见,验算时取一个最不利冲切破坏锥面即可, 只要该面不坏,则其他锥面也不会破坏。另外,对于 冲切破坏锥面大于基础底面积的情形,冲切破坏永远不 会发生,故不必验算。
8
冲切破坏面
9
Fl 0.7hp ft amh0
式中:
冲切荷载 Fl p j Al
计算长度:
am
at
ab 2
hp ―受冲切承载力截面高度影响系数
10
11
对于矩形柱下矩形基础,由图不难看出:
Al
b 2
hc 2
h0 l
l 2
bc 2
2
h0
当基底宽度小于四棱台底面宽度时,则:
W —与对应的基础底面的抵抗矩,
取 W l b2 6
e M N 代入上式则:
pmax
m in
N bl
1
6e b
4
计算知:当e<b/6时,pmin>0, 说明此时基底土反力呈梯形分布; 当e=b/6时, pmin =0, 此时基底土反力呈全三角形分布; 当e>b/6时, pmin <0, 说明此时基底面积与土部分脱离,土反力 呈部分三角形分布,此时pmax计算如下: 设土反力分布长度为3a,则合力作用点Fra bibliotek 基础近边为a,且

柱下独立基础设计算例

柱下独立基础设计算例

柱下独立基础设计算例设计要求:设计一座独立柱基础,承受一个柱子的荷载。

柱子的尺寸为0.4米×0.4米,柱子的荷载为1000千牛,土壤的容重为18千牛每立方米,承载力因子为3.5,地下水位以下,土壤的重度为15千牛每立方米。

设计流程:1.根据柱子的尺寸,计算出柱子的面积为0.16平方米。

2.根据柱子的荷载和承载力因子,计算出柱子的设计承载力为1000/3.5=285.71千牛。

3.计算柱子的单位面积承载力为285.71/0.16=1785.69千牛每平方米。

4.根据土壤容重和重度,计算出土壤的有效重度为(18-15)=3千牛每立方米。

5.根据单位面积承载力和土壤的有效重度,计算出土壤的承载力为1785.69/3=595.13千牛每平方米。

6.根据柱子的设计承载力和土壤的承载力,计算出柱子的有效直径为285.71/595.13=0.48米。

7.选择柱子的实际直径为0.5米,计算出柱子的截面积为0.1963平方米。

8.根据柱子的截面积和土壤的有效重度,计算出柱子的自重荷载为0.1963×15=2.94千牛。

9.根据柱子的设计承载力和柱子的自重荷载,计算出柱子的荷载调整系数为285.71/2.94=97.1810.根据柱子的设计承载力和荷载调整系数,计算出柱子根底面积为285.71/97.18=2.94平方米。

11.根据柱子根底面积,计算出柱子的底面直径为√(2.94/π)=1.93米。

12.根据柱子的底面直径和柱子的实际直径,选择环形基础,内径为0.5米,外径为2米。

13.根据基础的形状和尺寸,计算出基础的面积为π(2^2-0.5^2)=12.57平方米。

14.根据基础的面积和柱子的底面积,计算出基础的底面压力为285.71/12.57=22.7千牛每平方米。

设计结果:根据上述计算,设计出的柱下独立基础为环形基础,内径为0.5米,外径为2米。

基础的底面压力为22.7千牛每平方米,满足设计要求。

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工程施工

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工程施工

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工程施工一、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构造要求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可分为现浇柱下独立基础和预制柱杯形基础,这里主要介绍现浇柱下独立基础的构造要求。

现浇柱下独立基础有锥形和阶梯形两种,如图5-19所示,其构造应符合下列要求:图5-19 现浇柱下独立基础(1)锥形基础的边缘高度不宜小于200mm; 阶梯形基础的每阶高度宜为300~500m,基础顶面每边从柱子边缘放出不小于50mm,以便柱子立模。

(2)垫层的厚度不宜小于70mm,垫层混凝土强度等级应为C10。

(3)基础底板受力钢筋的最小直径不宜小于10mm; 间距不宜大于200mm,也不宜小于100mm。

当有垫层时,钢筋保护层的厚度不小于40mm; 无垫层时,不小于70mm。

(4)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0。

(5)当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的边长大于或等于2.5m时,底板受力钢筋的长度可取边长的0.9倍并宜交错布置,如图5-19(a)所示。

(6)现浇柱的基础,其插筋的数量、直径以及钢筋种类应与柱内纵向受力钢筋相同。

插筋的锚固长度应满足相关要求,插筋与柱的纵向受力钢筋的连接方法应符合现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的规定。

插筋的下端宜做成直钩,放在基础底板钢筋网上。

当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可仅将四角的插筋伸至底板钢筋网上,其余插筋锚固在基础顶面下La 或La E(有抗震设防要求时)处,如图5-20(b)所示:①柱为轴心受压和偏心受压,基础高度大于和等于1200mm;②柱为大偏心受压,基础高度大于等于1400mm。

图5-20 柱插筋构造布置二、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设计(一)设计思路1. 确定基础埋置深度d2. 确定地基承载特征值fafa =fak+ηbγ(b-3) +ηdγm(d-0.5) (5-1)3. 确定基础的底面面积持力层强度验算:式中: pk——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基础底面处的平均压力值(kPa);pkmax——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基础底面边缘的最大压力值(kPa);pkmin——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基础底面边缘的最小压力值(kPa);Fk——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上部结构传至基础顶面的竖向力值(k N);Gk——基础自重和基础上的土重(k N);A——基础底面面积(m2);e——偏心距(m);fa——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l——矩形基础的长度(m)。

柱下独立基础施工方法及顺序详解

柱下独立基础施工方法及顺序详解

柱下独立基础施工方法及顺序详解一、什么是柱下独立基础:当建筑物上部结构采用框架结构或单层排架结构承重时,基础常采用方形、圆柱形和多边形等形式的独立式基础,这类基础称为独立式基础,也称单独基础。

独立基础分三种:阶形基础、坡形基础、杯形基础。

柱下独立基础通俗地想象一下,柱子很细,插在土里会扎进去;但是把底面做得很大,就不容易扎进土里对不对。

柱下独立基础就是差不多的原理,给相对较细的柱子下面做一个大一些的混凝土墩,里面布置钢筋,每个柱子下面做一个。

这就是独立基础。

二、施工顺序:清理基坑及抄平混凝土垫层基础放线钢筋绑扎相关专业施工清理支模板清理混凝土搅拌混凝土浇筑混凝土振捣混凝土找平混凝土养护模板拆除三、施工方法:1、清理基坑及抄平:清理基坑是清除表层浮土及扰动土,不留积水。

抄平是为了使基础底面标高符合设计要求,施工基础前应在基面上定出基础底面标高。

2、垫层施工:地基验槽完成后,应立即进行垫层混凝土施工,在基面上浇筑C10的细石混凝土垫层,垫层混凝土必须振捣密实,表面平整,严禁晾晒基土。

垫层施工为了保护基础的钢筋。

3、定位放线:用全站仪将所有独立基础的中心线,控制线全部放出来。

4、钢筋绑扎:垫层浇灌完成后,混凝土达到1.2MPa后,表面弹线进行钢筋绑扎,钢筋绑扎不允许漏扣,柱插筋弯钩部分必须与底板筋成45绑扎,连接点处必须全部绑扎,距底板5cm处绑扎第一个箍筋,距基础顶5cm处绑扎最后一道箍筋,作为标高控制筋及定位筋,柱插筋最上部再绑扎一道定位筋,上下箍筋及定位箍筋绑扎完成后将柱插筋调整到位并用井字木架临时固定,然后绑扎剩余箍筋,保证柱插筋不变形走样,两道定位筋在基础混凝浇完后,必须进行更换。

钢筋绑扎好后底面及侧面搁置保护层塑料垫块,厚度为设计保护层厚度,垫块间距不得大于100mm(视设计钢筋直径确定),以防出现露筋的质量通病。

注意对钢筋的成品保护,不得任意碰撞钢筋,造成钢筋移位。

5、模板:钢筋绑扎及相关专业施工完成后立即进行模板安装,模板采用小钢模或木模,利用架子管或木方加固。

土力学课程设计柱下独立基础设计

土力学课程设计柱下独立基础设计

目录一、柱下独立基础设计1、设计资料2、设计步骤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 (2)a初步选择基地尺寸 (2)验算持力层基础承载力 (2)基础基底净反力 (2)基础高度(采用阶梯型基础) (2)变阶处抗冲切验算 (2)配筋计算 (2)确定轴柱子基础底面 (2)设计总说明 (2)二、桩基础设计1、设计资料2、设计步骤单桩承载力的计算 (2)初选承台的尺寸..................... (2)承台受冲切承载力验算 (2)承台受剪切承载力验算 (2)承台受弯承载力计算 (2)桩身结构设计 (2)估算B,C轴柱下桩数 (2)三、基础设计图(详图)柱下独立基础设计(一)设计资料1、地形拟建建筑场地平整。

2、工程地质条件自上而下土层依次如下:①号土层,杂填土,层厚,含部分建筑垃圾。

②号土层,粉质黏土,层厚,软塑,潮湿,承载力特征值kPa f ak 130=。

③号土层,黏土,层厚,可塑,稍湿,承载力特征值kPa f ak 180= ④号土层,细砂,层厚,中密,承载力特征值kPa f ak 240=。

⑤号土层,强风化砂质泥岩,厚度未揭露,承载力特征值kPa f ak 300=k F :1402kN k M :311kN k V :102kNF : 1823kN M : 391kN V : 133kN 选③号土层为持力层。

设计○A 轴柱下独立基础3、岩土设计技术参数地基岩土物理力学参数如表所示。

表 地基岩土物理力学参数⑤强风化砂质泥岩22 18 22 3004、水文地质条件拟建场区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无腐蚀性。

地下水位于地表下,为了保护基础不受人类和其他生物活动等的影响,基础宜埋置在地表以下,其最小埋置深度为。

此处取d=。

室外到基础底面高度为h=05++=。

5、上部结构资料拟建建筑物为多层全现浇框架结构,框架柱截面尺寸为mmmm500500⨯。

室外地坪标高同自然地面,室内外高差mm450。

柱网布置如图所示。

图柱网平面图6、本组数据上部结构作用在柱底的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值如表所示,上部结构作用在柱底的荷载效应基本组合值如表所示。

柱下独立基础计算

柱下独立基础计算

1、基本参数(1)独立基础的选择矩形截面,假定矩形边长关系:b=na,n≥1;(2)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f ak=180KN/m2,根据实际情况确定;(3)混凝土容重r=26KN/m3;(4)计算高度H;2、承载力修正《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中5.2.4规定:当基础宽度若大于3m或者埋置深度大于0.5m,需要从载荷试验或者原其他位测试、经验值等方法确定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尚应按照下式修正:f a=f ak+ηbγ(b−3)+ηdγm(d−0.5)式中:f a—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f ak—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确定;ηb、ηd—基础宽度和埋置深度的地基承载力修正系数,按基底土的类别查找取值,查《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表5.2.4确定取值;γ—基础底面以下土的重度(KN/m2),通过查询工程地质手册,一般选择20KN/m2;b—基础底面宽度(m),当基础底面宽度小于3m时按照3m取值,大于6m时按照6m取值;,位于地下水位以下的土层取有效重度;γm—基础底面以上土加权平均重度(KN/m3)d—基础埋置深度(m)宜自室外地面标高算起。

在填方整平地区,可自填土地面标高算起,但填土在上部结构施工后完成时,应从天然地面标高算起,对于地下室,当采用箱形基础和筏基时,基础埋置深度自室外地面标高算起;当采用独立基础和条形基础时,应从室内地面标高算起。

3、基础底面尺寸《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中5.2承载力计算公式可知:P kmax=F k+G k A +M xk W x +M yk W yP kmin =F k+G k A −M xk W x −M ykW y式中:M k —作用于基础地面的力矩(KN ·m ); W —基础底面的抵抗矩,矩形:W =ab 26(a 为一边边长),圆形:W =πna 332;F k —作用在基础上的竖向力;G k —基础自重和基础土重;A —基础底面面积,矩形A=ab ,圆形:A=πa 2/4; P kmax —基础底面处的最大压力值; 根据规范要求:P kmax <1.2f a P k <f a通过计算可粗略估算出a 和n 的值; 偏心距:e 0=M ̅xk F k当基础受到单向偏心矩时:M̅xk =M k ;当基础受到双向偏心矩时:M ̅xk =M xk +nM yk ;n =ba ,取值范围1到2为宜;系数:∆=γ̅H f a应力比值容许值:ξ=P kmax P kmin>[ξ]系数:Ω=100e a 2f a nF k基础底面积A:A≥F k0.6(1+ξ)f a−γ̅Hξ可查询《地基基础设计简明手册》第四版表9-3(197页);P nmax=F klb(1+6e0l)底板厚度计算:V≤0.7βhp f t A式中V—地基净反力在冲击面上产生的剪力设计值;βhp—截面高度影响系数,当h≤800mm时,βhp=1.0;当h≥2000时,βhp=0.9,其间按照线性内插值法取用;f t—混凝土抗拉强度设计值;C15混凝土取值f t=0.96N/mm2,参考GB50010-2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取值;A—底板冲切破坏的面积;引起冲切破坏合力VV=P nmax A abcdef底板冲击面计算:A abcdef=(l2−a c2−h0)b−(b2−b c2−h0)2底板冲击剪切面:A cijd=b c+(b c+2ℎ0)2h0=(b c+ℎ0)h0解上述不等式,就等到基础高度:h0=−b c2+12√b c2+c式中:h0—基础底板有效高度b c—柱截面的短边c—系数,按照下式计算系数C计算公式:C=2b(l−a c)−(b−b c)2 1+0.7f tP nmaxβhp当台阶的宽高比小于或等于2.5和偏心矩小于或等于1/6的基础宽度时,任意截面的弯矩可按照下式计算:I-I截面:P n=12(P nmax+Pn边I)M I=148(P nmax+Pn边I)(l−a c)2(2b+b c)配筋总面积:A sI=M I 0.9ℎ0f y式中:h0为截面的有效高度;fy为钢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II-II截面:P n=12(P nmax+Pn边II)M II=148(P nmax+Pn边II)(b−b c)2(2l+a c)对于阶梯其他两个变阶处的弯矩M III=148(P nmax+Pn边III)(l−a1)2(2b+b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取任务书中题号6中荷载,A 轴基础,基础持力层选用土层③进行基础设计。

一、设计资料①柱底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值:KN F k 1282=,m KN M k ⋅=257,KN V k 86=; ②柱底荷载效应基本组合值:KN F 1667=,m KN M ⋅=334,KN V 112=。

持力层选用③号粘土层,承载力特征值a ak KP f 180=,框架柱截面尺寸为mm 500500⨯,室外地坪标高同自然地面,室内外高差mm 450。

二、独立基础设计 1.选择基础材料:25C 混凝土,235HPB 钢筋,预估基础高度m 8.0。

2.基础埋深选择:基础的最小埋置深度max min h Z d d -=,其中d Z 为场地冻结深度m 2.1,m ax h 为基础底面允许残留冻土层的最大厚度,大于0;得出m d 2.1min <。

根据任务书要求和工程地质资料,第一层土:杂填土,厚m 5.0,含部分建筑垃圾;第二层土:粉质粘土,厚m 5.1, 软塑,潮湿,承载力特征值a ak KP f 130= ; 第三层土:粘土,厚m 0.2, 可塑,稍湿,承载力特征值a ak KP f 180= ;地下水对混凝土无侵蚀性,地下水位于地表下m 5.4。

取基础底面高时最好取至持力层下m 5.0,本设计取第三层土为持力层,所以考虑取室外地坪到基础底面为m 5.25.05.15.0=++。

由此得基础剖面示意图如下:3.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a f :根据粘土58.0=e , 78.0=L I ,查表2.6得 3.0=b η,6.1=d η基底以上土的加权平均重度:3/48.195.25.04.195.1205.018m KN m =⨯+⨯+⨯=γ持力层承载力特征值a f (先假设基础宽度m b 0.3≤,不考虑对基础宽度修正):)5.05.2(48.196.1180)5.0(-⨯⨯+=-+=d f f m d ak a γηa KP 34.242=4.初步选择基底尺寸:取柱底荷载标准值:KN F k 1282=,m KN M k ⋅=257,KN V k 86= 计算基础和回填土重G k 时的基础埋深()m d 725.295.25.221=+= 基础底面积:2082.6725.22034.2421282m d f F A G a k =⨯-=⋅-=γ基础底面积按%30增大,即:20866.882.63.13.1m A A =⨯==初步选定基础底面面积2933m b l A =⨯=⋅=,且m m b 33≤=不需要再对a f 进行修正。

5.验算持力层地基承载力:回填土和基础重:9725.220⨯⨯=⋅⋅=A d G G k γKN 5.490= 偏心距:m lm G F M e k k k k 5.0618.05.49012828.086257=<=+⨯+=+=基底边缘最大与最小应力:)318.061(95.4901282)61(max min⨯±⨯+=±+=l e A G F k k k paa KP KP 8.26704.126=①()()a a a KP f KP p p 34.24292.19604.1268.2672121min max =<=+⨯=+,安全; ② a a a KP f KP p 81.29034.2422.12.18.267max =⨯=<=,安全。

6.软弱下卧层强度验算:m b l m Z 5.15.1===, ,1752.011=⇒==c bZb l α, 软弱下卧层顶面处的附加应力设计值:ac z KP p 00.13892.1961752.0440=⨯⨯==σα 软弱下卧层顶面处土的自重压力标准值:a cz KP p 8.7724.195.1205.018=⨯+⨯+⨯= 软弱下卧层顶面处修正后承载力设计值:a a KP f 24.242)5.05.2(48.776.1180=-⨯⨯+= a a cz z f KP p p <=+=+8.2158.7700.138,满足7.验算最终沉降量(用《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201150007-⋅GB )法计算) 地基受压层计算深度:m b b Z n 18.6)3ln 4.05.2(3)ln 4.05.2(=⨯-⨯=-=柱基中点沉降量(由于第五层和第六层土没有压缩模量,所以沉降量只算前三个部分的):⎥⎦⎤⎢⎣⎡-+-+=)()()(2233301122201110αααααϕZ Z E pZ Z E p Z E p S s s s sa s a s a s MP E MP E MP E 0.100.92.8321===,, m Z m Z m Z 2.325.1321===,,根据0.133==b l 与5.035.11==b Z 查表12.3得9.01=α 根据0.133==b l 与67.0322==b Z 查表12.3得829.02=α根据0.133==b l 与07.132.33==b Z 查表12.3得674.03=α 425.15.129.011=⨯+=A 432.05.02829.09.02=⨯+=A 902.02.12674.0829.03=⨯+=A当量值a s s s s MP E A E A E A A A A E 84.80.10902.00.9432.02.8425.1902.0432.0425.1332211321=++++=++++=a m KP d p p 22.1485.25.24.195.0205.1185.092.1960=⨯⨯+⨯+⨯-=-=γ查表88.011.3=s ϕ,⎥⎦⎤⎢⎣⎡⨯-⨯⨯+⨯-⨯⨯+⨯⨯⨯=)829.02674.02.3(0.1022.148)9.05.1829.02(0.922.148)9.05.1(2.822.14888.0S mm 44.32=,安全8.计算基底净反力:取柱底荷载效应基本组合设计值:KN F 1667=,m KN M ⋅=334,KN V 112=。

净偏心距 m N M e n 25.016678.01123340,=⨯+==基础边缘处的最大和最小净反力)325.061(91667)61(0,max ,min,⨯±⨯=±=l e A F n n n pa aKP KP 83.27761.92=9.对基础进行结构内力分析确定基础高度(采用阶梯形基础)对基础进行抗冲切承载力验算:(1)柱下冲切:m l 3=,m b 3=,m b a c t 5.0==,m a c 5.0=。

初步选定基础高度mm h 800=,分两个台阶,每阶高度均为400mm 。

mm h 750)1040(8000=+-=(有垫层)。

m b m h a a t b 3275.025.020=<=⨯+=+=,取m a b 2=mm a a a b t m 1250220005002=+=+=因偏心受压,n p 取KPa p n 83.277max ,=冲切力:⎥⎥⎦⎤⎢⎢⎣⎡⎪⎭⎫ ⎝⎛---⎪⎭⎫ ⎝⎛--=200max ,2222h b b b h a l P F c c n l ⎥⎥⎦⎤⎢⎢⎣⎡⎪⎭⎫ ⎝⎛---⨯⎪⎭⎫ ⎝⎛--⨯=275.025.023375.025.02383.277KN 29.347=抗冲切力:75.025.11027.10.17.07.030⨯⨯⨯⨯⨯=h a f m t hp βKN KN 29.34744.833>=,满足(2)变阶处抗冲切验算:m b a t 5.11==,m a 9.11=,mm h 3505040001=-=m b m h a a t b 32.235.025.1201=<=⨯+=+=,取m a b 2.2=m a a a b t m 85.122.25.12=+=+=冲切力:⎥⎥⎦⎤⎢⎢⎣⎡⎪⎭⎫ ⎝⎛---⎪⎭⎫ ⎝⎛--=2011011max ,2222h b b b h a l P F n l =⎥⎥⎦⎤⎢⎢⎣⎡⎪⎭⎫ ⎝⎛---⨯⎪⎭⎫ ⎝⎛--⨯235.025.123335.029.12383.277 KN 24.122=抗冲切力:35.085.11027.10.17.07.0301⨯⨯⨯⨯⨯=h a f m t hp βKN KN 24.12263.575>=,满足10.配筋计算(选用235HPB 级钢筋,2/210mm N f y =) 选用235HPB 级钢筋,2/210mm N f y =(1)基础长边方向 І-І截面(柱边)柱边净反力:()min ,max ,min ,2n n cn Ⅰn P P la l P P -++= ()61.9283.2770.325.00.361.92-⨯⨯++=a KP 66.200=悬臂部分净反力平均值:()()a Ⅰn n KP P P 25.23966.20083.2772121,max ,=+⨯=+ 弯矩: ()()c c In n Ⅰb b a l P P M +-⎪⎪⎭⎫ ⎝⎛+=222412,max , )5.032()5.00.3(25.2392412+⨯⨯-⨯⨯=m KN ⋅=98.404 260,00.28577502109.01098.4049.0mm h f M A y ⅠIs =⨯⨯⨯== Ⅲ-Ⅲ 截面(变阶处)()min ,max ,1min ,2n n n Ⅲn P P la l P P -++= ()61.9283.2770.329.10.361.92-⨯⨯++=a KP 87.243=()()121,max ,22241b b a l P P M Ⅲn n Ⅲ+-⎪⎪⎭⎫ ⎝⎛+=)5.10.32()9.10.3(287.24383.2772412+⨯⨯-⨯+⨯=m KN ⋅=63.98 2601,00.14913502109.01063.989.0mm h f M A y ⅢⅢs =⨯⨯⨯== 比较1,S A 和ⅢS A ,,应按1,S A 配筋,实际配120@1226Φ 则钢筋根数:2611203000=+=n ,2228576.2940261.113mm mm A s >=⨯= (2)基础短边方向因为该基础受单向偏心荷载作用,所以,在基础短边方向的基底反力可按均匀分布计算,取:()()a n n n KP P P P 22.18561.9283.2772121min .max .=+⨯=+=与长边方向的配筋计算方法相同,可得Ⅱ-Ⅱ截面(柱边)的计算配筋值2,73.2764mm A ⅡS =,Ⅳ-Ⅳ 截面(变阶处)的计算配筋值251.1323mm A S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