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教育史》复习资料
外国教育史复习

1.文士学校:苏美尔时期的学校,被称为“埃杜巴”,意为“泥板书社”,是一种专门培养“文士”或“书吏”的机构。
大致分为三种类型:(1)由寺庙设立。
(2)由王室或政府机构设立。
(3)由文士个人独自设立。
学习方法为临摹和抄写,抄写的对象为散文、政令和诗歌、法律文本等。
但只有位高权重的子弟才有机会进入,教育是一种少数阶级垄断的特权。
2.宫廷学校:设立于宫廷中,旨在培养王室、贵族及朝臣子弟的学校。
教学内容包括读写算等基础知识,还包括政治法律等知识。
学生毕业后经过必要的实习锻炼,便可出任不同级别的官职3.寺庙学校(僧侣学校):设立于寺庙中,僧侣垄断知识并担任教师,教学内容以天文学、数学、建筑学等科学知识为主。
4.职官学校:附设于政府机关内,负责训练本机关所需要的各级基层官吏。
招收贵族子弟入学,以吏为师,教学内容与机关的日常政务联系密切。
5.文士学校:教学程度较低,教育内容以书写、计算为基础,还包括公文写作、合同拟定、财会等使用实用知识,面向群体限于上层子弟。
6.婆罗门教的教育:教育活动的场所主要是=在家庭,教育内容以记诵《吠陀》经典为核心。
公元8世纪后,出现了“古儒”,教授《吠陀》,教育方法以口耳相传为主,且盛行体罚。
7.佛教教育: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由释迦牟尼创立。
佛教在教育上进行了改革,主张教育应当面向平民。
佛教教育的主要场所是寺院,教育目的是培养僧侣。
佛教的寺院除了进行教学外,还进行一定的学术研究。
8.古希伯来教育:早期主要集中于家庭,首要内容是陶冶儿童的宗教情感,培养对耶和华的尊崇之情;同时,法律、职业技能和生活常识也是教育的必要内容。
写作能力的训练也是家庭教育的内容之一。
教学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提问。
9.古希腊城邦教育制度:斯巴达的教育目的:培养英勇果敢的战士。
教育完全由国家独揽,设有专门的官员。
教育内容以体能训练和道德培养为主。
智育在斯巴达不被重视雅典:教育目的:培养身心和谐发展的公民。
教育机构具有私人和国家并举的特点。
外国教育史 期末复习资料 重点

第一章奴隶社会的教育一、比较雅典与斯巴达教育的异同雅典与斯巴达教育既有相同点也各具特色。
◆相同点:教育权为奴隶主垄断;教育与生产劳动脱离;军事体育操练放在首位。
◆不同点:雅典注重人的多方面的和谐发展,斯巴达只有单调的军事训练,轻视文化知识的学习;斯巴达的教育皆由国家创办,雅典除国立体育馆与军事训练团外皆由私人创办。
二、智者及其对教育的影响1、智者的含义:公元前五世纪中叶,希腊出现第一批职业教师,他们周游各个城邦,专门教人以雄辩术和其他科学知识并收取学费,是“三艺”学科的创立者。
2、智者的教育影响:对教育实践的影响(扩大了教育对象,扩大了教育内容,提供了一种新型的教育—政治家的预备教育);对教育理论的影响(智者的教育思想包含了全部希腊教育思想发展的基本线索和方向:教育与政治、道德的关系;教育的作用等。
)三、苏格拉底法这种方法并不直接将各种知识交待给学生,而是通过讨论、问答、甚至辩论来揭露对方认识中的矛盾,迫使对方承认自己的无知,并从他的引导和暗示中得出他认为是正确的答案。
四、柏拉图《理想国》中设计的金字塔式的教育制度0~3岁,由女仆照顾3~6岁,以游戏的方式进行幼儿教育7~16岁,进入初等学校接受普通教育,(情感教育——节制的顺民)17~20岁,入青年军事训练团(意志教育——勇敢的军人)(第一次考试)21~30岁,智慧教育阶段——理智的官吏(第二次考试)31~35岁,继续学习——重要官吏36~50岁,经十五年实践锻炼——哲学王,成为国家最高统治者。
五、亚里士多德的教育阶段论1、教育阶段论--“效法自然”0~7岁,学前教育阶段。
5岁以前不应要求儿童学习课业或工作;游戏、讲故事是主要的学习方式;注意儿童的语言。
7~14岁,初级教育阶段。
教给儿童“真正必需的有用的东西”,而不是“一切有用的东西”。
以情感道德教育为主,实施和谐发展的教育。
14~21岁,高等教育阶段。
学习哲学与科学,主要发展学生的理智灵魂,以智力教育为主,以实现教育的最终目的——发展人的理智——理性教育。
外国教育史复习资料

《外国教育史》复习资料第一章古希腊的教育(一)古风时代1.斯巴达教育:只重视军事体育训练,轻视知识学术。
①教育目的:培养武士和绝对服从的公民。
②教育制度:1)7岁以前主要是家庭教育;2)从7岁至18岁,儿童进国家的教育机构即军营接受教育;3)从18岁至20岁,进入高一级的教育机构—青年军事训练团接受正规的军事训练;4)年满20岁的公民子弟开始接受实战训练,服兵役;5)到30岁时,正式获得公民资格;③教育的主要内容:1)忍耐劳苦训练;2)军事体育训练;3)道德教育。
④教育的特征:1)由国家控制;2)阶级性;3)目的是培养战士;4)片面重视道德和军事教育,忽视知识文化的教育;5)教育方法是野蛮训练和鞭笞;6)重视女子教育;2.雅典教育:①教育的目:培养成为身心和谐发展的公民;②教育特点:1)不完全又国家控制;2)教育具有阶级性;3)教育培养的是身心和谐发展的人;4)不但重视体育教育,而且重要文化教育;5)教育方式温和;6)不重视女子教育。
(二)古典时代3.“智者”:又称诡辩家,是指一批收费传授辩论术和其他知识,并以此为职业的巡回老师。
智者教育的目的是教人学会从事政治活动的本领,即训练公民和政治家。
①思想特征是:相对主义、个人主义、感觉主义和怀疑主义。
②代表人物为普罗泰哥拉(“人是万物的尺度”)、高尔吉亚(“无物存在”和“一切都是假的”)等。
③贡献:1)云游讲学,推动文化传播;2)确立了教育内容和方式;3)培养政治家为教育目的,提供了一种新型的教育。
4.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苏格拉底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
(1)美德即知识:知识、智慧和道德具有内在的联系,人的行为之善恶,主要取决于他是否具有有关的知识。
从“智德统一”的观点出发,苏提出“德行可教”的主张,通过传记知识,发展智慧,就可以培养有完善道德的人。
知识是道德教育的主要途径。
评价:是近代教育性教学的雏形;打破贵族阶级的道德天赋理论,有进步意义;忽略了道德的其他方面。
外国教育史复习资料

外国教育史一、名词解析1、帝国大学:1806年由拿破仑创立,是法国掌管教育行政的最高权利机构,首脑为总监,设若干总督学,附设评议会为审议机构。
下分27个大学区。
帝国大学、大学区的成员,以至于大学和中学的教师,都属于国家官员,有严格的任命制度,都由总监任命,总监由拿破仑本人任命。
这种制度体现了中央集权的特点。
拿破仑于1802年、1806年、1808年颁布了一系列法令,确立了国家教育体制,由帝国大学作为领导机关掌管全国教育行政,全国各级各类学校包括私立学校都在它的监督之下。
帝国大学的各级长官和教师都是国家的官吏,这种中央集权的教育管理体制,在法国沿用很久,成为法国教育制度的重要特点。
按照帝国大学的规定,法国是以大学区为单位设立大学的,全国分为27个大学区,基本上每个大学区有一所大学,国家任命的大学区总长同时就是该区大学的校长。
2、七艺:大学的文科包括七门课程:辩证法、修辞法、文法、天文、音乐、算术、几何,世称“七艺”。
七艺的起源可追溯到古代希腊。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按照“以体操锻炼身体,以音乐陶冶心灵” 的原则,把学科区分为初级和高级两类。
初级科目的体育包括游戏和若干项运动;初级科目的音乐除狭义的音乐和舞蹈外,还包括读、写、算等文化学科。
高级科目主要有算术、几何学、音乐理论和天文学。
3、快乐之家:著名的意大利人文主义教育家维多利诺创设盂都亚学校,并称其为“快乐之家”。
快乐之家”设于孟都亚郊外湖滨宫,自然环境优美,校舍整洁舒适,学生可以在这良好的环境里过着愉快的学习生活。
“快乐之家”的学生多为贵族富豪子弟,只有少数家庭贫苦但颇具天才的儿童。
学生们六七岁入学,20岁毕业,从小学一直学到大学程度约15年左右。
学生全部住宿,不受家庭干扰。
维多利诺既重视德育和体育,又重视智育和美育,孟都亚学校充分体现了其办学、教学的特点。
“维多里诺办学的目的是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国家官吏、教会领袖和兴办工商业的企业家。
外国教育史复习资料

外国教育史复习资料外国教育史复习资料一、古代埃及的学校教育1、古代埃及的各类学校:宫廷学校(皇家子弟和朝廷重臣的后代)官职学校(贵族和官员子弟,实习学校)寺庙学校(僧侣学校,着重科学教育)书吏学校(培养公务人员,门槛较低)2、古埃及的教育与教学方法:学校课程广泛而丰富,但教学方法却十分简单粗暴,灌输、体罚、机械地反复练习被看作正常合理的手段。
二、斯巴达的学校教育目的和任务:把年轻一代的奴隶主培养成为体格强壮的勇悍的武士,并从中挑选国家未来的统治者,因此,体育和军事训练特别受到重视。
学校管理特点:①高度军事化;②管教人员组织严密,拥有权威;③管理和教育过程贯穿德育教育;④实行开放式管理三、雅典学校管理特点:①尚未出现分班教学制度;②终年授课;③初等学校已有分科型教师;④学生比较自由;⑤实行开放式管理四、中世纪西欧的教会学校1、修道院学校:集中教活动、生产劳动、学术活动和教育活动于一身,具有多种功能。
主要是培养大批教会领导人员。
修道院学校是中世纪早期西欧基督教会设立的主要教育机构。
2、大主教学校:培养教会的骨干是主要目标。
设备较好、学习内容较完善。
3、教区学校:规模小、设备简陋。
给予教徒子女以基础的学校,也向世俗群众开放。
五、中世纪西欧的世俗学校:官廷学校和文法学校;初等学校和城市学校;骑士教育六、文艺复兴1、概念:新兴资产阶级在哲学、宗教、文学、艺术和自然科学领域内开展的一场革命运动2、时间:14—16世纪3、实质: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取代封建生产方式这一历史变革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反映,是整个反封建、反神权革命运动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七、人文主义学校教育维多里诺(意大利)创办的孟都亚宫廷学校被称为“快乐之家”,他本人被称为“仁慈之父”和“第一个新式学校教师”。
主张通才教育\自由教育\文雅教育,渊源与亚里士多德,认为教育教育是“自由人”的特权,为的是发展自由人的高贵人性,它不应该是一种职业的准备。
外国教育史复习整理

外国教育史复习整理一、名词解释1..古儒学校:它是由印度的一种被称为“古儒”阶层的人士们设置起来的学校。
古儒是指那些对婆罗门教的教义(吠陀经)有较深研究而愿专门致力于青年教育工作的人。
2.柏拉图:柏拉图出身于雅典贵族。
其教学思想主要集中在《理想国》)和《法律篇》中。
柏拉图认为世界由“理念世界”和“现象世界”所组成。
具体到教育上,他认为学习就是回忆。
他在社会观上很推崇斯巴达的教育制度。
他的专注《理想国》中,把人分为三个等级:哲学家、军人和劳动者。
3.骑士七技:包括骑马、击剑、打猎、游泳、唱歌、吟诗、弈棋4.班级授课制:它产生于近代资本主义兴起的时代,是由于要求普及教育,扩大教育教学规模,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从而批判、否定分散的小农经济和封建隔绝状态下长期实行的个别教学组织形式的结果。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期对班级授课制从理论上加以总结和论证,使它基本确定下来,以后,又经过赫尔巴特等教育家进行补充,使它进一步完善。
5.《巴尔福教育法》:(1)废除原来的地方教育委员会和督促就学委员会,由郡议会和郡级市设地方教育局管理学校教育。
(2)地方教育局有兴办和资助中等学校、中等专科学校和职业学校,并提供地方税款的职权。
(3)地方教育局有否决学校管理委员会选任的不合格校长和教师的权利。
(4)地方教育局需调查本地区的教育需要,制定扩大和协调不同类型教育的计划,并考虑本地区初等教育与中等教育的关系。
6.绅士教育:洛克讲的绅士教育,主要指对刚刚夺得政权的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子弟的教育。
7.《费里法案》:1881年至1882年期间,法国教育部长费里颁布了两个关于初等教育的法案,被称为《费里法案》。
第一个法案中规定了国民教育发展的义务、免费和世俗化原则,后一个法案是使三个原则具体化。
这些法案规定:6-13岁为义务教育的年龄;免除幼儿园、小学及师范学校的学费;废除《法卢法案》(1850年通过)中关于教会对学校的特权,取消公立学校的宗教课,改设道德与公民教育课等。
外国教育史复习整理

外国教育史复习整理第一篇:外国教育史复习整理外国教育史复习整理一、名词解释1..古儒学校:它是由印度的一种被称为“古儒”阶层的人士们设置起来的学校。
古儒是指那些对婆罗门教的教义(吠陀经)有较深研究而愿专门致力于青年教育工作的人。
2.柏拉图:柏拉图出身于雅典贵族。
其教学思想主要集中在《理想国》)和《法律篇》中。
柏拉图认为世界由“理念世界”和“现象世界”所组成。
具体到教育上,他认为学习就是回忆。
他在社会观上很推崇斯巴达的教育制度。
他的专注《理想国》中,把人分为三个等级:哲学家、军人和劳动者。
3.骑士七技:包括骑马、击剑、打猎、游泳、唱歌、吟诗、弈棋4.班级授课制:它产生于近代资本主义兴起的时代,是由于要求普及教育,扩大教育教学规模,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从而批判、否定分散的小农经济和封建隔绝状态下长期实行的个别教学组织形式的结果。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期对班级授课制从理论上加以总结和论证,使它基本确定下来,以后,又经过赫尔巴特等教育家进行补充,使它进一步完善。
5.《巴尔福教育法》:(1)废除原来的地方教育委员会和督促就学委员会,由郡议会和郡级市设地方教育局管理学校教育。
(2)地方教育局有兴办和资助中等学校、中等专科学校和职业学校,并提供地方税款的职权。
(3)地方教育局有否决学校管理委员会选任的不合格校长和教师的权利。
(4)地方教育局需调查本地区的教育需要,制定扩大和协调不同类型教育的计划,并考虑本地区初等教育与中等教育的关系。
6.绅士教育:洛克讲的绅士教育,主要指对刚刚夺得政权的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子弟的教育。
7.《费里法案》:1881年至1882年期间,法国教育部长费里颁布了两个关于初等教育的法案,被称为《费里法案》。
第一个法案中规定了国民教育发展的义务、免费和世俗化原则,后一个法案是使三个原则具体化。
这些法案规定:6-13岁为义务教育的年龄;免除幼儿园、小学及师范学校的学费;废除《法卢法案》(1850年通过)中关于教会对学校的特权,取消公立学校的宗教课,改设道德与公民教育课等。
外国教育史重点复习资料

裴斯泰洛齐认为,语言教学经过三个阶段:一是发音教学。
要使儿童学会发音,首先应让他们练习听音。
应先学元音,再学辅音。
学会发音后,再学字母、音节和单词。
二是单词教学。
它教儿童学习周围环境最重要的事物、历史、地理、人们的职业和社会关系等方面的单词即名称。
三是语言教学。
语言教学就是要教儿童把名称和事物联系起来,认识事物的各种特性,特别是它的数和形,以及各种事物间的相互联系,并学会清晰地表述它,从而既发展儿童的语言及认识能力,又使他们获得各种知识。
裴斯泰洛齐将人的认识看作是从对感性事物的有形印象上升到清晰的观念的过程。
裴斯泰洛齐“教育心理学化”的内涵是多方面的:第一,要求将教育的目的和教育的理论指导置于儿童本性发展的自然法则的基础上。
第二,必须使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编制适合儿童的学习心理规律,即教学内容心理学化。
第三,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的心理学化,教学程序、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要与学生的认识活动规律相协调。
第四,要让儿童成为他自己的教育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国教育史》复习题库一、名词解释(5×3’=15’)产婆术:以问答、诘难、诱导为特征的谈话式教学方法古儒学校:设在印度古儒,指那些对婆罗门教的教义(吠陀经)有较深研究而愿专门致力于青年教育工作的人)家中,教学渗透婆罗门教的神学精神。
哲学王:在实际工作和知识学习中成就卓越,特别是在哲学上有着高深造诣的人最终成为柏拉图理想中的哲学家兼政治家智者派:智者泛指有智、有才的人广泛出现构成了所谓的挥着学派骑士教育:旨在培养身体强壮、虔信上帝、忠君爱国的武夫教师大学:大学的管理由教师行会负责,学生相当于商业领域中的学徒学生大学:大学主要部分由学生管理城市学校:新兴市民迫切希望其子弟能够接受对新的经济、社会和政治生活有所准备的世俗教育,城市学校应运而生《大教学论》学年制:除特殊情况外,各年级应在每年的秋季开始和结束学年课程,没有特殊情况,不应该在其他时间接收儿童入校,务使全班同学的学习程进度意一致,都能在学年底结束相同课程的学习,经过考试,升入更高的年级导生制:教师先在学生中挑选一些年龄大且学业成绩较佳的学生充任导生,预先对其教学,然后由他们去教其他学生双轨制:劳动者所受的简陋的教育和贵族子弟所受的精英教育在目标、内容和形式等诸多方面都是极不相同的星期日学校:专门招收贫民儿童和童工,在礼拜日上课公学:专门为贵族子弟设立的寄宿制学校《爱弥儿》:是卢梭的教育代表作,全书共5卷,用夹叙夹议的小说体裁写成,卢梭在书中尖锐地批判封建教育,阐述了他的教育思想。
消极教育法:“自然后果教育”文实中学:偏重实用科学技术知识的学校《初等教育法》:英国会议于1870年通过教育署长福斯特提出,又称<福斯特法>形式教育论:在近代教育史上,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于训练学生的智力或思维而传授知识无关紧要的理论称为形式教育理论代表人洛克实质教育论:在近代教育史上,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于传授知识而训练学生的智力或思维无关紧要的理论称为形式教育理论代表人斯宾塞城市学院:在19世纪,工业革命席卷全英国,迫切需要科学和技术知识,所以在工业城市建立了许多新大学大学推广运动:利用大学的师资优势创办一种巡回授课大学,在各地开设课程,扩大普通民众对高等教育的需求新大学运动:泛智论: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但一切男女青年受教育程度和目的不同自然教育:自然教育是解决如何按照天性培养孩子,如何释放孩子潜在能量,如何在适龄阶段培养孩子的自立、自强、自信、自理等综合素养的均衡发展的完整方案,解决儿童培养过程中的所有个性化问题,培养面向一生的优质生存能力、培养生活的强者。
七艺:文法、修辞、辩证法、算术、几何、天文、音乐大学校:法国的高等专科学校被称为“大学校”“国防教育法”:1958年9月2日,美国总统批准了<国防教育法>生计教育:是时任美国健康、教育和福利局专员马兰在1971年提出的一种教育概念绅士教育: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洛克在教育代表作《教育漫话》中提出的教育理论洛克提出绅士应当具备德行、智慧、礼仪和学问四种品质(绅士教育”的主题思想为:绅士要既有贵族的风度,能活跃于上流社会和政治舞台,又有事业家的进取精神,是发展资产阶级经济的实干人才;绅士应受体育、德育和智育等方面的教育)。
自然适应性原则:自然界存在着普遍的“秩序”(即法则),这些法则无论在动植物生活中还是在人类的活动中都发生着作用,人作为自然界的一部分,必须服从自然界的普遍法则教育万能论: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唯物主义哲学家爱尔维修提出的论点。
爱尔维修对于人的成长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教育,否认先天观念,认为人的一切精神活动、人的认识,都来源于感官对外界事物的感觉。
教育万能论是一种片面地夸大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的观点,认为人完全是教育的产物人文主义教育:将以人为中心的教育费里法令《费里法令》19世纪80年代法国教育部长费里于1881年和1882年两次颁布教育法令,统称为《费里法令》,规定初等教育为免费教育,从此确立了国民教育的免费、义务、世俗三原则,为近代法国国民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葛笃德怎样教育子女》:裴斯泰洛齐在“柏格多夫”时期的作品史密斯—休斯法:1917年,美国国会通过了由史密斯和休斯的职业教育提案,史称《史密斯—休斯法》帝国大学:是统一管理、监督帝国公共教育事业的国家级教育领导组织“毛雷尔法案”:1862年美国总统林肯签署并颁布实施了<莫雷尔法案>文法中学:是早在中世纪就在欧洲等地出现的一种以培养神职人员和官吏为目标的私立寄宿制中等教育机构道尔顿制:亦称道尔顿实验室制,是美国进步教育中出现的一种有影响的教学制度,由美国教育家帕克赫斯特创立三、判断题1、外国教育史上,最古老的学校是两河流域(古埃及)的宫廷学校。
2、雅典的初等学校全由私人和国家(国家不管)共同办理。
3、柏拉图哲学王培养体系中的第三(二)个阶段为普通教育期。
4、古代罗马帝国时期的教学内容日益丰富多彩(形式主义)。
5、大主教学校(教区学校)设在牧师所在村落,设备简陋,教学水平低下。
6、唯名(实)论者主张信仰在先,理性在后,理性服从信仰。
7、中世纪大学一般都设文学部、神学部、医学(人,法)部三(四)个学部。
8、文艺复兴时期,拉伯雷(托马斯莫尔)倡导“公共、平等、普遍的教育”。
9、贝尔-兰卡斯特制又称“导师制”(导生制)。
10、夸美纽斯(卢梭)认为教育有三个来源:“自然的教育”、“人的教育”、“事物的教育”。
11、在英国,公学实际上也是一种实科中学(文法中学、私立中学)。
12、在德育方面,洛克倡导满足现世人生幸福的无(资)产阶级道德观。
13、十九世纪初,拿破仑在教育上实行了高度地方分权(中央集权)的领导体制。
14、赠地学院是美国从本国实际出发所独创的高等教育机构,改变了高等教育重实际轻理论(重理论轻实际)的传统。
15、裴斯泰洛奇提倡体德智劳动教育四个方面和谐发展。
(对的)16、乌申斯基(福禄贝尔)的教育代表作是《人的教育》。
17、20世纪初期德(法)国的统一学校运动打破了传统的学校教育“双轨制”,奠定了德国初等教育的基本框架。
18、苏联20世纪20年代教学大纲重编开始由综合走向分科(分科走向综合)。
19、马卡连柯的教育成就中,最主要、最切实的东西是他所进行的集体教育、科学教育(劳动教育)和纪律教育。
20、从美国教育历史发展来看,地方分权的管理体制是“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形成的。
21、古代斯巴达儿童受何种教育,由父母(国家)决定。
22、古罗马共和后期教育完全(“完全”划掉)是古希腊翻版。
23、《母育学校》是福禄贝尔(夸美纽斯)关于幼儿教育的一部著作。
24、在西方教育史上,美国(德国)是最早公布强迫教育法令的国家。
25、美国独立前北(南)部由于经济发展落后,因此教育发展也不发达。
26、1837年,马萨诸塞州议会通过法令设立美国教育史上第一个州教育委员会,林肯(贺拉斯曼)被任命为该委员会首任秘书。
27、18世纪末期,美国高校开始采用分系教学制,实行选课制和学分制,并逐步确立了系统的学位制度。
(对的)28、1886年日本的东京大学改称国立(帝国)大学。
29、裴斯泰洛奇把“教育心理学化”作为教育实验和教育改革的目标之一。
(对的)30、赫尔巴特提出的五种道德观念是“内心自由、完善、和平、正义、报偿” (对的)31、英(美)国采取地方分权的教育管理体制。
32、20世纪前期建立的德意志中学是反(“反”划掉)民族主义色彩的学校。
33、20世纪30年代,苏联实行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按照分科教学原则进行组织。
(对的)34、被称为“德国教师的教师”的教育家是第斯多惠。
(对的)35、文士学校是古埃及较高(低)级的学校类型。
36、柏拉图是西方教育史上首先提出学前教育的人。
(对的)37、文科中学是近代以来德国的中等教育机构。
(对的)38、“导生制”也称道尔顿制(相互教学制、兰—贝制)。
39、杰斐逊(赫拉斯曼)被称为“公立学校运动之父”。
40、洪堡德(基佐)主持制定了法国大力发展初等教育和师范教育的法案,并于1833年6月颁布施行。
41、日本《教育基本法》、《学校教育法》颁布是在1945(1947)年。
42、1917年,美国颁布了著名的“史密斯-列弗(休斯)法”,规定由政府拨款协助各州发展职业教育。
43、“通过集体。
在集体中和为了集体”的教育,是苏霍姆林斯基(马卡连柯)集体教育理论的核心思想。
44、英国《巴尔福法案》的颁布标志着中央集权制(中央和地方合作伙伴关系模式)教育管理体制的确立。
45、古代雅典儿童受何种教育由国家统一管理(父母决定)。
46、古罗马共和后期(帝国时期)初等、中等教育均受到国家高度重视。
47、具有浓厚经院主义色彩的学院是17-18世纪德国(法国)特殊的中等学校类型。
48、1947年《教育基本法》和《学校教育法》的颁布,揭开了日本教育史上的一个新的时期,日本进行了明治维新以来的第二次教改。
(对的)49、《9.5决定》是40(30)年代苏联整顿普通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50、文艺复兴时期,拉伯雷倡导“公共、平等、普遍的教育”。
(对的)51、不以背诵而以seminar为主的教学方法上的革新是德国哈勒大学的创举。
(对的)52、20年代,苏联公布的综合教学大纲,以社会(劳动)知识为中心。
53、赫尔巴特(佩斯泰洛奇)最早明确提出“教育心理学化”的要求。
54、英国近代(现代)国民教育制度正式形成的标志是巴特勒法案的正式颁布。
55、克伯屈(帕克)的教育实践被称为“昆西教学法”。
56、赫尔巴特提出的教学形式阶段包括明了、联想、系统、方法。
(对的)57、日本从二十世纪初开始实行免费义务教育。
(对的)58、19世纪初,德国洪堡废除了骑士学院和武士学院等封建等级学校,将学校教育统一为单轨制(双轨制)。
59、19世纪80年代,日本教育家井上毅(森有礼)主张向德国学习,提倡国家主义教育。
60、19世纪80年代,日本教育家森有礼(井上毅)主张借鉴德国经验,建立完整的职业教育体系。
61、从产生途径来看,牛津大学(巴黎大学)属于自然生成型大学。
62、20世纪前期,世界各国都积极地打破原有的双轨制,力求实现教育平等。
(对的)四、简答题1.原始社会教育特征。
(1)教育是人类社会所独有的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2)由于原始社会尚未出现阶级分化,因此教育活动体现出了原始的平等性(3)原始社会的教育与原始人类的生产、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两者具有高度的同一性(4)原始社会的教育尚未分化为一种独立的社会活动2.试比较斯巴达与雅典教育异同。
(具体见论述)(1)政府对教育态度不同(2)培养目标不同(3)教育机构不同:①军营、士官团②体操、音乐、文法、修辞学校(4)教育内容不同:①军事、体育锻炼②注重文化理论科目(5)教育方法不同:①服从师训刻苦训练②启发诱导(6)师资队伍不同:①奴隶主阶级成员②国外的智者商人3.中世纪大学产生的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