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美蚌埠淮河的诗词
描写淮安的古诗词

描写淮安的古诗词
1、《经漂母墓》作者:刘长卿
昔贤怀一饭,兹事已千秋。
古墓樵人识,前朝楚水流。
渚苹行客荐,山木杜鹃愁。
春草茫茫绿,王孙旧此游。
2、《初宿淮口》作者:宋之问
孤舟汴河水,去国情无已。
晚泊投楚乡,明月清淮里。
汴河东泻路穷兹,洛阳西顾日增悲。
夜闻楚歌思欲断,况值淮南木落时
3、《赠楚州郭使君》作者:白居易
淮水东南第一州,山围雉堞月当楼。
黄金印绶悬腰底,白雪歌诗落笔头。
笑看儿童骑竹马,醉携宾客上仙舟。
当家美事堆身上,何啻林宗与细侯?
4、《淮阴行五首》作者:刘禹锡
簇簇淮阴市,竹楼缘岸上。
好日起樯竿,乌飞惊五两。
5、今日转船头,金乌指西北。
烟波与春草,千里同一色。
6、隔浦望行船,头昂尾幰幰。
无奈晚来时,清淮春浪软。
7、《淮阴行五首》作者:刘禹锡
何物令侬羡?羡郎船尾燕。
衔泥趁樯竿,宿食长相见。
8、《淮上即事寄广陵亲故》作者:韦应物
前舟已眇眇,欲渡谁相待?秋山起暮钟,楚雨连沧海。
风波离思满,宿昔容鬓改。
独鸟下东南,广陵何处在?
9、《赠少年》作者:温庭筠
江海相逢客恨多,秋风叶下洞庭波。
酒酣夜别淮阴市,月照高楼一曲歌。
10、《淮安览古》作者:姚广孝
襟吴带楚客多游,壮丽东南第一州。
屏列江山随地转,练铺淮水际天浮。
城头鼓劲惊鸟鹊,坝口帆开起白鸥。
胯下英雄今不见,淡烟斜日使人愁。
赞美安徽淮南的古诗词

以下是一些赞美安徽淮南的古诗词:
1.《淮南子》:“淮南王兮俊貌,御数骏兮驰骋。
”
2.杜牧:《赋得古原草送别》:“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
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
3.《水调歌头·赋三门津》:“黄河九天上,人鬼瞰重关。
长川怒浪蟠曲,回首群山。
千年
白骨高下,今后碧峰苍影交。
天接云涛连晓雾,青未了、酒阑歌罢月高高。
”
4.左思:《招隐》:“杖策招隐士,荒涂横嶔岑。
岩穴无结构,丘园无径寻。
兔园被廓落,
马曹植酸辛。
饥甘无寸草,乏泉无尺林。
梓泽漫弥步,新谕高累岑。
曲城近风浪,平林无霜岑。
皇恩真厚载,不异覆舟人。
”
5.欧阳修:《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
”。
淮海 诗词

淮海诗词有:
1.君今淮海予再过,古驿依依老槐绿。
——梅尧臣《过颖桥怀永叔》
2.向来淮海说三秦,脚蹈苏门最绝尘。
——杨万里《和王元驹》
3.可怜淮海人,尚记弧矢旦。
——苏轼《上巳日与二子迨过游涂山荆
山记所见》
4.十年淮海人,初见一麦禾。
——苏轼《次韵范淳父送秦少章》
5.淮海虽故楚,无复轻扬风。
——苏轼《和陶饮酒二十首·淮海虽故
楚》
6.避人聊复去瀛洲,伴我真能老淮海。
——苏轼《次韵和晁无咎学士
相迎》
7.明年春水涨西湖,好去相忘渺淮海。
——苏轼《西湖秋涸东池鱼窘
甚因会客呼网师迁之西池为》
8.缪为淮海帅,每愧厨传缺。
——苏轼《到官病倦未尝会客毛正仲惠
茶乃以端午小集石》
9.龟龙恋淮海,鸡犬傍闾阎。
——元稹《开元观闲居,酬吴士矩侍御
三十韵》
10.行当衰暮日,卧理淮海边。
——刘禹锡《奉酬湖州崔郎中见寄
五韵》。
淮开头的诗词

淮开头的诗词1.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唐代刘禹锡的《金陵五题·石头城》2.淮水东南第一州,山围雉堞月当楼。
——唐代白居易的《赠楚州郭使君》3.淮阴市井笑韩信,汉朝公卿忌贾生。
——唐代李白的《行路难三首》4.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
——元代周德清的《塞鸿秋·浔阳即景》5.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归去无人管。
——宋代姜夔的《踏莎行·自沔东来丁未元日至金陵江上感梦而作》6.塞北梅花羌笛吹,淮南桂树小山词。
——唐代刘禹锡的《杨柳枝词九首·其一》7.淮之南有贤人焉,字正之,非今所谓贤人者,予慕而友之。
——宋代王安石的《同学一首别子固》8.浙河西面边声悄,淮河北去炊烟少。
——宋代刘克庄的《忆秦娥》9.塞北梅花羌笛吹,淮南桂树小山词。
——唐代刘禹锡的《杨柳枝词九首》10.洛滨仙驾启遥源,淮浦灵津符远筮。
——唐代骆宾王的《代女道士王灵妃赠道士李荣》11.淮西有贼五十载,封狼生貙貙生罴。
——唐代李商隐的《韩碑》12.淮阳多病偶求欢,客袖侵霜与烛盘。
——唐代杜牧的《初冬夜饮》13.江上月明胡雁过,淮南木落楚山多。
——唐代刘长卿的《江州重别薛六柳八二员外》14.淮南木落秋云飞,楚宫商歌今正悲。
——唐代刘复的《长歌行》15.淮王身死桂树折,徐福一去音书绝。
——唐代顾况的《行路难三首》16.涘江拂潮冲白日,淮海长波接远天。
——唐代骆宾王的《畴昔篇》17.淮阳西望路何之?无一个鳞鸿至,把酒问篙师。
——元代张可久的《小梁州》18.梁园射尽南飞雁,淮楚人惊阳鸟啼。
——唐代刘商的《观猎三首》19.淮阴北面师广武,其气岂只吞项羽。
——宋代惠洪的《题李愬画像》20.淮海少年天下士,可能无地落乌纱。
——宋代陈师道的《九日寄秦觏》21.过水穿山前去也,吟诗约句千余。
淮波寒重雨疏疏。
——宋代赵佶的《临江仙(宣和乙巳冬幸亳·州途次)》22.淮阳卧理有清风,腊月榴花带雪红。
——唐代皇甫曾的《韦使君宅海榴咏》23.淮王高宴动江都,曾忆狂生亦坐隅。
安徽皖北的诗句

安徽皖北的诗句大全每天都有不同的诗句,以下是安徽皖北的诗句资料是由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学习吧!1. 安徽的诗句设的门户,形势特别险要,“天门”即由此得名。
(.)诗题中的“望”字,说明诗中所描绘的是远望所见天门山壮丽景色。
历来的很多注本由于没有弄清“望”的立脚点,所以往往把诗意理解错了。
天门山夹江对峙,所以写天门山离不开长江。
诗的前幅即从“江”与“山”的关系着笔。
第1句“天门中断楚江开”,着重写出浩荡东流的楚江(长江流经旧楚地的1段)冲破天门奔腾而去的壮阔气概。
它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天门两山原来是1个整体,阻挡着汹涌的江流。
由于楚江怒涛的冲击,才撞开了“天门”,使它中断而成为东西两山。
这和在《西岳云台歌》中所描绘的情景颇为相像:“巨灵(河神)咆哮擘两山(指河西的华山与河东的首阳山),洪波喷流射东海。
”不过前者隐后者显而已。
在笔下,楚江仿佛成了有巨大生命力的事物,显示出冲决1切阻碍的奇妙力气,而天门山也好像地为它让出了1条通道。
第2句“碧水东流至此回”,又反过来着重写夹江对峙的天门山对汹涌奔腾的楚江的约束力和反作用。
由于两山夹峙,浩阔的长江流经两山间的狭窄通道时,激起回旋,形成波涛汹涌的奇观。
假如说上1句是借山势写出水的汹涌,那么这1句则是借水势衬出山的奇险。
有的本子“至此回”作“直北回”,解者以为指东流的长江在这1带回转向北。
这或许称得上对长江流向的精细说明,但不是诗,更不能显现天门奇险的气概。
试比较《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
黄河万里触山动,盘涡毂转秦地雷。
”“盘涡毂转”也就是“碧水东流至此回”,同样是描绘万里江河受到峥嵘奇险的山峰阻遏时消失的情景。
绝句尚简省含蓄,所以不象7古那样写得淋漓尽致。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1片日边来。
”这两句是1个不行分割的整体。
上句写望中所见天门两山的雄姿,下句则点醒“望”的立脚点和表现诗人的淋漓兴会。
诗人并不是站在岸上的某1个地方遥望天门山,他“望”的立脚点便是从“日边来”的“1片孤帆”。
淮安诗歌

暝投淮阴宿,欣得漂母迎。 斗酒烹黄鸡,一餐感素诚。 予为楚壮士 ④,不是鲁诸生。 有德必报之,千金耻为轻。 缅书羁孤意,远寄棹歌声。 【作者简介】李白公元701—76),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 纪,其先代隋朝末年流寓西域,李白就诞生在中亚碎叶。到长安时,大 诗人贺知章大加赏识,称之为“谪仙人”。天宝元年被召入京。安史乱 后,他参加永王璘的幕府,后永王璘失败,他受到牵连,被流放夜郎, 行至巫山,遇赦得还。6岁时死于当涂今安徽马鞍山)。有《李太白 集》。 【背景说明】诗人在淮阴期间,遇到了象王子乔那们有仙风道骨的友 人,得 到了象漂母一样古道热肠的老妇人的真诚款待,并为此发出了 诸多感慨。 【注释】①王宋城:《全唐诗》注一作王宗成。②“故人情”句:据《钵 池山志》载:王子乔在钵池山炼丹后登仙而去。相传王子乔常自县到京 师,而又不见车骑,临至必有双凫飞来,人举网得之,则为乔所穿之鞋 舄就是鞋)。眷言:回顾。婉恋:爱慕难舍。亲懿:至亲。③徂征:远 行。④“楚壮士”二句:楚壮士指韩信。作者在淮阴故用淮阴故事为喻, 言自己受人款待,如韩信之于漂母,受一饭之恩,以千金相报。而不像 鲁诸生那样不达世情。李白《嘲鲁诸生》诗:“鲁叟谈五经,白发死章 句,问以经济策,茫如 坠烟雾。” 涟水题樊氏水亭 高适 涟上非所趣,偶为事务迁。 经时驻归棹,日夕对平川。 莫论行子愁,且得主人贤。 亭上酒初熟,厨中鱼每鲜。
北极庵同友人眺桃花垠故处 冯一蛟16) *漂母祠 苏茂相 *清江浦 方尚祖 金牛墩怀古 夏曰瑚10) 登七星楼 胡从中13) 淮郡 杨于臣1) 清江浦 万寿祺161) 淮安州 王秋涧16) *文通塔 李挺秀 秋日登状元楼 安氏16) 登龙光阁 张养重166) 平江伯祠 丁大来167) *清工闸 吴伟业 *九日集郡庠尊经阁 马骏 富陵湖 汤调鼎173) 淮安新城有感二首) 王士祯17) 淮上有筑堆之役 顾炎武18) 清江浦 顾炎武183) 过东阳故城 戚钾18) 浮桥新成 戚钾186) 晚步墨池 嵇宗孟188) *天妃闸 吴廷祯 赴淮舟行杂诗十二首选三) 曹寅190) 过淮阴见数百人舁士置城下,问之云:河堤欲溃,将以土塞城门, 怒焉心悸,作诗告哀,为淮民危之也 孙华19) 秋杪重至王家营 查慎行19) 杨庄新开中河得顺风观民居漫咏二首 爱新觉罗·玄烨199) 晚经淮阴 爱新觉罗·玄烨00)
安徽市淮北 古诗词

安徽淮北地区的古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自然风光。
以下是一些与淮北相关的古诗词及其意思和出处:
《清平乐·村居》:“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这首诗描绘了淮北乡村的宁静生活,诗人以茅屋、溪流、青草等元素勾勒出一幅田园诗般的画面,表达了对淳朴乡村
生活的向往。
《分蝗食》:“淮北多蝗,百姓饥馑。
”这首诗反映了淮北地
区在古代因蝗灾而导致的饥荒问题,诗人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对
民众苦难的同情。
《至新息寄四弟》:“淮北山水好,新息更可人。
”这首诗赞
美了淮北的山水风光,诗人在新息(今河南新蔡)时,对那里的景
色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沁园春·长沙》:“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虽然
这首诗并非直接描写淮北,但其中的“湘江北去”一句,可以联想
到淮北地区的河流,同样承载着历史的变迁和文化的积淀。
《初渡淮北岸》:“淮水东边静,沙场洗马声。
”这首诗描写
了淮北战场上的景象,诗人通过对比淮水之静与沙场之动,表现了
战争与和平的鲜明对比。
这些诗词不仅反映了淮北地区的自然景观和历史事件,也体现
了古人对于这片土地的情感寄托和审美追求。
通过这些诗词,我们
可以感受到淮北地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变迁。
一诗一景淮安《淮安览古》

一诗一景淮安《淮安览古》淮安览古明·姚广孝襟吴带楚客多游,壮丽东南第一州。
屏列江山随地转,练铺淮水际天浮。
城头鼓劲惊乌鹊,坝口帆开起白鸥。
胯下英雄今不见,淡烟斜日使人愁。
这是历史上著名的“黑衣宰相”姚广孝返乡回苏州路过淮安,赞美淮安的诗句,描写了作为漕运咽喉、东南重镇,素有“南船北马”、九省通衢之称的江苏淮安,江山壮丽,风景如画。
镇淮楼镇淮楼位于江苏省淮安区古城中心,始建于南宋。
明朝修筑淮安城的时候把它改建为谯楼,即用来打更、报时、报警的钟鼓楼。
清同治年间改称“镇淮楼”,因淮水经常泛滥,“镇淮”之名,取其镇压水患之意。
河下古镇春秋末年,吴王夫差为了北伐中原,开凿了沟通长江与淮河的邗沟,从扬州引长江水经高邮湖,在淮安区城北末口与淮河连接,以利于向北方运送军队和粮草。
邗沟就是举世闻名的京杭大运河的前身。
这样,末口便成了南北经济、文化、交通的枢纽并日趋繁荣,以至后来发展成淮安重镇——河下镇。
吴承恩故居景区河下人杰地灵,名人辈出。
汉时有文学家枚乘枚皋父子,唐代有人诗人赵嘏,宋代有抗金巾帼英雄梁红玉,明代有文学家《西游记》作者吴承恩、抗倭状元沈坤,清代有朴学大师阎若璩、考据学者吴玉搢、名翰林程晋芳、瘟病医学家吴鞠通、数学家骆腾凤、长篇弹词《笔生花》作者邱心如、围棋国手梁魏今、官居礼部尚书及都御史的道光皇帝御先生汪廷珍等。
仅明清两代就出过55名进士、一名状元、两名榜眼、一名探花,三鼎甲齐全。
周恩来故里景区·周恩来纪念馆今天,“襟吴带楚”作为成语,泛指人文荟萃,南北交融。
而诗人歌咏的“壮丽东南第一州”,到了近现代,更是走出了周恩来这样的历史伟人。
周恩来故里景区位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江苏省淮安市。
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由周恩来纪念馆、周恩来故居、驸马巷历史街区和河下古镇景点四个历史文化旅游景点组成,拥有丰富景区资源,厚重历史人文内涵。
版权声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赞美蚌埠淮河的诗词淮河之水荡漾清澈,
蚌埠之地承载繁华。
诗词赞美其美景,
让人心醉神往。
波光粼粼滚滚流,
浩渺苍茫似无头。
春风吹过花开放,
秋水倒映月如钩。
淮河畔,蚌埠城,
古韵悠悠恍如梦。
悠久的历史沉淀下,
文化之根茁壮生。
诗人们笔下描绘,
江南风景多么美。
蚌埠淮河诗词赞,
脉络纵横古今显。
诗中有山有水有云,
有人有事有心魂。
描绘出美丽画卷,
让人为之心动。
赞美蚌埠淮河的诗词,
充满了深情和美意。
让人真诚地佩服,这片美丽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