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合反应原理
本体聚合的反应机理

本体聚合的反应机理
本体聚合是一种重要的化学反应过程,指的是通过将单体分子聚合在一起形成具有高分子量的聚合物。
这种反应具有广泛的应用,包括合成塑料、橡胶、纤维等各种高分子材料。
本体聚合的反应机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首先是引发剂的作用。
在本体聚合反应中,通常需要添加引发剂来引发单体的聚合反应。
引发剂可以是热能、光能、化学反应等形式,其作用是打破单体分子之间的化学键,使它们能够自由地进行反应。
接着是引发剂引发的链引发聚合。
在引发剂的作用下,单体分子开始进行聚合反应,形成链引发聚合。
在这个过程中,单体分子通过共价键连接在一起,逐渐形成具有一定长度的聚合链。
这些聚合链是高分子材料的基础。
随后是自由基链转移反应。
在链引发聚合的过程中,可能会发生自由基链转移反应。
这种反应会导致聚合链的增长速度减慢,甚至停止。
自由基链转移反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控制聚合反应的进行,使得所得到的聚合物具有一定的结构和性质。
最后是终止反应。
当所有的单体分子都参与到聚合反应中,或者引发剂的作用结束时,聚合反应将停止。
这时会发生终止反应,形成具有一定长度的聚合链。
这些聚合链会在后续的处理过程中形成最终的高分子材料。
总的来说,本体聚合的反应机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多个步骤和反应。
通过精确控制各个步骤中的条件和参数,可以合成出具有特定结构和性质的高分子材料,满足不同领域的需求。
本体聚合反应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高分子材料的合成机理,也为新材料的研发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1。
高分子材料实验聚合反应与聚合物性质

高分子材料实验聚合反应与聚合物性质高分子材料是当今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的重要材料之一。
在高分子材料的制备过程中,聚合反应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讨论高分子材料实验中的聚合反应以及聚合物性质,并探讨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一、聚合反应的基本原理聚合反应是指将单体分子通过共价键的形式连接起来,形成聚合物的过程。
在高分子材料实验中,聚合反应的基本原理可以分为两类:加成聚合和步聚合。
1. 加成聚合加成聚合是指通过共有键的形式将单体分子连接在一起。
常见的加成聚合反应有自由基聚合、阴离子聚合、阳离子聚合和开环聚合等。
在实验中,通常需要添加催化剂或引发剂来促进聚合反应的进行。
2. 步聚合步聚合是指通过亲核或亲电的反应将单体分子逐步连接而成。
步聚合反应的特点是反应速度较慢,需要精确的反应条件和催化剂的存在。
常见的步聚合反应有酯交换聚合、缩合聚合和环化聚合等。
二、聚合反应对聚合物性质的影响聚合反应的条件和方式直接影响最终聚合物的性质。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实验聚合反应对聚合物性质的影响:1. 反应时间和温度聚合反应的反应时间和温度是决定聚合物分子量和热稳定性的因素。
在实验中,可以通过控制反应时间和温度来调节聚合物的分子量和熔点。
2. 单体比例聚合反应中不同单体的比例直接决定聚合物的结构和性质。
通过调整单体的比例,可以改变聚合物的硬度、拉伸强度和耐热性等性质。
3. 引发剂或催化剂引发剂或催化剂的选择对聚合反应和聚合物性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不同的引发剂或催化剂会导致不同的聚合反应路径和聚合物结构,从而影响聚合物的热特性、机械性能和化学稳定性。
4. 添加剂在实验聚合过程中,可以添加各种添加剂来改变聚合物的性质。
常见的添加剂包括填充剂、增塑剂和稳定剂等。
它们可以改变聚合物的硬度、韧性和耐候性等性质。
三、实验中的注意事项在进行高分子材料实验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安全操作高分子材料实验涉及到一些有害的化学物质和高温反应,因此必须注意安全操作。
聚合反应原理

聚合反应原理
聚合反应的基本原理是自由基聚合反应。
在引发剂存在下,单体通过自由基链反应放出自由基,引发剂消失后,聚合反应又重新进行。
聚合反应通常是在有机溶剂中进行的。
引发剂的种类很多,常用的有:
1.过氧自由基引发剂(过氧基):
引发剂又称活化剂,它可以通过活化某些化合物(如酮、醛、酚等)使其产生自由基。
它是引发反应的主要引发剂,几乎所有的单体都能被引发成链增长产物。
2.过氧化物引发剂:
过氧化物引发剂是一种氧化剂,它与引发剂结合后产生自由基,使单体发生链增长反应生成高分子量的聚合物。
3.卤素类引发剂:
卤素类引发剂是一种强氧化剂,它与单体反应生成自由基,使单体发生聚合反应。
常用的有溴、碘、碘等。
胺类引发剂指含有氨基的聚合物单体所产生的聚合过程。
可分为α-氨基苯胺、α-氨基甲酸、α-氨基苯酚铵等。
以α-氨基苯胺为例,它是在碱性条件下(一般为30%~40%)生成的,其聚合反应可分为缩聚和聚合两个过程。
—— 1 —1 —。
第二章 聚合反应原理

第二章 聚合反应原理第一节 概述聚合物的合成方法可概括如下:⎧⎧⎪⎨⎨⎩⎪⎩加聚反应,属于连锁聚合机理单体的聚合反应聚合物的合成反应缩聚反应,属于逐步聚合机理大分子反应其中,单体的聚合反应是聚合物合成的重要方法。
(一)高分子化学的一些基本概念1.高分子化合物(high molecular weight compound )——由许多一种或几种结构单元通过共价键连接起来的呈线形、分支形或网络状的高分子量的化合物,称之为高分子量化合物,简称高分子化合物或高分子。
高分子化合物也称之为大分子(macromolecule )、聚合物(polymer )。
高分子化合物的特点:(1)高的分子量:M.W.(molecular weight )>104;M.W.<103时称为齐聚物(oligomer )、寡聚物或低聚物;(2)存在结构单元:结构单元是由单体(小分子化合物)通过聚合反应转变成的构成大分子链的单元;(3)结构单元通过共价键连接,连接形式有线形、分支形或网络状结构。
如聚苯乙烯(PS ):M.W.:10~30万,线形,含一种结构单元—苯乙烯单元,属通用合成塑料。
2n CH CHn★结构单元(structural unit )和重复单元(repeating unit ):PVC PMMA PSCH 2CH ClCH 2C CH 3COOCH 3CH 2CHO结构单元和重复单元相同如尼龙-66(聚己二酰己二胺),有两个结构单元,两个结构单元链接起来组成其重复单元。
尼龙-66 尼龙-6NH(CH 2)6NH CO(CH 2)4CO 结构单元结构单元重复单元NH(CH 2)5CO2.聚合度(degree of polymerization ,DP )——即一条大分子所包含的重复单元的个数,用DP 表示;对缩聚物,聚合度通常以结构单元计数,符号为X n ;n XDP 、X n 对加聚物一般相同。
对缩聚物有时可能不同,如对尼龙-66,X n =2DP ;对尼龙-6,X n =DP 。
聚合反应原理

聚合反应原理聚合反应原理是指在化学反应中,两个或多个单体分子结合成为一个大分子的过程。
这种反应在生物学、有机化学和材料科学等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应用。
在生物学中,聚合反应被广泛应用于合成蛋白质、合成DNA和合成多肽等生物大分子的过程中。
在有机化学中,聚合反应则用于合成高分子材料,如塑料、橡胶和纤维等。
本文将着重介绍聚合反应的原理及其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
聚合反应的原理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单体的结构特点、反应条件和反应机理。
首先,单体的结构特点对聚合反应的选择性和反应速率有着重要影响。
例如,具有双键结构的单体更容易进行聚合反应,因为双键结构可以发生开环反应,从而形成长链分子。
其次,反应条件也是影响聚合反应的重要因素。
温度、溶剂、催化剂和反应时间等条件都会对聚合反应的进行产生影响。
最后,聚合反应的机理也是研究聚合反应原理的重点之一。
不同的聚合反应机理会导致不同的产物结构和性质,因此对聚合反应机理的深入研究可以为合成新材料和新药物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
在生物学领域,聚合反应被广泛应用于合成生物大分子。
例如,蛋白质的合成是一种典型的聚合反应。
在细胞内,氨基酸通过肽键的形成,逐渐聚合成为多肽链,最终形成蛋白质。
DNA的合成也是一种聚合反应。
在DNA复制和转录过程中,核苷酸通过磷酸二酯键的形成,逐渐聚合成为DNA链。
这些生物大分子的合成过程都是通过聚合反应来完成的。
在有机化学领域,聚合反应被广泛应用于合成高分子材料。
聚合反应可以将简单的单体转化为具有特定结构和性质的高分子材料。
例如,乙烯可以通过聚合反应合成聚乙烯,苯乙烯可以通过聚合反应合成聚苯乙烯,丙烯酸可以通过聚合反应合成聚丙烯酸等。
这些高分子材料在塑料工业、橡胶工业和纤维工业中都有着重要的应用。
总的来说,聚合反应原理是化学领域中的重要知识点,它不仅对于理解生物大分子的合成过程有着重要意义,也对于合成高分子材料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聚合反应原理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化,相信在未来会有更多新的聚合反应原理被发现,并得到广泛应用。
第二章聚合反应基础学习知识原理

第二章 聚合反应原理第一节 概述聚合物的合成方法可概括如下:⎧⎧⎪⎨⎨⎩⎪⎩加聚反应,属于连锁聚合机理单体的聚合反应聚合物的合成反应缩聚反应,属于逐步聚合机理大分子反应其中,单体的聚合反应是聚合物合成的重要方法。
(一)高分子化学的一些基本概念1.高分子化合物(high molecular weight compound )——由许多一种或几种结构单元通过共价键连接起来的呈线形、分支形或网络状的高分子量的化合物,称之为高分子量化合物,简称高分子化合物或高分子。
高分子化合物也称之为大分子(macromolecule )、聚合物(polymer )。
高分子化合物的特点:(1)高的分子量:M.W.(molecular weight )>104;M.W.<103时称为齐聚物(oligomer )、寡聚物或低聚物;(2)存在结构单元:结构单元是由单体(小分子化合物)通过聚合反应转变成的构成大分子链的单元;(3)结构单元通过共价键连接,连接形式有线形、分支形或网络状结构。
如聚苯乙烯(PS ):M.W.:10~30万,线形,含一种结构单元—苯乙烯单元,属通用合成塑料。
2n CH CHn★结构单元(structural unit )和重复单元(repeating unit ):PVC PMMA PSCH 2CH ClCH 2C CH 3COOCH 3CH 2CHO结构单元和重复单元相同如尼龙-66(聚己二酰己二胺),有两个结构单元,两个结构单元链接起来组成其重复单元。
尼龙-66 尼龙-6NH(CH 2)6NH CO(CH 2)4CO 结构单元结构单元重复单元NH(CH 2)5CO2.聚合度(degree of polymerization ,DP )——即一条大分子所包含的重复单元的个数,用DP 表示;对缩聚物,聚合度通常以结构单元计数,符号为X n ;n X DP 、X n 对加聚物一般相同。
对缩聚物有时可能不同,如对尼龙-66,X n =2DP ;对尼龙-6,X n =DP 。
聚合反应的概念

聚合反应的概念在化学领域中,聚合反应是一种重要的化学反应类型,它通常描述了小分子单体通过共价键连接形成高分子聚合物的反应过程。
聚合反应是一种多步骤的反应过程,其中单体分子通过重复的加成、缩合等步骤,逐渐形成具有较高分子量的聚合物链。
这种反应在材料科学、药物化学、生物化学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聚合反应中,单体分子通过某种引发剂或活化剂的作用,引发一系列的反应步骤,最终形成聚合物链。
这种反应过程是一种自我扩增的过程,每个单体分子的加入都会导致反应的扩大,形成更长的聚合物链。
聚合反应的速率通常受到催化剂的影响,高效的催化剂可以加速聚合反应的进行,提高产物的收率。
聚合反应可以分为两种类型:线性聚合和支化聚合。
在线性聚合中,单体分子线性地连接起来形成一条链状结构,而在支化聚合中,除了线性结构外,还会出现侧链或分支的结构。
这两种不同的聚合方式会导致聚合物具有不同的性质和用途。
聚合反应的过程中会涉及到许多重要的参数,如聚合度、分子量、分子量分布等。
聚合度是指在反应中一个聚合物链上所拥有的单体分子数量,而分子量则是指整个聚合物链的质量。
分子量分布描述了不同聚合物链的长度分布情况,对于聚合物的性质和应用具有重要的影响。
在实际应用中,聚合反应被广泛运用于各个领域。
例如,合成高分子材料、制备药物、生产生物聚合物等都需要通过聚合反应来实现。
通过调控聚合反应的反应条件,可以控制聚合物的分子结构和性质,从而满足不同领域的需求。
总的来说,聚合反应作为一种重要的化学反应类型,为我们生活中的许多领域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通过深入研究聚合反应的机理和调控方法,可以进一步拓展其应用范围,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
1。
聚合反应_精品文档

聚合反应聚合反应是化学反应中的一种重要类型,指的是将多个单体分子或原子结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过程。
这种反应可用于合成各种聚合物,如聚乙烯、聚丙烯和聚苯乙烯等。
聚合反应在材料科学、医学、生物学和工程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聚合反应的目的是通过化学手段将简单的单体分子或原子连接成高分子化合物。
这种反应通常需要引入一种叫做引发剂的物质来促进反应。
引发剂能够提供能量,使反应发生并生成更加稳定的化合物。
聚合反应可以是自由基、阴离子或阳离子过程,具体取决于反应的类型和单体的性质。
自由基聚合是聚合反应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
它涉及到自由基的产生和链式反应的进行。
首先,引发剂通过加热、辐射或化学反应等方式分解生成自由基。
这些自由基与单体分子发生反应,形成新的自由基。
随后,这些自由基与更多的单体分子反应,形成一个长链的高分子化合物。
这个过程一直进行,直到所有的单体被消耗完毕或反应被中断。
阴离子聚合是另一种聚合反应的类型。
在这种反应中,引发剂能够引起单体分子的解离,形成带负电荷的离子(即阴离子)。
这些离子会与其他单体分子结合,形成一个长链的高分子化合物。
与自由基聚合不同,阴离子聚合是一个离子链式反应过程,具有特定的立体化学性质和反应速率规律。
阳离子聚合是聚合反应中较为罕见的一种类型。
在这种反应中,引发剂引发单体分子的质子化或空间结构变化,形成带正电荷的离子(即阳离子)。
这些离子会与其他单体分子结合,形成一个长链的高分子化合物。
阳离子聚合也是一个离子链式反应过程,与阴离子聚合类似。
聚合反应具有许多优点。
首先,它可以合成高分子化合物,具有特定的结构和性质,如线性、交联或支化。
不同结构的聚合物在材料性能和应用方面有着不同的优势。
其次,聚合反应可以在常温下进行,无需高压条件。
这使得它成为一种相对廉价和易实施的合成方法。
此外,聚合反应也可以在大规模工业生产中使用,以满足不同领域的需求。
然而,聚合反应也存在一些限制和挑战。
首先,选择合适的单体和引发剂对于实现特定聚合反应至关重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 聚合反应原理第一节 概述聚合物的合成方法可概括如下:⎧⎧⎪⎨⎨⎩⎪⎩加聚反应,属于连锁聚合机理单体的聚合反应聚合物的合成反应缩聚反应,属于逐步聚合机理大分子反应其中,单体的聚合反应是聚合物合成的重要方法。
(一)高分子化学的一些基本概念1.高分子化合物(high molecular weight compound )——由许多一种或几种结构单元通过共价键连接起来的呈线形、分支形或网络状的高分子量的化合物,称之为高分子量化合物,简称高分子化合物或高分子。
高分子化合物也称之为大分子(macromolecule )、聚合物(polymer )。
高分子化合物的特点:(1)高的分子量:M.W.(molecular weight )>104;M.W.<103时称为齐聚物(oligomer )、寡聚物或低聚物;(2)存在结构单元:结构单元是由单体(小分子化合物)通过聚合反应转变成的构成大分子链的单元;(3)结构单元通过共价键连接,连接形式有线形、分支形或网络状结构。
如聚苯乙烯(PS ):M.W.:10~30万,线形,含一种结构单元—苯乙烯单元,属通用合成塑料。
2n CH CH n★结构单元(structural unit )和重复单元(repeating unit ):PVC PMMA PS CH 2CH Cl CH 2C CH 3C OOCH 3CH 2CHO结构单元和重复单元相同如尼龙-66(聚己二酰己二胺),有两个结构单元,两个结构单元链接起来组成其重复单元。
尼龙-66 尼龙-6 NH(CH 2)6NH CO(CH 2)4CO 结构单元结构单元重复单元 NH(CH 2)5CO2.聚合度(degree of polymerization ,DP )——即一条大分子所包含的重复单元的个数,用DP 表示;对缩聚物,聚合度通常以结构单元计数,符号为X n ;n XDP 、X n 对加聚物一般相同。
对缩聚物有时可能不同,如对尼龙-66,X n =2DP ;对尼龙-6,X n =DP 。
因此,谈及聚合度时,一定要明确其计数对象。
3.高分子化合物的结构式(structural formula )高分子化合物的结构式用下式表示,其中下标n 表示重复单元的个数,即重复单元记数的聚合度。
重复单元nCH2n CH 2CH nClCH 2n CH 2CH nCH 3CH 3COOH HOOC n +HO(CH 2)2OH C OC O O(CH 2)2O n HO H +(2n-1)H 2O n如果结构非常复杂,如分支、网络型大分子,不存在重复单元,其结构式一般只能写出其特征结构单元和特征结构。
如醇酸树脂等: O CH 2 CH CH 2 O C C O O O O CH 2 CH CH 2O C C O O O O CH 2 CH CH 2 OO(二)聚合反应的类型1.由单体合成聚合物的反应(1)按聚合前后组成是否变化将聚合反应分为:加聚反应(addition polymerization )和缩聚反应(polycondensation )。
加聚反应(addition polymerization )——主要指烯类单体在活性种进攻下打开双键、相互加成而生成大分子的聚合反应,单体、聚合物组成一般相同。
如: CH 2CH C O3OCH 2CH C O OCH 3O n n缩聚反应(polycondensation )——主要指带有两个或多个可反应官能团的单体,通过官能团间多次缩合而生成大分子,同时伴有水、醇、氯化氢等小分子生成的聚合反应。
如:NH(CH 2)6NH CO(CH 2)4CO nHOOC(CH 2)4COOH+nH 2N(CH 2)6NH 2n H +(2n-1)H 2O OH(2)依聚合机理分为:连锁聚合(chain polymerization )和逐步聚合(step polymerization )。
连锁聚合(chain polymerization )——其大分子的生成通常包括链引发、链增长、链转移和链终止等基元反应。
其特点是:①单体主要为烯类(一些杂环类化合物、少量醛也可以进行连锁聚合);②存在活性中心,如自由基、阴离子、阳离子;110③属链式反应,活性中心寿命短,约10-1s ,从活性中心形成、链增长到大分子生成在转瞬完成;聚合体系由单体和聚合物构成,延长聚合时间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单体的转化率,分子量变化不大;④聚合物、单体组成一般相同。
加聚反应从机理上看大部分属于连锁聚合,二者常替换使用,实际上连锁聚合与加聚反应是从不同角度对聚合反应的分类,因此也有一些形式上的加聚反应属于逐步聚合机理。
连锁聚合聚合物分子量、转化率与时间的关系可用下图表示。
t t逐步聚合(step polymerization )——其大分子的生成是一个逐步的过程。
其特点是: ①单体带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可反应的官能团;②伴随聚合往往有小分子化合物析出,聚合物、单体组成一般不同;③聚合物主链往往带有官能团的特征;④逐步聚合机理——大分子的生成是一个逐步的过程,由可反应官能团相互反应逐步提高聚合度;同样,缩聚反应从机理上看大部分属于逐步聚合,二者常替换使用,但也有一些缩聚反应属于连锁机理。
缩聚反应其分子量、转化率与时间的关系可用下图表示。
t t(3)开环聚合反应(ring-opening polymerization )——指由杂环状单体开环而聚合成大分子的反应。
常见的单体为环醚、环酰胺(内酰胺)、环酯(内酯)、环状硅氧烷等。
开环聚合反应的聚合机理可能是连锁聚合或者是逐步聚合。
聚合条件对聚合机理有重要的影响,如己内酰胺,用碱做引发剂时按连锁机理进行;用酸作催化剂有水存在时,按逐步聚合机理进行。
其中环醚、内酯及环状硅氧烷的开环聚合所得到的聚环氧乙烷(PEG )、聚环氧丙烷(PPG )、聚己内酯(PCL )、聚硅氧烷对涂料工业非常重要。
(4)大分子反应——除了可以由小分子单体的聚合反应合成大分子之外,利用大分子结构上的可反应官能团的反应也可以合成新型的高分子化合物,这种方法实际上是对现有聚合物的化学改性。
聚乙烯醇的合成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由于乙烯醇不能稳定存在,容易异构化为乙醛或环氧乙烷,所以聚乙烯醇的合成路线是:醋酸乙烯酯经自由基聚合先合成出聚醋酸乙烯酯(PV Ac ),聚醋酸乙烯酯再经碱性醇解而生成聚乙烯醇(PV A )。
CH 2CH C O3O CH 2CH C O OCH 3O n n nCH 3OHCH 2CHOHn涂料工业用防腐树脂氯化橡胶、高氯化聚乙烯(HCPE )、高氯化聚丙烯(HCPP )以及羟乙基纤维素(HEC )、聚乙烯醇缩丁醛(或甲醛)等,都是利用大分子反应合成的。
(三)高分子化合物的分类与命名1.高分子化合物的分类M .W .M .W .C C(1)依组成分:碳链型大分子、杂链型大分子、元素有机大分子、无机大分子①碳链型大分子:其大分子主链由碳元素组成,如聚烯烃类。
②杂链型大分子:大分子主链除碳元素外,还含有O 、S 、N 、P 等杂元素,③元素有机大分子:大分子主链不含碳元素,主要有O 、S 、N 、P 及Si 、B 、Al 、Sn 、Se 、Ge 等元素组成,但侧基含有有机基团(烷基或芳基)。
聚硅氧烷是其中典型的例子,其结构式如下: O Si CH 3CH 3n④无机大分子:主链、侧基都不含碳元素的聚合物,如聚磷酸。
(2)依用途分:包括塑料用大分子、橡胶用大分子、纤维用大分子、涂料用大分子、黏合剂用大分子等。
其中塑料用大分子、橡胶用大分子、纤维用大分子常称之为通用型高分子。
此外还包括工程塑料用高分子、功能高分子、复合材料高分子等。
(3)依聚合类型分:有加聚物和缩聚物;连锁型聚合物和逐步型聚合物。
(4)依含有单体(或结构)单元的多少分:均聚物(homopolymer )、共聚物(copolymer )。
(5)依微观结构分:线形(linear )大分子,分支型(branched )大分子,体形(网络,networked )大分子。
(6)依聚合物材料的热性能分:热塑性聚合物(thermoplastics ),热固性聚合物(thermosetting polymer )。
2.大分子的命名(nomenclature of polymer )(1)习惯命名法—由在单体的名称前加前缀“聚”构成习惯名;如聚乙烯(PE )、聚丙烯(PP )、聚氯乙烯(PVC )、聚苯乙烯(PS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 )。
对缩聚物稍微复杂一些: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 )(其中“酯”不能省略)、聚己二酰己二胺;结构复杂时(对分支、网络状高分子)常用“树脂”作后缀,如苯酚-甲醛树脂(简称酚醛树脂)、脲醛树脂、醇酸树脂、环氧树脂等。
对共聚物常用“聚”作前缀,或“共聚物”作后缀进行。
如:聚(丁二烯-苯乙烯)或(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
(2)商品名及英文缩写名常见聚合物的英文缩写名:PE 、PP 、PS 、PVC 、PMMA 、PAN (聚丙烯腈) 、PV A (聚乙烯醇)、PV Ac (聚醋酸乙烯酯)、PTFE (聚四氟乙烯)、ABS (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三元共聚物)、PET 等。
(3)IUPAC 命名法IUPAC (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提出了以结构为基础的系统命名法。
其命名规则是: ①确定结构重复单元(constutional repeating unit );该单元即最小重复单元;②划出次级单元(subunit )并排列次序;排序规则为:a.杂原子先排;b.带取代基的先排; ③以“聚”为前缀,依次写出次级单元的名称,即IUPAC 名。
聚亚甲基:CH 2n ,聚氧化乙烯:O CH 2CH 2n ,聚1-乙酰氧基乙烯:CH 2CH C OOCH 3On聚氧乙烯氧对苯二甲酸:C OC O O(CH 2)2O n 聚亚氨基-1,6-亚己基基亚氨基已二酰:NH(CH 2)6NH CO(CH 2)4CO nIUPAC 命名法比较严谨,但是名称冗长,不便与合成单体对应,应用仍不广泛。
(四) 高分子化合物的分子量及其分布1. 分子量及其分布为表征分子量的大小,应引入平均分子量的概念。
采用不同的统计方法、测试方法可以得到不同的平均分子量。
常用的有以下几种:⑴数均分子量(number average of molecular weight )n i ii i i iN M WM n M N N ===∑∑∑∑i i i ()-i-M -i--i-W g N n -其中:聚合物试样的质量;聚体的摩尔数;聚体的相对分子量;聚体的摩尔分数。
测定方法有端基分析法、依数性测定法(包括冰点下降法、沸点升高法、渗透压法和蒸汽压降低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