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混合气体的状态方程和典型题型

1

T

混合气体的状态方程和典型题型

高中物理中常常涉及到气体混合、打气、抽气、漏气、气体分装等问题,对这类问题,大多数老师和 资料采用的是等效法——先将分离的不同部分气体看作是同一温度和压强的气体,用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 状态方程处理后,再一部分一部分的当做质量不变的理想气体分别处理。这种思路一方面是比较绕,另一 方面是实际并不存在这样的中间过程,对于大部分同学而言,这种方法不大容易掌握。

其实,上述困境是老师教学过程中刻意回避或不熟悉混合气体的状态方程的结果,如果直接把混合气体的状态方程告知学生,不仅没有增加教学的难度,反而使得这一类混合气体的题目的处理变得简洁明了, 一个方程,一步,就可以搞定,何乐而不为?

一、混合气体的状态方程 1、克拉珀龙方程

将物质的量包含进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就是克拉珀龙方程:

pV nRT 或

pV nR

T

表达式中,n 为理想气体的物质的量,R 为普适气体常量。 所谓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即物质的量 n 保持不变,所以有

p 1V 1

T 1

p 2V 2

nR ,这就是高中物理教材T 2

呈现的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对 pV

nRT 中的四个参量两两控制,则可得到理想气体的五个实验定律:

①玻意耳定律:一定质量,一定温度,pV =C ; ②查理定律:一定质量,一定体积,p /T =C ;

③盖-吕萨克定律:一定质量,一定压强,V /T =C ; ④阿伏伽德罗定律:等温等压气体混合,V ∝n ; ⑤道尔顿分压定律:等温等容气体混合,p i ∝n i 。

(混合气体的压强,等于各种气体单独产生压强的代数和,且各种气体单独产生的压强与该气体的物 质的量成正比。 p 1V n 1RT , p 2V n 2 RT , p 1V p 2V n 1RT n 2 RT , ( p 1 p 2 )V

(n 1 n 2 )RT )

2、混合气体状态方程

将两种不同状态的气体混合在一起,对每一种气体,有

p 1V 1

n R ,

p 2V 2 n R ,

两式左右相加,得

1

T 2

n R n R p 1V 1 p 2V 2 1 2

1 2 其中,等式的左边可以改写为

n 1R n 2 R (n 1 n 2 )R nR ,

即混合后的气体的物质的量乘以普适气体常量。对混合后的理想气体,有

pV

nR T

联立可得:

p 1V 1

p 2V 2

pV

T 1

T 2

T

此即混合气体的状态方程。上述推导可以自然推广到三种、四种甚至更多种混合气体的情况;反过来, 若将混合气体分散成不同的部分,方程就变成

T 2

T

pV

p 1V 1 p 2V 2 ...

T T 1 T 2 如果混合前是几部分,混合后又分为另外的几部分,很容易证明

p 1V 1

p 2V 2 ...

p 3V 3

p 4V 4

...

T 1

T 2 T 3 T 4

如果混合前后温度不变,还可以将上式简化为

p 1V 1 p 2V 2 ... p 3V 3 p 4V 4 ...

二、高中物理中常见混合气体题型

1、气体混合或打气

【例 1】如图所示,喷洒农药用的某种喷雾器,其药液桶的总容积为 14 L ,装入药液后,封闭在药液上方的空气体积为 2 L ,气压为 1 atm .打气筒活塞每次可以打进气压为 1 atm 、体积为 0.2 L 的空气.(不考虑环境温度的变化)

(1) 要使药液上方的气体压强增大到 5 atm ,应打气多少次?

(2) 如果药液上方的气体压强达到 5 atm 时停止打气,并开始向外喷药,那么

当喷雾器不能再向外喷药时,筒内剩下的药液还有多少升?

[解析] (1)这个过程实际上是外部打进气体与喷雾器原有气体的混合,且混合后气体的总体积仍然是 2L , 设应打气 n 次,则有

np 0V p 0V 0 pV 0

其中 p 0=1 atm ,V=0.2 L ,V 0=2 L ,p=5 atm ,解得 n=40(次).

(2)不能向外喷药时,是喷雾器内的气压降低到等于外界大气压时,这个过程中,没有漏气,因此有

pV 0 p 0V

解得 V ′=10 L ,剩下的药液 V ′′=14 L-10 L=4 L .

【例 2】如图,一底面积为 S 、内壁光滑的圆柱形容器竖直放置在水平地面上,开口向上,内有两个质量均为 m 的相同活塞 A 和 B ;在 A 与 B 之间、B 与容器底面之间分别封有一定量的同样的理想气体,平衡时体积均为 V 。已知容器内气体温度始终不变, 重力加速度大小为 g ,外界大气压强为 p 0。现假设活塞 B 发生缓慢漏气,致使 B 最终与容器底面接触。求活塞 A 移动的距离。

[解析]设 A 与 B 之间、B 与容器底面之间的气体压强分别为 p 1、p 2,在漏气前,

对 A ,有 p 1=p 0+mg

S

对 B ,有 p 2=p 1+mg ,

S

B 最终与容器底面接触后,设 AB 间的压强为 p ,气体体积为 V ′,则有 p =p 0+mg

S

因为温度始终不变,对于混合气体,有

p 1V +p 2V =pV ′,

漏气前 A 距离底面的高度为 h =2V ,漏气后 A 距离底面的高度为 h ′=V ′

S

联立可得

mgV p 0S +mg S

S

Δh =h ′-h

【例 3】如图所示蹦蹦球是一种儿童健身玩具,小明同学在 17 ℃的室内对蹦蹦球充气,已知两球的体积约为 2 L ,充气前的气压为 1 atm ,充气筒每次充入 0.2 L 的气体,忽略蹦蹦球体 积变化及充气过程中气体温度的变化,求:

(1) 充气多少次可以让气体压强增大至 3 atm ;

(2) 室外温度达到了-13 ℃,蹦蹦球拿到室外后,压强将变为多少。

解析:(1)设充气 n 次可以让气体压强增大至 3 atm ,据题知充气过程中气体发生等温变化,以蹦蹦球内原来的气体和所充的气体整体为研究对象,有

p 0V +np 0ΔV =p 2V ,

解得 n =20(次)。

(2)当温度变化,气体发生等容变化,有 p 2=p 3,

T 2 T 3

可得 p =T 3

p =-13+273×3 atm ≈2.7 atm 。

3

2

T 2

17+273

2、抽气漏气或分装

【例 4】(2016·全国卷Ⅱ)一氧气瓶的容积为 0.08 m 3,开始时瓶中氧气的压强为 20 个大气压。某实验

室每天消耗 1 个大气压的氧气 0.36 m 3。当氧气瓶中的压强降低到 2 个大气压时,需重新充气。若氧气的温度保持不变,求这瓶氧气重新充气前可供该实验室使用多少天。

解析:设氧气开始时的压强为 p 1,体积为 V 1,后来氧气变成了两个部分,一部分剩在氧气瓶中,压强变为 p 2(2 个大气压)时,体积为 V 1,还有一部分就是 n 天消耗的氧气,其中每天消耗的氧气压强为 p 0、体积为ΔV ,则有

代入数据得 n =4(天)。

p 1V 1 p 2V 1 np 0V ,

【例 5】用容积为ΔV 的活塞式抽气机对容积为 V 0 的容器中的气体抽气,如图所示。设容器中原来的气体压强为 p 0,抽气过程中气体温度不变。求抽气机的活塞抽气n 次后,容器中剩余气体的压强 p n 为多少?

解析:当活塞下压时,阀门 a 关闭,b 打开,右侧抽气机气缸中ΔV 体积的气体排出。

对于第一次抽气,活塞上提,左边容器中气体均匀分散到左右两边容器中,气体 压强降为 p 1,有

p 0V 0=p 1V 0+p 1ΔV ,

解得 p 1= V 0

p 0

V 0+ΔV

对于第二次抽气,活塞上提,左边容器中气体均匀分散到左右两边容器中,气体压强降为 p 2,有

p 1V 0=p 2V 0+p 2ΔV ,

V 0

解得 p 2= V 0+ΔV 2p 0。

V 0

以此类推,第 n 次抽气后容器中气体压强降为 p n = V 0+ΔV n p 0。

【例 6】某容积为 20 L 的氧气瓶装有 30 atm 的氧气,现把氧气分装到容积为 5 L 的小钢瓶中,使每个小钢瓶中氧气的压强为 5 atm ,若每个小钢瓶中原有氧气压强为 1 atm ,问能分装多少瓶?(设分装过程中无漏气,且温度不变)

解析:设最多能分装 n 个小钢瓶,并选取氧气瓶中的氧气和 n 个小钢瓶中的氧气整体为研究对象分装过程中温度不变,且有

分装前,氧气瓶中 p 1=30 atm 、V 1=20 L ,每个小钢瓶中 p 2=1 atm ,V 2=5 L ;分装到最后一瓶时,氧气瓶中 p 1′=5 atm 、V 1=20 L ,而每个小钢瓶中 p 2′=5 atm ,V 2=5 L ,则有

p 1V 1+np 2V 2=p 1′V 1+np 2′V 2,

代入数据解得 n =25(瓶)。

针对训练:

h

1、圆柱形喷雾器高为 h ,内有高度为2

的水,上部封闭有压强为 p 0、温度为 T 0 的空气.将喷雾器移到室

内,一段时间后打开喷雾阀门 K ,恰好有水流出.已知水的密度为ρ,大气压强恒为 p 0,喷雾口与喷雾器等高.忽略喷雾管的体积,将空气看作理想气体.

(1) 求室内温度;

(2) 在室内用打气筒缓慢向喷雾器内充入空气,直到水完全流出,求充入的

空气与原有空气的质量比.

[解析] (1)设喷雾器的横截面积为 S ,室内温度为 T 1,气体体积为 V 0,压强

qgh 2p 0

1

0 h

为 p 1,由喷雾口与内部液面高度差为2,有 p 1=p 0+ρg

h

,V =S 2 h

,气体做等容变化,有2

解得 T 1= 1 +

T 0

p 0 = T 0 p + qg

h

2 T 1

(2)以充气结束后喷雾器内空气为研究对象,排完水后,压强为 p 2,体积为 V 2=Sh ,有 p 2=p 0+ρgh 。则打气前后,有

p 1V 1 p 0V p 2V 2 ,

其中 p 1V 1

n 1RT , p 0V nRT ,则充入的空气与原有空气的质量比为

解得 m

2 p 0 3

gh

m

n m 1 n 1

m 1 2 p 0

gh

2、一太阳能空气集热器,底面及侧面为隔热材料,顶面为透明玻璃板,集热器容积为 V 0,开始时内部封闭气体的压强为 p 0。经过太阳曝晒,气体温度由 T 0=300 K 升至 T 1=350 K 。

(ⅰ)求此时气体的压强;

(ⅱ)保持 T 1=350 K 不变,缓慢抽出部分气体使气体压强再变为 p 0,求集热器内剩余气体的质量与原来总质量的比值,判断在抽气过程中剩余气体是吸热还是放热,并简述原因。

[解析](ⅰ)设升温后气体的压强为 p 1,有

p 0=

p 1 代入数据得 p 1=7

p 0。

6

(ⅱ)抽气过程温度不变,有 T 0 T 1

p 1V 0 p 0V 0 p 2V 2

其中 p 1V 0

n 0 RT 1 , p 0V 0 nRT 1 ,则集热器内剩余气体的质量与原来总质量的比值为

m n

m 0 n 0

解得

m

6 m 0

7

因为抽气过程中剩余气体温度不变,故内能不变,而剩余气体膨胀对外做功,所以根据热力学第一定 律可知,剩余气体要吸热。

3、如图 K34-7 所示,光滑导热活塞 C 将体积为 V 0 的导热容器分成 A 、B 两室,A 、B 中各封有一定质量的同种气体,A 室左侧连接有一 U 形气压计(U 形管内气体的体积忽略不计),B 室右侧有一阀门 K ,可与外界大气相通,外界大气压强等于 76 cmHg ,气温恒定.当光滑导热活塞 C 静止时,A 、B 两室容积相等,气压计水银柱高度差为 38 cm .现将阀门 K 打开,当活塞 C 不再移动时,求:

(1) A 室的体积;

(2) B 室中从阀门 K 逸出的气体质量与原有质量的比值.

[解析] (1)阀门 K 闭合,A 室的体积为 V A =1

V 0,压强为 p A =(76+38) cmHg =114 cmHg ,阀门 K 打开,A

2

室的体积为 V'A ,压强为 p'A =76 cmHg ,有

p A V A =p'A V'A ,

解得V'A=0.75V0. (2)阀门 K 打开后,有

其中V B 0.5V0,V B 0.25V0,而p

B

V

B

p

V

B

p

V

p

B

V

B

n

RT ,p

V

nRT ,

B 室中从阀门 K 逸出的气体质量与原有质量之比为

m n

m 0 n 0

解得m 2

。m

3

高考物理混合气体的状态方程和典型题型

1 T 混合气体的状态方程和典型题型 高中物理中常常涉及到气体混合、打气、抽气、漏气、气体分装等问题,对这类问题,大多数老师和 资料采用的是等效法——先将分离的不同部分气体看作是同一温度和压强的气体,用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 状态方程处理后,再一部分一部分的当做质量不变的理想气体分别处理。这种思路一方面是比较绕,另一 方面是实际并不存在这样的中间过程,对于大部分同学而言,这种方法不大容易掌握。 其实,上述困境是老师教学过程中刻意回避或不熟悉混合气体的状态方程的结果,如果直接把混合气体的状态方程告知学生,不仅没有增加教学的难度,反而使得这一类混合气体的题目的处理变得简洁明了, 一个方程,一步,就可以搞定,何乐而不为? 一、混合气体的状态方程 1、克拉珀龙方程 将物质的量包含进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就是克拉珀龙方程: pV nRT 或 pV nR T 表达式中,n 为理想气体的物质的量,R 为普适气体常量。 所谓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即物质的量 n 保持不变,所以有 p 1V 1 T 1 p 2V 2 nR ,这就是高中物理教材T 2 呈现的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对 pV nRT 中的四个参量两两控制,则可得到理想气体的五个实验定律: ①玻意耳定律:一定质量,一定温度,pV =C ; ②查理定律:一定质量,一定体积,p /T =C ; ③盖-吕萨克定律:一定质量,一定压强,V /T =C ; ④阿伏伽德罗定律:等温等压气体混合,V ∝n ; ⑤道尔顿分压定律:等温等容气体混合,p i ∝n i 。 (混合气体的压强,等于各种气体单独产生压强的代数和,且各种气体单独产生的压强与该气体的物 质的量成正比。 p 1V n 1RT , p 2V n 2 RT , p 1V p 2V n 1RT n 2 RT , ( p 1 p 2 )V (n 1 n 2 )RT ) 2、混合气体状态方程 将两种不同状态的气体混合在一起,对每一种气体,有 p 1V 1 n R , p 2V 2 n R , 两式左右相加,得 1 T 2 n R n R p 1V 1 p 2V 2 1 2 1 2 其中,等式的左边可以改写为 n 1R n 2 R (n 1 n 2 )R nR , 即混合后的气体的物质的量乘以普适气体常量。对混合后的理想气体,有 pV nR T 联立可得: p 1V 1 p 2V 2 pV T 1 T 2 T 此即混合气体的状态方程。上述推导可以自然推广到三种、四种甚至更多种混合气体的情况;反过来, 若将混合气体分散成不同的部分,方程就变成 T 2 T

人教版 高中物理 选修3-3 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 同步习题(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 高中物理 选修3-3 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 同步习题(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 1.对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下列状态变化中不可能的是( ) A .使气体体积增大,同时温度降低、压强减小 B .使气体温度升高,体积不变、压强减小 C .使气体温度不变,而压强、体积同时增大 D .使气体温度降低,压强减小、体积减小 解析: 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 T =C 知,V 增大,T 降低,如果压强减小,A 可以实现;同理.D 可以实现,B 、C 不可以实现,因此选B 、C. 答案: BC 2.一定质量的某种气体自状态A 经状态C 变化到状态B ,这一过程在V -T 图上如图所示,则( ) A .在过程AC 中,气体的压强不断变大 B .在过程CB 中,气体的压强不断变小 C .在状态A 时,气体的压强最大 D .在状态B 时,气体的压强最大 答案: AD 3.如图所示,内壁光滑的气缸和活塞都是绝热的,缸内被封闭的理想气体原来体积为V ,压强为p ,若 用力将活塞向右压,使封闭的气体体积变为V 2 ,缸内被封闭气体的( ) A .压强等于2p B .压强大于2p C .压强小于2p D .分子势能增大了 解析: 气缸绝热,压缩气体,其温度必然升高,由状态方程pV T =恒量可知T 增大,体积变为V 2 ,则压强大于2p ,故B 正确,A 、C 错,理想气体分子无势能,D 错. 答案: B 4.已知理想气体的内能与温度成正比.如图所示的实线为汽缸内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由状态1到状态2的变化曲线,则在整个过程中汽缸内气体的内能( ) A .先增大后减小 B .先减小后增大

C .单调变化 D .保持不变 解析: 由图知汽缸内理想气体状态的pV 变化特点是先减小后增大,又因为pV T =C (常量)可知温度T 先减小后增大,故气体内能先减小后增大,B 正确. 答案: B 5.甲、乙两个相同的密闭容器中分别装有等质量的同种气体,已知甲、乙容器中气体的压强分别为p 甲、p 乙,且p 甲

混合气体的状态方程和典型题型

混合气体的状态方程和典型题型 混合气体是由两种或更多种气体组成的混合物,在大气物理、化学反应和工业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混合气体的状态方程以及常见的题型是热力学和物理化学的基本概念之一,本文将讨论混合气体的状态方程以及几个典型题型。 PV=nRT 其中,P代表气体的压力,V代表气体的体积,n代表气体的物质的量,R代表气体常数,T代表气体的绝对温度。此方程可以通过测量实验数据来确定混合气体的性质和行为。 在研究混合气体的状态方程时,我们还需要考虑气体的分子性质。根据动力学理论,气体的压力是由气体分子的撞击力引起的。对于混合气体而言,不同分子之间也会发生相互碰撞。因此,在计算混合气体的总压力时,需要考虑每种气体分子的分压力。根据道尔顿定律,混合气体的总压力等于各组分气体的分压力之和: Ptotal = P1 + P2 + ... + Pn 其中,Ptotal代表混合气体的总压力,P1、P2、..、Pn代表各组分气体的分压力。 在解决混合气体的典型题目时,我们需要使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以及道尔顿定律。以下是几个典型题型的例子: 1.给定一个混合气体容器,气体A和气体B的物质的量分别为nA和nB,温度为T,求混合气体的总压力。

解答:根据道尔顿定律,混合气体的总压力等于各组分气体的分压力之和。因此,混合气体的总压力可以表示为Ptotal = P1 + P2 = (nA * RT/V) + (nB * RT/V) = RT/V * (nA + nB)。 2.给定一个混合气体容器,气体A和气体B的物质的量分别为nA和nB,温度为T,体积为V,求气体A和气体B的分压力。 解答:根据道尔顿定律,气体A和气体B的分压力分别为 PA=(nA*RT/V)和PB=(nB*RT/V)。 3.给定一个混合气体容器,气体A和气体B的压力分别为PA和PB,温度为T,体积为V,求混合气体的总压力和各组分气体的物质的量。 解答:根据道尔顿定律,混合气体的总压力等于各组分气体的分压力之和。因此,混合气体的总压力可以表示为Ptotal = PA + PB。另外,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 = nRT,我们可以推导出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为n = (Ptotal * V) / RT。根据各组分气体的压力和总压力,我们可以计算出各组分气体的物质的量。 通过解决这些典型题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混合气体的状态方程以及混合气体的行为。同时,通过这些题目的练习,我们也能够掌握运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和道尔顿定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气体状态方程及应用总结知识点总结

气体状态方程及应用总结知识点总结气体状态方程是描述气体行为的重要公式,它可以用来计算气体在不同条件下的状态参数。在物理化学领域中,气体状态方程被广泛应用于研究气体性质、计算气体体积、压力和温度等参数的变化规律。本文将从理论基础和应用实例两个方面对气体状态方程进行总结。 一、理论基础 1.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是最简单且最基础的气体方程,描述了理想气体在不同条件下的状态。其数学表达式为: PV = nRT 其中,P表示气体的压力,V表示气体的体积,n表示气体的物质量(用摩尔表示),R为气体常数,T表示气体的温度(单位为开尔文)。 2. 真实气体状态方程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可能不适用,例如在高压或低温条件下。为了更准确地描述气体的状态,科学家们提出了多个真实气体状态方程,如范德瓦尔斯方程、克拉珀龙方程等。这些方程考虑了气体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和体积排除效应。 3. 范德瓦尔斯方程

范德瓦尔斯方程是描述非理想气体状态的经验模型,在一定条件下适用于大部分气体系统。其数学表达式为: (P + an^2/V^2)(V - nb) = nRT 其中,a和b分别为范德瓦尔斯常数,与气体的性质有关。 二、应用实例 1. 气体的体积计算 气体状态方程可以用来计算气体的体积,特别是在理想气体的条件下。通过对气体的压力、温度和物质量的测量,可以利用气体状态方程计算出气体的体积。这在化学实验室中非常常见,用于确定气体的相对摩尔质量或浓度。 2. 气体的状态变化分析 气体状态方程可以用来分析气体在不同条件下的状态变化情况。例如,在等温过程中,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可以推导出等温压缩和膨胀的数学关系。该应用在工程学和热力学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 3. 气体混合物的计算 在实际应用中,常常会遇到不同气体混合而成的情况。通过气体状态方程,可以计算混合气体的总压力、总体积和混合比例。这对于研究空气组成、燃烧过程等非常有帮助。 4. 气体的化学反应计算

混合气体的状态方程和典型题型

混合气体的状态方程和典型题型 混合气体的状态方程是用来描述混合气体的性质和行为的方程。它是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的推广,适用于混合物中包含多种气体成分的情况。混 合气体的状态方程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和计算混合气体的性质,例如压强、 体积和温度之间的关系。 根据混合气体的状态方程可以推导出一些典型的题型,例如以下几个 例子: 1.混合气体的摩尔分数问题:给定一个混合气体中各气体的摩尔分数 和总压强,求各气体的分压。根据混合气体的状态方程,我们可以通过求 解分压的比例来得到每个气体的分压。首先,在混合气体中各气体分子数 与其摩尔数成正比,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将各气体的摩尔分数与总压强相乘 来得到每个气体的分压。 2.混合气体的定律问题:根据混合气体的状态方程,我们可以使用理 想气体状态方程P·V=n·R·T来计算混合气体的体积。例如,给定混合 气体的总摩尔数、总压强和温度,我们可以用状态方程计算出混合气体的 体积。当然,在计算混合气体体积时,需要注意使用混合气体的总摩尔数 和混合气体中各气体的摩尔分数。 3.混合气体的摩尔质量问题:在混合气体中,各气体的摩尔质量不同,因此在求解混合气体的质量问题时,需要使用混合气体的摩尔质量来计算。根据混合气体的状态方程,我们可以使用混合气体的摩尔质量和混合气体 的体积来计算混合气体的质量。同时,也需要考虑各气体的摩尔分数。 4.混合气体的温度问题:在混合气体中,各气体的温度可能不同,因 此在求解混合气体的温度问题时,需要使用各气体的温度和混合气体的摩

尔分数来计算。根据混合气体的状态方程,我们可以使用各气体的温度和混合气体的摩尔分数来计算混合气体的温度。当然,在计算混合气体的温度时,需要注意各气体的摩尔分数和混合气体的总摩尔数。 总之,混合气体的状态方程和典型题型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混合气体的特性和行为,并且可以用于计算混合气体的性质。通过熟练掌握混合气体的状态方程和典型题型,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混合气体的知识。

2021版高考物理二轮考前复习专题学案:第一篇专题十一考向2气体实验定律和状态方程含解析

考向2 气体实验定律和状态方程(2020·山东等级考)中医拔罐的物理原理是利用玻璃罐内外的气压差使罐吸附在人体穴位上,进而治疗某些疾病。常见拔罐有两种,如图所示,左侧为火罐,下端开口;右侧为抽气拔罐,下端开口,上端留有抽气阀门。使用火罐时,先加热罐中气体,然后迅速按到皮肤上,自然降温后火罐内部气压低于外部大气压,使火罐紧紧吸附在皮肤上。抽气拔罐是先把罐体按在皮肤上,再通过抽气降低罐内气体压强。某次使用火罐时,罐内气体初始压强与外部大气压相同,温度为450 K,最终降到300 K,因皮肤凸起,内部气体体积变为罐容积的。若换用抽气拔罐,抽气后罐内剩余气体体积变为抽气拔罐容积的,罐内气压与火罐降温后的内部气压相同。罐内气体均可视为理想气体,忽略抽气过程中气体温度的变化。求应抽出气体的质量与抽气前罐内气体质量的比值。 (1)审题破题眼: (2)情境化模型: 【标准解答】 熟记气体问题的三种基本模型 基本模型分析技巧 “玻璃管—水银柱”模型关键是求封闭气体的压强和体积。体积一般通过几何关系求解;如果系统处于平衡状态,则压强采用平衡法或取等压面法求解;如果系统有加速度,则选液柱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利用牛顿第二定律求解压强

“活塞—汽缸”模型以汽缸或活塞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根据它们的状态列平衡方程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压强。需要注意的是“活塞缓慢移动”不一定是等压变化。要具体分析活塞的受力,只有活塞受到的除封闭气体压力之外的其他力都是恒力,则该过程才是等压变化 “充气、抽气” 变质量 问题充气过程选取原有气体和充入气体的总和研究初状态,混合气体的状态作为末状态;放气过程选取原有气体研究初状态,剩余气体和放出气体的总和研究末状态,这样可以保证初末状态质量相等。即=++…… 1.(T形管问题)内径相同、导热良好的“T”形细管竖直放置,管的水平部分左、右两端封闭,竖直管足够长且上端开口与大气相通,水银将水平管中的理想气体分为两部分,此时外界温度t1=27 ℃,各部分长度如图所示。外界大气压p0=76 cmHg。求: (1)若外界温度保持不变,缓慢从管口注入水银,直到水平管中右侧气柱长度减小到28 cm时注入的水银柱长度; (2)在(1)的状态下,水平管中右侧气柱再次恢复为30 cm时的环境温度(用摄氏温度表示)。 2.(井盖问题)夏天天降暴雨,导致城市内涝。如图所示为某城市下水管道中侧面剖面图,由于井盖上的泄水孔因故堵塞,在井盖与水面之间封闭一定气体。当下水道内水位不断上升时,井盖可能会不断跳跃。设井盖质量m=25 kg,圆柱形竖直井内水面面积S=0.25 m2,图示时刻井盖到

高中物理气体大题典型例题

高中物理气体大题典型例题 高中物理气体大题典型例题 气体是高中物理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在热力学、力学和电学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掌握气体理论和相关计算方法对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在这里,我们将介绍几个典型的高中物理气体大题例题,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气体理论。 例题1:一个气缸中充满了一定质量的气体,气体的温度、压强和体积分别为T1、P1和V1。如果气体被压缩到原来的1/2体积,同时温度增加到原来的2倍,求新的压强。 解答: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 nRT,我们可以利用状态方程来解决此问题。首先,根据题意可得到初始状态和最终状态的温度、压强和体积的比例关系: (T1 / T2) = (P1V1 / P2V2) 其中,T2为最终的温度,P2为新的压强,V2为新的体积。根据题意可得到: (T1 / 2T1) = (P1V1 / P2(1/2V1)) 化简得到: 1/2 = (P1 / P2) 由此可得新的压强为原来的2倍。

例题2:一个容积为V的气缸中有一定体积的气体,初始时温度为T1,压强为P1。如果把气体的温度加热到T2,压强变为P2,气缸的体积不变,求气体的体积增加了多少。 解答: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 nRT,我们可以利用状态方程来解决此问题。根据题意,气缸的体积不变,即V1 = V2。利用状态方程可得: (P1V1 / T1) = (P2V2 / T2) 由于V1 = V2,化简得到: (P1 / T1) = (P2 / T2) 我们可以利用这个比例关系来求得气体的体积增加了多少。首先,根据题意我们可以得到P1 / T1 = P2 / T2。假设气体的体积增加了ΔV,那么新的体积为V + ΔV。代入状态方程可得: (P1 / T1) = (P2 / T2) = (P2 / T1) = (P2 / (T1 + T2)) 化简得到: V / (V + ΔV) = P2 / (P2 + P1) 进一步化简可得: ΔV = V(P1 / P2) 通过以上例题,我们可以看到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的应用非常广泛,掌握好这个方程可以帮助学生解决各种与气体相关的问题。同时,这些

高考物理专题冲刺 固体液体和气体状态方程

权掇市安稳阳光实验学校专题28 固体、液体和气体状态方程 第I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对下列几种固体物质的认识,正确的有( ) A.食盐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说明食盐是晶体 B.烧热的针尖接触涂有蜂蜡薄层的云母片背面,熔化的蜂蜡呈椭圆形,说明蜂蜡是晶体 C.天然石英表现为各向异性,是由于该物质的微粒在空间的排列不规则D.石墨和石的物理性质不同,是由于组成它们的物质微粒排列结构不同E.晶体吸收热量,分子的平均动能不一定增加 【答案】ADE 【题型】多选题 【难度】较易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液晶具有流动性,光学性质各向异性B.液体表面层分子间距离大于液体内部分子间距离,所以液体表面存在表面张力 C.气体的压强是由气体分子间斥力产生的 D.气球等温膨胀,球内气体一定向外放热 E.在完全失重的情况下,气体对容器壁的压强不变 【答案】ABE 【解析】液晶具有流动性,光学性质具有各向异性,选项A正确;液体表面层分子间距离大于液体内部分子间距离,所以液体表面存在表面张力,选项B正确;气体的压强是由大量分子对容器器壁的碰撞造成的,选项C错误,E正确;根据ΔE=W+Q,气球等温膨胀时,ΔE=0,W<0,则Q>0,即气体吸热,选项D错误. 【题型】多选题 【难度】较易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气体如果失去了容器的约束就会散开,这是因为气体分子无规则运动的缘故B.液体表面具有收缩的趋势,这是液体表面层分子的分布比内部稀疏的缘故C.黄金、白银等金属容易加工成各种形状,没有固定的外形,所以金属不是晶体 D.某温度的空气的相对湿度是此时空气中水蒸气的压强与同温度下水的饱和汽

高考物理气体知识点

高考物理气体知识点 在高考物理中,气体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涉及到气体分子运 动理论、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气体的压强、温度和体积之间的关 系等内容。下面将从这些方面进行详细的介绍。 一、气体分子运动理论 气体分子运动理论是热力学的基础之一。根据这一理论,气体 分子在空间中做无序运动,其速度和方向是随机的。气体内的分 子间相互碰撞,碰撞是完全弹性的,并且不受外力的作用,因此 气体可以自由扩散。 气体分子运动的平均动能与温度有关,即分子的平均动能正比 于温度。根据动能定理,气体的温度增加,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加,分子速度增加。同时,气体的压强与分子的平均动能也有关系。 二、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描述了气体的温度、压强和体积之间的关系。它可以用公式P×V=n×R×T来表示,其中P是气体的压强,V是

气体的体积,n是气体的物质量(单位是摩尔),R是气体常数,T是气体的温度。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可以通过实验验证,当气体为理想气体时,公式成立。实际气体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近似看作理想气体,当气体的压强较低、温度较高时,理想气体状态方程适用。 三、气体的压强、温度和体积关系 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可以推导出一个重要的关系——玻意耳定律。它描述了气体的压强、温度和体积之间的关系。当气体的物质量保持不变时,气体的压强与温度成正比,压强与体积成反比。 玻意耳定律在实际中有广泛的应用。例如,汽车轮胎中的气体需要保持一定的压强,以确保行驶的舒适性和安全性。压力锅在加热时,锅内的气体温度升高,压强也随之增加,这样可以加快烹饪的速度。 四、气体的压强与液体压强的关系

液体在静止情况下会受到压强的作用,气体也不例外。气体的 压强可以通过力的定义进行解释,即单位面积上的力的大小。 液体的压强由于重力的作用,与深度成正比。而气体的压强由 于气体分子自身的运动性质,与高度无关,仅仅与气体分子的数 量和温度有关。 五、气体的扩散和扩散速率 气体的扩散是指不同气体分子在空气中进行碰撞、混合的过程。当存在浓度差异时,气体分子会从高浓度区域向低浓度区域进行 扩散。 气体的扩散速率与温度和气体分子质量有关。温度越高,气体 分子的平均动能越大,扩散速率越快。而气体分子质量越大,扩 散速率越慢。 六、气体的压力和密度关系

(高中物理)理想气体状态方程(2)·典型例题解析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2)·典型例题解析【例1】某房间的容积为20m3,在温度为17℃,大气压强为74 cm Hg时, 室内空气质量为25kg,那么当温度升高到27℃,大气压强变为76 cm Hg时,室内空气的质量为多少千克? 解析:以房间内的空气为研究对象,是属于变质量问题,应用克拉珀龙方程求解,设原质量为m,变化后的质量为m′,由克拉珀龙方程 点拨:对于变质量的问题,应用克拉珀龙方程求解的比较简单. 【例2】向汽车轮胎充气,轮胎内原有空气的压强为个大气压,温度为20℃,体积为20L,充气后,轮胎内空气压强增大为个大气压,温度升为25℃,假设充入的空气温度为20℃,压强为1个大气压,那么需充入多少升这样的空气(设轮胎体积不变). 解析:以充气后轮胎内的气体为研究对象,这些气体是由原有局部加上充入局部气体所混合构成. 轮胎内原有气体的状态为:p1=1.5 atm,T1=293K,V1=20L. 需充入空气的状态为:p2=1atm,T2=293K,V2=? 充气后混合气体状态为:p=,T=298K,V=20L 点拨:凡遇到一定质量的气体由不同状态的几局部合成时,可考虑用混合气体的状态方程解决. 【例3】空气的平均摩尔质量为×10-2kg/mol,试估算室温下,空气的密 度. 在具体估算时可取p0=×105Pa,T=300 K来计算. 参考答案:3 【例4】贮气筒的容积为100 L,贮有温度为27℃,压强为30atm的氢气,使用后温度降为20℃,压强降为20个大气压,求用掉的氢气质量.点拨:方法一:选取筒内原有的全部氢气为研究对象,且没有用掉的氢气包含在末状态中.可求出用掉的氢气的体积.再取用掉的氢气为对象,同标准状态相比较,求出用掉氢气的质量,方法二:对使用前、后筒内的氢气用克拉珀龙方程.并可比较这两种方法的繁简程度. 参考答案: 跟踪反响 1.活塞把密闭容器分隔成容积相等的两局部A和B,如图13-59所示,在A、B中分别充进质量相同、温度相同的氢气和氧气,那么活塞将: [ ] A.向右运动 B.向左运动 C.不动

高考调研测试:选3-3-3《气体的状态方程(含答案)

课时作业(五十五) 1.(单选)(2018·福建)某自行车轮胎的容积为V ,里面已有压强为p 0的空气,现在要使轮胎内的气体增大到p ,设充气过程为等温过程,空气可看做理想气体,轮胎容积保持不变,则还要向轮胎充入温度相同、压强也是p 0、体积为________的空气.(填选项前的字母) A.p 0 p V B.p p 0 V C .(p p 0 -1)V D .(p p 0 +1)V 解析 设充入的气体体积为V 0,根据气体定律,可得p 0(V +V x )=pV ,解得V 0=(p p 0-1)V ,C 项正确. 答案 C 2.(单选)(2018·重庆)如图为伽利略设计的一种测温装置示意图,玻璃管的上端与导热良好的玻璃泡连通,下端插入水中,玻璃泡中封闭有一定量的空气.若玻璃管内水柱上升,则外界大气的变化可能是( ) A .温度降低,压强增大 B .温度升高,压强不变 C .温度升高,压强减小 D .温度不变,压强减小 解析 外界温度降低,泡内气体体积减小,根据pV T =C 知:泡内气体压强可能增大,液柱上升,内外液柱高 度差变大,外界大气压增大,选项A 正确;由pV T =C 可知,当T 增大V 减小,则p 一定增大,而液柱上升,说明 外界大气压增大,选项B 、C 错误;被封闭气体温度不变,液柱升高,气体体积减小,由pV =C ,可知气体压强增大,则外界压强一定增大,选项D 错误. 答案 A 3.(单选)(2018·上海)某种气体在不同温度下的气体分子速率分布曲线如图所示,图中f(v)表示v 处单位速率区间内的分子数百分率,所对应的温度分别为T Ⅰ,T Ⅱ,T Ⅲ,则( ) A .T Ⅰ>T Ⅱ>T Ⅲ B .T Ⅲ>T Ⅱ>T Ⅰ C .T Ⅱ>T Ⅰ,T Ⅱ>T Ⅲ D .T Ⅰ=T Ⅱ=T Ⅲ 解析 气体分子运动的特点是,在某一温度下,气体分子速率都呈“中间多、两头少”的规律分布,即中等速率的分子数多,速率很大和很小的分子数少;当气体温度升高时,气体分子运动的平均速率变大,但中等速率的分子数减少.则图象中三条曲线所对应的温度关系是T Ⅲ>T Ⅱ>T Ⅰ,因此本题只有选项B 正确.

新高考2022届物理备考专题:气体状态变化过程中的变质量问题【权威预测,冲刺985精品】

专题:气体状态变化过程中的变质量问题 一、问题特点 气体状态变化过程中的变质量问题一般表现为某容器中气体质量是变化的(有时是隐藏的变化),而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的研究对象是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该类问题需要搞清状态变化前后的联系,需要学生具有较强过程分析能力,新高考模式下可能会成为高考热点,山东省2021年继续考查了变质量问题。 二、策略方法 问题的核心是化“变”为“不变”,找到“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解决问题。根据克拉伯龙方程PV=(m/M)RT,m=PVM/RT=(M/R)PV/T,若几部分气体合并成一部分,或者一部分气体分为几部分,其质量总和不变,有 m=m1+m2+m3+…… (M/R)PV/T=(M1/R)P1V1/T1+(M2/R)P2V2/T2+(M3/R)P3V3/T3+…… 即PV/T=P1V1/T1+P2V2/T2+P3V3/T3+…… 三、解题步骤 审题分析气体如何变化的,是几部分变成一部分还是一部分变成几部分,或者是几部分变成新的几部分,抓住“不变”这个灵魂,根据克拉伯龙方程联立方程,问题迎刃而解。 四、典例分析 题型1:二合一模型 例1:如图所示为某同学设计的喷水装置,内部装有2L水,上 部密封1atm的空气0.5L,保持阀门关闭,再充入1atm的空气0.1L, 设在所有过程中空气可看作理想气体,且温度不变,求充气后密封 气体的压强。 【解析】喷水装置内原有空气质量+通过打气筒充入气体的质量 =新的密封气体的质量。设喷水装置内原有空气P1=1atm,V1=0.5L;通过打气筒充入气体P2=1atm,V2=0.1L。 根据PV=P1V1+P2V2 P=1.2atm 【答案】1.2atm 例2.甲、乙两个储气罐储存有同种气体(可视为理想气体)。甲罐的容积为V,罐中气 体的压强为p;乙罐的容积为2V,罐中气体的压强为1 2 p。现通过连接两罐的细管把甲罐中 的部分气体调配到乙罐中去,两罐中气体温度相同且在调配过程中保持不变,调配后两罐中气体的压强相等。求调配后

高中物理:气体总结复习、高考例题解析

【气体知识体系】 [答案填写] ①标志 ②t +273.15 K ③碰撞 ④密集程度 ⑤温度 ⑥原点 ⑦体积 ⑧直线 ⑨压强 ⑩理想气体 1 气体的实验定律 1.玻意耳定律. (1)条件:质量不变,温度不变. (2)公式:pV =C 或p 1V 1=p 2V 2或p 1p 2=V 2 V 1. 2.查理定律. (1)条件:质量不变,体积不变. (2)公式:p T =C 或p 1T 1=p 2 T 2. 3.盖—吕萨克定律. (1)条件:质量不变,压强不变.

(2)公式:V T=C或 V1 T1= V2 T2. 4.使用步骤: (1)确定研究对象,并判断是否满足某个实验定律条件; (2)确定初末状态及状态参量; (3)根据实验定律列方程求解(注意单位统一); (4)注意分析隐含条件,做出必要的判断和说明. (2016·全国Ⅱ卷)一氧气瓶的容积为0.08 m3,开始时瓶中氧气的压强为20个大气压.某实验室每天消耗1个大气压的氧气0.36 m3.当氧气瓶中的压强降低到2个大气压时,需重新充气.若氧气的温度保持不变,则这瓶氧气重新充气前可供该实验室使用多少天. 解析:设氧气开始时的压强为p1,体积为V1,压强变为p2(两个大气压)时,体积为V2, 根据玻意耳定律得p1V1=p2V2① 重新充气前,用去的氧气在p2压强下的体积为V3=V2-V1② 设用去的氧气在p0(1个大气压)压强下的体积为V0,则有p2V3=p0V0③ 设实验室每天用去的氧气在p0下的体积为ΔV,则氧气可用的天数为N=V0ΔV ④ 联立①②③④式,并代入数据得 N=4(天).⑤ 答案:4天 1.如图所示为一种减震垫,上面布满了圆柱状薄膜气泡,每个气泡内充满体积为V0,压强为p0的气体,当平板状物品平放在气泡上时,气泡被压缩.若气泡内气体可视为理想气体,其温度保持不变,当体积压缩到V时气泡与物品接触面的面积为S,求此时每个气泡内气体对接触面处薄膜的压力.

高二物理气体的状态方程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二物理气体的状态方程试题答案及解析 1.如图(a)所示,一导热性能良好、内壁光滑的气缸水平放置,横截面积为S=2×10-3m2、质量为m=4kg厚度不计的活塞与气缸底部之间封闭了一部分气体,此时活塞与气缸底部之间的距离为24cm,在活塞的右侧12cm处有一对与气缸固定连接的卡环,气体的温度为300K,大气压=1.0×105Pa。现将气缸竖直放置,如图(b)所示,取g=10m/s2。求: 强P (1)活塞与气缸底部之间的距离; (2)加热到675K时封闭气体的压强。 【答案】(1)(2) 【解析】(1)气缸水平放置时,封闭气体的压强:,温度:,体积:当气缸竖直放置时,封闭气体的压强:,温度,体积:.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有:,代入数据可得 (2)假设活塞能到达卡环,由题意有: 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有: 代入数据可得:, 故假设成立,活塞能达到卡环,气体压强为 【考点】考查气体状态方程 2.为了将空气装入气瓶内,现将一定质量的空气等温压缩,空气可视为理想气体。下列图象能正确表示该过程中空气的压强p和体积V关系的是() 【答案】B 【解析】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空气等温压缩,有PV=C,知P与成正比,在图象中为过原点的直线,所以该过程中空气的压强P和体积的关系图是图B,故ACD错误,B正确.【考点】本题考查了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3.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处于某一初始状态,若要使它经历两个状态变化过程,压强仍回到初始的数值,则下列过程中,可以采用( ) A.先经等容降温,再经等温压缩 B.先经等容降温,再经等温膨胀 C.先经等容升温,再经等温膨胀 D.先经等温膨胀,再经等容升温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第三章《气体状态方程 热力学定律》讲义及练习

气体状态方程 热力学定律 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 (1)理想气体:能够严格遵守气体实验定律的气体,称为理想气体。理想气体是一种理想化模型。实际中的气体在压强不太大,温度不太低的情况下,均可视为理想气体。 (2)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 C T PV T V P T V P ==或222111 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的状态发生变化时,它的压强和体积的乘积与热力学温度的比值保持不变。即此值为—恒量。 热力学第一定律: (1)表达式为:ΔE=W+Q 1.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都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2.做功和热传递的本质区别: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但二者本质上有差别。做功是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内能。而热传递是把内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 3.功、热量、内能改变量的关系——热力学第一定律。 ①内容:在系统状态变化过程中,它的内能的改变量等于这个过程中所做功和所传递热量的总和。 ②实质:是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在热学中的体现。 ③表达式:∆E W Q =+ ④为了区别不同情况,对∆E 、W 、Q 做如下符号规定: ∆E > 0 表示内能增加 ∆E < 0 表示内能减少 Q > 0 表示系统吸热 Q < 0 表示系统放热 W > 0 表示外界对系统做功 W < 0 表示系统对外界做功 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 1.物质有许多不同的运动形式,每一种运动形式都有一种对应的能。 2.各种形式的能都可以互相转化,转化过程中遵守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 3.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能量既不能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它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别的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别的物体。 应注意的问题: 1.温度与热量:

高三物理气体的状态方程试题

高三物理气体的状态方程试题 1.图为一定质量理想气体的压强p与体积V关系图象,它由状态A经等容过程到状态B,再经 等压过程到状态C,设A、B、C状态对应的温度分别为T A 、T B 、T C ,则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 是。(填选项前的字母) A.T A <T B ,T B <T C B. T A >T B ,T B =T C C. T A >T B ,T B <T C D. T A =T B ,T B >T C 【答案】C 【解析】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可得:从A到B,因体积不变,压强减小,所以温度降低, 即T A >T B ;从B到C,压强不变,体积增大,故温度升高,即T B <T C ,故A、B、D错误,C正 确。 【考点】本题考查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2.一定质量的气体,在保持体积不变的情况下,使压强增大到原来的1.5倍,则其温度由原来的 27o C变为___________。(填选项前的字母) A.40.5o C B.177 o C C.313.5o C D.450o C 【答案】B 【解析】以气体为研究对象,设气体初状态压强为p,由题意可知,初状态温度: ,压强:p,末状态压强:,由查理定律得:即:,解 得:;B正确; 【考点】考查了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 3.一定质量的某种理想气体从状态A开始按图所示的箭头方向经过状态B达到状态C,已知气体 在A状态时的体积为2L,求: ①气体在状态C时的体积; ②说明A→B、B→C两个变化过程是吸热还是放热,并比较A→B、B→C两个过程中热量的大小。【答案】(1)4L (2)A到B过程吸热 B到C过程放热大于 【解析】①气体A状态体积V 1,温度T 1 ;C状态体积V 2 ,温度T 2 。 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3分) 解得: (1分) ②气体A到B过程吸热(2分) 气体B到C过程放热(2分) 气体A到B过程吸收的热量大于气体B到C过程放出的热量(2分)【考点】本题考查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高三物理气体的状态方程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三物理气体的状态方程试题答案及解析 1.)(10分)如图所示,一导热性能良好、内壁光滑的气缸竖直放置,在距气缸底部l=36cm处有一与气缸固定连接的卡环,活塞与气缸底部之间封闭了一定质量的气体.当气体的温度 T 0=300K、大气压强p =1.0×105P a 时,活塞与气缸底部之间的距离 l =30cm,不计活塞的质量和 厚度.现对气缸加热,使活塞缓慢上升,求: ①活塞刚到卡环处时封闭气体的温度T 1; ②封闭气体温度升高到T 2=540K时的压强p 2 。 【答案】①② Pa 【解析】①设气缸的横截面积为S,由题意可知,此过程为等压膨胀由盖-吕萨克定律有 (3分)(2分) ②由题意可知,此过程体积保持不变 由查理定律有(3分) Pa (2分) 【考点】考查了气体状态方程 2.一定质量的某种理想气体从状态A开始按图所示的箭头方向经过状态B达到状态C,已知气体 在A状态时的体积为2L,求: ①气体在状态C时的体积; ②说明A→B、B→C两个变化过程是吸热还是放热,并比较A→B、B→C两个过程中热量的大小。【答案】(1)4L (2)A到B过程吸热 B到C过程放热大于 【解析】①气体A状态体积V 1,温度T 1 ;C状态体积V 2 ,温度T 2 。 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3分) 解得: (1分) ②气体A到B过程吸热(2分) 气体B到C过程放热(2分) 气体A到B过程吸收的热量大于气体B到C过程放出的热量(2分) 【考点】本题考查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3.有一导热气缸,气缸内用质量为m的活塞密封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活塞的横截面积为S,大气压强为p 。如图所示,气缸水平放置时,活塞距离气缸底部的距离为L,现将气缸竖立起来,活塞将缓慢下降,不计活塞与气缸间的摩擦,不计气缸周围环境温度的变化,求活塞静止时到气 缸底部的距离。

高中物理热学部分--_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高中物理热学部分--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一、单选题 1.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在某一平衡状态下的压强、体积和温度分别为p 1、V 1、T 1,在另一平衡状态下的压强、体积和温度分别为p 2、V 2、T 2,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 .p 1 =p 2,V 1=2V 2,T 1= 2 1T 2 B .p 1 =p 2,V 1=21 V 2,T 1= 2T 2 C .p 1 =2p 2,V 1=2V 2,T 1= 2T 2 D .p 1 =2p 2,V 1=V 2,T 1= 2T 2 2.已知理想气体的内能与温度成正比。如图所示的实线为汽缸内一定 质量的理想气体由状态1到状态2的变化曲线,则在整个过程中汽缸内气体的内能 A.先增大后减小 B.先减小后增大 C.单调变化 D.保持不变 3.地面附近有一正在上升的空气团,它与外界的热交热忽略不计.已知大气压强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则该气团在此上升过程中(不计气团内分子间的势能) A.体积减小,温度降低 B.体积减小,温度不变 C.体积增大,温度降低 D.体积增大,温度不变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气体对器壁的压强就是大量气体分子作用在器壁单位面积上的平均作用力 B. 气体对器壁的压强就是大量气体分子单位时间作用在器壁上的平均冲量 C. 气体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减少,气体的压强一定减小 D. 单位面积的气体分子数增加,气体的压强一定增大 5.气体内能是所有气体分子热运动动能和势能的总和,其大小与气体的状态有关,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与分子间势能分别取决于气体的 A .温度和体积 B .体积和压强 C .温度和压强 D .压强和温度 6.带有活塞的汽缸内封闭一定量的理想气体。气体开始处于状态a ,然后经过 过程ab 到达状态b 或进过过程ac 到状态c ,b 、c 状态温度相同,如V-T 图所示。设气体在状态b 和状态c 的压强分别为Pb 、和PC ,在过程ab 和ac 中吸收的热量分别为Qab 和Qac ,则 A. Pb >Pc ,Qab>Qac B. Pb >Pc ,QabQac D. Pb

高三物理气体的状态方程试题

高三物理气体的状态方程试题 1.如图,水平放置的刚性气缸内用活塞封闭两部分气体A和B,质量一定的两活塞用杆连接。气缸内两活塞之间保持真空,活塞与气缸壁之间无摩擦,左侧活塞面积交道,A、B的初始温度相同。略抬高气缸左端使之倾斜,再使A、B升高相同温度,气体最终达到稳定状态。若始末状态A、B的压强变化量、均大于零,对活塞压力的变化量,则 (A)A体积增大(B)A体积减小 (C) > (D)< 【答案】AD 【解析】设气缸内其他对活塞的压力分别为,初始则有,倾斜后,设活塞斜向下的重力分力为,根据受力平衡,则有,所以选项C错。压强的变化量 ,,根据,,判断,选项D对。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即,,据此可得,整理即得 ,可得根据,,可得,根 据两个部分体积一个增大另一个减小,判断A的体积增大,选项A对B错。 【考点】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2.为了保证车内人员的安全,一般小车都装了安全气囊,利用NaN 3 爆炸产生的气体充入气囊。 当小车发生一定的碰撞时,NaN 3 爆炸安全气囊将自动打开。若氮气充入气囊后的容积为V="56" L,囊中氮气密度为ρ=2.5kg/m3,已知氮气的摩尔质量为M 0=0.028kg/mol。 ①试估算气囊中氮气的分子数; ②当温度为27℃时,囊中氮气的压强多大? 【解析】①氮气的物质的量:=5mol 则氮气的分子数:N=nN A =3.1×1023 ②标准状态下:p 0=1atm,V =22.4L,T =273K 27℃时:V=56L,T=300K 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解得:p=2.2atm 【考点】本题考查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 3.现将一定质量的空气等温压缩,空气可视为理想气体。下列图象能正确表示该过程中空 气的压强P和体积V关系的是 【答案】B 【解析】根据气体定律,空气等温压缩过程中,即压强与体积成反比,压强与体积的倒数成正比,B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了气体定律。

2021届高考物理选做题3-3气体方程考点一遍过试卷(新高考)含解析

2021届高三高考物理选做题3-3气体方程考点一遍过试卷(新高考) 一、多选题 1.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太空中水滴成球形,是液体表面张力作用的结果 B.大颗粒的盐磨成了细盐,就变成了非晶体 C.液晶既有液体的流动性,又有光学性质的各向异性 D.晶体熔化时吸收热量,分子平均动能一定增大 E.液体表面层分子间距离大于液体内部分子间距离,所以液体表面存在表面张力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当分子力表现为引力时,分子势能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少 B.质量和温度都相同的氢气和氧气(视为理想气体),氢气的内能大 C.机械能不可能全部转化为内能,内能也无法全部用来做功从而转化成机械能 D.知道阿伏加德罗常数、气体的摩尔质量和密度,可以估算出该气体中分子间的平均距离 E.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保持体积不变,单位体积内分子数不变,但温度升高,单位时间内撞击单位面积上的分子数增多 3.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某班级用于消毒的喷壶示意图如图所示。闭合阀门K,向下压压杆A可向瓶内储气室充气,多次充气后按下按柄B打开阀门K,消毒液会自动经导管从喷嘴处喷出。储气室内气体可视为理想气体,充气和喷液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充气过程中,储气室内气体分子数增多且分子运动剧烈程度增加 B.充气过程中,储气室内气体分子平均动能不变 C.充气过程中,储气室内气体内能不变 D.喷液过程中,储气室内气体吸收热量对外界做功

4.某汽车的四冲程内燃机利用奥托循环进行工作。该循环由两个绝热过程和两个等容过程组成,如图所示为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所经历的奥托循环,则该气体。 A.在状态a和c时的内能可能相等 B.在a→b过程中,外界对其做的功全部用于增加内能 C.b→c过程中增加的内能大于d→a过程中减少的内能 D.d→a过程单位时间内碰撞单位面积器壁的分子数减少 E.在一次循环过程中吸收的热量等于放出的热量 5.分子势能E p与分子间距离r的关系图线如图中曲线所示,曲线与横轴交点为r1,曲线最低点对应横坐标为r2(取无限远处分子势能E p=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随着分子间距离r增大而减小 B.当r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