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3)第16点《气体变质量问题的处理方法》word精讲精练

第16点 气体变质量问题的处理方法

分析变质量问题时,可以通过巧妙选择合适的研究对象,使这类问题转化为定质量的气体问题,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求解.

1.打气问题

向球、轮胎中充气是一个典型的气体变质量的问题.只要选择球内原有气体和即将打入的气体作为研究对象,就可以把充气过程中的气体质量变化的问题转化为定质量气体的状态变化问题.

2.抽气问题

从容器内抽气的过程中,容器内的气体质量不断减小,这属于变质量问题.分析时,将每次抽气过程中抽出的气体和剩余气体作为研究对象,质量不变,故抽气过程可看作是膨胀的过程.

3.灌气问题

将一个大容器中的气体分装到多个小容器中的问题也是一个典型的变质量问题.分析这类问题时,可以把大容器中的气体和多个小容器中的气体看作是一个整体来作为研究对象,可将变质量问题转化为定质量问题.

4.漏气问题

容器漏气过程中气体的质量不断发生变化,属于变质量问题,不能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求解.如果选容器内剩余气体与漏出的气体为研究对象,便可使问题变成定质量的气体状态变化的问题,可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求解.

对点例题 贮气筒内压缩气体的温度为27℃,压强是20atm ,从筒内放出一半质量的气体后,并使筒内剩余气体的温度降低为12℃,求剩余气体的压强为多大?

解题指导 以筒内剩余气体为研究对象,它原来占有整个筒容积的一半,后来充满整个筒,设筒的容积为V ,则

初态:p 1=20 atm ,V 1=12

V ,T 1=(273+27) K =300 K 末态:p 2=?,V 2=V ,T 2=(273+12) K =285 K

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 1V 1T 1=p 2V 2T 2

得:p 2=p 1V 1T 2V 2T 1=20×V 2×285300V

atm =9.5 atm.

答案 9.5atm

技巧点拨 选择剩余气体为研究对象,把变质量问题转化为定质量问题.

1.一只轮胎容积为V =10L ,已装有p 1=1atm 的空气.现用打气筒给它打气,已知打气筒的容积为V 0=1L ,要使胎内气体压强达到p 2=2.5atm ,应至少打气(设打气过程中轮胎容积及气体温度保持不变,大气压强p 0=1atm)( )

A .8次

B .10次

C .12次

D .15次

答案 D

解析 本题中,胎内气体质量发生变化,选打入的和原来的气体组成的整体为研究对象.设打气次数为n ,则V 1=nV 0+V ,由玻意耳定律得,p 1V 1=p 2V ,解得n =15次,故选D.

2.一只两用活塞气筒的原理如图1所示(打气时如图甲所示,抽气时如图乙所示),其筒内体积为V 0,现将它与另一只容积为V 的容器相连接,容器内的空气压强为p 0,当分别作为打气筒和抽气筒时,活塞工作n 次后,在上述两种情况下,容器内的气体压强分别为(大气压强为p 0)( )

图1

A .np 0,1n

p 0 B.nV 0V p 0,V 0nV

p 0 C .(1+V 0V )n p 0,(1+V 0V

)n p 0 D .(1+nV 0V )p 0,(V V +V 0)n p 0

答案 D

解析 打气时,活塞每推动一次,把体积为V 0,压强为p 0的气体推入容器内,若活塞工作n 次,就是把压强为p 0,体积为nV 0的气体压入容器内,容器内原来有压强为p 0,体积为V 的气体,根据玻意耳定律得:

p 0(V +nV 0)=p ′V .

所以p ′=V +nV 0V p 0=(1+n V 0V

)p 0. 抽气时,活塞每拉动一次,把容器中的气体的体积从V 膨 胀为V +V 0,而容器的气体压强就要减小,活塞推动时,将抽气筒中的V 0气体排出,而再次拉动活塞时,将容器中剩余的气体从V 又膨胀到V +V 0,容器内的压强继续减小,根据玻意耳定律得:

第一次抽气p 0V =p 1(V +V 0),

p 1=V V +V 0

p 0. 活塞工作n 次,则有:p n =(V V +V 0)n p 0.故正确答案为D.

粤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3)第16点《气体变质量问题的处理方法》word精讲精练

第16点 气体变质量问题的处理方法 分析变质量问题时,可以通过巧妙选择合适的研究对象,使这类问题转化为定质量的气体问题,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求解. 1.打气问题 向球、轮胎中充气是一个典型的气体变质量的问题.只要选择球内原有气体和即将打入的气体作为研究对象,就可以把充气过程中的气体质量变化的问题转化为定质量气体的状态变化问题. 2.抽气问题 从容器内抽气的过程中,容器内的气体质量不断减小,这属于变质量问题.分析时,将每次抽气过程中抽出的气体和剩余气体作为研究对象,质量不变,故抽气过程可看作是膨胀的过程. 3.灌气问题 将一个大容器中的气体分装到多个小容器中的问题也是一个典型的变质量问题.分析这类问题时,可以把大容器中的气体和多个小容器中的气体看作是一个整体来作为研究对象,可将变质量问题转化为定质量问题. 4.漏气问题 容器漏气过程中气体的质量不断发生变化,属于变质量问题,不能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求解.如果选容器内剩余气体与漏出的气体为研究对象,便可使问题变成定质量的气体状态变化的问题,可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求解. 对点例题 贮气筒内压缩气体的温度为27℃,压强是20atm ,从筒内放出一半质量的气体后,并使筒内剩余气体的温度降低为12℃,求剩余气体的压强为多大? 解题指导 以筒内剩余气体为研究对象,它原来占有整个筒容积的一半,后来充满整个筒,设筒的容积为V ,则 初态:p 1=20 atm ,V 1=12 V ,T 1=(273+27) K =300 K 末态:p 2=?,V 2=V ,T 2=(273+12) K =285 K 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 1V 1T 1=p 2V 2T 2 得:p 2=p 1V 1T 2V 2T 1=20×V 2×285300V atm =9.5 atm.

2023高考物理热学专题冲刺训练--气体实验定律的综合应用(三)--气体变质量问题

气体变质量问题 一、变质量问题的求解方法 二、针对练习 1、一个篮球的容积是2.5 L,用打气筒给篮球打气时,每次把105 Pa的空气打进去125 cm3.如果在打气前篮球内的空气压强也是105 Pa,那么打30次以后篮球内的空气压强是多少?(设打气过程中气体温度不变) 2、某双层玻璃保温杯夹层中有少量空气,温度为27 ℃时,压强为3.0×103 Pa。 (1)当夹层中空气的温度升至37 ℃,求此时夹层中空气的压强; (2)当保温杯外层出现裂隙,静置足够长时间,求夹层中增加的空气质量与原有空气质量的比值,设环境温度为27 ℃,大气压强为1.0×105 Pa。

3、用容积为ΔV 的活塞式抽气机对容积为V 0的容器中的气体抽气,如图所示.设容器中原来的气体压强为p 0,抽气过程中气体温度不变.求抽气机的活塞抽气n 次后,容器中剩余气体的压强p n 为多少? 4、(2020·全国Ⅰ卷)甲、乙两个储气罐储存有同种气体(可视为理想气体)。 甲罐的容积 为V ,罐中气体的压强为p ;乙罐的容积为V 2,罐中气体的压强为p 2 1. 现通过连接两罐的细管把甲罐中的部分气体调配到乙罐中去,两罐中气体温度相同且在调配过程中保持不变,调配后两罐中气体的压强相等. 求调配后 (1)两罐中气体的压强; (2)甲罐中气体的质量与甲罐中原有气体的质量之比. 5、某容积为20 L 的氧气瓶装有30 atm 的氧气,现把氧气分装到容积为5 L 的小钢瓶中, 使每个小钢瓶中氧气的压强为5 atm ,若每个小钢瓶中原有氧气压强为1 atm ,问能分装多少 瓶?(设分装过程中无漏气,且温度不变) 6、容器中装有某种气体,且容器上有一小孔跟外界大气相通,原来容器内气体的温度为C o 27,如果把它加热到C o 127,从容器中逸出的空气质量是原来质量的多少倍?

高中物理选修3-3知识点整理

高中物理选修3-3知识点整理 高中物理选修3-3知识点整理 篇一:高中物理选修3-3知识点整理 选修3—3考点汇编 1、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1)单分子油膜法测量分子直径 (2)1mol任何物质含有的微粒数相同NA6.021023mol1 (3)对微观量的估算 ①分子的两种模型:球形和立方体(固体液体通常看成球形,空气分子占据的空间看成立方体)②利用阿伏伽德罗常数联系宏观量与微观量 a.分子质量:m Mmol NA b.分子体积:v Vmol NA MvMv NANANANA MmolMmolVmolVmol c.分子数量:n 2、分子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的热运动(布朗运动扩散现象) (1)扩散现象:不同物质能够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说明了物质分子在不停地运动,同时还说明分子间有间隙,温度越高扩散越快(2)布朗运动:它是悬浮在液体中的固体微粒的无规则运动,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 ①布朗运动的三个主要特点:永不停息地无规则运动;颗粒越小,布朗运动越明显;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明显。 ②产生布朗运动的原因:它是由于液体分子无规则运动对固体微小颗粒各个方向撞击的不均匀性造成的。 ③布朗运动间接地反映了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布朗运动、扩散现象都有力地说明物体内大量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3)热运动: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与温度有关,简称热运动,温度越高,运动越剧烈 3、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分子之间的引力和斥力都随分子间距离增大而减小。但是分子间斥力随分子间距离加大而减小得更快些,如图1中两条虚线所示。分子间同时存在引力和斥力,两种力的合力又叫做分子力。在图1图象中实线曲线表示引力和斥力的合力(即分子力)随距离变化的情况。当两个分子间距在图象横坐标r0距离时,分子间的引力与斥力平衡,分子间作用力为零,r0的数量级为 1010m,相当于r0位置叫做平衡位置。当分子距离的数量级大 于4、温度 - 1 - m时,分子间的作用力变得十分微弱,可以忽略不计了 宏观上的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微观上的温度是物体大量分子热运动平均动能的标志。热力学温度与摄氏温度的关系:Tt273.15K 5、内能①分子势能 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因此分子间具有由它们的相对位置决定的势能,这就是分子势能。分子势能的大小与分子间距离有关,分子势能的大小变化可通过宏观量体积来反映。(rr0时分子势能最小)当rr0时,分子力为引力,当r增大时,分子力做负功,分子势能增加当rr0时,分子力为斥力,当r减少时,分子力做负功,分子是能增加 ②物体的内能 物体中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一切物体都是由不停地做无规则热运动并且相互作用着的分子组成,因此任何物体都是有内能的。(理想气体的内能只取决于温度)③改变内能的方式 做功与热传递在使物体内能改变 6、气体实验定律 ①玻意耳定律:pVC(C为常量)→等温变化

高中物理选修3-3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选修3-3知识点总结 物理选修3-3知识点汇总 一、宏观量与微观量及相互关系 微观量包括分子体积V0、分子直径d和分子质量等,而 宏观量则包括物体的体积V、摩尔体积Vm、物体的质量m、 摩尔质量M和物体的密度ρ。分子直径通常在10^-10m数量级,可以通过油膜法测量,公式为d=V/S。此外,分子数N 可以通过公式N=nNA/mA计算,其中N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分子质量和分子体积的估算方法分别为m=M/N和V=VmρN,其中ρ是液体或固体的密度。分子直径的估算方法则是将固体和液体分子看成球形或立方体,公式为d=6V^(1/3)/π或d=V。 二、分子的热运动 分子的热运动表现为无规则运动,包括扩散现象和布朗运动。扩散现象是不同物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温度越高,扩散越快。布朗运动则是悬浮在液体中的小颗粒所做

的无规则运动,其特点为永不停息、无规则运动、颗粒越小运动越剧烈、温度越高运动越剧烈、运动轨迹不确定,但肉眼无法看到。XXX运动的产生是由各个方向的液体分子对微粒碰撞的不平衡引起的。需要注意的是,布朗运动只能发生在气体和液体中,而扩散现象则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之间均可发生。 能量不会被创造或消失,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2.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的应用,表明热量和功可以相互转化,但总能量 不变 3.热力学第二定律:不可能从单一热源中吸收热量,使之完全转化为功而不产生任 何其他效应 4.热力学第三定律:绝对零度是无法达到的,因为物质的内能不可能完全降至零 能量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失,只能在不同形式和物体之间进行转化或转移。在这个过程中,总能量量保持不变。 热力学第一定律表明,在物体与外界同时发生做功和热传递的情况下,外界对物体所做的功加上物体吸收的热量等于物

2023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知识点精讲与2022高考题模考题训练专题115变质量气体问题(解析版)

2023高考一轮知识点精讲和最新高考题模拟题同步训练 第十九章 热学 专题115 变质量气体问题 第一部分 知识点精讲 气体实验定律的适用对象都是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但在实际问题中,常遇到气体的变质量问题;气体的变质量问题,可以通过巧妙地选择合适的研究对象,把“变质量”问题转化为“定质量”的问题,从而可以利用气体实验定律或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求解,常见以下四种类型: 1.充气问题:向球、轮胎等封闭容器中充气是一个典型的“变质量”问题。只要选择容器内原有气体和即将打入的气体作为研究对象,就可把充气过程中的气体质量变化的问题转化为定质量问题。 2.抽气问题:从容器内抽气的过程中,容器内的气体质量不断减小,这属于变质量问题。分析时,将每次抽气过程中抽出的气体和剩余气体作为研究对象,可把抽气过程中的气体质量变化的问题转化为定质量问题。 3.分装问题:将一个大容器内的气体分装到多个小容器中的问题也是一个典型的变质量问题。分析这类问题时,可以把大容器中的气体和多个小容器中的气体看成整体来作为研究对象,可将变质量问题转化为定质量问题。 4.漏气问题:容器漏气过程中气体的质量不断发生变化,属于变质量问题,不能用相关方程求解。如果选漏出的气体和容器内剩余气体为研究对象,便可使问题变成定质量问题,再用相关方程求解即可。 第二部分 最新高考题精选 1.(2022·全国理综甲卷·33(2))(10分)如图,容积均为0V 、缸壁可导热的A 、B 两汽缸放置在压强为0p 、温度为0T 的环境中:两汽缸的底部通过细管连通,A 汽缸的顶部通过开口C 与外界相通;汽缸内的两活塞将缸内气体分成I 、Ⅱ、Ⅲ、Ⅳ四部分,其中第II 、Ⅲ部分的体积分别为01 8V 和014 V 。环境压强保持不变,不计活塞的质量和体积,忽略摩擦。

2018-2019学年高中物理第三章热力学第一定律第二节热力学第一定律讲义含解析粤教版选修3_3

热力学第一定律 Δ =+ .热力学第一定律的表达式为 ,它不仅反映了 这两种改变内能方式的 做功和热传递 功 等效性,也给出了 、 热量 跟内能改变量的定量关系。 > ,表示 .应用热力学第一定律进行计算时,要遵循各物理量的符号规定, , 物体吸收热量 >外界对物体做功 表示 Δ> , ,表示 ,当它们为负值时,都分别表示各自的相反过程。 内能增加 , < .在解决理想气体的等压 膨胀过程问题时,热力学第一定律中各物理量符号为, > , > Δ , = Δ = ,在等温过程中, , 等压压缩时符号相反,在等容过程中, Δ - 。 = ,=.将打气筒的出气口堵住,用力将活塞下压,若对气体做功,气体通过筒壁向外放热卡, 则气体的内能改变了 (卡=焦)。 . 研究功、热量跟内能的变化之间的定量关系。 .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内容及公式 ()内容:如果物体跟外界同时发生做功和热传递过程,那么,物体内能的增加Δ就等于物体吸收的热量和外界对物体做的功之和。 ()公式:Δ=+ .对热力学第一定律的理解 ()热力学第一定律不仅反映了做功和热传递这两种改变内能的过程是等效的,而且给出了内能的变化量和做功与热传递之间的定量关系,此定律是标量式,应用时热量的单位应统一为国际单位制中的焦耳。 ()对公式Δ=+符号的规定:

()在绝热过程中,=,=Δ,外界对物体做的功等于物体内能的增加。 ()在应用热力学第一定律的过程中,应特别分清、的正、负,以便更准确地判断Δ的正、负,Δ的正、负代表了变化过程中内能是增加的还是减少的。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物体放出热量,其内能一定减小 .物体对外做功,其内能一定减小 .物体吸收热量,同时对外做功,其内能可能增加 .物体放出热量,同时对外做功,其内能可能不变 解析:选由热力学第一定律Δ=+可知,若物体放出热量,外界对物体做正功,则Δ不一定为负值,即内能不一定减小,故项错误;同理可分析出,项和项错误,项正确。 .理想气体的等压过程 如图所示是一定质量气体的等压线,若气体从状态变化到状态,该 过程是等压膨胀过程,>,>,体积增大,气体对外做功,<,但理想气体的内能仅取决于温度,温度升高,内能增大,Δ>,则由热力学第一定律有=Δ->,气体吸收热量,吸收的热量一部分用来增加气体的内能,一部分转化为对外所做的功。若气体从状态变化到状态,该过程为等压压缩,应有>,Δ<,=Δ-<,这说明气体放出的热量等于外界对气体所做的功与气体内能减小量的和。 .理想气体的等容过程 等容过程中,体积不变,=,则由热力学第一定律有Δ=,若温度升高时,气体吸收的热量全部用来增加气体的内能,反之,气体放出的热量等于气体内能的减少。 .理想气体的等温过程 等温过程中内能不变,即Δ=,由热力学第一定律有=-,若气体等温压缩,则>,<,气体放出热量,外界对气体所做的功全部转换为放出的热量,若气体等温膨胀,<,>,气体吸收热量,吸收的热量全部用来对外做功。 ()做功情况往往和物体的体积变化相联系,一般情况下,体积增大时,对外做功,<,体

高中物理选修3-3精品学案:专题四 应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处理图象及变质量问题

一、气体图象问题 1.利用垂直于坐标轴的线作辅助线去分析同质量、不同温度的两条等温线,同质量、不同体积的两条等容线,同质量、不同压强的两条等压线的关系. 例如:在图1甲中,V 1对应虚线为等容线,A 、B 分别是虚线与T 2、T 1 两线的交点,可以认为从B 状态通过等容升压到A 状态,温度必然升高,所以T 2T 1. 又如图乙所示,A 、B 两点的温度相等,从B 状态到A 状态压强增大,体积一定减小,所以V 2V 1. 图1 2.依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 T =C ,得到p =CT ·1V 或V =C p ·T 或p =C V ·T ,理解p -1 V 图象、 V -T 图象、p -T 图象斜率的意义. [复习过关] 1.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经过一系列过程,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图2 A .c →a 过程中,气体压强增大,体积变小 B .c →a 过程中,气体压强增大,体积变大 C .a →b 过程中,气体体积增大,压强减小 D .b →c 过程中,气体压强不变,体积增大 [答案] C [解析] 据pV T =C (常量),图中c →a 过程中,气体的体积不变,温度升高,压强变大, 所以A 、B 选项错误;a →b 过程中,气体的温度不变,体积增大,压强减小,所以C 选项

正确;b →c 过程中,气体压强不变,温度减小,体积减小,所以D 选项错误. 2.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从状态A 经过状态B 变化到状态C ,如图3所示,图中BC 是平行于横轴的直线,已知气体在状态A 时的体积为V A =0.2 m 3. 图3 (1)从状态A 到状态B ,气体的内能如何变化? (2)求气体在状态B 时的压强p B . (3)求气体在状态C 时的体积V C . [答案] (1)气体内能增加 (2)1.33×106 Pa (3)0.25 m 3 [解析] (1)气体从状态A 到状态B ,温度升高,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大,无分子势能,所以气体内能增加. (2)A →B 气体做等容变化p A T A =p B T B 所以p B =p A T B T A =1.0×106×400 300 Pa ≈1.33×106 Pa. (3)B →C 气体做等压变化V B T B =V C T C 所以V C =T C V B T B =500×0.2400 m 3 =0.25 m 3. 3.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在状态变化过程中的p -T 图象如图4所示.在A 状态时的体积为V 0,试画出对应的V -T 图象和p -T 图象. 图4 [答案] 见[解析]图 [解析] 对气体A →B 的过程,根据玻意耳定律,有p 0V 0=3p 0V B ,则V B =1 3V 0.由此可知 A 、 B 、 C 三点的状态参量分别为:A :p 0、T 0、V 0;B :3p 0、T 0、1 3 V 0;C :3p 0、3T 0、V 0. V -T 图象和p -V 图象分别如图甲、乙所示.

高中物理选修3-3气体大题训练(带答案)

高中物理选修3-3气体大题训练(带答案) 本文为物理专业内部资料,包含了几道气体计算题,需要注意格式和表述的准确性。 1.题目描述:一个圆柱形气缸内有一个活塞,气缸上部有挡板,内部高度为d。活塞封闭一定量的理想气体,开始时活塞离底部加热。求: ①当活塞刚好到达气缸口时,气体的温度; ②气体温度达到387℃时,活塞离底部的高度和气体的压强。 2.题目描述:一个U形管,左端封闭着水银和气体,右端开口,两管的气体温度始终不变。现在用小活塞封住开口端,并缓慢推动活塞,使两管液面相平。求: ①粗管中气体的最终压强; ②活塞推动的距离。 3.题目描述:一个U形玻璃管,左端封闭着理想气体,右端开口。封闭气体的温度为T=312K时,两管水银面的高度差

△h=4cm。现对封闭气体缓慢加热,直到两管水银面相平。设外界大气压p=76cmHg。 ①求左、右两管中的水银面相平时封闭气体的温度; ②若保持气体温度不变,从右管的开口端缓慢注入水银,直到右侧管的水银面比左侧管的高△h′=4cm,求注入水银柱的长度。 4.题目描述:一个由三个粗细不同的同轴绝热圆筒组成的气缸,两活塞之间密封有温度为T的空气。开始时,两活塞静止在图示位置。现对气体加热,使其温度缓慢上升,两活塞缓慢移动。求: ①加热前被封闭气体的压强和细线中的拉力; ②气体温度上升到多少时,其中一活塞恰好移至其所在圆筒与b圆筒连接处; ③气体温度上到时,封闭气体的压强。 5.题目描述:一个圆柱形气缸内有一个活塞,活塞封闭一定质量的气体,活塞与汽缸间无摩擦且不漏气。总质量为m2的砝码盘通过左侧竖直的细绳与活塞相连。当环境温度为T 时,活塞离缸底的高度为h。现使活塞离缸底的高度为0.

(完整word版)高中物理人教版选修3-3课后习题整理

高中物理人教版选修3-3课后习题整理 第七章分子动理论 7.1 1. 把一片很薄的均匀薄膜放在盐水中,把盐水密度调节为1.2×10 3 kg/m 3 时薄膜能在盐水中悬浮。用天平测出尺寸为10 cm×20 cm的这种薄膜的质量是36 g,请计算 这种薄膜的厚度。 2. 在做“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实验时,每 10 4 mL 油酸酒精溶液中有纯油酸 6 mL。用注射器测得 75 滴这样的溶液为 1 mL。把 1 滴这样的溶液滴入盛水 的浅盘里,把玻璃板盖在浅盘上并描画出油酸膜轮廓,如图 7.1-4 所示。图中 正方形小方格的边长为 1 cm。 (1) 1 滴油酸酒精溶液中含有纯油酸的体积是多少? (2) 油酸膜的面积是多少? (3) 按以上数据,估算油酸分子的大小。 3. 把铜分子看成球形,试估算铜分子的直径。已知铜的密 度为8.9×10 3 kg/m 3 ,铜的摩尔质量为6.4×10 - 2 kg/mol。 4. 在标准状态下,氧气分子之间的平均距离是多少?已知 氧气的摩尔质量为3.2×10 - 2 kg/mol,1 mol气体处于标准 状态时的体积是 2.24×10 - 2 m 3 。 7.2 2. 以下关于布朗运动的说法是否正确?说明道理。 (1) 布朗运动就是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2) 布朗运动证明,组成固体小颗粒的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3) 一锅水中撒一点胡椒粉,加热时发现水中的胡椒粉在翻滚。这说明温度越高布

朗运动越激烈。 (4) 在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煤油中小粒灰尘的布朗运动,这说明煤油分子在做无规 则运动。 7.3 1. 请描述:当两个分子间的距离由小于r 0 逐渐增大,直至远大于r 0时,分子间的引 力如何变化?分子间的斥力如何变化?分子间引力与斥力的合力又如何变化? 2. 当两个分子间的距离由图 7.3-2 中的 r 0 逐渐增大时,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合力会 出现一个极大值。你能否用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说明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合力的确存在着 这样的极大值? 3. 为什么物体能够被压缩,但压缩得越小,进一步压缩就越困难? 7.4 第八章气体 8.1 1. 一个足球的容积是 2.5 L。用打气筒给这个足球打气,每打一次都把体积为125 mL、压强与大气压相同的气体打进球内。如果在打气前足球就已经是球形并且里面的压 强与大气压相同,打了20次后,足球内部空气的压强是大气压的多少倍?你在得出 结论时考虑到了什么前提?实际打气时的情况能够满足你的前提吗? 2. 水银气压计中混入了一个气泡,上升到水银柱的上方,使水银柱上方不再是真空。 当实际大气压相当于 768 mm 高的水银柱产生的压强时,这个水银气压计的读数 只有 750 mm,此时管中的水银面到管顶的距离为 80 mm。当这个气压计的读数 为 740 mm水银柱时,实际的大气压是多少?设温度保持不变。 3. 在验证玻意耳定律的实验中,实验小组记录了一系列数据。但是,仅就以下表格中 的两组数据来看,小王和小李却有完全不同的看法:小王认为,这两组数据很好地 体现了玻意耳定律的规律,因为两组数据p和V的乘积几乎相等,说明p跟V成反比;小李却认为,如果把这两组数据在纵坐标轴为p、横坐标轴为的坐标系中描

高考物理学霸复习讲义气体实验定律-第六部分 变质量问题的求解方法

求解变质量问题时,可以通过巧妙地选择合适的研究对象,使变质量问题转化为一定质量的气体问题,然后利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求解。 充气问题 设想将充进容器内的气体用一个无形的弹性口袋收集起来,那么,当我们取容器和口袋内的全部气体为研究对象时,这些气体的状态不管怎样变化,其质量总是不变的。 【典例1】一只篮球的体积为V 0,球内气体的压强为p 0,温度为T 0。现用打气筒对篮球充入压强为p 0、温度为T 0的气体,使球内气体压强变为3p 0,同时温度升至2T 0。篮球体积不变。求充入气体的体积。 【答案】0.5V 0 【解析】设充入气体体积ΔV ,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可知: ()00000023T V p T v V p =∆+ 则05.0V V =∆ 【名师点睛】充气过程是变质量问题,首先转化为不变质量处理。 抽气问题 在用抽气筒对容器抽气的过程中,对每一次抽气而言,气体质量发生变化,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与充气问题类似:假设把每次抽出的气体包含在气体变化的始末状态中,即用等效法把变质量问题转化为恒质量问题。 【典例2】用容积为V ∆的活塞式抽气机对容积为V 0的容器中的气体抽气,如图所示。设容器中原来的气体压强为p 0,抽气过程中气体温度不变。求抽气机的活塞抽气n 次后,容器中剩余气体的压强p n 为多少? 第六部分 变质量问题的求解方法

【答案】000()n n V p p V V =+∆ 【解析】当活塞下压时,阀门a 关闭,b 打开,抽气机气缸中V ∆体积的气体排出,容器中气体压强降为p 1。活塞第二次上提(即第二次抽气),容器中气体压强降为p 2。 根据玻意耳定律,对于第一次抽气,有p 0V 0=p 1(V 0+V ∆) 解得0100V p p V V =+∆ 对于第二次抽气,有p 1V 0=p 2(V 0+V ∆) 解得20200()V p p V V =+∆ 以此类推,第n 次抽气后容器中气体压强为 000()n n V p p V V =+∆ 灌气问题 将一个大容器里的气体分装到多个小容器中的问题也是一个典型的变质量问题,分析这类问题时,可 以把大容器中的气体和多个小容器的气体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研究,即可把变质量问题转化为定质量问题。 【典例3】某容积为20 L 的氧气瓶装有30 atm 的氧气,现把氧气分装到容积为5 L 的小钢瓶中,使每个小钢瓶中的氧气的压强为5 atm ,若每个小钢瓶中原有氧气压强为1 atm ,问能分装多少瓶?(分装过程中无漏气,且温度不变) 【答案】25瓶 【解析】设最多能分装n 个小钢瓶,并选取氧气瓶中的氧气和n 个小钢瓶中的氧气整体为研究对象,因为分装过程中温度不变,遵守玻意耳定律 分装前整体的状态p 1=30 atm ,V 1=20 L ;p 2=1 atm ,V 2=5n L 分装后整体的状态p 1'=5 atm ,V 1=20 L ;p 2'=5 atm ,V 2=5n L 根据玻意耳定律得p 1V 1+p 2V 2=p 1'V 1+p 2'V 2 代入数据解得n =25 漏气问题 容器漏气过程中气体的质量不断发生变化,属于变质量问题,不能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求解。如果选 容器内原有气体量为研究对象,便可使问题变成一定质量的气体状态变化问题,这时可以用理想气体状态

(完整版)运用气体定律解决变质量问题的几种方法

图1 运用气体定律解决变质量问题的几种方法 解变质量问题是气体定律教学中的一个难点,气体定律的适用条件是气体质量不变,所以在解决这一类问题中就要设法将变质量转化为定质量处理。常用的解题方法如下. 一、等效的方法 在充气、抽气的问题中可以假设把充进或抽出的气体包含在气体变化的始末状态中,即用等效法把变质量问题转化为恒定质量的问题。 1.充气中的变质量问题 设想将充进容器内的气体用一根无形的弹性口袋收集起来,那么当我们取容器和口袋内的全部气体为研究对象时,这些气体状态不管怎样变化,其质量总是不变的.这样,我们就将变质量的问题转化成质量一定的问题了. 例1.一个篮球的容积是2.5L ,用打气筒给篮球打气时,每次把510Pa 的空气打进去3125cm 。如果在打气前篮球里的空气压强也是510Pa ,那么打30次以后篮球内的空气压强是多少Pa ?(设在打气过程中气体温度不变) 解析: 由于每打一次气,总是把V ∆体积,相等质量、压强为0p 的空气压到容积为0V 的容器中,所以打n 次气后,共打入压强为0p 的气体的总体积为n V ∆,因为打入的n V ∆体积的气体与原先容器里空气的状态相同,故以这两部分气体的整体为研究对象.取打气前为初状态:压强为0p 、体积为0V n V +∆;打气后容器中气体的状态为末状态:压强为n p 、体积为0V . 令2V 为篮球的体积,1V 为n 次所充气体的体积及篮球的体积之和 则1 2.5300.125V L L =+⨯ 由于整个过程中气体质量不变、温度不变,可用玻意耳定律求解。 1122p V p V ⨯=⨯ 55112210(2.5300.125) Pa 2.510Pa 2.5 p V p V ⨯⨯+⨯===⨯ 2。抽气中的变质量问题 用打气筒对容器抽气的的过程中,对每一次抽气而言,气体质量发生变化,其解决方法同充气问题类似:假设把每次抽出的气体包含在气体变化的始末状态中,即用等效法把变质量问题转化为恒定质量的问题。 例2.用容积为V ∆的活塞式抽气机对容积为0V 的容器中的气体抽气,如图1所示。 设容器中原来气体压强为0p ,抽气过程中气体温度不变.求抽气机的活塞抽 动n 次后,容器中剩余气体的压强n p 为多大? 解析:如图是活塞抽气机示意图,当活塞下压,阀门a 关b 打开,抽气机气缸中 ΔV 体积的气体排出.活塞第二次上提(即抽第二次气),容器 P 2.根据

新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3气体的等容变化和等压变化教案

气体的等容变化和等压变化 一、教学目标 1.物理知识要求: 〔1〕知道什么是气体的等容变化过程; 〔2〕掌握查理定律的内容、数学表达式;理解p-t图象的物理意义; 〔3〕知道查理定律的适用条件; 〔4〕会用分子动理论解释查理定律。 2.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实验研究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方法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由图象总结出查理定律。 二、重点、难点分析 1.查理定律的内容、数学表达式、图象及适用条件是重点。 2.气体压强和摄氏温度不成正比,压强增量和摄氏温度成正比;气体原来的压强、气体在零摄氏度的压强,这些内容易混淆。 三、教具 1.引入新课的演示实验 带有橡皮塞的滴液瓶、加热装置。 2.演示一定质量的气体保持体积不变时,压强与温度的关系 查理定律演示器、水银气压计、搅棒、食盐和适量碎冰、温度计、保温套、容器。 四、主要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我们先来看一个演示实验: 滴液瓶中装有干燥的空气,用涂有少量润滑油的橡皮塞盖住瓶口,把瓶子放入热水中,会看到塞子飞出;把瓶子放在冰水混合物中,拔掉塞子时会比平时费力。 这个实验告诉我们:一定质量的气体,保持体积不变,当温度升高时,气体的压强增大;当温度降低时,气体的压强减小。 请学生举一些生活中的实例。 下面我们进一步研究一定质量的气体保持体积不变,气体的压强随温度变化的规律。 〔二〕教学过程设计 1.气体的等容变化 结合演示实验的分析,引导学生得出: 气体在体积不变的情况下所发生的状态变化叫做等体积变化,也叫做等容变化。 2.一定质量的气体在等容变化过程中,压强随温度变化的实验研究 〔1〕实验装置——查理定律演示器

部编版2020高中物理 第二章 固体、液体和气体章末复习课学案 粤教版选修3-3

第二章 固体、液体和气体 章末复习课 [知识体系] 固体、液体和气体 ⎩⎪ ⎪⎪⎪⎪⎪⎪⎨⎪⎪⎪⎪⎪⎪⎪⎧固体⎩⎪⎨⎪ ⎧单晶体:① 的几何外形,物理性质② ,有③ 的熔点多晶体:④ 的几何外形,物理性质⑤ ,有⑥ 的熔点 非晶体:⑦ 的几何外形,物理性质⑧ ,⑨ 的熔点 液体⎩⎪⎨⎪⎧表面张力⎩⎪⎨⎪ ⎧方向:沿液面的切线方向现象:液体表面积有⑩ 的趋势解释:液面分子间距r >r 0 ,引力使得r 、E p 均有减小的趋势 液晶的性质及应用气体⎩⎪⎪⎪⎪⎨⎪⎪⎪⎪⎧气体的状态参量:温度(T )、体积(V )、压强(p ) 气体实验定律 ⎩⎪⎪⎪⎨⎪ ⎪⎪⎧玻意耳定律⎩⎪⎨⎪⎧成立条件:⑪ 一定;⑫ 不变表达式:p ∝1V 或⑬ 等温线查理定律⎩⎪⎨⎪⎧成立条件:⑭ 一定,气体的⑮ 不变表达式:p ∝T 或⑯ 等容线盖·吕萨克定律⎩⎪⎨⎪ ⎧成立条件:⑰ 一定,气体的⑱ 不变表达式:V ∝T 或⑲ 等压线 饱和蒸汽和湿度⎩⎪⎨⎪⎧饱和蒸汽:动态平衡随温度变化而变化,与蒸汽体积⑳ 饱和汽压 湿度:○ 21 ,相对湿度 主题1 单晶体、多晶体和非晶体的比较 1.单晶体、多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及微观解释:

(1)单晶体具有各向异性,但并不是所有的物理性质都具有各向异性.例如,立方体铜晶体的弹性是各向异性的,但它的导热性和导电性却是各向同性的. (2)同一物质在不同条件下既可以是晶体,也可以是非晶体.例如,天然的水晶是晶体,而熔化以后再凝固的水晶(石英玻璃)却是非晶体. (3)对于单晶体和多晶体应以外形和物理性质两方面来区分,而对于晶体和非晶体应以熔点是否一定来区分. [典例❶] 如图所示的四个图象中,属于晶体凝固图象的是( ) 解析:首先要分清晶体与非晶体的图象,晶体凝固时有确定的凝固温度,而非晶体则没有.A 、D 是非晶体的图象,故错误;其次分清是熔化还是凝固的图象,熔化是固体变成液体,达到熔点前是吸收热量,温度一直在升高,而凝固则恰好相反,故C 对.B 错. 答案:C 针对训练 1.(多选)关于晶体和非晶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可以根据各向异性或各向同性来鉴别晶体和非晶体 B .一块均匀薄片,沿各个方向对它施加拉力,发现其强度一样,则此薄片一定是非晶体 C .一个固体球,如果沿其各条直径方向的导电性不同,则该球体一定是单晶体 D .一块晶体,若其各个方向的导热性相同,则这块晶体一定是多晶体 解析:判定固体是否为晶体的标准是看是否有固定的熔点.多晶体和非晶体都具有各向同性和天然无规则的几何外形,单晶体具有各向异性和天然规则的几何外形.

高中物理第二章固体液体和气体章末总结教学案粤教版选修3_3

——教学资料参考参考范本——高中物理第二章固体液体和气体章末总结教学案粤教版选修3 _3 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 ____________________部门

章末总结 一、单晶体、多晶体、非晶体的判断 单晶体的某些物理性质表现出各向异性,多晶体和非晶体都具有各向同性,但单晶体和多晶体有确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 例1 关于晶体和非晶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可以根据各向异性或各向同性来鉴别晶体和非晶体

B.一块均匀薄片,沿各个方向对它施加拉力,发现其强度一样,则此 薄片一定是非晶体 C.一个固体球,如果沿其各条直径方向的导电性能不同,则该球体一 定是单晶体 D.一块晶体,若其各个方向的导热性能相同,则这块晶体一定是多晶 体 答案C 解析根据各向异性和各向同性只能确定是否为单晶体,无法用来鉴 别晶体和非晶体,选项A错误;薄片在力学性质上表现为各向同性, 也无法确定薄片是多晶体还是非晶体,选项B错误;固体球在导电性 质上表现为各向异性,则一定是单晶体,选项C正确;某一晶体的物 理性质显示各向同性,并不意味着该晶体一定是多晶体,对于单晶体 并非所有物理性质都表现为各向异性,选项D错误. 二、气体实验定律和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的应用 1.玻意耳定律、查理定律、盖·吕萨克定律可看成是理想气体状态方 程在T恒定、V恒定、p恒定时的特例. 2.正确确定状态参量是运用气体实验定律的关键. 求解压强的方法:(1)在连通器内灵活选取等压面,由两侧压强相等列 方程求气体压强.(2)也可以把封闭气体的物体(如液柱、活塞、气缸等)作为力学研究对象,分析受力情况,根据研究对象所处的不同状态,运用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列式求解. 3.注意气体实验定律或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只适用于一定质量的气体, 对打气、抽气、灌气、漏气等变质量问题,巧妙地选取对象,使变质 量的气体问题转化为定质量的气体问题.

高三物理试题-3-3变质量问题

3-3变质量问题 1.一只两用活塞气筒的原理如图所示(打气时如图甲,抽气时如图乙),其筒内体积为V0,现将它与另一只容积为V的容器相连接,气筒和容器内的空气压强为p0,已知气筒和容器导热性能良好,当分别作为打气筒和抽气筒时,活塞工作n次后,在上述两种情况下,容器内的气体压强分别为 A.np0,p0 B.p0,p0 C.(1+)np0,(1+)np0 D.(1+)p0,()np0 【答案】D【解析】打气时,活塞每推动一次,就会把体积为V0、压强为p0的气体推入容器内,若活塞工作n次,就是把压强为p0、体积为nV0的气体推入容器内,容器内原来有压强为p0、体积为V的气体,现在全部充入容器中,根据玻意耳定律得:p0(V+nV0)=p′V 所以p′=p0=(1+n)p0 抽气时,活塞每拉动一次,就会把容器中的气体的体积从V膨胀为V+V0,而容器中的气体压强就要减小.活塞推动时,将抽气筒中的V0气体排出.而再次拉动活塞时,将容器中剩余的气体从V又膨胀到V+V0,容器内的压强继续减小,根据玻意耳定律得 第一次抽气:p0V=p1(V+V0),p1=p0 第二次抽气:p1V=p2(V+V0),p2=p1=()2·p0 则第n次抽气后:pn=()np0,故D项正确. 2.足球的容积为V.足球内已有的气体与外部大气的温度相同,压强等于大气压强p0,现再从球外取体积为ΔV的空气充入球内,使足球内的压强增大到p,设足球容积保持不变,充气过程气体温度不变,则ΔV为() A.V B.(-1)V C.V D.(+1)V 【答案】B【解析】气体做等温变化,设充入ΔV的气体, 根据玻意耳定律知p0V+p0ΔV=pV,所以ΔV=V=(-1)V,B正确. 3.用活塞气筒向一个容积为V的容器内打气,每次能把体积为V0,压强为p0的空气打入容器内,若容器内原有空气的压强为p,打气过程中温度不变,则打了n次后容器内气体的压强为() A. B.p0+np0 C.p+n() D.p0+()n·p0 【答案】C 【解析】将n次打气的气体和容器中原有气体分别看成是初态,将打气后容器内气体看成是末态,利用等温分态分式,有pV+np0V0=p′V,得n次打气后容器内气体的压强p′=p+n(),即C正确.

王宝林讲义:选修3-3《气体》题型归类

选修3—3《气体》题型归类 一、气体压强的计算 一、液体封闭的静止容器中气体的压强 1。 知识要点 (1)液体在距液面深度为h 处产生的压强:P gh h =ρ(式中ρ表示液体的密度). (2)连通器原理:在连通器中,同种液体的同一水平面上的压强相等; 2。 典型 例 1 如图1、2、3、4玻璃管中都灌有水银,分别求出四种情况下被封闭气体A 的压强P A (设大气压强 P cmHg 076=)。 练习:1如图所示,粗细均匀的竖直倒置的U 型管右端封闭,左端开口插入水银槽中,封闭着两段空气柱1和2。已知h1=15cm,h2=12cm ,外界大气压强p0=76cmHg,求空气柱1和2的压强. 2有一段12cm 长汞柱,在均匀玻璃管中封住了一定质量的气体.如图所示。若管中向上将玻璃管放置在一个倾角为30°的光滑斜面上。在下滑过程中被封闭气体的压强(设大气压强为P0=76cmHg)为( ) A 。 76cmHg B. 82cmHg C 。 88cmHg D. 70cmHg 二、活塞封闭的静止容器中气体的压强 1。 解题的基本思路 (1)对活塞(或气缸)进行受力分析,画出受力示意图; (2)列出活塞(或气缸)的平衡方程,求出未知量。 注意:不要忘记气缸底部和活塞外面的大气压。

2。典例 例2如图5所示,一个横截面积为S的圆筒形容器竖直放置,金属圆板A的上表面是水平的,下表面是倾斜的,下表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θ,圆板的质量为M。不计圆板与容器内壁之间的摩擦.若大气压强为P0,则被圆板封闭在容器中的气体压强P等于( ) A。P Mg S + cos θ B。 P Mg S cos cos θθ + C. P Mg S 2 + cosθ D。 P Mg S + 练习:1如图所示,活塞质量为m,缸套质量为M,通过弹簧吊在天花板上,气缸内封住了一定质量的空气,而活塞与缸套间无摩擦,活塞面积为S,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P0为大气压强) A、内外空气对缸套的总作用力方向向上,大小为Mg B、内外空气对缸套的总作用力方向向下,大小为mg C、气缸内空气压强为P0-Mg/S D、气缸内空气压强为P0+mg/S 2、如图7,气缸由两个横截面不同的圆筒连接而成。活塞A、B被轻刚性细杆连接在一起,可无摩擦移动。A、B的质量分别为mA=12kg,mB=8。0kg,横截面积分别为SA=4.0× 10-2m2,SB=2。0×10-2m2.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被封闭在两活塞之间.活塞外侧大气压强P0=1.0×105Pa. (1)气缸水平放置达到如图7所示的平衡状态,求气体的压强。 (2)现将气缸竖直放置,达到平衡后。求此时气体的压强。取重力加速度g=10m/s2。 二、图像类问题 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状态变化时,可以用图像表示气体状态的变化过程。应用图像解题,形象、直观、思路清晰,既能达到化难为易的目的,又能训练学生灵活多变的思维能力。 1、利用图像判断气体状态变化过程,和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判断气体做功、热传递及气体内能的变化 例1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温度经过不同状态变化回到初始状态温度,可能的过程是: A。先等压膨胀,后等容降压 B。先等压压缩,后等容降压 C。先等容升压,后等压膨胀 D.先等容降压,后等压膨胀 例2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沿如图所示箭头方向发生状态变化,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b过程放热,内能减少 B。bc过程吸收的热量多于做功值 C.ca过程内能一直不变 D。完成一个循环过程,气体放出热量 【练习】 1。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状态变化的p—T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 (A)气体在a、b、c三个状态的密度ρa<ρc<ρb (B)在a→b的过程中,气体的内能增加 (C)在b→c的过程中,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大 (D)在c→a的过程中,气体放热 图3

高中物理 2.7 气体实验定律I 教案 粤教版选修3-3

气体实验定律(I) 【例1】一个气泡从水底升到水面时,它的体积增大为原来的3倍,设水的密度为ρ=1×103kg/m3,大气压强p0=1.01×105Pa,水底与水面的温度差不计,求水的深度。取g=10m/s2。 【分析】气泡在水底时,泡内气体的压强等于水面上大气压与水的静压强之和。气泡升到水面上时,泡内气体的压强减小为与大气压相等,因此其体积增大。由于水底与水面温度相同,泡内气体经历的是一个等温变化过程,故可用玻意耳定律计算。 【解答】设气泡在水底时的体积为V1、压强为: p1=p0+ρgh 气泡升到水面时的体积为V2,则V2=3V1,压强为p2=p0。 由玻意耳定律 p1V1=p2V2,即 (p0+ρgh)V1=p0·3V1 得水深 【例2】如图1所示,圆柱形气缸活塞的横截面积为S,下表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α,重量为G。当大气压为p0,为了使活塞下方密闭气体的体积减速为原来的1/2,必须在活塞上放置重量为多少的一个重物(气缸壁与活塞间的摩擦不计)

【误解】活塞下方气体原来的压强 设所加重物重为G′,则活塞下方气体的压强变为 ∵气体体积减为原的1/2,则p2=2p1 【正确解答】据图2,设活塞下方气体原来的压强为p1,由活塞的平衡条件得 同理,加上重物G′后,活塞下方的气体压强变为 气体作等温变化,根据玻意耳定律: 得 p2=2p1 ∴ G′=p0S+G 【错因分析与解题指导】【误解】从压强角度解题本来也是可以的,但 免发生以上关于压强计算的错误,相似类型的题目从力的平衡入手解题比较好。在分析受力时必须注意由气体压强产生的气体压力应该垂直于接触面,气体压强乘上接触面积即为气体压力,情况就如【正确解答】所示。 【例3】一根两端开口、粗细均匀的细玻璃管,长L=30cm,竖直插入水银槽中深h0=10cm 处,用手指按住上端,轻轻提出水银槽,并缓缓倒转,则此时管内封闭空气柱多长?已知大气压P0=75cmHg。 【分析】插入水银槽中按住上端后,管内封闭了一定质量气体,空气柱长L1=L-h0=20cm,压强p1=p0=75cmHg。轻轻提出水银槽直立在空气中时,有一部分水银会流出,被封闭的空气柱长度和压强都会发生变化。设管中水银柱长h,被封闭气体柱长为L2=L-h。倒转后,水银柱长度仍为h不变,被封闭气体柱长度和压强又发生了变化。设被封闭气体柱长L3。 所以,管内封闭气体经历了三个状态。由于“轻轻提出”、“缓缓倒转”,意味着都可认为温度不变,因此可由玻意耳定律列式求解。

新课标高考题《选修3-3、3-4、3-5》专题解析

新课标高考题《选修3-3、3-4、3-5》专题解析 本专题包括选修3-3、选修3-4和选修3-5的内容,在今年全国16个省份的新课标高考题中,本专题主要以选做题的形式出现,占物理部分的20%左右,虽然所占的比例不太多,但这部分题目以中、低档难度为主,丢分实在可惜,对这部分的复习不能大意。下面精选部分高考真题,研究出题热点、剖析出题思路、给出复习建议,殷切希望读者能达到事半功倍的备考效果。 模型一:鞭辟入里的分子动理论 典题欣赏 (2010年江苏卷,12题A (3))已知潜水员在岸上和海底吸入空气的密度分别为 1.3kg/3m 和 2.1kg/3 m ,空气的摩尔质量为0.029kg/mol ,阿伏加德罗常数A N =6.0223110mol -⨯.若潜水员呼吸一次吸入2L 空气,试估算潜水员在海底比在岸上每呼吸一次多吸入空气的分子数.(结果保留一位有效数字)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有关计算。设空气的摩尔质量为M,在海底和岸上的空气密度分别为和 ,一次吸入的空气体积为V,则有,代入数据得△n=3×1022 。 【雷区警示】质量和摩尔质量的含义不能混淆。 【归纳总结】理解阿伏伽德罗常数和摩尔质量的含义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同类链接 (2010年上海卷,14题) 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由引力与斥力共同产生,并随着分子间距的变化而变化,则( ) A.分子间引力随分子间距的增大而增大 B.分子间斥力随分子间距的减小而增大 C.分子间相互作用力随分子间距的增大而增大 D.分子间相互作用力随分子间距的减小而增大 【思路点拨】分子距离的增大,分子间引力和斥力都减小;分子距离的减小,分子间引力和斥力都增大。但由于斥力随距离变化的更快,故分子间相互作用力与分子间距不是单调变化的关系。只选B 。 【技巧点拨】分子间相互作用力是分子间引力和斥力的合力。 备考提示 分子动理论在高考中考查的概率很小,一般围绕分子动理论的三条内容展开命题,比较简单。复习过程中要深刻理解分子动理论的三条内容: 1、 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要记住分子直径和质量的数量级,能进一步会求分子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