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新教材同步选择性必修第三册 第2章 气体液体和固体专题强化 变质量问题 理想气体的图像问题

变质量问题 理想气体的图像问题

[学习目标] 1.会巧妙地选择研究对象,使变质量气体问题转化为定质量的气体问题.2.会利用图像对气体状态、状态变化及规律进行分析,并应用于解决气体状态变化问题.

一、变质量问题

分析气体的变质量问题时,可以通过巧妙选择合适的研究对象,将变质量转化为定质量问题,然后用气体实验定律或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求解. (1)打气问题

向球、轮胎中充气是一个典型的气体变质量的问题.只要选择球、轮胎内原有气体和即将打入的气体作为研究对象,就可以把充气过程中的气体质量变化的问题转化为定质量气体的状态变化问题. (2)抽气问题

从容器内抽气的过程中,容器内的气体质量不断减小,这属于变质量问题.分析时,将每次抽气过程中抽出的气体和剩余气体作为研究对象,质量不变,故抽气过程可看作是膨胀的过程.

(2020·徐州一中高二开学考试)一只两用活塞气筒的原理图如图1所示(打气时如图甲

所示,抽气时如图乙所示),其筒内体积为V 0,现将它与另一只容积为V 的容器相连接,开始时气筒和容器内的空气压强为p 0,已知气筒和容器导热性能良好,当分别作为打气筒和抽气筒时,活塞工作n 次后,在上述两种情况下,容器内的气体压强分别为(容器内气体温度不变,大气压强为p 0)( )

图1

A .np 0,1

n

p 0

B.nV 0V p 0,V 0

nV

p 0 C .(1+V 0V )n p 0,(1+V 0

V )n p 0

D .(1+nV 0V )p 0,(V V +V 0)n p 0

答案 D

解析 打气时,活塞每推动一次,就把体积为V 0、压强为p 0的气体推入容器内,若活塞工作

n 次,就是把压强为p 0、体积为nV 0的气体压入容器内,容器内原来有压强为p 0、体积为V 的气体,根据玻意耳定律得: p 0(V +nV 0)=p ′V .

所以p ′=V +nV 0V p 0=(1+n V 0

V

)p 0.

抽气时,活塞每拉动一次,就把容器中的气体的体积从V 膨胀为V +V 0,而容器中的气体压强就要减小,活塞推动时,将抽气筒中的体积为V 0的气体排出,而再次拉动活塞时,又将容器中剩余的气体的体积从V 膨胀到V +V 0,容器内的压强继续减小,根据玻意耳定律得: 第一次抽气p 0V =p 1(V +V 0), p 1=V

V +V 0p 0

.

第二次抽气p 1V =p 2(V +V 0) p 2=V V +V 0p 1=(V V +V 0)2

p 0

活塞工作n 次,则有: p n =(V V +V 0)n p 0

.故正确答案为D.

在分析和求解气体质量变化的问题时,首先要将质量变化的问题变成质量不变的问题,否则不能应用气体实验定律.如漏气问题,不管是等温漏气、等容漏气,还是等压漏气,都要将漏掉的气体“收”回来.可以设想有一个“无形弹性袋”收回漏气,且漏掉的气体和容器中剩余气体同温、同压,这样就把变质量问题转化为定质量问题,然后再应用气体实验定律求解. 针对训练 大气压强p 0=1.0×105 Pa.某容器的容积为V 0=20 L ,装有压强为p 1=2.0×106 Pa 的理想气体,如果保持气体温度不变,把容器的开关打开,等气体达到新的平衡时,容器内剩余的气体质量与原来气体的质量之比为( ) A .1∶19 B .1∶20 C .2∶39 D .1∶18

答案 B

解析 由玻意耳定律得p 1V 0=p 0V 0+p 0V ,因V 0=20 L ,则V =380 L ,即容器中剩余20 L 压强为p 0的气体,而同样大气压下气体的总体积为400 L ,所以剩余气体的质量与原来气体的质量之比等于同压下气体的体积之比,即20400=1

20,B 正确.

二、理想气体的图像问题

名称图像特点其他图像

等温线p-V

pV=CT(C为常量),即pV

之积越大的等温线对应的

温度越高,离原点越远

p-

1

V

p=

CT

V,斜率k=CT,即斜

率越大,对应的温度越高

等容线p-T p=

C

V T,斜率k=

C

V,即斜率越大,对应的体积越小

等压线V-T V=

C

p T,斜率k=

C

p,即斜率越大,对应的压强越小

使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的状态按图2甲中箭头所示的顺序变化,图中BC段是以纵轴和横轴为渐近线的双曲线的一部分.

图2

(1)已知气体在状态A的温度T A=300 K,求气体在状态B、C和D的温度各是多少?

(2)将上述状态变化过程在图乙中画成用体积V和热力学温度T表示的图线(图中要标明A、B、

C、D四点,并且要画箭头表示变化的方向),说明每段图线各表示什么过程.

答案(1)600 K600 K300 K(2)见解析

解析从p-V图中可以直观地看出,气体在A、B、C、D各状态下压强和体积分别为p A=4

atm ,p B =4 atm ,p C =2 atm ,p D =2 atm ,V A =10 L ,V C =40 L ,V D =20 L. (1)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p A V A T A =p C V C T C =p D V D

T D

, 可得T C =p C V C p A V A ·T A =2×404×10×300 K =600 K ,

T D =p D V D

p A V A ·T A =2×204×10

×300 K =300 K ,

由题意知B 到C 是等温变化,所以T B =T C =600 K. (2)因由状态B 到状态C 为等温变化, 由玻意耳定律有p B V B =p C V C ,得 V B =p C V C p B =2×404

L =20 L.

在V -T 图上状态变化过程的图线由A 、B 、C 、D 各状态依次连接(如图),AB 是等压膨胀过程,BC 是等温膨胀过程,CD 是等压压缩过程.

(多选)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的状态变化过程的p -V 图像如图3所示,其中A 是初状

态,B 、C 是中间状态,A →B 是等温变化,如将上述变化过程改用p -T 图像和V -T 图像表示,则下列图像可能正确的是( )

图3

答案BD

解析A到B是等温变化,气体体积变大,根据玻意耳定律知压强p变小,B到C是等容变化,在p-T图像上为过原点的一条倾斜的直线;C到A是等压变化,气体体积减小,根据盖-吕萨克定律知温度降低,故A错误,B正确;A到B是等温变化,气体体积变大,B到C是等容变化,压强变大,根据查理定律,温度升高;C到A是等压变化,气体体积变小,在V-T图像中为过原点的一条倾斜的直线,故C错误,D正确.

1.(图像问题)(多选)一定质量的气体的状态经历了如图4所示的ab、bc、cd、da四个过程,其中bc的延长线通过原点,cd垂直于ab且与T轴平行,da与bc平行,则气体体积在()

图4

A.ab过程中不断增加B.bc过程中保持不变

C.cd过程中不断增加D.da过程中保持不变

答案AB

解析因为bc的延长线通过原点,所以bc是等容线,即气体体积在bc过程中保持不变,B 正确;ab是等温线,压强减小则体积增大,A正确;cd是等压线,温度降低则体积减小,C 错误;如图所示,连接aO交cd于e,则ae是等容线,即V a=V e,因为V d

2.(变质量问题)用打气筒将压强为1 atm的空气打进自行车轮胎内,如果打气筒容积ΔV=500 cm3,轮胎容积V=3 L,原来压强p=1.5 atm.现要使轮胎内压强变为p′=4 atm,若用这个打气筒给自行车轮胎打气,则要打气次数为(设打气过程中空气的温度不变)()

A.10次B.15次

C.20次D.25次

答案 B

解析打气过程中空气的温度不变,由玻意耳定律的分态气态方程得

pV+np0ΔV=p′V,

代入数据解得n =15.

3. (图像问题)如图5所示是一定质量的气体从状态A 经状态B 、C 到状态D 的p -T 图像,已知气体在状态B 时的体积是8 L ,求V A 、V C 和V D ,并画出此过程中的V -T 图像.

图5

答案 4 L 8 L

32

3

L 见解析图 解析 A →B 为等温过程,由玻意耳定律得p A V A =p B V B 所以V A =p B

p A V B =1.0×1052.0×105×8 L =4 L

B →

C 为等容过程,所以V C =V B =8 L C →

D 为等压过程,有V C T C =V D

T D

则V D =T D T C V C =400300×8 L =32

3 L

此过程的V -T 图像如图所示.

考点一 变质量问题

1.空气压缩机的储气罐中储有1.0 atm 的空气6.0 L ,现再充入1.0 atm 的空气9.0 L .设充气过程为等温过程,空气可看作理想气体,则充气后储气罐中气体压强为( ) A .2.5 atm B .2.0 atm C .1.5 atm D .1.0 atm 答案 A

解析 取全部气体为研究对象,由p 1(V 1+V 2)=pV 1得p =2.5 atm ,故A 正确.

2.容积为20 L 的钢瓶充满氧气后,压强为150 atm ,打开钢瓶的阀门让氧气同时分装到容积为5 L 的小瓶中,若小瓶原来是抽空的,小瓶中充气后压强为10 atm ,分装过程中无漏气,且温度不变,那么最多能分装( ) A .4瓶 B .50瓶 C .56瓶 D .60瓶 答案 C

解析 取全部气体为研究对象,根据玻意耳定律:p 0V 0=p ′(V 0+nV 1) n =p 0V 0-p ′V 0p ′V 1=150×20-10×2010×5

瓶=56瓶,故选C.

3.一个瓶子里装有空气,瓶上有一个小孔跟外面大气相通,原来瓶里气体的温度是7 ℃,如果把它加热到47 ℃,瓶里留下的空气的质量是原来质量的( ) A.18 B.34 C.56 D.78 答案 D

解析 取原来瓶中气体为研究对象,初态V 1=V ,T 1=280 K 末态V 2=V +ΔV ,T 2=320 K 由盖-吕萨克定律得:V 1T 1=V 2T 2

m 余m 原=V V +ΔV

m 余m 原=T 1T 2=7

8,故选D. 考点二 图像问题

4.(多选)如图1所示,用活塞把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封闭在固定的导热汽缸中,用水平外力F 作用于活塞杆,使活塞缓慢向右移动,气体由状态①变化到状态②.如果环境保持恒温,分别用p 、V 、T 表示该理想气体的压强、体积、温度.气体从状态①变化到状态②,此过程可用下图中哪几个图像表示( )

图1

答案 AD

解析 由题意知,气体由状态①到状态②的过程中,温度不变,体积增大,根据pV

T

=C 可知

压强将减小.对A 图像进行分析,p -V 图像是双曲线,即等温线,且由状态①到状态②,气体体积增大,压强减小,故A 项正确;对B 图像进行分析,p -V 图像是直线,气体温度会发生变化,故B 项错误;对C 图像进行分析,可知气体温度不变,但体积减小,故C 项错误;对D 图像进行分析,可知气体温度不变,压强减小,故体积增大,故D 项正确. 5.如图2为一定质量理想气体的压强p 与体积V 的关系图像,它由状态A 经过等容过程到状态B ,再经过等压过程到状态C .设A 、B 、C 状态对应的温度分别为T A 、T B 、T C ,则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

图2

A .T A

B ,T B

C B .T A >T B ,T B =T C C .T A >T B ,T B

D .T A =T B ,T B >T C 答案 C

解析 根据pV

T =C 可知,从A 到B 体积不变,压强减小,则温度降低,即T A >T B ,从B 到C

压强不变,体积变大,则温度升高,即T B

6.(2021·吉林江城中学高二期中)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经过一系列过程,如图3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图3

A .a →b 过程中,气体体积减小,压强减小

B .b →c 过程中,气体压强不变,体积增大

C .c →a 过程中,气体压强增大,体积减小

D .c →a 过程中,气体内能增大,体积不变 答案 D

解析 a →b 过程中,温度不变,压强减小,根据pV =C 可知体积变大,A 错误;b →c 过程中,压强不变,温度降低,根据V

T =C 可知体积减小,B 错误;c →a 过程中,图像为过坐标

原点的倾斜直线,所以体积不变,温度升高,压强增大,内能增大,C 错误,D 正确.

7.用活塞式抽气机抽气,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从玻璃瓶中抽气,第一次抽气后,瓶内气体的压强减小到原来的45,要使容器内剩余气体的压强减为原来的256

625,抽气次数应为( )

A .2

B .3

C .4

D .5 答案 C

解析 设玻璃瓶的容积是V ,抽气机的容积是V 0, 气体发生等温变化,由玻意耳定律可得 pV =45p (V +V 0),解得V 0=1

4V ,

设抽n 次后,气体压强变为原来的256625,

由玻意耳定律可得:

抽一次时:pV =p 1(V +V 0),解得p 1=4

5p ,

抽两次时:p 1V =p 2(V +V 0),解得p 2=(4

5)2p ,

抽n 次时:p n =(45)n p ,又p n =256

625p ,则n =4,

C 正确.

8.氧气瓶的容积是40 L ,瓶内氧气的压强是130 atm ,规定瓶内氧气压强降到10 atm 时就要重新充氧.有一个车间,每天需要用1 atm 的氧气400 L ,一瓶氧气能用几天?(假定温度不变,氧气可视为理想气体) 答案 12

解析 用如图所示的方框图表示思路.

以氧气瓶内的气体为研究对象,气体发生等温变化,由V 1→V 2,由玻意耳定律可得p 1V 1=p 2V 2, V 2=p 1V 1p 2=130×40

10

L =520 L ,

由(V 2-V 1)→V 3,由玻意耳定律可得p 2(V 2-V 1)=p 3V 3, V 3=p 2(V 2-V 1)p 3=10×4801 L =4 800 L ,

则V 3

400 L

=12(天).

9.(2020·山东高二期末)如图4,医院消毒用的压缩式喷雾器储液桶的容量为5.7×10-3 m3,开始时桶内倒入了4.2×10-3m3的药液.现关闭进气口,开始打气,每次能打进2.5×10-4m3的空气,假设打气过程中药液不会向外喷出.当打气n次后,喷雾器内空气的压强达到4 atm,设周围环境温度不变,气压为标准大气压强1 atm.

图4

(1)求出n的数值;

(2)试判断这个压强能否使喷雾器的药液全部喷完.

答案(1)18(2)能

解析(1)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的分列式,得p0V+p0nV′=4p0V,其中V=5.7×10-3 m3-4.2×10-3 m3=1.5×10-3 m3,V′=2.5×10-4 m-3,代入数值,解得n=18;

(2)当空气完全充满储液桶后,如果空气压强仍然大于标准大气压强,则药液可以全部喷出.

由于温度不变,根据玻意耳定律p1V1=p2V2,得p2=

4p0V 5.7×10-3

解得p2≈1.053p0>p0

所以药液能全部喷出.

10.(2021·吉化第一高级中学高二月考)如图5甲所示是一定质量的气体由状态A经过状态B 变为状态C的V-T图像,已知气体在状态A时的压强是1.5×105 Pa.

图5

(1)根据图像提供的信息计算图甲中T A对应的温度值;

(2)请在图乙坐标系中作出该气体由状态A经过状态B变为状态C的p-T图像,并在图线相应位置上标出字母A、B、C,如果需要计算才能确定有关坐标值,请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1)200 K(2)见解析

解析(1)由题图甲所示图像可知,A与B的连线所在的直线过原点O,所以A→B是一个等压过程,即

p A=p B=1.5×105 Pa

由题图甲可知,V A=0.4 m3,V B=V C=0.6 m3,T B=300 K,T C=400 K,从A到B过程,由盖

—吕萨克定律得

V A T A =V B T B

解得T A =200 K.

(2)从B 到C 为等容过程,由查理定律得

p B T B =p C T C

解得p C =2×105 Pa ,气体状态变化的p -T 图像如图所示

11.(2019·全国卷Ⅰ)热等静压设备广泛应用于材料加工中.该设备工作时,先在室温下把惰性气体用压缩机压入到一个预抽真空的炉腔中,然后炉腔升温,利用高温高气压环境对放入炉腔中的材料加工处理,改善其性能.一台热等静压设备的炉腔中某次放入固体材料后剩余的容积为0.13 m 3,炉腔抽真空后,在室温下用压缩机将10瓶氩气压入到炉腔中.已知每瓶氩气的容积为3.2×10-2 m 3,

使用前瓶中气体压强为1.5×107 Pa ,使用后瓶中剩余气体压强为2.0×106 Pa ;室温温度为27 ℃.氩气可视为理想气体.

(1)求压入氩气后炉腔中气体在室温下的压强;

(2)将压入氩气后的炉腔加热到1 227 ℃,求此时炉腔中气体的压强.

答案 (1)3.2×107 Pa (2)1.6×108 Pa

解析 (1)设初始时每瓶气体的体积为V 0,压强为p 0;使用后瓶中剩余气体的压强为p 1.假设体积为V 0、压强为p 0的气体压强变为p 1时,其体积膨胀为V 1.由玻意耳定律得:p 0V 0=p 1V 1① 被压入炉腔的气体在室温和p 1条件下的体积为:V 1′=V 1-V 0②

设10瓶气体压入完成后炉腔中气体在室温下的压强为p 2,体积为V 2,

由玻意耳定律:p 2V 2=10p 1V 1′③

联立①②③式并代入题给数据得:p 2=3.2×107 Pa ④

(2)设加热前炉腔的温度为T 0,加热后炉腔的温度为T 1,气体压强为p 3,由查理定律得:p 3T 1

=p 2T 0

⑤ 联立④⑤式并代入题给数据得:p 3=1.6×108 Pa.

高中物理新教材同步选择性必修第三册 第2章 气体液体和固体专题强化 变质量问题 理想气体的图像问题

变质量问题 理想气体的图像问题 [学习目标] 1.会巧妙地选择研究对象,使变质量气体问题转化为定质量的气体问题.2.会利用图像对气体状态、状态变化及规律进行分析,并应用于解决气体状态变化问题. 一、变质量问题 分析气体的变质量问题时,可以通过巧妙选择合适的研究对象,将变质量转化为定质量问题,然后用气体实验定律或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求解. (1)打气问题 向球、轮胎中充气是一个典型的气体变质量的问题.只要选择球、轮胎内原有气体和即将打入的气体作为研究对象,就可以把充气过程中的气体质量变化的问题转化为定质量气体的状态变化问题. (2)抽气问题 从容器内抽气的过程中,容器内的气体质量不断减小,这属于变质量问题.分析时,将每次抽气过程中抽出的气体和剩余气体作为研究对象,质量不变,故抽气过程可看作是膨胀的过程. (2020·徐州一中高二开学考试)一只两用活塞气筒的原理图如图1所示(打气时如图甲 所示,抽气时如图乙所示),其筒内体积为V 0,现将它与另一只容积为V 的容器相连接,开始时气筒和容器内的空气压强为p 0,已知气筒和容器导热性能良好,当分别作为打气筒和抽气筒时,活塞工作n 次后,在上述两种情况下,容器内的气体压强分别为(容器内气体温度不变,大气压强为p 0)( ) 图1 A .np 0,1 n p 0 B.nV 0V p 0,V 0 nV p 0 C .(1+V 0V )n p 0,(1+V 0 V )n p 0 D .(1+nV 0V )p 0,(V V +V 0)n p 0 答案 D 解析 打气时,活塞每推动一次,就把体积为V 0、压强为p 0的气体推入容器内,若活塞工作

新教材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第三册 第二章 气体、固体和液体(知识点详解及配套习题)

第二章气体、固体和液体 1. 温度和温标 ...................................................................................................................... - 1 - 2. 气体的等温变化............................................................................................................. - 11 - 3. 气体的等压变化和等容变化......................................................................................... - 20 - 4. 固体 ................................................................................................................................ - 37 - 5. 液体 ................................................................................................................................ - 45 - 章末复习提高...................................................................................................................... - 54 - 1. 温度和温标 一、状态参量与平衡态 1.热力学系统:由大量分子组成的系统。 2.外界:系统之外与系统发生相互作用的其他物体。 3.状态参量:为确定系统的状态所需要的一些量,如:体积、压强、温度等。 4.平衡态:无外界影响,状态参量稳定的状态。 说明:平衡态是状态参量,不是过程量,处于平衡态的系统,状态参量在较长时间内不发生变化。 二、热平衡与温度 1.热平衡:如果两个系统相互接触而传热,这两个系统的状态参量将会互相影响而分别改变。经过一段时间,各自的状态参量不再变化了,即这两个系统达到了热平衡。 2.热平衡定律:如果两个系统分别与第三个系统达到热平衡,那么这两个系统彼此之间也必定处于热平衡。 3.温度:处于热平衡的系统之间有一“共同热学性质”,即温度。这就是温度计能够用来测量温度的基本原理。 三、温度计与温标 1.温度计

高中物理新教材同步选择性必修第三册 第2章 气体液体和固体专题强化 气体的等温变化

气体的等温变化 [学习目标] 1.理解等温变化的图像,并能利用图像分析实际问题.2.进一步掌握玻意耳定律,能熟练应用玻意耳定律对有关问题进行分析计算. 一、气体等温变化的p-V图像或p-1 V图像 导学探究(1)如图1甲所示为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在不同温度下的p-V图线,T1和T2哪一个大? (2)如图乙所示为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在不同温度下的p-1 V图线,T1和T2哪一个大? 图1 答案(1)T2(2)T2 知识深化 两种等温变化图像 内容p-1 V图像 p-V图像图像特点 物理意义一定质量的某种气体,温度不变时,pV= 恒量,p与V成反比,p与 1 V就成正比,在p - 1 V图上的等温线应是过原点的倾斜直线 一定质量的某种气体,在温度 不变的情况下,p与V成反比, 因此等温过程的p-V图像是 双曲线的一支 温度高低直线的斜率为p与V的乘积,斜率越大, pV乘积越大,温度就越高,图中T2>T1 一定质量的某种气体,温度越 高,气体压强与体积的乘积必 然越大,在p-V图上的等温

线就越高,图中T2>T1 (2021·黑龙江哈尔滨市哈师大附中高二期中)如图2所示,D→A→B→C表示一定质量的某种气体状态变化的一个过程,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2 A.D→A是一个等温过程 B.A→B是一个等温过程 C.A与B的状态参量相同 D.B→C体积减小,压强减小,温度不变 答案 A 解析D→A是一个等温过程,A对;A、B两状态温度不同,A→B的过程中1 V不变,则体积V不变,此过程中气体的压强、温度会发生变化,B、C错;B→C是一个等温过程,V增大,p减小,D错. 如图3所示是一定质量的某种气体状态变化的p-V图像,气体由状态A变化到状态B的过程中,气体分子平均速率的变化情况是() 图3 A.一直保持不变 B.一直增大 C.先减小后增大 D.先增大后减小 答案 D 解析由题图可知,p A V A=p B V B,所以A、B两状态的温度相等,在同一等温线上.由于离原点越远的等温线温度越高,如图所示,所以从状态A到状态B,气体温度应先升高后降低,分子平均速率先增大后减小,故选D.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第三册第二章气体、固体和液体 课时练习题及章末检测含答案解析

第二章气体、固体和液体 1、温度和温标 (1) 2、气体的等温变化 (5) 3、气体的等压变化和等容变化 (10) 4、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及状态变化图像 (15) 5、固体 (20) 6、液体 (25) 章末综合检测 (29) 1、温度和温标 1.[多选]关于系统的状态参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描述运动物体的状态可以用压强等参量 B.描述系统的力学性质可以用压强来描述 C.描述气体的性质可用温度、体积等参量 D.温度能描述系统的热学性质 解析:选BCD 描述运动物体的状态可以用速度、加速度、位移等参量,A错;描述系统的力学性质可以用压强、电场强度、磁感应强度等来描述,B对;描述气体的性质可用温度、体积、压强等参量,C对;温度是用来描述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可以描述系统的热学性质,D对。 2.物体内分子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在0 ℃时物体内分子的运动状态是( ) A.仍然是运动的B.处于静止状态 C.处于相对静止状态D.大部分分子处于静止状态 解析:选A 根据分子热运动的基本规律可知,组成物体的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任何物体的分子在任何温度下都是运动的,在0 ℃时物体内的分子的运动状态是运动的,A选项正确,B、C、D选项错误。 3.[多选]关于热力学温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33 ℃与240 K表示同一温度 B.温度变化1 ℃,也就是温度变化1 K C.摄氏温度与热力学温度都可能取负值 D.温度由t℃升至2t℃,对应的热力学温度升高了273 K+t 解析:选AB 本题主要考查热力学温度与摄氏温度的关系:T=273 K+t。由此可知-33 ℃与240 K表示同一温度,A、B正确;D中热力学温度初态为273 K+t,末态为273 K+2t,温度变化t K,故D错;对于摄氏温度可取负值的范围为-273 ℃至0 ℃,因绝对零度达不到,故热力学温度不可能取负值,故C错。

2021年高中物理选修三第二章《气体,固体和液体》经典复习题(答案解析)(2)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水平放置在水中的玻璃板,用弹簧秤拴着从容器底部缓慢向上拉出水面,则弹簧秤读数最大的时候玻璃板在() A.容器底部B.水中C.水的表面D.空中 2.对于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增大压强,气体内能增大 B.压强减小,降低温度,气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一定减小 C.保持体积不变,降低温度,气体分子单位时间内碰撞器壁单位面积的次数可能增大D.降低温度,减小体积,气体分子单位时间内碰撞器壁单位面积的次数可能增大 3.如图所示,两端开口、内径均匀的玻璃弯管竖直固定,两段水银柱将空气柱B封闭在玻璃管左侧的竖直部分,A侧水银有一部分在水平管中.若保持温度不变,向右管缓缓注入少量水银,稳定后() A.右侧水银面高度差h1减小B.空气柱B的长度不变 C.空气柱B的压强增大D.左侧水银面高度差h2增大 4.温度为27℃的一定质量的气体保持压强不变,把体积减为原来的一半时,其温度变为() A.127K B.150K C.13.5℃D.23.5℃ 5.如图所示,两端封闭、粗细均匀的细玻璃管,中间用长为h的水银柱将空气柱分为两部分,两端分别充有空气,现将玻璃管竖直放置,两段空气柱长度分别为L1,L2,已知L1>L2,如同时对它们均匀加热,使之升高相同的温度,这时出现的情况是()

A .水银柱上升 B .水银柱下降 C .水银柱不动 D .无法确定 6.房间里气温升高3℃时,房间内的空气将有1%逸出到房间外,由此可计算出房间内原来的温度是( ) A .-7℃ B .7℃ C .17℃ D .24℃ 7.如图所示,两端封闭、且长度相等,粗细均匀的U 形管,两边封有理想气体,U 形管处于竖直平面内,且左管置于容器A 中,右管置于容器B 中,A 、B 两边封有温度相等的理想气体,此时右管水银面比左管水银面高h ,若同时将A 、B 温度升高T ∆,则( ) (1)h 一定增加 (2)右管气体压强一定增大 (3)左管气体压强不一定增大 (4)右管气体压强和左管气体压强增加的一样多 A .只有(1)(2)是对的 B .只有(1)(4)是对的 C .只有(3)(4)是对的 D .只有(1)(2)和(4)是对的 8.如图所示,用一根竖直放置的弹簧连接一个气缸的活塞,使气缸悬空而静止。若不计活塞气缸间的摩擦,气缸导热性能良好,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若大气压强增大,则活塞将上升 B .若大气压强减小,则活塞将上升 C .若气温升高,则气缸将上升 D .若气温升高,则活塞将上升 9.如图为两端封闭竖直放置的上粗下细的玻璃管,水银柱将气体分隔成A 、B 两部分,初始温度相同.使A 、B 升高相同温度达到稳定后,体积变化量为A V ∆、B V ∆,压强变化量为A p Δ、B p Δ,对液面压力的变化量为A F ∆、B F ∆,则

2023人教版江苏专版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第三册同步练习--专题强化练5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的理解和应用

第二章气体、固体和液体 专题强化练5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的理解和应用 一、选择题 1.(2020黑龙江哈尔滨三中月考)如图所示,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用质量为M的活塞封闭在容器中,活塞 与容器间光滑接触,在图中三种稳定状态下的温度分别为T1、T2、T3,体积分别为V1、V2、V3且 V1T2>T3 D.T1

粤教版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第三册第二章气体、液体和固体 课时练习题及章末测验含答案解析

第二章气体、液体和固体 1、气体实验定律(Ⅰ) ................................................................................................... 1 2、气体实验定律(Ⅱ) ................................................................................................... 7 3、气体实验定律的微观解释 ......................................................................................... 12 4、气体实验定律和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的应用 ............................................................. 17 5、液体的表面张力 ......................................................................................................... 23 6、晶体............................................................................................................................. 26 章末综合检测 . (31) 1、气体实验定律(Ⅰ) 1.如图所示,U 形管封闭端内有一部分气体被水银封住,已知大气压强为p 0,水银密度为ρ,封闭部分气体的压强p 为( ) A .p 0+ρgh 2 B .p 0-ρgh 1 C .p 0-ρg (h 1+h 2) D .p 0+ρg (h 2-h 1) 解析:选B 选右边最低液面为研究对象,右边液面受到向下的大气压强p 0,在相同高度的左边液面受到液柱h 1向下的压强和液柱h 1上面气体向下的压强p ,根据连通器原理可知: p +ρgh 1=p 0,所以,p =p 0-ρgh 1,B 正确。 2.(多选)如图所示为一定质量的气体在不同温度下的两条p -1 V 图线,由图可知( ) A .一定质量的气体在发生等温变化时,其压强与体积成正比 B .一定质量的气体在发生等温变化时,其p -1 V 图线的延长线是经过坐标原点的 C .T 1>T 2

2021年高中物理选修三第二章《气体,固体和液体》经典测试题(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是一定质量的气体从状态A 经B 到状态C 的V -T 图象.由图象可知( ) A .p A >p B B .p C

p C D .p C >p B 2.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在压强不变的情况下。温度由5C ︒升高到10C ︒,体积的增量为ΔV 1;温度由10C ︒升高到15C ︒,体积的增量为ΔV 2,则( ) A .ΔV 1=ΔV 2 B .ΔV 1>ΔV 2 C .ΔV 1<ΔV 2 D .无法确定 3.下列四幅图的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分子间距离为r 0时,分子间同时存在引力和斥力 B .水面上的单分子油膜,在测量分子直径d 大小时可把分子当做球形处理 C .食盐晶体中的钠、氯离子按一定规律分布,具有空间上的周期性 D .猛推木质推杆,密闭的气体温度升高,压强变大,分子间表现为斥力,可看做是绝热 变化 4.如图所示为一体积不变的绝热容器,现打开排气孔的阀门,使容器中充满与外界大气压强相等的理想气体,然后关闭阀门。开始时容器中气体的温度为0300K T =。现通过加热丝(未画出)对封闭气体进行加热,使封闭气体的温度升高到1350K T =,温度升高到1350K T =后保持不变,打开阀门使容器中的气体缓慢漏出,当容器中气体的压强再次与外界大气压强相等时,容器中剩余气体的质量与原来气体质量之比为( ) A .3:4 B .5:6 C .6:7 D .7:8 5.某一密闭气体,分别以两个不同的体积做等容变化,这两个等容过程对应的p t -图像 如图中的①、②所示。则相对应的V T -图像或p V -图像可能是( )

江苏镇江市高中物理选修三第二章《气体,固体和液体》(含答案)

一、选择题 1.浸润现象和不浸润现象在日常生活中是常见的,下列几种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水银不能浸润玻璃,说明水银是不浸润液体 B .水可以浸润玻璃,说明附着层内分子间的作用表现为引力 C .脱脂棉球脱脂的目的,是使它从不能被水浸润变为可以被水浸润 D .建筑房屋时在地基上铺一层涂着沥青的纸,是利用了毛细现象 2.如图所示,带有活塞的气缸中封闭一定质量的气体(不计气体的分子势能以及气缸和活塞间的摩擦)。将一个半导体NTC 热敏电阻R (随着温度的升高热敏电阻阻值减小)置于气缸中,热敏电阻R 与气缸外的电源E 和电流表组成闭合电路,气缸和活塞与外界无热交换。现保持活塞位置不变,当发现电流表的读数增大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气体的密度增大 B .气体的压强不变 C .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大 D .每秒撞击单位面积器壁的气体分子数不变 3.温度为27℃的一定质量的气体保持压强不变,把体积减为原来的一半时,其温度变为( ) A .127K B .150K C .13.5℃ D .23.5℃ 4.如图所示,两端封闭、粗细均匀的细玻璃管,中间用长为h 的水银柱将空气柱分为两部分,两端分别充有空气,现将玻璃管竖直放置,两段空气柱长度分别为L 1,L 2,已知L 1>L 2,如同时对它们均匀加热,使之升高相同的温度,这时出现的情况是( ) A .水银柱上升 B .水银柱下降 C .水银柱不动 D .无法确定 5.某一密闭气体,分别以两个不同的体积做等容变化,这两个等容过程对应的p t -图像 如图中的①、②所示。则相对应的V T -图像或p V -图像可能是( )

2021年高中物理选修三第二章《气体,固体和液体》经典测试(答案解析)(3)

一、选择题 1.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其起始状态和终了状态分别与图中的A点和B点相对应,它们的压强相等,则下列过程中可能的是() A.先保持体积不变增大压强,后保持温度不变减小体积 B.先保持温度不变增大压强,后保持体积不变升高温度 C.先保持温度不变减小压强,后保持体积不变升高温度 D.先保持体积不变减小压强,后保持温度不变减小体积 2.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经历下列哪些过程,其压强有可能回到初始压强的是()A.先等温压缩,后等容升温B.先等容降温,后等温膨胀 C.先等容升温,后等温膨胀D.先等容升温,后等温压缩 3.关于固体和液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毛细现象是指液体在细管中上升的现象 B.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都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C.彩色液晶显示器利用了液晶的光学性质具有各向同性的特点 D.液体表面层分子间的距离大于液体内部分子间的距离,产生表面张力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毛细现象中,毛细管中的液面有的升高,有的降低,这与液体的表面张力有关B.在完全失重的情况下气体对器壁不再产生压强 C.把一枚针轻放在水面上,它会静止浮在水面,这是由于针的重力与表面张力平衡D.晶体的物理性质表现为各向异性,非晶体的物理性质表现为各向同性 5.如图所示,两端封闭、粗细均匀的细玻璃管,中间用长为h的水银柱将空气柱分为两部分,两端分别充有空气,现将玻璃管竖直放置,两段空气柱长度分别为L1,L2,已知L1>L2,如同时对它们均匀加热,使之升高相同的温度,这时出现的情况是() A.水银柱上升B.水银柱下降C.水银柱不动D.无法确定 6.下列四幅图的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2021年高中物理选修三第二章《气体,固体和液体》提高卷(答案解析)(1)

一、选择题 1.关于分子动理论的规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布朗运动是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B .压缩气体时气体会表现出抗拒压缩的力,是气体分子间存在斥力的缘故 C .如果两个系统分别与第三个系统达到热平衡,那么这两个系统彼此之间也必定处于热平衡,用来表征它们所具有的“共同热学性质”的物理量是内能 D .已知某种气体的密度为ρ(kg/m 3),摩尔质量为M (kg/mol ),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 A (mol -1),则该气体分子之间的平均距离可以表示为3A M N 2.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其起始状态和终了状态分别与图中的A 点和B 点 相对应,它们的压强相等,则下列过程中可能的是( ) A .先保持体积不变增大压强,后保持温度不变减小体积 B .先保持温度不变增大压强,后保持体积不变升高温度 C .先保持温度不变减小压强,后保持体积不变升高温度 D .先保持体积不变减小压强,后保持温度不变减小体积 3.如图所示,带有活塞的气缸中封闭一定质量的气体(不计气体的分子势能以及气缸和活塞间的摩擦)。将一个半导体NTC 热敏电阻R (随着温度的升高热敏电阻阻值减小)置于气缸中,热敏电阻R 与气缸外的电源E 和电流表组成闭合电路,气缸和活塞与外界无热交换。现保持活塞位置不变,当发现电流表的读数增大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气体的密度增大 B .气体的压强不变 C .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大 D .每秒撞击单位面积器壁的气体分子数不变 4.关于液体的表面张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游禽用嘴把油脂涂到羽毛上,其目的都是改变水的表面张力 B .透过布制的伞面可以看见纱线缝隙,而伞面不漏雨水,这是由于表面张力的作用 C .液体表面张力产生的原因是液体表面层分子间距离比较大,分子力表现为引力,故液体表面存在张力,其方向指向液体内部

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中物理选修三第二章《气体,固体和液体》经典题(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 1.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从状态A经过状态B变化到状态C,其P-T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B的过程,气体的内能减小 B.A→B的过程,气体的体积减小 C.B→C的过程,气体的体积不变 D.B→C的过程,气体的内能不变 2.如图所示,带有活塞的气缸中封闭一定质量的气体(不计气体的分子势能以及气缸和活塞间的摩擦)。将一个半导体NTC热敏电阻R(随着温度的升高热敏电阻阻值减小)置于气缸中,热敏电阻R与气缸外的电源E和电流表组成闭合电路,气缸和活塞与外界无热交换。现保持活塞位置不变,当发现电流表的读数增大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气体的密度增大 B.气体的压强不变 C.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大 D.每秒撞击单位面积器壁的气体分子数不变 3.为了行驶安全,汽车轮胎在冬季和夏季的胎压应有差异。按照行业标准,冬夏两季的胎压分别为2.4atm和2.2atm。某地冬季路面的平均温度为7℃,夏季路面的平均温度为57℃。为了使胎压与标准一致,夏季来临时要给车胎放气。假设车胎密闭性良好,放气过程缓慢,且忽略放气前后车胎容积的变化。则放出的气体与胎内剩余气体分子数目的比值为() A.2 7 B. 2 9 C. 77 607 D. 77 684 4.如图所示为一定质量理想气体的体积V与温度T的关系图象,它由状态A经等温过程到状态B,再经等容过程到状态C,设A、B、C状态对应的压强分别为p A、p B、p C,则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A.p A<p B,p B<p C B.p A>p B,p B=p C C.p A>p B,p B<p C D.p A=p B,p B>p C 5.如图所示,两端封闭、且长度相等,粗细均匀的U形管,两边封有理想气体,U形管处于竖直平面内,且左管置于容器A中,右管置于容器B中,A、B两边封有温度相等的理 ,则() 想气体,此时右管水银面比左管水银面高h,若同时将A、B温度升高T (1)h一定增加 (2)右管气体压强一定增大 (3)左管气体压强不一定增大 (4)右管气体压强和左管气体压强增加的一样多 A.只有(1)(2)是对的B.只有(1)(4)是对的 C.只有(3)(4)是对的D.只有(1)(2)和(4)是对的 6.如图所示,用一根竖直放置的弹簧连接一个气缸的活塞,使气缸悬空而静止。若不计活塞气缸间的摩擦,气缸导热性能良好,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若大气压强增大,则活塞将上升 B.若大气压强减小,则活塞将上升 C.若气温升高,则气缸将上升 D.若气温升高,则活塞将上升 7.如图,竖直圆筒是固定不动的,粗筒横截面积是细筒的3倍,细筒足够长,粗筒中A、B两轻质活塞间封有气体,气柱长L=19 cm,活塞A上方的水银深H=10 cm,两活塞与筒壁间的摩擦不计,用外力向上托住活塞B,使之处于平衡状态,水银面与粗筒上端相平.现使活塞B缓慢上移,直至水银的一半被推入细筒中,若大气压强p0=75 cmHg,则此时气柱的长为() A.16 cm

高中物理选修三第二章《气体,固体和液体》测试题(包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 1.(0分)[ID:130049]在一绕地球运转的载人航天空间站内,一只玻璃烧杯中盛有少许水银,下列图中能表示水银在烧杯中呈现的形状是() A.B. C.D. 2.(0分)[ID:13002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液晶就是一种液体和晶体的混合物,既具有液体的流动性,又具有光学的各向异性B.物体的温度越高,组成物体的大多数分子热运动越剧烈,分子平均动能越大 C.毛细玻璃管插入水中,管的内径越小,管内水面升得越高 D.空气的相对湿度定义为水蒸气的实际压强与相同温度时水的饱和汽压之比 3.(0分)[ID:130005]一个敞口的瓶子,放在空气中,气温为27℃.现对瓶子加热,由于瓶子中空气受热膨胀,一部分空气被排出.当瓶子中空气温度上升到57℃时,瓶中剩余空气的质量是原来的() A.10 11 B. 9 10 C. 9 11 D. 11 12 4.(0分)[ID:130004]如图所示,两根粗细相同、两端开口的直玻璃管A和B,竖直插入同一水银槽中,各用一段水银柱封闭着一定质量同温度的空气,空气柱长度H1>H2,水银柱长度h1>h2,今使封闭气柱降低相同的温度(大气压保持不变),则两管中气柱上方水银柱的运动情况是() A.均向下移动,A管移动较多 B.均向上移动,A管移动较多 C.A管向上移动,B管向下移动 D.均向下移动,B管移动较多 5.(0分)[ID:130001]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

A .在失重的情况下,气体的压强不会为零 B .液体中的扩散现象是由于液体的对流形成的 C .加入水中的碳粒越小,碳粒自发混合均匀的过程就越快 D .在一定的条件下,某些晶体可以转化为非晶体,某些非晶体也可以转化为晶体 6.(0分)[ID :129996]在两端开口的弯管内用两段水柱封闭了一段空气柱,A 、B 、C 、D 四个液面的位置关系如图所示.现将左侧试管底部的阀门K 打开,释放掉少量水后立刻关闭阀门,A 、B 、D 液面相对各自原来的位置下降的长度A h ∆、B h ∆和D h ∆之间的大小关系为 A . A B D h h h ∆=∆=∆ B . A B D h h h ∆>∆>∆ C . A B D h h h ∆=∆>∆ D . A B D h h h ∆>∆=∆ 7.(0分)[ID :129995]如图为两端封闭竖直放置的上粗下细的玻璃管,水银柱将气体分隔成A 、B 两部分,初始温度相同.使A 、B 升高相同温度达到稳定后,体积变化量为A V ∆、B V ∆,压强变化量为A p Δ、B p Δ,对液面压力的变化量为A F ∆、B F ∆,则 A .水银柱向下移动了一段距离 B .A B V V ∆<∆ C .A B F F ∆<∆ D .A B p p ∆>∆ 8.(0分)[ID :129993]如图所示,a 、b 、c 三点表示一定质量理想气体的三个状态,则气体在a 、b 、c 三个状态的热力学温度之比是( )

新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三第二章《气体,固体和液体》测试题(有答案解析)(1)

一、选择题 1.(0分)[ID:130050]浸润现象和不浸润现象在日常生活中是常见的,下列几种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水银不能浸润玻璃,说明水银是不浸润液体 B.水可以浸润玻璃,说明附着层内分子间的作用表现为引力 C.脱脂棉球脱脂的目的,是使它从不能被水浸润变为可以被水浸润 D.建筑房屋时在地基上铺一层涂着沥青的纸,是利用了毛细现象 2.(0分)[ID:130038]如图所示的装置,气缸分上、下两部分,下部分的横截面积大于上部分的横截面积,大小活塞分别在上、下气缸内用一根硬杆相连,两活塞可在气缸内一起上下移动.缸内封有一定质量的气体,活塞与缸壁无摩擦且不漏气,起初,在小活塞上的杯子里放有大量钢球,请问哪些情况下能使两活塞相对气缸向下移动() A.给气缸内气体缓慢加热B.取走几个钢球 C.大气压变大D.让整个装置自由下落 3.(0分)[ID:130026]如图所示,D→A→B→C表示一定质量的某种气体状态变化的一个过程,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D→A是一个等温过程 B.A→B是一个等温过程 C.A与B的状态参量相同 D.B→C体积减小,压强减小,温度不变 4.(0分)[ID:130008]液晶属于 A.固态 B.液态 C.气态 D.固态和液态之间的中间态 5.(0分)[ID:129994]如图,一定质量的某种理想气体,由状态A沿直线AB变化到状态B,A、C、B三点所对应的热力学温度分别记为T A、T C、T B,在此过程中,气体的温度之比T A∶T B∶T C为( )

A .1∶1∶1 B .1∶2∶3 C .3∶3∶4 D .4∶4∶3 6.(0分)[ID :129990]某同学用同一个注射器做了两次验证玻意耳定律的实验,操作完全正确,根据实验数据却在p 、V 图上画出了两条不同的双曲线如图所示,造成这种情况的可能原因是( ) ①两次实验中空气质量不同 ②两次实验中温度不同 ③两次实验中保持空气质量、温度相同,但所取的气体压强的数据不同 ④两次实验中保持空气质量、温度相同,但所取的气体体积的数据不同 A .①②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②④ 7.(0分)[ID :129988]关于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一壶热水的内能一定比一湖冷水的内能大 B .当温度等于0℃时,分子动能为零 C .分子间距离为r 0时,分子势能为零 D .温度相等的氢气和氧气,它们的分子平均动能相等 8.(0分)[ID :129984]如图所示,封有空气的气缸挂在测力计上,测力计的读数为(). F N 已知气缸质量为()M kg ,内截面积为() 2S m 活塞质量为()m kg ,气缸壁与活塞间摩擦不计,外界大气压强为()0p Pa ,则气缸内空气的压强为( ) A .0Mg p Pa S ⎛ ⎫- ⎪⎝⎭

新教材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三册第二章气体固体和液体课后习题及复习与提高AB组精准解析

人教版新教科书选择性必修第三册 第二章气体、固体和液体 第1节温度和温标练习与应用 1. “在测定某金属块的比热容时,先把质量已知的金属块放在沸水中加热,经过一段时间后把它迅速放入质量已知、温度已知的水中,并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当水温不再上升时,这就是金属块与水的共同温度。根据实验数据就可以计算金属块的比热容。”在这样的叙述中,哪个地方涉及了“热平衡”的概念? 【答案】在以上叙述中,有两个地方涉及“热平衡”。第一处是金属块放在沸水中,经过一段时间后,金属块和沸水组成的系统温度相同,这两个系统达到“热平衡。 第二处是将金属块迅速放入质量已知、温度已知的水中,并用温度计测水温,当水温不再升高,这时金属块、水和温度计组成的系统温度相同,它们也达到了“热平衡”。 2. 天气预报某地某日的最高气温是27 ℃,它是多少开尔文?进行低温物理的研究时,热力学温度是2.5 K,它是多少摄氏度? 【答案】300.15K; -270.65 C 【解析】由T=(+273.15+t)K.得T=(27+273.15)K= 300.15 K; t=(2.5- 273.15) 0C=-270. 65 C。 3. 已知某物理量X与热力学温度T成正比,请把这个关系式用等式表示出来。现在用摄氏温度t 来表示温度,这个关系式又该怎么写?分别画出X-T 图像和X-t 图像的草图。【答案】X=kT: X=k(273.15+t); X-T图像如图2-3所示,X-t图像如图2-4所示。 【解析】设比例系数为k,则X=kT。由T=t+273.15K,可得X=k(273. 15+t)。在直角 坐标系中画出X-T图像和X-t图像,如图2- 3和图2-4所示。 4. 图2.1-5 甲表示某金属丝的电阻R 随摄氏温度t 变化的情况。把这段金属丝与电池、电流表串联起来(图2.1-5 乙),用这段金属丝做测温探头,把电流表的电流刻度改为相应的温度刻度,就得到了一个简单的电阻温度计。请判断:如果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都是不变的,电流表上代表t1、t2 的两点,哪个应该标在电流比较大的刻度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