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写作《学会记事》教案-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写作:学会记事》说课稿(附教学反思、板书)课件

2、合作审题 1).学生自由谈自己的认识。 生甲:题目中的“那一次”告知我们写的事情只能是一件,而不能是两 件或两件以上。 生乙:我们要注意文题中的“我”,用第一人称展开叙述,突出那一个 特定瞬间自己的心灵体验。
2).教师结合学生的发言进行解题。 ①这是一篇半命题作文。第一,要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词语,如:笑了、 愉快、高兴、快乐、痛苦、哭了、为难、后悔、冒失、激动、生气、畏 惧等,这些词语正是某一次真实情感或心理的表现。
四、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学会环绕中心完整清楚地叙事,交代好事件的要素,处 理好叙事的详略,安排好叙述的顺序。
教学难点
领会清楚记事的要领,并体会丰富情感的句子在记事中 的重要作用。
五、说教法学法
六、说教学过程 (共2课时)
第一课时 板块一、导入新课 认真视察、体验生活,用文字去记录生活的丰富多彩。这是一种 良好的习惯,也是我们在写作之路上迈出的重要一步。写作的素材来 源于生活,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值得赞扬;一些事情却让人留下深刻的 教训。我们把这些事情有条理地记叙下来转告给更多的人,这样的文 章就是叙事作文。今天,咱们就一起来学习记事的作文。(揭示课题)
八、教学反思
作文教学是教师指点学生运用书面语言反应客观事物、表达 主观思想感情的一种教学活动。而作文一直是学生的一大难题。 教学要常教常新,针对学生的能力进行备课。教学结束后,反 思整个教学过程,虽不能尽善尽美,但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已 基本完成。
通过这堂课,学生到达了学会视察,感受生活;提炼有意义 的素材,写最熟悉的生活的学习目标。明确了写作与生活的关 系,知道了视察、感受、提炼生活的重要性。所有的学生都敞 开了心扉,说出了自己真实的想法,表达了自己最真实的感受 。写作还算成功。
第二单元写作《学会记事》一等奖创新教案 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写作《学会记事》一等奖创新教案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写作《学会记事》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结合第二单元课文,引导学生认识把事情说清楚的记事原则。
2.启发学生体会并尝试在叙事中抓住细节,表达感情。
3.运用生动恰当的语言,写出真情实感。
二、教学重点1.掌握记事方法,抓住要素,梳理思路,把一件事说清楚。
2.在条理清楚的叙事基础上,尝试在叙事中抓住细节,写出感情。
三、教学难点1.抓住细节,锤炼语言。
2.表达生动贴切,写出真情实感。
四、教学方法1.语言品析法2.合作探究法3.写作训练法五、教学过程(一)导入环节一:简单叙述过渡,同学们,我们的日常生活总是在做事、听事、学事、写事中享受着平凡生活的美好,经历着生活中人生价值的感悟与追求,不断成长与进步,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跟随《散步》一文,学习如何记事,练好写作基本功。
环节二:请同学熟知教学目标。
(二)抓住思路,梳理思路环节一:朗读课文,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画出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景物描写的段落或句子。
请同学回答。
解答:作者一家去散步,在选择走大路还是走小路的分歧和犹豫中,决定走小路。
环节二:抓住要素,梳理思路散步是生活中平凡的小事,作者为了把“散步”这件事叙述清楚,写了哪些内容?请同桌讨论交流,并填写PPT出示的表格。
1.让我们一起分析,学生边说,教师指着课件边展示。
2.出示填写的表格让学生对照检查,重点交流提问“事情的原因、经过、结果”时间初春地点田野人物我、母亲、妻子、儿子经过出现矛盾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解决矛盾“我”陷入两难。
“我”决定委屈儿子,走大路。
母亲心疼孙儿,决定走小路,并让“我”在走不过去的地方背起她结果我背起了母亲,妻子背起了儿子,一家人稳稳地走在小路上明确交代清楚“六要素”是完整叙事的基础。
“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3.引导学生归纳课文主题思想。
(主题思想:表现了一家人之间的互敬互爱、和睦相处的深厚感情,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第二单元写作《学会记事》教学设计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学会记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知识回顾、样例分析等方式,掌握将事件叙述完整、清楚的方法。
2.通过写作练习、交流总结等方式,掌握将事件叙述得生动具体的方法,写好事情的经过。
教学重点:1.通过知识回顾、样例分析等方式,掌握将事件叙述完整、清楚的方法。
2.通过写作练习、交流总结等方式,掌握将事件叙述得生动具体的方法,写好事情的经过。
教学难点:掌握将事件叙述得生动具体的方法,写好事情的经过。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
莫言谈到写作时说:“我该干的事情其实很简单,那就是用自己的方式,讲自己的故事。
”善于“讲故事”,也就是擅长“记事”,写作文就不在话下。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写作“学会记事”,试试怎样把一件事写清楚。
2.写前指导。
学生读教材第32页的写作指导,圈点勾画关键词句,明确学会记事的基本要求:写清楚、写具体、写真情、写生动。
第二单元写作107(1)写清楚。
这是记事的基本要求,要记叙好一件事情,就要交代清楚事情发生的地点、时间、人物,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写明白。
交代这六个方面内容不应该呆板,要根据文章的需要灵活掌握。
时间、地点也并不是非直接点明不可的,有时候可以通过描述自然景物的特征及其变化,将它们间接表示出来。
比如《秋天的怀念》第一个片段写“天上北归的雁阵”点明了时间是在春天。
记叙文六个方面的内容中,起因、经过和结果,是构成事情最主要的环节。
看看《散步》一文是怎样把事情写清楚的。
回顾学过的《灯光》《金色的鱼钩》等叙事作品,体会“六要素”的重要意义。
(2)写具体。
有些文字记事过于简单,读起来让人索然无味,那么怎样才能把事情写具体呢?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添加细节,二是融入情感。
①以《秋天的怀念》为例。
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
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
母亲这时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写作《学会记事》教学设计

优化思维提文质细节描写抒真情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学会记事》写作教学设计【链接课标】1.写记叙性文章,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
2.写作要有真情实感,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
3.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能抓住事物的特征,有自己的感受和认识,表达力求有创意。
【教学目标】1.结合课文,将记叙文的六要素梳理清楚,完整记叙一件事,学会把事情写清楚。
2.体会并尝试在叙事中抓住细节,表达真情实感。
3.培养发现美、记录美的能力,养成多观察、多思考、勤动笔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1.综合运用多种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描写方法记叙事件;2.根据提纲完成写作任务,锤炼语言,在评价修改后进行作文升格。
【学情分析】1.《学会记事》写作练习位于部编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七年级学生在小学阶段就学习过以记叙一件事为主的记事类作文,而本课的设置是为了让学生初步学习较为复杂的记事类作文。
除了写清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六要素,交代清楚事件的来龙去脉之外,还要注意六要素的安排要详略得当,加入适当的描写及表达情感的句子,让文章更有可读性。
2.通过本次作文训练,力图唤醒学生思维,克服构思行文中僵化窄化的思维习惯。
让学生说真话、诉真情,写出真情实感。
【课时安排】一课时【课前准备】依据《预习任务单》结合课文进行分析【教学过程】一、构建动场我是一个讲故事的人,因为讲故事我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我获奖后发生了很多精彩的故事,这些故事,让我坚信真理和正义是存在的。
今后的岁月里,我将继续讲我的故事。
——莫言故事是一座用语言搭建的戏台,有的人在看,有的人在演,动情处,人人都曾经客串过,因为,故事的别名叫“生活”。
——李丹崖明确: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谈到写作时说:“我该干的事情其实很简单,那就是用自己的方式,讲自己的故事。
”如果善于“讲故事”,也就是擅长“记事”,写作就会变得简单起来。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第二单元 写作 学会记事

写作学会记事【教学目标】1.学习将事件叙述完整、清楚的方法。
2.把握写作练习、交流总结等方式,提升综合写作能力。
3.养成写日记或者周记、记录生活中的人和事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结合本单元课文,认识把事情说清楚的记事原则。
2.教学难点:体会并尝试在叙事中抓住细节,表达感情。
【课前准备】教学多媒体课件,两至三篇记事的记叙文。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教师:(出示课件3)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谈到写作时说:“我该干的事情其实很简单,那就是用自己的方式,讲自己的故事。
”如果善于“讲故事”,也就是擅长“记事”,写作就会变得简单起来。
教师板书课题:写作学会记事(出示课件1)二、精读细研,技法学习(一)学习方法教师:我们以本单元的《散步》一文为例来分析学习“记叙要素”。
(出示课件4、5)1.如何记事,才能让作文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呢?(1)要交代清楚时间、地点、人物,以及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即“记叙的六要素”。
事情的经过——详细起因和结果——简略(2)经典回顾:例如莫怀戚的《散步》,我们来看看这篇文章是怎样把事情写清楚的。
开头第一句话: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这句话交代了事情的地点:田野事件:散步人物: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接着交代了散步的时间:初春散步的原因:母亲身体不好,应该多走走。
第6段是详写,交代了散步的经过:发生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儿子要走小路。
散步的结果:互敬互让,我背母亲走小路。
从而突出了文章的主题思想:表现出一家人之间的互敬互爱、和睦相处的深厚感情,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2.写作指导(出示课件6、7、8)(教师补充讲解。
)(1)明确记叙六要素。
要交代清楚时间、地点、人物,以及事情的起因(略写)、经过(详写)和结果(略写),即“记叙的六要素”。
能够表现文章主旨的材料要浓墨重彩地写,而与文章主旨关系不大的材料就要略写或不写,这样才显得中心突出。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写作《学会记事》教案设计

读书法
自主学习法
小组合作交流法
这是一道半命题作文,可以补充一个表示情感或心理活动的词语,如“快乐”“开心”“感动”“后悔”“失落”等。题目中的“真”,是程度副词,表明这一感觉或心理应是很深刻的、记忆犹新的。
各小组选定发言交流的代表,帮助其组织语言,准备进行大组汇报。
读书法
自主学习法
一件事,总离不开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这六个方面的内容,因此,只有把这些方面写清楚了,才能使别人明白你写了一件什么事。
1)顺叙
2)倒叙
3)插叙
对于存在疑问或困惑的问题,在小组交流过程中,共同探讨,寻求更近合理的答案,最后在小组内达成共识
各小组整理对思考题的解决情况,生成本组的新问题
课时计划
课题
写作学会记事(一)
课时
二次备课
班别
授课人
时间
教具
课件
教
学
目
标
1.学会围绕中心完整清楚地叙事,交代好事件的要素,处理好叙事的详略,安排好叙述的顺序。
2.培养写真情实感的写作作风,记真事,说真话,抒真情。
重点
处理好叙事的详略,安排好叙述的顺序。
难点
处理好叙事的详略,安排好叙述的顺序。
教学过程
10
教学内容及流程
教学方法
学习方法
时间
二次备课
三、大组汇报
教师点拨
各小组就本组的自学情况在全班范围内汇报
老师对汇报情况作点评、指导、补充和总结
四、变式练习
拓展提高
小试牛刀,构思文章
五、课堂小结
归纳整理
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内容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写作:学会记事 学案

第二单元写作:学会记事“学会记事”是七上第二单元的写作专题。
在这个写作专题知识短文中,开头就强调“记事能力是最基本的写作能力,培养这种能力需要反复地学习,训练”。
此话不假。
在写作训练中,如果能够把学生的记事能力训练出来,学生一定不会再惧怕写作文,更不会再为考试作文而担心了。
可是让我疑惑的是,根据多年的教学观察来看,好多学生直到初中毕业也没有学会如何写好一件事。
说白了,大部分学生临近毕业也没有学会写记事文。
反思一下自己平常的写作教学,问题其实很突出。
在平常的写作训练中,我对学生的写作训练是极其“宽松”的。
认为只要卷面干净,字体工整,字数达标,开头和结尾照应,学生只要满足了这些要求都可以过关。
加上这些年一直在毕业班教学,属于写作的时间很紧张。
我的习惯是一学期纠正强化不良的写作习惯,一学期强化训练中考写作。
如果想要细化训练各个专题写作,却总也找不出专门的时间来训练。
因此,在写作指导过程中总是浅尝辄止不能深入,最终结果就是导致很多孩子的“眼高手低”,连他们自己知道的问题都来不及没解决,更别说内化为自己的能力了。
深刻反思之后发现,“学会记事”本应是进入初中以后就要开始搞起来的写作训练,且这种写作训练应该一直持续下去直到初中毕业。
正如开头所说“学会记事是写作的基本功”。
部编教材的写作安排也是颇具匠心的。
从七上的“学会记事”到八下的“学写故事”,我们如果真的按照教材的要求来训练,那么经过两年的序列训练,学生在写作中一定能学会由“写实”的生活作文提升到“写虚”的文学作品。
回到“学会记事”这个单元写作专题上来。
本专题的知识短文中对“记事”的要求有三点:写清楚;要写得有感情;锤炼语言。
具体解说一下这三个写作要求:写清楚:这是记事的基本要求,一般要写出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经过是事情的重点内容,要详写。
理清事情的来龙去脉之后,再按一定的顺序进行有条理地写作。
有感情:记事很多时候是为了传达情感,分享体验,因此还要学会将事情写得有感情。
第二单元写作《学会记事》教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学会记事》教学方案【教学目标】1.结合课文,认识把事情说清楚的记事原则,写出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体会并尝试在叙事中抓住细节,注意锤炼语言,融入真情实感。
3.根据提纲完成写作任务,在评价修改后升格作文,做到记真事、说真话、抒真情。
【教学重点】1.结合课文,认识把事情说清楚的记事原则,写出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体会并尝试在叙事中抓住细节,注意锤炼语言,融入真情实感。
【教学难点】根据提纲完成写作任务,在评价修改后升格作文,做到记真事、说真话、抒真情。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多媒体展示以下情景:情景一:我最害怕写作文了。
每次老师叫我们写作文,我都不知道该写什么,总是想不起来平时都发生了哪些有意思或者有意义的事情。
情景二:我倒是能想起来生活中的一些事情,可是一到写的时候,一件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就会被我写得一点儿意思也没有了。
师:在写记事作文的时候,这两个情景大家一定很熟悉。
其实同学们怕写这类作文的原因大致有两个:一是不知道写什么,二是不知道怎么写。
叶圣陶先生说过:“叙述文的材料是客观的事物,写作的目的在于传述。
”在记叙文写作中叙述好一件简单的事,这是一项基本功。
练好这个基本功,以后进行复杂的叙事,也就有了基础。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如何练好“记好事情”这个基本功。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学习欲望。
二、技法指导(一)技法指导过渡:如果把一篇文章比作思想走的一条路,思想从什么地方出发,怎样一步一步往前走,最后在哪里达到这条路的终点,想清楚这些,下笔就有路可循。
写作思路:(1)想清“我要写什么事情”。
(2)厘清“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3)设置好“故事的波折”(二)技法回顾1.回顾任务本单元课文的作者们,他们把记忆中珍藏的事,思路清晰、情真意切地记录了下来。
现在让我们回顾本单元所学的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和莫怀戚的《散步》,探究一下大师们是如何记事的。
2.成果展示:学生结合所学内容回顾分享,教师展示参考答案:(1)讲清楚事件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写作:学会记事》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通过经典课文《散步》叙事部分,引导学生学习写作中记叙的技巧,并在记事中传达真情实感。
在课堂授课中学会根据文章中心,详略安排材料。
二、教材分析
“学会记事”是人教部编版七年级 (初中) 上册第二单元的习作主题,七年级语文主要学习写作记叙文,而记事能力是最基本的写作能力。
本课要求写自己亲身经历、感受深切的事,抒发真情实感。
学习把事情说清楚的记事原则,尝试在叙事中抓住细节,表达感情。
养成写日记或周记记录生活中人和事的习惯。
三、学情分析
对于刚刚小升初的七年级学生来说,对写作本身就有畏难情绪,而记叙文写事类文章看似是学生觉得最好写的一类文章,但也是比较难写的一类文章。
避免流水账,将事写清楚,围绕文章中心注意详略得当,把事情写得更吸引人有一定难度。
四、教学目标
(一)通过经典课文中叙事部分,引导学生学习写作中记叙的技巧,并在记事中传达真情实感。
(二)通过自主、合作、探究,领悟清楚记事的要领,围绕文章中心注意详略得当,抓住细节。
(三)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感知生活,从而学会描述生活,享受品味生活。
五、说教学重难点
(一)重点:学习写作中记事的技巧,能清楚记事,并在记事中传达真情实感。
(二)难点:领悟清楚记事的要领,围绕文章中心注意详略得当,抓住细节,使文章更吸引人。
六、教法、学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
因此面对陌生的班级,我准备采用的教法是谈话法和点拨法。
先通过谈话来拉近
师生之间的距离,鼓励学生自由表达,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学生在交流、表达、创作的过程中教师适当点拨、诱导,更好地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法上,我贯彻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的指导思想,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采用的学习方法是探究法和归纳法,通过已学课文的呈现、探究,从而感悟出生活中处处是写作的素材,是创作的源泉。
并通过环节的步步深入,归纳出写作技巧。
七、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我们从小就开始学习叙事,但是时至今日依然有很多人不能清楚的交代事情发生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而记事能力又是最基本的写作能力,所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如何记事。
(二)出示学习目标
1.学会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说清楚。
2.围绕文章中心注意详略得当,抓住细节。
(三)具体过程
1.思考如何记事,才能让作文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呢?
第一,抓住要素,写清楚。
要交代清楚时间、地点、人物,以及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即“记叙的六要素”。
例如:莫怀戚的《散步》我们来看看本文是怎样把事情写清楚的(谁先找出六要素)
散步时间:初春
散步地点:田野
散步人物::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散步原因:母亲身体不好,应该多走走。
散步经过:母亲身体不好,应该多走走。
发生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儿子要走小路。
解决分歧,走小路。
(详写)(为突出中心:表现出一家人之间的互敬互爱、和睦相处的深厚感情,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散步结果:我背起母亲,妻子背起儿子,一家人互敬互爱。
第二,记事要有详有略。
事情的经过---------详写(环境烘托、增加波折、增加人物细节)
事情的起因、结果-------略写
例如:《散步》的经过
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
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
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领袖在严重关头时那样。
我想找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
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
我说:“走大路。
”
(通过人物的心理细节描写突出了“我”这个中年人在面对一家人散步遇到分歧时身上的责任重大,而语言描写表现了“我”最终还是想听从母亲的意愿,)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
”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
“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
”母亲对我说。
(通过人物的动作和细节描写表现了母亲对孙子的疼爱,一家人互敬互爱。
而环境描写也渲染了一家人温馨和谐的气氛。
)
过渡语:而文章通过这些人物和环境细节也透露出了一家人的真情,所以细节不仅可以让我们的经过更加详细,还可以更有利于真情流露,表达中心。
归纳学法:学会记事(明记叙要素、详略得当、传真情实感)
2.实战演练:尝试——我来帮作者“润色”。
(1)下面这段文字记事过于简单,读起来让人索然无味。
请你帮作者“添枝加叶”,把它写得丰满、生动一些。
那天放学回家,我不小心摔了一跤,手受了伤,校服也磕破了。
回到家里,妈妈、爸爸、爷爷、奶奶都很心疼,嘱咐我,以后走路要小心。
(提示: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来“添枝加叶”:一是添加细节,二是融入感情。
添加细节,比如为什么摔跤,“我”摔倒时有多狼狈?,摔跤时的惨状,回到家里,长辈们说了什么?他们说话时的语气和表情是怎样的?他们心疼“我”还有没有什么具体的表现?融入情感,就要写出自己的感受和心情。
如“我”摔倒后,心里有怎样的感受?发现自己受伤后,是沮丧害怕,还是在自我安慰?回到家里,在长辈的关爱和心疼面前,“我”又会有怎样的心理活动?在记事的基础恰当抒
情,才能把作文写得生动感人。
)
2.交流思辨:学生练笔,展示互评、老师点评。
3.美文欣赏(因时间关系未展示)一个学生这样写:
那天下午放学,我家隔壁的阿姨来接孩子,对我说奶奶病了,叫我快点回家,当时我眼眶红了,因为我不知道奶奶为什么会生病,妈妈经常出差办事,都是奶奶在照顾我。
我心急如焚,哭着跑回家,不小心踢到了一块石头,重重的摔了一跤,手擦破了一大块皮,鲜血直流,校服也磕破了,露出膝盖红彤彤的肉。
可是我不觉得痛,一路上跌跌撞撞地跑回家。
扑倒奶奶床前,奶奶看到我脏兮兮的模样,搂着我哽咽着说:“我的心肝宝贝你怎么伤成这样,心疼死我了!”原来奶奶只不过是感冒了,吃了药已经好多了。
妈妈以百米冲刺的速度拿出家庭医药箱,给我处理着伤口,眼泪吧嗒吧嗒的落下来;球迷爸爸,顾不得看NBA,帮妈妈当下手,嘴里还一个劲的说:“你这小子怎么这样不小心,以后可要注意点哟。
”
看着大家为我忙碌,心疼不已的情形,我的心热乎乎的,忽而又有些惭愧,只是因为自己的不小心,让家里人如此担心,实在不应该。
于是,我忍着痛,装出一幅不在乎的样子说:“只要奶奶好好的,我没事。
不过,我向大家保证,今后走路一定会小心的。
”
4.总结提升:写作方法
(1) 交代清楚六要素是记事的基础 (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2) 记叙多件事时,要围绕文章中心安排详略,通过细节描写传情达意。
(3) 运用环境描写渲染氛围,烘托人物心理,并运用恰当的细节描写对人物进行生动刻画。
5.作业(因时间关系未展示)
以“那一次,我真________”为题,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写一篇以记事为主的作文,不少于500字。
提示:
1.这是半命题作文,可以补充一个表示情感或心理活动的词语,如“快乐”“开心”“感动”“后悔”“失落”
等。
注意题目中“真”表明这一感觉或心理应是很深刻的、记忆犹新的。
2.要求以记事为主,那就要注意记叙的六个要素,围绕中心有重点地将这件事写得清楚、完整,锤炼语言,使语言更加贴切。
3.注意开头、结尾与文章的标题相应,扣住题目。
叙述中要适当用一些表达情感的语句,让文章更生动,更富有感染力。
七、板书设计
《学会记事》
明记叙要素
传真情实感(中心)
详略得当环境烘托人物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