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学期物理重要知识点归纳整理

合集下载

八年级下物理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下物理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下物理知识点总结第一章机械基础1. 运动的描述和测量- 位移、速度、加速度的定义和公式-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区别- 速度-时间图和位移-时间图的表示和分析2. 牛顿第一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和意义- 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和公式- 质量和力的关系及单位3. 牛顿第三定律和摩擦力- 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和应用- 摩擦力的定义、分类和计算- 摩擦力与物体运动的关系4. 弹力- 弹力的定义、性质和计算方法- 弹簧的弹性和劲度系数5. 力的合成与分解- 力的合成和分解的原理和方法- 两个力的合成和分解第二章热能与机械能1. 机械能- 动能和势能的概念及计算公式- 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2. 热能- 热能的性质和转化- 温度和热量的概念及计量单位- 热平衡和热扩散的原理3. 物体的热传递- 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的概念和区别- 热导率和导热原理4. 热量与功- 热效率的计算- 功和功率的定义和计算公式第三章声音的产生和传播1.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声音的产生原理和条件- 声音的传播方式和速度- 声音的性质及频率和振动数与音调的关系2. 声音的特性- 声音的强度和音量的计算- 音速和声音在不同媒质中的传播速度- 声音的反射、折射和干扰现象3. 声音的利用与保护- 声音的利用和应用- 声音的危害和噪音的防护第四章光的反射和折射1. 光的传播和反射- 光的传播方式和性质- 光的反射定律和反射率- 平面镜和球面镜的特性和应用2. 光的折射和全反射- 光的折射定律和折射率- 傍轴条件和全反射的条件- 折射现象和折射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规律3. 光的颜色- 光的分光和三原色- 颜色的形成和原理- 透明、半透明和不透明物体对光的反射和折射第五章电1. 电荷和静电- 电荷的性质和守恒定律- 电场和电势的概念- 静电的产生和现象2. 电流和电路- 电流的产生和方向- 电路的组成和分类- 串联和并联电路中电流和电压的分布3. 电阻和欧姆定律- 电阻的概念和计算- 欧姆定律和电阻的关系- 串联和并联电路中电阻的计算4. 明暗电路- 用电表和铁丝电阻计测量电流和电压- 明暗电路的组成和分析- 明暗电路中电流和电压的关系第六章电磁与电磁感应1. 磁场与磁力- 磁场的定义和产生方式- 磁场的作用和性质- 磁力的大小和方向2. 电磁感应- 电流感生和电磁感应现象-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内容和应用- 电磁感应产生的电动势和电流3. 发电和电动机- 发电机的工作原理和组成- 电动机的分类和工作原理- 发电和电动机的应用和特点4. 变压器和电磁铁- 变压器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电磁铁的构造和应用- 变压器和电磁铁的性能和特点以上是八年级下物理的主要知识点总结,涵盖了运动学、热学、声学、光学、电学和磁学等方面的知识。

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归纳一、力和运动1.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具有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2. 力的分类:根据作用效果的不同,力可以分为接触力和非接触力。

3. 力的合成与分解:合力是指多个力的合力,分力是指一个力的分解。

4. 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5.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6. 牛顿第三定律: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7. 力的单位:牛顿(N)。

8. 重力: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地球的引力常数有关。

9. 重力的方向:垂直于地面向下。

10. 重力的作用点:物体的重心。

11. 摩擦力:物体相对运动时,由于表面的粗糙程度而产生的阻碍运动的力。

12. 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13. 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的区别:滑动摩擦力是物体相对运动时的摩擦力,静摩擦力是物体即将开始运动时的摩擦力。

14. 弹簧的弹性势能:弹簧发生形变时所具有的能量。

15. 弹簧的弹性系数:表示弹簧的弹性势能与形变量之间的关系。

二、机械能1. 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2. 动能的计算公式:动能等于物体质量乘以速度的平方的一半。

3. 动能守恒定律:在没有外力作用下,系统的总动能保持不变。

4. 重力势能:物体由于位置而具有的能量。

5. 重力势能的计算公式:重力势能等于物体质量乘以重力加速度乘以高度的一半。

6. 机械能守恒定律:在没有外力作用下,系统的总机械能保持不变。

7. 动能和重力势能的转化:当物体从高处自由落下时,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当物体上升时,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三、压强和浮力1. 压强的概念:单位面积上所受到的压力。

2. 压强的计算公式:压强等于压力除以受力面积。

3. 液体的压强特点:液体的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4. 液体的压强传递规律:液体的压强通过连通器传递。

5. 浮力的概念:液体对物体的向上托起的力。

物理八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归纳

物理八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归纳

物理八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归纳物理是一门探索自然界基本规律的科学,它研究的是物质的性质、结构、运动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在八年级下册的物理学习中,我们学习了许多重要的知识点。

下面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

一、运动与力1. 直线运动:在运动学中,直线运动是最基本的运动形式。

其特点是物体在直线上的位置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我们学习了如何计算物体的速度、加速度以及运动图像的绘制方法。

2. 力:力是使物体发生形变、改变速度或改变运动状态的作用。

我们学习了力的定义、单位以及力的合成、分解。

同时,还学习了弹簧弹力、重力、摩擦力等常见力的性质和作用。

3. 牛顿三定律:牛顿三定律是描述物体运动规律的基本原理。

分别是: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第二定律-加速度与力成正比、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相等、方向相反。

我们学习了这些定律的含义及应用。

二、光学1. 光的传播:光传播的方式有直接传播和间接传播两种。

我们学习了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和折射。

2. 反射现象:光在与界面相遇时,部分或全部被界面反射回来。

我们学习了入射角、反射角的测量方法以及反射定律。

3. 光的折射:光在从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时,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

我们学习了折射定律以及折射率的计算方法。

4. 光的色散:光在经过某些媒质时,由于折射率对波长的依赖性不同,产生不同的折射角而分离成不同颜色。

我们学习了光的色散现象和原因。

5. 平面镜和球面镜:我们学习了平面镜和球面镜的特点、成像规律、焦距的计算以及应用。

三、电学1. 电流与电路:电流是电荷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数量。

我们学习了电路的基本组成元件以及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和计算方法。

2. 电压和电阻:电压是电流推动电荷流动的动力,电阻是电流在电路中受到的阻碍。

我们学习了电压的计算方法和电阻的影响因素。

3. 电阻定律和欧姆定律:电阻定律描述了电阻与电阻值、长度和截面积之间的关系。

欧姆定律则是描述了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

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归纳
1. 光的反射和折射
- 光的反射:光在与物体表面接触时发生改变方向的现象。

- 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改变方向的现象。

2. 颜色的成因
- 物体的颜色是由光的反射和吸收决定的。

- 白色物体对所有颜色的光都进行反射。

- 黑色物体对所有颜色的光都进行吸收。

3. 镜子的成像
- 平面镜:镜面是平面的镜子,成像与物体相似且相等。

- 曲面镜:镜面是曲面的镜子,分为凸面镜和凹面镜。

4. 光的传播
- 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最快的。

- 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时会发生折射现象。

5. 镜头和光圈
- 镜头是用来调节光线进入相机的装置。

- 光圈是用来调节镜头进光量的装置。

6. 声音和振动
- 声音是物体的振动引起的。

-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如空气、水等。

7. 声音的特性和传播
- 音调:声音的高低。

- 响度:声音的强弱。

- 回音:声音在障碍物上发生反射后返回的声音。

8. 热传导和膨胀
- 热传导:热量通过物体内部的传导方式传递。

- 膨胀:物体受热后会发生膨胀,受冷后会发生收缩。

9. 能量
- 能量是做功的能力。

- 机械能:物体的动能和势能之和。

- 热能:物体内部分子的动能。

10. 电的基本概念
- 电荷:带有电的物质。

- 电流:电荷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的数量。

- 电压:电荷单位的能量。

以上是八年级下册物理的主要知识点归纳,希望对您有帮助!。

八年级下册物理必备知识点

八年级下册物理必备知识点

八年级下册物理必备知识点一、运动的基本概念运动是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

位置是标志运动的重要概念,位置的变化导致运动。

二、速度和加速度1. 速度:速度的大小是单位时间内所经过路程的长度,速度的方向和物体的运动方向一致。

速度的公式为:v=Δs/Δt。

2. 加速度:加速度是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快慢程度,加速度的大小是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

加速度的公式为:a=Δv/Δt。

三、牛顿运动三定律1. 第一定律:一个物体如果受到合力作用,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如果合力为零,则物体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

2. 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物体上的合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即F=ma。

3. 第三定律: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四、功和能1. 功:功是力对物体的做用,功的大小与力的大小、物体的位移及力和位移方向之间的夹角有关。

功的公式为:W=F·s·cosθ。

2. 功和能的转化:功可以改变物体的能量状态,有正功和负功之分。

当物体受到正向的净合力做功时,物体的动能增加;当物体受到负向的净合力做功时,物体的动能减小。

五、机械能守恒机械能是指物体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机械能守恒是指在没有外力做功或只有保守力做功的情况下,物体的总机械能保持不变。

六、简单机械1. 杠杆:杠杆是一种用来传递力量和运动的简单机械,包括一级杠杆、二级杠杆和三级杠杆。

2. 滑轮:滑轮是一种用来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的简单机械,利用滑轮可以减小施力的大小。

七、光学1. 光的传播:光的传播方式包括直线传播、反射和折射。

2. 光的成像:凸透镜具有使平行光汇聚成像的特点,凹透镜具有使入射光发散成像的特点。

八、电学1. 电流:电流是电荷在导体中的运动过程,电流的大小与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有关,电流的单位为安培(A)。

2. 电阻:电阻是导体对电流通过的阻碍,电阻的大小与导体的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有关,电阻的单位为欧姆(Ω)。

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总结一、力和运动1. 力的概念- 力的定义:力是物体间相互作用的一种推或拉的作用。

- 力的作用效果: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

- 力的分类:重力、弹力、摩擦力、支持力、张力等。

2. 力的测量- 力的单位:牛顿(N)。

- 弹簧秤的使用:通过观察弹簧的形变来测量力的大小。

3. 力的合成与分解- 合力与分力:多个力作用于同一物体时,可以合成为一个等效的力。

- 力的合成法则:平行四边形法则和三角形法则。

- 力的分解:将一个力分解为两个或多个分力。

4. 运动的描述- 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

- 速度和加速度:描述物体运动快慢和速度变化的物理量。

- 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5. 牛顿运动定律- 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 第二定律(动力定律):F=ma,力和加速度的关系。

- 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二、压强和浮力1. 压强- 压强的定义:单位面积上所受的压力。

- 压强的计算公式:P=F/A,其中P是压强,F是作用力,A是受力面积。

- 液体压强:液体对容器底部和侧壁的压力。

2. 浮力- 浮力的产生:物体浸入液体时受到的向上的力。

- 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等于物体所排开液体的重量。

- 浮沉条件:物体的密度与液体的密度关系决定物体的浮沉状态。

三、简单机械1. 杠杆- 杠杆的五要素:支点、力臂、重臂、动力和阻力。

- 杠杆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 杠杆的分类:省力杠杆、费力杠杆和等臂杠杆。

2. 滑轮- 滑轮的类型:固定滑轮和动滑轮。

- 滑轮组:多个滑轮组合使用,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

- 滑轮的省力原理:通过增加作用力的作用距离来减少所需的力。

3. 斜面和螺旋- 斜面:通过增加运动距离来减少所需的力。

- 螺旋:通过增加旋转的距离来达到省力的效果。

四、功和能1. 功- 功的定义:力作用于物体并使物体沿力的方向移动时所做的工作。

八下物理笔记整理大全

八下物理笔记整理大全

八下物理笔记整理大全摘要:一、前言二、力的概念与分类1.力的基本概念2.力的分类三、力的作用与效果1.力的作用2.力的效果四、力的测量1.测力计的原理2.测力计的使用方法五、牛顿三定律1.第一定律2.第二定律3.第三定律六、功与能1.功的概念2.功的计算3.能量的概念4.能量的转化与守恒七、动量与冲量1.动量的概念2.冲量的概念3.动量定理4.冲量定理八、圆周运动1.匀速圆周运动2.变速圆周运动九、万有引力1.万有引力定律2.万有引力应用十、静电学1.电荷的概念2.库仑定律3.电场与电势4.静电应用十一、电磁感应1.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2.楞次定律3.电磁感应应用十二、交流电与电磁波1.交流电的概念2.欧姆定律在交流电中的应用3.电磁波的概念4.电磁波的传播与应用十三、光学1.光的折射2.光的干涉3.光的衍射4.光的偏振十四、现代物理1.量子理论2.核物理3.相对论正文:【前言】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现象的科学,从古代的哲学思考到现代的科学实验,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不断深入。

八年级下学期的物理课程,涵盖了力的概念、力的作用与效果、力的测量、牛顿三定律、功与能、动量与冲量、圆周运动、万有引力、静电学、电磁感应、交流电与电磁波、光学和现代物理等多个方面的知识。

本篇文章将按照课程内容的顺序,对八年级下学期的物理知识进行整理和总结。

【力的概念与分类】力的基本概念: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或形状。

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单独存在,每一个力都必须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力的分类:按照力的性质和效果,力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如重力、弹力、摩擦力、电磁力等。

【力的作用与效果】力的作用: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包括物体的速度、方向和加速度。

力的效果: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如拉伸、压缩、弯曲等;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如加速、减速、改变方向等。

【力的测量】测力计的原理:测力计是用来测量力的仪器,根据胡克定律,弹簧的伸长量与所受的拉力成正比。

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和重点笔记

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和重点笔记

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和重点笔记一、电学知识点1. 电流和电压- 电流:指电荷流动的一种形式,用符号I表示,单位是安培(A)。

- 电压:指电势差,是带电体之间的电位差,用符号V表示,单位是伏特(V)。

2. 电阻和欧姆定律- 电阻:指阻碍电流通过的物体特性,用符号R表示,单位是欧姆(Ω)。

- 欧姆定律:电流大小与电压成正比,与电阻成反比。

公式为V=IR,其中V表示电压,I表示电流,R表示电阻。

3. 并联和串联电路- 并联电路:指电流在分支中同时流动的电路,总电流等于各个分支电流之和。

- 串联电路:指电流在一条线路上依次流动的电路,总电阻等于各个电阻之和。

4. 电功率和电能- 电功率:指单位时间内电流所做的功,用符号P表示,单位是瓦特(W)。

公式为P=VI,其中P表示电功率,V表示电压,I表示电流。

- 电能:指电流在电路中传递的能量,用符号E表示,单位是焦耳(J)。

公式为E=Pt,其中E表示电能,P表示电功率,t表示时间。

二、光学知识点1. 光的传播路径- 直线传播:光在均匀介质中传播时,具有直线传播的特性。

- 反射:光遇到光滑表面时,会发生反射,光线的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 折射:光通过不同折射率的介质边界时,会改变传播方向。

折射定律为n1sinθ1=n2sinθ2,其中n1和n2分别表示两个介质的折射率,θ1和θ2分别表示入射角和折射角。

2. 光的颜色和频率- 光的颜色:光的颜色是由光的频率决定的。

频率越高,颜色越偏紫蓝;频率越低,颜色越偏红。

- 可见光谱:可见光谱范围内的光波由高频率的紫外光到低频率的红外光组成,其中包含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

3. 光的反射和折射- 反射定律:光线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入射角和反射角都是相对于法线的角度。

- 折射定律:光线通过介质边界时,入射角和折射角之间的关系由折射定律决定。

4. 凸透镜和凹透镜- 凸透镜:中心较厚,两面弯曲,使光线向中轴线收敛,能够使物体放大,用于放大镜、显微镜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下学期物理重要知识点归纳整理
有很多同学在复习八年级下学期物理时,因为之前没有做过系统的知识总结,导致复习时整体效率不高。

下面是由编辑为大家整理的“八年级下学期物理重要知识点归纳整理”,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

八年级下学期物理重要知识点归纳
一、力
1.力的作用效果:(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注: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指物体的运动方向或速度大小的改变或二者同时改变,或者物体由静止到运动或由运动到静止。

形变是指形状发生改变。

2.力的概念
(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

一切物体都受力的作用。

(2)有的力必须是物体之间相互接触才能产生,比如物体间的推、拉、提、压等力,但有的力物体不接触也能产生,比如重力、磁极间、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等。

(3)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符号是N。

(4)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

力的三要素都会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二、牛顿第一定律
1.牛顿第一定律
(1)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这就是牛顿第一定律。

(2)牛顿第一定律不可能简单从实验中得出,它是通过实验为基础、通过分析和科学推理得到的。

(3)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运动的原因。

(4)探究牛顿第一定律中,每次都要让小车从斜面上同一高度滑下,
其目的是使小车滑至水平面上的初速度相等。

(5)牛顿第一定律的意义:①揭示运动和力的关系。

②证实了力的作用效果: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③认识到惯性也是物体的一种特性。

2.惯性
(1)惯性:一切物体保持原有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做惯性。

(2)对“惯性”的理解需注意的地方:
①“一切物体”包括受力或不受力、运动或静止的所有固体、液体气体。

②惯性是物体本身所固有的一种属性,不是一种力,所以说“物体受到惯性”或“物体受到惯性力”等,都是错误的。

三、滑动摩擦力
1.定义: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做相对滑动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滑动摩擦力。

2.摩擦力分类: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滚动摩擦力。

3.摩擦力的方向: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4.在相同条件(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下,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得多。

四、摩擦力
1.摩擦力
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叫摩擦力。

2.摩擦力产生的条件
(1)两物接触并挤压。

(2)接触面粗糙。

(3)将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

3.摩擦力的分类
(1)静摩擦力:将要发生相对运动时产生的摩擦力叫静摩擦力。

(2)滑动摩擦力:相对运动属于滑动,则产生的摩擦力叫滑动摩擦力。

(3)滚动摩擦力:相对运动属于滚动,则产生的摩擦力叫滚动摩擦力。

4.滑动摩擦力
(1)决定因素:物体间的压力大小、粗糙程度。

(2)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五、功
1.功: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

2.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 ;二是
3.没做功的三种情形:1)有力而没有距离(劳而无功)2)靠惯性运动没有力 3)力和距离垂直。

4.功的计算:功(W)等于(F)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s)的乘积。

(功=力×距离)
5.功的公式:W= ;单位:W→J;F→N;S→m。

(1J=1N·m).
六、机械能
1.机械能:能和能的统称为机械能。

(机械能=动能+势能)
2.动能和势能之间可以互相转化的。

方式有:动能重力势能;动能弹性势能。

在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中,没有摩擦等阻力(只有动能和势能的转化),机械能的总量保持 .或者说,机械能是的;若有摩擦等阻力,机械能会不断减少。

3.水能和风能的利用:从能量是角度来看,自然界的流水和风都具有大量的能。

水能的利用有:水能发电、水能磨粉等。

风能的利用有:风能发电、风力推动帆船航行等。

4.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乒乓球下落过程中,势能减小,动能增大,势能转化为动能;人造地球卫星在运行过程中可以认为机械能守恒。

在运行到近地点时卫星的势能最小,动能最大;运行到远地点时,势能最大,动能最小。

拓展阅读:初二物理概念的掌握方法
1、分类法
对所学概念进行分类,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初中物理学的概念可分为四小类①概念的物理量是几个物理量的积,例如:功、热量;②概念是几个物理量的比值,如:速度、密度、压强、功率、效率;
③概念反应物质的属性,例如:密度、比热、燃烧值、熔点、沸点、电阻率、摩擦系数等;④概念没有定义式,只是描述性的,如力、沸点、温度。

2、对比法
对于反映两个互为可逆的物理量可用这种方法进行学习,例如:熔解与凝固、汽化与液化、升华与凝华、有用功与额外功。

3、比较法
对于概念中有相同字眼的相似相关概念利用相比较学习的方法可以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建立内在联系。

例如“重力”与“压力”、“压力与压强”、“功与功率”、“功率与效率”“虚像与实像”、“放大与变大”等。

4、归类法
把相关联的概念进行分组比较便于形成知识系统。

例如:①力、重力、压力、浮力、平衡力、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②速度、效率、功率、压强。

③杠杆、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力的作用线。

④熔解、液化、蒸发、沸腾、汽化、液化、升华、凝华。

⑤串联、并联、混联。

⑥通路、短路、断路。

⑦能、机械能、功能、势能。

5、要点法
抓住概念中关键字眼进行学习,例如“重力”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竖直向上的力叫重力,这个概念中“地球的吸引”“竖直向下”就是关键字眼,值得反复回味和理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