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颗粒提取

病毒颗粒提取

1、取样本约3 g,用液氮冷冻,研磨

2、将粉末转移到30 ml的离心管中,放置于冰上

3、加入15 ml 0.01 M PBS,涡旋

4、加入7.5 ml氯仿,剧烈摇荡,在冰上孵育5 min,4℃,8000

rpm 离心25 min

5、用过滤注射器取上清到新的30 ml离心管中,加入5 ml pbs,

4℃8000 rpm离心25 min

6、转移上清到30 ml超高速离心管中,4℃40000 rpm离心

2.5 h

7、去除上清,加入5 ml的pbs,用保鲜膜包住离心管,4℃

过夜摇,再悬浮。

8、将再次悬浮的病毒混合液转移到15 ml的离心管中,4℃

10000 rpm离心5 min。

9、取上清到新的离心管中,pbs补充体积到5.5 ml,加到2.5

ml 30%蔗糖溶液中(沿管壁轻轻加入),4℃43000 rpm离心3h

10、去除上清,4℃过夜摇,再次悬浮病毒颗粒,保存到—20℃

引导型病毒的机理和解析

引导型病毒的机理和解析

引导型计算机病毒的机理和解析 摘要:引导型病毒是什么,其技术发展,优缺点,特点以及来源,引导型病毒的机制,解析源于DOS高级版本以及Windows 9X的新型引导型病毒的结构,并提出引导型病毒的检测和防治方法。 关键词:引导区硬盘内存新型引导型病毒病毒结构防治 计算机病毒是指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数据,影响计算机使用并且能够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程序代码。计算机病毒具有3个基本特性:感染性、潜伏性和表现性。换句话来说计算机病毒是人为的特制程序或指令程序,具有自我复制能力,并有一定的潜伏性、特定的触发性和很大的破坏性。 计算机病毒的种类繁多,按感染方式分为:引导型病毒、文件感染病毒和混合型病毒。引导型病毒感染硬盘主引导扇区或引导扇区以及软盘的引导扇区,如大麻、火炬、BREAK等病毒。 1 引导型病毒 1.1 简介 引导型病毒寄生在主引导区、引导区,病毒利用操作系统的引导模块放在某个固定的位置,并且控制权的转交方式是以物理位置为依

据,而不是以引导型病毒寄生在主引导区、引导区,病毒利用操作系统的引导模块放在某个固定的位置,并且控制权的转交方式是以物理位置为依据,而不是以操作系统引导区的内容为依据,因而病毒占据该物理位置即可获得控制权,而将真正的引导区内容搬家转移,待病毒程序执行后,将控制权交给真正的引导区内容,使得这个带病毒的系统看似正常运转,而病毒已隐藏在系统中并伺机传染、发作。 引导型病毒进入系统,一定要通过启动过程。在无病毒环境下使用的软盘或硬盘,即使它已感染引导区病毒,也不会进入系统并进行传染,但是,只要用感染引导区病毒的磁盘引导系统,就会使病毒程序进入内存,形成病毒环境。 1.2 计算机启动过程 在分析引导型病毒之前,必须清楚正常的系统启动过程。上电或复位后,ROM_BIOS的初始化程序完成相应的硬件诊断,并设置

引导型病毒的机理和解析

引导型计算机病毒的机理和解析 摘要:引导型病毒是什么,其技术发展,优缺点,特点以及来源,引导型病毒的机制,解析源于DOS高级版本以及Windows 9X的新型引导型病毒的结构,并提出引导型病毒的检测和防治方法。 关键词:引导区硬盘内存新型引导型病毒病毒结构防治 计算机病毒是指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数据,影响计算机使用并且能够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程序代码。计算机病毒具有3个基本特性:感染性、潜伏性和表现性。换句话来说计算机病毒是人为的特制程序或指令程序,具有自我复制能力,并有一定的潜伏性、特定的触发性和很大的破坏性。 计算机病毒的种类繁多,按感染方式分为:引导型病毒、文件感染病毒和混合型病毒。引导型病毒感染硬盘主引导扇区或引导扇区以及软盘的引导扇区,如大麻、火炬、BREAK等病毒。 1 引导型病毒 1.1 简介 引导型病毒寄生在主引导区、引导区,病毒利用操作系统的引导模块放在某个固定的位置,并且控制权的转交方式是以物理位置为依据,而不是以引导型病毒寄生在主引导区、引导区,病毒利用操作系统的引导模块放在某个固定的位置,并且控制权的转交方式是以物理位置为依据,而不是以操作系统引导区的内容为依据,因而病毒占

据该物理位置即可获得控制权,而将真正的引导区内容搬家转移,待病毒程序执行后,将控制权交给真正的引导区内容,使得这个带病毒的系统看似正常运转,而病毒已隐藏在系统中并伺机传染、发作。 引导型病毒进入系统,一定要通过启动过程。在无病毒环境下使用的软盘或硬盘,即使它已感染引导区病毒,也不会进入系统并进行传染,但是,只要用感染引导区病毒的磁盘引导系统,就会使病毒程序进入内存,形成病毒环境。 1.2 计算机启动过程 在分析引导型病毒之前,必须清楚正常的系统启动过程。上电或复位后,ROM_BIOS的初始化程序完成相应的硬件诊断,并设置ROM_BIOS中断和参数,调用INT19H自举。注意ROM_BIOS初始化程序已设置了BIOS中断。 对于硬盘启动,自举程序将硬盘物理第1扇(主引导记录)读到内存首址为0:7C00的区域处,开始执行硬盘主引导区程序,找到激活分区,并将该分区首扇(引导区)也读到0:7C00处(自身下移),

苹果蠹蛾颗粒体病毒新株的毒力测定

苹果蠹蛾颗粒体病毒(CpGV)新株的毒力测定 摘要在甘肃省张掖市试验场李家园,通过收集,研磨感染苹果蠹蛾颗粒体病毒Cydia pomonella granulovirus(CpGV)的幼虫尸体得到苹果蠹蛾颗粒体病毒悬浊液,提纯悬浊液得到CpGV原液。将原液稀释至四个浓度梯度:1?105PIB/ul、0.5?105PIB/ul、0.25?105PIB/ul、1.0?104PIB/ul。用沾过不同浓度的苹果块喂食苹果蠹蛾幼虫,经五天左右幼虫大量死亡。校正死亡率最低是13.11%,最高的是78.23%。在与病毒的浓度对数和校正死亡率回归方程为Y=2.63x-11.95的该LD50为3.43?104 PIB/ul。 关键词苹果蠹蛾颗粒体病毒毒力测定新毒株 苹果蠹蛾Cydia pomonella(L.)是一种蛀果类害虫, 属鳞翅目Lepidoptera 卷蛾科Tortricidae,主要危害苹果、沙果、梨、桃、杏、石榴、核桃等果树[1],使果品质量下降。是一种重要的检疫性害虫,原产于欧洲东南部,在全世界除韩国、日本外的苹果产区均有分布。在欧洲,未防治的苹果园,苹果蠹蛾危害率达到95%以上,成为当地危害苹果最重要的害虫。在中国主要分布于新疆、甘肃省张掖市以西等地[2?5]。 苹果蠹蛾颗粒体病毒Cydia pomonella granulovirus(CpGV)40年前发现于墨西哥[6],初期在加拿大与美国有所发展。直到2001年只有美国使用CpGV防治苹果蠹蛾,2003年以后才在美国大量生产[7?9]。目前,各国均致力于CpGV的应用研究。但在我国尚无有关苹果蠹蛾颗粒体病毒新株的报道,本研究通过收集被感染幼虫尸体,研磨、分离、提纯、镜检等过程,确认发现CpGV新毒株。并通过室内实验测定其毒力。 1 材料与方法 1.1 病毒的收集、分离与提纯 在甘肃省张掖市试验场苹果园发现被感染致死的苹果蠹蛾幼虫,经收集、研磨和镜检,发现一种致死因子是颗粒体病毒。经扩毒,收集、研磨、提纯得到苹果蠹蛾颗粒体病毒原液。 1.2试虫来源 实验用虫采集于新疆喀什市疏勒县一荒废的苹果园内,在第一代幼虫三龄高发期采摘大量有虫果,剥出幼虫后进行饲养。选取三龄幼虫放到1.5ml离心管内,

计算机病毒原理及防范技术(精简版)

《计算机病毒原理及防范技术》----秦志光张凤荔刘峭著 43.8万字 第1章计算机病毒概述 1.1.1计算机病毒的起源----第一种为科学幻想起源说,第二种为恶作剧,第三种为戏程序(70年代,贝尔实验室,Core War), 第四种为软件商保护软件起源说。 1.计算机病毒的发展历史-----第一代病毒,传统的病毒, 第二代病毒(1989-1991年),混合型病毒(或“超级病毒”),采取了自我保护措施(如加密技术,反跟踪技术);第三代病毒(1992-1995年)多态性病毒(自我变形病毒)首创者Mark Washburn-----“1260病毒”;最早的多态性的实战病毒----“黑夜复仇者”(Dark Avenger)的变种MutationDark Avenger ;1992年第一个多态性计算机病毒生成器MtE,第一个计算机病毒构造工具集(Virus Construction Sets)----“计算机病毒创建库”(Virus Create Library), ”幽灵”病毒;第四代病毒(1996-至今),使用文件传输协议(FTP)进行传播的蠕虫病毒,破坏计算机硬件的CIH,远程控制工具“后门”(Bank Orifice),”网络公共汽车”(NetBus)等。 2.计算机病毒的基本特征----1.程序性(利用计算机软、硬件所固有的弱点所编制的、具有特殊功能的程序),2、传染性,3、隐蔽性(兼容性、程序不可见性)4、潜伏性(“黑色星期五”,“上海一号”,CIH),5、破坏性,6、可触发性,7、不可预见性,8、针对性,9、非授权可执行性,10、衍生性。 1.2.2.计算机病毒在网络环境下表现的特征------1.电子邮件成主要媒介(QQ,MSN等即时通讯软件,可移动存储设备,网页,网络主动传播,网络,“钓鱼”),2.与黑客技术相融合(“Nimda”,CodeRed,”求职信”),3.采取了诸多的自我保护机制(逃避、甚至主动抑制杀毒软件),4.采用压缩技术(压缩变形----特征码改变,压缩算法,“程序捆绑器”),5.影响面广,后果严重,6.病毒编写越来越简单,7.摆脱平台依赖性的“恶意网页”。 1.2.3.计算机病毒的生命周期----1.孕育期(程序设计,传播),2.潜伏感染期,3.发病期,4.发现期,5.消化期,6.消亡期。 第2章计算机病毒的工作机制 2.1.1计算机病毒的典型组成三大模块-----1.引导模块(将病毒引入计算机内存,为传染模块和表现模块设置相应的启动条件),2.感染模块(两大功能-----1.依据引导模块设置的传染条件,做判断;2启动传染功能), 3.表现模块(两大功能----依据引导模块设置的触发条件,做判断;或者说表现条件判断子模块 2.1启动病毒,即表现功能实现子模块) 2.2.1计算机病毒的寄生方式-----1.替代法(寄生在磁盘引导扇区);2.链接法(链接在正常程序的首部、尾部、或中间)。 2.2.2.计算病毒的引导过程-----1。驻留内存,2.获得系统控制权, 3.恢复系统功能。 2.4.1.计算机病毒的触发机制----1.日期,2.时间, 3.键盘 4.感染触发, 5.启动, 6.访问磁盘次数, 7.调用中断功能触发, 8.CPU型号/主板型号触发。 第三章计算机病毒的表现 3.1.计算机病毒发作前的表现----1.经常无故死机,操作系统无法正常启动,运行速度异常, 4.内存不足的错误, 5.打印、通信及主机接口发生异常, 6.无意中要求对软盘进行写操作, 7.以前能正常运行的应用程序经常死机或者出现非法错误, 8.系统文件的时、日期和大小发生变化, 9.宏病毒的表现现象,10、磁盘空间迅速减少,11.网络驱动器卷或者共享目录无法调用,陌生人发来的电子邮件,13.自动链接到一些陌生的网站。

活病毒颗粒的荧光标记对于实现病毒侵染宿主细胞过程的实时

??????? ???????? ?N E W S 4图1 活细胞内活病毒标记示意图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何治柯教授课题组与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王汉中研究员课题组合作,在德国‘应用化学“和美国‘分析化学“发表了多篇研究论文三他们率先提出了一种多色荧光标记活细胞内活病毒颗粒的新方法,相关成果发表在Angew.Chem.Int.Ed.,2012,51,670~674(见图1)三活病毒颗粒的荧光标记对于实现病毒侵染宿主细胞过程的实时跟踪,深入理解病毒致病机制以及病毒性疾病的早期诊疗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三病毒感染宿主细胞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动态过程,采用常用的基因工程手段难以标记病毒核酸及示踪病毒与细胞膜融合后病毒核酸的定向移动,该关键信息的丢失极大地限制了研究者对病毒致病机理的正确认识三因此,对病毒颗粒的多色荧光标记,特别是对病毒核酸的标记一直是相关领域的热点问题三所提出的方法利用基因工程手段标记蛋白及通过病毒扩增过程中金属钌配合物与核酸的相互作用标记重组病毒核酸,不仅实现了病毒包膜和病毒核酸的同时荧光标记,而且不影响标记病毒的感染能力,具有标记效率高二荧光信号稳定二普适性强等优点;监测到母代病毒感染宿主的可视化过程,需几十个小时,而监测子代病毒感染仅需几分钟(如图1所示)三该研究成果对于活病毒标记及可视化研究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三具体步骤如下:1.借助病毒展示系统,将绿色荧光蛋白(EGFP )与杆状病毒囊膜蛋白GP64融合表达,构建出GP64上带有绿色荧光蛋白的重组杆状病毒三2.金属配合物[Ru (phen )2(dppz )]2+溶液加入到培养基中培养宿主细胞SF9;将重组病毒加入到培养的宿主细胞中进行病毒感染与增殖三3.收集二纯化双色标记的子代病毒颗粒,得到的子代病毒通过透射电镜(TEM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 -MS )和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laser confocal scanning micro - 图2 亚钌配合物及量子点双色荧光标记检测EV71示意图scope ,LSCM )表征其结构,测量单颗病毒金属配合物[Ru (phen )2(dppz )]2+含量及展示其单颗病毒的双荧光信号三4.将纯化双色标记的子代病毒颗粒用于宿主细胞SF9的侵染示踪研究三此外,基于亚钌配合物及量子点双色荧光检测人体肠道病毒EV71(手足口病)的研究成果发表在Anal.Chem.,2011,83,7316(见图2),基于石墨烯猝灭量子点荧光同时检测人体肠道病毒EV71和柯萨奇B3病毒CVB3的成果已在Anal.Chem.,https://www.360docs.net/doc/022477086.html,/10.1021/ac203172x 在线发表(见图3) 三图3 石墨烯猝灭量子点荧光同时检测EV71和CVB3示意图(上)及可视化检测结果(下)第40卷 2012年6月 分析化学(FENXI HUAXUE ) NEWS Chinese Journal of Analytical Chemistry 第6期973

第三章病毒试题

第三章病毒试题一.选择题 30569.多数病毒粒子的大小为 A.10nm, B.100nm左右 C.300nm D.10-300nm 答:(B) 30570.病毒的大小以()为单位量度。 A. m B.nm C.mm 答:(B) 30571.E.coli T4噬菌体的典型外形是: A.球形 B.蝌蚪形 C.杆状 D.丝状 答:(B) 30572.类病毒是一类仅含有侵染性的病毒。 A.蛋白质 B.RNA C.DNA D.DNA和RNA。 答:(B) 30573.病毒壳体的组成成份是: A.核酸 B.蛋白质 C.多糖 D.脂类 答:(B) 30574.病毒囊膜的组成成分是: A.脂类 B.多糖 C.蛋白质 答:(A) 30575.病毒含有的核酸通常是: A.DNA和RNA B.DNA或RNA C.DNA D.RNA 答:(B) 30576.最先发现病毒的是:

A.巴斯德 B.柯赫 C.伊万诺夫斯基 D.吕文虎克 答:(C) 30577.在-70℃时病毒的保存时间为: A.以小时计 B.以天计 C.以月计 D.以年计 答:(C) 30578.昆虫病毒主要靠()感染 A.接触 B.口器 C.伤口 答:(B) 30579.CPV是 A.颗粒体病毒 B.质多角体病毒 C.核多角体病毒 答:(B) 30580.NPV是 A.核多角体病毒 B.质多角体病毒 C.颗粒体病毒 答:(A) 30581.GV是: A.无包涵体病毒 B.颗粒体病毒 C.核多角体病毒 答:(B) 30582.核多角体病毒是: A.dsDNA杆状病毒 B.ssDNA杆状病毒 C.dsRNA病毒 D.ssRNA病毒 答:(A) 30583.质多角体病毒是: A.dsDNA球形病毒 B.ssDNA球形病毒 C.dsRNA球形病毒 D.ssRNA杆状病毒 答:(C) 30584.颗粒体病毒是:

病毒总结

1.计算机病毒的组成 a)引导模块 b)感染模块 c)破坏模块 d)触发模块 2.计算机病毒的特征 a)驻留内存 b)病毒变种 c)EPO技术 d)抗分析技术 e)隐蔽性病毒技术 f)多态性病毒技术 g)插入型病毒技术 h)自动生产技术 i)网络病毒技术 3.各个操作系统下病毒的分类及原理 (1)攻击DOS系统的病毒。这类病毒出现最早、最多,变种也最多,目前我国出现的计算机病毒基本上都是这类病毒,此类病毒占病毒总数的99%。 a) 文件型病毒 DOS病毒的绝大部分是感染DOS可执行文件,如:。EXE,。COM,甚至是。BAT等文件。这类病毒被称为文件型病毒。像“黑色星期五”、“1575"、“卡死脖”病毒(CASPER)等就是文件型病毒。 DOS文件型病毒一般通过将病毒本体链接到可执行文件(。EXE、。COM)上进行保存自身,并在该可执行文件得到执行后,主动或被动的找到其他可执行文件进行感染,复制自身代码,并在适当的时机发作,破坏计算机内的文件。DOS文件型病毒常见的攻击对象有命令解释器command和DOS系统的可执行文件等。例如:在病毒进入内存并得到执行,普通的一个dir /a/s命令可以感染该目录及子目录下的所有可执行文件。 b) 引导性病毒 既感染主引导区或引导区,又感染感染文件的病毒被称为混合型病毒。如:“幽灵” 病毒(ONEHALF),Natas病毒等。 DOS引导型病毒分为单纯引导型病毒、文件/引导混合型病毒,该类病毒一般会感染主引导记录和DOS引导记录,将病毒体直接写入对应的扇区内,在BIOS执行完毕,将硬盘引导记录调入内存,并开始引导时,病毒就已经进入内存。一般情况下该类病毒修改INT13的中断服务程序,以达到获取控制权的目的。在发生磁盘IO时,INT13被调用,病毒就开始传染和发作。严重时此类病毒会将引导记录和分区表同时篡改,造成整个计算机内磁盘数据的丢失,危害极大。 如果主引导区感染了病毒,用格式化程序(FORMAT)是不能清除该病毒的,可以用FDISK/MBR清除该病毒。但如果是被MONKEY或ONEHALF这类的病毒感染,采用FDISK/MBR会丢失数据或使C盘无法找到。 引导区感染了病毒,用格式化程序(FORMAT)可清除病毒。

病毒样颗粒疫苗的研究进展及其在传染病防控中的应用前景

DOI:10.3760/cma.j.issn.1009-9158.2014.10.006 作者单位:100700北京军区总医院检验科(刘杰);解放军总医院微生物科(杨继勇)通信作者:刘杰,电子信箱:fhaalj@163.com?专家论坛? 病毒样颗粒疫苗的研究进展及其在 传染病防控中的应用前景 刘杰 杨继勇 【摘要】 病毒样颗粒(VLPs)是由一种或多种病毒结构蛋白组装成的颗粒,具有与病毒颗粒相 似的外部结构和抗原性,但不含病毒基因。可采用酵母、哺乳动物细胞、植物细胞、昆虫细胞和细菌系 统表达VLPs抗原。VLPs作为疫苗,可有效诱导机体产生免疫反应。可以作为其他佐剂、多肽疫苗的 整合平台设计嵌合体疫苗。本文就病毒样颗粒国内外研究进展及其在传染病防控中的应用前景进行 综述。(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4,37:739-742) 【关键词】 病毒样颗粒; 疫苗; 免疫学检测 Researchprogressofvirus-likeparticlesanditsapplicationinthepreventionandcontrolofinfectious diseases LiuJie*,YangJiyong.*DepartmentofLaboratory,theMilitaryGeneralHospitalofBeijing People′sLiberationArmy,Beijing100700,China Correspondingauthor:LiuJie,Email:fhaalj@163.com 【Abstract】 Virus-likeparticles(VLPs)areparticlesformedbyoneorseveralstructuralproteins fromviruseswithsimilaroutsidestructureandantigenicityofthenativevirusescontainingnovirus genome.VLPsantigencanbeproducedinyeasts,mammaliancells,plantcells,insectcellsand bacteria.VLPsvaccinecaninduceimmuneresponseeffectively.Otheradjuvantorpolypeptidecanbe integratedintoVLPstoconstructchimericvaccines.Thisreviewfocusesonresearchprogressofvirus-like particlesanditsapplicationinthepreventionandcontrolofinfectiousdiseases.(ChinJLabMed,2014,37: 739-742) 【Keywords】 Virus-likeparticles; Vaccine; Immunologyassay 病毒样颗粒(virus-likeparticles,VLPs)是不含病毒核酸的空壳结构,形态和结构与天然病毒粒子相似,免疫原性较好,但不能自主复制,没有感染性,因而安全性好。目前国内外学者针对30多种感染人和动物的不同病毒已经研制出相应的VLPs,其中一部分VLPs已成为预防病毒病的潜在候选疫苗。 一、病毒样颗粒 在1978年,发现多瘤病毒的主要荚膜蛋白在无病毒核酸的情况下可自组装成VLPs[1]。1984年,自然杂志报道了HBV表面抗原VLPs疫苗的试验结果[2]。在铝佐剂中,采用酵母表达的重组HBsAg刺激小鼠、猴和猩猩产生高滴度HBV特异性抗体。免疫的猩猩可完全抵御静脉给予的人血清来源的HBV的攻击。1986年,该VLPs疫苗被批准用于预防人HBV感染[3]。 研究表明,VLPs是含有某种病毒的一个或多个结构蛋白的空心颗粒。其制备原理是在体外高效表达的一种(或几种)结构蛋白,在合适的VLPs装配和释放的条件下,成功装配释放出在形态上类似于天然病毒的空心颗粒,没有病毒的核酸(DNA/RNA),不能自主复制,其在形态上与真正病毒粒子相同或相似,可通过和病毒感染一样的途径呈递给免疫细胞,有效地诱导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免疫保护反应。病毒的衣壳蛋白一般具有天然的自我装配能力。根据病毒包膜的有无,VLPs分为无胞膜VLPs和有胞膜VLPs两种类型。乳头瘤病毒等可形成无包膜VLPs,HBV等可形成有包膜VLPs。 二、VLPs与疫苗

计算机病毒的种类及原理

计算机病毒的种类及原理 从计算机病毒的基本类型来分,计算机病毒可以分为系统引导型病毒、可执行文件型病毒、宏病毒、混合型病毒、特洛伊木马型病毒和Internet语言病毒等等。 ●系统引导型病毒 系统引导型病毒在系统启动时,先于正常系统的引导将病毒程序自身装入到操作系统中,在完成病毒自身程序的安装后,该病毒程序成为系统的一个驻留内存的程序,然后再将系统的控制权转给真正的系统引导程序,完成系统的安装。表面上看起来计算机系统能够启动并正常运行,但此时,由于有计算机病毒程序驻留在内存,计算机系统已在病毒程序的控制之下了。 系统引导型病毒主要是感染软盘的引导扇区和硬盘的主引导扇区或DOS引导扇区,其传染方式主要是通过用被病毒感染的软盘启动计算机而传染的。只要用这些有系统引导型病毒的软件启动计算机,不管有没有引导成功,系统引导型病毒都将自动装入内存。而在这些由系统引导型病毒控制的系统下,将感染所有进行读、写操作的软盘和硬盘的引导扇区或主引导扇区,一旦硬盘感染了系统引导型病毒,那将感染所有在该系统中使用的软盘。这样,通过软盘作为传染的媒介,病毒就会广泛传播。 ●可执行文件型病毒 可执行文件型病毒依附在可执行文件或覆盖文件中,当病毒程序感染一个可执行文件时,病毒修改原文件的一些参数,并将病毒自身程序添加到原文件中。在被感染病毒的文件被执行时,由于病毒修改了原文件的一些参数,所以首先执行病毒程序的一段代码,这段病毒程序的代码主要功能是将病毒程序驻留在内存,以取得系统的控制权,从而可以完成病毒的复制和一些破坏操作,然后再执行原文件的程序代码,实现原来的程序功能,以迷惑用户。 可执行文件型病毒主要感染系统可执行文件(如DOS或WINDOWS系统的COM或EXE文件)或覆盖文件(如OVL文件)中,极少感染数据文件。其传染方式是当感染了病毒的可执行文件被执行或者当系统有任何读、写操作时,向外进行传播病毒。此时,病毒程序首先将要被感染的文件读入内存,判断其特定位置上是否有该病毒程序的标记,如果已经感染了就不再重复感染,如果没有感染,则将病毒程序写到该文件中。在完成病毒传染后,才去执行本来系统申请的功能。 ●宏病毒 宏病毒是利用宏语言编制的病毒,宏病毒充分利用宏命令的强大系统调用功能,实现某些涉及系统底层操作的破坏。宏病毒仅感染Windows系统下用Word、Excel、Access、PowerPoint等办公自动化程序编制的文档以及Outlook express邮件等,不会感染给可执行文件。 宏病毒是按以下方法进行传播的: (1)当打开一个带宏病毒的文件模板后,该模板可以通过执行其中的宏程序将自身所携带的病毒宏程序拷贝到办公自动化系统的通用模板中; (2)若使用带病毒的模板对文件进行操作时,可以将该文档文件重新存盘为带病毒模板文件,即由原来不带宏程序的纯文本文件转换为带宏病毒的模板 文件。 以上两步循环就构成了宏病毒的传染机制。 ●混合型病毒 混合型病毒是以上几种的混合。混合型病毒的目的是为了综合利用以上3种病毒的传染渠道进行破坏。混合型病毒不仅传染可执行文件而且还传染硬盘主引导扇区,被这种病毒传

实验三 32位文件型病毒

实验三32位文件型病毒 实验目的:(1)了解文件型病毒制造基本原理; (2)了解病毒的感染、破坏机制、进一步认识病毒程序; (3)掌握文件型病毒的特征和内在机制; 实验环境:Win2000\Win9X\WinNT\WinXP 实验内容:用PE分析器对比分析文件感染病毒后的变化 病毒引导说明: 文件型病毒,没有引导部分演示 病毒传染说明: 传染范围:Virus.exe所在目录 传染目标:可执行文件(.exe) 传染过程:搜索目录内的可执行文件,逐个感染 病毒触发说明: 触发条件:运行Virus.exe程序或被Virus.exe感染的程序 病毒破坏说明: 破坏能力:无害型传染时减少磁盘的可用空间,在可执行文件上附加一个节(4K) 破坏方式:攻击文件在可执行文件上附加一个节(4K),修改可执行文件的入口地址 破坏范围:Virus.exe所在目录 病毒查杀说明: 病毒危害等级:低,属于无害型病毒 病毒特征类型:Bloodhound.W32.1(Norton AntiVirus检测结果,这是Symantec软件来临时指代新病毒的文件) 病毒查杀方法:删除所有被感染的文件 实验步骤: 1、附书资源目录\Experiment\win32virus,书中的目录包括virus.exe(编译的病毒程序)、软件 说明书.doc(请仔细阅读)、源代码详解.doc(对代码部分加入了部分注释)以及pll.asm(程序源代码),example.rar包中选取的一个常用程序(ebookedit) 2、将example.rar解压缩到某个目录如D:\virus,解压完毕后应该在该目录下有Button目录、 ebookcode.exe、ebookedit.exe、ebrand-it.exe、keymaker.exe等程序,然后把virus.rar解压后的virus.exe复制到该目录中; 3、当防病毒程序如Norton AntiVirus(注:此处的测试应以当前测试机器上安装杀毒软件为准,本示例运行时机器上安装的只有Norton AntiVirus,故以此为参照)自动防护功能打开时,鼠标光标位于病毒程序上时,会看到如下的图例:

计算机病毒工作原理

计算机病毒工作原理 条件成熟病毒就开始自我复制到传染对象中,进行各种破坏活动等。 病毒的传染是病毒性能的一个重要标志。 在传染环节中,病毒复制一个自身副本到传染对象中去。 计算机病毒二、计算机病毒的简单介绍:计算机病毒(Computer Virus)是编制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数据的代码,能影响计算机使用,能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 计算机病毒具有传播性、隐蔽性、感染性、潜伏性、可激发性、表现性或破坏性。 计算机病毒的生命周期:开发期→传染期→潜伏期→发作期→发现期→消化期→消亡期。 计算机病毒是一个程序,一段可执行码。 就像生物病毒一样,具有自我繁殖、互相传染以及激活再生等生物病毒特征。 计算机病毒有独特的复制能力,它们能够快速蔓延,又常常难以根除。 它们能把自身附着在各种类型的文件上,当文件被复制或从一个用户传送到另一个用户时,它们就随同文件一起蔓延开来。 举一个“hello word例子。 下面是一个简单的DOS批处理病毒源程序autoexec.bat(假设从A

盘启动):程序语句程序注解IF exist c:\\autoexec.bat goto Virus REM 首先检查时机Goto No_Virus REM 若时机不成熟则潜伏:Virus REM 时机成熟时(子程序)c: REM 转到C盘ren autoexec.bat auto.bat REM 将正常文件改名,准备冒名顶替copy a:\\autoexec.bat c:\\ REM 自我复制,开始繁殖echo Hello Word! REM 病毒发作,表现症状:No_Virus REM 正常程序入口a: REM 转回A盘/auto REM 执行正常程序pause REM 暂停等待按任意键继续这个程序非常简单,但却包含了计算机病毒的典型结构,引导部分、传染部分、激发部分等五脏俱全。 其触发机制是:C盘存在autoexec.bat文件,当我们用带有此病毒的启动软盘启动微机时若C盘也有autoexec.bat文件,则病毒将C盘原autoexec.bat文件改名为auto.bat,把自身复制到C盘并显示“Hello Word!。 如果按以前的分类,它可以算是个良性病毒(但再良的病毒都要占用系统资源)。 当然它还无加密和没有严重破坏系统的行为,但要是把echo Hello Word!改为format c:或deltree c:/y看了“ 计算机病毒工作原理文章的还看了:1.计算机病毒的工作原理2.计算机病毒工作原理是什么3.计算机病毒原理介绍4.计算机病毒入侵原理是什么5.计算机病毒本质是什么6.计算机病毒产生原因是什么7.计算机病毒破坏对象是什么

引导型病毒实验原理

引导型病毒实验原理 【实验原理】 一、主引导扇区 主引导扇区是硬盘的第一个扇区(0柱面0磁头1扇区),由主引导记录(MBR)、主分区表即磁盘分区表(DPT)和引导扇区标记三部分组成,是完成系统BIOS箱操作系统交接的重要入口。该分区在进行硬盘分区时产生,用fdisk/mbr可以重建标准的主引导记录程序。主引导扇区的具体内容为: 主引导记录占用引导扇区的前446个字节,存放系统主引导程序(负责从活动分区中装在并运行系统引导程序),不随操作系统的不同而不同,具有公共引导的特性。 主分区表占用64个字节,记录了磁盘的基本分区信息,主分区表分别为4个分区表项,每项16个字节,分别记录了每个主分区的信息,因此最多可以有4个主分区。 引导区标志占用两个字节,对于合法引导区,它等于0xAA55。 二、引导型病毒 所谓的引导型病毒,是指专门感染主引导扇区和引导扇区的计算机病毒,感染主引导区的病毒称为MBR病毒,感染引导区的病毒称作BR病毒。引导型病毒的基本原理如图2.4.4-1所示,其中13H中断如图2.4.4-2所示。如果用带毒软盘启动,首先判断硬盘是否已经中毒,未,中毒则感染之,余下的处理同图2.4.4-1所示。

图2.4.4-1引导型病毒基本原理 图2.4.4-2引导型病毒13H中断 从计算机的启动引导过程可以看出,系统BIOS完成相关检测、初始化后,读主引导扇区/引导扇区至内存固定位置0:7C00处,并转交系统控制权。控制权转角是以物理位置为依据,而不是以扇区内容为依据,转交的条件是扇区的有效标志55AA。引导型病毒正是利用这一点,通过感染主引导扇区和引导扇区,在启动系统时就获取控制权。 由于只有在启动系统时采读取引导型病毒的病毒体,因此引导性病毒要繁殖,必须主流内存,并伺机传染发作,病毒需要在内存中为自己预留空间,这就是病毒将0:413单元的值减少1KB 或nKB的目的。因为系统BIOS上电自检时,将常规内存大小存入0:413,减少nKB后,

蠕虫病毒的传播原理

《计算机系统安全》 课程结课论文《蠕虫病毒的传播原理》 学生姓名陈军辉 学号5011212502 所属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班级计算机16-5 指导教师李鹏 塔里木大学教务处制

摘要:蠕虫病毒发展迅速,现在的蠕虫病毒融入了黑客、木马等功能,还能阻止安全软件的运行,危害越来越大。本文介绍了蠕虫病毒的定义,特点,结构及其在传播过程中的功能,最后介绍了蠕虫病毒的传播机制。 关键词:计算机蠕虫;传播;

目录 引言 (1) 正文 (1) 1.蠕虫病毒的定义及特点 (1) 2.蠕虫病毒的构成及在传播过程中的功能 (2) 3. 攻击模式 (3) 3.1 扫描-攻击-复制 (3) 3.2模式的使用 (5) 3.3蠕虫传播的其他可能模式 (5) 4.从安全防御的角度看蠕虫的传播模式 (5) 总结 (6) 参考文献: (7)

蠕虫病毒的传播原理 引言 蠕虫病毒是一种常见的计算机病毒。它是利用网络进行复制和传播,传染途径是通过网络和电子邮件。最初的蠕虫病毒定义是因为在DOS环境下,病毒发作时会在屏幕上出现一条类似虫子的东西,胡乱吞吃屏幕上的字母并将其改形。蠕虫病毒是自包含的程序(或是一套程序),它能传播自身功能的拷贝或自身的某些部分到其他的计算机系统中(通常是经过网络连接)。 正文 1.蠕虫病毒的定义及特点 蠕虫病毒的定义:蠕虫是一种可以自我复制的代码,并且通过网络传播,通常无需人为干预就能传播。蠕虫病毒入侵完全控制一台计算机之后,就会把这台机器作为宿主,进而扫描并感染其他计算机。当这些新的被蠕虫入侵的计算机被控制之中后,蠕虫会以这些计算机为宿主继续扫描并感染其他计算机,这种行为会一直延续下去。蠕虫使用这种递归的方法进行传播,按照指数增长的规律分布自己,进而及时控制越来越多的计算机。蠕虫病毒有如下特点:(1)较强的独立性。计算机病毒一般都需要宿主程序,病毒将自己的代码写到宿主程序中,当该程序运行时先执行写入的病毒程序,从而造成感染和破坏。而蠕虫病毒不需要宿主程序,它是一段独立的程序或代码,因此也就避免了受宿主程序的牵制,可以不依赖于宿主程序而独立运行,从而主动地实施攻击。 (2)利用漏洞主动攻击。由于不受宿主程序的限制,蠕虫病毒可以利用操作系统的各种漏洞进行主动攻击。例如,“尼姆达”病毒利用了 IE 浏览器的漏洞,使感染了病毒的邮件附件在不被打开的情况下就能激活病毒;“红色代码”利用了微软 IIS 服务器软件的漏洞(idq.dll 远程缓存区溢出)来传播;而蠕虫王病毒则是利用了微软数据库系统的一个漏洞进行攻击。 (3)传播更快更广。蠕虫病毒比传统病毒具有更大的传染性,它不仅仅感染本地计算机,而且会以本地计算机为基础,感染网络中所有的服务器和客户

实验三+PE文件型病毒分析

实验三 PE文件型病毒分析 一、实验目的 1.了解PE文件型病毒的基本原理; 2.了解病毒的感染、破坏机制,认识病毒程序; 3.掌握文件型病毒的特征和内在机制。 【注意事项】 1.本病毒程序用于实验目的,面向实验演示,侧重于演示和说明病毒的内在原理,破坏功能有限。在测试病毒程序前,需先关闭杀毒软件的自动防护功能或直接关闭杀毒软件。 2.若在个人电脑上实验,最好在虚拟机中运行。 3.测试完毕后,请注意病毒程序的清除,以免误操作破坏计算机上的其他程序。 4.请勿传播该病毒。传播该病毒造成有用数据丢失、电脑故障甚至触犯法律等后果,由传播者负责。 二、实验内容 压缩包中包括编译的病毒程序“PE_Virus.exe”和一个用于测试病毒的正常文件“test.exe”,通过运行病毒程序观看各步提示以了解PE文件型病毒的内在机制。 【PE_Virus病毒说明】 (1)传染范围:PE_Virus.exe所在目录; (2)传染目标:可执行文件(.exe); (3)传染过程:搜索目录内的可执行文件,逐个感染; (4)触发条件:运行PE_Virus.exe程序或被PE_Virus.exe感染的程序; (5)破坏能力:无害型,传染时减少磁盘的可用空间,在可执行文件上附加一个4K大小的节; (6)破坏方式:攻击文件,在可执行文件上附加一个节(4K),修改可执行文件的入口地址; (7)特征类型:Virus.Win32.Huhk.B(360提示) 【PE文件型病毒主要技术原理】 (1)病毒重定位 (2)获取API函数 (3)搜索可感染的文件

(4)内存映射文件 (5)病毒感染其他文件 (6)返回到宿主程序 任务1 观察PE_Virus病毒感染test.exe文件的过程 【提示】 (1)用360等杀毒软件检测PE_Virus.exe,杀毒软件检测到该文件有病毒。 (2)关闭防病毒软件的自动防护功能,运行PE_Virus.exe,会出现如下提示: 本实验为了能够比较直观演示病毒程序,让用户知道病毒正在做什么,故而有若干提示界面,但实际的病毒在感染其他程序前不会让用户感觉到病毒程序正在运行,往往都是隐藏运行,或者是寄生在宿主程序中。 (3)接下来会有若干提示,主要有: ①查找当前目录中符合条件的文件 为了减少病毒破坏的范围,在编写该病毒程序时,限定其感染范围为当前目录内感染,这也同时减少了病毒的破坏范围。 ②判断找到的文件是否可感染 PE_Virus.exe可以感染的目标程序为PE文件中的可执行文件(.exe)。 ③感染文件 PE_Virus.exe感染方式是在宿主文件附加一个节(4K),被感染的宿主程序运行时先跳转到该节处,运行感染代码,感染结束后再返回宿主程序的入口地址执行宿主程序。 ④暂停 病毒程序中加入sleep代码。在手工查毒时,有时需判断当前机器是否有异常程序在运行,如果机器没有明显的程序在运行,而硬盘的指示灯一直闪烁,在高速运转着,则可粗略判断机器有异常程序在运行。对于病毒程序而言,就需要通过sleep一

计算机网络原理 病毒的分类

计算机网络原理病毒的分类 各种不同种类的病毒有着各自不同的特征,它们有的以感染文件为主、有的以感染系统引导区为主、大多数病毒只是开个小小的玩笑、但少数病毒则危害极大(如臭名昭著CIH病毒),这就要求我们采用适当的方法对病毒进行分类,以进一步满足日常操作的需要: ●按传染方式分类 病毒按传染方式可分为引导型病毒、文件型病毒和混合型病毒三种。其中引导型病毒主要是感染磁盘的引导区,我们在使用受感染的磁盘(无论是软盘还是硬盘)启动计算机时它们就会首先取得系统控制权,驻留内存之后再引导系统,并伺机传染其它软盘或硬盘的引导区,它一般不对磁盘文件进行感染;文件型病毒一般只传染磁盘上的可执行文件(COM,EXE),在用户调用染毒的可执行文件时,病毒首先被运行,然后病毒驻留内存伺机传染其他文件或直接传染其他文件,其特点是附着于正常程序文件,成为程序文件的一个外壳或部件;混合型病毒则兼有以上两种病毒的特点,既染引导区又染文件,因此扩大了这种病毒的传染途径。 ●按连接方式分类 病毒按连接方式分为源码型病毒、入侵型病毒、操作系统型病毒、外壳型病毒等四种。其中源码病毒主要攻击高级语言编写的源程序,它会将自己插入到系统的源程序中,并随源程序一起编译、连接成可执行文件,从而导致刚刚生成的可执行文件直接带毒,不过该病毒较为少见,亦难以编写;入侵型病毒则是那些用自身代替正常程序中的部分模块或堆栈区的病毒,它只攻击某些特定程序,针对性强,一般情况下也难以被发现,清除起来也较困难;操作系统病毒则是用其自身部分加入或替代操作系统的部分功能,危害性较大;外壳病毒主要是将自身附在正常程序的开头或结尾,相当于给正常程序加了个外壳,大部份的文件型病毒都属于这一类。 ●按危害程度分类 病毒按病发的危害程度可分为良性病毒和恶性病毒。一般良性病毒是指那些具有攻击性质并无恶意的病毒程序,它不破坏电脑系统的数据,只是干扰人-机界面,如破坏屏幕显示、键盘接收速度减慢,程序执行中断必须输入指定字符才可继续等。恶性病毒则是指那些具有破坏性的病毒程序,它对系统进行恶意攻击,破坏电脑系统或软、硬盘上的数据,如修改文件分配表,更改盘上数据,或对盘格式化等,它往往会给用户造成较大危害,如最近十分流行的CIH病毒就属此类,它不仅删除用户的硬盘数据,而且还破坏硬件(主板)。 ●按程序运行平台分类 病毒按程序运行平台分类可分为DOS病毒、Windows病毒、Windows NT病毒、OS/2病毒等,它们分别发作于DOS、Windows 9X、Windows NT、OS/2等操作系统平台上的病毒。 ●新型病毒 部分新型病毒由于其独特性而暂时无法按照前面的类型进行分类,如宏病毒、黑客软件、电子邮件病毒等。 宏病毒主要是使用某个应用程序自带的宏编程语言编写的病毒,如感染WORD系统的WORD宏病毒、感染EXCEL系统的EXCEL宏病毒和感染Lotus Ami Pro的宏病毒等。 黑客软件本身并不是一种病毒,它实质是一种通讯软件,而不少别有用心的人却利用它的独特特点来通过网络非法进入他人计算机系统,获取或篡改各种数据,危害信息安全。正是由于黑客软件直接威胁各个广大网民的数据安全,况且用户手工很难对其进行防范的独特特点,因此各大反病毒厂商纷纷将黑客软件纳入病毒范围,利用杀毒软件将黑客从用户的计算机中驱逐出境,从而保护了用户的网络安全。 电子邮件病毒实际上并不是一类单独的病毒,它严格来说应该划入到文件型病毒及宏病

文件型病毒

西安邮电学院 计算机病毒实验报告书 院系名称: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专业名称信息安全 班级:安全0804班 学生姓名:余伟东(0608-3121)实验时间:2011年06月23日

一.验证利用OllyDBG修改病毒感染程序 (1)进入实验平台,单击工具栏“实验目录”按钮,进入文件型病毒实验目录。新建文件夹“text”,将文件夹“hei”下的hei0.exe(未感染病毒的可执行程序)复制到text目录中。点击工具栏“LaborDayVirus”按钮,将目录中的LaborDayVirus.exe也复制到text目录中。将系统时间调整为5月1日,双击text目录下LaborDayVirus.exe感染hei0.exe文件,观察 hei0.exe感染病毒前后的大小变化。 (2)单击工具栏“OllyDBG”按钮启动ollyDbg1.10,单击文件菜单中的“打开”项,选择要修复的hei0.exe。由于病毒修改了原程序的入口点,因此会有程序入口点超出代码范围的提示,如图32-1-1所示。 单击“确定”按钮继续,程序会停在病毒修改后的程序入口点(hei0.exe的入口点为 0x00403200)上,在代码中找到最后一个jmp指令处(病毒感染完成后将跳转回原程序),按 F2设置断点,按F9运行,程序会在刚设置的jmp断点上中断,查看EAX寄存器的值(EAX=0x401000注意上面提到的断点,下面还会用到),按F7单步执行到下一条指令地址,点选鼠标右键,选择菜单中的“用ollyDump脱壳调试进程”,选中重建输入表方式1,方式2各脱壳一次,分别保存为1.exe、2.exe。测试两个程序是否还具有病毒的传染特性。

病毒机理

计算机病毒的原理与危害 [摘要]随着计算机的普及,计算机病毒也更加猖獗,对计算机系 统安全和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干扰。本文从病毒的基本概念、工作原理、传播途径和所造成的危害等方面进行相关介绍和分析。[关键词]计算机病毒;原理;传播途径 [Abstract] With the popularity of computers, computer viruses are more and more rampant, they have bad effects on the computer system and people's daily life. This paper will introduce and analyze the computer virtues on some aspects including the basic concept, the working principle, their transmission way and their harm. [Key words] Computer virus; principle; transmission way 1.引言 当下信息和网络技术发展迅速,计算机的应用也相当普及。与此同时,计算机病毒的危害也日益明显。个人计算机、网络服务器,甚至国家安全部门的数据系统都可能遭到攻击。可见,对于计算机病毒的研究和防范十分必要。下面,就从计算机病毒的定义开始,分几个部分对计算机病毒做一下基本的分析。 2.定义 尽管计算机病毒作为一个名词已得到广泛的认识,但是其真正的定义却略显得模糊。一方面精确定义是否为计算机病毒的特征存在一定的困难性,另一方面计算机病毒也在随着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