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蠹蛾颗粒体病毒新株的毒力测定

合集下载

苹果蠹蛾发生规律监测及防效试验

苹果蠹蛾发生规律监测及防效试验
记 录各诱 捕 器捕 获雄 性 苹果蠹 蛾 成 虫 的数量 ,同时

材料 与方 法
1 . 试 验 地 点 及 材 料
试 验地 点 : 阿 瓦提 县 丰收 1 场 8连 、 多 浪 乡 3村 3组 、 阿依 巴格 乡 2村 4组 、 阿依 巴格 乡 7村 6组 、 阿 依 巴格 乡 4村 3组 和 6村 4组 。 试 验药 剂 : 苹 果蠹 蛾诱 芯 、 诱 捕器 和粘 虫胶 板 。
性 诱 监测 点 . 设 置在苹 果 、 梨、 桃、 杏 等苹果 蠹 蛾 寄 主 果园内; 阿依 巴格 乡和 丰收 1 场 8连 为纯 苹 果果 园 ; 多 浪 乡 3村 3组 为苹 果 、 梨、 桃、 杏 等种 植 多种 寄 主 树 种 的果同 . 平均 每公 顷设 置 1 个 诱捕 器 。 另外 3 个
+ 丰收 1 场 8连

多浪 乡 3村 3组
一A 一 阿依 巴格 乡 2村 4组



墨 萎 饕

警 兰

蓦 蓦
__

__
.一
S o o o o 器
N __ 一
暑 曼 塞
一 一
期 为 6月初 ~ 6月 中下 旬 . 第 2代成 虫 羽 化高 峰 期 为
N o n g C u n K e
… 一 … . … … … , …
, Ji

_ .
苹 果 蠹 蛾 发 生 规 律 监 测 及 防 效 试 验
王 同仁 , 艾 买尔江 ・ 尼 亚孜 ’ , 艾 山江 ・ 吐尔 逊 , 刘学梅 , 王红艳 , 古 丽 白克热木 , 钟仕 荣 , 孙
监 测点 的果 园 内均设置 面积 为 0 . 2公 顷 的标准 地 , 采

苹果蠹蛾绿色防治药剂筛选试验

苹果蠹蛾绿色防治药剂筛选试验

广泛分布于 世界各大果品产 区,是危害苹果 、梨、沙 果 、桃 、杏等果树 的一种毁灭性害 虫 ,也是世 界上最 危险 的检疫 性害虫 。我 国于 1 9 5 7 年首次在新疆 发现 ,
2 0世纪 8 0年 代后在新 疆各地普 遍 发生 … 。苹果 蠹蛾 具有 传播 蔓延快 、发生繁殖快 、危害寄 主广 、控制防
后 8月 2日开始调查 。
虫株率 ( %) =有虫株数 /总株数 ×1 0 0 虫果率 ( %) =有虫果 数 /总果数 ×1 0 0 防效 ( %) = ( 空 白对 照区虫果率 一药剂处理 区虫果
率) /空 白对照区虫果率 ×1 0 0
5 结果 与分析
农药 药效 田间试验 有别于一般 的防 治示范或简单 的效果观察 ,试验 结果必须用可 靠数据表示 H 】 。苹果 蠹蛾发生基数 的调查结果 见表 2 ,各处理药剂 的防效 调 查结果 见表 3 。
2 试验材料 与相关资料
2 . 1 试 验 材 料
试 验果 园为 苹果 园,主 要 品种为 ‘ 红元 帅 ’ 、‘ 黄
元帅 ’ ,防治对象为苹果蠹蛾 。
2 . 2 试验地选择
试验 区选择在环境 管理条件较好 、水肥条件 中上 等 ,且在害 虫发生 中央地 区 ,具有 代表性 的果 园。
5月 2 9日、6月 2 3日、7月 2 5日,共计 4 次。
2 0 1 7 年第2 期
4 . 2 调查 方法
采取 全小 区逐 株调查方法 ,统一 计算虫株率和 虫 果率 。计算公式如下 :
4 调查时 问、次数 与方法
4 . 1 调查时 间和次数
根 据苹 果 蠹蛾 的 发 生发 展规 律 ,成 虫 始 见期 在 4月 2 5日左 右 ,于 5月 中旬 进 行 第 1 次 防 治 。5月 1 0日开始调查发生基数 ,第 1 次用药 7 d 后 5月 2 3日 开始调查 ;第 2 次 用药 7 d后 6月 5日开始调 查 ;第 3次用药 7 d后 6月 3 0日开始调查 ;第 4 次用药 7 d

苹果蠹蛾阻截监测及防控工作实施方案

苹果蠹蛾阻截监测及防控工作实施方案

苹果蠹蛾阻截监测及防控工作实施方案一、苹果蠹蛾的危害苹果蠹蛾是果树上重要的蛀果害虫,是国际间重要检疫性有害生物,我国将其列为全国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单和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录。

苹果蠹蛾幼虫钻蛀果实,严重降低品质,且造成大量落果,落果率达50-60%,该虫繁殖力和对坏境适应性均较强,发育历期长,且不整齐,一旦发生,就难以根除。

该虫不仅严重危害苹果、梨等果品产量和质量,更重要的是因其特殊的检疫地位严重制约果品的贸易,一旦我市发生苹果蠹蛾疫情,将对我市苹果的国内外贸易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果业是我市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民增加收入的重要产业,也是我市外向型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我市地处环X苹果优势产业带上,阻截和防控苹果蠹蛾工作意义巨大。

二、总体思路及原则坚持“预防为主、科学防控、依法治理”的防控方针,按照“政府主导、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防控原则,实行“分类指导、分区治理、联防联动”的运行机制,全面落实监测措施,宣传防控技术。

三、防控目标确保对苹果蠹蛾全面监测、防控,一旦发现,及早处置,确保不扩散、不蔓延。

四、苹果蠹蛾监测与防控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防控领导小组苹果蠹蛾等重大植物疫情防控属于政府公共管理范畴,鉴于疫情发生的严峻形势,为确保防控措施到位,市政府成立领导小组,组长由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小组成员由农业、交通、公安、审计、财政等部门组成。

要加大对防控工作的领导,打好苹果蠹蛾阻截战。

目前要确保疫情不扩散,各单位和部门要高度重视,将苹果蠹蛾疫情监测、防控列为当前工作重点,加强领导,明确责任,确保各项监测、防控措施的落实。

发现疫情后迅速实行统防统治,确保防治效果。

(二)加大应急资金扶持力度财政部门应加大资金支持力度,确保苹果蠹蛾监测、防控所需资金的拨付。

各级政府应切实做到专款专用,防止挤占、挪用。

(三)加大宣传力度苹果蠹蛾是检疫对象,本地基层科技人员和果农对这种外来传入害虫不熟悉,要通过印发挂图、明白纸,召开工作会议、举办培训班等多种形式,使基层科技人员和果农掌握苹果蠹蛾的简易识别方法,掌握防控技术,防止人为传播疫情,阻断传播源。

实时荧光定量PCR快速检测四种蛀果性害虫

实时荧光定量PCR快速检测四种蛀果性害虫

实时荧光定量PCR快速检测四种蛀果性害虫王凤军;刘莎莎;冯俊丽【期刊名称】《生物技术通报》【年(卷),期】2015(000)002【摘要】Laspeyresia pomonella, Euzophera pyriella Yang, Grapholitha molesta and Blank cutworm are important pets of fragrant pears and other fruits in Xinjiang, and they are also internationally important pests on inspection and quarantine. However, the identification relies mainly on morphological characters up to date. The lack of molecular detection methods greatly limits the international export trading of fragrant pears and related products. The 16S rDNA COI fragments from the four pests were cloned and sequenced. Then, specific primers and probes were designed according to the sequencing data, and the fluorescence Real-time quantification PCR detection system was established. The results demonstrates the limits of detection concentration of Laspeyresia pomonella, Euzophera pyriella Yang, Grapholitha molesta and Blank cutworm in this system are respectively 1.605×10-2,0.729×10-2,0.475×10-2 and 0.818×10-2 ng/μL, meeting the deman d of inspection and quarantine routine testing. To overcome the residual bodies of some insects and some pieces mixed samples, or several insects together mixed samples appeared in actual testing process, DNA extracted from single, multiple and mixed pest samples were detected and evaluated, furtherverifying the specificity of this method, the reliability and applicability.%苹果蠹蛾、香梨优斑螟、梨小食心虫及地老虎是危害新疆香梨等产品的重要害虫,前3种也属于国际上检验检疫重要虫害。

2种生物测定方法对杀虫剂毒力测定结果比较

2种生物测定方法对杀虫剂毒力测定结果比较

2种生物测定方法对杀虫剂毒力测定结果比较中国果树ChinaFruits2007(4)2007年7月3小结试验结果表明,60%百泰可分散粒剂l500倍液和80%大生M一45可湿性粉剂800倍液防治苹果褐斑病的效果较好,其次为3%克菌康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和68.75%易保可分散粒剂1250倍液,从防效和降低成本角度考虑,与波尔多液交替使用较好.3%克菌康可湿性粉剂与其他杀菌剂相比具有低残留,减小抗药性,保护环境等优点,建议生产上以3%克菌康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与波尔多液交替使用防治苹果褐斑病.2种生物测定方法对杀虫剂毒力测定结果比较张勇(山东省果树研究所,泰安271000)绣线菊蚜又名苹果黄蚜,田间扩散速度快,危害重,是果树的重要害虫.目前对绣线菊蚜的防治,仍以化学防治为主.蚜虫形体小,发育历期短,繁殖力强,活动范围小,受药剂的选择压力大,对农药极易产生抗性.因此,田间及时准确地对绣线菊蚜的抗药性进行监测是十分必要的.2006年通过对2种常用生物测定方法的改进与比较,结合田间药效试验,研究了不同生物测定方法对防治绣线菊蚜药剂毒力测定结果的影响.1材料与方法1.1室内毒力测定1.1.1试虫绣线菊蚜采自山东省泰安市东城果园,苹果品种为富士,该园栽培管理条件一致,试验当日摘取新梢顶部有蚜梢带回,在室内挑选生长发育正常一致的无翅雌蚜供试.1.1.2供试药剂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江苏克胜集团);3%啶虫脒乳油(陕西蒲城美尔果公司);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山东华阳农药集团).1.1.3生物测定方法(1)玻片浸渍法参照FAO推荐的玻片38浸渍法¨并加以改进.将双面胶带剪成2~3 cm长,贴在载玻片的一端,用零号毛笔挑取大小一致,体色鲜艳,行动活泼的黄蚜,将其背部粘在双面胶带上,每片粘3行,每行粘10头.在温度为25℃,相对湿度85%左右的生化培养箱里放置4小时后,用双目镜观察, 剔除死亡或不活泼的个体.药剂在预试的基础上各稀释6个浓度,将载玻片有虫的一端浸入药液中,轻轻摇动5秒后取出,用吸水纸快速吸干虫体及周围多余的药液.置于生化培养箱中,24小时后用双目镜检查结果.毛笔轻触虫体不动者为死亡.每个浓度重复4次,另以浸渍清水为对照,对照组死亡率在10%以下的为有效实验,求毒力回归式及Lc..(2)改进的叶片残毒法将完整,生长良好的无虫苹果叶片,在稀释成系列浓度的药液中浸渍30秒后取出,吸去多余的药液, 阴干,放在透明塑料养虫杯内备用,并将湿润的棉条包裹在叶柄处,以保持叶片湿度,减少水分散失;同样的办法将带虫叶片放在稀释成系列浓度的药液中浸渍30秒后取出,吸去多余的药液,然后用零号毛笔挑取大小一致,行本文于2007—04—20收到.张勇电话:(0538)8260588中国果树ChinaFruits2007(4)2007年7月动活泼的黄蚜,转移到上述处理备用苹果叶片上,每片3O头,盖上养虫杯盖.处理时先用清水作为对照,再由低浓度向高浓度依次处理,每浓度重复4次,养虫盒置于温度25℃, 相对湿度85%左右的生化培养箱中,24小时用双目镜检查死亡及存活个体,数据处理同玻片浸渍法.1.2田间药效试验试验设在山东省泰安市红庙果园,品种为红富士,树龄15年生,行株距为4mX3m,试验区果树生长较为一致;试验设4个处理: 3%啶虫脒乳油2500倍液,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000倍液,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空白对照喷清水.每3株树为1个小区,随机区组排列,重复4次.于2006年5月16日,用青岛德之助园艺公司的"WL—ABSC"型机动喷雾器(工作压力为l5~20kg/cm,喷孔直径1.2mm)全株均匀喷雾施药.施药量以叶片均匀着药,稍有药滴下淌为度,每株用药液4~5kg.每小区调查2株试验树.药前每树按东,南,西,北,中5个方位随机选取5个旺长新梢并挂牌标记,查数顶芽下5片叶的活蚜虫数.药后1,3,7,1O天各调查1次标记梢上存活蚜虫数.计算虫口减退率和防效.用"DMRT"法检验药效的差异显着水平.虫口减退率(%)=[(施药前活虫数一施药后活虫数)/施药前活虫数]X100校正虫口减退率(%)=[(防治区虫口减退率一对照区虫口减退率)/(100一对照区虫口减退率)]X】0f)2结果与分析2.1毒力测定结果由表1可以看出,叶片残毒法测定的药剂毒力总体分析高于玻片浸渍法测定的结果,且不同药剂差异程度不同.两者之间的差异可能与绣线菊蚜在2种测定方法中所处的活动状态不同有关J,在玻片浸渍法中蚜体背部被粘在胶带上,不能活动,减少了绣线菊蚜接触药剂的机会及接触药剂的面积,影响了药剂的穿透效力.而在叶片残毒法中,蚜虫可以在叶片上自由活动取食,增加了接触药剂的机会和着药量,相对于玻片浸渍法毒力增加更多.表13种药剂2种生物测定方法对绣线菊蚜的毒力比较2.2田间药效试验结果3%啶虫脒乳油2500倍液,10%毗虫啉可湿性粉剂3000倍液对绣线菊蚜田间防治效果较好,有效控制期为7—1O天,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防治效果相对较差.田间药效试验结果与叶片残毒法毒力测定结果较为一致,表明叶片残毒法测定结果与田间防治情况更为接近(表2).3讨论通过室内生物测定及田间药效比较试验,明确了叶片残毒法与玻片浸渍法对绣线菊蚜杀虫剂毒力测定结果存在的差异及不同的适用范围:玻片浸渍法适合于要求标准的毒力数据;叶片残毒法简便可靠,更接近于田间实际情况,适合于一般常规测定或田间抗药性监测.39中国果树ChinaFruits2007(4)2007年7月2黄素青,徐汉虹,曾东强,等.农田害螨的几种生物测参考文献定方法.植物保护,2005,31(1):79—811王开运,赵卫东,姜兴印,等.十种杀螨剂对二斑叶螨3孟和生?两种生测方法对杀螨剂毒力测定结果的影响比抗性种群不同发育阶段的毒力比较.农药,2002,41较?植物保护,2002,28(3):49~51 (3):29—31多?戊醇悬浮剂防治苹果主要果实病害试验水王江柱孙双全(河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保定071001)近年来随着苹果套袋技术的推广普及与应用,苹果生长期用药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控制,使苹果主要果实病害防治的用药次数缩短到了套袋前的3次左右,但由于市场上农药质量良莠不齐,还很难保证既要控制好病害的发生危害,又要保证果面光洁亮丽.因此,我们以"选择优质安全高效农药,保证果面免受药剂伤害,生产优质高档果品"为目的,在2005年和2006年对30%多菌灵?戊唑醇悬浮剂(商品名为福连)用于防治苹果主要果实病害的效果及安全性等进行了试验研究,现将试验结果总结报道如下.1材料和方法1.1试验地概况试验地设在河北省顺平县东阳各庄红富士苹果协会会员的苹果园内,试验品种为红富士,树龄2O年生,行株距6m×4m,树势中40等偏强.果园为山前台地,中壤土,管理水平及土壤肥水条件中上等,但枝叶量较大.1.2试验药剂30%多?戊醇悬浮剂(江苏龙灯化学有限公司),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日本曹达株式会社),80%必得利可湿性粉剂(河北双吉化工有限公司),80%大生M一45可湿性粉剂(美国陶氏益农公司),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江苏省镇江农药厂有限公司).1.3试验方法1.3.1药效试验2005年进行探索性试验,选择管理水平一致的37棵红富士苹果树.试验设30%多?本文于2007—03—26收到.试验得到河北省顺平县东阳各庄红富士苹果协会段小库会长大力协助,在此表示衷心感谢.王江柱电话:(0312)7521224。

苹果蠹蛾颗粒体病毒应用研究进展

苹果蠹蛾颗粒体病毒应用研究进展

e u r p r o v i n c e s o f C h i n a , s u c h a s X i n j i a n g , G a n s u a n d N i n g x i a s i n c e i t s i f r s t i f n d i n g i n 1 9 5 0 S . C y d i a p o m o n e l l a g r a n u l o v i us( r C p G V) , a n e f f e c t i v e b a c u l o v i r a l i n s e c t i c i d e t o c o n t r o l p o p u l a t i o n o f t h e s e .
3 . 安徽 省医学科学研究 院, 2 3 0 0 6 1 , 合肥 ) 摘要 : 苹果蠹蛾( C y d i a p o m o n e l l a( L . ) ) 属鳞翅 目( L e p i d o p t e r a ) , 卷叶蛾科 ( T o r t r i c i d ) , 小卷蛾 亚科 ( O l e t h r e u t i —
苹果蠹 蛾颗粒体病毒应用研究进展
黄 晓萍 , 王洪秀 , 戴 陈伟。 , 王金 昌 , 关丽梅 , 靳 亮
( 1 . 江西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 所 , 江西 南 昌 3 3 0 0 2 9 ;
2 . 江西 省农 业 科 学 院 农 业 应 用 微 生 物研 究 所 , 3 3 0 2 0 0, 南 昌;
中 图分 类 号 : ¥ 7 6 3 . 1 2 文献 标 识 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1 —3 6 7 9 ( 2 0 1 5 ) 0 3— 3 0 3— 0 6

SN-T 1120-2002 苹果蠹蛾检疫鉴定方法

SN-T 1120-2002 苹果蠹蛾检疫鉴定方法

苹果蠹蛾检疫鉴定方法Method of quarantine and identification for Codling moth (Cydia pomonella L.)SN/T 1 120—2002 前言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国家认证认可监督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新疆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薛光华、范伟功、严钧、柴燕、依米提、张红。

本标准系首次发布的检验检疫行业标准。

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进境植物检疫中对苹果蠹蛾(Cydia pomonella L.)的检疫鉴定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水果(苹果、梨、桃、杏、李、山楂、核桃、石榴等)中苹果蠹蛾的检疫鉴定。

2 原理2.1 苹果蠹蛾学名(Cydia pomonella L.),英文名(Codling moth),属鳞翅目(Lepidoptera)、卷蛾科(Tortricidae)、小卷蛾亚科(Olethreutinae Walsingham)、小卷蛾属(Cydia hübner)。

其成虫的形态特征与其他卷蛾种类不同,苹果蠹蛾的生物学特征、形态学特征及寄主是本标准鉴定方法的依据。

2.2 苹果蠹蛾的传播主要是靠幼虫、蛹或成虫随货物、包装材料和运输工具远距离传播;近距离传播为成虫生理需要的迁飞,或靠风的力量迁飞。

2.3 苹果蠹蛾的习性成虫将卵产在果实表面或树叶表面。

幼虫孵化后从果实表面蛀进果实中取食,完成其幼虫发育阶段。

幼虫发育成熟后从果实的蛀孔中爬出,在树皮下,落叶中及其他隐蔽地方化蛹。

幼虫有相残习性和转果习性。

蛹在隐蔽处发育成熟后,羽化为成虫。

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翅脉 nervure支持翅膜的似杆或似脉的构造。

有Sc脉,R l-X脉,M l-X脉,Cu l-X脉,A l-X脉,其为分类的依据。

3.2翅斑 speckle由鳞片排列成的斑纹。

在翅基部的为基斑,翅中部的为中带,翅靠外缘前端的为端纹。

苹果蠹蛾的鉴定与监测

苹果蠹蛾的鉴定与监测

3、采 取 根 除 措 施

1) 化学控制:防 治 1、2代 幼 虫 可 用
4.5% 高 效 氯氰菊 酯 乳 油 800-1000倍 液;

2) 生物防治:赤 眼 蜂 类 是 其 最 为 重 要的一类寄生性天敌; 3)性信息素防治技术:包 括 了 诱捕器诱捕和干扰交配

4) 不育昆虫释放技术:该 方 法 通 过 饲
⑥向 社 会 公 布 各 级 植 物 检 疫 部门的热线电话,接受公众的 咨询以及线索的提供。

苹果蠹蛾的防控



一、建立应急反应体系 1、苹 果 蠹 蛾 的 监 测 与 疫 情 报告 2、感染地区的确认与非疫终止 区的划分 3、采 取 根 除 措 施 4、根 除 效 果 的 核 查
1、苹 果 蠹 蛾 的 监 测 与 疫 情报告

非疫区缓冲内的各个疫情监测点的工
作人员以及检查站的工作人员按照各 项规程进行监测和汇报,当在监测中 发现有与苹果蠹蛾近似的昆虫时,及 时进行初步鉴定,同时 在 24h之内报 告给上级植物检疫机构。
4、根 除 效 果 的 核 查

根 除 效 果 的 核 实 要 跟据最后 一次监测到苹果蠹蛾的时间而定, 当距最后一次捕到苹果蠹蛾成虫 达到20d或者距离最后一次捕到 幼虫到达50d时,即可以认为感 染区域内的苹果蠹蛾已经被根除。
二、建立非疫区档案管理制度

档案的 内 容 包 括 苹 果 蠹 蛾
苹果蠹蛾鉴定、监测与 防控
姓名:李飞 学号:2012308907
苹果蠹蛾的鉴定—形态鉴定



成虫体长8mm,体灰褐色而具紫色 光泽。 前翅臀角处的肛上纹呈深褐色椭圆 形,有3条青铜色条斑。翅基部色 较浅,其外缘略呈三角形,有较深 的波状纹。 后翅褐色,基部颜色较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苹果蠹蛾颗粒体病毒(CpGV)新株的毒力测定摘要在甘肃省张掖市试验场李家园,通过收集,研磨感染苹果蠹蛾颗粒体病毒Cydia pomonella granulovirus(CpGV)的幼虫尸体得到苹果蠹蛾颗粒体病毒悬浊液,提纯悬浊液得到CpGV原液。

将原液稀释至四个浓度梯度:1⨯105PIB/ul、0.5⨯105PIB/ul、0.25⨯105PIB/ul、1.0⨯104PIB/ul。

用沾过不同浓度的苹果块喂食苹果蠹蛾幼虫,经五天左右幼虫大量死亡。

校正死亡率最低是13.11%,最高的是78.23%。

在与病毒的浓度对数和校正死亡率回归方程为Y=2.63x-11.95的该LD50为3.43⨯104 PIB/ul。

关键词苹果蠹蛾颗粒体病毒毒力测定新毒株苹果蠹蛾Cydia pomonella(L.)是一种蛀果类害虫, 属鳞翅目Lepidoptera 卷蛾科Tortricidae,主要危害苹果、沙果、梨、桃、杏、石榴、核桃等果树[1],使果品质量下降。

是一种重要的检疫性害虫,原产于欧洲东南部,在全世界除韩国、日本外的苹果产区均有分布。

在欧洲,未防治的苹果园,苹果蠹蛾危害率达到95%以上,成为当地危害苹果最重要的害虫。

在中国主要分布于新疆、甘肃省张掖市以西等地[2˜5]。

苹果蠹蛾颗粒体病毒Cydia pomonella granulovirus(CpGV)40年前发现于墨西哥[6],初期在加拿大与美国有所发展。

直到2001年只有美国使用CpGV防治苹果蠹蛾,2003年以后才在美国大量生产[7˜9]。

目前,各国均致力于CpGV的应用研究。

但在我国尚无有关苹果蠹蛾颗粒体病毒新株的报道,本研究通过收集被感染幼虫尸体,研磨、分离、提纯、镜检等过程,确认发现CpGV新毒株。

并通过室内实验测定其毒力。

1 材料与方法1.1 病毒的收集、分离与提纯在甘肃省张掖市试验场苹果园发现被感染致死的苹果蠹蛾幼虫,经收集、研磨和镜检,发现一种致死因子是颗粒体病毒。

经扩毒,收集、研磨、提纯得到苹果蠹蛾颗粒体病毒原液。

1.2试虫来源实验用虫采集于新疆喀什市疏勒县一荒废的苹果园内,在第一代幼虫三龄高发期采摘大量有虫果,剥出幼虫后进行饲养。

选取三龄幼虫放到1.5ml离心管内,用新鲜的苹果块进行饲养。

1.3室内毒力测定该实验设1个对照,5个浓度梯度:1⨯105PIB/ul、0.5⨯105PIB/ul、0.25⨯105PIB/ul、1.0⨯104PIB/ul、6.25⨯103PIB/ul。

每个处理三个重复,每个重复需三龄幼虫70只左右,供需1000只幼虫[10]。

把三龄幼虫放入消毒的1.5ml离心管中,饿24h后喂毒。

将苹果切成3⨯3mm的小块,用移液器分别吸取不同浓度的病毒液,每一小块苹果滴1ul液体,将其放入离心管中喂毒。

对照每个苹果块滴1ul水。

1d后喂食新鲜的苹果块(5⨯15mm)。

2 结果与分析喂毒后每隔24h观察记录各处理浓度死亡数,计算平均死亡率和校正死亡率。

利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对下列数据分析,求得毒力回归方程。

并将已死幼虫收集放入5ml离心管中,待以后提纯。

经9d后喂毒幼虫大部分已经死亡。

观察喂毒5天后试虫校正死亡率,由表1可知最大校正死亡率为78.23%,最小为13.11%。

表1 不同浓度的CpGV对苹果蠹蛾的死亡率浓度(PIB/ul)死亡数(只)平均死亡率(%)校正死亡率(%)X1 X2 X3CK 0 0 0 01⨯105PIB/ul. 55 53 56 78.23 78.230.5⨯105PIB/ul 41 40 43 59.12 59.122.5⨯104PIB/ul 30 31 28 42.38 42.381.25⨯104PIB/ul 16 16 15 22.37 22.376.25⨯103PIB/ul 10 9 9 13.11 13.11其它相关数据如表2所示,可知其5天后的LC50为3.43⨯104 PIB/ul,相关系数为0.937。

表2 CpGV对苹果蠹蛾的毒力效果95% 置信限度回归方程LD50(PIB/ul)Pearson相关性下限上限Y=2.63x-11.95 3.43⨯1040.937 2.88⨯104 4.16⨯104得到Logit-浓度的对数的回归方程:Y=2.63x-11.95(图1)。

图1 Logit-浓度的对数与校正死亡率的关系曲线由以上数据可以推出,CpGV对苹果蠹蛾三龄幼虫毒力效果较为显著,能有效的应用防治苹果蠹蛾。

8天后,处理浓度为1⨯105 PIB/ul的幼虫100%死亡,浓度为6.25⨯103PIB/ul的幼虫死亡率不到60%。

3 讨论从本文的研究结果可知,苹果蠹蛾颗粒体病毒对苹果蠹蛾三龄幼虫有较强的致病性,初次利用离心管饲养幼虫效果较好。

据国外相关报道,苹果蠹蛾颗粒体病毒对低龄幼虫具有更强的致病性,在防治应用上施药时间最好在幼虫低龄期。

该病毒具有长效性,可以通过雨水、灰尘等进行传播。

但病毒产生效果需要的时间较长,应结合物理防治通过诱集成虫,掌握其幼虫发生高峰期,提前喷药防治。

苹果蠹蛾幼虫对CpGV易产生抗性,国外已有相关报道,但在我国CpGV 尚未应用于防治苹果蠹蛾,故苹果蠹蛾幼虫对CpGV较为敏感[10˜11]。

另外,CpGV 对紫外线较为敏感,应选择傍晚或阴天时喷药;若在炎热和阳光充足的季节施用次数应增加[12]。

为使所得数据更加准确,更能证明CpGV新株的致病显著性,需在今后进行田间试验来补充说明。

参考文献:[1] Barnes,M.M..,1991.Tortricids in pome and stone fruits, codling moth occurrence,host race formation,and damage.In:van der Geest, L.P.S.,Evenhuis,H.H. (Eds.),Tortricid Pests,Their Biology,Natural Enemies and Control.Elsevier Science Publishers B.V.,Amsterdam,The Netherlands,pp.313–327.[2] 张学祖.苹果蠹蛾(Cydia pomonella L.)在我国的新发现[J].昆虫学报,1957,(4):467-472.[3] 尤光华,张玉军.苹果蠹蛾的发生与防治[J].西北园艺,1996,(3):42.[4] 秦占毅,刘生虎,岳彩霞等.苹果蠹蛾在甘肃敦煌的生物学特性及综合防治技术[J].植物检疫,2007,21(3):170-171.[5] 许永锋.苹果蠹蛾在张掖市发生于为害规律调查[J].植物检疫,2008,22(4):246-248.[6] Tanada, Y., 1964. A granulosis virus of the codling moth Carpocapsae pomonella (Olethreutidae: Lepidoptera). J. Invertebr. Pathol. 6,378–380.[7] Falcon, L.A., Kane, W.R., Bethel, R.S., 1968. Preliminary evaluation of a granulosis virus for control of the codling moth. J. Econ. Entomol. 61, 1208–1213.[8] Jaques, R.P., 1990. EVectiveness of the granulosis virus of the codling moth in orchard trialsin Canada. In: Proceedings and Abstracts, Vth International Colloquium on Invertebrate Pathology and Microbial Control, Adelaide, Australia, 20–24 August 1990, University of Adelaide, Glen Osmond, Australia, pp. 428–430.[9] Lacey, L.A., Arthurs, S.P., Thomson, D., Fritts Jr., R., Granatstein, D., 2004b. Codling moth granulovirus and insect-speciWc nematodes for control of codling moth in the PaciWc North west. Tilth Producers Quart. 13 (2), 10–12.[10] Eberle, K.E., Jehle, J.A., 2006. Field resistance of codling moth against Cydia pomonella granulovirus (CpGV) is autosomal and incompletely dominant inherited. J. Invertebr. Pathol. 93, 201–206.[11] Sabine A.K, David G. H, 2009. Sex linkage of CpGV resistance in a heterogeneous field strain of the codling moth Cydia pomonella (L.).J. Journal of Invertebrate Pathology xxx (2009) xxx–xxx.[12] Lawrence A. L, Steven P. A,2005.New method for testing solar sensitivity of commercial formulations of the granulovirus of codling moth (Cydia pomonella, Tortricidae: Lepidoptera).J. Journal of Invertebrate Pathology 90 (2005) 85–9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