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蠹蛾
苹果蠹蛾

51 姚佳忆11生技1 苹果蠹蛾Laspeyresia Pomonella (Linnaeus)苹果蠹蛾属鳞翅目卷蛾科,杂食性钻蛀害虫,有很强的适应性、抗逆性和繁殖能力,是一类对世界水果生产具有重大影响的有害生物。
Cydia pomonella (Linnaenus)Grapholitha pomonena (L )寄主名称:苹果Malus pumila、花红M. asiatica、海棠M. spectabilis、沙梨Pyrus pyrifolia、香梨P. aromatica、榅桲Cydonia oblonga、山楂Crataegus pinnatifida、野山楂C. cuneata、李Prunus salicina、杏P. armeniaca、巴旦杏P. amygdalus、桃P. persica、核桃Juglans regia、石榴Punica granatum、栗属Castanea spp.、榕属(无花果属)Ficus spp.、花楸属Sorbus spp.等几十种水果。
物种名称:苹果蠹蛾检疫方法:检查果品上是否有蛀孔及丝状虫粪、碎屑及各虫态。
检查运载工具的四周缝隙等处是否有残留果品、包装物及幼虫、蛹。
传播途径:苹果蠹蛾为小蛾类害虫,在田间最大飞行距离只有500m左右,自身扩散能力较差,主要以幼虫随果品、果制品、包装物及运输工具远距离传播。
生物学特性:在各地1年发生代数不同,少则1代,多则4代。
成虫有趋光性。
黄昏至清晨交尾,卵单产。
树冠上层卵量多,叶上卵多于枝条和果实上,喜产在背风向阳处。
1头幼虫能咬几个苹果,从蛀果到脱果通常需1个月左右,幼虫老熟后脱果爬到树干裂缝处或地上隐蔽物以及土中结茧化蛹,也有在果内、包装物及贮藏室化蛹。
一部分幼虫有滞育习性。
原产地:欧洲东南部。
中国分布现状:分布于新疆、甘肃等地。
引入扩散原因和危害:现已遍及欧洲各国,以及亚洲、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美国、南美洲、非洲等地。
苹果蠹蛾防治技术研究现状

苹果蠹蛾防治技术研究现状1. 引言1.1 苹果蠹蛾的危害性苹果蠹蛾(Cydia pomonella)是苹果栽培中常见的害虫之一,其危害主要表现在苹果果实被其卵、幼虫和蛹侵入而造成的品质下降和产量减少。
苹果蠹蛾的卵在果实表皮上产卵并孵化成幼虫,幼虫则在果实内部挖掘出食道,使果实内部腐烂、变质。
苹果蠹蛾还会造成果实贮藏期内的损失,导致果实品质下降、市场价值减少。
而且苹果蠹蛾的危害性不仅仅局限于苹果栽培,还会对苹果产业的发展和经济效益产生负面影响。
我们必须重视苹果蠹蛾的防治工作,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其危害。
只有深入了解苹果蠹蛾的危害性及其对苹果栽培的影响,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展防治工作,保障苹果产业的健康发展。
1.2 研究背景研究背景:苹果蠹蛾(Cydia pomonella)是苹果栽培中的重要害虫,主要危害苹果果实,导致果实变质脱落,降低果实的市场价值和产量。
苹果蠹蛾的危害性早在19世纪就被人们所关注,并且由于其繁殖力强,适应性强,对温度和湿度的要求较低,一直是苹果种植中难以解决的重要问题。
在传统农业时代,防治苹果蠹蛾主要依靠化学农药,但长期以来农药过度使用导致环境污染和农产品残留等问题日益突出,因此研究新的苹果蠹蛾防治技术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种新技术的引入和应用为苹果蠹蛾的防治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手段,也为未来的研究方向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前景。
2. 正文2.1 苹果蠹蛾的生物特性苹果蠹蛾(Cydia pomonella)是苹果栽培中常见的害虫,主要危害果实,造成减产和质量下降。
苹果蠹蛾成虫体长约6-9毫米,翅展约15-20毫米,前翅呈灰褐色,后翅为淡黄色。
成虫主要以吸食花蜜和树液为生,不会直接危害果实。
而其幼虫是危害果实的主要部位,幼虫体长5-9毫米,白色,头部呈黑色,身体具有分节,一般会在果实内挖洞,在果肉内挖通道,吸食果实内的营养物质。
苹果蠹蛾幼虫的危害会导致果实变质、变软,严重影响果实的质量和市场价值。
苹果蠹蛾

苹果蠹蛾正在逼近,防控工作迫在眉睫苹果蠹蛾是世界性重要害虫,主要危害苹果、梨、桃、杏等。
分布于50多个国家,由于其危害的严重性,许多国家将其列为检疫对象,它也是我国进境植物检疫危险性害虫之一。
蠹蛾原分布于美国,后来蔓延到前苏联及我国新疆地区,1989年该虫由旅游者从新疆传入甘肃敦煌,1992年扩展到瓜洲、玉门、金塔等地区,2003年高台发现蠹蛾危害,2004年到临泽,2005年延至甘州、民乐,2006年在山丹发现,2007年已到永昌、民勤、兰州。
据了解,兰州以西16个县市蠹蛾危害面积已经达到了42.6万亩,现在正以每年80-100公里的速度向东扩展,不但对平凉地区的果产业造成威胁,而且对中国苹果大省陕西、山东也形成威胁,所以了解蠹蛾发生规律,进行全面防控不仅势在必行,而且迫在眉睫。
现将蠹蛾的形态特征、生长活动规律及防控技术陈述如下,望相关部门做好宣传及防控工作。
一、苹果蠹蛾的形态特征成虫:成虫体长8mm,头部额区鳞片灰白色。
触角丝状,长度不到前翅前缘的一半,背面暗褐色,腹面灰黄色,每节末端色浅。
翅基部淡褐色,此褐色部分之外缘突出略呈三角形,在此区内有较深的斜行波状纹。
后翅黄褐色,翅缘上的鳞毛较前翅为淡。
幼虫:初龄幼虫体多为淡黄白色,成熟幼虫多为淡红色,背面色深,腹面色浅。
气门近圆形,缘片隆起,呈褐色。
腹足4对,末端臀足1对,趾钩为单行缺环,两端趾钩较短。
趾钩数为14~30个,臀足趾钩13~19个,幼虫肛间处无臀栉。
蛹:黄褐色。
复眼黑色。
气门缘片隆起。
喙不超过前足腿节,雌蛹触角较短,不达中足末端;雄蛹触角较长,接近中足末端,中足基节显露,后足及翅均超越第三腹节而伸达第四腹节前端。
二、苹果蠹蛾的生长活动规律苹果蠹蛾属于鳞翅目卷蛾科小卷蛾属,目前分布于新疆、甘肃。
苹果蠹蛾一年发生2-3代,世代重叠,以老熟幼虫在树皮下结茧越冬。
通常在苹果花期结束时,成虫才开始羽化。
产卵多在树冠上层,叶上卵多于枝条和果实上,喜产在背风向阳处;幼虫孵化时,初在果面爬行,后寻找果面的损伤处、萼洼或梗洼等处蛀入,蛀入果实后,先后经过3次蜕皮后脱果危害果丛附近的其它果实。
苹果蠹蛾的发生状态和防控措施

苹果蠹蛾的发生状态和防控措施1. 苹果蠹蛾的概述苹果蠹蛾(Cydia pomonella)是一种危害果树的昆虫,以苹果为主要寄主,也能危害其他果树。
成虫外形呈灰褐色,前翅有黑斑;幼虫为白色的蛀虫,多在果实内部活动,严重的会导致果实腐烂、掉落。
苹果蠹蛾的寿命约为20-30天,繁殖力极强,一只雌虫可产下100-200只卵,孵化后成为幼虫进入果实内部生长发育。
成虫主要在5至7月间活动,幼虫主要在6至9月间活动。
随着气温升高和湿度增大,苹果蠹蛾的危害程度会逐渐提高。
2. 苹果蠹蛾的发生状态苹果蠹蛾虫害发生状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观察:2.1 叶面观察受到苹果蠹蛾危害的果树会出现叶面脱水、病斑、生长不良等现象,若果树枝条上出现红色或褐色的小圆形粘液状物,那么就应当注意果实是否被苹果蠹蛾危害。
2.2 果实观察成虫通过侵入果实并在果实内产卵,产生的果蛹会在果实内成长发育。
受到苹果蠹蛾危害的果实外皮表面常常会出现口径很小的孔洞,果肉内部被蛀虫侵袭后感染细菌,出现腐烂现象,从而影响果实的品质和数量。
2.3 蛹室观察受到苹果蠹蛾危害,果实内会出现一些特定的生物产物,例如果渣、虫粪等。
在病株上采集初孵化的苹果蠹蛾幼虫,可将果实剖开查看蛹室的建造和大小。
蛹室是一种特殊的结构,是苹果蠹蛾幼虫在果实内部建造的一种小型蛹室,有利于其发育和生存。
3. 苹果蠹蛾的防治措施苹果蠹蛾是一种难以防控的病虫害,因此我们必须采取专业的措施进行预防和防治。
3.1 防治原则(1)综合措施,防止苹果蠹蛾的发生;(2)保持环境卫生,加强田间管理;(3)选择药剂和防治时间要合适;(4)遵守农药使用标准,不滥用农药。
3.2 防治方法(1)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指利用天敌、寄生虫、病原体等微生物进行控制。
常用的生物控制剂有:苏云金芽胞杆菌、扁桃杆菌、虎皮蛙、二点剑蚜小蜂等。
这些生物控制剂具有安全性高、污染少、环保等优点,在防治苹果蠹蛾的过程中有很好的效果。
苹果蠹蛾

幼虫
初孵幼虫体淡黄色,稍大变淡红色,成 长后呈红色,背面色深,腹面色很浅。
解剖镜下幼虫体末特征
腹足4对,趾钩为单序环;末端臀足一对,趾钩为 单序中列式,臀板上无臀栉;前胸气门群具有3根 毛,位于同一毛片之上。
蛹
• 长7~10㎜,黄褐色,雌雄蛹肛门两侧各有 2根钩状毛,加上蛹末端的6根共10根。
幼虫
• 卵孵化后幼虫向果实运动。这期间幼虫死 亡率很高(如遇捕食和不利气候),幼虫 找到果实后钻入,钻蛀率达48%~76%, 如遇不利气候条件则降低。因此,一龄幼 虫能否成活、定居危害是最关键时期。幼 虫卵孵化后需经历三个运动阶段:①寻找 果实的运动,②在果实表面的运动,
③钻蛀过程
• 在苹果上,一龄幼虫多从果实胴体蛀入果实,占60%以上 ,且绝大多数从两果相靠处蛀果;40%以下的幼虫从萼洼 部蛀入。一龄幼虫的死亡率不等,正常年份10%左右,特 殊年份60%左右。一龄幼虫蛀入果实后,在果实内咬一小 室,并在此脱第1层皮,而后向种室蛀入,并在种室旁脱 第2层皮,脱皮后蛀入种室,并在其中脱第3层皮,然后脱 果,转入另一果实。苹果蠹蛾的存活需要种子,因此,幼 虫有偏嗜种子的习性。果园中,一个果实内一般只有1头 幼虫,苹果蠹蛾幼虫有转果危害的习性,一般一头幼虫为 害3~4个果。成熟的幼虫从果实中爬出或随果实落到地上 ,随机寻找结茧场所或滞育越夏越冬或化蛹,寻找运动多 发生在夜间。95%以上的幼虫选择树干作为结茧场所。越 冬幼虫死亡率一般为15%~36%,一般幼虫蛀食历期为 30d左右。
苹果蠹蛾生活史概述
5月上旬,第一世代幼虫出现并开始蛀果 5月下旬,部分幼虫开始脱果并在果树翘皮
之下结茧化蛹,一代幼虫脱果时期可以持 续到7月上旬。 6月上旬,第一世代成虫开始出现并产卵, 7月上旬达到盛期。整个成虫期可以持续到 7月下旬,卵期则从6月上旬至8月上旬。 6月中旬,第二世代幼虫孵化并开始蛀果, 至7月上旬,第二世代幼虫开始脱果并进入 树皮下越冬,另有部分老熟幼虫在树皮下 化蛹。
危害新疆特色林果的入侵害虫 苹果蠹蛾

一、危害新疆特色林果的入侵害虫—苹果蠹蛾一、基本特性苹果蠹蛾Cydia pomonella L.隶属鳞翅目Lepidoptera卷蛾科Tortricidae、小卷蛾亚科Olethrentinae、小食心虫族Grapholitini、小卷蛾属Cydia,主要为害苹果、梨、桃、核桃等仁果类、核果类果树,是此类果树的毁灭性害虫,是我国重要的检疫性有害生物。
该虫主要以幼虫蛀果为害,导致果实成熟前大量脱落或腐烂,严重影响农民增收致富。
二、引入扩散原因和危害现已遍及欧洲各国,以及亚洲、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美国、南美洲、非洲等地。
1987年苹果蠹蛾随旅客携带水果传入甘肃,在敦煌市立足,而后迅速扩展。
到1992年已遍布全市,30多个大中型果园受害,年均损失40多万元。
中国分布现状:分布于甘肃、新疆等地。
成虫可近距离传播,主要以幼虫或蛹随运输果品和繁殖材料远距离传播。
主要危害苹果、沙果、梨、桃、杏、石榴等果树。
在不同树种和不同品种植物上产卵也有选择性,幼虫一般从果实胴部蛀入,可转果危害,造成果实脱落,影响品质,甚至不能食用。
苹果蠹蛾是世界上最严重的蛀果害虫之一,也是我国重要的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
围绕苹果蠹蛾疫情,我局加强了监测、检疫和除治等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其向东扩散蔓延的态势没有得到有效遏制。
近年来,在陕西、宁夏和北京等地均监测或检疫到苹果蠹蛾,对我国林果业的发展构成严重威胁。
苹果蠹蛾能危害苹果、梨、沙果、杏、桃、山楂等多种果品,该虫可造成大量落果、严重减产、食用价值丧失等严重危害,一旦发生蔓延,防治难度较大。
林果业是当前新疆农民增收致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增加就业的有效途径。
苹果蠹蛾的发生和危害,将严重制约苹果、梨等林果业生产、流通和出口,给果农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直接影响到新疆林业产业体系建设。
三、治理对策(一)总体思路坚持“预防为主,科学防控,依法治理,促进健康”的防治方针,依法开展检疫,防止苹果蠹蛾的传入和传播扩散。
外来入侵生物—苹果蠹蛾

外来入侵生物—苹果蠹蛾苹果蠹蛾,别名:苹果小卷蛾、食心虫、苹小卷叶蛾,拉丁学名:Laspeyresi pomonella (Linnaeus),鳞翅目昆虫,原产地:欧洲东南部。
为害特点:1987年随旅客携带的水果传入甘肃。
主要危害苹果、沙果、梨、桃、杏、石榴等果树。
也为害海棠、榅桲、山楂、胡桃、扁桃、野山栌、枣以及栗属、无花果属和花楸属的某些植物。
据调查,一般果园果熟期蛀果率达16%以上,管理粗放的老果园、混合园果熟期蛀果率常在40%以上。
幼虫蛀食果实,导致大量落果,果实的品质下降,产量大幅度降低,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以幼虫蛀果为害,初孵化幼虫在果实或叶片上四处爬行,一般从果实胴部蛀入,开始蛀果时,并不吞食所有咬下的碎屑,而是仓促将所咬下的碎屑吐在蛀孔之外。
幼虫有转果为害和偏嗜种子的习性。
几头幼虫能同时蛀食同一果实。
形态特征:成虫体长8mm,翅展19~20mm。
体灰褐色而具紫色光泽,前翅臀角处有深褐色椭圆形大斑,内有3条青铜色条纹,其间显出4~5条褐色横纹,翅基褐色,外缘突出略呈三角形,在此区内杂有较深的斜行波状纹;翅中部浅褐色,其中也杂有褐色斜形的波状纹。
雄蛾前翅腹面中室后缘有一较深的黑褐色条斑,雌蛾无。
后翅黄褐色,基部较淡。
雌虫翅缰4根,雄虫1根。
卵略呈椭圆形,长径1.1~1.2mm,扁平,中央略凸出,卵壳上有很细的皱纹。
初孵幼虫多为淡黄色,随后背面呈淡红色至红色。
老熟幼虫体长14~18mm。
前胸背板淡黄色,有褐色斑点,臀板上有淡褐色斑点。
腹部末端无臀栉。
腹足趾钩为单序缺环,趾钩多为19~23根。
蛹长7~10mm,黄褐色,肛门两侧各有2根臀棘,末端有6根。
生物学特征及发生消长规律:一年发生1~3代,第一代50%以上的幼虫有滞育现象,这部分个体一年仅完成一代;一般一年可发生两个完整世代;有的还能发育至第三代,但该代幼虫能否越冬还有待研究。
发生2代的,第二代老熟幼虫于8月中旬开始在开裂的老树皮下、断树的裂缝、树干的分枝处、树干或树根附近的树洞、支撑树干的支柱以及其他有缝隙有地方,吐丝作茧越冬。
甘肃全力拦阻苹果蠹蛾

群数量。
化学防治
02
科学选用高效低毒的化学农药,合理安排施药时间和次数,提
高防治效果。
农业防治
03
推广果实套袋、修剪病枝、清除果园枯枝落叶等农业措施,减
少虫源。
提高果农的防治意识
培训宣传
组织果农参加防治技术培训,提高防治技能和意识。
宣传资料
制作并发放防治宣传资料,普及苹果蠹蛾的危害和防治方法。
示范带动
对人类健康的危害
食品安全问题
苹果蠹蛾侵害可能引发农药残留 超标,影响食品安全。
传播疾病
苹果蠹蛾可能携带病菌,传播疾病 。
过敏反应
部分人群可能对苹果蠹蛾产生过敏 反应,如皮肤瘙痒、呼吸困难等。
02
甘肃苹果蠹蛾的防治现状
防治工作的进展
监测预警系统建立
甘肃已建立苹果蠹蛾监测预警系统, 通过定期调查和监测,及时发现并控 制虫害。
03
甘肃全力拦阻苹果蠹蛾的措施
加强监测预警
建立监测点
在苹果蠹蛾发生区域设立监测点,定期调查和记录虫情。
配备专业人员
培训专业技术人员,负责监测预警工作,及时发现并报告虫情动态 。
信息化管理
建立监测预警信息系统,实时更新数据,提高预警准确性和时效性 。
推广科学防控技术
生物防治
01
利用天敌昆虫、病原微生物等生物防治手段,降低苹果蠹蛾种
化学防治措施
采取科学合理的化学防治措施,如低 毒农药的使用、防治时机的掌握等, 以减少对环境和人体的危害。
生物防治推广
积极推广生物防治技术,利用天敌昆 虫、病原微生物等生物资源控制苹果 蠹蛾种群数量。
防治中存在的问题
防治意识不强
部分果农对苹果蠹蛾的危害认识 不足,防治意识有待提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