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塑件设计之要点简述

合集下载

注塑件设计要点

注塑件设计要点
向的熔融树脂前端部分被冷却、在结合处未能完全融合而产生。一般情 况下,主要影响外观,对涂装、电镀产生影响。严重时,对制品强度产 生影响(特别是在纤维增强树脂时,尤为严重)。主要由模具和工艺, 设备原因造成的。产品设计原因有制品壁厚太薄,造成过早固化。
可参考以下几项予以改善: l)调整成型条件,提高流动性。如,提高树脂温度、提高模具温度、 提高注射压力及速度等。 2)增设排气槽,在熔接痕的产生处设置推出杆也有利于排气。 3)尽量减少脱模剂的使用。 4)若仅影响外观,则可改变烧口位置,以改变熔接痕的位置。或者将 熔接痕产生的部位处理为暗光泽面等,予以修饰。
4)合理的产品结构设计(如加强筋等)和产品壁厚尺寸也可以减小变形。
注塑件结构设计工艺性
注塑件设计的一般原则:
• a.充分考虑塑料件的成型工艺性,如流动性:
• b.塑料件的形状在保证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应有利于充模,排 气,补缩;
• c.塑料设计应考虑成型模具的总体结构,特别是抽芯与脱出 制品的复杂程度,同时应充分考虑到模具零件的形状及制造工 艺,模具零件的强度等,以便使制品具有较好的经济性;
注塑件设计要点简述
7 塑件的变形
• 提高注塑产品结构的刚性,减少变形。尽量避免 平板结构,合理设置翻边,凹凸结构。设置合理 的加强筋。
8 嵌件
注塑件设计要点简述
• 嵌入塑料件的零件,叫做嵌件.在注塑产品中镶入嵌件可增加局部强度、硬 度、磨损寿命、尺寸的稳定性,精度和设置小螺纹孔(轴),满足各种特 殊需求。同时会增加产品成本。
• 由于用途不同,嵌件的形式不同,材料也不同. 但使用最多的是金属嵌件.嵌 件一般为铜,也可以是其它金属或塑料件。
• 嵌件在嵌入塑料中的部分应设计止转和防拔出结构。如:滚花、孔、折 弯、压扁、轴肩等。

注塑零件设计要求

注塑零件设计要求

注塑件设计要点1、开模方向和分型线2、脱模斜度3、零件壁厚4、加强筋5、圆角和孔6、抽芯机构及避免7、塑件的变形8、一体铰链9、嵌件10、气辅注塑11、综合考虑工艺性和零件性能注塑件设计要点1、利用注塑工艺生产产品时,由于塑料在模腔中的不均匀冷却和不均匀收缩以及产品结构设计的不合理,容易引起产品的各种缺陷:缩印、熔接痕、气孔、变形、拉毛、顶伤、飞边。

2、为得到高质量的注塑产品,我们必须在设计产品时充分考虑其结构工艺性,下面结合注塑产品的主要结构特点分析避免注塑缺陷的方法。

2.1开模方向和分型线每个注塑产品在开始设计时首先要确定其开模方向和分型线,以保证尽可能减少抽芯机构和消除分型线对外观的影响。

2.1.1开模方向确定后,产品的加强筋、卡扣、凸起等结构尽可能设计成与开模方向一致,以避免抽芯减少拼缝线,延长模具寿命。

2.1.2例如:保险杠的开模方向一般为车身坐标χ方向,如果开模方向设计成与χ轴不一致,则必须在产品图中注明其夹角。

2.1.3开模方向确定后,可选择适当的分型线,以改善外观及性能。

2.2脱模斜度2.2.1适当的脱模斜度可避免产品拉毛。

光滑表面的脱模斜度应大于0.5度,细皮纹表面大于1度,粗皮纹表面大于1.5度。

2.2.2适当的脱模斜度可避免产品顶伤。

2.2.3深腔结构产品设计时外表面斜度要求小于内表面斜度,以保证注塑时模具型芯不偏位,得到均匀的产品壁厚,并保证产品开口部位的材料密度强度。

2.3产品壁厚2.3.1各种塑料均有一定的壁厚范围,一般0.5~4mm,当壁厚超过4mm时,将引起冷却时间过长,产生缩印等问题,应考虑改变产品结构。

2.3.2壁厚不均会引起表面缩印。

2.3.3壁厚不均会引起气孔和熔接痕。

2.4加强筋2.4.1加强筋的合理应用,可增加产品刚性,减少变形。

2.4.2加强筋的厚度必须小于产品壁厚的1/3,否则引起表面缩印。

2.4.3加强筋的单面斜度应大于1.5°,以避免顶伤。

注塑件模具设计应注意的几大要点

注塑件模具设计应注意的几大要点

注塑件模具设计应注意的几大要点模具工业是制造业中的一项基础产业,是技术成果转化的基础,同时本身又是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领域,在欧美等工业发达国家被称为“点铁成金”的“磁力工业”。

美国工业界认为“模具工业是美国工业的基石”;德国则认为它是所有工业中的“关键工业”;日本模具协会也认为“模具是促进社会繁荣富裕的动力”,同时也是“整个工业发展的秘密”,是“进入富裕社会的原动力”。

一、开模方向和分型线每个注塑产品在开始设计时首先要确定其开模方向和分型线,以保证尽可能减少抽芯滑块机构和消除分型线对外观的影响。

1、开模方向确定后,产品的加强筋、卡扣、凸起等结构尽可能设计成与开模方向一致,以避免抽芯减少拼缝线,延长模具寿命。

2、开模方向确定后,可选择适当的分型线,避免开模方向存在倒扣,以改善外观及性能。

二、脱模斜度1、适当的脱模斜度可避免产品拉毛(拉花)。

光滑表面的脱模斜度应≥0.5度,细皮纹(砂面)表面大于1度,粗皮纹表面大于1.5度。

2、适当的脱模斜度可避免产品顶伤,如顶白、顶变形、顶破。

3、深腔结构产品设计时外表面斜度尽量要求大于内表面斜度,以保证注塑时模具型芯不偏位,得到均匀的产品壁厚,并保证产品开口部位的材料强度。

三、产品壁厚1、各种塑料均有一定的壁厚范围,一般0.5~4mm,当壁厚超过4mm时,将引起冷却时间过长,产生缩印等问题,应考虑改变产品结构。

2、壁厚不均会引起表面缩水。

3、壁厚不均会引起气孔和熔接痕。

四、加强筋1、加强筋的合理应用,可增加产品刚性,减少变形。

2、加强筋的厚度必须≤(0.5~0.7)T产品壁厚,否则引起表面缩水。

3、加强筋的单面斜度应大于1.5°,以避免顶伤。

五、圆角1、圆角太小可能引起产品应力集中,导致产品开裂。

2、圆角太小可能引起模具型腔应力集中,导致型腔开裂。

3、设置合理的圆角,还可以改善模具的加工工艺,如型腔可直接用R刀铣加工,而避免低效率的电加工。

4、不同的圆角可能会引起分型线的移动,应结合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圆角或清角。

汽车注塑件(塑料件)设计时需要遵循的14个基本原则

汽车注塑件(塑料件)设计时需要遵循的14个基本原则

(2)拔模角和高度 通常,筋的拔模角在1-1.5度,最小不能小于0.5度,否则会导致零件脱模困
难。越高的筋顶部往往很薄,导致注塑过程中难以充满也就失去了筋的意义。筋 的顶端厚度一般不低于1毫米,高度一般为零件壁厚的2.5-3倍。当然也会有例外, 需要具体分析。
0.5 deg min 筋厚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 min 壁厚
D min D min
塑料件中的柱销也是我们常用到的结构,主要用于提供连接和定位。 • 设计要点:
(1)像筋的设计一样要考虑拔模角度、出模方向、根部厚度与基本壁厚的比 例等。
(2)另外,我们还有一个相互矛盾的问题需要考虑。一方面,我们希望销柱 的厚度(B)尽量薄些,以防止表面出现缩痕。另一方面,我们希望其厚度能厚 一些,以增加结构强度。最终,我们要根据产品结构和材料等综合分析确定。
塑料件翻边结构十分重要,它能够明显提高制件的结构刚度控制变形,是很 有用的结构,我们设计时必须尽量考虑增加翻边结构。 • 设计要点:
(1)翻边的厚度应该与基本壁厚一致。 (2)考虑到零件花纹,我们对翻边的拔模角度有特殊的要求,一般在3-6度之 间。但是不同的花纹会有不同的要求,设计时应根据花纹要求及制造和质量要求 选择适当的拔模角。
P/L P/L
8 有许多种类型的花纹可以用于零件表面的装饰。我们设计时需要针对不同的
花纹选择合适的设计结构。 • 设计要点:
(1)拔模角—总的规则是每增加0.025毫米的花纹深度,需要增加至少1度的拔 模角。关于花纹和拔模角需要设计者和花纹供应商共同检查和确认,并得到 OEM的认可。
(2)翻边—对于翻边结构,花纹和拔模角的关系是最突出的。翻边结构就需 要一定的脱摸角度,以便零件从模具内移出。越长的翻边需要越大的脱模角度, 越深的花纹,也需要越大的脱模角度。如果不注意这点就会产生零件脱模困难, 甚至擦伤零件花纹表面。

注塑 零件设计 要点

注塑 零件设计 要点

注塑零件设计要点
1. 嘿,你知道注塑零件设计的要点之一是什么吗?那就是尺寸精度啊!就好比盖房子要把每块砖都放对位置,注塑零件的尺寸精度要是不达标,那可不行呀!想象一下,一个本该严丝合缝的零件,却大了或小了那么一点点,整个产品不就出问题啦!所以尺寸精度可得把握好咯!
2. 注塑零件设计,材料选择超重要的呀!这就像选队友,得选个靠谱的。

比如说,如果你要做个耐磨损的零件,却选了个软趴趴的材料,那不是白搭嘛!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特性,咱可不能瞎选,得根据需求来,是不是这个理儿?
3. 哇哦,还有一个要点可不能忽视,那就是结构设计!这就像是搭积木,得有合理的架构。

你想想看,如果一个零件的结构设计得不合理,可能就容易变形、破裂。

比如说设计了个特别薄的地方,那能经得住折腾吗?所以结构设计一定要精心考虑呀!
4. 注塑零件设计的脱模斜度也很关键呐!这就像要让一个东西顺利滑出来一样。

如果脱模斜度不够,零件被卡在里面,那可就麻烦啦!这可不是好玩的,咱得把这个考虑进去,让零件能够轻轻松松地出来,是不是呀?
5. 嘿呀,别忘了表面质量这个要点呀!就像人的脸一样,要干净光滑。

要是一个注塑零件表面粗糙坑洼,那多难看呀,谁会喜欢呢!所以在设计的时候就得想好怎么让它的表面质量漂亮些,这很重要哦!
6. 最后一点哦,注塑零件设计的成本控制也不能马虎呀!这就好像过日子要算计着花钱一样。

如果设计的时候不考虑成本,那最后成本太高,可就得不偿失啦!所以要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尽量降低成本,这才是明智之举呀!
我的观点结论就是:注塑零件设计的这些要点都非常重要,每一个都不能小瞧,得认真对待,这样才能设计出高质量的注塑零件。

注塑件设计需要注意的问题

注塑件设计需要注意的问题

注塑件设计需要注意的问题注塑件设计需要注意的问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考虑塑料的收缩率:塑料在注塑过程中会收缩,设计时应根据塑料的类型和收缩率进行调整,以使最终产品满足尺寸要求。

2.确保壁厚均匀:注塑件的壁厚必须均匀,以避免在冷却过程中出现不均匀的收缩,影响产品的质量和外观。

3.考虑拔模角度:注塑件的外表面应符合光顺要求,同时为了方便脱模,需要设置拔模角度。

4.避免尖锐的角位:尖锐的角位会导致应力集中,使产品易损坏。

在可能的情况下,应将角位设计为圆角或斜角。

5.确保合理的进胶位置:进胶位置不合理可能导致产品翘曲或产生气泡。

因此,应根据产品的大小和形状选择合适的进胶位置。

6.考虑模具的冷却效果:模具的冷却效果对注塑件的质量和生产效率有重要影响,设计时应考虑冷却液的流动和分布。

7.避免使用过大的加强筋:加强筋可以增加注塑件的强度,但过大的加强筋可能导致产品产生收缩或翘曲。

加强筋的厚度不应超过部件壁厚的1/2,否则可能导致加强筋的作用变弱,并可能引起注塑制品变形或破裂。

相对应的,壁厚过薄也会导致注塑制品强度不足,影响其使用寿命。

8.考虑材料特性:不同的塑料有不同的特性和加工条件,设计时应充分考虑材料的收缩率、热膨胀系数、流动性等特性。

9.考虑脱模问题:设计时应考虑如何将注塑件从模具中脱出,特别是对于大型或复杂的产品,需要考虑脱模的导向和支撑。

一般来说,脱模角度在0.5°~3°内变化。

塑件尺寸大、精度高,脱模角度应该小一点。

为了防止塑件出模刮伤以及顺利出模,脱模角度应当大一点,一般为3°。

塑胶材质收缩率大,脱模角度也应该大一点,例如2°~3°。

制件上的凸起或加强筋单边应有4°~5°的斜度;制件沿脱模方向有几个孔或呈矩形格子状而使脱模阻力加大时,宜用4°~5°的斜度;侧壁带有皮革花纹时应有4°~6°的脱模斜度。

注塑件设计要点

注塑件设计要点

注塑件设计要点1 、开模方向和分型线每个注塑产品在开始设计时首先要确定其开模方向和分型线,以保证尽可能减少抽芯机构和消除分型线对外观的影响。

开模方向确定后,产品的加强筋、卡扣、凸起等结构尽可能设计成与开模方向一致,以避免抽芯减少拼缝线,延长模具寿命。

例如:保险杠的开模方向一般为车身坐标χ方向,如果开模方向设计成与χ轴不一致,则必须在产品图中注明其夹角。

开模方向确定后,可选择适当的分型线,以改善外观及性能。

2 、脱模斜度适当的脱模斜度可避免产品拉毛。

光滑表面的脱模斜度应大于0.5度,细皮纹表面大于1度,粗皮纹表面大于1.5度。

适当的脱模斜度可避免产品顶伤。

深腔结构产品设计时外表面斜度要求小于内表面斜度,以保证注塑时模具型芯不偏位,得到均匀的产品壁厚,并保证产品开口部位的材料密度强度。

3 、产品壁厚各种塑料均有一定的壁厚范围,一般0.5~4mm,当壁厚超过4mm时,将引起冷却时间过长,产生缩印等问题,应考虑改变产品结构。

壁厚不均会引起表面缩印。

壁厚不均会引起气孔和熔接痕。

4 、加强筋加强筋的合理应用,可增加产品刚性,减少变形。

加强筋的厚度必须小于产品壁厚的1/3,否则引起表面缩印。

加强筋的单面斜度应大于1.5°,以避免顶伤。

5、圆角圆角太小可能引起产品应力集中,导致产品开裂。

圆角太小可能引起模具型腔应力集中,导致型腔开裂。

设置合理的圆角,还可以改善模具的加工工艺,如型腔可直接用R刀铣加工,而避免低效率的电加工。

不同的圆角可能会引起分型线的移动,应结合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圆角或清角。

6 、孔孔的形状应尽量简单,一般取圆形。

孔的轴向和开模方向一致,可以避免抽芯。

当孔的长径比大于2时,应设置脱模斜度。

此时孔的直径应按小径尺寸(最大实体尺寸)计算。

盲孔的长径比一般不超过4。

孔与产品边缘的距离一般大于孔径尺寸。

7 、注塑模的抽芯机构及避免当塑件按开模方向不能顺利脱模时,应设计抽芯机构。

抽芯机构能成型复杂产品结构,但易引起产品拼缝线,缩印等缺陷,并增加模具成本缩短模具寿命。

塑胶件注塑工艺关键技术

塑胶件注塑工艺关键技术

塑胶件注塑工艺关键技术
塑胶件注塑工艺的关键技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模具设计:模具是注塑工艺的基础,其设计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

模具设计应根据塑胶件的结构、尺寸、精度要求等因素进行,确保模具的强度、刚度和耐久性。

2.注塑机选择:注塑机是实现注塑工艺的重要设备,其选择应根据生产规模、塑胶类型、制品精度和生产环境等因素进行。

3.原料选择:塑胶原料的种类和品质直接影响到制品的性能和品质,应根据产品要求选择合适的原料,确保生产出的塑胶件符合设计要求。

4.注塑工艺参数控制:注塑工艺参数如注射压力、注射速度、模具温度等对制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有很大的影响。

在实际生产中,应根据原料的性能和塑胶件的特点,设置合理的工艺参数。

5.质量控制:在注塑过程中,应对制品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查,确保其符合设计要求。

常见的质量控制方法包括尺寸测量、外观检查、性能测试等。

6.环境保护:注塑工艺会产生一定的废气、废水和固废等污染物,应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保护环境。

7.人员培训和管理:操作人员的技能和素质对注塑工艺的质量和效率有很大的影响,应对其进行专业的培训和管理,确保其按照规定的要求进行操作和维护设备。

以上是塑胶件注塑工艺的关键技术,在实际生产中,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合理的选择和应用,以确保生产出的塑胶件符合设计要求,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注塑件设计之要点简述
利用注塑工艺生产产品时,由于塑料在模腔中的不均匀冷却和不均匀收缩以及产品结构设计的不合理,容易引起产品的各种缺陷:如缩印、熔接痕、气孔、变形、拉毛、顶伤、飞边等。

为得到高质量的注塑产品,我们必须在设计产品时充分考虑其结构工艺性,下面结合注塑产品的主要结构特点分析避免注塑缺陷的方法。

1.开模方向和分型线
每个注塑产品在开始设计时首先要确定其开模方向和分型线,以保证尽可能减少抽芯机构和消除分型线对外观的影响。

1.1.开模方向确定后,产品的加强筋、卡扣、凸起等结构尽可能设计成与开模方向一致,以避免抽芯减少拼
缝线,延长模具寿命。

1.1.1.例如:保险杠的开模方向一般为车身坐标χ方向,如果开模方向设计成与χ轴不一致,则必须
在产品图中注明其夹角。

1.1.
2.开模方向确定后,可选择适当的分型线,以改善外观及性能。

1.2.脱模斜度
1.2.1.适当的脱模斜度可避免产品拉毛。

光滑表面的脱模斜度应大于0.5度,细皮纹表面大于1度,
粗皮纹表面大于1.5度。

1.2.2.适当的脱模斜度可避免产品顶伤。

1.2.3.深腔结构产品设计时外表面斜度要求小于内表面斜度,以保证注塑时模具型芯不偏位,得到均
匀的产品壁厚,并保证产品开口部位的材料密度强度。

1.3.产品壁厚
1.3.1.各种塑料均有一定的壁厚范围,一般0.5~4mm,当壁厚超过4mm时,将引起冷却时间过长,
产生缩印等问题,应考虑改变产品结构。

1.3.
2.壁厚不均会引起表面缩印。

1.3.3.壁厚不均会引起气孔和熔接痕。

1.4.加强筋
1.4.1.加强筋的合理应用,可增加产品刚性,减少变形。

1.4.
2.加强筋的厚度必须小于产品壁厚的1/3,否则引起表面缩印。

1.4.3.加强筋的单面斜度应大于1.5°,以避免顶伤。

1.5.圆角
1.5.1.圆角太小可能引起产品应力集中,导致产品开裂。

1.5.
2.圆角太小可能引起模具型腔应力集中,导致型腔开裂。

1.5.3.设置合理的圆角,还可以改善模具的加工工艺,如型腔可直接用R刀铣加工,而避免低效率的
电加工。

1.5.4.不同的圆角可能会引起分型线的移动,应结合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圆角或清角。

1.6.孔
1.6.1.孔的形状应尽量简单,一般取圆形。

1.6.
2.孔的轴向和开模方向一致,可以避免抽芯。

1.6.3.当孔的长径比大于2时,应设置脱模斜度。

此时孔的直径应按小径尺寸(最大实体尺寸)计算。

1.6.4.盲孔的长径比一般不超过4。

1.6.5.孔与产品边缘的距离一般大于孔径尺寸。

1.7.注塑模的抽芯机构及避免
1.7.1.当塑胶件按开模方向不能顺利脱模时,应设计抽芯机构。

抽芯机构能成型复杂产品结构,但易
引起产品拼缝线,缩印等缺陷,并增加模具成本缩短模具寿命。

1.7.
2.设计注塑产品时,如无特殊要求,尽量避免抽芯结构。

如孔轴向和筋的方向改为开模方向,利
用型腔型芯碰穿等方法。

1.8.一体铰链
1.8.1.利用PP料的韧性,可将铰链设计成和产品一体。

1.8.
2.作为铰链的薄膜尺寸应小于0.5mm,且保持均匀。

1.8.3.注塑一体铰链时,浇口只能设计在铰链的某一侧。

1.9.嵌件
1.9.1.在注塑产品中镶入嵌件可增加局部强度、硬度、尺寸精度和设置小螺纹孔(轴),满足各种特
殊需求。

同时会增加产品成本。

1.9.
2.嵌件一般为铜,也可以是其它金属或塑料件。

1.9.3.嵌件在嵌入塑料中的部分应设计止转和防拔出结构。

如:滚花、孔、折弯、压扁、轴肩等。

1.9.4.嵌件周围塑料应适当加厚,以防止塑件应力开裂。

1.9.5.设计嵌件时,应充分考虑其在模具中的定位方式(孔、销、磁性)。

1.10.标识
产品标识一般设置在产品内表面较平坦处,并采用凸起形式,选择法向与开模方向尺可能一致的面处
设置标识,可以避免拉伤。

1.11.注塑件精度
由于注塑时收缩率的不均匀性和不确定性,注塑件精度明显低于金属件,应按标准选择适当的公差要
求(OSJ1372-1978)。

1.1
2.注塑件的变形
提高注塑产品结构的刚性,减少变形。

尽量避免平板结构,合理设置翻边,凹凸结构。

设置合理的加
强筋。

1.13.气辅注塑
1.13.1.采用气辅注塑,可提高产品刚性,减少变形。

1.13.
2.采用气辅注塑,可以避免缩印。

1.13.3.采用气辅注塑,可以节省原材料,缩短冷却时间。

1.14.焊接(热板焊、超声波焊、振动焊)
1.14.1.采用焊接,可提高联接强度。

1.14.
2.采用焊接,可简化产品设计。

2.合理考虑工艺和产品性能之间的矛盾
2.1.设计注塑产品时必须综合考虑产品外观、性能和工艺之间的矛盾。

有时牺牲部分工艺性,可得到很好的
外观或性能。

2.2.结构设计实在无法避免注塑缺陷时,尽可能让缺陷发生在产品的隐蔽部位。

3.注塑件设计要点汇总
3.1.开模方向和分型线
3.2.脱模斜度
3.3.零件壁厚
3.4.加强筋
3.5.圆角和孔
3.6.抽芯机构及避免
3.7.塑件的变形
3.8.一体铰链
3.9.嵌件
3.10.气辅注塑
3.11.综合考虑工艺性和零件性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