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人体呼出的气体与空气的差别教学设计及反思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第一单元课题2第二课时人体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优秀教学案例

1.情景创设:本节课以婴儿吸入第一口空气的照片为导入,引发学生对呼吸作用的思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生活实例和问题情境的创设,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关注呼吸过程中气体变化的重要性。
2.问题导向:本节课通过一系列问题的提出,引导学生关注呼吸过程中气体变化的原因,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同时,通过提问和讨论,培养了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2.通过提问,让学生思考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之间的差异,以及这些差异对人体的影响。
3.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解释实验现象,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组织讨论,促进学生的思考和交流。
(三)小组合作
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设计实验方案,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展示婴儿吸入第一口空气的照片,引发学生对呼吸作用的思考,导入新课。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每天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吗?”激发学生对课题的兴趣。
3.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内容,引导学生关注呼吸过程中气体变化的原因和影响。
(二)讲授新知
1.讲解人体呼吸过程中气体成分的变化,包括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的主要成分及其含量差异。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了解人体呼吸过程中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的主要成分及其含量差异。
2.让学生掌握呼吸过程中气体变化的原因,并能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解释这些变化。
3.培养学生运用实验方法探究气体成分变化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观察能力。
4.引导学生运用对比分析方法,总结人体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之间的差异。
人体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

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初步学习进行人体吸入、呼出气体实验的探究;(2)经历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描述,尝试分析得出有价值的结论。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人体吸入、呼出气体成分的探究,了解科学探究的环节及各环节之间的关系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实验现象的观察与描述,初步形成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品质【重点】1.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不同进行探究2.明确表述探究所得的结论【难点】实验方案的设计情景导入生成问题1.导语:有人说,我们吸入的是空气,呼出的都是二氧化碳。
这种说法对吗?2.学生思考回答后,教师引出本节探究内容。
师生互动完成探究知识模块三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环节一:提出问题学生尝试表述问题:空气与人体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环节二:猜想与假设各小组结合资料信息确定猜想与假设,并尝试表述:1.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大于人体呼出的气体;2.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小于人体呼出的气体;3.空气中水蒸汽的含量小于人体呼出的气体;环节三:制订计划(方案)教师指导方法(制订计划要针对猜想与假设)学生拟定实验计划环节四:进行实验教师边演示边讲解学生聆听观察并描述现象:1. 观看实验,并完成表格中的内容:环节五:收集证据此环节与环节四一同进行。
环节六:解释与结论各小组分析讨论探究现象,尝试得出结论环节七:反思与评价学生讨论:1、在探究空气与呼出的气体中氧气含量有什么不同的实验中,你们小组实验观察到的现象与预测一致吗?如果不一致,你们小组的现象能证明猜想成立吗?2、进一步学习我们会发现,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一体积水能溶解一体积二氧化碳。
我们用排水法收集的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与实际一致吗?我们的实验结论可靠吗?3、取一块干燥的玻璃片对着呼气,并与放在空气中的另一块玻璃片比较。
此实验中“放在空气中的另一块玻璃片”多余吗?我们在学习生物和物理时已多次使用过“控制变量法”,请结合控制变量法评价此实验设计是否在原理上有错误?环节八:表达与交流检测反馈达成目标一、当堂检测1.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是()A.空气B.二氧化碳C.水蒸气D.氧气2.常用于检验二氧化碳气体的物质是()A.食盐水B.澄清石灰水C.纯净水D.蔗糖水二、课后检测1.下列是某化学学习小组在“人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有什么不同”的探究活动中提出的一些说法,其中错误的是A、证明呼出的气体含二氧化碳多的证据是:呼出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B、判断呼出的气体含氮气的依据是:空气中含有氮气,而氮气不为人体吸收C、证明呼出的气体含水蒸气多的证据是:呼出的气体在玻璃片上结下水珠D、证明呼出的气体含氧气的证据是:呼出的气体能使木条燃烧更旺2.为了比较我们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高低,某同学向盛满呼出气体的集气瓶内滴入数滴澄清的石灰水振荡(如图),他接下来所做的对比实验应选图 装置,你的理由是:3.通常情况下,人体呼出气体中部分气体的含量和空气中部分气体的含量如下表) ;(2) ; (3) ; (4) ; (5) ; (6). 4.人通过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吸入空气中的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教案

课前准备:根据你的生活经验,试着回答下列问题①从冰箱里拿出来的冰镇饮料,瓶子外壁有一层水珠,为什么?②生机勃勃的地球,少不了绿色植物,它们的生长需要光合作用,那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气体是什么?③煤、汽油、酒精、木柴等燃料可以在空气中燃烧,那么支持燃料燃烧的气体是什么?④从上述问题中我们知道空气中有哪些气体?.请你根据生活经验和生物课上所学的知识猜测一下,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你能设计实验验证你的猜测吗?提出问题[教师]同学们,请大家跟着我的口令进行一次深呼吸。
请大家深深地吸一口气,再缓缓地呼出一口气。
同学们做深呼吸二次。
[提问]同学们感觉如何?[回答]:舒服.呼吸与我们人类息息相关,我们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呼吸[提问]大家在感觉舒服的同时,是否考虑过这样一个问题:我们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气体完全一样吗?[学生]不一样[教师]对,不完全一样。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人体吸入的气体(是什么)和呼出的气体的变化之处。
(板书课题: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作出猜想[教师]既然大家认为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的空气不完全一样,那就请大家猜想一下,可能会有哪些不同?(可以讲物质的不同,也可以讲空气中某些气体含量的变化。
)[学生讨论](教师提示:可以讲自己知道的,也可以讲自己估计的,但要能讲出猜想的简单理由)同学们做出这种猜想,有依据吗?[讲解]同学们用已有知识对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猜想,这种猜想是有依据的,是科学的猜想,而不是胡乱猜想。
科学猜想是科学探究的前提和基础,只有猜想科学,探究才有意义,否则探究就没有意义。
[学生回答]1、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变低2、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变高第三部分知识准备(已知的可通过问题提问的形式,未知的可以进行材料给予)[教师]同学们老师在课前准备试验的时候,制取并收集了两瓶气体,分别是氧气和二氧化碳,但老师忘记贴上标签了,你能根据已有的经验和所学的知识帮老师区分开吗?。
教案《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回顾旧识:人的呼吸过程是一个什么样的过程?思维猜想:人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呼吸,人吸进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是否一样?作出猜想1、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比空气多。
2、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比空气少。
3、呼出的气体中水蒸气的含量比空气多。
制定计划收集实证:查阅资料,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设。
探究提示:1、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3、二氧化碳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
探究指导:1、收集两瓶空气做对照实验(如何收集?)2、收集两瓶呼出的气体做实验。
提问:如何收集呼出的气体?演示: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气体。
3、收集一瓶呼出的气体,用澄清的石灰水检验。
同时做空气的对比实验。
4、收集一瓶呼出的气体,用燃着的小木条检验。
同时做空气的对比实验。
5、对着干燥的玻璃片呼气。
同时做空气的对比实验。
由以上实验得出的初步结论是:1、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比空气多。
2、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比空气少。
3、呼出的气体中水蒸气的含量比空气多。
探究参考:步骤1:瓶内无水且瓶口向外冒气泡步骤2、两个干燥的集气瓶中就有空气。
步骤3、呼出气体中浑浊多此,说明探究参考步骤1:瓶内无水且瓶口向外冒气泡。
步骤2、两个干燥的集气瓶中就有空气。
步骤3、呼出气体中浑浊更多些,说明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比空气多。
步骤4、呼出气体中燃着的木条熄灭,说明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浓度大,不利于燃烧。
步骤5、呵气的玻璃片上有较多的水珠,说明呼出的气体中水蒸气的含量比空气中高。
结论:跟空气相比,人呼出的气体中氧气含量减少,二氧化碳和水的含量增加。
步骤4、呼出气体中燃着的木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浓度大,不利于燃烧。
步骤5、呵气的玻璃片上有较多水珠,说明呼出的气体中水蒸气的含量比空气高。
结论:跟空气相比,人呼出的气体中氧气含量减少,二氧化碳和水的含量增加实验中应注意的问题:1、呼气导管应用饮料吸管,不要用实验室中的玻璃管。
人体呼入呼出气体的比较

探究人体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的不同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全日制九年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将科学探究作为此次课程改革的突破口,在第三部分“内容标准”中明确提出:“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中的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同时“科学探究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也是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的重要内容”。
在探究过程中要注意从学生熟悉的身边的现象入手,引导他们发现问题,展开探究以获得新知。
对于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联系的物质及其变化现象,要注意在教学中寻找新的视角和切入点,使学生形成新的认识。
二、教学内容分析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本课题位于《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第一单元第二课题。
此课题是从学生的生活实际中提炼出来的,趣味性较强,较易引起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会给学生以新的感受和启迪。
此课题涉及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的检验,排水取气法的操作等内容,而这些知识又是化学学科中的核心知识,通过此课题的探究,不仅对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及实践能力具有重要的价值;而且让学生认识到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在氧气的性质及制法的学习时,学生已经熟练掌握了排水集气法的操作、知道了氧气、二氧化碳的检验方法,此时安排本课题,不仅可操作性强,而且可以使探究活动更加深入而有意义地开展,避免为探究而探究的形式主义,为今后的探究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
2、教学重点:体会探究过程,尝试化学实验设计的方法。
3、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三、教学目标设计知识与技能:1、通过探究,进一步明确氧气、二氧化碳、水的检验方法,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2、根据已有知识尝试化学实验的设计方法,并能初步完成相应的化学实验;3、能比较准确、完整地对实验现象进行描述,并根据实验现象推出相关结论。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活动,经历探究过程的几个环节,认识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实验;体会化学学习的特点是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过程及现象等;2、初步学会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和描述的方法。
对人体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教案

对人体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 让学生掌握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成分差异。
3.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 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 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成分差异。
三、教学难点1. 呼吸道的组成和功能。
2. 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过程。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人体呼吸过程。
2. 利用实验观察法,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成分差异。
3. 运用小组合作交流法,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学PPT。
2. 人体呼吸系统模型。
3. 呼出气体收集装置(如气球、塑料袋等)。
4. 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成分检测试剂。
5. 实验记录表。
教案内容:一、导入新课1.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人体是如何进行呼吸的吗?2. 引导学生回顾呼吸系统的组成:呼吸道、肺。
3. 提问: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呢?二、探究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成分差异1. 讲解呼吸道的作用,引导学生了解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的结构和功能。
2. 演示实验:用气球或塑料袋收集学生的呼出气体,观察气球的膨胀程度。
3. 讲解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过程,引导学生了解肺泡的结构和功能。
4. 实验操作:学生用呼出气体填充气球,用吸入空气填充另一个气球,比较两个气球的膨胀程度。
5. 提问:同学们,你们观察到什么现象?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成分有什么不同?6. 讲解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成分差异: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的含量变化。
三、总结与拓展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功能,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成分差异。
2. 提问:同学们,你们还能想到哪些因素会影响呼吸过程吗?3.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持呼吸道的健康?4. 布置作业:结合实验现象,绘制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成分变化图。
六、教学内容1. 复习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对人体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教学设计

板书设计
课题2:对人体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
空气呼出气体二氧化碳少多氧气多少水蒸气少多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学生接触化学后的第一次分组实验课,重点在于激发学生对探究实验的兴趣,培养实验能力,认识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
所以我在设计教学时,先猜谜激趣, 再结合具体事例和学生实际,步步深入,环环相扣,达到水到渠成的效果,最后的拓展延伸是本节课的亮点,体现了实验的创新。
在猜谜语时,可能会有学生给的答案是氧气,这时,教师应提醒学生再看谜面中的“万物生存离不了”是什么意思。
另外,由于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参差不齐,所以在时间把握上应加以注意。
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教案

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2、能设计方案证明人体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不同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活动,学会用对比法设计实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探究活动,知道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2、体验化学探究学习活动的乐趣和学习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1、用对比法设计实验方案2、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描述、和分析。
【教学难点】对实验方案的设计【实验准备】(教师)集气瓶、水槽、玻璃片、饮料管、石灰水、滴管、小木条、酒精灯、火柴。
(学生)自备饮料管、小镜子、眼镜。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根据你的生活经验,试着回答下列问题1、从冰箱里拿出来的冰镇饮料,瓶子外壁有一层水珠,为什么?2、生机勃勃的地球,少不了绿色植物,它们的生长需要光合作用,那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气体是什么?3、煤、汽油、酒精、木柴等燃料可以在空气中燃烧,那么支持燃料燃烧的气体是什么?4、从上述问题中我们知道空气中有哪些气体?引言:空气中不仅有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还有氮气、稀有气体和杂质,我们这节课主要观察人呼吸前后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含量的变化。
师生互动探究新知提出问题:我们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做出猜想:1、空气中氧气含量高于人呼出气体中氧气的含量2、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低于人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3、空气中水蒸气含量高于人呼出气体中水蒸气的含量4、……给出资料:1、氧气有助燃性,木条燃烧越旺,说明氧气越多,木条燃烧不旺,说明氧气越少。
2、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成白色浑浊液,白色浑浊物越多,说明气体中二氧化碳越多。
3、水蒸气遇冷会液化成小水滴。
[教师引导]那么请大家讨论一下如何比较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含量的高低。
(强调集气瓶的规格、滴入石灰水的量、同样的木条)实验中需要几瓶气体?如何收集两瓶空气?如何收集两瓶呼出气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内容及问题情境
1全部是二氧化 碳
2二氧化碳比空 气中的多
3水蒸气比空气 中 的 多
4氧气比空气中 的少
5没有氧气了
了解
小组讨论探究方 案改进
全体交流:简要叙
述实验步骤
相互讨论方案的
优缺点,统一方法
学生活动
培养科学 探究的意 识和能力。
设计意图
情感 态度
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合作和交流,培养学生主动 与他人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
1.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不同进行探究
2.明确表述探究所得的结论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对现象的观察记录和描述能力
教学内容及冋题情境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出的气体与空气有什么不同?
如何来验证这些判断
是否正确?
设计实验方案 参考课本探究方案
比较人体呼出的气体与空气的
差别教学设计及反思
课题
比较人体呼出的气体与空气的差别
课型
实验探究
教学媒体
识 技能
1.描述人体呼出的气体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
2.初步学会人体吸入、呼出空气的有关实验操作;
3.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得出有价值的结论。
过程 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和观察分析比较出人体呼出的气体与空气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