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人体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 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第二单元课题二第二课时《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第二单元课题二第二课时《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教学设计
最后,我会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激发他们对化学学科的兴趣,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五、作业布置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特布置以下作业:
1.实践作业:设计一项关于空气质量检测的实验方案,要求能够体现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差异的检测方法,并简要说明实验原理。
-目的: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实验技能,提高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利用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
-小组活动:学生分组讨论实验结果,分析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差异的原因。
-目的:培养学生的交流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提高解决问题的效果。
4.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现象,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6.设计富有挑战性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作业设计:要求学生结合所学内容,设计一项关于空气质量检测的实验方案。
-目的: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他们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课堂开始时,我将以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思考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之间的差异。我会提问:“同学们,你们在剧烈运动后是否会感到喘不过气来?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通过这个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4.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现象,如为什么在高海拔地区容易缺氧、剧烈运动后为什么会喘气等。
(二)过程与方法
1.利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的差异,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2.设计实验,让学生亲自参与空气和呼出气体的采样与检测,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验技能;

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教学设计

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教学设计

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人体呼吸的基本过程和呼吸系统的构造2.分析和比较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成分3.探究呼吸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教学准备:1. PowerPoint课件2.呼吸系统模型3.镜片和显微镜4.福尔马林溶液和试管教学过程:Step 1:引入话题(约10分钟)利用一幅插图或短视频向学生展示人体呼吸的基本过程,并引导他们回答以下问题:-你知道人体是如何呼吸的吗?-呼吸系统的构造有哪些?Step 2:呼吸系统的构造(约15分钟)通过讲解呼吸系统的结构,并使用呼吸系统模型辅助说明,使学生了解呼吸道、肺部和呼吸肌肉的功能。

同时,利用显微镜展示口腔和鼻腔的切片,显示细胞和组织的细节。

Step 3: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成分(约25分钟)通过以下实验,引导学生分析和比较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成分:实验材料:-一瓶福尔马林溶液-两个试管实验步骤:1.在两个试管里分别倒入等量的福尔马林溶液。

2.吸一口空气后,用口吹入一个试管中,快速堵住试管的口。

3.吹出的空气会通过福尔马林溶液中,观察溶液的颜色变化。

4.倒掉试管中的溶液,并换上新的福尔马林溶液。

5.将另一个试管插入嘴巴中,呼出气体经试管流过。

讨论指导问题:-在吸入空气后,福尔马林溶液的颜色变化是什么?为什么会发生颜色变化?-经过呼出气体后,福尔马林溶液的颜色会发生变化吗?为什么?Step 4:呼吸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约20分钟)展示一些关于呼吸健康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思考呼吸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并讨论以下问题:-呼吸是什么?-为什么人体需要呼吸?-怎样保护呼吸系统的健康?Step 5:总结与展望(约10分钟)通过与学生互动,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并强调呼吸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

展望下一堂课的学习内容,如呼吸系统的疾病和保持呼吸系统健康的方法。

Step 6:课后作业要求学生以小组形式完成一份关于呼吸系统的报告,并包括以下内容:1.介绍呼吸系统的构造和功能;2.分析和比较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成分;3.探究呼吸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4.提出保持呼吸系统健康的建议。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课题二第2课时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课题二第2课时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优秀教学案例
5.知识运用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通过设置生活实例,让学生了解呼吸作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生命科学素养,使他们能够关爱生命、关注健康。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利用多媒体展示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的实验现象,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通过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思考人体呼吸过程中气体成分的变化原因。
3.结合生活实例,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情景的创设,以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利用多媒体展示实验现象,使学生直观地感受呼吸作用的过程,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通过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人体呼吸过程中气体成分的变化原因,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此外,我还结合生活实例,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在实际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我设计了一系列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讨论等方式,探究人体呼吸过程中气体的变化。同时,注重培养学生对人体生理结构和功能的理解,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能够提高生命科学素养。
针对本节课的内容,我选取了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实例,帮助学生了解呼吸作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从而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此外,通过设置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互相交流、探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二)问题导向
1.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探究欲望。
2.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3.鼓励学生自主设计实验,验证问题解决方案。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鼓励学生自主设计实验,验证问题解决方案,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课题2 第2课时 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课题2 第2课时 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教案

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吸入的空气和呼出气体的不同,初步认识到探究实验的基本环节;
2.能在教师指导下设计实验方案,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得出有关结论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气体成分的探究,初步了解探究实验的基本环节;
2.通过实验方案的设计,初步体会实验设计的基本要领;
3.初步学习书写探究活动报告的方法;
4.初步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表述能力等。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验探究活动的乐趣和学习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
3.初步树立透过现象认识事物本质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重点、难点
1.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对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使学生初步认识到化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2.难点实验设计能力的培养。

【教学过程】
1
2
3
4
5
6
【教学反思】在课程设置中采用了让学生边实验边探究的教学模式。

同学在实验室先是自主实验,探究相互补充观察到的现象,使学生更全面地掌握有关物质性质的描述。

然后在实验过程中,通过同学自主实验,合作实验,教师解疑的方法,分析实验中出现的“异常情况”,有利的强化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课后的弹性作业使学生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针对同学发现的问题,我除了详细地加以解释外,更极大的表扬了同学们这种积极探索的精神,增强了同学们探究的热情。

7。

对人体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教案

对人体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教案

对人体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 让学生掌握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成分差异。

3.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 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 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成分差异。

三、教学难点1. 呼吸道的组成和功能。

2. 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过程。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人体呼吸过程。

2. 利用实验观察法,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成分差异。

3. 运用小组合作交流法,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学PPT。

2. 人体呼吸系统模型。

3. 呼出气体收集装置(如气球、塑料袋等)。

4. 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成分检测试剂。

5. 实验记录表。

教案内容:一、导入新课1.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人体是如何进行呼吸的吗?2. 引导学生回顾呼吸系统的组成:呼吸道、肺。

3. 提问: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呢?二、探究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成分差异1. 讲解呼吸道的作用,引导学生了解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的结构和功能。

2. 演示实验:用气球或塑料袋收集学生的呼出气体,观察气球的膨胀程度。

3. 讲解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过程,引导学生了解肺泡的结构和功能。

4. 实验操作:学生用呼出气体填充气球,用吸入空气填充另一个气球,比较两个气球的膨胀程度。

5. 提问:同学们,你们观察到什么现象?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成分有什么不同?6. 讲解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成分差异: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的含量变化。

三、总结与拓展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功能,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成分差异。

2. 提问:同学们,你们还能想到哪些因素会影响呼吸过程吗?3.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持呼吸道的健康?4. 布置作业:结合实验现象,绘制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成分变化图。

六、教学内容1. 复习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教案

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教案

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实验中学贾恩娣教学目标1 、通过实验及实验分析,探究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成份有何异同。

2 、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初步形成科学探究的能力。

3 、学生通过亲身参与和经历科学探究活动,激发化学学习的兴趣,体验发现的乐趣,增强热爱科学的情感,理解科学的本质。

教学重点:科学探究的一般思路与方法的初步形成和探究。

教学难点:用排水法收集呼出气体的操作。

教学用具:(教师)集气瓶、水槽、玻璃片、吸管、火柴、石灰水、盛满氧气的集气瓶、盛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

(学生)火柴、集气瓶、火柴、水槽、玻璃片、吸管等。

教学方法:引导,实验探究,讨论分析等教学过程:一、问题质疑,引入新课出示一个空集气瓶,问:它是空的吗?对,有空气,请大家思考:1、人类的生存离不开空气,它是一种“摸不着看不见”的自然资源。

你知道空气中都含有那些气体吗?鼓励学生踊跃发言,请同学做深呼吸,思考:2、“呼吸”是生命现象的特征之一,在这司空见惯的现象中,有什么科学的奥秘呢?人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呢?二、提出假设,大胆猜想学生讨论交流,大胆猜想,教师板书重点内容。

三、讨论交流,设计实验学生简单谈一谈设计实验的思路四、收集气体引导学生探讨如何收集吸入的空气及呼出的气体,并进行操作上的指导。

(课件出示)1、将集气瓶中装满水,水面要凸出瓶口,先用毛玻璃片(毛面向下)盖住瓶口一小部分,然后沿水平方向推动玻璃片,将瓶口全部盖住。

若玻璃片下有气泡,拿掉玻璃片,用手往瓶内淋满水,盖上玻璃片,将集气瓶倒立在水槽中。

当集气瓶口向外冒气泡时,在水下用玻璃片盖住瓶口,取出。

2、把一根导管伸进瓶口,通过导管向瓶中通气,当集气瓶口向外冒气泡时,在水下用玻璃片将集气瓶口盖好,取出集气瓶,正放在实验桌上。

教师示范操作后,学生动手用排水法收集两瓶气体。

教师引导学生在收集两瓶空气。

强调要注意做好标记,收集好后,把水槽放到桌角,手擦干,实验桌上的水擦干。

对人体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教案

对人体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教案

对人体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人体呼吸的基本过程。

激发学生对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兴趣。

1.2 教学内容:介绍人体呼吸的基本过程。

探讨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的差异。

1.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导入法,引导学生思考人体呼吸的过程。

通过图片展示和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的差异。

第二章:吸入空气的成分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吸入空气的主要成分。

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2.2 教学内容:介绍吸入空气的主要成分,如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

探讨吸入空气对人体的作用。

2.3 教学方法:通过图片展示和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吸入空气的成分。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享对吸入空气作用的理解。

第三章:呼出气体的成分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呼出气体的主要成分。

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3.2 教学内容:介绍呼出气体的主要成分,如二氧化碳、水蒸气等。

探讨呼出气体对环境的影响。

3.3 教学方法:通过图片展示和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呼出气体的成分。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享对呼出气体环境影响的理解。

第四章:实验探究4.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的差异。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4.2 教学内容:设计实验方案,让学生观察和记录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的差异。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4.3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教学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

引导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5.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

5.2 教学内容:让学生反思自己在探究过程中的学习体会。

5.3 教学方法: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第六章:气体的成分与健康6.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气体成分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培养学生对健康生活方式的认识。

6.2 教学内容:探讨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成分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介绍保持室内空气质量的重要性。

6.3 教学方法: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气体成分与健康的关系。

对人体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教案

对人体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教案

对人体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教案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引起学生对呼吸作用的兴趣。

2. 引导学生思考呼吸过程中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的差异。

教学内容:1. 引入呼吸作用的概念,解释人体呼吸过程。

2. 提出问题: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呢?教学活动:1. 让学生观察自己呼出的气体,注意其气味和颜色。

2. 引导学生思考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的差异。

第二章:探究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成分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的主要成分。

2.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介绍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的主要成分,如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等。

2. 解释人体呼吸过程中气体成分的变化。

教学活动:1. 进行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气球的变化了解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成分。

2.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得出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的差异。

第三章:探究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的体积变化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的体积变化。

2.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介绍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的体积变化,如吸入时胸腔扩张,呼出时胸腔收缩。

2. 解释呼吸过程中的胸腔运动。

教学活动:1. 进行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气球的变化了解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的体积变化。

2.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得出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的体积差异。

第四章:探究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温度变化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温度变化。

2.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介绍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温度变化,如呼出气体通常比吸入空气温暖。

2. 解释呼吸过程中温度变化的原因。

教学活动:1. 进行实验,让学生通过触摸感受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温度变化。

2.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得出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温度差异。

教学目标:2. 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反思能力。

教学内容:1. 回顾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成分、体积和温度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第二课时)
灵宝市实验中学撰稿人杨建谋审验人李亚娟
预习提示
一、填空
(1)______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根据______判断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2)判断氧气多少的根据是______。

(3)燃着的木条插入气体中,木条熄灭,说明气体中______含量多。

二、回答问题
(1)如何收集一瓶你呼出的气体?
(2)如何证明你收集的气体为二氧化碳气体?如何证明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比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多?
(3)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插入空气的呼出气体中,分别发生什么现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实验,初步学会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和描述的方法。

2.初步学会对人体吸入、呼出气体探究的有关实验操作。

3.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得出有价值的结论。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不同。

情感与价值观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合作和交流,培养学生相互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
1.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进行探究。

2.明确表述探究所得的结论。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对现象的观察、记录和描述能力。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用具
水槽10个,装满CO2集气瓶20个,装满O2集气瓶20个,玻璃片40个,滴管10个(放在清水杯中),木条(或线香)10个,澄清的石灰水10瓶,酒精灯10个,火柴10盒,吸管20个。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同学们,我们每时每刻都在呼吸,呼吸是生命现象的特征之一,在这司空见惯的现象中,有什么科学的奥秘呢?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呢?
新课学习
●提出假设(学生根据生物学知识进行猜想),同学们的猜想正确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
设计实验探究这个问题。

在探究活动之前,我们先做四个实验。

(1)取一瓶氧气,用带火星的木条插入其中,观察现象。

(2)取一瓶氧气,用燃着的木条插入其中,观察现象。

(3)取一瓶二氧化碳,用燃着的木条插入其中,观察现象。

(4)取一瓶二氧化碳,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现象。

通过这些实验我们得到那些知识呢?
●信息提示
出示大屏幕,让一个学生读。

(1)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成白色浑浊,在下述实验中,白色浑浊越多,说明气体中二氧化碳越多。

(2)氧气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木条燃烧越旺,说明氧气越多。

(3)二氧化碳可以使燃着的木条熄灭。

●信息解读
(1)______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根据______判断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2)判断氧气多少的根据是______。

(3)燃着的木条插入气体中,木条熄灭,说明气体中______含量多。

●阅读教材
请同学打开课本,根据提示(出示大屏幕)仔细阅读P14——P16的的教学内容(5分钟)。

●阅读提示
(1)该实验有那些步骤?
(2)每一步都是怎样操作的?
●讨论归纳
在小组内互相讨论实验探究的步骤(让同学发言)。

根据同学们的发言总结出步骤(出示大屏幕)。

●实验步骤
(1)利用排水法收集两瓶呼出气体。

另取两个空集气瓶,其中为空气。

向空气瓶和呼出气体瓶中分别滴入数滴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现象并记录。

(2)将燃着的木条(或线香)分别插入空气瓶和呼出的气体瓶中,观察现象并记录。

(3)取两块干燥的玻璃片,对着其中的一块呼气,观察玻璃片上水蒸气的情况,与另一块放在空气中的玻璃片作对比,观察现象并记录。

●实验探究
(1)给每组同学发一份实验报告单。

(2)下面,四人一组,进行实验,老师巡回指导。

●展示交流
组内同学互相交流自己观察到的实验现象、结论及得到结论的依据。

然后,每组选出一个代表,说出自己组的实验现象和结论。

●评价整合
(1)对异常现象的分析。

A 没有给集气瓶编号,在一个集气瓶中重复实验。

B 石灰水没有变浑浊。

呼出的气体是指经过肺部进行气体交换后的气体,而不是含一口又吹出来的气体。

(2)对异常观点的分析。

如,不对着玻璃片呼气,也能得出类似的结论。

(冬天嘴中冒出的白色气体)
●实验结论
(1)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比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多。

(2)呼出气体中氧气的含量比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少。

(3)呼出气体中水蒸气的含量比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多。

●填写实验报告
根据实验报告单的内容,填写实验报告单。

●拓展延伸
我们呼出的气体完全是二氧化碳吗?(出示大屏幕)
学生回答(是或不是)
从刚才的实验中,我们已经知道我们呼出的气体不完全是二氧化碳,它含有水、二氧化碳等。

具体含有那些气体呢?请同学们看大屏幕。

通过对比,我们可以看出呼出气体中氮气和其它气体含量没有变化,氧气含量少了,二氧化碳和水含量多了并且变化比较大。

●本课小结
通过这次探究活动你有那些收获?(请同学发表自己的探究收获,然后总结,出示在大屏幕上)
(1)知道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水蒸气的含量比吸入空气中的含量多,氧气的含量少。

(2)知道对比的方法是化学实验中常用的方法。

(3)锻炼了动手操作能力。

(4)增强了学习兴趣和合作交流的精神。

板书设计
二、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1.信息提示
(1)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成白色浑浊。

(2)氧气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3)二氧化碳可以使燃着的木条熄灭。

2.活动探究
巩固练习
(1)有一个人走在路上,他的眼镜脏了,他把眼镜取下来,向眼镜呼气,然后用
布一擦,眼镜变干净了,这说明呼出气体中含有_____。

这个人的习惯好吗?_____。

(2)有两瓶澄清石灰水,一瓶敞口放置空气中,向另一瓶中用导管吹气,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说明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比空气中的含量_______。

(3)将某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由此可以确定该气体是()
A 氧气
B 空气
C 二氧化碳
D 水蒸气
(4)通过对人体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的实验探究,你认为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
的气体有什么不同()
A 氧气含量
B 水蒸气含量
C 二氧化碳含量
D 以上都不同
(5)饼干等膨化食品在空气中放置会变软是因为空气中含有______。

推荐作业
你能否用排空气法收集呼出气体去完成上述的实验?(学生讨论,然后做一做)巩固练习题答案
(1)水、不好,(2)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多(3)C,(4)D,(5)水
对人体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有什么不同探究活动报告
姓名合作者
班级日期
探究探究活动的名称
探究活动目的
用品(仪器、药品等)
结论(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教案
(第二课时)
灵宝市实验中学
杨建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