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水蒸气含量的比较

合集下载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课本实验: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课本实验: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课本实验再现【提出问题】人体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猜想与假设】1、空气中氧气含量可能大于呼出气体中氧气的含量。

2、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可能小于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3、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可能小于呼出气体中水蒸气的含量。

【设计方案】【进行实验】【收集证据】①空气的组成;②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的反应;③燃着的木条在氧气和二氧化碳中的燃烧现象等。

【解释与结论】人体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相比,吸入的空气中氧气含量较多,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的含量较少。

拓展训练1.在“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中,下列实验现象及结论错误的是( )2.同学们在做人体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探究实验时,部分同学向收集有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加入适量澄清石灰水并振荡后,发现澄清石灰水并未浑浊。

此时下列做法中错误的是( )A.检查收集呼出气体的装置和实验方法是否有错误B.检查澄清石灰水是不是失效C.再次实验,看是不是还会出现相同实验现象D.向老师请教这个实验的实验现象和结论,然后填写实验报告3.在“人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的探究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证明呼出气体含二氧化碳多的证据是:呼出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更浑浊B.证明呼出气体含氧气少的证据是:呼出的气体使木条燃烧更旺C.证明呼出气体含水蒸气多的证据是:呼出的气体在干冷的玻璃片上有水雾D.判断呼出气体含有氮气的依据是:空气中含有氮气,而氮气不为人体吸收4.如图1把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测湿度)探头放入食品保鲜袋中,开始采集数据,然后向袋内呼入气体。

采集的数据经处理如图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曲线X表示二氧化碳,曲线Y表示的是水蒸气B.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比空气中氧气含量低,所以不含有氧气C.200s时没有被采集数据的其他所有气体的总体积分数为23.34%D.呼出气体水蒸气含量160秒后降低的可能原因是停止呼气后水蒸气有少量冷凝5.小华同学做“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实验时,分别收集两瓶空气样品和两瓶人体呼出的气体,进行如图所示的两个实验探究。

九年化学上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测试卷(十一)附答案与解析

九年化学上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测试卷(十一)附答案与解析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测试卷(十一)班姓名:成绩:一、单选题1.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 ( )A.发光发热 B.有颜色的变化C.有其他物质生成 D.有气体、沉淀产生2.下列使用酒精灯的操作方法中,错误的是()A.向酒精灯中添加酒精,不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B.熄灭酒精灯,一般用嘴吹熄C.不能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D.酒精灯不用时盖上灯帽3.小明发现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被熏黑。

他的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A.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现象B.认为与本次实验无关,不予理睬C.查找蜡烛成分资料,探究黑色物质成分D.向老师请教生成黑色物质的原因4.小梅家有一批盆栽的郁金香,过去一直开红色花,现在却开出了紫花,有人认为这是土壤中缺水引起的,但小梅经过一段时间补充水分后,还是开紫花。

这说明实验结果与原来的假说是不符合的,最好的处理方法是()A.实验不成功,停止探究 B.修改实验过程,使之与假说相符C.修改结果,使之与假说相符 D.修改假说,重新实验5.下列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钢铁生锈 B.风力发电 C.光合作用 D.牛奶变质6.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A.用镁粉制作照明弹 B.液氢常用作航天飞机的燃料C.烧木材取暖 D.金刚石用来切割玻璃7.胶头滴管在使用过程中不能平放或者倒置的原因是()A.防止试剂腐蚀胶管 B.防止试剂腐蚀皮肤C.防止试剂挥发 D.防止液体流出8.古诗词是古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

下列诗句中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C.只要工夫深,铁杵磨成针 D.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9.设计实验: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上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观察烧杯壁上的现象;再将烧杯迅速倒置,向其中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现象。

对上述实验设计思路的描述有以下几点:①将烧杯罩在火焰上方有利于燃烧产物的汇集;②用冷的烧杯可使变化过程中产生的水迅速凝结;③将烧杯迅速倒置可避免产生的气体向空气中散逸;④振荡有利于产生的气体与石灰水充分接触。

对人体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探究实验报告

对人体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探究实验报告

对人体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探究实验报告对人体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探究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对人体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进行比较研究,探讨人体呼吸过程中气体成分的变化,以加深对呼吸生理过程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人体吸入的空气中含氧约21%,呼出的气体中氧气含量降低,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含量增加。

通过本实验,我们将收集并比较人体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成分,以验证这一生理过程。

三、实验步骤1.准备实验器材:一袋气球、一个气球导管、一个透明的塑料瓶A、一个透明的塑料瓶B、一个橡皮管、一个塞子。

2.将气球导管插入橡皮管一端,再将气球导管另一端插入透明塑料瓶A的瓶口,确保密封良好。

3.请实验者先深呼吸数次,然后将气球吹起并捏紧,再将其连接到透明塑料瓶A的导管上,松手让气球中的空气进入瓶中。

这就是吸入空气的样本。

4.请实验者用力呼气数次,然后将气球吹起并捏紧,再将其连接到透明塑料瓶B的导管上,松手让气球中的空气进入瓶中。

这就是呼出气体的样本。

5.同时收集两个样本后,将两个塑料瓶中的气体样本充分混合。

四、实验结果通过对比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成分变化,我们发现以下现象:1.吸入空气的样本中氧气含量较高(约21%),而二氧化碳含量较低(约4%)。

2.呼出气体的样本中氧气含量较低(约16%),而二氧化碳含量较高(约5%)。

3.两种气体样本中水蒸气含量也有所不同。

吸入空气的样本中水蒸气含量较低(约1%),而呼出气体的样本中水蒸气含量较高(约5%)。

五、实验结论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在呼吸过程中,人体吸入的空气中氧气含量较高,而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含量较低。

这表明呼吸作用需要消耗氧气来产生能量和排出二氧化碳。

2.呼出的气体中,氧气含量降低,而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含量增加。

这表明人体通过呼吸作用消耗了氧气并产生了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3.这些结果验证了人体呼吸过程中气体成分的变化,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呼吸生理过程。

4.本实验通过收集和分析人体吸入和呼出的气体,让我们直观地感受到人体呼吸过程中气体成分的变化,从而更深入地理解人体呼吸的生理过程。

初中化学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单元复习同步试题含答案解析(40)

初中化学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单元复习同步试题含答案解析(40)

初中化学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单元复习同步试题含答案解析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注意:装置右端的导管连接人的呼吸装置)比较人体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差异,请回答下列问题。

(1)锥形瓶内盛放的是____。

(2)装置A是用来检验____(填“吸入”或“呼出”,下同)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的。

装置B是用来检验____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的。

(3)我们已经知道吸入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低于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推测本实验中可观察到的现象____。

【答案】澄清的石灰水吸入呼出装置A中澄清的石灰水没有变化,装置B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分析】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详解】(1)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锥形瓶内盛放的是澄清的石灰水。

(2) 装置右端的导管连接人的呼吸装置,故装置A是用来检验吸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的。

装置B是用来检验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的。

(3)吸入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低于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实验中可观察到的现象装置A中澄清的石灰水没有变化,装置B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点睛】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大于吸入气体二氧化碳的含量。

92.某同学为探究动物的呼吸作用,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实验装置足以维持实验过程中小白鼠的生命活动,忽略水蒸气和温度变化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一段时间后发现装置②中_______,U 形管内的液面A 处_______(填“上升”或“下降”),B 处_______(填“上升”或“下降”)。

实验结束后,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瓶中,发现_______,该实验说明动物呼吸消耗_______(填气体名称),产生____________。

【答案】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上升下降木条熄灭氧气二氧化碳【详解】(1)小白鼠呼吸集气瓶中的氧气,放出二氧化碳气体,故装置②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小白鼠吸收了氧气放出了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被澄清石灰水吸收,故1、2装置中气体的含量减少,气压降低,故A处液面上升;B处液面下降;实验结束后,由于小白鼠消耗了瓶中的氧气,故小木条熄灭;由此实验说明动物呼吸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

2023-2024学年山西省太原市第三十六中学九年级10月月考化学试题

2023-2024学年山西省太原市第三十六中学九年级10月月考化学试题

2023-2024学年山西省太原市第三十六中学九年级10月月考化学试题1.中华古典诗词,是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的凝结体。

下面是班主任老师对初三同学的开学精神寄语,其中包含化学变化的是A.锲而不舍,金石可镂B.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C.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D.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2.化学是造福人类的科学。

下列不属于化学研究范畴的是A.开发新能源B.合成药品“布洛芬”C.研究新材料D.杂交水稻嫁接技术3.近代以来,科学家们勇攀高峰、敢为人先,极大地推动了化学学科的发展,发现元素周期律的是A.道尔顿B.阿伏伽德罗C.门捷列夫D.拉瓦锡4.同学们在进行了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活动后,做出了如下描述,其中正确的是A.石蜡浮于水面上方,说明石蜡密度大于水B.燃烧的现象主要是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C.蜡烛火焰外焰温度最高D.燃烧时冒出的黑烟是蜡烛蒸气冷凝的固体小颗粒5.下图展示的是某实验室药品柜中的药品陈列,存放药品所选择的仪器及方式正确的是滴瓶细口瓶广口瓶集气瓶6.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实验室完成实验后,对用剩化学药品的处理方法正确的是A.全部倒入废液缸中B.带回家做家庭小实验C.倒入下水道D.倒在指定的容器中7.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物质加热的实验,下列基本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熄灭酒精灯B.用试管夹夹持试管C.加热固体药品D.加热液体8.根据实验选择实验试剂和仪器是初中化学必备实验技能,下图是李涵同学设计的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实验利用了铜的导热性B.实验中可观察到左侧玻璃管内产生大量白色烟雾C.实验结束后左侧玻璃管中水面约上升至“1”刻度处D.相比课本中红磷燃烧实验,该实验的优点是环保9.实验室选用了如下几套发生装置制氧气。

在气密性检查操作中,不正确的是A.B.C.D.10.某科学兴趣小组对该加酶洗衣粉洗涤效果与水温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在不同水温条件下,测得这种加酶洗衣粉除去衣服上奶渍所需的时间,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A.B.C.D.11.化学造福生活。

吸入_呼出测量实验报告(3篇)

吸入_呼出测量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人体吸入与呼出气体的成分差异。

2. 通过实验验证吸入气体与呼出气体中氧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含量的变化。

3. 掌握相关实验操作方法和数据处理技巧。

二、实验原理人体在进行呼吸作用时,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本实验通过测量吸入气体与呼出气体中氧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的含量,分析人体呼吸过程中的气体成分变化。

三、实验仪器与药品1. 仪器:集气瓶、玻璃片、饮料吸管、水槽、酒精灯、火柴、澄清石灰水、无水硫酸铜、pH试纸、温度计、秒表。

2. 药品:澄清石灰水、无水硫酸铜。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将集气瓶洗净、晾干,备用。

2. 吸入气体测量:a. 将一个集气瓶正放在实验桌上,用玻璃片将瓶口盖好。

b. 用排水法收集一瓶吸入的空气,确保瓶内充满气体。

c. 将瓶盖打开,迅速将瓶口插入澄清石灰水中,观察石灰水是否变浑浊,记录现象。

d. 将瓶口插入无水硫酸铜中,观察硫酸铜是否变蓝色,记录现象。

e. 将瓶口插入pH试纸中,观察pH试纸颜色变化,记录pH值。

3. 呼出气体测量:a. 将另一个集气瓶正放在实验桌上,用玻璃片将瓶口盖好。

b. 用排水法收集一瓶呼出的气体,确保瓶内充满气体。

c. 将瓶盖打开,迅速将瓶口插入澄清石灰水中,观察石灰水是否变浑浊,记录现象。

d. 将瓶口插入无水硫酸铜中,观察硫酸铜是否变蓝色,记录现象。

e. 将瓶口插入pH试纸中,观察pH试纸颜色变化,记录pH值。

4. 比较分析:将吸入气体与呼出气体的测量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结论。

五、实验数据记录与处理1. 吸入气体:a. 澄清石灰水:无变化b. 无水硫酸铜:无变化c. pH值:待测2. 呼出气体:a.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b. 无水硫酸铜:变蓝色c. pH值:待测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澄清石灰水实验:呼出气体中的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导致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较高。

2. 无水硫酸铜实验:呼出气体中的水蒸气与无水硫酸铜反应生成五水硫酸铜,导致无水硫酸铜变蓝色,说明呼出气体中水蒸气含量较高。

探究呼入空气和呼出气体的不同

探究呼入空气和呼出气体的不同
A 、猜想和假设 B 、进行实验C 、制定计划 D 、解释与结论 3.实验设计:为分析我市“菜博园”的空气质量,现需 一瓶菜博园的空气,请你用简单合理的方法来收集。 4.三瓶没贴标签的气体,分别为空气、二氧化碳和氧气,请 用想办法给它们贴上标签。
反思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拓展应用
对着干燥的玻璃片呼气。
如何设计对比试验 如何控制变量
如何验证猜想
实施实验 收集证据
合作探究试一试:收集两瓶人体呼出的气体
准备收集气体
收集呼出的气体
呼出的气体
探究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有什么不同?
——澄清的石灰水
空气—— ——澄清的石灰水 呼出气体— —
结论: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比空气中多
作出猜想
制定计划 收集证据
获得结论
⒈ 在对人体呼出的气体进行探究前,甲同学根据生物 学知识提出:“呼出气体中的水蒸气含量可能比空气 中的多。”那么,这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 A 、猜想和假设 B 、提出问题 C 、制定计划 D 、结论
⒉ 小颖同学在化学课上提出,可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人体 是否呼出二氧化碳,就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 的( C)
呼出的气体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可使燃 着的小木条熄灭、可使玻璃片上凝结有水 二氧化碳 结论 吸入空气 呼出气体 氧气 水
含量较少
含量较多
含量较多 含量较少 含量较少 含量较多
提出问题
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
1、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比空气多。 2、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比空气少。 3、呼出的气体中水蒸气的含量比空气多。 1、收集一瓶呼出的气体,用澄清的石灰水检验。 2、收集一瓶呼出的气体,用燃着的小木条检验 。 3、对着干燥的玻璃片呼气。 1、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比空气多。 2、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比空气少。 3、呼出的气体中水蒸气的含量比空气多。 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

【初中化学】九年级探究专题(一)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练习题)

【初中化学】九年级探究专题(一)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练习题)

九年级探究专题(一)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223)1.下面是某学习小组同学采用如图所示装置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再探究的几个环节,请将下列问题补充完整。

(1)“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水蒸气含量有什么不同?”属于科学探究中的环节。

(2)“呼出的气体中水蒸气含量比空气中多。

”属于科学探究中的环节。

(3)“呼出的气体中水蒸气含量可能比空气中多。

”属于科学探究中的环节。

(4)将呼出的气体对着干冷的玻璃片,发现玻璃片上出现水雾,另一块置于空气中的玻璃片无明显变化。

这属于科学探究中的环节。

(5)“这个实验既简单,现象又明显。

”某同学的这句话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上述探究过程的顺序是(填序号)。

2.人通过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吸入空气中的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但人体排出的二氧化碳究竟是空气中原有的,还是人体代谢的最终产物呢?为了证实这个问题,学习小组采用了如图所示的装置继续进行深入探究。

(1)人吸气时,应将活塞A(填“打开”或“关闭”,下同),活塞B。

(2)人呼气时,活塞A、B具体的操作是,此时可观察到Ⅱ瓶内的现象是。

(3)Ⅰ瓶中所装试剂的作用是;Ⅱ瓶中所装试剂的作用是。

将上述操作反复进行,能证明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的二氧化碳不是来自空气,而是人体代谢的最终产物。

3.某学校化学兴趣小组对呼出气体和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差异非常感兴趣,他们进行了下面的探究活动:[提出问题]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有什么不同?[作出猜想]人体吸入的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比呼出的气体中低。

[实验方案]小组同学设计了两套实验方案,如图所示,你认为他们应该选择方案。

你的理由是。

[实验步骤]选定实验方案后,他们按照下列步骤进行了实验。

[反思与评价]该实验的设计运用了对比的方法。

为了能得出正确的结论,①收集呼出气体和空气的集气瓶的体积应该,②。

[学科融合]人呼吸的深浅不同,呼出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也不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水蒸气含量的比较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中的第一单元课题2中的第2个活动与探究中的步骤4:要求学生比较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水蒸气的含量。

在学生的探究过程中我发现很多小组都没有观察到现象(或是现象不明显),这使得学生的探究兴趣大打折扣。

本人根据几年的实验教学观察,导致本实验现象不明显的原因总结了以下几点:
玻璃片不干燥
很多同学对未干燥的玻璃片呼气,玻璃片上有水,很难有水雾出现。

有些学校的班级较多,而各个班的教学进度又差不多,经常是上一节课一个班做了实验,紧接着下一节课另一个班接着做,很多器材实验后都要求清洗。

在进行本实验探究时,很多小组只是简单用纸擦了玻璃片就对其呼气,实际上玻璃片上还还有水,所以现象不明显。

玻璃片不干净
由于玻璃片在放置过程中要粘灰尘,呼气时水蒸气与尘土接触,观察不到水雾出现。

有的玻璃片上有污垢,对其呼气时出现的是污垢的痕迹,而不是水雾的现象。

玻璃片不透明
有些小组对盖玻片呼气,盖玻片的一面是经过打磨的,不透明;有的玻璃片略带浅绿色。

这些都会影响观察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