甬台温铁路
甬台温铁路通信系统集成采用的两项技术方案

2 dsac igs t n ( t fc f M) s h o r i a hn u st t mii z e e i e ig M i t n ai s i e aeo a ep we s t igsbes o nmie h vc stn s p h t o nr 2 t dp c t d e t
络 结构 、设备 配 置 、通道 组 织和端 口分 配等 多层 次 、
多 方位考 虑 系统 的构建 和实 施 。
2 2 网络 结构 .
铁 路 运 营 、管 理 和 维护 人 员 通 过通 信 系 统 传 输 的数 据 、语 音 和视 频 图像 信号 进 行 通 信 ,从 而 实 现
对 铁路 的运 营管 理和控 制 。 在 满 足 2 0k 0 m/h标准铁 路 对 运营 安 全 可靠性 要 求 的 前提 下 ,结 合 当 前 的技 术 条 件 ,采 用 适 宜 的 技 术 方 案和 设 备 ,合 理控 制工 程 投 资 。本 线 通信 系
u e r m ieo e i g t ede n o we s t h n e e ho e nd rt p e s fme tn h ma dsf rpo rdipac i g t lp n . he
K e w o d : i g - a z u W e ho a l y Co m u i a in s tm , e h i a o u i n, nd Reibii y r s N n bo T iho - nz u r iwa , m n c to yse T c n c ls l to a la lt y
关键 词 : 甬台温铁路
通 信 系统
技 术 方案 可 靠性
Abs r c :Th s a tce d s rb st e tc nia ol i n fta miso y t m nd dipac i g t lp n ta t i ri l e c i e h e h c ls uto s o ns s i n s se a s t h n e e ho e r s ti g s u in tsa i n u te d d ta t n d n t eNi b - a z u- e h a l y c mmun c to etn olto a tto nat n e r ci no e i h ng o・ iho - nz our i o T W wa o ia i n s tm . eta miso yse c n i e st e c nsr c i n a mp e e t to r m h t o k tu t e yse Th ns s i n s t m o sd r h o tu to nd i lm n ai n fo t enew r sr cur , r d vie c n g r to e c o f u a i n,c a e r a z to nd p r lo ai n i a mulil v la lia pe tf r t i h nn lo g ni ai n a o t a l c to n t—e e nd mu t—s c o m o m e t hene d fr i y ta m iso yse f rr la iiy TheAT tto nd s c i n sa insa o tt e e e so l t a wa r ns s i n s t m ei b lt . o sai nsa e to tto d p h
基于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的工程伦理分析

基于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的工程伦理分析案例描述2011年7月23日,本是平常无异的一天,却成为了中国高铁行业的极为黑暗的时刻。
在当天晚上19时30分左右,在遭受多次雷击后温州南站列控中心保险管F2熔断,进而导致温州境内高铁的自动闭塞系统发生故障,每一个分区里都显示绿灯,表示前面分区无车行驶。
另外,列控中心的通信系统也受到影响,默认为红光带,即有车占用。
在两类故障未及时得到修复的情况下,上海铁路局调度员分别通知D3115列车、D301车发车,从而促使D301次与D3115次动车组在行驶至轨道电路发生故障的温州南站5829AG轨道区段发生追尾,导致D301的第1-5节车以及D3115的第15、16节车发生脱轨。
据统计,40人罹难,172人受伤,整条线路被迫中止营运32小时35分,直接经济损失19371.65万元,是中国高铁开通运营后发生的最严重故障。
经调查,造成该事故的主因被判定为列控中心所采用的LKD2—T1型设备存在严重设计缺陷和重大安全隐患,该设备是由通号集团所属的通号设计院研发和生产。
设备问题隐射出的是工程伦理的被忽视,倘若前期有严格的上道使用审查,尽早进行返厂升级,就可以避免此次事故的发生。
除了重大生命和财产的损失,事故后全国乃至全球各种流言蜚语的传播则让中国高铁陷入更大的黑暗中。
一、案例重构虽然已经过去10余年,“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依旧是中国铁路史上挥之不去的噩梦。
相较于造成72人死亡、416人受伤的08年胶济铁路事故的,以及造成41人死亡的11年京珠高速路上卧铺客车燃烧事故,这次事故也不是伤亡最多的,但是,这起甬温线事故之所以成为焦点,主要是因为发生的是动车事故,而且当时中国高铁还发展起步没几年,外界对高铁行业还是存在一定的质疑。
重新对“7.23”甬温线事故进行分析,存在于其中的工程伦理问题也是多方面的。
(1)在雷暴天气中,为何被雷击就导致通号设计院提供的LKD2—T1型列控中心设备故障,保险管F2熔断?设计初期难道没有针对各种极端天气环境进行考量么?没有防雷设施么?此外,列控中心设备故障后,软件层面以及硬件层面是否有设置防护措施呢?(2)通号设计院提供的LKD2—T1型列控中心设备存在如此设计缺陷和重大安全隐患,原铁道部招标之时流程是否合理?是否存在违规行为?(3)列控中心信号与轨道电路传输的CAN在雷击的影响下总线阻抗下降,使5829AG轨道电路与列控中心的通信出现故障,造成5829AG轨道电路发码异常,在无码、检测码、绿黄码间无规律变化,在温州南站计算机联锁终端显示5829AG区段“红光带”。
支撑体系及其他坍塌事故

支撑体系及其他坍塌事故案例一:甬台温铁路瓯江桥“6.21”移动模架倾覆事故2008年6月21日9时05分,某单位承建的甬台温铁路瓯江桥下承式移动模架的前支撑门架在127#墩附近静止时,后支承门架右侧的主吊杆突然断裂,右侧主梁后端向外翻倒坠落, 坠落的主梁砸中桥下临时建筑,造成建筑物内的7人死亡,19人受伤。
构成生产安全较大事故。
事故原因甬台温铁路瓯江桥下承式移动模架在拉杆构造设计安全余度偏低,材料性能不符合标准,焊接质量未达到要求,从而发生严重的塑形变形直至拉杆断裂。
同时,移动模架投入施工以来,项目部对移动模架的维护存在不到位的情况,施工中走行轨道未完全固定等因素影响了拉杆的受力情况,导致模架整体坍塌。
案例二:京福客专北平大桥“5.21”爆模事故2012年5月21日0时50分左右,某单位承建京福铁路客专闽赣段六标北平大桥6#墩,在浇筑砼至16米高度时,模板发生爆模,造成3人死亡,1人重伤。
构成生产安全较大事故。
事故原因北平大桥6#墩使用的模板为购置的旧模板(进场前已在另一桥梁施工了6个墩身,在施工过程中未发现异常),由于该套模板多次倒运,可能导致焊缝出现局部损伤。
墩身混凝土施工时,模板无法承受混凝土侧压力,导致最下一节模板的平模、圆弧模连接部位局部焊缝开裂,墩身模板瞬间爆模。
京福铁路客专闽赣段六标项目部施工现场管理存在漏洞,过程控制和工序检查不到位。
未对进场模板、管材进行进场验收;未针对高大模板支撑系统编制专项施工方案;未对支撑体系进行合规性验收,盲目施工导致事故发生,是一起生产安全责任事故。
案例三:廊沧高速公路(沧州段)“4.10”坍塌事故2010年4月10日16时25分,某单位承建的廊沧高速公路沧州段土建七合同项目,在跨沧黄、朔黄铁路分离式立交桥21#墩右幅1、2、3#墩柱灌注混凝土时,3#墩柱底模爆裂导致3、2、1#墩柱相继垮塌,造成3人死亡,3人受伤。
构成生产安全较大事故。
事故原因沧州市政府9月30日批复为责任事故。
标识牌设计方案

中铁隧道集团甬台温铁路三标企业文化建设策划书一、策划原则本策划书按照《中铁隧道集团项目企业文化建设策划书》的要求,结合项目实际,突出抓好"三个手册"的贯彻落实,以"展示企业形象,打造精品工程,培育优秀队伍"为主题,坚持实现项目企业文化建设与施工生产"三同步",做到标准规范、快速有序,达到以在建项目促进市场开拓的目的。
二、项目企业文化建设组织机构及职责(一)组织机构成立项目企业文化建设领导小组,明确项目经理为组长,项目书记为副组长,成员由项目工会主席、团支部书记及工程部部长、办公室主任、工区负责人及党组织负责人构成,形成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各部门协作执行的项目企业文化建设体系。
(二)机构职责1、项目党政领导共同负责,项目经理为第一责任人,项目书记负责日常工作,工区主任是第一执行人;2、统一规划项目企业文化建设,工会"三工"建设和团组织的文化活动纳入项目企业文化建设,严格按照策划书推进项目企业文化建设,做到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检查;3、结合思想政治工作开展多种形式的企业文化建设活动;4、协调、组织项目内部和外部企业文化建设交流;5、及时处理有损于项目企业文化建设的行为。
三、执行VI手册,视觉展示风采(一)彩门1、彩门一(乐清方向)正面横批:集团徽标+中铁隧道集团欢迎您甬台温铁路三标X工区(小字)上联:攻坚克险干好甬台温铁路下联:创造明天彰显中隧人本色背面横批:集团徽标+中铁隧道集团是您永远的朋友上联:科技为先凿通天障创伟业下联:管理至上开拓空间树丰碑规格:横梁长11米,高1.5米,厚0.8米;立柱净高6米,宽1米,厚0.8米;彩门净宽7米,蓝底白徽白字(黑体加粗,也可红底白徽白字),上贴喷绘布。
此尺寸为原则尺寸,可根据实际调整。
2、彩门二(白石镇方向)横批:集团徽标+中铁隧道集团欢迎您甬台温铁路三标X工区(小字)正面上联:依靠科技做最难扬专业优势下联:精益求精交最好显中隧实力背面横批:集团徽标+中铁隧道集团是您永远的朋友上联:至精至诚建设铁路通道下联:更优更新锻造中隧品牌规格:横梁长11米,高1.5米,厚0.8米;立柱净高6米,宽1米,厚0.8米;彩门净宽7米,蓝底白徽白字(黑体加粗,也可红底白徽白字),上贴喷绘布。
甬台温铁路现浇箱梁施工工艺阶段性总结专家评审意见

甬台温铁路现浇箱梁施工工艺阶段性总结专家评审意见甬台温铁路现浇箱梁施工工艺阶段性总结专家评审意见甬台温铁路工程建设指挥部于二○○六年十一月十七日在宁波主持召开了《甬台温铁路现浇箱梁施工工艺阶段性总结》评审会,参加会议的有上海铁路局、铁四院、各参建施工、监理单位的专家和领导(名单附后)。
会议认真听取了中铁四局、中铁大桥局、中铁十六局关于现浇箱梁施工工艺总结汇报,专家组经过讨论形成如下意见:一、施工单位对已施工的现浇箱梁施工组织、移动模架、现浇支架的设计及应用、箱梁的制造、安全措施、质量控制、工期控制、裂缝控制等关键技术和工艺进行了介绍,其施工措施及工艺考虑得较为全面,技术可行,实践证明能满足设计要求,可以在甬台温全线推广使用。
二、施工单位应严格执行施工工艺要求,加强过程控制,保证箱梁的质量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
三、混凝土施工应采用合理的浇筑顺序,根据实际制梁经验,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浇筑时间可控制在8小时以内,且不得超过混凝土的现场初凝时间。
四、在大规模推广使用过程中,各施工单位应组织专业的队伍,进行专业化的管理,以保证现浇箱梁的安全、质量和工期。
五、针对甬台温铁路现浇箱梁施工季节不同,环境条件变化大的特点,梁体混凝土内外温差应严格控制,根据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养护及保温措施,进一步总结制梁经验,确定合理的温差值,以确保梁体质量。
六、本工程地处台风多发区,应切实做好现浇箱梁的施工安全防范措施。
专家组组长:201*年11月17日扩展阅读:水中现浇箱梁施工工艺技术总结现浇箱梁施工工艺技术总结一、工程概况本桥起点桩号K183882,终点桩号K195918,桥梁跨径分布为38m40m38m预应力混凝土连续钢构桥。
上部主梁采用单箱三室箱梁结构,,,,,,至梁端部变化至070米。
二、工程总体方案本工程拟采用贝雷梁及钢管支架进行现浇箱梁施工。
为了对1#、2#墩进行基础施工,在桥外侧搭设钢便桥并在桥位搭设钢平台。
采用钢管桩作为便桥的支撑桩,在钢管桩四周设置纵横向[16槽钢作为连接件,确保便桥的稳定性。
百年间,宁波铁路从末梢到枢纽

百年间,宁波铁路从末梢到枢纽作者:来源:《宁波通讯·图话版》2016年第09期1910年6月,沪杭甬铁路杭甬段开工,鉴于钱塘江及曹娥江的阻隔,故首先修筑宁波至曹娥江间的甬曹段。
1914年6月,全长78公里的甬曹段铁路通车。
史载,当时修建铁路足足花了1019万两白银,只用了三年半时间就建成了。
令人自豪的是,这条铁路的资金、技术和人力极大部分是由宁波人自己承担。
该段铁路通车后,浙江全省铁路公司旋即移力于杭州至曹娥江段铁路的修筑。
但因钱塘江桥址未能择妥,加之招股困难,致使此段工程进展缓慢,甚至停滞。
直至1935年,茅以升主持设计的钱塘江大桥开工,为铁路跨越钱塘江扫除了障碍。
1936年10月,沪杭甬铁路杭绍段续建,1937年11月通车。
可惜,曹娥江桥未能竣工通车,致使沪杭甬铁路无法实现全线贯通。
当时旅客由杭曹段至甬曹段需由杭州南星桥过江,至西兴再乘小轮到达,极为不便。
1938年,为了阻止日军进犯,南京国民政府下令拆除尚未完全建成的杭甬铁路,仅留下路基。
1942年,宁绍商车联营处又将宁波至曹娥段的路基改为汽车路。
于是,耗时28年、花费大量财力精力建造的萧甬铁路化为乌有。
1953年7月 1日起,萧甬铁路开始分段重建。
然而,姚江青林渡铁路大桥两岸地基松软,路堤屡次塌方,使得工程不得不暂停。
铁道部宁波基点试验组在苏联专家的帮助下,才终于攻克了这一难题。
1959年10月1日,该路全线完成重建并通车运营,并在海曙南门,即美丽的月湖西侧建起了一座新的宁波站。
前后算来,历时近50年,宁波人终于第一次圆了铁路梦。
一条萧甬铁路,成为宁波唯一的铁路运力资源。
改革开放后,80年代初修建了宁波至北仑铁路,两条铁路相加也不过一百多公里。
为缓解宁波北站货运压力,1982年宁波北站压赛堰货运车站投入使用。
1986年9月,宁波铁路客运史上开行了第一对特快列车,增开的甬沪特快列车从宁波到上海的时间由10多个小时缩至7个多小时。
1988年2月,铁路宁波站在原址翻建,建筑面积5060平方米,最多容纳候车旅客3000人。
甬台温铁路传输系统设计

甬台温 铁路 传输 网主 要为 : 接入 网系统 、 调度
通 信 系统 、 M. GS R基 站 、 票系统 、 MI 客 T S系统 、 信 号 C C、 号微 机监 测 、 T 信 电气化 远动 、 电力 S A C DA 等提供 2 通道 ;为通信 电源 及环 境监控 系统 、 M 视 频监控 、 防灾 、 电力 高压 监测 等提供 F E通道 , 为数 据 网提供 15 通 道 。光传 输 系统 的配 置及 通道 5M 组织设计充分 考虑 了设备单 点故障 、 单板故障 因素, 重要 电路采 用方 向保护 , 满足 了传输 系统可 靠性 的 需求 。并 首次利 用 MS P 以太环 网方 式实现 了沿 T 海铁路 防灾 系统 、 动环 、 放站 网管 系统 的联 网, 直 可
嬗 厍 勘测 设计
甬台温铁路传 输系统设 计
罗昱铄
( 中铁第 四勘察设计院集 团有限公司通号处 武汉 406) 3 0 3
【 摘
要 】 结合 实 际工程 , 甬台温铁路 通信传 输 系统设 计进 行 了总结 和介 绍 , 对 重点论 述 了组 网结构 、 设
备配置、 保护方式、 口运用以及通道组织等方面采取的可靠性设计, L_程中相关问题的处理方案。 接  ̄7 Z -
【 关键 词 】 甬台温铁路 传 输 系统 可 靠性
22接入 层传 输系 统 .
1 输 系 统业 务需 求 传
传 输系 统是通 信系 统 的重 要组 成部分 , 是通信 系统 的基础平 台 , 为所承 载 的业 务提供 传输通 道和 安全性 。
由车站 接入 层 、 区间接 入层 两部 分组成 。
D SGN 2 1 () E I 0 04
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调查报告[工作范文]
![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调查报告[工作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4f1e25ae856a561252d36f85.png)
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调查报告篇一: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调查报告“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调查报告国务院“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调查组二〇一一年十二月二十五日目录一、基本情况 ................................................ (3)(一)事故线路情况 ................................................ (3)(二)事故列车及司机情况 ................................................ (4)(三)事故相关设备情况 ................................................ . (5)(四)事故地区气象情况 ................................................ . (6)(五)事故地段治安情况 ................................................ . (7)(六)事故相关单位情况 ................................................ . (7)(七)LKD2-T1型列控中心设备研发、上道情况 (11)二、事故发生经过 ................................................ .. (13)三、事故应急处置情况 ................................................ (19)四、事故原因和性质 ................................................ . (29)(一)事故原因 ................................................ (29)(二)事故性质 ................................................ (30)(三)事故暴露出各有关方面的主要问题 (30)五、对事故有关责任人员和责任单位的处理建议 (38)(一)建议免于追究责任人员 ................................................38(二)建议给予党纪、政纪处分人员 (38)(三)建议责成相关单位和主要负责人作出深刻检查 (56)(四)建议对LKD2-T1型列控中心设备研发单位依法进行整顿 ................................................ . (56)(五)建议对相关单位和人员进行行政处罚 (57)六、事故防范和整改措施建议 ................................................ (57)(一)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理念................................................. .. (57)(二)切实加强高铁技术设备制造企业研发工作的管理 (58)(三)切实健全完善高铁安全运行的规章制度和标准 (60)(四)切实强化高铁技术设备研发管理 (61)(五)切实严把高铁技术设备安全准入关 (62)(六)切实强化高铁运输安全管理和职工教育培训 (63)(七)切实加强铁路安全生产应急管理 (65)(八)切实加强高铁规划布局和统筹发展工作 (66)“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调查报告20XX年7月23日20时30分05秒,甬温线浙江省温州市境内,由北京南站开往福州站的D301次列车与杭州站开往福州南站的D3115次列车发生动车组列车追尾事故,造成40人死亡、172人受伤,中断行车32小时35分,直接经济损失万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甬台温铁路
甬台温铁路,自宁波至温州。
全线长268千米,是一条
以客运为主、客货兼顾的国家一级铁路。
建设技术标准为一
级双线电气化铁路,设计时速为200千米,预留时速可提升
到250-300千米。
投资约为170亿元。
运量货运1090万吨,
客车46对;远期运量1450万吨,客车60对。
2005年10
月动工,于2009年建成通车。
甬台温铁路从宁波站与既有的
北仑支线并行至宁波东站,从宁波东出岔,经奉化、宁海、
三门、临海、黄岩、路桥、温岭、乐清、永嘉、温州瓯海。
简介
甬台温铁路为中国沿海大通道中浙江境内的重要控制性
项目,是中国铁路网中长期规划“八纵、八横”中沿海通道和“四
纵、四横”高速客运网中的组成部分。
设计正线全线282.39
公里,项目总投资概算155.3亿元。
宁波段93.33公里,其
中宁海段41.20公里,占宁波段44.39%,占全线14.67%。
甬台温铁路位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北起浙江省宁波市,经
台州,南至温州市,东临东海,西靠天台山、雁荡山,北端
经萧甬线与沪杭线、浙赣线连通;南端同金温线和在建的温
福线连接。
宁波段新增设宁海、奉化两个车站。
宁海段途径
西店(14.37km)、梅林(3.76km)、桃源(6.38km)、跃龙(5.36km)、
前童(4.6km)、一市(6.73km)等6个镇、街道和79个行政村。
宁海段隧道12座,14.6 m长,占总长度的35.4%。
道路立交桥56处,改移道路15处,5.958km;特大桥3座,2.448km;大桥5座,1.252km;中桥10座,0.4km;改沟3处,0.434km。
征用土地项目红线用地2127.06亩,配套用地约1300亩,拆迂量4.2万平方米。
甬台温铁路是中国同类铁路中设计标准最高、国际一流的铁路,无论是平纵面条件、桥隧标准、基础加固、轨道结构、行车指挥系统和今后的运营管理模式,都和现在的铁路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甬台温铁路将是中国第一条客运时速达200公里(预留时速250公里)的客货混跑线,电力牵引,满足开双层集装箱要求,是中国动工建设的现代化程度最高的铁路。
铁路项目工可及初步设计均已经中国发改委等有关部门批复并列入新开工的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名单。
按照总体进度安排,工程已于2009年8月1日开通货车,2009年9月28日开通动车组。
工程建设工期4年。
环境保护
甬台温铁路是一条电气化、全封闭、以客为主的高标准铁路,其环境保护措施已通过国家环保总局评估,符合中国环保标准。
根据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关于新建铁路甬台温线环境影响报告书审查意见的复函》(环审(2005)36号),环保总局原则同意铁道部对甬台温铁路环保预审意见和浙江省环保局的审查意见。
即对环境保护主要采取下列摧施:
1、生态保护。
对沿线施工区域内野生植物资源采取保护措施,减少临时占地及人为扰动破坏,减缓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工程完工后要在工程区域内因地制宜进行绿化,弥补并减少工程施工所造成的生物量的损失。
2、沿线自然景观的保护。
优化设计,选线尽可能避开风景名胜区。
落实措施,防止工程施工对沿线风景名胜区造成不利影响。
3、工程所经地段的耕地保护与水土保持措施。
强化工程弃土堆场的保护措施,结合环境保护要求和工程实际情况减少取、弃土(渣)场数量,合理设置取、弃土(渣)场。
取弃土要尽量移挖作填,做好路基、隧道及桥涵等工程的土石方挖填调配工作和防护工作等。
4、实行减震降噪措施。
采用无缝线路,对噪声超标等敏感点采取设置屏障、安装通风式隔声窗及隔声门等措施。
5、污水治理措施。
站场和机务段污水尽量纳入城市污水管网,若暂时不能排入城市污水管网的生产生活污水要集中收集,采用SBR处理工艺处理达标后排放,待城市污水管网建成后再排入城市污水管网。
位置及走向
甬台温铁路的技术标准为,国家I级,双线,电力牵引,旅客列车速度目标值为时速200公里,并预留进一步提速条件。
普通货物列车时速为120公里,满足开行双层集装箱要求,最小曲线半径4500米,限制坡度6‰,是中国现代化水平最高的铁路线路之一。
建设近期最大区段货流密度1030万吨,客车44对;远期1370万吨,客车58对。
甬台温铁路由铁道部、浙江省合资建设。
铁道部委托上海铁路局,浙江省委托省铁路建设投资公司为产权代表,共同组建“沿海铁路浙江有限公司”,作为甬台温铁路的项目建设业主。
公司下设甬台温铁路建设指挥部和温福(浙江段)铁路建设指挥部,负责工程建设管理工作。
甬台温铁路的设计单位:铁道第四勘察设计院。
甬台温铁路是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八纵八横” 中沿海通道和“四纵四横”快速客运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条以客为主、客货兼顾的快速铁路干线。
它起自宁波南站,经海曙、江东、鄞州、奉化、宁海至台州,抵达温州市。
东临东海,西靠天台山和雁荡山,北端经萧甬线与沪杭线、浙赣线连通,南端同在建的温福线连接。
线路经过地段山多、河多、软地基多、人居密集区多,技术复杂,施工难度大。
甬台温铁路全长282.39公里,计划建设工期为四年。
宁波段全长93.3公里,占总长度的33.05%,其中海曙区路长2.5公里,江东区3.1 8公里,鄞州区2 1.84公里,奉市24.35公里,宁海县41.43公里。
重大意义
甬台温铁路作为中国铁路沿海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连接中国最具经济活力的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的重要纽带,对完善浙江省乃至中国铁路网布局,促进区域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加强国防建设都有着重要意义。
从甬台温铁路在国家铁路网中的地位和作用看,甬台濉铁路赴困家铁路网规划“八纵八横”中沿海通道和“四纵四横”快速客运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承担浙江东部地区、沪苏南地区与福建、粤东地区的客货交流,对于形成沿海铁路快速通道,加强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联系和交流,促进长江三角洲经济区、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和闽台经济区的协同发展,维持沿线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均有重要作用,对加强国防建设也具有重大意义。
甬台温铁路建设具有特别的意义:一是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城市形象和地位甬台温铁路的建设,使宁波成为区域性的铁路枢纽(中国五十个铁路枢纽城市之一),改写了宁波铁路末端的历史,也填补了奉化、宁海等县市无铁路的空白,使宁波与长三角、珠三角乃至中国的客货交流运输更便捷、更经济,城市辐身能力增强,范围扩大,将进一步强化宁波作为长三角南翼和浙东中心城市的地位。
二是交通运输体系更加完善。
宁波作为一个国际港口城市,经过改革开放的大交通建设,公路水路民航基础设施建设突飞猛进,但铁路的“短腿”制约仍较为明显。
以公铁营运里程为例,中国公路铁路里程之比为100:3.98,宁波仅为100:2.52,宁波每万人拥有铁路长度仅为0.25公里,人均只有2.5厘米,不及中国平均水平的一半;按铁
路客货运输周转量占全社会运输周转量比例计
算,中国分别为35.2%和54.76%,宁波仅荚
18.2%和16.1%。
宁波港货物的陆上长途集疏
运通道不畅。
甬台温铁路的建设,将有力促进作
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能宁波舟山港的一体化发
展,使宁波的交通体系和港口集勐运网络迈上多
通道、大运力、低成本、复合型的新台阶。
三是
有利于增强宁波市的产业特色优势,有力促进物
流等服务业的发展。
甬台温铁路的建设,与一环
五射的高速公路主骨架网络一起,形成区域发展
的主轴和动脉,将带动出口的增长,带动国际性
产业集群和沿海城市群的发展。
同时,甬台温铁
路作为重要的基础设施,为宁波的生产性服务
业、消费性服务业和文化旅游业发展提供必要的
“物质网络”支撑。
该项目建成后,宁波对外交通
运输的主通道能力得到增强,公、铁、水、空、
管道多方式的联运网络得到拓展,客货交流运输
更为通畅,必将对宁波现代物流业、旅游业等服
务业发展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
于2009年9月24日开始售票!10月1日全
线开通动车组,时速可达250千米/时.
甬台温、温褔铁路初步列车运行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