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著名山水画家曾刚作品欣赏
就中国近现代美术史的山水画名家作品鉴赏

就中国近现代美术史的山水画名家作品鉴赏就中国近现代美术史的山水画名家作品鉴赏中国山水画是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重要流派之一,几千年来一直承载着中国人对自然景致的热爱和对宇宙和谐的追求。
从古代的唐宋画家到近现代的艺术家,中国山水画一直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和丰富的意境吸引着人们的目光。
以下是一些中国近现代山水画名家作品的鉴赏。
1. 张大千(1899-1983)张大千是中国近现代著名的画家和书法家,他以其独特的创作风格和多才多艺而闻名于世。
张大千的山水画作品融合了中国传统山水画的技巧和现代艺术的元素,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风格。
他的作品以笔墨浓郁、构图独特、气势磅礴而著称,其中《长江三峡图》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2. 于非闇(1901-1984)于非闇是中国现代山水画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独创了'虚实氤氲'的艺术风格,将传统山水画的意境与现代审美观念相结合。
他的作品以线条流畅、笔墨淋漓、构图独特而著称。
他的代表作之一是《秋山秋水图》。
3. 黄胄(1915-1992)黄胄是中国现代山水画的先驱之一,他的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精湛的技巧而受到广泛赞赏。
他善于运用浓墨重彩和泼墨技法,创造出了独特的山水画效果。
他的代表作之一是《黄山夏日》。
4. 潘天寿(1897-1969)潘天寿是中国近现代著名的山水画家和篆刻家,他的作品以其激情澎湃、气韵生动而著称。
他的山水画作品表现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色和人文情怀。
他的代表作之一是《白马山图》。
5. 吴冠中(1919-2010)吴冠中是中国近现代著名的艺术家,他的作品涵盖了绘画、书法、雕塑等多个艺术领域。
他的山水画以其独特的笔触和色彩运用而著称。
他的代表作之一是《黄山松林图》。
这些中国近现代山水画名家的作品在艺术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不仅展示了艺术家们的创造力和才华,也传承了中国传统山水画的精髓。
通过欣赏这些作品,我们可以感受到中国艺术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
就中国近现代美术史的山水画名家作品鉴赏

就中国近现代美术史的山水画名家作品鉴赏中国近现代美术史上的山水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艺术史上的一大瑰宝。
近现代山水画作为中国传统绘画的延续和发展,吸收了西方绘画的一些技法和观念,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风格。
下面将介绍几位中国近现代山水画的名家及其代表作品。
1. 张大千(1899-1983)张大千是中国近现代山水画的代表性人物之一。
他擅长运用写意的手法,将中国传统山水画与西方绘画技法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个人风格。
他的作品《千里江山图》被誉为他的代表作之一,画面气势磅礴,充满了浓厚的中国山水情怀。
2. 黄宾虹(1865-1955)黄宾虹是中国近现代艺术史上的重要画家和美术教育家。
他致力于将中国传统山水画与西方绘画相融合,提出了“中西合璧”的绘画理念。
他的作品《白洞山图》体现了他独特的艺术风格,画面简洁大气,富有现代感。
3. 潘天寿(1897-1969)潘天寿是中国近现代山水画的重要艺术家之一。
他以精湛的技巧和独特的写意风格闻名于世。
他的作品《山水图》被誉为他的代表作之一,画面构图严谨,笔墨流畅,展现了他对自然景色的深刻理解和独特的审美视角。
4. 吴冠中(1919-2010)吴冠中是中国近现代山水画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他以独特的笔墨技法和创新的艺术风格著称。
他的作品《春江花月夜》被誉为他的代表作之一,画面富有浓厚的浪漫主义情怀,色彩丰富多样,给人以视觉上的愉悦。
以上仅是中国近现代山水画名家作品的一部分,每位艺术家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和贡献。
他们的作品不仅展示了中国传统山水画的魅力,也为中国艺术史增添了独特的色彩。
通过欣赏和研究这些作品,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近现代山水画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
曾刚彩墨山水画视频

曾刚彩墨山水画视频
曾刚热爱生活,眷恋大自然,长期坚持写生,足迹遍布巴山蜀水及相临省份。
传统笔墨基础较坚实,好作宏遍巨构,颇得气势。
下面是曾刚国画山水画技法视频,欢迎欣赏。
曾刚国画山水画技法视频
中国山水画简称“山水”。
以山川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的中国画。
形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但尚未从人物画中完全分离。
隋唐时始独立,五代、北宋时趋于成熟,成为中国画的重要画科。
传统上按画法风格分为青绿山水、金碧山水、水墨山水、浅绛山水、小青绿山水、没骨山水等。
中国画的造型,不论是人物、花鸟还是山水,一直主张“以意立象”,而不是自然物象的完全模拟。
这里的“意”有两层意思:一是指物象的内在规律和生命力;二是指画家的主观感受和情思。
用这种“意”去“立象”,必然包含着主观与客观的因素。
这里的“象”既有客观的“形”,也有主观的“象”。
所以,由客观的“形”变为主观的“象”这当中有一个加工改造过程,即是意象造型的过程。
山水画意象造型的核心是什么?就是对自然景物形神的总体把握。
东晋画家顾恺之不以自然物象的形似为满足,明确地提出“以形写神”的主张,把“传神写照”作为绘画的最高境界。
追求神似从此也成为中国画造型方法上的准则,人物画家要刻画出人物的精神气质,花鸟画家要写出花木禽兽的勃勃生机,山水画
家要描绘山川的神采气韵。
为了一幅画的神似、意似,画家甚至采取“遗貌取神”的表现手段,以达到神完意足的目的。
名家山水作品欣赏

名家山水作品欣赏
名家山水作品欣赏来源/ llssmm44收藏复制·编辑/ 塞上齐翁曾刚作品曾
曾刚,曾刚,笔名:无为。
四川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成都市市美术家协会会员、成都市翰林艺术进修学院教师、上海市虹口画院画师。
2000年定居上海,现为上海市美术家协会会员。
上海中国书画艺术中心副主任,上海鸿瑞兴画院副院长。
胡也佛作品:胡也佛行经华阴镜心37×79.4cm 胡若佛画山水,从马远、夏圭入手,此画以唐代诗人崔颢的《行经华阴》题识,诗画相融,澹泊清远。
胡也佛松声泉韵立轴31×40cm胡也佛看渔图镜心19.5×29cm 胡也佛(1908-1980),民国时期的海派重要人物画家。
本名国华,后改名为丁文、若佛,字大空,号谷华,自署十卉庐主。
浙江余姚人。
陈玉圃作品:陈玉圃山东历城人。
1946年生,少时拜黑伯龙、陈维信先生门下为入室弟子。
广西艺术学院国画研究生毕业,指导教授为岭南名家黄独峰先生。
陈玉圃长期从事美术教育工作,曾先后任教山东曲阜师范大学、广西艺术学院、广西师范大学,现为天津南开大学东方艺术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薛亮作品:薛亮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苏省国画院画家,南京书画院特聘画师,文化部中国文化艺术品鉴定委员会委员。
杜应强作品:杜应强(1939-),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版画家协会会员、广东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汕头画院院长。
欢迎光临颐心文苑。
曾邕生艺术作品赏析

曾邕生艺术作品赏析曾邕是我国现代美术史上著名的画家、书法家和美术教育家,其艺术风格独具特色,创作上追求大、粗、重的表现形式,浓郁的个人风格深受观赏者的欣赏和喜爱。
本文将对曾邕的艺术作品进行赏析。
曾邕的画作以写生为主,善于用浓郁的色彩,手法独特、大而粗犷、描绘出原朴的自然景色。
他注重作品的情感表现和创造性的艺术构思。
他的笔下山川河流流水、丘陵山峦林木,都是用大墨大色、较少小巧用笔,力求简练而形象,起伏的山峦流水,一笔一划,清晰而韵味深长,表现出他对自然的深刻认识和感受。
《冰雪大千》是曾邕的代表作品之一。
该画以冰雪为主题,表现了雪花飘飘、大地皑皑,天空澄澈的景色。
整个画面将壮丽的自然气氛展示得淋漓尽致,白茫茫的大地给人带来冷清、神秘的感觉。
曾邕用粗犷的笔法和大胆的色彩表现出雪的美妙和神秘,给人留下了难以忘怀的印象。
另一件著名的作品是《江山有情》,这幅作品表现了江山美景的壮观,生动地描绘出了人和自然之间的和谐相处。
画面中的山峦和森林,显得格外的峻峭而雄伟,其间的河流则勇猛奔腾,使人不禁沉浸于大自然的美丽环境。
整幅画作用粗旷而大气的手法,让人感受到作者受到自然景致的感染,对自然景观抱有深深的热爱。
曾邕还在书法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天赋和造诣。
他的书法风格清新自然,气势恢宏,给人以美的享受与感受。
他的书法深刻独特,善于利用空间,堪称写意派书法的代表人物之一。
总之,曾邕是一位艺术上才华横溢的大师,他的画和书法体现出了他卓越的艺术天赋和深刻的艺术修养。
他的作品具备极强的艺术价值,更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可以说,他的艺术作品成为了现代艺术史上的经典之作,对后来的艺术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和启示。
语新意奥 楚韵今情——石纲山水画观后

了沉郁而绮丽 ,苍茫而清新 ,冷峻而热烈和恢宏而灵变 。
不能说走 向成熟 中的石纲 山水画毫无瑕 疵 ,比如在 中西艺
伟 博大的精神与追求视觉的现代观念统一起 术语言的化和上有时 即未免生硬 ,这是需要他 继续完善 的。然 来。 而 ,石纲在传统异常丰厚几乎 窒息创造 的山水画领 域 ,在精 勤 稍后 ,敏悟多思的石纲可能受到楚 帛画 不懈的求索 中,终于形成 了 自具一格 的渊源 于传统又刷新 了视 或汉晋壁 画 的启 发 ,也 可能在绘 境 、文 心 、 觉观念 的艺术语 言 ,并且这种 不难与观 者沟通 的个性化 语 言 ,
比,造成 全然不同前人的语 言方式 。从而在 的结 构与时空的叠压 。在这种不乏具象又若有抽象 、未远离 自
《 萌动的峻l I J J 中谷》 等作品中造成强大 然景物形态却趋于别有意味的半符号化 的语言境象 中 ,透露 出 画家的创造性想象 已在与宇宙意识和历史意识 的合 一 中,寄托 了敏感 心灵在世纪风云和物欲高涨 中的抑郁 、低 回 、静化与 寻 找精神家园的绮梦 ,表达 了 自由精神对 已知世 界的艺术驾驭 和 的气势 、单 纯 的境 象和整 体 的视觉 冲击力 。 这种迹 近北 方雄 厚 山水的作品 ,尽管拉近 了 远景务求雄强伟峻而减弱了前一阶段 的灵动 ,
“ 心境 ”与营造 “ 心象 ” 。但是 , 自从强 调 术 语言与精 神境象 的互 动 中一再刷新 自己 艺术本体 和看重艺术语 言 的认 识发生影 响 以来 ,一种 以为 中国画 的现代 化关键在 于
的艺术面貌 ,在近年 推出雄诡 、幽秘 、古 朴的引人 瞩 目的风格 之前 ,已经历了两个
9 8 0 年代后期 的第 一阶段 ,石纲 已 变传统形 态为现代 形态 的似是而非 的主张 阶段 。1 渐进笼罩 了画坛 。于是 ,不少志在 现代化 能使用训 练有素 的娴 熟笔墨生动 而贴切地 而锐意创 新的画 家 ,对语 言媒介 的积极探 描写大 自然的微妙变 化 ,同时寄寓个人 的 索与试 验大大超 过了对精 神 内蕴 的追 求与 切身感受 ,这时他使 用 的笔 墨语 言仍然是
浅析当代山水画家曾刚的彩墨艺术

MING RI FENG SHANG96美 术 大 观文|张荣发浅析当代山水画家曾刚的彩墨艺术摘要:在当今中国画坛,有这么一位艺术实践者,他以“传统为本,兼容并蓄,鼓励创新”为总方针,传统、生活、创造三者有机结合,注重学理的同时更有与传统不太一样的东西。
也正由于这点"不一样”,印证了“笔墨当随时代”的全新审美意趣,更符合时下网络时代人们的全新审美习惯。
他就是活跃在当今画坛的彩墨山水画家—曾刚。
关键词:现代彩墨;形式美;新时代审美“凡物之可喜,足以悦人而不足以移人者,莫若书与画”,因着画,只一池浓墨、一管竹毫,笔底赤心便跃然于纸上。
当今的中国画坛,名家众多,名流名派纷呈,但有这么一位画家,不论是平沙浅渚、浓烟轻岚、石门云栈、雄关剑门、三峡云雨、九寨清泉、高原羌寨、西岭雪山,经他之手裁取入画,泼墨挥毫,肆意用彩,皆成天趣。
他就是现代彩墨山水绘画实践者—曾刚。
纵观他的新时代彩墨山水作品,充盈着理性和对大自然的感悟,投递出从容不迫的气度。
一、彩墨实践的形式美我国的山水画发展历史悠久,历代继往开来,推陈出新,名家大师相望,不绝如缕,翻看画史,我们享受到的是既新鲜又璀璨的“七彩血液”。
董其昌在《画旨》中谈到:画有六法,一曰气韵生动。
气韵不可学,此而知之,自然天授。
然亦有学得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胸中脱去尘浊自然丘壑内营,成立郛郭,随手写出,皆为山水传神。
[1]今观当代彩墨山水实践者曾刚先生之作,始知玄宰所言不虚也。
中国画大多以书为骨、以诗为魂、以色墨为肉,统帅于精气神,取源根植于“中国先哲深睿高华之感悟,诗家博雅浩瀚之文思,史家沉雄豪迈之篇章”(范增语)。
当下,中国画尤其是山水画占据主导型的绘画风格大致分两种:一是继续标榜戏墨写意的文人画,二是以情绪化的彩墨表现抽象意味的装饰意图,两者同为主观艺术范畴。
其实回想一下,自上个世纪中早期以来,经张大千、刘海粟、傅抱石、魏紫熙、宋文治、何海霞、饶宗颐等画家在泼彩山水上的创造性业绩,呈现出了中国彩墨山水画90年来的不凡历程,并结合了传统写意的灵魂体现、模糊审美的综合意识、传统泼墨的构成法则、全新用彩思维、用水传统、水彩等西画技法意识与泼彩山水的内在关联共同建构了中国彩墨山水画的理论体系,阐释了彩墨山水中尤其是泼彩山水对于当代绘画演进的学术意义。
陈师曾山水作品欣赏

- 32 -
资料:网络
编制:YINGE
-7-
陈师曾山水作品欣赏
资料:网络
编制:YINGE
-8-
陈师曾山水作品欣赏
资料:网络
编制:YINGE
-9-
陈师曾山水作品欣赏
资料:网络 编制:YINGE
- 10 -
陈师曾山水作品欣赏
资料:网络 编制:YINGE
- 11 -
陈师曾山水作品欣赏
资料:网络 编制:YINGE
- 27 -
陈师曾山水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品欣赏
资料:网络 编制:YINGE
- 28 -
陈师曾山水作品欣赏
资料:网络 编制:YINGE
- 29 -
陈师曾山水作品欣赏
资料:网络 编制:YINGE
- 30 -
陈师曾山水作品欣赏
资料:网络 编制:YINGE
- 31 -
陈师曾山水作品欣赏
资料:网络 编制:YINGE
- 12 -
陈师曾山水作品欣赏
资料:网络 编制:YINGE
- 13 -
陈师曾山水作品欣赏
资料:网络 编制:YINGE
- 14 -
陈师曾山水作品欣赏
资料:网络 编制:YINGE
- 15 -
陈师曾山水作品欣赏
资料:网络 编制:YINGE
- 16 -
陈师曾山水作品欣赏
资料:网络 编制:YINGE
- 17 -
陈师曾山水作品欣赏
资料:网络 编制:YINGE
- 18 -
陈师曾山水作品欣赏
资料:网络 编制:YINGE
- 19 -
陈师曾山水作品欣赏
资料:网络 编制:YINGE
- 20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著名山水画家曾刚作品欣赏中国著名山水画家曾刚作品欣赏曾刚,笔名:無为。
2000年定居上海,现为上海市美术家协会会员。
上海中国书画艺术中心副主任,上海鸿瑞兴画院副院长。
曾刚热爱生活,卷恋大自然,长期坚持写生,足迹遍布巴山蜀水及相临省份。
传统笔墨基础较坚实,好作宏遍巨构,颇得气势,石质坚凝,树木密茂,急流卷浪,云气浮动,而且法度谨严、有生活气息、并在色彩上有所探索、力求把绚丽的色彩同水墨协调起来,并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作品被《中国书画报》、《美术报》、《解放日报》、《文汇报》、《新民晚报》、《中国画家》、《画坛》、《东方航空》、《上海家居》、《上海美术》……等刊登1994年在成都市美术馆举办个人画展。
1998年在四川省美术馆举办个人画展。
1998年,出版《曾刚山水画选》。
2001年,获第六届海内外中国书画精品展金奖。
2003年出版邮政有资明信片《曾刚山水画专辑》。
2004年出版《曾刚彩墨山水画》。
2004年在上海朵云轩举办画展。
2006年参加上海山水画专题提名展2006年出版《曾刚画云水》、《曾刚画山石》、《曾刚画树木》、《曾刚写生选》.胸中无尘浊山水传精神——读曾刚山水画尼玛泽仁(中国美协副主席)董其昌在《画旨》中谈到:画有六法,一曰气韵生动。
气韵不可学,此而知之,自然天授。
然亦有学得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胸中脱去尘浊自然丘壑内营,成立郛郭,随手写出,皆为山水传神。
今观曾刚之画作,始知玄宰之言不虚也!曾刚生于秀甲天下的峨眉仙山,而这方钟秀灵毓的水土恰好是画家陶冶性灵之所。
曾刚早见慧根,总角之间,已识艺概,声名播于乡梓。
稍长又游艺成都,广拜名师学画。
而我最为称道和赞赏的,则是他的勤奋与善学,古人云,资学兼长,则神融笔畅。
曾刚以其聪颖更兼好学,何愁事不竟成?曾刚的画,主要表现在对家乡山水的一种人文关怀,一种乡情的眷念。
一角山石,一叶扁舟,无不蕴含其浓浓的情思。
他将自己的人生信念和审美追求一并融入他的彩墨世界,于空谷幽泉中令观者感受到那份久违的清新和远离尘嚣的宁静。
冥冥之中,仿佛天籁。
曾刚早年学习素描,有着很强的造型能力。
其山水画胎息于宋元,以历代大家为用,其艺与日臻善。
与大多数文人墨客一样,曾刚也是一位"一生好游名山"之徒。
他热爱生活,钟情他所从事的艺术,常年奔走在名山大川之间,收尽奇峰,于大自然中陶冶性情,汲取艺术养分。
他的聪明在于他不囿成法,能巧妙地将自己的所学所长于生活感悟结合起来进行解构,重组出许许多多的奇思妙想,在传统于现代之间找到了一个涵咏自如的契合点。
读他的画,我们能感受到那份"即景会心、随物婉转"的优游自信。
其笔触起伏宕迭,充满激情、充满个性,其中不乏率意天成的神来之笔。
曾刚作画,首重气势,次在得法、得意,其画不论小品、巨制,皆浑厚华滋,气势逼人,于雄厚之中蕴籍意韵。
观之若侠客仗剑,风樯阵马,荡气回肠处足以令人扼腕,岂不亦快也哉乎?近来曾刚尝试以西画的肌理效果植入中国画中,其作品更见质感,其势亦愈见恢宏。
我先暂不论曾刚此举的成功与否,单就这种探索性、创造性的思维是值得肯定和称道的。
当然,并不是说曾刚的画就达到了很高的审美境界。
对一个青年画家而言,我看重他的未来。
以曾刚的慧根和已取得的不俗的成绩,唯愿他不断进取,羽化自我,相信不久之后会看到一个全新的曾刚。
传统山水的现代意境——读画家曾刚的现代彩墨山水作品文/张凤国我第一次读到画家曾刚的现代彩墨山水作品,就被其强烈的写实性和澎湃的气势所吸引。
曾刚的笔墨是刚健的,感情是充沛的。
在他的作品中,既有传统的审美内容,更有与传统不太一样的东西。
正是这"不一样",使他的作品具有了一种更接近今天的审美意识,彰显出一种现代情趣。
传统的中国山水画宋以后主要流行写意,所谓有"我"之境。
这种对主观山水的描写,触及到了艺术的核心,开出了灿烂的中国绘画之花。
但是,这个"意"或者"我"或者"主观",也为一些人藐视写实---对客观存在的忠实描绘,埋下了"因"。
于是,在写意的名义下,某些中国画成了简单、草率的涂鸦,最终自食消亡之"果"。
明代显赫一时的浙派的没落,就是前车之鉴。
今天那些涂鸦似的写意对中国画严肃声誉的损害,就是警醒之钟。
其实古人早就说,画鬼容易画人难。
鬼是意想之物,没有标准,人人可画;人是客观存在,实有之物,画好难上加难。
曾刚的山水画当然是"意"在其中的,但强烈的写实性又与传统很"不一样"。
在他的《壶口瀑布》、《凤凰古镇》、《黄果树》等作品中,我不仅看到了比例的真实,也感到了岩石的坚硬,树木的葱郁,流水的激荡,听到了万壑松风。
他所描绘的山水质感强烈,仿佛实景跃然纸上。
达到这样的功力与他对写实重要性的认识有关。
在打下西方美术的素描基础后,曾刚一直坚持写生。
先在成都周围,然后扩大至整个四川,2000年以后以上海为中心游走四方。
曾刚的创作是以写生为基础的,与仅靠临摹创作的路径不同,所以更加贴近客观真实。
曾刚的山水画在视觉刺激上的强烈性也与传统不太一样。
传统山水画的视角是多位移动的,这种东方视角突破了透视局限,使画面可以无限广阔,但却没有西方绘画焦点透视的立体纵深效果。
一个是平面的,一个是纵深的,感官刺激各有所长。
从曾刚的山水画中,无论是大幅巨构,还是盈尺小品,我都可以感受到东方式的漫远辽阔和西方式的纵深逼真。
与传统的平面刺激不一样,他把两种视角合二为一,从平面与纵深两个方向诉诸感官,视觉的冲击力因此而更为强烈。
对光线的大胆表现是曾刚山水画"不一样"的另一个侧面。
中国画的传统一向不讲究光线表达,直到上个世纪留学西方的中国画家才开始在画中表达光线效果。
曾刚山水画中光线运用的多样性和强烈性较为独特。
散射光中的流水是柔和的,光束刺破树林聚光式地泻下是浓烈的,逆光为山峦镶上金色是温暖的,缭绕村庄的氤氲是冷冷的。
似乎从现代摄影中找到了灵感,光线成为曾刚画作中一个重要元素。
最不一样的是,曾刚能在如此写实的形式中表现出如此饱满的激情,展现出中国画那神秘而灵动的最高理想---气韵。
气韵,或者意境,其实就是笔墨形式对人的某种情感的激发。
激发出的有时是宁静,有时是壮丽,有时是喜庆,有时是孤独,七情六欲,皆在其中。
与虚景相比,实景长于造形短于造意。
但在曾刚的彩墨写实山水中,却散发出一种浓烈的家园壮美的意境,跳动着强烈的生命勃发的神韵。
我一直在想,中国画的主流山水意境是在自给自足、节奏缓慢的农业时代产生和成熟的,这种神韵是否能满足快节奏的信息时代的审美需要?曾刚的绘画给了我一点启示,他继承了传统山水主观寄托于客观的意境创造方式,又突出了主观对客观具有的神韵的认识。
也就是,他营造的意境是"我"所体认的客观自然本身所具有的,是"我"对客观美丽的发现与彰显。
因此,他的意境更加客观。
因为客观而更加直接,更加有力,更加简洁。
因为直接、有力、简洁而更容易为人所感知。
与传统意境的曲径通幽相比,这种对客观美的主观表述更具有现代性,更符合网络时代的审美习惯。
这也正是曾刚的绘画拥有一大批欣赏者的一大原因。
曾刚把自己的创作定位为现代彩墨山水画是贴切的。
彩墨山水是上个世纪新美术运动中产生的画种之一,特点是在传统绘画中引入色彩与透视等新元素,以期更真实更为大众所接受。
不管如何评价这一改良与创新的新画种,从曾刚的实践中,我感受到了在写实与写意、客观与主观、传统与现代之间有了一种新的联接,传统笔墨中有了一种现代新意境。
这种传统中的现代美还有待更深刻的突变,但已曙光初露卓然成形。
《海上画壇又一山》文/著名画家周成海派文化的诞生影响之大已波及东西方各个国家。
正巧又碰上这样一个千年一遇的改革开放时代,上海在腾飞,它需要大量的建设人才,同时也需要更多的文化艺术人才。
艺术人才的蜂拥而至,为海派文化推波助澜。
上海画壇自开埠以来,名家辈出蛮声海内外,但山水画家的峰峦在满城花鸟的淹掩中不能相提并论,尽管山水画家之少,但是露出来的却都是伟岸雄峰。
如:贺天健、郑午昌、吴湖帆、谢稚柳、刘海粟、陆俨少、唐云、应野平等老一辈山水画家,以及刚露峰头的陆一飞、徐志文、车鹏飞、胡振郎、乐震文等新一代。
近来海上画壇又新添了一为山水画家---------曾刚。
曾刚是一位纯朴的青年人,原是四川成都的青年画家,由于巴山蜀水的天府之气质,画得一手令人敬佩的彩墨山水画.为求得更大的发展,他像当年的张大千一样从天毓神秀的峨眉山,走进了繁华的大都市上海.仅用三年时间已立足于海上画壇,博得一片赞誉声.现执教于上海十余所业余大学,学子竟有四百多人。
能在上海画壇出人头地,可以讲是并不容易的。
海滩多流砂,随着海潮的冲击它会游移不定,所以它很难留在一个固定的地方引起人们的注意,唯有你是一块巨石钳在海滩上风吹不动,潮打不移,才能让人感到这是一块顽强的巨石引起人们不可小视的视觉。
艺无平坦路,曾刚在求艺年代,就心生羽翼展望将来腾飞。
家住峨眉到成都学画要往返六百余里路程,不畏艰难险阻,一支笔一本画夹从青城到到雪山.从三峡进宁河.画遍了三江四水及西北高原,融生在大自然中,农舍息脚,干粮充饥,吞餐饮露,写下千山万水,倾注深情领略大好河山的真髓,把大自然的无穷奥妙之变化集聚于胸中,蕴育成今天笔墨奔放的豪情抒于笔端绘成人见人爱的彩墨丹青。
曾刚好画宏篇巨幅作品,气势非凡,由于传统的基础坚实,钻研过历朝历代的名家名作,上至宋元下至当今高手无不博采多纳形成了自己的画风个性,把绚丽的色彩同水墨协调起来使画面的色彩与光度交碧生辉。
山石坚凝,树木华滋,急流卷浪,云气浮动,使画面呈显出一种流动的节奏,充满着生命的气息。
应野平先生的逰记曾描述过的胜景:"云辅深壑、絮掩危崖、龙云相搅、腾蛇狂舞",的生动描写用在曾刚的绘画中恰如其分。
山水画是人们对大自然的一种认识后的反映。
2001年入选上海建党80周年大型画展的"飞渡卢定桥"重显了红军当年长征的英雄气概,画面上的险山恶水衬托出了当年红军长征坚定不移的革命精神。
"生命"一画中,画出了深山老林中万物在天地间渴望赖以生存的光源。
"雄关威犹在"画出了在雪域高原中的云壑苍穷,荒古千年的自然风光。
"石门云栈""雄关剑门"画出了漫江碧流冷云寒石云气蒸腾的挺拔雄姿。
几幅近作"白云深处有人家""隔水青山似故乡"画出了川中巴山之秀,蜀中流水人人亲的太平盛世的荣华景象。
纵观曾刚的艺术之路,由雅嫩到老辣,由成熟到返朴追求自己的个性,开拓出深远的意境,山为云雾而变,水为石而生波,妙趣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