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成形技术基础(杨大壮编)知识点总复习

合集下载

材料成形技术基础 知识点总结

材料成形技术基础 知识点总结

材料成形技术基础知识点总结滑移系:晶体中一个滑移面及该面上的一个华滑移方向的组合。

纤维组织:金属经冷加工变形后,晶粒形状发生改变,其变化趋势大致与金属的宏观变形一致,若变形程度很大,则晶粒呈现一片纤维状的条纹。

拉深:当凸模下降与坯料接触,坯料首先弯曲,于凸模圆角接触的材料发生胀形形变,凸模继续下降,法兰部分坯料在切向压应力,径向拉应力的作用下沿凹模圆角向直壁流动,形成筒部,进行拉深变形。

自发形核:在单一的液相中,通过自身的结构起伏形成新相核心的过程。

非自发形核:在不均匀的液体中,依靠外来杂质和容器壁面提供衬底而进行形核的过程。

焊接热循环:在焊接热源的作用下,焊件上的某一点温度随时间变化的过程。

焊接残余应力:由于焊接过程中的不均匀加热等因素而导致的焊接结构中存在残余应力。

温度场:加热和冷却过程中某一瞬间温度分布。

材料成型过程中的三种流:材料流,能量流,信息流。

液态金属在凝固和冷却到室温时发生:液态,凝固,固态三种收缩。

减小及消除焊接残余应力的措施有:热处理,温差拉伸,拉力载荷,爆炸冲击,振动法等。

液态金属结构:液态金属有许多近程有序的原子集团组成,原子集团内部原子规则排列,其结构与原固体相似;有大的能量起伏,激烈的热运动和大量的空穴;所有原子集团和空穴时聚时散,时小时大,始终处于瞬息万变的状态。

形核剂应具备哪些条件:失配度小,粗糙度大,分散性好,高温稳定性好。

加工硬化:金属经冷塑性变形后,随着变形程度的增加,金属的强度硬度增加,而塑性韧性降低,这种现象叫。

其成因与位错的交互作用有关,随着塑性变形的进行,位错密度不断增加,位错反应和相互交割加剧,结果产生固定割阶,位错缠结等障碍,以致形成胞装亚结构,使位错难以越过这些障碍而被限制在一定范围内运动,这样,要使金属继续变形就需要不断增加外力才能克服位错间强大的交互作用力。

滑移变形时通常把滑移因子u为0.5或接近0.5的取向称为软取向,把u为0或接近0 的取向称为硬取向。

材料成型技术基础复习

材料成型技术基础复习

材料成型技术基础复习第一章金属的液态成型绝对考点:一.金属的凝固1.凝固的三个区域:固相区凝固区液相区2.铸件的凝固方式:逐层凝固糊状凝固中间凝固(了解各种方式的图)3.影响凝固方式的因素:(1)合金的温度范围合金的结晶温度范围愈小,凝固区愈窄,愈倾向于逐层凝固合金的性质合金的凝固温度越低,热导率越高,接近潜热越大,铸件内部温度均匀化能力越大,而冷镦的激冷作用变小,故温度梯度小。

(2)铸件的温度梯度铸型的蓄热能力铸型蓄热能力越强,激冷能力越强,铸件温度(影响因素)梯度越大浇注温度浇注温度越高,因带入铸型中热量增多,铸件温度梯度越小二.液态合金的工艺性能1.合金的充型能力熔融合金充满铸型型腔,获得形状完整,轮廓清晰铸件的能力。

影响合金充型能力的主要因素:(1)合金的流动性:1)合金种类合金的流动性与合金的熔点,导热率,合金液的粘度等物理性能有关。

2)合金的成分同种合金中,成分不同的铸造合金具有不同的结晶特点,对流动性的影响也不同。

3)杂质与含气量熔融合金中出现的固态夹杂物,将使合金液的粘度增加,合金的流动性下降。

(2)浇注条件:(判断)1)浇注温度浇注温度越高,液态合金所含热量越多,在同样冷却条件下,保持液态时间长,流动性好。

2)充型压力熔融合金在流动方向上受压力越大,充型越好3)铸型条件铸型阻力及铸型对合金的冷却作用,都有影响。

(3)铸型条件1)铸型的蓄热能力2)铸型温度3)铸型中的气体4)铸件结构2.合金的收缩影响收缩的因素:(1)化学成分(2)浇注温度:浇注温度越高,过热度越大,合金的也太收缩增加。

(注意!)(3)铸件结构和铸型条件三.铸造性能对铸件质量的影响1.缩孔与缩松1)缩孔与缩松的防止措施:按照定向凝固原则进行凝固合理的确定内浇道位置及浇注工艺(考点)合理的应用冒口,冷铁和补贴等工艺措施:P9图1-112.铸造应力(判断)定义:铸件在凝固,冷却过程中,由于各部分体积变化不一致,彼此制约而使其固态收缩收到阻碍引起的内应力。

材料成形技术基础复习提纲及复习题-精选文档

材料成形技术基础复习提纲及复习题-精选文档

8、酸性焊条和碱性焊条的性能和用途 9、埋弧焊的定义、特点及应用 10、钎焊的定义、分类及其分类的临界温度 11、电阻焊、摩擦焊的定义 12、金属的焊接性的定义及评定方法 13、焊接铸铁、铝合金、铜合金的特点及采取的措 施 14、焊接构件结构设计的原则及焊缝布置的合理性 分析。






7、模锻锻模模膛的分类及其作用 8、金属在模锻模膛内的变形过程、特点及影响金属充填模 腔的因素 9、模锻飞边和冲孔连皮的作用及去除模具的特点 10、冲压成形过程(弹壳、消音器后盖等零件)及其模具类 型 11、板料分离和成形的定义及其主要成形工艺 12、落料和冲孔的定义及其凹凸模刃口尺寸的确定。 13、板料冲裁过程与拉伸过程的异同点及其凹凸模结构、间 隙的差异。 14、自由锻、模锻及冲压零件结构设计原则
第四章 粉末压制和常用复合材料 成形过程






1、粉末压制成形定义 2、金属粉末的制备方法 3、粉末成形技术特征主要有哪些?(松装密度、流动性、 压制性) 4、粉末的压制成形过程(称粉、装粉、压制、保压、脱模 等) 5、压坯烧结的主要技术因素(烧结温度、保温时间、炉内 气氛) 6、烧结出现的缺陷(翘曲、过烧) 7、硬质合金的定义、分类、牌号及主要用途 8、粉末压制结构零件设计的基本原则

练习题
三、简答题 1、影响液态金属冲型能力的因素有哪些? 2、简述砂型铸造和特种铸造的技术特点。 3、简述铸件上冒口的作用和冒口设计必须满足的基 本原则。 4、铸造成形的浇注系统由哪几部分组成,其功能是 什么? 5、熔炼铸造合金应满足的主要要求有哪些? 6、试比较灰铸铁、铸造碳钢和铸造铝合金的铸造性 能特点,哪种金属的铸造性能好?哪种金属的铸造 性能差?为什么? 7、为什么铸件的壁厚不能太薄,也不宜太厚,而是 应尽可能厚薄均匀。

材料成型技术基础知识点总结

材料成型技术基础知识点总结

材料成型技术基础知识点总结第一章铸造铸造是一种制造零件的方法,它将液态金属填充到型腔中,待其凝固冷却后,获得所需形状和尺寸的毛坯或零件。

填充铸型的过程称为充型,而液态合金充满型腔,形成轮廓清晰、形状和尺寸符合要求的优质铸件的能力被称为充型能力。

影响充型能力的因素包括金属液本身的流动能力(合金流动性)、浇注条件(浇注温度、充型压力)以及铸型条件(铸型蓄热能力、铸型温度、铸型中的气体、铸件结构)。

流动性是熔融金属的流动能力,是液态金属固有的属性。

影响合金流动性的因素包括合金种类(与合金的熔点、导热率、合金液的粘度等物理性能有关)、化学成份(纯金属和共晶成分的合金流动性最好)以及杂质和含气量(杂质增加粘度,流动性下降;含气量少,流动性好)。

金属的凝固方式包括逐层凝固方式、体积凝固方式或称“糊状凝固方式”以及中间凝固方式。

收缩是液态合金在凝固和冷却过程中,体积和尺寸减小的现象。

收缩能使铸件产生缩孔、缩松、裂纹、变形和内应力等缺陷。

合金的收缩可分为三个阶段:液态收缩、凝固收缩和固态收缩。

液态收缩和凝固收缩通常以体积收缩率表示,是铸件产生缩孔、缩松缺陷的基本原因。

合金的固态收缩通常用线收缩率来表示,是铸件产生内应力、裂纹和变形等缺陷的主要原因。

影响收缩的因素包括化学成分(碳素钢随含碳量增加,凝固收缩增加,而固态收缩略减)、浇注温度(浇注温度愈高,过热度愈大,合金的液态收缩增加)、铸件结构(铸型中的铸件冷却时,因形状和尺寸不同,各部分的冷却速度不同,结果对铸件收缩产生阻碍)以及铸型和型芯对铸件的收缩也产生机械阻力。

缩孔和缩松是铸件凝固结束后常常在某些部位出现孔洞,按照孔洞的大小和分布可分为缩孔和缩松。

缩孔的形成主要出现在金属在恒温或很窄温度范围内结晶,铸件壁呈逐层凝固方式的条件下。

缩松的形成主要出现在呈糊状凝固方式的合金中或断面较大的铸件壁中,是被树枝状晶体分隔开的液体区难以得到补缩所致。

合金的液态收缩和凝固收缩越大,浇注温度越高,铸件的壁越厚,缩孔的容积就越大。

《材料成形技术基础》复习要点 (2)

《材料成形技术基础》复习要点 (2)

复习思考题《材料成形技术基础》复习要点第一章绪论1.材料成形的方法有、、、等。

第二章材料凝固理论1.概念:凝固。

2.凝固是将固体材料加热到态,然后使其按预定的尺寸、形状及组织形态,再次冷却至态的过程。

3.是将固体材料加热到液态,然后使其按预定的尺寸、形状及组织形态,再次冷却至固态的过程。

4.函数与过程经历的历程无关,只与研究体系所处的状态有关。

5.状态函数与过程经历的历程无关,只与研究体系所处的有关。

6.内能U是状态函数。

7.焓H是状态函数。

8.熵S是状态函数。

9.吉布斯自由能G是状态函数。

10.亥姆霍兹自由能A是状态函数。

11.功W是状态函数。

12.自发过程是指系统从态自发移向态的过程。

13.在没有外界影响下,自发过程不可逆转。

14.在没有外界影响下,自发过程可以逆转。

15.即使有外界影响,自发过程也不可逆转。

16. 有外界影响时,自发过程可以逆转。

17. 自发过程两个判据是 和 。

18. 自由能最低原理指 条件下,体系的自由能永不增大,自发过程的方向力图 体系的自由能,平衡的标志是体系的自由能 。

19. 吉布斯自由能判据(自由焓判据)指 条件下,一个只做体积功的体系,其自由焓永不 ,自发过程的方向是使体系自由焓 ,当自由焓减到 时,体系达到平衡。

20. 概念:自发过程;自由能最低原理。

21. 如图示,a )-d)分别处于什么润湿状态?22. 根据杨氏方程LGLS SG σσσθ-=cos ,说明当LG LS SG σσσ、、满足什么条件时,接触界面表现为润湿(不润湿)。

23. 由于自发形核是自行发生的形核,因此比非自发形核容易。

24. 非自发形核依靠外来质点形核,比自发形核容易。

25. 由于非自发形核依靠外来质点形核,因此没有自发形核容易进行。

26. 形核剂应具备的基本条件是 、 、 、 。

27. 凝固时,形核剂应具备的基本条件是什么?28. 粗糙界面的晶体生长要比光滑界面容易。

29. 光滑界面的晶体生长要比粗糙界面容易。

材料成型技术基础复习提纲整理

材料成型技术基础复习提纲整理

第一章绪论1、现代制造过程的分类〔质量增加、质量不变、质量减少〕。

2、那几种机械制造过程属于质量增加〔不变、减少〕过程。

〔1)质量不变的基本过程主要包括加热、熔化、凝固、铸造、锻压〔弹性变形、塑性变形、塑性流动〕、浇灌、运输等。

〔2〕质量减少过程材料的4种基本去除方法:切削过程;磨料切割、喷液切割、热力切割与激光切割、化学腐蚀等;超声波加工、电火花加工和电解加工;落料、冲孔、剪切等金属成形过程。

〔3〕材料经过渗碳、渗氮、氰化处理、气相沉积、喷涂、电镀、刷镀等外表处理及快速原型制造方法属于质量增加过程。

第二章液态金属材料铸造成形技术过程1、液态金属冲型能力和流动性的定义及其衡量方法液态金属充满铸型型腔,获得形状完整、轮廓清晰的铸件的能力,称为液态金属充填铸型的能力,简称液态金属的充型能力。

液态金属的充型能力通常用铸件的最小壁厚来表示。

液态金属自身的流动能力称为“流动性”。

液态金属流动性用浇注流动性试样的方法来衡量。

在生产和科学研究中应用最多的是螺旋形试样。

2、影响液态金属冲型能力的因素〔金属性质、铸型性质、浇注条件、铸件结构〕〔1〕金属的流动性:流动性好的液态金属,充型能力强,易于充满薄而复杂的型腔,有利于金属液中气体、杂质的上浮并排除,有利于对铸件凝固时的收缩进行补缩。

流动性不好的液态金属,充型能力弱,铸件易产生浇不足、冷隔、气孔、夹杂、缩孔、热裂等缺陷。

〔2〕铸型性质:铸型的蓄热系数b(表示铸型从其中的金属液吸取并储存在本身中热量的能力)愈大,铸型的激冷能力就愈强,金属液于其中保持液态的时间就愈短,充型能力下降。

〔3〕浇注条件:浇注温度对液态金属的充型能力有决定性的影响。

浇注温度越高,充型能力越好。

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充型能力随浇注温度的提高而直线上升,超过某界限后,由于吸气,氧化严重,充型能力的提高幅度减小。

液态金属在流动方向上所受压力(充型压头)越大,充型能力就越好。

但金属液的静压头过大或充型速度过高时,不仅发生喷射和飞溅现象,使金属氧化和产生”铁豆”缺陷,而且型腔中气体来不及排出,反压力增加,造成“浇不足”或“冷隔”缺陷。

材料成型技术基础知识点总结

材料成型技术基础知识点总结

材料成型技术基础知识点总结材料成型技术是指利用压力、温度和时间等因素,通过给予物质以一定的形状,以获得具备特定功能和要求的制品的一种技术方法。

材料成型技术在各个行业的制造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下面将对材料成型技术的基础知识点进行总结。

1.材料成型的分类:材料成型可分为热成型和冷成型两类。

热成型是指在高温下进行的成型过程,包括热压、热拉伸、热挤压等。

冷成型是指在常温下进行的成型过程,包括冷弯、冷挤压、冷拔等。

2.材料成型的原理:材料成型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对材料施加力和热量,使其发生塑性变形,进而得到所需形状和尺寸的制品。

材料成型的力学过程包括拉伸、挤压、弯曲、剪切等。

热量作用主要是为了降低材料的硬度,提高其变形能力。

3.材料成型工艺:材料成型的工艺包括模具设计、加工设备的选择与调试、成型过程的操作等。

模具是材料成型的关键工具,模具的设计要考虑到材料的特性、形状和尺寸的要求。

加工设备的选择与调试要根据材料的成型要求和加工量来确定。

成型过程的操作要严格控制力和热的加工参数,保证制品的质量。

4.材料成型的性能影响因素:材料成型的性能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材料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成型工艺的参数、设备的性能等。

材料的性能对成型工艺的选择和制品的质量有着重要影响。

成型工艺的参数如温度、压力、速度等也会对成品的性能产生影响。

设备的性能如精度、刚度、压力等也会影响到成型的结果。

5.材料成型的应用:材料成型技术广泛应用于诸多领域,如汽车制造、航空航天、电子、建筑等。

汽车制造中的车身、发动机零部件等都需要经过冲压成型、挤压成型等工艺。

航空航天中的飞机壳体、涡轮叶片等也需要通过成型工艺进行制作。

电子产品中的外壳、散热器等也需要通过成型技术来获得所需的形状。

建筑领域中的钢结构、混凝土构件等亦需要经过成型工艺来生产。

综上所述,材料成型技术是制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了解材料成型的分类、原理、工艺、性能影响因素和应用,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材料成型技术,提高制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

材料成形技术基础知识总结

材料成形技术基础知识总结

第一章绪论1. 现代制造过程的分类:质量增加、质量不变、质量减少2. 质量增加过程:渗碳,渗氮,氰化处理,电镀3. 质量减少过程:切削,切割,电解,落料,冲孔,剪切4. 质量不变过程:锻造,轧制第二章液态材料铸造成形技术过程1. 充型能力:液态金属充满铸型型腔,获得形状完整、轮廓清晰的铸件的能力。

表征方式:最小壁厚2. 充型能力弱:产生浇不足,冷隔,气孔,夹杂,缩孔,热裂等缺陷3. 充型能力取决于:金属自身的流动能力(主要),铸型性质(速度,热交换强度,蓄热系数),浇筑条件(速度温度),铸型结构(折算厚度)4. 金属的流动性:1. 定义:液态金属自身的流动能力2. 测量方法:将金属液浇入螺旋型试样铸型中,表征方式:螺旋线试样长度5. 收缩铸件在液态,凝固和固态冷却过程中所产生的体积和尺寸减小的现象6. 收缩的三个阶段1. 液态凝固阶段表现:腔内液面降低2. 凝固收缩阶段3. 固态收缩阶段表现:铸件外形尺寸减少;是产生拉力、变形、裂纹等缺陷的基本原因凝固:逐层凝固,体积凝固,中间凝固。

7. 铸件的实际收缩1. 铸型表面的摩擦阻力2. 热阻力(壁厚均匀则无3. 机械阻力只受到1,自由收缩否则为受阻收缩8. 缩孔:凝固过程,大而密集的孔洞形成条件:金属在恒温/很窄的温度范围结晶,铸件由表及里逐层凝固原因:金属的液态收缩和凝固收缩值大于固态收缩值,且得不到补偿形成部位:铸件最后凝固区域9. 缩松:凝固过程小而分散的孔洞形成条件:结晶温度范围较宽,体积凝固原因:金属的液态收缩和凝固收缩大于固态收缩形成部位:铸件壁中心区域厚大部位10. 防止方法:1. 采用顺序凝固即a.合理设计内浇口位置和浇注工艺b.合理应用冒口、冷铁和补贴等技术措施2. 加压补缩11. 铸造应力:铸件在凝固和随后的冷却过程中,固态收缩受到阻碍而引起的内应力分类:热应力【薄壁、细小部位:冷的快,受压应力(凸出);厚壁、粗大部位:冷得慢,受拉应力(凹进)】,相变应力,机械阻碍应力12.减少措施:选弹性模量,收缩系数小;同时凝固;浇冒口,缓冷;选退让性好的砂芯13. 热裂:形状特征:裂缝短,缝隙宽,形状曲折,缝内呈氧化颜色防止措施:改善型砂退让性冷裂:形状特征:裂纹细小,呈连续直线状,缝内有金属光泽或轻微氧化色14. 吸气性:金属在熔炼过程中会溶解气体(主要H2、N2、O2)15. 吸气过程:气分子撞击金属液表面,高温而离解为原子,吸附在金属表面,扩散到内部16. 偏析:铸件凝固后,截面上不同部位,以至于晶粒内部产生化学成分不均匀的现象宏观偏析:成分不均匀现象表现在较大尺寸范围,分类:正偏析(k>1),逆偏析(k<1)k:溶质平衡分配系数(固相溶质/液相溶质)微观偏析:微小范围内的化学成分不均匀,分类:晶内偏析(消除:扩散退火,均匀化退火)和晶界偏析(细化晶粒)17. 气孔分类:侵入气孔:砂型或型芯中的挥发物挥发生成析出气孔:溶解于金属液的气体因溶解度下降析出反应气孔:化学反应产生的气体18. 浇注系统结构和功能1. 结构:浇口杯,直浇道,横浇道,内浇道2. 功能:连接型腔浇包,平稳导入液态金属;挡渣及排除腔中气体;调节温度分布控制凝固顺序;合理地充满铸型19. 冒口定义:储存金属液补偿铸件收缩,防止缩松缩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材料成形技术基础知识点复习-杨大壮按照制造前后质量变化情况,现代制造过程分类一般分为质量不变过程,质量减少过程,质量增加过程。

机械制造技术是以设计为心的产品技术和以工艺为核心的过程技术构成的。

1、液态金属充满铸型型腔,获得完整、轮廓清晰的铸件的能力称为液态金属充填铸型能力。

流动性指熔融金属的流动能力。

一般用铸件最小壁厚来表征液态金属的充型能力,用螺旋形试样长短来表征液态金属的流动性。

2、影响液态金属充型能力的因素有金属的流动性、铸型性质、浇注条件、铸件结构四个方面。

3、收缩的定义及铸造合金收缩过程(液态、凝固、固态)铸件在液态、凝固和固态冷却过程所产生的体积和尺寸减小现象称为收缩。

液态金属浇入铸型后,从浇注温度冷却到室温都经历液态收缩,凝固收缩,固态收缩三个互相关联的收缩阶段。

4、液态金属凝固过程,由于液态收缩和凝固收缩,往往在铸件最后凝固的部位出现大而集的孔洞,称缩孔;细小而分散的孔洞称分散性缩孔,简称缩松。

缩孔产生的基本原因是液态收缩和凝固收缩值大于固态收缩值且得不到补偿。

缩孔产生的部位在铸件最后凝固区域、两壁相交处等热节处。

基本条件是金属在恒温或很窄的温度范围内结晶,铸件由表及里逐层凝固。

缩松产生的基本条件是金属的结晶温度范围较宽,呈体积凝固方式。

缩松常存在于铸件的心区域、厚大部位、冒口根部和内浇道附近。

防止方法:①采用顺序凝固原则②加压补缩5、铸件在凝固和随后的冷却过程,固态收缩收到阻碍而引起的内应力,称为铸造应力。

分类(形成原因):热应力(残余),相变应力,机械阻碍应力(临时)防止和减小的措施:①合理设计铸件结构②尽量选用线收缩率小、弹性模量小的合金③采用同时凝固的工艺④合理设置浇冒口,缓慢冷却⑤若铸件已存在残余应力,可采用人工时效自然时效或振动时效等方法消除产生的缺陷(热裂、冷裂、变形)6/主要气体(H2、N2、O2)金属在熔炼过程会溶解气体。

在浇注过程,因浇包未烘干、铸型浇铸系统设计不当,铸型透气性差以及浇注速度控制不当或型腔内气体不能及时排出等,都会使气体进入金属液,增加金属气体的含量,这就构成了金属的吸气性。

过程:①气体分子撞击到金属液表面②在高温金属液表面上气体分子离解为原子状态③气体原子根据与金属元素之间的亲和力大小,以物理吸附方式或化学吸附方式吸附在金属表面④气体原子扩散进入金属液内部7、铸件凝固后,截面上不同部位以至晶粒内部产生化学成分不均匀现象称为偏析。

宏观偏析(区域偏析):成分不均匀现象表现在较大尺寸范围,主要包括正偏析和逆偏析。

微观偏析:微小范围内的化学成分不均匀现象,一般在一个晶粒尺寸范围左右,包括晶内偏析(枝晶偏析)和晶界偏析。

正偏析:如果是溶质的分配系数K>1的合金,固液界面的液相溶质减少,因此越是后来结晶的固相,溶质的浓度越低,这种成分偏析称为正偏析。

逆偏析:溶质的分配系数K<1的合金进行凝固时,凝固界面上将有一部分溶质排向液相,随着温度的降低,溶质的浓度在固液界面处的液相逐渐增加,越是后来结晶的固相,溶质浓度越高,这种成分偏析成为逆偏析。

8、铸件可能出现那几种气孔:析出性气孔:溶解于熔融金属的气体在冷却和凝固过程,由于溶解度的下降而从合金析出,当铸件表面已凝固,气泡来不及排除而保留,在铸件形成的气孔称析出气孔。

反应性气孔:浇入铸型的熔融金属与铸型材料、芯撑、冷铁或熔渣之间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的气体在铸件形成的孔洞。

成反应气孔。

侵入气孔:是浇注过程熔融金属和铸型之间的热作用使砂型或型芯的挥发物(水份,粘结剂,附加物)挥发生成以及型腔原有的空气,在界面上超过一定界值时,气体就会侵入金属液而未上浮逸出所形成的气孔。

9、熔炼的分类(按合金和熔炼特点)及熔炼的基本要求:分类:根据所熔炼合金的特点,可分为:铸铁熔炼、铸钢熔炼、有色金属熔炼。

根据熔炉的特点可分为:冲天炉熔炼、感应电炉熔炼、坩埚熔炼。

基本要求:熔炼出符合材质性能要求的金属液,而且化学成分的波动应尽量小;熔化并过热金属的高温;有充足和适时的金属液供应;低的能耗和熔炼费用;噪声和排放的污染物严格控制在法定范围内10、浇注系统主要由浇口杯、直浇道、横浇道和内浇道组成浇注系统的主要功能:①将铸型型腔与浇包连接起来平稳地导入液态金属②挡渣及排除铸型型腔的空气及其他气体③调解铸型与铸件各部分的温度分布以控制铸件的凝固顺序④保证液态金属在最合适的时间范围内充满铸型,不使金属过度氧化,有足够的压力头,并保证金属页面在铸型型腔内有适当的上升速度等。

11、铸型能储存一定金属液(同铸件相连接在一起的液态金属熔池)补偿铸件收缩,防止产生缩孔和缩松缺陷的专门技术“空腔”成为冒口。

主要作用是补缩铸件,此外还有集渣和通、排气作用。

设计要求:①凝固时间应大雨或等于铸件(或铸件上被补缩部分)的凝固时间②有足够的金属液补充铸件(或铸件上被补缩部分)的收缩③与铸件被补缩部位间必须存在的补缩通道。

在设计冒口时应保证铸件品质注意节约金属液提高补缩效率。

12、冷铁的作用:加快铸件某一部分的冷却速度,调节铸件的凝固顺序,与冒口配合使用可扩大冒口的有效补缩距离。

各种铸造合金均可使用冷铁。

13、常用的机器造型和制芯方法有哪些?震实造型、微震实造型、高压造型、抛砂造型、气冲造型/震实、挤芯、射芯、吹芯14、液态金属的凝固过程,顺序凝固、同时凝固的定义:包括晶核的形成及晶体的长大两个过程顺序凝固:是采用各种措施保证铸件结构各部分,从远离冒口的部分到冒口之间建立一个逐渐递增的温度梯度,实现由远离冒口的部分最先凝固,在向冒口方向顺序凝固,使缩孔移至冒口,切除冒口即可获得合格零件的铸造工艺同时凝固:是指采取一些工艺措施,使铸件个部分温差很小,几乎同时进行凝固获得合格零件的铸造工艺。

15、砂型铸造的技术特点:适应性广,技术灵活性大,不受零件形状、大小、复杂程度及金属种类的限制,生产准备过程较简单。

但生产的铸件其尺寸精度较差及表面粗糙度较高;铸件的内部品质也较低;在生产一些特殊零件时,技术经济指标较低。

特种铸造的技术特点:铸件的尺寸精度较高,表面粗糙度低。

在生产一些结构特殊的铸件时,具有较高的技术经济指标,铸造生产时可不用砂或少用砂,降低了材料的消耗,改善了劳动条件;生产过程易于实现机械化、自动化。

但特种铸造适应性差,生产准备工作量大,需要复杂的技术装备。

因此,特种铸造技术一般适用于大批量生产16、常用的特种铸造方法、其基本原理和特点:熔模铸造,金属型铸造:金属型铸造的力学性能高,铸件尺寸精度高表面粗糙度低,铸件品质和尺寸稳定,能节约金属,压力铸造:是将液态或半固态金属在高压作用下以较高的速度充填压铸型型腔,并在压力作用下结晶凝固而获得铸件的铸造方式。

高压和高速充填铸型型腔是压铸的两大特点。

离心铸造:将液态金属浇入旋转的铸型,使液态金属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充填铸型结晶凝固而获得铸件的铸造方法。

离心铸造使金属液在离心力作用下由外表面向内表面顺序凝固,易于补缩,且渣粒、沙子和气体等易向内表面浮动,,力学性能好。

低压锻造:将保温炉的液态金属在0.02~0.07MPa的气体压力作用下通过升液管由下而上地充填铸型型腔,在压力作用下结晶凝固而获得铸件的方法。

17.何谓金属的铸造性能,铸造性能不好会引起哪些铸造缺陷?金属的铸造性能是指金属材料铸造成型的难易程度。

(评价指标:流动性和收缩性)。

流动性不好:产生浇不足、冷隔、气孔和夹杂等缺陷;收缩率大易产生缩孔、缩松、铸造应力、变形和裂纹等。

1、固态材料的连接可分为永久性和非永久性连接两种2、焊接是将分离的金属(同种材料或异种材料)用局部加热、加压,或两者并用,使它们产生原子(分子)间的结合,形成永久性连接的过程。

焊接的分类:①熔化焊(液相)②压力焊(固相)③钎焊(固相兼液相)。

焊接的特点:结构重量轻、省工省料、密封性好等特点。

影响焊接的主要因素有压力和温度。

3、焊接接头的组成及热影响区形成的原因及其对焊接接头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熔化焊的焊接接头通常由焊缝,熔合区,热影响区三部分组成。

材料因受热的影响而发生金相组织和力学性能变化的区域,称为热影响区。

由于焊缝附近各点受热情况不同,其组织变化不同,因此形成热影响区,可分为过热区,正火区和部分相变区。

①过热区:生成过热组织、晶粒粗大,使材料的塑性、韧性下降。

②正火区:金属组织发生重结晶,组织细化,金属的力学性能良好。

③部分相变区:部分组织发生相变,产生晶粒大小不一,力学性能不均匀。

4、焊接应力和变形产生的原因、变形形式及矫正方法,消除应力的措施。

焊接过程对焊件进行了局部的不均匀的加热是产生焊接应力和变形的根本原因。

焊接变形的基本形式:①收缩变形②角变形③弯曲变形④波浪形变形⑤扭曲变形减少和消除焊接应力的措施有选择合理的焊接顺序、焊前预热、加热“减应区”、焊后热处理。

焊接变形的矫正方法:①机械矫正法②火焰加热矫正法5、焊接裂纹和气孔的形成原因及防止措施:形成裂纹原因:焊件喊碳,硫,磷搞,焊接结构设计不合理,焊缝冷速太快,焊接顺序不正确,焊接应力过大,存在要变,气泡,夹渣,未焊透。

形成气孔原因:焊件不洁,焊条潮湿,电弧过长,焊速过快,含碳量高。

防止裂纹:为了防止热裂纹应控制焊缝金属有害杂质的含量。

此外,焊接时应选择合适的技术参数和坡口参数。

采用碱性焊条和焊剂,由于碱性焊条具有较强的脱硫,磷能力。

对于防止冷裂纹,应降低焊缝扩散氢的含量,采用预热,后热等技术措施也可有效防止冷裂纹。

防止气孔:必须仔细清除焊件表面的污物。

焊条和焊剂要严格按规定的温度进行烘烤。

酸性焊条优于碱性。

焊接规范参数必须选择合适。

运条时要使用短弧。

收弧和起弧均需做一定停顿,注意接头操作和填满弧坑。

此外,直流焊接时,电源极性应为反接。

6.直流正接和直流反接的定义:直流电弧焊机的输出端有两种不同的接线方法:将焊件接电焊机的正极,焊条接其负极称为正接;将焊件接电焊机的负极、焊条接其正极称为反接。

7、焊条的组成、作用及选用原则:焊条由焊芯和药皮组成。

焊芯的主要作用为作为电源的一个电极,传导电流、产生电弧、熔化后作为填充金属,与母材(基本金属)一起形成焊缝金属等。

药皮的主要作用是:提高电弧燃烧的稳定性,防止空气对熔化金属的有害作用,保证焊缝金属的脱氧和加入合金元素,以提高焊缝金属的力学性能。

焊条药皮主要由稳弧剂、造渣剂、造气剂、脱氧剂、合金剂、黏结剂等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涂在焊芯上,经烘干后制成。

焊条的选用原则:A.根据母材的化学成分和力学性能B.根据焊件的工作条件和焊接技术性能C.根据焊接设备、施工条件和焊接技术性能。

8、酸性焊条适合于焊接一般的结构钢,工艺性能好、机械性能差。

碱性焊条焊成的焊缝金属有害元素(如`S、P)含量低,抗裂性好、强度高。

适合于焊重要的结构钢与合金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