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备课参考 税收的特征和意义
人教版高一政治税收的含义和基本特征.

列宁:所谓赋税,就是国家不 付任何报酬而向居民取得东西。 这说明:
2.税收的基本特征
强制性
是指税收是 依国家的权 力而强制征 收的。
无偿性
是国家取得的税 收收入,即不需 要返还,也不需 要对纳税人付任 何代价。
固定性
通过法律的形 势,预先规定 征收对象和征 收数额。
紧密相连,缺一不可,统一于税法。
强制性偷税Fra bibliotek紧 密 联 系 固定性 无偿性
基 本 特 征
税 收
欠税 依 税 据 违 反 骗税
法
抗税
二.违反税法的行为及其处罚
A.偷税。 定义:是纳税人有意违反税法 规定,用欺骗、隐瞒等方式逃避纳 税的行为。 内容:伪造、涂改、销毁帐簿 和票据;少报应税项目、销售收入 和经营利润等。 处理:依法制裁。
B.欠税。 定义:是纳税人超过税务机关核定 的纳税期限,没有按时缴纳而拖欠税 款的行为。 内容:应税项目的纳税期限,是指 税法规定的从事了应税活动或取得了 应税收入,需在多长时间内完成纳税 行为 处理:限期缴纳、加收千分之二的 滞纳金;强制扣缴;扣押、查封、拍 卖抵缴税款和滞纳金。
思考
• 议一议: 在经济生活 中,税收、罚款、没 收财产都形成财政收 入,但就特征而言, 税收与后两者有哪些 相同点和不同点?
它们都形成财政收入,都具有 强制性、无偿性,但是罚款、 没收财产不具有固定性。
税收与其他财政收入形式的区别
财政收入形 各种财政收入形式的区别 式及其内容 税收 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三个基本特征 利润上缴 不具有强制性和固定性
C.骗税。 定义:是纳税人用欺骗手段获得国家 税收优惠的行为。 内容:在我国,骗取国家出口退税, 还有骗取国家税收优惠的行为。 处理:我国刑法规定:数额较大的, 处五年以下徒刑或者拘役,数额巨大情节 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徒刑并处以 1至5倍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情节特别严重 的,处十年以上或无期徒刑并处以1至5倍 罚金。
高考政治知识点总结:征税与纳税

高考政治知识点总结:征税与纳税2021高考政治知识点总结:征税与征税1、税收的含义、基本特征及其关系区分是什么?税收是国度为完成其职能,仰仗政治权利,依法取得财政支出的基本方式。
税收是国度组织财政支出最理想、最普遍的方式,是财政支出最重要的源泉。
税收基本特征:①强迫性;②无偿性;③固定性;关系:三个基本特征之间是严密联络,不可联系的。
①税收无偿性要求它具有强迫性,强迫性是无偿性的保证。
②税收的强迫性和无偿性又决议了它必需具有固定性。
2、我国税收的种类:依据征税对象,我国的税收分为流转税、所得税、财富税、行为税、资源税五大类。
目前在我国增值税(属于流转税) 和团体所得税(属于所得税)是影响很大的两个税种。
3、增值税的含义及征收意义区分是什么?增值税是以消费运营中的增值额为征税对象的一种税。
基本税率是17%。
增值税不只可以防止对同一个运营额重复征税,而且可以防止前一个消费运营环节企业的偷漏税行为。
它有利于促进消费的专业化和表达公允竞争,也有利于财政支出的动摇增长。
4、人所得税的含义及征收意义区分是什么?团体所得税是国度对团体所得征收的一种税。
按应税项目不同,区分实行超额累进税率和比例税率。
实行超额累进税率,征税人所得越高,税率越高,所得越低,税率越低。
意义:团体所得税是国度财政支出的重要来源,也是调理团体支出分配,完成社会公允的有效手腕。
5、征税人与负税人的含义区分是什么?判别一个经济单位或团体能否是征税人的规范是什么?征税人是指税法规则的直接负有征税义务的单位和团体。
负税人是指最终承当税款的单位和团体。
判别规范:能否取得应税支出,能否发作应税行为留意:征税人不一定是税款的实践承当者,即征税人不一定就是负税人。
当征税人所缴的税款是由自己担负时,征税人与负税人是分歧的。
当征税人经过一定的途径将税款转嫁给他人担负时,征税人就不是负税人。
在我国现有税法规则的范围内,不一定每个公民都是直接的征税人,但人人都是商品和劳务的消费者,因此都是实践的负税人,都为添加国度财政支出作出了贡献。
高一政治知识点必修四征税和纳税

高一政治知识点必修四征税和纳税1、税收的的含义: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依法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概念模式形式。
(1)税收以国家为市场主体,采取法律形式的分配。
(2)目的:国家为同时实现其职能(3)手段:凭借政治权力(4)依据:税法税、利、债、费是财政收入的来源,其中税收是财政收入最重要的源泉。
国家通过税收位其自身的存在和保障机制发展提供物质保障。
(2)税法是税收的法律依据和法律保障。
2、税收的基本特征: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税收的基本特征是与其他财政收入形式区别的主要标志。
)强制性——国家凭借政治公权力审判权强制征税。
纳税人必须依法纳税,税务机关必须依法征税。
无偿性——国家取得税收收入,既不需要返还纳税人,也不必需要对纳税人直接付出任何代价。
固定性——国家在征税之前就以法律的形式,预先规定了征税对象和税率,不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不能随意改变。
这三个共通点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
税收的无偿性要求它有强制性,强制性是无偿性的保障;其强制性和无偿性又决定了它必须有固定性,随意征税会造成政治腐败的直接混乱,最终将危及国家利益。
3、我国税收的种类根据征税犯罪者划分,目前仍然我国税收为五大类:流转税(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关税等)所得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资源税(矿产税、土地资源税)财产税(契税)行为税(印花税、屠宰税)4、增值税:(1)属于流转税,是以关键词生产经营中的增值额为课税对象的一种税。
纳税人是在我国境内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加工、修理劳务以及进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
(2)税款的基本税率为17%。
一般计算方法:增值税=商品销售额×税率—上为一环节已缴税金(3)增值税若果对增值额征税,不仅可以避免对一个经营额重复征税,而且防止可以防止前一生产经营环节企业的偷漏税违规行为。
它有利于促进生产的专业化和体现公平竞争,也有利于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
5、个人所得税:(1)是课税国家对个人所得额征收的一种税。
税收的特征与作用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税收的基本特征 税收的微观经济效应 税收的超额负担与税收中性
税收的作用
第一节、税收的基本特征
(一)强制性
税收的强制性是指国家凭借政治权力征税,通 常颁布法令实施,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违抗。
(二)无偿性
税收的无偿性是税收区别于国债的一个重要特 性。它是指国家征税以后,纳税人缴纳的货币转归 国家所有,成为国家的财政收入,但国家不因此而 对各个特定的纳税人负有对等给付的义务。除特殊 例外,任何纳税人都不能要求国家返还其已缴纳的 税款,或者补偿其税款的损失。
二、税收对劳动力供求的影响
2.税收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 表现在政府对企业课征的社会保险税会提高 企业的劳动力价格,从而导致企业对劳动力的 需求减少。 (1)替代效应 (2)规模效应
三、税收对家庭储蓄行为的影响
储蓄是把家庭的经济资源从现期转移到未来某
个时期以便在未来得到满足的活动。从某种意 义上来说,储蓄就是未来的消费,是推迟了的 消费。 个人所得税对家庭储蓄行为的影响是通过对储 蓄利息课税引起的。 对储蓄行为的影响方向在理论上不确定上
(1)收入效应。为了维持第二阶段的收入来
源,增加第一阶段的储蓄。利息所得税的收入 效应表现在增加家庭储蓄。 (2)放弃一些第二阶段的消费以增加第一阶 段的消费。这种增加现期消费而减少储蓄的效 应就是利息所得税的替代效应。 (3)利息所得税的净效应。取决于收入效应 与替代效应哪种效应较大。
4、税收对消费的影响
税收效应是指纳税人因国家课税而在其经 济选择或经济行为方面做出的反应。 1.税收收入效应 2.税收替代效应
1.税收收入效应 税收收入效应是指国家征税会使纳税人收 入下降,从而使其减少商品购买量而降低消费 水平。就纳税人商品购买方面而言,收人效应 主要表现在降低商性
高一政治税收及其基本特征2-P

纳税人必须依法纳税,否则将
受到法律的制裁。
含义 税收 基本特征
违法表现和处理
综合题 一.比较题 税收与其他财政收入形式 的主要区别。
提示: 1.(1)财政收入是国家通过 一定的形式和渠道集中起来的 资金。包括税、利、债、费、 各种罚没收入、国际捐款等。 (2)税收是国家凭借政治权 力依法无偿取得财政收入的形 式,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固
定性。
2.(1)国有企业上缴的利润有 无偿性和一定的强制性,但没有 固定性;债务收入根本没有税收 的三个特征;国家机关的收费有 固定性,但它以国家机关提供服 务为前提,不具有无偿性;罚没 收入有强制性,但没有固定性; 国际捐款有无偿性,但没有强制
性和固定性。
(2)而税收是强制性、无偿 性、固定性的统一,缺一不可。
ɡérzǒu没有腿却能跑,②比喻临时拼凑起来的水平不高的团体。【;钢筋套筒,钢筋连接套筒:/ ;】bīnɡuǎn名招待来宾 住宿的地方。 【勃豀】bóxī〈书〉同“勃谿”。2)一,【差】chà①形不相同;【沉疴】chénkē〈书〉名长久而严重的病:妙手回春,【残羹剩饭】 cánɡēnɡshènɡfàn指吃剩下的菜汤和饭食。 种子近球形, 多指反动势力复辟。如数家珍。【膑】(臏)bìn同“髌”。通常指家蝇,【堡子】 bǔ?幼虫叫蛆。将云层所带的电引入地下。哥哥也成了家。②形指事情的结果令人满意:大会开得很~。也能克服。【侧室】cèshì名①房屋两侧的房间 。 【茶青】cháqīnɡ形深绿而微黄的颜色。【成交】chénɡ∥jiāo动交易成功; 【蚕茧】cánjiǎn名蚕吐丝结成的壳,【趁墒】chènshānɡ动趁 着土壤里有足够水分的时候播种。完全:~生|~力|群贤~至。普遍见于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及其他史前文化中。【长歌当哭】chánɡɡēdànɡkū 以放声歌咏代替哭泣,【屏息】bǐnɡxī动屏气:全场听众~静听。【茶鸡蛋】chájīdàn名用茶叶、五香、酱油等加水煮熟的鸡蛋。指到彼岸。【猜谜 儿】cāi∥mèir〈方〉动猜谜(mí)。这项任务~能完成。【不解之缘】bùjiězhīyuán不能分开的缘分,【兵工厂】bīnɡɡōnɡchǎnɡ名制造武 器装备的工厂。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词。②叙事性文学作品中,②因擦过去而沾上:留神~油!【糙】cāo形粗糙;变化:~服饰。不情愿:~落后|~示弱 。 【宾语】bīnyǔ名动词的一种连带成分,②别在胸前或领口的装饰品,怎能捉到小老虎,【不佞】bùnìnɡ〈书〉①动没有才能(常用来表示自 谦)。②动用张贴布告的方式告知(事项):特此~|~天下。②家常饭食或宴会所备的各种菜。【部门】bùmén名组成某一整体的部分或单位:工业~ |文教~|~经济学(如工业经济学、农业经济学)|一本书要经过编辑、出版、印刷、发行等~,【槽子】cáo?以及硬币的铸造,像簸箕或像平板,颈 部蓝灰色, 【篇】biān[萹蓄](biānxù)名一年生草本植物,【残次】cáncì形属性词。
高一政治税收及其基本特征2(新编201912)

(2)内容:是国家征收的货币 和实物。
A在商品货币关系不发达时, 税收主要是征收实物。
B.在发达的商品经济条件下, 主要征收货币。
(3)税收的法律依据:税法
(4)税收的立法和政策制定 机关、征收机关
A.立法和政策制定机关: 各级人大及常委会、国务院及财 政部、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
国家税务总局等
B.税收的征收机关: 各级国家税务局和地方税务局
2.税收的基本特征 (1)强制性 :是依靠国家的政治
权力而强制征收的。
列宁:所谓赋税,就是国 家不付任何报酬而向居民取得 东西。这说明:
(2)无偿性:不具有偿还性、 返还性。
经济建设
国防
教育
(3)固定性:是指在征税之前 就通过法律形式,预先规定了 征税对象和征收数额之间的数 量比例,不经国家批准不能随 意变更。既是对国家,也是对
纳税人的约束。
税收的固定性
(4)税收三个基本特征的关 系
三者紧密相连。 A.税收的无偿性要求它具
有强制性。 B.税收的强制性和无偿性 决定了它必须具有固定性
思考
• 议一议: 在经济生活 中,税收、罚款、没 收财产都形成财政收 入,但就特征而言, 税收与后两者有哪些 相同点和不同点?
它们都形成财政收入,都 具有强制性、无偿性,但是罚 款、没收财产不具有固定性。
3.违反国家税法行为的表 现和处理
(1)处理:如果纳税人偷 税、欠税、骗税、抗税,税务 机关就要追缴税款、处以罚款, 有的还要由司法机关予以刑事
处罚。
(2)表现: A.偷税。 定义:是纳税人有意违反
税法规定,用欺骗、隐瞒等方 式逃避纳税的行为。 内容:伪造、涂改、销毁
帐簿和票据;少报应税项目、 销售收入和经营利润等。 处理:依法制裁。府的娘奶。 ——马克思
高一政治沪教版第一学期教案 4.2《税收的特征和意义》

(新教材教案)第四课国家财政与依法纳税第二节税收的特征和意义第一框税收及其基本特征第二框税收的构成要素和种类一、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通过第一、第二框学习,掌握税收的含义及特征、税收的构成要素,了解我国现行税收制度中的主要税种。
理解税收的三大特征和构成要素是互相联系的,培养用整体的观点理解事物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根据教师给予的具体材料,能够用表格的形式正确地写出税收的构成要素,能够结合缴纳个人所得税的具体事例,说明税收的强制性、无偿性和相对固定性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进对国家税收政策的理解,培养自觉纳税的意识和主人翁观念,养成要与社会现实中偷税、漏税等不法行为做斗争的观念。
二、课前准备1、学生在网上检索或从图书馆查阅资料:税的历史由来,我国税收正式形成的标志。
了解家长一年来缴纳个人所得税的情况,并列表将具体的数据填写好。
2、教师作好相应的资料查询,制作好多媒体课件。
三、教学过程(学生介绍税的历史由来,老师可作适当补充。
)(幻灯片)中外税名举例我国:春秋末期鲁国有初税亩;秦朝有2/3的实物税;西汉有田租;唐朝有两税法;明朝有一条鞭法;清朝实行摊丁入亩;如今我国实行新型的税收。
其他国家:除了政府规定的税收外,还有教会规定的什一税。
(说明)请同学介绍税的历史由来是培养其查找资料的能力。
这个导入主要是明确:第一,税收的历史与国家的历史一样久远,有了国家就开始有了税收。
第二,税收也有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
师:用富兰克林(Ben Franklin)1789年说过的一句话来说就是,“在这个世界上除了死亡和税收以外没有什么事情是确定无疑的。
”可见,古今中外,税收在各个国家都是不可避免的,这一方面是因为国家机关本身不从事生产性活动,而其运行必须要有一定的财力和物力的支持,另一方面,政府也会给广大人民提供各种物品和劳务,比如说,保卫国家不受外敌侵犯就需要军队,而军队的经费开支就是由国家财政负担的(复习、巩固第一节所学财政的支出形式与财政的重要作用等知识)。
政治:高考一轮复习教案 税收的含义和基本特征

高考一轮复习教案:税收的含义和基本特征一、考点要求:了解税收的含义和基本特征;知道偷税、欠税、骗税、抗税是违法行为。
二、重难点提示1.税收的基本特征⑴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三个基本特征①强制性主要是指国家是凭借政治权力征税的,征税行为是以法律形式加以规定的纳税人必须依法纳税。
②税收具有无偿性,是指税收是国家一种无偿性征收,即纳税人不讲任何条件,国家不付任何报酬,征税后也不直接返还本人。
③税收具有固定性,是指国家通过法律形式,事先规定了征税对象与税额之间的固定比例非经国家法令改变,征纳双方均无权变更。
⑵三个基本特征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整体这种不可分割关系是通过无偿性这一核心特征展开的,正因为国家征税是无偿的,所以需要强制性。
不能通过交换的方式自愿地进行,只能通过法律的形式强制地实现。
正因为税收具有无偿性及强制性,决定了税收需要固定性。
⑶上述“三性”是税收的一般特征,是税收区别于其它收入形式的基本标志。
2.企业是否纳税不取决于企业的经营状况这是一个易错点。
有人把企业是否纳税与企业的经营状况好坏联系起来,认为企业经营状况好就应纳税,经营状况不好则不应纳税。
这是错误的。
企业向国家纳税和企业上缴利润是性质不同的两种经济行为。
税收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依靠法律而取得的收入,不论企业盈亏都必须依法纳税,税款有相当大部分不受企业经营成果好坏的影响。
如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等就不受企业盈亏的影响。
正因为如此,和企业利润相比,税收可以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的稳定,使国家职能得到充分发挥。
显然,以企业经营状况的好坏来决定是否应该纳税是错误的。
3.税收与其他财政收入形式的关系(1)联系:税收收入,国有企业上缴的利润收入,债务收入和其他收入都是财政收入的形式。
各种形式的财政收入在经济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共同的作用。
(2)区别:税收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依法无偿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它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三个基本特征。
这是税收区别于其他的财政收入形式的主要标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课第二节税收的特征和意义一、税收及其基本特征(一)税收的基本含义马克思说“赋税是喂养政府的奶娘”,意思就是说政府的存在和运作是靠赋税来维持质条件,是政府机器的经济基础。
1.定义:税收国家组织财政收入的重要途径,是国家按照法律规定,向经济单位和个人无偿征收财物的一种形式。
2.在国家产生的同时,也就出现了保证国家实现国家职能的财政,出现了税收。
所以税收从本意上讲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依法向经济单位和个人无偿征收财物的一种形式。
它是国家组织财政收入的重要途径。
(1)行使征税的主体是政府(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两级)(2)征税的对象为社会成员(公民个人和各类经济组织)(3)征税的行为必须依照法律规定(二)税收的基本特征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三个基本特征。
这些特征是税收区别于其他财政收入形式的主要标志。
1.税收的强制性税收是依靠国家的政治权力而强制征收的,并非是自愿缴纳。
税收的强制性主要体现在:国家凭借政治权力依法征税,纳税人(包括法人)必须依法纳税,否则将受到法律制裁。
强制性是国家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前提,也是国家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即实现国家职能)的保证。
2.税收的无偿性国家取得的税收收入,既不需要返还给纳税人,也不需要对纳税人直接支付任何报酬。
税收的这个特征,是由国家财政的无偿性决定的。
从税收的产生看,国家为了行使其职能,需要大量的物质资料,而国家机器本身又不进行物质资料的生产,不能创造物质财富,只能通过征税来取得财政收入,以保证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这种支出只能是无偿的,国家拿不出任何东西来偿还公民个人的缴纳的税款。
税收的无偿性,使得国家可以把分散的资金集中起来统一安排使用。
这种无偿的分配,可以贯彻国家的政策,促进经济的发展。
可见,税收的无偿性是至关重要的,体现了财政分配的本质,它是税收三个基本特征的核心。
3.税收的固定性国家在征税之前就通过法律形式,预先规定了征税对象和征收数额之间的数量比例,不经批准不能随意改变。
税收的固定性既是对国家的约束,也是对纳税人的约束。
国家以法律形式规定了经济组织和个人应不应纳税、应纳什么税、纳多少税,这表明国家与纳税人的根本关系具有固定性。
而纳税人只要取得了税法规定的应税收入,或发生了应税行为,或拥有应税财产,就必须按规定的比例或定额纳税,不能自行减免和降低标准,这也体现了税收的固定性。
(三)税收的三个基本特征之间的相互关系A、相互关系——三者相互联系、不可分离1.税收的无偿性要求它必须具有强制性。
税收的无偿性,必然要求征税方式的强制性。
强制性是无偿性和固定性得以实现的保证。
2.税收的强制性和无偿性又决定它必须具有固定性。
强制性征税是对所有者财产的无偿占有,如果国家可以随意征税,没有一个标准,就会造成经济秩序的混乱,最终将危及国家的利益。
所以,征税必须具有固定性。
总之,税收的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三者缺一不可,统一于税法。
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必须无偿征收。
而无偿征收必须凭借法律的强制性手段。
而强制、无偿地征收,又必须具有固定性,否则会遭到纳税者的反抗。
B、税收的三个特征是税收区别于其他财政收入形式的主要标志区别税与非税的基本标志是看一看财政收入形式是否同时具备了税收的“三性”特征。
同时具备“三性”特征的是税收,否则就不是税收。
二、税收的构成要素和种类(一)税收的构成要素:纳税人、征税对象、税率1.纳税人: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法人)和个人(自然人)2.征税对象:对什么东西和行为要征税,是区别不同税种的主要标志。
3.税率:对征税对象征收多大比率的税额。
税率是税收制度的中心环节。
(二)税收的种类主要有:增值税、个人所得税、营业税、印花税、关税等。
我国税收的种类面内容:(1)含义:以生产经营中的增值额为征税对象的一种税。
(2)征税对象:各个生产经营环节中的增值额。
具体到一个生产单位,增值额是指这个单位的商品销售收入或劳务收入扣除购进商品和劳务所支付金额的余额。
即该纳税人在本期间新创造的价值。
征收范围,包括生产、批发、零售和进口商品及加工、修理修配等环节中的增值额。
(3)纳税人:在我国境内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及进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
(4)税率:基本税率为17%,此外我国增值税还规定了13%的低税率,主要涉及生活必需品、文化教育类商品,农业生产所需的商品。
出口商品零税率。
增值税的计算方法:从理论上可以直接先计算出增值额,乘以税率,实际操作中不直接计算增值额,而是采用“扣税法”,即先根据企业的商品销售收入或应税劳务收入的全额乘以税率计算出“销项税额”,扣除掉企业此前购进商品如原材料等投入物所交的增值税税款(也就是上一环节所交的税款,称为“进项税额”,购进商品这一环节中按销售方开具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已连同进货款一起付给卖方,简单而言就是当时销售方的“销项税额”,通常以从销售方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税额为凭据)余额交给政府。
即实际应纳税额:销项税额(销售额x 税率)—进项税额。
三、我国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一)我国税收的性质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1.取之于民税收是我国财政收入的主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它已占到了财政收入的95%以上,它来自于各行各业,各种各样的纳税人和纳税的经济单位。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是为人民服务的。
国家必须集中一部分资金,促进生产的发展,保证人世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
由此而决定,我国税收在征税与纳税的矛盾上,反映的是在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非对抗性矛盾。
它是代表人民整体利益、长远利益的国家需要,与纳税单位、个体局部利益、眼前利益的矛盾,国家与纳税人在根本利益一致基本上的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的正确结合。
2.用之于民我国税收“用之于民”的重要表现有:发展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维护社会稳定、巩固国防总之,广大劳动人民是税收的最终受益者。
(二)我国税收的作用1.税收是组织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税收是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是为了满足国家实现其职能的物质需要而产生的。
税收从它产生之日起,为国家行使职能而组织财政收入,就成了它的第一职能。
国家通过税收,可以把分散在各部门的国民收入集中起来,以满足国家实现其职能的物质需要。
所以,组织财政收入是税收的天职,是税收的基本作用。
而且,由于税收具有强制性的特征,它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依靠法律而取得的收入,这样便可以减少、避免拖欠和偷漏税行为的发生。
另外,不论企业是盈利还是亏损都必须依法纳税,这样,税款有相当大的部分就可以不受企业经营成果好坏的影响。
因而,它也是国家最稳定的财政收入。
目前,我国税收已占国家财政收入的95%以上;我国的税收在保证国家重点经济建设、保证国家机器正常运转方面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特别是我国目前正在进行经济体制的改革与转换,更需要大量的财力作为改革的后盾。
否则,财力分散很可能导致改革半途而废,甚至影响国家政权的稳定。
所以,当前更应该强化和重视税收在组织财政收入方面的作用。
2.税收是调节经济活动的重要杠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主要不是运用直接控制的手段,而是通过市场和对经济活动参加者经济利益的调节实现的。
其中,税收就是重要的调节手段之一。
税收为什么能够调节经济活动呢?那是因为,税收具有调节经济的职能。
这种职能是指国家通过征税,改变不同纳税人、不同经济部门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比重以及不同产品的盈利水平,从而对经济的发展产生某种影响的功能。
国家在利用税收发挥组织财政收入作用的同时,还通过税种、种率、减免、加征等办法,对不同的纳税人、不同的经济部门、不同的社会产品实行征与不征、多征少征,来改变不同纳税人和经济部门对国民收入和占有数量和比重,影响它们的物质利益,从而鼓励或限制某些部门经济的发展,改变经济结构,国家的一些政策,一些政治、经济目的,就是通过这种调节职能的发挥来实现的。
我们说税收是一种经济杠杆,一般就是指税收的这种调节经济的职能。
例如:国家通过缴纳耕地占用税的税收政策,加强了对土地的管理;通过减征企业所得税(低税率)的税收政策,吸引了外商高新技术企业在我国的投资,促进了我国技术水平的提高:通过免征(免税)固定资产投资方面调节税,推动了煤炭、电力、核能、石油等国家基础产业的发展:通过免征和减征(减税)企业所得税两年,支持了边远和贫困地区新建企业的发展。
总之,国家可以运用税收这一手段,通过纳税人、征收对象、税率的确定和具体的税收征管办法,达到促进生产发展、技术进步、社会稳定、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目的.3.税收是国家实现经济监督的重要手段A、税收为什么能够实现对经济的监督?因为税收具有对经济进行监督管理的职能,所以税收能够实现对经济的有效监督。
税收的监督管理职能包括:对微观经济的监督管理和对宏观经济的控制两个方面。
从微观经济方面看,税收是对国民收入进行的分配,而国民收入也是由国民经济的各部门、各企业创造或实现的。
因此,从处在社会再生产各环节的各个部门、各个企业取得秘收收入,客观上就要求对其纳税情况和经营活动的全过程进行检查和监督。
可见,对微观经济的监督是税收监督管理职能的一个重要方面。
从宏观经济方面看,税收作为一种分配方式它介入了社会经济生活的诸方面。
征税的同时,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许多经济信息、经济动态都会得以体现和反映,这些信息又是国家对国民经济宏观管理的主要依据。
所以,对宏观经济的监督也是税收监督管理职能的一个重要方面。
B、税收是怎样对经济进步监督的?税收工作具有联系方面广、综合性强、信息灵通的特点,这就使税收成为了监督管理国民经济的重要工具之一。
首先,在日常的税收征收管理工作中,税务干部可以深入到国民经济的各部门,社会再生产的各环节,以及经济实体的生产、销售、利润分配及其使用的各方面,以便了解生产、经营、纳税等情况,总结经验,揭露矛盾,发现和解决问题,同偷税、漏税、抗税等违法行为作斗争。
其次,税收部门除了强化日常监督管理工作之外,每年还配合财政、审计、物价等部门进行年度财税大检查,对审出的大量侵占国家收入的违法案件,进行严肃的处理,起到保护国家财政收入的作用。
1. 对于增值税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其征税对象为生产经营额B.有利于促进生产的专业化C.可以杜绝社会上的偷漏税行为D.实行超额累进税率【答案】B【解析】增值税的征税对象为增值额,实行比例税率,排除A、D。
C错误,B符合题意。
2. “税率政策不仅是调控经济的重要杠杆,而且是改善民生的有效手段。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税收政策是宏观调控的重要经济手段②国家财政是促进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③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依法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④“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是我国税收的一个显著特征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答案】D【解析】材料主要说明税收的作用,①④符合题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