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推手的力学原理

合集下载

太极推手力学原理

太极推手力学原理

太极推手力学原理一、合力原理应用合力也叫叠加力。

它的原理也就是避开对方攻击,顺着对方的力,加上我的力,两力作用于对方身上,是合力的应用。

在推手中就是以小力打大力,以显示出“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例如,双方在盘手中,对方用双手推我胸部,我即落胯、下沉,两手下捋,同时转身退步,将彼前倾而跌地。

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顺手牵羊的道理。

又例如在盘手中,我双手推彼胸部,彼接我之力,后退牵羊,紧跟着我即上步前推,使对方失势后跳,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顺手推舟的道理。

使用此原理,要注意体现“柔”、“顺”、“随”三字。

柔就是柔化引动对方的重心。

顺就是顺着对方的来力方向和顺势顺劲而加力。

随就是彼走我应,人去我随,我始终舍己从人,跟随而去,得势而合,伺机取胜。

二、惯性原理应用物体不受外力,不改变原有状态。

物体有保持静止或运动状态的特性,这种特性在力学中叫惯性。

日常生活中物体惯性的例子,如人们在行驶的公交车上站立着,驾驶员突然急刹车,人们也就向前晃动,甚至发生跌仆。

这就是物体惯性的一种表现。

利用惯性原理是太极推手顺势借力的理论依据,对对方的攻力,要讲究粘随不死顶硬抠巧妙地运用惯性原理。

既能减轻自己的体力消耗,又能加大力的作用,向某一方向的运动,使对方陷入被动而失去平衡。

例如双方在推手中,我用意加力于对方身上,对方认为时机已来就用猛力抵抗,只想推我出线,我即让步松手,使对方身体受惯性作用,向前冲去而失去平衡,或对方用大力向我进击而来,我用�蚓⒔佑�,他用更大力击我,我速松手,使对方向前而落空。

这就是惯性原理运用的具体体现。

又如,当对方全身向前运动时,我运用可行方法,使他的下肢突然“急刹车”,并加大他上体向前或向后运动的惯性,这时对方如不相应地动步相随,就会失去重心,向前或向后跌出,因此在推手中自己也要时刻保持警惕,做到立身中正,上下相随,才不致被对方利用我的运动惯性。

在推手中运用惯性可减轻疲劳,但利用别人的惯性必须冷静、沉着、恰到好处。

推手的内涵

推手的内涵

推手的内涵太极拳是推手的基础,推手是打拳的检验和提高。

明确原理,掌握正确的训练方法,才能出功夫。

一、太极拳的内在运行方式1、物体与人的动平衡首先,我们必须明确重心的概念,在地球引力作用下,每个物体都受到重力的作用,各部分受到的重力作用集中于一点,这一点叫做物体的重心。

当一个物体的重心偏移了支撑它的底盘时,就会倾倒。

陀螺在旋转时产生转动惯量,不断变化的各方向的离心力形成对称产生动平衡。

此时,由于它的重心垂线与中心线重合,陀螺仅以轴端接触地面,就能保持稳定转动。

重心在物体的位置是可以根据它的体积和比重计算出来,如果是同一质量并对称的物体,其重心就在物体内的中心点位置。

以台球为例,他的重心在圆心,当杆子击到球面中心点,其作用力贯到球的重心,台球就顺着这两点的延长线滚出。

如果,杆子击到球的侧面,它就偏转。

同理,人站立时,重心点大约在腹部中心,但是,由于人体的形态在运动中是变化的,所以重心也随着变化。

2、太极运动中的动平衡经过长期基本功、站桩和打太极拳的训练,身体应做到以下要领:虚领顶劲、收颔、竖项、含胸拔背与松腰落胯、气沉丹田同在,达到身体上下对拉拔长。

裹臀、屈膝、圆裆、双脚趾抓地,使两腿如富有弹性的“悬臂梁”托住身体,并予调正。

以此身架支撑两侧相对称的沉肩、坠肘,如同天平方式调整身体的平衡。

太极拳以腰为主宰,带动全身螺旋转动,将全身徐徐卷拢成一个松、整、圆、活的整体。

由于人是双脚着地,当身体扭转到一定幅度就会被自锁,而太极通过身体的虚实变化,达到“往复要有折叠,进退要有转换”,做到立身中正,运转自如。

具体过程为,当腰向左转时,依次带动胯、左腿逆时针转动至左脚,通过全身各关节的曲率变化及力度调节,左脚底对地面碾转中不断改变着力点,使左脚起到一个的轴端作用,让身体经左侧过渡旋回,身向左转,其作用力促动胯及右腿反向顺时针转动,使重心沿“∽”路线逐渐向右移动。

当重心移到右侧,腰向右转,再经右脚,使身右转推动重心沿着“反∽”轨迹向左返回。

太极推手实战制胜技巧

太极推手实战制胜技巧

太极推手实战制胜技巧太极拳是我国传统武术的瑰宝,太极拳具有实战功能。

在实战中有哪些制胜的技巧呢?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太极推手实战制胜技巧。

欢迎阅读!太极推手实战制胜技巧推手是太极拳的检验阶段,学习太极推手具有防身作用。

太极拳对现代人还有教育意义,练太极拳能陶冶情操。

太极推手实战制胜技巧1.立如平准,活似车轮和人推手时,对方施力于我,我保持身体中正,重心不易受外力影响。

这种身法上的要求,《太极十三势歌》明示为“尾闾中正神贯顶,满身轻利顶头悬”。

对方来力时,我以腰为轴心,向左右转化,圈子比较小,即能使对方之力落空。

若在化劲过程中身体前俯后仰,重心不稳,两脚飘浮,不仅化不掉来力,而且极易被人发出。

常见人推手时,一方被对方一引或出劲前捋时,身体即向前俯,重心失去中正。

在实战中,要灵活的运用力的技巧,太极拳的特点不在于双方力的大小,而是在于灵活转化性。

如对方用采劲,即易向前跌倒,即使不立时倾跌,但被动挨打,既不能化,也不能还手,已处于败势。

也有人以为自己腰劲很好,人家推不倒,所以当遇对方加力到自己身上时,身体便向后仰,重心偏于后方。

若此时对方用劲在胸腹部一按或短促发力,则轻者失重败势,重者会伤及脊椎,非常危险。

所以推手时,无论应敌击敌,有保持虚领顶劲、中正灵活的状态才可以左右前后回旋,保留转换的余地。

太极推手实战制胜技巧2.意在人先,后发先至拳经中有“彼有力,我也有力,我力在先;彼无力,我亦无力,我意仍在先”之语,要求处处主动,随机应变,时时处处控制对方,使意在彼先,劲抢彼前,则发无不中。

王宗岳《打手歌》曰:“彼不动,己不动;彼微动,己先动。

”想要达到太极拳的上层境界,就要学会化劲,不用蛮劲制胜,而是要用巧劲束缚住对方。

其中“彼不动,己不动”是听劲,是反击对方的前奏。

这个过程几乎是在同时发生的。

所谓手快者,也就是听劲功夫好,即对方微动,我已发觉,抢他前面发我之劲。

他的劲被我截住,进退两难,正是“旧力已发,新力未生”之际,欲收回不能,欲另发劲不及,则难免处处落后,处处被动。

太极拳四隅基本推手及八门五步

太极拳四隅基本推手及八门五步

太极拳四正基本推手“棚捋挤按”棚劲:由于身肢放长产生一种弹性,犹如弓张,为了背的弹力所拉长而产生弹性一样,形成一种贯劲,呼为棚劲。

凡是以意贯注于肢体任何部分,旋转地、向前引伸地《顺缠丝》都是棚的作用。

在推手中,棚是以右(左)手棚住对方,双按粘着点做轴心运动的旋转,随着主宰于腰脊的轴心旋转来取缠丝、螺旋式的划了弧似走化,并和拿对方的掌而引进。

同时以左(右)手尺骨处軽捋对方右(左)上臂而引进。

采捋的合一旨在使对方立身不稳,身渐后退。

同时收胯、转腰、塌裆,后足渐变为实,前足渐变为虚,形成塌腰外辗之势。

捋劲:捋劲是在身肢放长的条件产生的,当身肢运向内或向左,并做逆缠丝的螺旋时,即产生捋劲。

由于螺旋关系,扩大了接触面,因而增大了麽擦作用。

凡是以意贯注于肢体任何部分旋转地、向后或左或右的走化着,都是捋的作用。

捋劲是棚劲的反面.在棚手中,当对方按经我捋化而不得劲后,即变成挤再继续进攻时我乃化弧捋回,引之近己身的左方或右方,而使他之落空。

捋之引近己身,乃露落而诱彼深入,但手欲棚住,并须注意捋时自己的手臂勿贴己身,肘不沾肋,肘尖勿使移向身后,以免被逼不能出劲还击。

捋时要适时、注意后腿、转腰,松垮、胯要下塌外辗。

挤劲:棚捋为四正的主劲,挤按为棚捋的助劲。

届时棚劲引靠性不够,为了避免扁病,采用双手交叉来加强棚劲。

将双臂合成如环形,在力学上名为合力,这样就可以左右逢源、虚实互变的发劲。

呼为挤劲,在推手中,当我双按为对方棚化捋引后已不得势时,即变前手(被棚被捋的手为前手)为屈肘,掌心斜向外下成平园(手与肘平)前挤或立园(手在上肘在下)前挤,后手贴于前手肘节之下,掌心向外,以助前手之势(后手手掌斜向前上)作为防止对方按手拿或捋或变为按,逐渐迫使对方立身不稳,身前靠,前足为实。

按劲:按是以掌中心作为轴心,用掌的四周旋转,压迫的找寻对方的空虚,力争上游,位在人手之上,这样不但用处多范围广,且天地盘大,易转为四正的其它三劲,也易转为四隅的采挒俩劲。

太极拳教学推手的五个技巧

太极拳教学推手的五个技巧

太极拳教学推手的五个技巧简述一、八法是大师太极拳教学各种劲共同强调的是掤劲。

在交手的时候,太极拳教学不主张硬冲、硬拼、硬抗、硬顶,但是也不许丢,不许逃跑,而是先用一种弹性的、能伸又能屈的、柔韧性的、螺旋式的外撑劲,也就是掤劲,来接应对方的来力。

这种力量不仅表现在手上,而且无处不在。

“力”的外延有多种力量,不同的是使用的角度或部位,所以“力”是太极力量的基本特征。

二、彼此接触点上,都有我的“耳朵”因为它是随着敌人的变化而变化的,所以首先要了解敌人的意图,即敌人的情况。

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太极拳教学特别强调的是"知彼",只要和对方有所接触,就要找出对方的特点。

所以学习太极拳推手,首要任务是练习"听劲"。

三、谁先关门谁就赢从总体上控制对方、包住对方、笼住对方。

或用一手、或用双手、或用双臂、或用双肘、或用一手一肘、或用肘弯里侧夹住对方、或上下配合别住对方……总之,凡是使对方处于背势者,都属于拿,都属于合。

此外,需要强调“第一”一词。

谁能先接近谁能赢。

也就是说,要采取主动,首先要在精神上控制他,包围他,鄙视他,把他置于我的包围之中,决不让他加入我的行列。

因此,平时练习拳击时,一定要注意集中合力的方法,这样才能开合。

四、化打合一,引进合一,点线合一太极拳教学往往强调先引进转化,先引进转化,再分配。

事实上,这是主要的功夫。

高级功夫应该是转化与攻击的结合,引进的结合,转化就是战斗,战斗就是转化,这样才能使引进与攻击同步,采取统一的行动。

第一种功法或第一种手法是先引后发。

即待对方来劲被我引化落空之后,我再将内劲外力合而为一意气力三结合,合力发之。

第二种方法是在进入时引导,或者上下引导,左右引导,等等。

第三种是化打合一、引进合一。

即一个引化动作之中也有进,也有打。

打中有化,化中有打。

五、倒下磨砺,加速生根“下塌外碾”这句话可以形象地理解为到掌根的既沉又向前滚动的一种力量。

太极拳推手八法

太极拳推手八法

太极拳推手八法太极拳推手八法太极拳推手动作主要有八种:掤、捋、挤、按、採、挒、肘、靠。

通常把前四者称为四正推手法,后四者称为四隅推手法,简单解释如下:太极拳推手八法一、掤:分广义与狭义两种解释,狭义解释就是向上托起的意思,在搭手时,逆着对方之劲承而向上,使对方之劲不得下降,就叫做掤。

如果用之得法,可将对方掀起,广义解释即无论做任何动作、任何手法都含有向上向外及各方向的弹性劲,所以有“出手含掤似围墙”的说法。

太极拳推手八法二、捋:与对方搭手时,凡对方向我掤或挤时,我则向后下方顺势捋,如果用之得法,可引使对方向前倾倒。

太极拳推手八法三、挤:搭手时,以手或臂等部位挤贴对方,使之无法动弹,然后将对方挤出去。

太极拳推手八法四、按:在搭手过程中,凡遇对方挤我时,我即用手下按,以破前挤之势。

另外尚有向前按的手法。

太极拳推手八法五、採:以手执对方手腕或肘关节往下沉採、抓拽。

在搭手时,凡能制着对方,借其身向前倾,乘机更使其前仆。

善于用探者,不管对方的力怎样攻来,均可探而化解,然后择其弱点而攻之。

太极拳推手八法六、挒:就是扭转的意思,当搭手时,凡是转移化解对方之力而攻其身者,都叫做挒。

在力学上来讲,使对方之力分解(分力),再由侧方攻之,则能以小力取胜。

太极拳推手八法七、肘:在拳术中用肘力进攻对方即称为肘。

太极拳推手八法八、靠:凡以肩、背部位用抖、弹、撞、击等方法进攻对方即为靠。

靠必须在接近对方身体,且于最适合的机会时用之。

前人对此八法解说不甚统一,今选歌诀一首,介绍如下,供参考。

掤劲义何解?如水负舟行。

先实丹田气,次要顶头悬。

全体弹簧力,开合一定间。

任尔身力大,飘浮亦不难。

捋劲义何解?引导使之前。

顺其来势力,轻灵不丢顶。

力尽自然空,丢击任自然。

重心自维持,莫被他人乘。

挤劲义何解?用时有两方。

直接单纯意,迎合一动中。

间接反心力,如球撞壁还。

又如钱投鼓,跃跃声铿然。

按劲义何解?运用似水行。

柔中寓刚强,急流势难当。

遇高则澎满,逢洼向下潜。

太极推手的基本方法

太极推手的基本方法

太极推手的基本方法太极推手是太极拳对练的形式,训练时综合运用太极拳的各种身法、步法和招式,是太极拳体系中训练技击能力和劲力感悟性的重要手段。

太极推手的基本方法有“掤、捋、挤、按、采、挒、肘、靠”八个,下面分别介绍。

1、掤法。

泛指横向用力,使对手身体扭转失重的技法。

掤法是利用离心力向上,向外,与对方劲力迎合之劲。

它是通过长期认真对太极拳架和推手的练习,练成的一种似松非松、柔中寓刚、灵活而又沉重、富于弹性和韧性的劲,具有粘化逼捆作用的劲,也称作内劲。

掤劲在推手中甚为重要。

拳论讲“挥身上下处处有掤劲”,不管对方抓、拿、打、按、推等方法,都应用掤结合丹田之气,来化空对方的来力。

例如,对方右手用力推我时,我左臂外旋,以手掌虚拢其右臂下沉,缓解其推劲,同时右手横推其左胸,就能使其右转向后仰倒。

我右手的横推即为“掤”法。

运用掤法时,我力应与彼力方向相反,而且两力不能在一直线上,即对方左侧用力,我应掤其右侧。

2、捋法。

泛指一手虚拢对方腕部,另一手黏其肘部引进的技法。

采用向心力,顺对方劲力来向,以腰旋转催力,气贯于双手,将对方劲接过来,双手牵引,变换重心,利用合力,把对方抛送出去(即顺手牵羊势)。

运用捋法时要有掤劲,先以掤劲承其劲而直引至接近我身,再坐胯转腰,让出对方劲力继续延伸的方向,同时由掤变为捋,顺其力向用力,促其继续前伸落空。

捋是由防转为攻的重动,运用时身体重心要稳住。

这一技法利用惯性原理迫使对方下静而上动,向前倾倒。

捋是克掤之法,借以听劲,随对方之力,用沾粘之功,双手抓握而捋之。

捋劲根据方位可分为上中下捋,根据方向可分为左右捋,根据路线可分内外捋。

内捋是牵引对方劲力走圆的内弧线。

这种捋法威力很大,可配合叠劲而进击对方。

3、挤法。

泛指一臂掤圆在前,另一手扶其腕合力向前、向外推挤的技法。

一般对方近身或被对方捋时用挤法应之。

运用时,应以沉劲稳住身体重心,同时臂不失掤劲,以转腰之力带动臂挤出,有将对方挤至失势之意,也可由挤变为掤转按,将对方发出。

太极拳推手五个基本动作

太极拳推手五个基本动作

太极拳推手五个基本动作推手是检验太极拳功底的一种重要方式,下面给大家介绍推手中五重要的姿势。

第一种姿势叫挽花,可以单手挽也可以双手挽,比如甲乙两人对立,两脚不动,甲与乙两脚套在一起,互相用滑空的方法,对挽连绵不断。

彼此用牵牛之法,将脚跟牵动。

有功夫时,让你有牛大之力也牵不动,脚蹋地丝毫不动。

两手如称杆之灵,用缠丝劲,如蚕作茧,丝头不断,完全是用巧。

推得功夫成熟时,特殊表现:未会牵牛意如何,两手犹如用丝箩,年年祈与人间巧,不到人间巧更多。

第二种姿势叫挤。

就是甲乙两人交手,甲的左腿进入乙的右腿里面,彼此都是弓步法,甲用双手按住乙的胳膊,乙用滑空法走出去,用两手捋住甲的右胳膊往左引,甲用右肩靠住乙的胸往外挤,又用乙的背折靠的方法,将甲的来劲滑空,用两手按住甲的胳膊,甲用滑空法走出去,捋住乙的胳膊,乙用棚劲,棚住甲两手,右腿后退一步。

甲左腿往前一步蹋到乙的右腿里面,乙用双手捋住甲的左胳膊,甲用左肩靠住乙的胸,又用乙的背折靠的方法。

乙用滑空之法走出,捋住甲的左胳膊。

甲棚住乙的两手,用左腿往后退一步,内脏有打左肋靠之法。

乙用右腿往前进一步,如此两个人一来一往对推,不间断,这样推法就成圆圈了,棚捋挤按也都用上了,十三式的精华也都会在其中。

推成之后,离开推手就可以得到技击的作用。

这样推成功后的特点表现是:棚、捋、挤、按须认真,上下相随人难进,任他巨力来打我,牵动四两拨千斤。

第三种姿势叫推手,甲乙两人对立,彼此两脚不动,甲用双手按乙胳膊,乙用棚法将甲滑空,。

乙再用两手按甲胳膊,甲用棚法将乙滑空。

可以推得很长时间,什么时侯没有力气,什么时候停下来,这个推手的方法完全杀走法,也就是滑空之法,两人推得功夫纯熟时,推得身上比冰凌还滑,胳膊如棉花裹铁。

两个人的内劲接连得如胶似漆,粘沾不散,这个功夫推的只有半个圈,只有一个按,一个棚,没有捋和挤。

推得长久时特点表现:滑如冰凌,粘如胶,软如棉花,硬似铁。

第四种方法叫捋。

就是甲乙两个人把棚捋挤按四种方法套在一起,手法与第三种的推法一样,与第三种推法不同的是;甲乙二人的前腿肚都要铺地,在地上盘旋,使裆内都有弹簧力,这个推法完全是叫下盘稳固腿上有力,也就是陈氏一代太极大师陈长兴所说:培其根则枝叶自茂,润其源则流脉自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太极推手的力学原理
太极推手是一种对抗练习,在战术上,讲求以静制动,以柔克刚,以小力胜大力;在技术上,讲究沾粘连随,发放寓于引化,十分注重用力技巧。

重心稳定的要素
推手是以破坏对方的平衡,迫使对手倒地或移出界外为目的。

所以稳定重心,保持自身平衡,是战胜对方的防守基础。

根据平衡规律:平衡稳定的大小与人体重心垂线的投影点,重心的高低,支撑面的大小三个因素有关,许多太极拳论著中都强调“中定劲”是稳定重心的关键,并对身体任何保持中定作了详尽的论述。

推手在体势要领方面讲求尾闾中正,上下一条线,两手旋转不离正中,腰部要松沉,胯、膝要松活,这些要领都是为了使重心垂线投影点尽量靠近支撑面中心,尽可能降低重心高度,使各方向的稳定角为最大值。

由于人体的支撑在下方,两脚支撑面狭窄,属于不稳定平衡,而人体重心的特点又是随动作而变化,当人体受力发生前俯、后仰、侧弯时,重心可能偏移至体外,发生倾倒或移动。

推手讲求周身均有虚实变化,这些变化表现在手
法、步法、身法诸方面。

人体在受外力作用,重心偏离支撑面的时候,通过步型调整,步法变换,使两脚在规则允许范围内,朝有利稳定重心的方向变换虚实,构成新的支撑面;或通过手法、身法的变化,降低重心高度,来稳定重心。

这些有助稳定重心的“补偿运动”,就是为了使身体重心垂线随时保持在支撑面内。

使重心在支撑面内保持最大的平衡角,这是从力学角度保持人体稳定的关键。

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周身虚实变化,使人体机能处于最有利的工作状态,从而增强人体的抗倾能力,为发力创造有利条件。

这是人不同于机械体,从生理角度构成平衡稳定的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