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知识点整理
八年级历史 下册 第8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十一屆三中全會
否定 確立
思想上
“兩個凡是”方 針
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 思想路線
“以階級鬥爭為綱” 中央“左”傾領 導
政治上 以經濟建設為工作重心,
實行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
以鄧小平為核心的黨中 央領導集體
組織上
為什麼是偉大轉折?
1. 2. 3.
“乱”指“乱世”, “反”通“返”, 恢复。消除混乱局 面,恢复正常秩序。
陸續制定頒佈的法律法規
形成了以_____ 憲法 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法 律體系,實現________ 有法可依局面;
反映了我國法制建設取得顯著成就。民眾法制 觀念提高,依法辦事 _______逐漸成為人們的共識,我 國逐漸向________ 依法治國 的道路邁進。
依法辦事,依法治國。
民主和法制,這兩個 方面都應該加強,過 去我們都不足。要加 強民主就要加強法制 。沒有廣泛的民主是 不行的,沒有健全的 法制也是不行的。 --鄧小平
黨在思想、政治、組織等領域的撥亂反正, 是從這次大會開始的。 偉大的社會主義改革開放,是由這次全會拉 開序幕的。 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道路,是以這 次全會為起點開闢的。
4.
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鄧小平理論,使 在這次全會前後開始發展起來和逐步形成的。
十一屆三中全會前
十一屆三中全會後
十一屆三中全會前
王光美接過劉少奇的骨灰
你怎样看待平反 冤假错案的工作? 300万干部, 47万党员,还有 千万受株连者, 这是一次对广大 受迫害群体的大 解放,是深得民 心的重大举措。
பைடு நூலகம்
2.加强民主与法制的建设:
全國人大加緊全面立法工作
《中華人民 《中華人民 《中華人民共和 共和國刑法》 共和國憲法》 國民法通則》
初中中国现代史知识点梳理:伟大的历史转折

初中中国现代史知识点梳理:伟大的历史转折一、伟大的历史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1.时间、地点:1978年12月,北京2.内容:①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
②做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战略决策。
③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
3.意义: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
我国从此走上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二、改革开放(一)经济体制改革(先农村,后城市)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展开,农民创造了农民创造了包产到户这一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即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意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建立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明确了国家、集体、个人的利益关系,农民的责、权、利紧密结合,空前地调动了农民地生产积极性,解放、推动了农村生产力地发展,为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2.国有企业改革--城市1993年11月,中共中央通过《关于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规定了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此后,大批国有企业积极进行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出现了邯郸钢铁总厂等一批搏击市场经济大潮的典型。
(二)对外开放1.1979年7月,党中央和国务院决定对广东、福建两省的对外经济活动实行特殊政策和优惠措施。
1980年,我国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建立四个经济特区,深圳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对外开放的窗口。
后增设海南经济特区,成为最大的经济特区。
意义: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创建成功,有力推动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进程。
2.1984年,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
1985年起,相继建立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环渤海地区等沿海经济开放区;1990年,上海浦东开发区。
3.对外开放的格局的形成:经济特区沿海港口城市经济开放区内地。
人教版八下历史第八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格局:经济特区——沿海
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 区——内地
长江三角洲
厦门
特点:
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
海南 珠海
厦漳泉开放区
汕头
珠江三角洲 深圳
小组讨论
影响
D
前提
新时期的对外 开放和近代前 C 目的 A 期的开埠通商 有什么区别? B
国家行使主权情况
• (1)前提不同 :开埠通商是在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 建社会,帝国主义瓜分中国,中国主权沦丧的情况下提 出的。对外开放政策是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国际合作时 代,中国政府在中外平等交往,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 生,坚持国家主权的前提下提出来的。 • (2)性质不同 :开埠通商是帝国主义国家侵略中国的 政策,是帝国主义国家为了更好地向中国倾销商品,进 行殖民掠夺提出的。现在的对外开放对外开放是我国的 一项基本国策,是遵循着平等互利的原则,扩大对外贸 易,吸引外资,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和经营管理方法 ,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 • (3)结果不同 :开埠通商有利于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 的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而不利于中国的民族经济的发展 。对外开放有利于中国引进外资和技术,促进社会生产 力的发展。
十一届三中全会;邓小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2)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请写出它的重要举措。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3)与材料中“开放”的城市同时被确定为经济特区的还有哪些?
汕头、厦门、珠海
畅想天地
请你以一个改革开放者的身份 收集身边农村或城市改革开放的资 料,提出你认为还可以进一步深化
改革的建议。
改革开放前的常见男装 改革开放前女性的服装
现在的女装 现在的男装
改革开放前的服饰
现在的服饰
新人教版必修2高一历史教案 伟大的历史转折 知识要点

伟大的历史转折知识要点课标要求: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政策的内容,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
★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政策的内容:(1)改革开放的政策包括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政策(2)对内改革包括:政治体制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新中国建立后经济管理体制的一个严重弊病是:权利过于集中。
新中国建立后政治体制的一个严重弊病是:党政企不分政治体制改革的前提是:坚持党的一元化领导。
(3)对外开放的基础是:自力更生;原则是:平等互利。
★十一届三中全会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见教科书45页基础知识:1、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思想基础是: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2、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指导思想是: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3、为反对“两个凡是”的方针,1978年在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结果是:肯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否定“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打破长期以来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束缚。
这次讨论的性质是:思想解放运动。
意义是: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4.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要决策有:(1)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抛弃了“阶级斗争为纲”的“左”倾错误方针,实现党的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2)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确定今后党和国家的工作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3)决定实施改革开放。
其中最能体现会议转折性的决策是: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5改革的根本原因: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伟大的历史转折》 知识清单

《伟大的历史转折》知识清单一、背景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中,总会出现一些关键时刻,它们如同历史长河中的转折点,改变了社会的走向和人们的命运。
这些伟大的历史转折往往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变化。
二、重要的历史转折事件1、商鞅变法在战国时期,秦国的商鞅变法无疑是一次具有深远影响的历史转折。
商鞅通过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如废除世卿世禄制、实行郡县制、奖励耕织和军功等,使秦国从一个相对落后的诸侯国迅速崛起,为日后统一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文艺复兴文艺复兴运动发生在 14 世纪至 16 世纪的欧洲,它是一场思想文化运动。
在这一时期,人们开始重新审视古典文化,强调人文主义精神,反对封建神学的束缚。
文艺复兴推动了欧洲文化、艺术、科学等领域的繁荣,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3、工业革命18 世纪 60 年代开始于英国的工业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重大变革。
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工厂制度的建立等,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工业革命使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并推动了全球范围内的工业化进程。
4、法国大革命1789 年爆发的法国大革命,是一场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
它推翻了封建统治,传播了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对欧洲乃至世界的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
5、俄国十月革命1917 年的俄国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它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为各国无产阶级革命和民族解放运动提供了榜样和启示。
三、历史转折的特点1、突破性伟大的历史转折往往打破了原有的社会秩序和发展模式,带来了全新的理念和方法。
2、深远影响这些转折事件的影响不仅仅局限于当时,而是能够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塑造社会的发展方向和人们的思想观念。
3、复杂性历史转折的发生通常是多种因素相互交织、相互作用的结果,其过程往往充满了曲折和挑战。
4、不确定性在历史转折的关头,未来的发展方向往往充满了不确定性,需要人们在探索中不断前行。
高一历史知识点归纳: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高一历史知识点归纳: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十一届三中全会则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历史转折点,它全面纠正了自1957年以来党在不同时期不同程度上发生的指导思想上的“左”倾错误,特别是“文化大革命”的错误,重新恢复了党的正确的思想路线、组织路线、政治路线。
1.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 基本内容:(1)思想路线: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
(2)重点转移: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
(3)重要决定:改革开放。
历史意义: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开始了中国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僵化半僵化到全面改革,从封闭半封闭到对外开放的历史性转变。
以这次会议为起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道路正式开辟,伟大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由此揭开序幕。
2.经济体制改革 (1)起步:农村的经济改革(重点,三农问题)主要内容:“包产到户、“包干到户”,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最早从安徽、四川两省开始。
) 作用:极大调动农民积极性;根本改变农村面貌;推动城市改革。
(2)城市企业改革:原则:政企分开、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离。
意义:通过这些改革,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企业有了竞争机制,增加了活力,经济得到快速发展,效益显著提高。
3.对外开放 (1)对外开放的格局:经济特区(首先)——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2)经济特区有五个: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岛(1988年)。
(3)1990年,上海浦东成为对外开放区,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标志。
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1.以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召开为标志,中国的改革开放步入一个新的阶段。
2.中共十四大:时间:1992年10月;内容:确立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明确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第8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领导核心
挽救党、红军、革命, 生死攸关的转折
历史地位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的新时期
• 讲练结合一:下列哪项不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 的重大决定( ) • A 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 B 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 • C 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D 实行改革开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十一届三中全会前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十一届三中全会前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十一届三中全会前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十一届三中全会前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伟 大 第 的 八 历 课 史 转 折
一、人心所向纠谬误——关于真理标 准问题的讨论
1、粉碎“四人帮”后,人们要求平反
“文化大革命” 冤假错案,纠正________ 的错误,当 两个凡是” 时党中央的主要领导人提出“ _______ 的 方针,继续坚持左的错误。
举你身边的一个例子说 明人们提高法制观念的 重要性,或不遵守法制 的危害。
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会场
邓小平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发言
动手动脑 召开时间、地点: 会议主要内容: 伟大历史意义:
自己思考
1.召开: 时间: 1978年底 地点: 北京 2.主要内容: ①思想路线:彻底否定了“两个凡是”的方 针,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 路线;(严重违背了客观实际,以致出现了 大跃进,人民公社化,大搞个人崇拜,以致 出现了文化大革命这样的事)
二 、 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
1.平反冤假错案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平反冤 假错案的工作在全国全面展开, 1982年底,基本结束。 1980年,中共中央撤消了强加给 刘少奇的种种罪名,恢复名誉。使 党的历史上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
八级历史下册 第8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教材解析 新人教版

第8课伟大的历史转折一、知识梳理(一)十一届三中全会时间:1978年,地点:北京。
背景:“文化大革命”积累了许多严重的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人们要求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
当时中央的主要领导人仍然坚持“左”的错误,提出“两个凡是”。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解放了人们思想。
内容:思想上: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政治上: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组织上: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意义: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
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
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二)民主法制建设的加强背景:文化大革命使我国的民主和法制建设遭到了严重践踏,广大人民群众深刻地认识到了加强民主和法制建设的重要性。
成就:1982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新时期一部比较完备的宪法。
此后,又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一系列法律。
意义:反映了我国法制建设取得了伟大成就。
广大人民的法制观念不断提高,依法办事逐渐成为了人们的共识,我国正在向依法治国,建设法制国家的道路迈进。
二、重点难点分析1.教学重点:⑴党的八大与十一届三中全会有什么共同点?这两次会议各产生了什么影响?共同点: 都提出了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的任务。
影响:党的八大召开于世界经济与科技迅速发展、国内三大改造进入尾声的1956年。
它对国内外形势和主要矛盾作了实事求是的分析,提出了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的任务,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良好开端。
八大后,社会主义建设蓬勃开展,可惜受到“左”倾错误思想干扰,国民经济出现重大挫折。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1、1978年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讨论,
意义
2、1978年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内容
思想上
政治上
组织上
意义:
3、1980年中共中央撤销()中强加给()的罪名使党的历史上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
4、1982年颁布了第四部《》这是新时期一部比较完善的宪法。
5、我们党和国家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的标志是()
6、20世纪八九十年代流行这样一句话毛泽东让中国人站起来了,()让中国人丰富起来了。
7、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的思想路线是()
8、彻底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是在1978年召开的()
9、为什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伟大的历史转折?
10、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