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民族共同语的发展历程及其启示

 汉民族共同语的发展历程及其启示
 汉民族共同语的发展历程及其启示

简论汉民族共同语的形成

简论汉民族共同语的形成 0905010197 09汉语言文学 摘要: 建立和推广规范的、全国通用的语言(标准语),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是任何一个要实现工业化的国家所必须完成的社会历史任务。语言的使用和发展跟社会的发展、跟社会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变革是密切相关的。可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因为中国地域辽阔,而社会发展缓慢的缘故,汉语方言分歧较大。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之一,也是世界上方言分歧较大的语言之一。二千多年来的封建社会,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不同地区的人民交往很少,造成“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的状态。为了交际,人们就要求有一种通用的汉民族共同语言。民族共同语是在一种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马克思、恩格斯曾经指出:“方言经过经济集中和政治集中而成为一个统一的民族语言”。 关键词: 汉民族共同语方言“七区说”汉字改革汉字统一 主要内容: 相声大师侯宝林曾经说过一个关于“普通话”的相声。其中说到有位北京人到上海,向旅馆服务员要“面汤”,结果服务员给他送来一盆洗脸水,闹了个大笑语。可见,如果不会说普通话,不但交往困难,还可能误事。 早在两千多年前,人们就认识到,社会交际必须使用一种统一的共同语。先秦时期曾有一种类似“普通话”的统一的、规范的口语,叫作“雅言”。史书上记载,孔子在读古书、行古礼时就使用雅言。只是这种统一的口语当时没有在社会各地的方言也就长期保存了各自的差异性。但是,尽管方言分歧大而复杂,随着社会的发展(即使是缓慢的发展),各方言区之间的交流还是逐渐增加的。为了交际,人们就要求有一种通用的汉民族共同语言。民族共同语是在一种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马克思、恩格斯曾经指出:“方言经过经济集中和政治集中而成为一个统一的民族语言”。(注[M]《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

试论汉民族共同语的形成

汉民族共同语的形成 【摘要】 汉民族共同语它的形成有着语言、文化、经济、政治等历史 原因。1956年2月国务院像全国发出的《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中,给汉民族的共同语从语音、词汇到语法规范都作了科学的说明,即“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以北京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这就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科学定义。 【关键字】 汉民族共同语 北方方言 白话 官话 普通话 汉民族共同语分为古代、近代、现代、三个时期。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分为标准语和次标准语,标准语就是普通话,次标准语就是以标准语为摹仿学习的对象而形成的不够标准的普通话。 一、汉民族共同语的历史成因 汉民族很早以前就有了自己的民族共同语,汉民族共同语产生年代可以远溯至夏商西周和春秋时期。殷商时代,甲骨刻辞中出现的书面形式共同语,如:“癸卯卜,今日雨,其自东来雨?其自西来雨?其自北来雨?其自南来雨?”这种书面汉语与现代汉语是基本相同的,虽然这种书面语言当时通行的范围很小,但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统一汉语的作用,这也就是发展沿用下来的文言。 春秋战国时代,汉语有了很大的发展变化。一方面,由于诸侯分封,群雄割据,存在着“言语异声,文字异性,五方之民,言语不通”的情况;另一方面,也出现了当时王畿一代(今洛阳)方言为基础的书面共同语,这就是当时的“雅言”。《辞海》解“雅言”:“古时指:‘共同语’,同‘方言’对称。‘雅’有雅正的意思。”“《诗经》的语言就是雅言,《左传》、《孟子》中都有一些用雅言解释方言的例子”[1]。雅言主要流行于黄河流域,据张德鑫先生考证,雅言“实指周朝国都丰镐(今西安南沣水东岸)地区的语言。作为‘中央政府’的所在地,丰

普通话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口语形式

普通话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口语形式,我们国家地域辽阔、人口很多,自古以来就有方言分歧。方言的存在给交际带来不便,产生隔阂,为了克服方言给交际带来的隔阂,就要有沟通各种方言的共同语存在。汉语自古以来有方言同时也有共同语。根据历史记载,春秋时候孔夫子时代管共同语叫雅言。孔夫子的出生地用现在的地理方位说就是山东人。孔夫子有三千多徒弟来自当时的各地,古代也有方言,各地的学生都讲自己的方言,孔夫子讲课的时候怎么能够让来自各地的学生都听得明白呢?因为当时有共同语叫雅言,所以孔夫子在讲学的时候用雅言,这样交际没有什么障碍。 根据历史记载,在汉代,共同语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当时管共同语叫做通语。各地讲不同方言的人可以用通语进行交际,这是古代的情况。明清时期社会有了很大的发展,明清时期仍旧有方言存在,有方言就要有共同语。明清时期管共同语叫官话。 官话在明清时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到了19世纪末也就是清朝末年,中国的形势发生了

很大变化,受到西方学术思想的影响,特别受到日本的影响。日本在明治维新前后大力推广日本语的共同语,日本人把日本语的民族共同语叫做国语。国语这个词本来是中国古代一本书的名字,日本人把国语当做民族共同语的名称。19世纪末受日本语文生活的影响,国语这个名词也从日本传到中国,明清时期我们的共同语叫官话,清末从东瀛日本传过来一个词“国语”。19世纪末中国的文化生活发生很大变化,国语这个名词得到传播。 辛亥革命之后,为了发展中国的经济、文化,有些语言改革家提出我们学习日本,在我们国家也要推广国语。国语这个词在民国时期得到当时政府的承认,成为民族共同语的一个正式称呼。 普通话是我们汉民族共同的语言。它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在台湾被称为“国语”。我是生长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娃,说普通话是我和伙伴们沟通的桥梁。无论走到哪里,一口字正腔圆的

人教版初中历史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教案总汇

人教版初中历史中国近代民族工业 的发展教案总汇 ,下面是为大家提供与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教案相关的所有资讯,希望我们所做的能让您感到满意! 人教版初中历史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教案总汇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能够比较全面地掌握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 2、能够理清从洋务运动至民国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的各个阶段,提高概括历史发展阶段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创设“名人访谈” 情境,体验张謇兴办实业的背景、影响、结局。

2、创设“穿越时空”情境,探究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阶段、原因、特征。 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生在情境体验学习中,感受张謇等兴办企业,实业救国的爱国情怀,增强爱国情感。 教学重难点 二、教学重点: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三、教学难点: 1、正确理解一战期间民族工业的“黄金时代”; 2、正确了解民族工业发展的特征。 教学工具 多媒体工具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1、课件:状元殿试策封面图、捷报图 2、教师活动

①设疑:被光绪帝“钦定第一甲第一名”的人物是谁?(张謇) ②简介张謇,引入本课学习 设计理念:选择贴近学生最近发展区的材料,设疑激趣,切入新课 【自主学习建构新知】 3、学生阅读教材,完成下列问题: ①、《马关条约》签订后,张謇深感要挽回中国的利益,必须发展本国的工商业,于是提出了“实业救国”的口号。 ②、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是我国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期”。内因是辛亥革命的成功,冲击了封建制度,使民族资产阶级一度受到鼓舞。外因是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经济的掠夺。 ③、中国近代的民族工业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夹缝中求生存、图发展,总的来说是比较落后的。 设计理念: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课文内容,初步了解知识轮廓。 4、创设情境:“名人访谈——走近状元实业家张謇”(课件)

东汉世族形成

门阀士族萌芽于西汉中后期 一自给自足的大地主田庄经济是门阀士族形成的经济基础。萌芽于西汉中后期的田庄经济,在东汉得到了普遍发展。象西汉末年樊重所经营的那种田庄,在东汉则更多了。以至东汉的世族豪强都把能拥有一座田庄作为人生的一大理想。“居有良田广宅,背山临流,沟池环匝,竹木周布,场圃筑前,果园树后。舟车足以代步涉之艰,使令足以息四体之役。养亲有兼珍之膳,妻擎无苦身之劳。良朋萃止,则陈酒肴以娱之,嘉时吉日,则烹羔啄以奉之。”①从而过上一种优闲安逸的生活。 西汉末东汉初,南阳阴氏家族占有土地“七百余项,舆马仆隶,比于邦君。”②东汉初期,马援的三个儿子“奴蝉各千人以上,资产巨亿,皆买京师青肤美田。”③明帝时的廉范,世代为边地郡守,“广田地,积财粟。”④窦宪广占田地,“奴蟀以千数,于亲戚、功臣莫与为比。”⑥东汉中叶,梁翼把东起荣阳,西至弘农,南到鲁阳,北达黄河、淇水近千里的大片上地粉占为林苑,还象皇室一样加以封禁。美其名日“有人误杀了苑中的一只兔子,他竟残暴地杀死十几个人。他强迫数千平民为奴娜,还无耻地自卖外”。梁其搜刮的财物折成钱合30多亿,大约相当于东汉政府一年财税的一半。郑太“家富于财,有田四百顷.”⑦灵帝时,盖勋领汉阳太守,时郡饥荒,“先出家粮以率众,存活者千余人。”⑧献帝时,“(赵)谦、谦弟温,相继为三公。一通岁大饥,(温)散家粮以振穷俄,一所活万余人。”⑨这些人在饥荒年景尚有大量的家粮储谷,自然都是广占田地的大地主。东汉时期,地主土地私有制充分发展,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性质也比西汉更为明显.东汉人妊的《四民月令》对寸东汉大地主田庄经济有较全面的描述。根据《四民月令》的记载,在一年中的每个月份,田庄中 各种生产及其他舌动都安排得井井有条。特别是对农业生产的安排,非常注意时令和节气,而且讲究精耕细作,根据不同的土壤种植不同的农作物,采用不同的种植密度。还非常重视翻土施肥、除草晒田、双季轮作,以改良土质,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四民月令》所记载的田庄经济,包括农、林、牧、副、渔、手工业和商业经济,是一个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单位。在田庄中,种植大麦。小麦、春麦、禾、梗稻、杭稻、黍、粟、大豆、小豆、胡豆等粮食作物,胡麻、宜麻、牡麻、葵花子、蓝等经济作物,瓜、抓、韭、蒜、葱、姜、芥、芋、寥、芜著等疏菜作物,首着、当菱等词料作物,艾、附子、冬葵、草劳等药用植物,还有松、柏、桐、梓、漆、愉、柳、桑、竹等竹木品种,以及杏、桃、梨、枣等果树。田庄中还豢养了马、牛、猪、羊等牲畜。在田庄的池塘中,还养殖了大量的鱼。《四民月令》所记载i}}手工生产多种多样:有治丝、织帛、析麻、织布等纺织手工业,有制作农具、兵器以及各种生活日用品的制作性手工业,还有作鱼昔、肉昔、药品、酿酒、染色、缝制衣服鞋帽及制作 醋、蜡烛等加工性手工业。在田庄中,各种农产品都可在集市上出瞥,如卖帛、敝絮、来粟、豆,皆在农闲时进行。近年怎在东汉墓葬中出土的画像砖上,还可看到大都在庄宅附近画有大片稻田、山林、池塘、盐井和渠道等图像,还出土了有关家畜、牲口圈、水雄、石磨、仓库等陶制模型。这一切都说明了在多种经营的东汉大地主田庄中,各类生产生活资料基本上都可以自给自足,不需依赖外界供应。 二在政治上,世家大族世官世禄的程度越来越高,作为一个特权阶层已日益成熟,逐渐取得了对于国家政权的支配地位。翻检一下《后汉书》和《三国志》,就知道在东汉有许多累世为官的世家大族,如光武时期的扶风窦融“累世二千石”,南阳邓晨“世吏二千石”,上谷寇询“世为著姓”,河内李章“五世二千石”。明帝时期,南阳朱晖、颖川郭躬皆“家世衣冠”,会稽陆续“世为族姓”。章帝时期,扶风秦彭“世位相承”,颖川申氏“世吏二千石”。和帝时期,颖川韩棱“世为乡里著姓‘京兆张奋“累世台辅”。扶风鲁恭“世吏二千石”。安帝时期.扶风法雄“世为二千石”。顺帝时期,南和张衡“世为著姓”。山阳王龚“世为豪族”。桓帝时期,太山羊涉“家世冠族”,南阳宗资“家代为钗将相名臣”,河南尹勋“家世衣冠”,南阳曹节“世吏二千石”。灵帝时期,渔阳阳球“家世大姓冠盖”,敦煌盖勋“家世二千石”,太山羊续”其先七世二千石卿校”,彭城姜脓“家世名族”。献帝时期,太原王允“世仕州郡为冠盖”,辽西公孙珊“家世二千石”,东莱刘岱家族“累登卿相”,京兆韦康“代为凉州刺史”,河东裴潜、贾迪,扶风苏则,冯绷吉茂,乐安胡暇皆“世为著姓”。长沙桓阶“皆历典州郡”,沛国桓范“世为冠族”,中山甄氏“世吏二千石”。⑩这些都足以说明,许多世家大族历仕各朝,数世不衰。而且地域分布相当广泛,几乎遍及全国。所以,东汉一代特别是中后期,世家大族的存在,已经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了。他们作为地主阶级中的一个特权阶层,长期保持既得政治地位。或者与东汉政权相始终,或者一直延续到魏晋南北朝。光武时,云台28将之首的南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秦汉时期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初步发展的时期 秦汉时期(公元前221~220年) 一、课时重难点: 【重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重农抑商政策大一统思想 【难点】内容特点影响背景 二、授课过程: 【阶段综述】秦汉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初步发展时期。 政治上大一统政治体制在全国确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确立并得到巩固;官僚体制逐渐代替贵族体制,奠定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础;汉朝同西域各族发生密切交流;中国向朝鲜、日本、西亚和欧洲的交往 经济上推行“重农抑商”,以农业为基础的封建经济初步发展,精耕细作技术日益成熟; 思想上由“百家争鸣”到思想“大一统”,经过改造后的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科技文化艺术全面繁荣,奠定了中华文明的世界领先地位。 【知识整合】 1、秦朝: (1)统一:多元一体格局形成。 ①统一的原因: A、商鞅变法为秦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B、统一符合历史发展趋势; C、人民渴望国家统一; D、秦王嬴政的雄才大略; E、秦国“远交近攻”的统一策略灵活有效。 ②统一:公元前230——公元前221年先后灭掉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 ③扩疆:匈奴、岭南、 ④疆域:东到大海,西到,北到长城一带,南达南海。 ⑤意义: (2)建立皇权至上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含义:包括专制主义(决策方式)和中央集权(组织形式)两个概念。

◆专制主义:。 ◆中央集权: A、中央:皇帝制;其特征、本质 B、建立中央官制----(建立了一整套官僚体系) ;职责;九卿中除奉常、廷尉、治粟 内史外,均为皇帝私家服务的,这反映了古代官制特征--- 事务与皇家事务混合一起,,家天下色彩浓厚。丞相、御史大夫与诸卿以朝议等方式讨论国家军政要务,成为皇帝裁决的依据。 C、地方:全面推行,建立地方行政体制- ①时间:春秋战国时期出现郡、县等新的地方行政区划,秦朝建立完备的郡县制度,后世沿用,不断 修正,元朝行省制度是对这一制度的大变革。 ②原因: A.经济:小农经济需要强大的中央集权保护和协调。 B.政治:分封制导致诸侯割据,长期战乱,辽阔疆域下需要中央集权才能维护统一管理。 C.思想:法家思想主张中央集权和君主专制。 D.历史:春秋战国时期,列国陆续出现了郡、县等新的地方行政区划形式。 ③内容: A.核心特征:皇帝直接任免郡县长官(人事任免权)。 B.机构状况:形成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郡是直属中央的地方行政区划,设郡守、郡尉、等 官制,分掌行政、兵事、监察。县隶属于郡。设置于少数民族地区的与县同级别地方行政机构 称为‘县级以下有两级地方基层行政机构,负责地方治安并兼管公文传递的 叫。 ④影响: A.郡县制的设置形成了中央管理地方的形式,郡县长官由皇帝,不得; B.郡县制的建立,是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重要标志。 C.郡县制有利于消除地方割据,,与分封制比较,是历史的巨大进步。(3)制定细密、严苛的秦律:秦律集中体现了地主阶级的意志,对后世封建律令的制定很有影响。 (4)选官:奖励军功、按军功授爵 (5)秦始皇的评价: 秦始皇勤于政务,富于实干精神,是具有高度行政能力的政治家。他高瞻远瞩、雄才大略,为实现理想而表现出异乎寻常的坚韧与执著。但在他的性格与举止中也有刚愎、偏执、暴虐的一面。他从事的征战和兴建的工程多数具有深远的进步意义,但却征调太急,赋税过重,刑法严酷,给百姓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和苦难。他相信人终有一死,却又耗费巨资寻药求仙。这都是他性格中自相矛盾的地方。

《现代汉语》Ⅰ作业(1)答案

广西师范大学 现代汉语作业1[《现代汉语》第一章现代汉语及其书写符号] 年级专业班级姓名学号 一、名词解释 1.共同语共同语也叫民族共同语,是一个民族全体成员通用的语言。共同语是在一种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 2.方言:方言是局部地区的人们使用的语言。这种具有变异的地域性语言,是民族语言的地域分支。 3.双语现象:双语现象就是双重语言制,是一个国家或民族在正式场合同时使用两种语言的现象。双语现象是语言同化的先导或过渡阶段。 4.现行汉字:现行汉字指现在通用的汉字,就是《现代汉语通用字表》收录的7000个字(其中常用字2500个、次常用字1000个)构成的、用来记写现代汉语的书写符号体系。 5.隶书:隶书是产生于秦代、通行于汉代的一种汉字形体。隶书改造了篆书的偏旁,打破了篆书的形体结构,笔画进一步简化,变婉曲、圆转的线条为平直、方折的笔画。隶书开始向现行汉字形体的过渡,并为现行汉字的形体奠定了基础。 6.构字部件: 二、判断说明题 1普通话也就是北方话。 这个观点是错误的。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方言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北方话只不过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在广大的北方地区和西南地区的地域变体,它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基础方言,普通话以北方方言的代表话北京话的语音系统作为语音系统,普通话的语汇也主要来自北方方言,典范的现代白话文也是由主要在北方方言区流行的近代白话文发展而来的,但我们终究不能把作为基础方言的北方话和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混为一谈。 2北京官话和江淮官话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声母方面。 3.“桃”和“沐”中的部件“木”表意相同,“肚”和“明”中的部件“月”表意相同。 “桃”和“沐”都包含部件“木”,而且两者都是形声字,但是,“桃”中的“木”是表意的形旁,而“沐”中的“木”是表音的声旁。所以,说“桃”和“沐”中的部件“木”表意相同是错误的。“肚”和“明”都包含部件“月”,而且“月”都是表意的,但“肚”中的“月”实际上是“肉”,跟肌肉有关,“明”中的“月”才是“月”字旁,跟月亮有关,所以说“肚”和“明”中的部件“月”表意相同也是错误的。 4.由于古今字音字意的演变,有的形声字的声旁不表音了,有的形声字的形旁也失去了表意作用。 三、简述题 1.如何理解共同语和方言之间的关系? 共同语是一个民族全体成员通用的语言。方言是局部地区的人们使用的语言,是民族语言的地域分支。 共同语对方言来说是一种高级形式,它从语音、语汇、语法等方面给方言的发展以积极的影响;方言在共同语形成之前可以是共同语形成的基础,在共同语形成之后是共同语的分支或变体,它的作用随着民族共同语的推广和影响的扩大而缩小。 2.为什么说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形成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随着口语的发展,从两汉时期开始出现言文不一致的现象,汉魏以后差异越来越大,一致延续到20世纪初叶。在这个漫长的时间里,人们口头讲的是发展中的汉语,笔头上写的却是文言文。这种言文不一致,很不适应社会和语言的发展。 (一)白话文的兴起、推广和新的书面语的产生。到了晚唐五代,一种同口语直接联系的书面语“白话”逐渐兴起,成为现代汉民族共同语书面形式的主要来源,开始了一步步发展到现代白话文的历史进程。唐代的变文、宋代的语录、宋元的话本以及宋金元的诸宫调和元曲、明清的章回小说如《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儒林外史》等,这些重要的白话文文学著作是用北方方言或以北方方言为基础写成的。这些作品不仅在北方方言区流行,而且在非北方方言区也产生重大影响,因而加速了北方方言的推广。 (二)北京话的传播和新的口语的产生。与此同时,北方方言的代表话北京话也逐步传播开来,逐步取得了在各方言区之间作为交际工具的地位。这种形成中的共同语,明清时代称为“官话”,到了清末,“官话”正名为“国语”。 (三)白话文运动和国语运动促成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形成 到了本世纪初特别是“五四”运动以后,掀起了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的“白话文运动”。文言文的地位终于被以北方方言为基础的白话文所取代,白话文在文学作品和一般学术著作的范围内取得了合法的地位。20世纪30年代开展的大众语运动正是五四以来的白话文运动的延续和发展,它促使现代白话文走向成熟。 从1913年起,中国政府开始系统地审订“国音”,在全国推行“国语”,开展了“国语运动”。“国语运动”和“注音字母”、“国语罗马字”、“拉丁化新文字”这些拼音方案的推广,又在口语方面增强了北京话的代表性,促使北京语音成为汉民族共同语的标准音。这样,北方方言的代表话北京话在全国范围内广为传播,逐渐发展为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口语形式。 “白话文运动”和“国语运动”促使现代汉语的书面语和口头语不断靠拢,最终达成一致。新中国成立后,从语音、语汇、语法三个方面确定了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标准,正式确定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就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方言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3.《现代汉语》教材上说:“隶书的出现是汉字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你对这句话是怎样了解的? 隶书产生于秦,在战国时代秦国文字的简俗字的基础上形成。秦代的隶书称秦隶,笔画少波势,尚存篆意,是当时民间日常使用的形体。到了汉代,字形有了发展,称汉隶,成为汉代通行的汉字形体。 隶书与篆书相比,主要有以下特点:改造了篆书的偏旁,打破了篆书的形体结构;字形转为扁平,笔画进一步简化;变婉曲、圆转的线条为平直、方折的笔画,并显出波势,后期的隶书还运用挑法。 汉字的演变从此进人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开始了向现行汉字形体的过渡,并为现行汉字的形体奠定了基础。因此,隶书的出现是汉字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4.从构造上看,汉字有没有它的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举例说明你对汉字结构的认识。 (一)汉字从结构上看有它的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 所谓表层结构,就是指每一个汉字外部的构造方式。汉字都是由简单的笔画构成部件,单个部件或部件组合可以构成汉字,部件组合成汉字时可以是左右结构、上下结构或内外结构等结合方式。由于这些都是可以通过汉字的外部结构特征的分析得到的,所以叫做汉字的表层结构。 1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班级:_________姓名:_________ 一、选择题 1.民族资本家开办的企业主要集中在哪些行业 A.重工业B.轻工业 C.农业D.第三产业 2.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中国民族工业得到短暂发展的主要原因有 ①辛亥革命冲击了封建制度②日本给北京政府贷款③北洋军阀的分裂④帝国主义忙于战争,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 3.张謇创办南通唐家闸“大生纱厂”的时间是 A.1879年8月3日B.1889年6月21日 C.1869年4月13日D.1899年5月23日 4.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博物馆是 A.故宫博物院B.南京博物馆 C.南通博物苑D.西安博物馆 5.中国民族工业进一步发展是在 A.甲午战争之后B.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C.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D.鸦片战争之后 二、材料解析题 6.张謇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实业家、教育家,他的“父实业、母教育”的主张和实践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他一生创办了20多个企业,370多所学校,为我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为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宝贵贡献。毛泽东同志在谈到中国民族工业时曾说:“轻工业不能忘记张謇”。 (1)张謇开办大生纱厂等实业的宗旨是什么? (2)为什么说“轻工业不能忘记张謇”? 7.辛亥革命后,在孙中山、张謇等人的倡导下,兴起了“实业救国”的浪潮,1912~1919年,中国的地主、官僚、商人、资本家兴办厂矿四百七十余个,新厂矿的投资加上扩建增资共计一亿三四千万元,超过1912年以前50年民族资本一亿三千万元的投资总和。

请回答: (1)材料反映了一种什么现象? (2)请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 (3)你如何看待“实业救国”活动? 三、问答题 8.简述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情况及落后的原因。 测验评价结果:_________;对自己想说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1.B2.C3.D4.C5.B 二、6.(1)实业救国。 (2)张謇是我国近代著名的实业家,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作出杰出贡献。 7.(1)辛亥革命后中国民族工业迅速发展。 (2)辛亥革命冲击了封建制度,使民族资产阶级受到鼓舞。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民族工业的压迫,民族工业得以发展。 (3)“实业救国”是民族资产阶级的爱国主张,它促使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在中国经济近代化和抵挡外国的经济侵略方面起了一定的作用,具有进步意义。但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创办实业十分艰难,虽然民族经济因此而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在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压制下并不能改变中国的经济状况,外国在华企业的增长速度远高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增长速度,外国资本主义仍然牢牢地掌握着中国的经济命脉。“实业”救不了国,只有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才能真正快速地发展实业,才能救中国。 三、8.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夹缝中求生存、图发展总的来说是比较落后的。而且从行业上看,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部门。地区之间的发展也很不平衡,像上海、武汉等沿海沿江大城市的民族工业比较发达,而在广大内地却非常薄弱。 落后的原因:中国的民族工业外受资本主义势力的排挤,内受本国封建势力和官僚资本的压制,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很难发展。

简述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及其特点

简述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及其特点 发表时间:2012-03-31T15:21:07.843Z 来源:《时代报告(学术版)》2012年1月(上)供稿作者:赵林安 [导读]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资本主义入侵是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最直接也是最主要的原因。 赵林安 (洛阳市回民中学河南洛阳 471000) 中图分类号:G633.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41-1413(2012)01-0000-01 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和西方资本主义相比较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有着很多自身的特点,这些特点对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了解和把握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及其特点,对于我们正确理解和解释中国近代的历史现象有很重要的帮助,本文简要论述一下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及其特点。 一、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背景 1.自然经济开始解体。资本主义入侵是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最直接也是最主要的原因。在鸦片战争以前,我们中国还是完整意义上的封建社会,虽然受商品经济的影响,自然经济在某些地区、某些领域有某种解体的迹象,但是就中国整个社会经济基础而言,仍然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绝对的统治地位。鸦片战争以后,尤其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利用和清政府当局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取得的侵略特权,疯狂的向中国倾销商品、掠夺原料,把中国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尤其是甲午战争以后我们中国的自然经济解体的速度大大加快。其次,国内市场的不断扩大是自然经济解体的前提条件。随着国内市场的不断扩大,以个体手工劳动为基础的分散的手工业生产,规模小、技术低下。他们在发展生产、降低成本、提高质量等方面都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在资本主义大机器生产的强有力的进攻之下显得束手无力,这可以说是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内部原因。 2.近代工业的出现。在中国近代存在的近代工业有:外国资本主义企业,洋务派创办的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以及民族资本主义工业。鸦片战争以后,外国资本家开始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在华开办的工厂越来越多,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为维护封建统治,标榜“自强”、“求富”,采用西方先进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的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这样我们中国出现了近代的官办企业。之后,在外国在华资本主义企业和洋务运动的影响和推动下,我们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开始在东南沿海地区出现。 二、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 1.产生: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在外国资本主义的刺激和洋务运动的诱导下,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于19世纪七十年代前后产生。 2.初步发展:19世纪末,随着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帝国主义国家加紧了向全球的侵略扩张。中国在甲午中日战争中的失败和清政府的投降政策,助长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它们纷纷争做中国的债主,抢夺筑路权,开采矿山和竞相建厂。列强在资本输出的同时,商品输出仍在扩大。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客观上促进了城乡商品经济的发展,为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同时甲午战争的惨败也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清政府为了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支付巨额赔款,不得不放宽了对民间办厂的限制,于是民间出现了办厂的热潮,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获得初步发展。 3.进一步发展: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一些障碍,民族资产阶级的地位得到了提高。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奖励发展实业的政策,激发了民族资产阶级投资近代企业的热情。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暂时放宽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对华输出的资本和商品相对减少,他们的工业也因战争需要而转为战争服务,减少了某些轻工业品的生产,不仅为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让出了部分中国国内市场,也为中国民族工业打入国际市场提供了契机,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外部条件,这一时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出现了短暂的春天。 4.曲折发展:南京国民政府统一全国后,推出一些有利于发展经济的政策和措施,民族工业得到国民政府的支持。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以后,很快实现了全国的基本统一,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再加上民族资产阶级的努力,国民政府统治前十年,民族工业出现较快发展。抗日战争期间,由于日本的经济掠夺和国民政府即官僚资本的压制,民族工业遭到沉重打击。 5.日趋萎缩:解放战争期间,美国加紧对华侵略,国民政府出卖国家利益。官僚资本进行经济垄断,残酷挤压民族工业。国民政府的苛捐杂税层出不穷,通货膨胀,原料昂贵而产品滞销。这些因素是民族资本主义工业陷入绝境,纷纷倒闭。 三、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特征 1.企业的产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产生的道路独特,它不是由工场手工业到机器大生产,而是在列强入侵,加速了自然经济解体的前提下,直接从外国输入机器、技术创办起来的。因此,它不是在中国封建社会产生的资本主义萌芽基础上逐步成长起来的。 2.产业结构:基本上是轻工业(如纺织业、面粉业等)。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缺乏雄厚的经济基础,本身又不能生产机器,只能从投资少、周转快和获利多的轻工业开始。产业结构不合理,没有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 3.地区分布:地区分布极不平衡,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大城市。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是,这些城市多为列强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的据点,自然经济较早解体,同时这些地区便于利用外来技术,引进机器,利用廉价的劳动力。这种畸形布局反映了中国的半殖民地性质。 4.设备、技术和经营管理:工业设备基本靠进口,技术大多依赖国外,经营管理落后。 5.企业产生全过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与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既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有深受其压迫,因而发展缓慢。这决定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对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既有依赖又有矛盾的复杂关系。这正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最重要的特点。

回族的形成

还谈回族的形成问题 李富平 (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甘肃兰州 730107) [摘要] “回回民族是怎样形成的呢?这在现在,还是一个不容易解决的问题“⑴。历来回族学界和其他相关学者对回族的形成过程和形成因素仁 智不一。本文试图从民族学角度对回族族源、语言、地域、经济生活、 文化心理素质等方面进行全面论述,明晰各种因素在回族形成过程中 的作用机理,以期对回族的形成有更系统地认识。 [关键词] 回族形成因素作用机理民族学角度 回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重要成员之一,也是一个独具特色的民族共同体。“她既非华夏古国土生土长的固有民族(如汉、苗、羌等族),又非纯粹移植赤县神州的外来民族(如朝鲜、俄罗斯等族),亦非毗邻边疆而接壤跨界的民族(如哈萨克、傣等族)”⑵。回族是外来文化与中华文明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经过复杂的融合过程植根中华大地,而形成的一个稳定的民族共同体。 因为回族族源、地缘等形成因素的多样性和复杂性,长期以来,学界对各种因素在回族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机理不能形成统一的认识,以致族外人产生“回纥即回回”⑶,“回民是阿拉伯人后代”这样的误解,甚至本族人也不能详其由来。所以,自清代以来,很多学者都致力于探明回族形成问题。从清初神话故事形式的《回回原来》,到陈垣著的《回回教入中国史略》,到李维汉等编的《回回民族问题》,再到白寿彝主编的《中国回回民族史》,回族的历史已经比较清晰的展现在我们面前。而我现在要做的就是,利用一些初级民族学知识,对回族形成问题进行比较系统的梳理,以期形成更为全面的认识。 “民族学是以民族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它把民族这一族体作为整体进行全面的考察,研究民族的起源、发展以及消亡的过程,研究各民族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⑷,回族作为中国少数民族之一,“是在中国各民族关系发展的特殊条件下,特别是在与汉族密切交往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⑸,对回族形成的系统考察不应离开现代民族学理论的指导,当然利用斯大林对民族的经典定义⑹进行论述则更有必要。所以,我将从回族的族源、语言、地域、经济生活、文化心理素质等方面展开论述,这样应该是比较科学的考察方法。 一.回族的族源 回族族源复杂,但人们都习惯于从“回族先民”说起。回族先民一般认为指“唐宋时期在华定居的,信仰伊斯兰教的各国穆斯林及其后裔”⑺。但也有不同意见,杨建新先生认为回族先民应主要是13世纪及其以后进入中国的西亚和中亚信伊斯兰的人⑻。而我认为回族形成之前(大致明中期以前)来华定居的西亚、中亚、南亚以及南洋穆斯林都可纳入回族先民 的范围,只不过他们在回族形成中起的作用大小不同而已,“依(唐宋时期)阿拉伯、波斯 等地商人在中国长期发展的情况看来,他们不是没有逐渐在中国构成一个新民族的可能”⑼,而元明时期来华穆斯林的活动则直接促成了回族的形成。 我将这些回族先民大致分为四类,第一类是唐宋以来来华的阿拉伯和波斯“蕃客”,他们来华时间久,有“三世蕃客”、“五世蕃客”;汉化程度高,有李彦升这样中进士为官中土的人;他们主要集中于长安、广州、扬州、泉州等地,购买田宅、娶妻生子、经商度日。第二类是蒙古军西征迁发的大批中亚和西亚穆斯林,他们中以士兵、工匠为主,或被编入“西域亲军”、“探马赤军”,或就

什么是汉民族共同语.doc

什么是汉民族共同语 民族共同语是民族内部通用的语言,是一个独立民族的主要标志之一。汉民族共同语的产生年代还不能说得很确切,最晚在上古的夏商周和春秋时期就产生了。当时的民族共同语叫“雅言”,主要流行于黄河流域,《诗经》的语言就是雅言,《左传》、《孟子》中都有一些用雅言解释方言的例子。汉代的民族共同语叫“通语”,也叫做“凡语”、“凡通语”或“通名”,西汉扬雄编著的《方言》就是用当时的民族共同语“通话”来解释各地的方言的,这是我国第一部方言著作。隋、唐时代,人们做诗词、写文章非常注意“正音”,因此很多韵书应运而生。韵书的出现,“正音”风气的盛行,都在客观上起到了推行民族共同语的作用。元代的民族共同语叫“天下通语”,周德清的《中原音韵》记录的就是当时的民族共同语。明清时代的汉民族共同语叫“官话”。“官话”最早用于官场,后来也流行于民间。民国时期汉民族共同语叫“国语”。新中国成立后汉民族共同语叫“普通话”。汉民族共同语和各个方言都来源于上古汉语,同出一源。汉民族共同语是在某一个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咱们的汉民族共同语就是在北方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普通话已于1982年写进《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从此,普通话具有了明确的法律地位,成为全国通用的语言。

民族共同语是民族内部通用的语言,是一个独立民族的主要标志之一。汉民族共同语的产生年代还不能说得很确切,最晚在上古的夏商周和春秋时期就产生了。当时的民族共同语叫“雅言”,主要流行于黄河流域,《诗经》的语言就是雅言,《左传》、《孟子》中都有一些用雅言解释方言的例子。汉代的民族共同语叫“通语”,也叫做“凡语”、“凡通语”或“通名”,西汉扬雄编著的《方言》就是用当时的民族共同语“通话”来解释各地的方言的,这是我国第一部方言著作。隋、唐时代,人们做诗词、写文章非常注意“正音”,因此很多韵书应运而生。韵书的出现,“正音”风气的盛行,都在客观上起到了推行民族共同语的作用。元代的民族共同语叫“天下通语”,周德清的《中原音韵》记录的就是当时的民族共同语。明清时代的汉民族共同语叫“官话”。“官话”最早用于官场,后来也流行于民间。民国时期汉民族共同语叫“国语”。新中国成立后汉民族共同语叫“普通话”。汉民族共同语和各个方言都来源于上古汉语,同出一源。汉民族共同语是在某一个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咱们的汉民族共同语就是在北方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普通话已于1982年写进《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从此,普通话具有了明确的法律地位,成为全国通用的语言。 民族共同语是民族内部通用的语言,是一个独立民族的主要标志之一。汉民族共同语的产生年代还不能说得很确切,最

汉民族文化对楚辞形成与发展的影响分析

汉民族文化对楚辞形成与发展的影响分析 D工商082班施静 510832201 摘要:楚地西源东流、南下北承,接受四方百族文化洗礼和恩惠,楚辞便以博大的胸襟,开放的精神,兼容并蓄的态度,展现了中原四方、华夏蛮夷异彩纷呈的文化。因此,楚辞吸收汉民族文化的精髓,对其形成与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本文通过介绍楚辞的形成与发展,楚辞形式层上与中原文化的渊源,楚辞内容层上与中原文化的关系,可以看出,汉民族文化对楚辞的形成与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楚辞汉文化形成发展影响 一、楚辞的形成与发展 春秋晚期,楚国就有了中原地区很少见的冶铁业,近年在河南淅川县发掘的楚墓中,发现了一支玉柄铁匕首,更说明楚国冶铁业的进步。经济的高度发展给文学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物质基础。楚国发达的经济,只是给文学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而某种艺术形式的发展更重要的是生根于传统文化,并受着社会、时代的制约。文学艺术的发展规律起着重要而直接的作用。首先,发达而又独具特色的楚文化孕育着伟大的诗人,它是楚辞产生的土壤。中华民族与世界各民族一样,在原始时代有着丰富多彩的神话。当中原地区的正统经典把古代遗留下来的美丽神话一概加以“历史化”时,地处南方的楚国仍然存在着许多瑰丽的神话;《汉书》就说,“楚人信巫鬼而重淫祀”。这样的风俗,在神话传说的保存和流传中也起了一定的作用。楚辞《九歌》是经屈原加工过的楚国民间祭神的乐歌,其中就可以看出楚地的风俗是如何富有神话的意味和色彩。 “楚辞”产生之前,北方诸子散文达到了鼎盛期,楚民族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与中原文化进行交流。中原地区传统的和具有时代特色的文化,与屈原和楚辞的产生也有密切关系。《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多方面描写了现实生活,表现了不同阶级或阶层的人对现实生活的感受,具有现实主义精神。艺术手法上,它大量运用比、兴,获得了显著的艺术效果。在南北文化的交流中,《诗经》给楚辞提供了极为有益的借鉴,楚辞中的比兴手法和面向现实的精神,显然继承了《诗经》的传统。国、积极奔波,在统治者中寻找“知音”;而列国君主也

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第19课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了解张謇兴办实业的背景、影响和结局;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阶段划分、原因和特征。 能力训练:从民族工业发展的曲折进程中,划分阶段,培养学生用发展和联系的观点观察历史、解释历史,准确把握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阶段特征,训练归纳概括的能力;根据所提供的材料,分析民族工业发展各阶段速度的不同是内外因共同作用下造成的,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爱国情感:用张謇等人兴办企业、实业救国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使命感。 教学重点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萌芽→“黄金时代”→凋谢萎缩) 教学难点 一战期间民族工业的“黄金时代”(形成的内外因和过程短暂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以颐生茵陈酒导入:学生说说中国名酒。教师补充:颐生茵陈大曲酒,该酒具有举世无双的独特酿造工艺,1906年获意大利博览会金奖,比“五粮液”获该奖还早9年!生产地?常乐颐生酿造公司,创办者?(清末状元张謇。区别“骞”与“謇”字)。板书:张謇 二、学习新课: 1、学生谈谈对张謇的认识。 教师适当补充:张謇在海门创办的实业还有大生三厂,就是现在的通棉三厂,大生钟楼是通棉三厂的标志,也是三厂镇的标志。由于张謇经营得法,加上我们海门地区产棉多、运输方便,纱厂也曾有过短暂的发展。学生进一步走近张謇(学生阅读教材P99-100内容及材料一),同时思考张謇放弃高官厚碌去从事冒险创业的目的?

2、张謇创办实业的目的?(板书:实业救国) 3、张謇弃士从商,实业救国,从他的身上,你认为一个创业的人首先应该具备一种什么精神?(创业为国、创业为为民的精神) 4、张謇一生创办了许多企业,其最终结局是悲惨的:根据提供的资料二,分析导致大生纱厂最终倒闭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提示:帝国主义的侵略)过渡:大生纱厂等企业的兴衰,成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板书: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1、学生阅读课文,思考并讨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可以分为几个阶段?各阶段中国民族工业发展有何特征?(学生讨论回答) 板书:洋务运动——清末民族工业的萌芽 “一战”期间“黄金时代” “一战”后——1949.9 再度受挫凋谢萎缩 2、重点分析各阶段民族工业发展不平衡的原因: ①洋务运动——清末:洋务运动后,中国开始有了自己的民族工业,但总体发展水平缓慢。根据提供的资料三分析:这一阶段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缓慢的原因?(提示: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 ②“一战”期间:结合课本内“动脑筋”题。 (外因)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结合P100图表说明) (内因一)辛亥革命冲击了封建制度 (内因二)抵制洋货运动的开展(结合P103“自由阅读卡”说明) ③“一战”后——1949.9 :学生阅读教材P101小字介绍的荣氏企业的兴衰分析:这一时期民族工业发展再度受挫的主要原因?(提示:帝国主义的再度入侵、内战等原因。) 3、根据板书得出民族工业的总特征之一:板书:发展艰难曲折 结合地图册P31图分析民族工业的总特征之二: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主要集中在哪些行业?民族工业主要分布于哪些地方?板书:发展不平衡 从课文最后一段归纳旧中国民族工业的第三大特征:板书:整体水平落后

智慧树知到普通话口语训练章节测试答案

智慧树知到《普通话口语训练》章节测试答案第一章 1、在我国,“普通话”是指 A:普普通通的话 B:现代汉民族共同语言 C:北京话 D:普通人说的话 正确答案:现代汉民族共同语言 2、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在全社会推广普通话 A:很有必要 B:没有必要 C:无所谓 D:有必要 正确答案:很有必要 3、在我国,推广普通话工作 A:不清楚 B:仅列入《教育法》 C:已列入《宪法》 D:仅有一般规定 正确答案:已列入《宪法》 4、国家公务员的普通话水平不低于()。 A:三级甲等

B:二级乙等 C:二级甲等 正确答案:三级甲等 5、某一方言区的一种语音现象,只有该方言区的人才能理解和使用,也是那一小社会区域的人们约定俗成的。因此,()是语音的根本属性。 A:物理性 B:社会性 C:生理性 正确答案:社会性 6、现代汉语普通话音节有( )等特点。 A:每个音节都必须有声调 B:一个音节最多有三个音素 C:一个音节最少要有一个辅音音素 D:一个音节中没有两个辅音相连的现象 E:一个音节若只有一个音素,这个音素一般得是元音音素 正确答案:每个音节都必须有声调,一个音节中没有两个辅音相连的现象,一个音节若只有一个音素,这个音素一般得是元音音素 7、普通话音节中不能缺少的是( ) A:声母 B:韵头 C:韵腹 D:韵尾 E:声调

正确答案:声母,韵腹,声调 8、在现代汉语普通话音节中,元音不等于韵母,辅音不等于声母。( ) A:对 B:错 正确答案:对 9、现代汉语普通话的音节,最多可由四个音素构成,最少有一个音素。( ) A:对 B:错 正确答案:对 10、普通话共有三十八个韵母,根据内部不同构成成分可分为单韵母、复韵母、鼻韵母三类。A:对 B:错 正确答案:错 第二章 1、声母,就是汉语音节中开头部分的()。 A:元音 B:辅音 C:韵头 正确答案:元音 2、“一粒种子的力量之大,如此如此。”中的重音要( )。 A:长读 B:轻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