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秋《比较文学原理》考前辅导(精品文档)_共19页
比较文学期末复习资料名词解释+材料解析

名词解释:1.世界文学:世界文学是超越民族文学的文学研究,更多指涉本国文学之外的世界其他民族文学。
2.影响研究:比较文学的基本研究类型之一,早期实践中的唯一类型,以一种强烈的历时意识通过广泛搜集材料,对事实和进行严密考据、分析、归纳,来研究各民族文学之间建立在事实基础上的、超越国界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包含着对艺术创作活动本质的理解。
3.平行研究:平行研究主要由类比与对比两种方法构成,即辨别其中的类似或差异,以及异中之同或同中之异。
平行研究的具体对象包括主题、文体、风格、技巧、原型、神话、思潮和文学史等。
其主要关注点在文学性上,力图通过求同辨异,把握文学发展、艺术创作文本结构等方面的规律以及作品的审美特点和价值等。
用逻辑推理方式,对相互间没有直接关联的两种或两种以上民族文学进行研究;注重比较不同民族文学在主题、题材、文体、人物、情节、风格等文学诸多方面实际存在的类同和差异。
4.法国论学派:将比较文学看作“文学史”的一支,研究不同国家和民族的作家作品之间的相互关系,强调“事实联系”的实证主义方法。
5.美国学派:将比较文学看作一种文学研究,涵盖文学史、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三个方面。
既包括“事实联系”的文学关系研究,也包括无事实联系的跨国界文学研究,还包括对文学与其他学科的比较研究。
6.比较文学:是以世界性眼光和胸怀来从事不同国家、不同文明和不同学科之间的跨越式文学比较研究。
它主要研究各种跨越中文学的同源性、变异性、类同性、异质性和互补性,以实证性影响研究、文学变异研究、平行研究和总体文学研究为基本方法论,其目的在于以世界性眼光来总结文学规律和文学审美特性,加强世界文学的相互了解与整合,推动世界文学的发展。
7.主题学:主题学是比较文学的一个门类,它主要用变异学去研究同一母题、题材、意象、情境、套语在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学之间的流传、演变和成因,以及它们在不同民族和国家的不同作家笔下的不同处理,从而去理解这些不同作家的各自风格以及不同民族和国家相互之间的交往、影响及其文化的异质特征。
比较文学复习资料

⽐较⽂学复习资料⽐较⽂学复习资料整理⽐较⽂学绪论1、定义:⽐较⽂学是以世界性的眼光和胸怀来从事不同国家、不同⽂明和不同学科之间的跨越式⽂学⽐较研究。
它主要研究跨越中⽂学的同源性、变异性、类同性、异质性和互补性,以实证性影响研究、⽂学变异研究、平⾏研究和总体⽂学研究为基本⽅法论,其⽬的在于以世界性的眼光来总结⽂学规律和⽂学审美特性,加强世界⽂学的相互了解与整合,推动世界⽂学的发展。
2、⽐较⽂学的基本特征是:跨越性(跨国、跨⽂明、跨学科);四⼤研究领域是:实证性影响研究、⽂学变异研究、平⾏研究、总体⽂学研究。
3、三⼤学派及其主要代表⼈物、代表作和代表观点:(1)法国学派:影响研究。
四⼤代表⼈物:巴尔登斯伯格、梵·第根、卡雷、基亚。
巴尔登斯伯格:《⽐较⽂学:名称与实质》,加强实证性,加强科学性,使⽐较⽂学研究落到实处,强调⽤具体材料⽀持研究。
梵·第根:《⽐较⽂学论》,“⽐较”两个字应该全部摆脱美学含义,取得⼀个科学的含义;将⽐较⽂学研究划分为“物质”和“形态”两类,由此产⽣“流传学”、“媒介学”和“渊源学”。
卡雷:《⽐较⽂学评论》,⽐较⽂学“精确化”⼯作,⽐较⽂学不是并列的平⾏⽐较,⽽是实证性的关系研究,是⽂学史的⼀个分⽀。
基亚:《⽐较⽂学》,坚持⽐较⽂学是“国际⽂学关系史”,重视不同民族作家之间的精神联系,这种精神联系必需是事实上存在⽽不是任意猜测。
(2)美国学派:平⾏研究。
代表⼈物:韦勒克、雷马克、韦斯坦因。
韦勒克:《⽐较⽂学的危机》,对法国学派只注重事实联系的研究⽅式发起攻击,主张进⾏跨学科和平⾏研究,把⽂学史、⽂学批评和⽂学理论综合在⼀起,正视“⽂学性”问题。
雷马克:《⽐较⽂学的定义和功⽤》,提出⼀个关于⽐较⽂学的定义,全⾯⽽集中地代表了美国学派的主张;批判法国学派“实证主义”保守态度,主张开展“跨学科研究”。
韦斯坦因:《⽐较⽂学与⽂学理论》,建⽴发展以“⽐较诗学”、“类型学”、“跨学科⽐较”为主,并拓展原属于影响研究的“主题学”、“⽂类学”等领域,扩展⽐较⽂学研究领域。
2016年秋《比较文学原理》考前辅导

2016年秋《比较文学原理》考前辅导出题范围:教材及课件上的知识点重要考点:第一章比较文学的四个跨越、比较文学的特征(开放性、宏观性)、文学性、可比性定义之争,法国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成就学科相关的定义(民族文学、世界文学、总体文学)第二章中西比较文学发展史、学科建立的标志,教堂山会议、比较文学的危机第三章定义:影响研究(平行研究、接受研究、阐发研究),能对具体案例进行分析平行研究(具体判断哪些研究是平行研究)阐发研究(有中国特色的研究方法,案例)接受研究(接受理论,接受研究与渊源学的区别)第四章定义:主题学、文类学、形象学、媒介学(译介学)、比较诗学主题与母题、题材、人物与主题文类的划分及其标准(中西方文类划分情况)缺类现象中国是否有史诗?中国是否有悲剧?形象学研究的对象:异国异族的形象(他者)辨析:对作品中人物形象的研究是否就是形象学研究的对象?媒介学、译介学翻译史上重要的译者、翻译思想,翻译中的文化现象比较诗学(名词)诗学概念的含义、中西诗学是否可比?第五章文学与宗教的关系题型:单选、多选、判断、名词解释、问答一、单选题(出25题,每题1分)在中国比较文学学会成立大会开幕词中说“比较文学在世界上已经成为一门‘显学’”的学者是 AA、季羡林B、钱钟书C、朱光潜D、胡适比较文学的安身立命之本是 BA、可比性B、文学性C、宏观性D、开放性1827年,提出“世界文学的时代即将来临”的是CA、伏尔泰B、斯达尔夫人C、歌德D、雨果日尔蒙斯基将比较文学称作 CA、比较文学B、比较诗学C、历史比较文艺学D、文学的比较研究最早使用“比较文学”一词的是AA、法国人B、英国人C、美国人D、中国人法国学派第一位代表人物 AA、巴尔登斯伯格B、卡雷C、基亚D、梵·第根第一个系统地、全面地阐述法国学派观点的学者是 DA、巴尔登斯伯格B、卡雷C、基亚D、梵·第根首先指出“比较”是一种所有的批评和科学都会使用的方法的是 BA、德国人B、法国人C、英国人D、美国人明确指出"比较文学实际只是一种被误称了的科学方法”的是 BA、卡雷B、基亚C、梵·第根D、巴尔登斯伯格法国的第一个比较文学讲座建立于BA、巴黎B、里昂C、第戎D、普罗旺斯西方比较文学的史前史可以追溯到 BA、古希腊B、古罗马C、文艺复兴D、十八世纪中国比较文学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DA、西汉B、东汉C、唐代D、西晋中国最早的比较文学研究是BA、中日文学比较B、中印文学比较C、中越文学比较D、中俄文学比较下列学者中从事中印文学研究的大家是 CA、吴宓B、鲁迅C、季羡林D、乐黛云在中国开设了第一个比较文学讲座的学者是 BA、乐黛云B、吴宓C、陈寅恪D、季羡林中国比较文学学会成立于哪一年BA、1982B、1985C、1986D、1988教堂山会议召开于哪一年CA、1954B、1957C、1958D、1968《伯恩海默报告》发表于哪一年?DB、1958C、1988D、1993最早出现的比较文学基本类型是 AA、影响研究B、平行研究C、接受研究D、阐发研究接受研究的兴起与西方批评界开始重视()的作用有关 CA、作家B、作品C、读者D、批评渊源学和接受研究都是从()的角度出发展开研究 DA、放送者B、媒介C、传递者D、接受者与渊源学不同,接受研究的关注重心在于 CA、作家B、作品D、译者答案:C“任何一部文学作品的社会意义和美学价值只有通过阅读才能实现”,这是()的观点AA、接受理论B、形式主义批评C、存在主义批评D、马克思主义批评()在《典论·论文》中把文体分为四科八类。
2016年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比较文学原理》考研大纲解析参考书

2016年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比较文学原理》考研大纲解析参考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比较文学原理》考试大纲一、适用的招生专业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二、考试的基本要求1.了解比较文学学科的发展史,掌握比较文学的基本理论。
2.熟练运用基本理论,展开文本批评,既具有理论思辨能力,又具有精微的审美敏感度。
3.具备比较广阔的学术视野和敏锐的学术悟性。
三、试卷结构总分:150分题型:1.简答题(50分)2.论述题(30分)3.辨析题(30分)4.文本分析与评论(40分)四、考试的主要内容与要求主要内容:学科定位、研究方法、内部研究、学科通串、思潮流派比较、文化观念比较、当代理论与比较文学。
要求:1.把握比较文学的学科定位,“世界文学”的基本内涵;比较文学的历史与现状;比较文学的对象、体系与方法。
2.把握文学范围内的比较研究:文类学基本理论与运用;主题学的基本理论、分类与进展;译介学研究与翻译实践,译介学基本理论,文学史与翻译,翻译研究的进展;形象学的定义、范围、基本理论与方法、形象学前景;思潮流派与比较研究;类型学基本理论与前景;比较诗学。
3.把握跨学科的文学研究:文学与其他艺术;文学与心理学;文学与宗教;文学与哲学;文学与科学。
4.把握当代文化理论与比较文学:后现代理论、文化人类学、阐释学、接受普理论、女性主义与比较文学、文化相对主义与比较文学。
五、主要参考书目:陈惇、孙景尧、谢天振主编:《比较文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2012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参考书目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咨询电话:(010)82885878陈老师:1275181476@陆老师:1398338755@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2012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专业目录单位名称: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单位代码:10031院系所:旅游管理学院邮政编码:100024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定福庄南里1号电话:(010)65778437专业/代码研究方向招生人数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外国语应试语种业务课考试科目备注企业管理1 2020201国际企业管理9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303数学三820管理学820管理学:《管理学--原理与方法》150分。
2016秋华师作业《比较文学原理》

作业1.第1题最早把文体分为“奏议、书论、铭诔、诗赋”四科八类的论著是A.《典论·论文》B.《文心雕龙》C.《文章流别论》D.《文赋》您的答案:A题目分数:1.0此题得分:1.02.第2题《<赵氏孤儿>杂剧在启蒙时期的中国》的作者是A.范存忠B.钱钟书C.朱光潜D.方平您的答案:A题目分数:1.0此题得分:1.03.第3题教堂山会议召开于哪一年A.1954B.1957C.1958D.1968您的答案:C题目分数:1.0此题得分:1.04.第4题《拉奥孔——论绘画和诗歌的界限》的作者是A.拉辛B.歌德C.席勒D.莱辛您的答案:D题目分数:1.0此题得分:1.05.第5题《红楼梦评论》中运用了谁的悲剧思想?A.亚里士多德B.弗洛伊德C.叔本华D.尼采您的答案:C题目分数:1.0此题得分:1.06.第6题()在《典论·论文》中把文体分为四科八类。
A.陆机B.曹丕C.刘勰D.钟嵘您的答案:B题目分数:1.0此题得分:1.07.第7题《文心雕龙》的作者是A.曹丕B.陆机C.刘勰D.挚虞您的答案:C题目分数:1.0此题得分:1.08.第25题明确提出翻译要使读者有类似反应的翻译理论家是A.严复C.奈达D.费道罗夫您的答案:C题目分数:1.0此题得分:1.09.第26题比较文学的故乡是A.法国B.美国C.俄国D.中国您的答案:A题目分数:1.0此题得分:1.010.第27题在中国开设了第一个比较文学讲座的学者是A.乐黛云B.吴宓C.陈寅恪D.季羡林您的答案:B题目分数:1.0此题得分:1.011.第28题《中西诗在情趣上的比较》一文的作者是A.吴宓B.朱光潜C.周作人D.王国维您的答案:B题目分数:1.0此题得分:1.012.第29题《李渔论戏剧结构》的作者是A.王国维B.钱钟书C.杨绛您的答案:C题目分数:1.0此题得分:1.013.第30题最早传入欧洲的中国剧作是A.《好逑传》B.《赵氏孤儿》C.《灰栏记》D.《西厢记》您的答案:B题目分数:1.0此题得分:1.014.第31题人称"俄国比较文学之父"的是A.日尔蒙斯基B.维谢洛夫斯C.车尔尼雪夫斯基D.什克洛夫斯基您的答案:B题目分数:1.0此题得分:1.015.第32题古希腊悲剧属于A.命运悲剧B.性格悲剧C.社会悲剧D.形而上的悲剧您的答案:A题目分数:1.0此题得分:1.016.第8题下列作品中,具有复仇主题的有A.《哈姆莱特》B.《美狄亚》C.《赵氏孤儿》D.《俄狄浦斯王》E.《麦克白》您的答案:A,B,C题目分数:2.0此题得分:2.017.第9题下列作品,将心理学中所说的意识流手法运用在创作的有A.乔伊斯的《尤利西斯》B.普鲁斯特《追忆似水年华》C.伍尔芙《到灯塔去》D.福克纳《喧哗与骚动》E.莎士比亚《李尔王》您的答案:A,B,C,D题目分数:2.0此题得分:2.018.第10题就中国汉民族是否有史诗的问题,给出否定的答题的有:A.王国维B.海涛华C.胡适D.杨牧E.鲁迅您的答案:A,B题目分数:2.0此题得分:2.019.第11题平行研究的方法主要是A.哲学的B.批评的C.实证的D.审美的E.考据的您的答案:A,B,D题目分数:2.0此题得分:2.020.第12题庞德的意象诗受到哪些影响?A.十四行诗B.汉诗C.柔巴依D.俳句E.素体诗您的答案:B,D题目分数:2.0此题得分:2.021.第13题美国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有A.韦勒克B.雷马克C.韦斯坦因D.基亚E.卡雷您的答案:A,B,C题目分数:2.0此题得分:2.022.第14题影响研究的理论体系包括A.影响的超国界存在说B.影响的事实联系论C.影响的历史意识论D.影响即对创作活动的理解论E.影响无处不在论您的答案:A,B,C,D题目分数:2.0此题得分:2.023.第15题季羡林认为,世界各国文学中,诗学即文学理论的研究自成体系的只有三处,即A.中国B.印度C.欧洲D.日本E.埃及您的答案:A,B,C题目分数:2.0此题得分:2.024.第16题英国翻译家塔特勒的“翻译三原则”包括A.译文应该完全复写出原著的思想B.译文应该在风格、笔调上和原著一样C.译文要像原著一样流畅D.读者反应要类似E.译文要经过原著作者的认可您的答案:A,B,D题目分数:2.0此题得分:0.025.第17题法国学者梵·第根将影响研究的路线分解成三个环节,它们是A.放送者B.传递者C.影响者D.接受者E.被影响者您的答案:A,B,D题目分数:2.0此题得分:2.026.第33题以翻译莎士比亚和巴尔扎克作品闻名的两位翻译家是()。
《比较文学》期末复习资料

《比较文学》期末复习资料1、什么是比较文学的可比性?可比性就是比较研究对象中存在的一种可资研究文学规律的内在价值,是提供比较研究的可能,并保证比较研究得以有效进行的前提。
)比较文学的可比性指的是在跨国家、跨学科和跨文明的比较文学研究中寻求同的学理依据,是比较文学研究赖以存在的逻辑上的可能性。
在比较文学发展的不同时期,这种学理依据是不断拓展的。
2、什么是“期待视野”?作者在“接受屏幕”所构成的接受前提下对作品向纵深发展的理解和期待。
如古典小说读者对“金榜题名”等大团圆结局的期待。
3、什么是“社会总体想象物”?即指全社会对一个异国社会文化整体所做的阐释。
因为想象主体是生活在一定社会中的人,他们的思想必然受到其所属文化的影响与制约,他们被其自身所属的文化烙上了强烈的特征。
当他们对另一个文化进行审视时,必然带有其社会整体想象的浓厚印记。
三、论述:(54分)1、试论述跨学科研究。
(1)定义:是以文学为一端,以其他学科(如各种艺术、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为另一端,对它们相互关系的研究。
因而又称为科际整合。
目的在于揭示不同知识形态的一致性、共通性,同时也彰显文学之为文学的独特性,把握文学的内在规律。
(2)必须注意文学性与系统性两个方面。
(3)举例:比如文学与音乐:《诗经》与音乐的关系;文学与哲学:存在主义与文学。
2、试述文学翻译中“文化误读”的消极作用和积极意义。
消极一面:“误读”就是对原作的“曲解”、“误解”、“改变”,它自然会导致文学传播中的部分失败,使译作读者看不到异质文化文学的真相;而且,翻译界已取得共识,文学翻译应最大程度地在各个层面上忠实于原作,所谓“信、达、雅”,“误读”显然与翻译的宗旨相悖。
如上世纪30年代,中国学界有人讨论哈姆雷特的“孝”与“不孝”问题,应该说就是翻译“误读”引起的后果。
积极作用:(1)便于外国文学作品在本国传播,促进文化交流。
(2)在“误读”中可能阐发出原作中一些未被发掘的新意,重新发现原作的价值,甚至“创造”出文学名家。
比较文学复习资料

比较文学复习资料第一章、比较文学的定义、学派及发展1、比较文学之父”维尔曼。
2、“比较文学”定义:比较文学是一种从跨文化角度对分别属于不同文化体系的多种文学现象之间的外在联系或内在关系进行比较研究的学问。
3、比较文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对象强调事物之间的关系或联系(1)、外在联系,即事实联系,可以进行影响研究(2)、内在关系,即价值关系,可以进行平行研究(3)、交叉关系,可以进行跨学科研究4、比较文学的学科特性:在研究视野上具有跨越性;其研究对象应具有文化性;其研究方法是综合性的;其体系建构上是开放性的;其研究过程则是对话性的。
5、世界文学(world literature):歌德(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最早提出“世界文学”Weltiliteratur概念,(1)、施德里希、雷马克:指一系列文豪巨匠的文学作品和文学遗产,如《荷马史诗》、《唐·吉诃德》、《神曲》、莎士比亚戏剧等经典文学遗产,以及经过时间考验并获得了世界声誉和永久价值的优秀文学作品。
(2)、韦勒克:指一种未来的理想的文学,理想的文学时代。
(3)、韦勒克:世界文学是超越民族文学的文学研究,是具有世界主义和平等主义视角的学术研究。
这里世界文学也指出了比较文学研究所必需具有的历史意识。
(4)、歌德:指一种超越民族和国家界限的国际性、世界性精神生活方式。
其中蕴含着对于“世界文学”这一客观文学存在的认知和态度。
6、民族文学概念(national literature):在某个民族文化土壤里产生的具有自己独特的历史传统和民族特色的文学,受制于本民族的文化背景,由本民族的政治、社会历史、心理、语言等条件所决定,反映本民族的审美心理和美学品格。
7、外国文学(foreign literature):顾名思义是指外国语言文学,包括了英国语言文学、俄国语言文学、法国语言文学等非本国语言的其他各国文学。
8、总体文学(general literature):一般文学或普通文学,由法国梵·第根首先提出;总体文学专门研究许多国家中共同发展的问题,如综合研究在理查生和卢梭的影响之下的欧洲感伤小说的发展问题就属于总体文学。
2016秋《比较文学原理》

1.第1题《刘勰的譬喻说与歌德的意蕴说》一文的作者是A.王元化B.叶维廉C.钱仲联D.刘向愚标准答案:A2.第2题陈寅恪《王静安先生遗书序》一文中说哪篇文章是“取外来之观念,与固有之材料相互参证”?A.王国维的《红楼梦评论》B.钱钟书的《通感》C.钱钟书的《诗可以怨》D.朱光潜的《诗论》标准答案:A3.第3题最早把文体分为“奏议、书论、铭诔、诗赋”四科八类的论著是A.《典论•论文》B.《文心雕龙》C.《文章流别论》D.《文赋》标准答案:A4.第4题《<赵氏孤儿>杂剧在启蒙时期的中国》的作者是A.范存忠B.钱钟书C.朱光潜D.方平标准答案:A5.第5题最早出现的比较文学基本类型是A.影响研究B.平行研究C.接受研究D.阐发研究标准答案:A6.第6题《伯恩海默报告》发表于哪一年?A.1954B.1958C.1988D.1993标准答案:D7.第7题1978年,撰文明确提出“阐发法”这一概念的学者是A.古添洪B.陈鹏飞C.余国藩D.李达三标准答案:A8.第8题()在《典论•论文》中把文体分为四科八类。
A.陆机B.曹丕C.刘勰D.钟嵘标准答案:B9.第9题“取外来之观念,与固有之材料相互参证”指的是A.影响研究B.平行研究C.阐发研究D.接受研究标准答案:C10.第10题古希腊悲剧属于A.命运悲剧B.性格悲剧C.社会悲剧D.形而上的悲剧标准答案:A11.第35题( )把中国丰富的文学资源引入了世界文学的宏大视野,是中国比较文学进入国际比较文学的桥梁。
A.平行研究B.影响研究C.接受研究D.阐发研究标准答案:D12.第36题日尔蒙斯基将比较文学称作A.比较文学B.比较诗学C.历史比较文艺学D.文学的比较研究标准答案:C13.第37题研究一个民族的文学中对异族人或物的描写,属于A.主题学的研究B.形象学的研究C.比较诗学的研究D.文类学的研究标准答案:B14.第38题与渊源学不同,接受研究的关注重心在于A.作家B.作品C.读者D.译者标准答案:C15.第39题比较文学的故乡是A.法国B.美国C.俄国D.中国标准答案:A16.第40题中国比较文学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A.西汉B.东汉C.唐代D.西晋标准答案:D17.第41题在中国开设了第一个比较文学讲座的学者是A.乐黛云B.吴宓C.陈寅恪D.季羡林标准答案:B18.第42题教堂山会议召开于哪一年A.1954B.1957C.1958D.1968标准答案:C19.第43题《中西诗在情趣上的比较》一文的作者是A.吴宓B.朱光潜C.周作人D.王国维标准答案:B20.第44题《拉奥孔——论绘画和诗歌的界限》的作者是A.拉辛B.歌德C.席勒D.莱辛标准答案:D21.第45题《红楼梦评论》中运用了谁的悲剧思想?A.亚里士多德B.弗洛伊德C.叔本华D.尼采标准答案:C22.第46题最早传入欧洲的中国剧作是A.《好逑传》B.《赵氏孤儿》C.《灰栏记》D.《西厢记》标准答案:B23.第47题“摹仿、表现、象征、典型”等术语是()诗学体系常用术语A.西方B.中国传统C.印度D.日本标准答案:A24.第48题《常事不书:用“陌生化原则看<红楼梦>的形式结构”》一文属于A.平行研究B.阐发研究C.接受研究D.影响研究标准答案:B25.第49题下列学者中从事中印文学研究的大家是A.吴宓B.鲁迅C.季羡林D.乐黛云标准答案:C26.第50题人称"俄国比较文学之父"的是A.日尔蒙斯基B.维谢洛夫斯C.车尔尼雪夫斯基D.什克洛夫斯基标准答案:B27.第51题《典论•论文》的作者是A.曹丕B.陆机C.曹丕D.挚虞标准答案:A28.第52题《文心雕龙》的作者是A.曹丕B.陆机C.刘勰D.挚虞1标准答案:C29.第53题首先指出“比较”是一种所有的批评和科学都会使用的方法的是A.德国人B.法国人C.英国人D.美国人标准答案:B30.第54题最早使用“比较文学”一词的是A.法国人B.英国人C.美国人D.中国人标准答案:A31.第1题在佛经汉译过程中,持意译见解的是A.支谦B.鸠摩罗什C.真谛D.道安标准答案:B32.第2题《西厢记》和《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比较研究属于A.影响研究B.平行研究C.阐发研究D.接受研究标准答案:B33.第3题《吉诃德原则》的作者是A.列文B.秦家琪C.陆协新D.韦斯坦因标准答案:A34.第11题第一个系统地、全面地阐述法国学派观点的学者是A.巴尔登斯伯格B.卡雷C.基亚D.梵•第根标准答案:D35.第12题比较文学的安身立命之本是A.可比性B.文学性C.宏观性D.开放性标准答案:B36.第14题渊源学和接受研究都是从()的角度出发展开研究A.放送者B.媒介C.传递者D.接受者标准答案:D37.第15题中国比较文学学会成立于哪一年A.1982B.1985C.1986D.1988标准答案:B38.第26题《论德国》的作者是A.歌德B.施莱格尔兄弟C.斯达尔夫人D.伏尔泰标准答案:C39.第29题《李渔论戏剧结构》的作者是A.王国维B.钱钟书C.杨绛D.乐黛云标准答案:C40.第30题于1907年创作了《摩罗诗力说》,对欧洲各国浪漫主义作家进行了比较的是A.鲁迅B.周作人C.吴宓D.冰心标准答案:A41.第31题《通感》的作者是A.钱钟书B.杨绛C.朱光潜D.陈寅恪标准答案:A42.第36题中国的悲剧多属于A.命运悲剧B.性格悲剧C.社会悲剧D.形而上的悲剧标准答案:C43.第37题西方比较文学的史前史可以追溯到A.古希腊B.古罗马C.文艺复兴D.十八世纪标准答案:B44.第33题法国的第一个比较文学讲座建立于A.巴黎B.里昂C.第戎D.普罗旺斯标准答案:B45.第34题各民族文学中大洪水题材的研究属于A.主题学的研究B.形象学的研究C.比较诗学的研究D.文类学的研究标准答案:A46.第49题在中国比较文学学会成立大会开幕词中说“比较文学在世界上已经成为一门‘显学’”的学者是A.季羡林B.钱钟书C.朱光潜D.胡适标准答案:A47.第71题中国翻译史上,明确提出“信、达、雅”三原则的是A.玄奘B.慧远C.真谛D.严复标准答案:D48.第72题接受研究的兴起与西方批评界开始重视()的作用有关A.作家B.作品C.读者D.批评标准答案:C49.第74题1827年,提出“世界文学的时代即将来临”的是A.伏尔泰B.斯达尔夫人C.歌德D.雨果标准答案:C50.第75题《论俗语》对照研究了南意大利、普罗旺斯和西班牙俗语,是比较文学史前史时代的重要成果,它的作者是A.但丁B.斯达尔夫人C.施莱格尔兄弟D.伏尔泰标准答案:A51.第78题法国学派第一位代表人物A.巴尔登斯伯格B.卡雷C.基亚D.梵•第根标准答案:A52.第81题西方“诗学”的概念起源于A.古希腊B.古罗马C.中世纪D.文艺复兴标准答案:A53.第42题明确提出翻译要使读者有类似反应的翻译理论家是A.严复B.塔特勒C.奈达D.费道罗夫标准答案:C54.第76题杨贵妃和“埃及艳后”克里奥佩特拉两个文学形象可作()研究A.影响研究B.平行研究C.阐发研究D.接受研究标准答案:B55.第78题“任何一部文学作品的社会意义和美学价值只有通过阅读才能实现”,这是()的观点A.接受理论B.形式主义批评C.存在主义批评D.马克思主义批评标准答案:A56.第81题明确指出"比较文学实际只是一种被误称了的科学方法”的是A.卡雷B.基亚C.梵•第根D.巴尔登斯伯格标准答案:B257.第88题流浪汉小说最早出现在哪个国家?A.意大利B.西班牙C.德国D.法国标准答案:B58.第89题高友工、梅祖麟的《分析杜甫的<秋兴>》一文运用了()的理论对中国古典诗歌进行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年秋《比较文学原理》考前辅导出题范围:教材及课件上的知识点重要考点:第一章比较文学的四个跨越、比较文学的特征(开放性、宏观性)、文学性、可比性定义之争,法国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成就学科相关的定义(民族文学、世界文学、总体文学)第二章中西比较文学发展史、学科建立的标志,教堂山会议、比较文学的危机第三章定义:影响研究(平行研究、接受研究、阐发研究),能对具体案例进行分析平行研究(具体判断哪些研究是平行研究)阐发研究(有中国特色的研究方法,案例)接受研究(接受理论,接受研究与渊源学的区别)第四章定义:主题学、文类学、形象学、媒介学(译介学)、比较诗学主题与母题、题材、人物与主题文类的划分及其标准(中西方文类划分情况)缺类现象中国是否有史诗?中国是否有悲剧?形象学研究的对象:异国异族的形象(他者)辨析:对作品中人物形象的研究是否就是形象学研究的对象?媒介学、译介学翻译史上重要的译者、翻译思想,翻译中的文化现象比较诗学(名词)诗学概念的含义、中西诗学是否可比?第五章文学与宗教的关系题型:单选、多选、判断、名词解释、问答一、单选题(出25题,每题1分)在中国比较文学学会成立大会开幕词中说“比较文学在世界上已经成为一门‘显学’”的学者是 AA、季羡林B、钱钟书C、朱光潜D、胡适比较文学的安身立命之本是 BA、可比性B、文学性C、宏观性D、开放性1827年,提出“世界文学的时代即将来临”的是CA、伏尔泰B、斯达尔夫人C、歌德D、雨果日尔蒙斯基将比较文学称作 CA、比较文学B、比较诗学C、历史比较文艺学D、文学的比较研究最早使用“比较文学”一词的是AA、法国人B、英国人C、美国人D、中国人法国学派第一位代表人物 AA、巴尔登斯伯格B、卡雷C、基亚D、梵·第根第一个系统地、全面地阐述法国学派观点的学者是 DA、巴尔登斯伯格B、卡雷C、基亚D、梵·第根首先指出“比较”是一种所有的批评和科学都会使用的方法的是 BA、德国人B、法国人C、英国人D、美国人明确指出"比较文学实际只是一种被误称了的科学方法”的是 BA、卡雷B、基亚C、梵·第根D、巴尔登斯伯格法国的第一个比较文学讲座建立于BA、巴黎B、里昂C、第戎D、普罗旺斯西方比较文学的史前史可以追溯到 BA、古希腊B、古罗马C、文艺复兴D、十八世纪中国比较文学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DA、西汉B、东汉C、唐代D、西晋中国最早的比较文学研究是BA、中日文学比较B、中印文学比较C、中越文学比较D、中俄文学比较下列学者中从事中印文学研究的大家是 CA、吴宓B、鲁迅C、季羡林D、乐黛云在中国开设了第一个比较文学讲座的学者是 BA、乐黛云B、吴宓C、陈寅恪D、季羡林中国比较文学学会成立于哪一年BA、1982B、1985C、1986D、1988教堂山会议召开于哪一年CA、1954B、1957C、1958D、1968《伯恩海默报告》发表于哪一年?DB、1958C、1988D、1993最早出现的比较文学基本类型是 AA、影响研究B、平行研究C、接受研究D、阐发研究接受研究的兴起与西方批评界开始重视()的作用有关 CA、作家B、作品C、读者D、批评渊源学和接受研究都是从()的角度出发展开研究 DA、放送者B、媒介C、传递者D、接受者与渊源学不同,接受研究的关注重心在于 CA、作家B、作品D、译者答案:C“任何一部文学作品的社会意义和美学价值只有通过阅读才能实现”,这是()的观点AA、接受理论B、形式主义批评C、存在主义批评D、马克思主义批评()在《典论·论文》中把文体分为四科八类。
BA、陆机B、曹丕C、刘勰D、钟嵘古希腊悲剧属于 AA、命运悲剧B、性格悲剧C、社会悲剧D、形而上的悲剧中国的悲剧多属于 CA、命运悲剧B、性格悲剧C、社会悲剧D、形而上的悲剧各民族文学中大洪水题材的研究属于 AA、主题学的研究B、形象学的研究C、比较诗学的研究D、文类学的研究对某一人物在不同民族、不同作家创作中的流传演变的历史进行研究,属于()的研究 CA、文类学B、形象学C、主题学D、媒介学研究一个民族的文学中对异族人或物的描写,属于BA、主题学的研究B、形象学的研究C、比较诗学的研究D、文类学的研究中国翻译史上,明确提出“信、达、雅”三原则的是 DA、玄奘B、慧远C、真谛D、严复在佛经汉译过程中,持意译见解的是 BA、支谦B、鸠摩罗什C、真谛D、道安明确提出翻译要使读者有类似反应的翻译理论家是 CA、严复B、塔特勒C、奈达D、费道罗夫西方“诗学”的概念起源于 AA、古希腊B、古罗马C、中世纪D、文艺复兴“摹仿、表现、象征、典型”等术语是()诗学体系常用术语 AA、西方B、中国传统C、印度D、日本《<赵氏孤儿>杂剧在启蒙时期的中国》的作者是 AA、范存忠B、钱钟书C、朱光潜D、方平《李渔论戏剧结构》的作者是 CA、王国维B、钱钟书C、杨绛D、乐黛云《吉诃德原则》的作者是AA、列文B、秦家琪C、陆协新D、韦斯坦因《中西诗在情趣上的比较》一文的作者是 BA、吴宓B、朱光潜C、周作人D、王国维《通感》的作者是 AA、钱钟书B、杨绛C、朱光潜D、陈寅恪《红楼梦评论》中运用了谁的悲剧思想? CA、亚里士多德B、弗洛伊德C、叔本华D、尼采《常事不书:用“陌生化原则”看<红楼梦>的形式结构》一文属于 BA、平行研究B、阐发研究C、接受研究D、影响研究高友工、梅祖麟的《分析杜甫的<秋兴>》一文运用了()的理论对中国古典诗歌进行研究。
CA、复调理论B、形式理论C、结构主义语言学的理论D、陌生化理论最早传入欧洲的中国剧作是 BA、《好逑传》B、《赵氏孤儿》C、《灰栏记》D、《西厢记》二、多选题比较文学研究的四个跨越包括 ABCDA、跨民族B、跨语言C、跨文化D、跨学科E、跨理论在比较文学成为独立的学科之前,欧洲就已经开始出现比较文学性质的研究,这方面的学者有 ABCDEA、伏尔泰B、斯达尔夫人C、歌德D、莱辛E、施莱格尔兄弟标志着比较文学学科正式建立的重要事件有ABCDEA、1886年英国学者波斯奈特出版专著《比较文学》B、1887年德国学者科赫创办了第一份《比较文学杂志》C、1897年法国学者戴克斯特在里昂大学创办第一个比较文学常设讲座D、1900年“各国文学的比较历史”正式列入巴黎国际文学会议的议题E、1900年贝茨编订了《比较文学书目》比较文学两种最基本的研究类型是 ABA、影响研究B、平行研究C、阐发研究D、接受研究E、审美研究影响研究的理论体系包括 ABCDA、影响的超国界存在说B、影响的事实联系论C、影响的历史意识论D、影响即对创作活动的理解论E、影响无处不在论平行研究的方法主要是 ABDA、哲学的B、批评的C、实证的D、审美的E、考据的法国学者梵•第根将影响研究的路线分解成三个环节,它们是ABDA、放送者B、传递者C、影响者E、被影响者个人媒介是指直接或间接地对文学交流起媒介作用的人,他们可以是 ABCDEA、翻译家B、旅行者C、传教士D、访学者E、外教文字与材料媒介可以是ABCEA、译本B、游记C、访谈D、原著E、译介文章接受研究的兴起与哪些批评理论的出现有关? CEA、新批评B、形式主义批评C、读者反应批评D、结构主义E、接受理论“接受理论”的代表人物有 BDA、伊格尔顿C、胡塞尔D、伊塞尔E、索绪尔接受理论的观点包括ABCDEA、接受屏幕B、潜在读者C、期待视野D、空白、填空E、误读、超越下列作品中,具有复仇主题的有ABCA、《哈姆莱特》B、《美狄亚》C、《赵氏孤儿》D、《俄狄浦斯王》E、《麦克白》有着“以怨报怨,替父报仇”母题的作品有 ACA、《哈姆莱特》B、《美狄亚》C、《赵氏孤儿》D、《俄狄浦斯王》E、《麦克白》下面对中国现行的文类划分方法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BDA、小说、诗歌、戏剧三分法B、小说、诗歌、戏剧、散文四分法C、叙事类、抒情类、散文类三分法D、叙事类、抒情类、戏剧类三分法E、叙事类、抒情类、戏剧类、散文类四分法下列国家中出现了流浪汉小说的有 CDEA、俄国B、印度C、西班牙D、德国E、法国莱辛的作品有 BEA、《论史诗》B、《汉堡剧评》C、《论文学》D、《论德国》E、《拉奥孔》英国翻译家塔特勒的“翻译三原则”包括ABCA、译文应该完全复写出原著的思想B、译文应该在风格、笔调上和原著一样C、译文要像原著一样流畅D、读者反应要类似认为中国汉民族文学中存有史诗的是: CDA、王国维B、海涛华C、胡适D、杨牧E、鲁迅对比较诗学有较大贡献的学者有ABCDA、刘若愚B、叶维廉C、钱钟书D、王元化E、鲁迅下面作家中,可以进行影响研究的是 ABCDEA、鲁迅和果戈理B、易卜生和曹禺C、托尔斯泰和罗曼·罗兰D、拜伦和莱蒙托夫E、拜伦与普希金下列文体中,可以从历时性的角度进行影响研究的是 BCA、骑士抒情诗B、十四行诗D、徘句E、古希腊悲剧流浪汉小说产生或影响所及的国家有 BCDA、俄国B、西班牙C、德国D、法国E、中国下列作品中取材于《圣经》有 ABCDEA、《神曲》B、《失乐园》C、《天路历程》D、《力士参孙》E、《复乐园》三、判断题(出5题)1、开放性是比较文学的最根本的特征 .正确2、传统的法国学派注重事实材料的考证而忽视审美比较研究。
正确3、台湾地区建立比较文学学科比大陆早十年左右。
正确4、蒙古族文学与藏族文学的比较不属于比较文学的研究。
错误5、阐发研究是一种用西方的文学理论解释中国的文学理论与作品的方法。
错误6、作品中的主题既可以进行影响研究,也可以进行平行研究。
正确7、“每一种他者形象的形成同时伴随着自我形象的形成。
”正确9、从文体上来说,真正意义上的悲剧只有希腊悲剧一种。
其他民族均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悲剧。
错误10、法国勒萨日的小说《吉尔•布拉斯》是在西班牙流浪汉小说的影响下创作的。
正确11、《旧约》既是基督教的经典,又是希伯来人的文学作品总集。
正确四、名词解释(出4题)1、总体文学2、文学性、可比性3、法国学派4、影响研究、平行研究、接受研究5、媒介学、译介学、形象学、比较诗学五、问答题(出2题)1、什么是文学性?如何在比较文学研究中把握文学性?2、形象学研究对象是什么?试举例说明。
3、什么是母题?母题与主题的关系?4、什么是缺类现象?研究缺类现象的意义是什么?5、中国是否存在史诗这一文类?为什么?6、王国维在《红楼梦评论》中谈到叔本华将悲剧观分为三类,请问是哪三类?王国维以为《红楼梦》属于哪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