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课文内容考点复习

合集下载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全册每课课文内容主旨归纳中心思想概括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全册每课课文内容主旨归纳中心思想概括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全册每课课文内容主旨归纳中心思想概括第一单元1.《草原》记叙了老舍第一次访问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表现了蒙古族人民的纯朴、热情好客,以及蒙汉两族人民团结互助的深情厚谊。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代表作品有《茶馆》《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有“人民艺术家”之称。

2.《丁香结》是作家宗璞的一篇散文,作者通过描写丁香花的颜色、形态、气味,分别从视觉、嗅觉的角度描写了丁香花的幽雅、香甜,表达了作者从容、豁达、积极的人生态度。

3.《宿建德江》的作者是唐代诗人孟浩然,诗中描绘了秋江暮色的图景,表达了作者路途中的忧愁、孤寂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4.《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的作者是宋代词人苏轼。

诗中描绘了雨前、雨中、雨后的景色变化,绘成一幅“西湖骤雨图”,表达了作者热爱自然山水的情感。

5.《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写了乡村夏夜月明风清,空气中飘来阵阵稻花香,处处蛙声和鸣的景象,表达了词人对宁静和优美的乡村夏夜的喜爱,对丰年的欢欣,对劳动人民的热爱之情。

6.《花之歌》采用第一人称的手法,把花比作大自然的话语、星星、诸元素之女等,赞美了花向往光明,不顾影自怜,也不孤芳自赏的精神。

第二单元1.《七律·长征》的作者是 ,描写了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热情地歌颂了中国工农红军不怕艰难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狼牙山五壮士》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某部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为了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诱敌上山,英勇杀敌,最后把敌人引上狼牙山顶峰,英勇跳崖的故事,表现了五壮士爱祖国、爱人民、英勇牺牲的大无畏精神。

3.《开国大典》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揭示了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表达了中国人民对新中国诞生的无比自豪、激动的心情。

4.《灯光》采用了倒叙的写作手法,由天安门广场上的灯光写起,叙述了郝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指路的壮举,歌颂了革命先烈的献身精神。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课文内容积累运用运用归类复习题及答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课文内容积累运用运用归类复习题及答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课文内容积累运用运用归类复习题及答案1.那里的天比别处的,空气是那么,天空是那么,使我总想,表示我。

……这种境界,既使人,又叫人,既愿 ,又想坐下。

……见到我们,主人们立刻,着, 着,在汽车左右与前面引路。

的草原起来: 声,车声, 声,响成一片。

2.《宿建德江》的作者是代的。

,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 。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黑云翻墨未遮山, 。

,望湖楼下水如天。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从“, ”和“”这几句能看出描写的是夏夜的景色。

3.《过故人庄》的作者是代的。

全诗是: ,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 。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 。

4.毛泽东的《七律·长征》中,总起句是“”;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反衬出红军战士敢于藐视并战胜一切困难的高大形象和伟大气魄的诗句是:“”。

5.[三国]诸葛亮: ,死而后已。

[三国]曹植:捐躯赴国难, 。

[宋]李纲:祖宗疆土,当以死守, 。

[宋]陆游: 忘忧国。

6.下课时,教室里,吸引了一圈黑脑袋,攒着观战,还,咋咋呼呼,好不热闹。

常要等老师进来,才知道已经上课,便。

……老师走过来, 伸手一拂,“屏风”倒了,一切秘密暴露无遗。

不消说,费了许多功夫做出来的,建立了, 的两个竹节人被一把抓去。

7.请写出代的写的《春日》中的千古名句: , 。

8.默写《回乡偶书》, 。

, 。

9.在唐朝诗人的《浪淘沙》中,描写黄河流域风沙大的诗句是: 。

提到传说故事的诗句是: , 。

春天来了,江南大地真是“, 。

”(《江南春》)这一课中,我还积累了宋代诗人的《书湖阴先生壁》: ,花木成畦手自栽。

,两山排闼送青来。

10.地球,这位,这个,是那样的, 。

11.五音包括: 、、、、。

五彩包括: 、、、、。

五行包括: 、、、、。

五谷包括: 、、、、。

12.伯牙,锺子期听之。

方鼓琴而,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 。

”少选之间而,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 。

”锺子期死,伯牙,终身,以为世。

小学语文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课文知识点复习课件

小学语文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课文知识点复习课件
A.怀疑 B.惊讶 C.激动 D.不安
2.理解句子
(1)可是一连好多天,白天天上都是瓦蓝瓦蓝 的,夜晚又变成满天星斗。
“可是”表转折,“盼”的愿望久久不能实现, 说明“我”内心十分迫切。
(2)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它只有 这么大,不会再长大。
“只有”二字,加强语气,强调了地球不会再 变大。
11.《夏天里的成长》一文,作者采用( 总分)的写作手 法。先总写( 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然后再分写 ( 万物)飞快地生长,(什么)都飞快地生长、(人)也
在尽力地长。
12.《盼》一文,作者围绕( 盼 )写了(盼着下雨)--盼着妈妈同意让“我”出去买东西---( 盼着雨停)、盼 着第二天下雨等事例来写的。表现了童年时代“我”的 ( 天真可爱)。
13.《只有一个地球》一文,作者运用(打比方)的写作 手法,就是通过(比喻)的修辞手法来说明事物的(特征) 的一种方法。本文把(地球 )比作人类的(母亲)、生命 的摇篮,说明地球( 渺小)而又(无私)的特点。打比方 增强了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 )。
14.《月光曲》写贝多芬走进茅屋为( 盲姑娘 )弹一 首曲子,以满足她的(心愿)。从中可以体会到贝多 芬地穷苦人民的(深切同情)和( 热爱 )。
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雨珠比作珍 贵的珍珠玛瑙,生动形象地写出雨后景象的美丽。
拟人句
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起 了风。“嘻嘻地笑”表面上是写风的声音, 实际上是写我的内心暗喜---终于变天了。
1.路边的小杨树忽然沙啦啦地喧闹起来,就像在嘻嘻 地笑。 2.看不见它们的根,山洪涌下的泥埋住了树的下半截, 树却勇敢地顶住了山洪的凶猛。
15.《京剧趣谈》一文,作者写了(《马鞭》)和 (《亮相》)两部分内容,具体介绍了《马鞭》的 (实在道具)、(虚拟道具);《亮相》的(静态 ) 亮相、(动态)亮相。表现了作者对中国传统戏曲 艺术的( 热爱之情 )。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总结复习要点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总结复习要点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总结复习要点WORD格式六上语文复习重点一单元1、《草原》本文记述了老舍先生第一次接见内蒙古草原时看到的漂亮风景及遇到蒙古族同胞热忱欢迎、招待的情形,表现了蒙汉两族人民团结友善的深情厚谊,抒发了作者对祖国河山无穷热爱的思想感情。

2、《丁香结》本文经过写丁香的美并回想了先人的诗句,叹息假如人生没有任何困难,反而平庸无味。

表达了作者冷静、豪放、踊跃的人生态度,对困难忧愁无惧无畏、平时心对待的优异品行。

3、《宿建德江》是一首借景抒怀诗,诗人描绘了停船夜宿建德江江边时看到的风景,抒发了诗人对家乡的想念之情及感触人生的复杂心情。

4、《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写的是急雨中西湖风景的变化多姿,表现了西湖风景的奇异。

5、《西江月 * 夜行黄沙道中》一词,写了乡村夏夜月明风清,空气中飘来阵阵稻花香,到处蛙声和鸣的情形,充分反应了作者对劳感人民的热爱之情。

6、《花之歌》这首散文诗采纳第一人称的手法,把花比作大自然的话语、星星、诸元素之女、亲朋间交往的礼物、婚礼的冠冕及生者赠予死者的祭献,叙述了花的成长与芳香及凋零,显现了花踊跃乐观的态度,赞叹了花神往光明,不管影自怜,也不自命不凡的精神。

7、近义词清鲜—新拘束—拘束鲜羞怯—害羞明亮—明朗惊讶—赞叹浑浊—浑浊蠢笨—蠢笨梦想—理照射—照射想模糊—模糊掩盖—掩盖苍穹—天空孕育—养育赠予—赠予旖旎—柔舒畅—舒坦摇摆—摇动美馥郁—浓烈凝望—凝视美酒—玉液意会—领悟(舒畅)一碧千里—一碧万m?i )飘飘顾影自怜—自命不凡顷襟飘带舞—衣袂(自命不凡—自命高傲反义词洒脱—拘奔驰—缓喧闹—冷柔美—刚舒畅—痛苦无穷—有限束行清健潇洒—木讷蠢笨—伶模糊—清楚俐摇摆—静止馥郁—淡泊仰望—俯视光明—灰暗大方—羞怯自命不凡—自惭形巨大无朋—娇小玲珑顾影自怜—愉悦忘形秽8 词语解说衬着:国画的一种画法,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涂抹画面,以增强艺术效果。

勾画:用线条画出轮廓。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总结复习要点洒脱:(言谈、举止、风格)自然不拘束,文中指草原辽阔平展,在开车时能够为所欲为,而不用担忧有什么危险。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总复习资料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总复习资料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总复习资料第一单元姓名:1、草原1、《草原》作者老舍,原名舒庆春,满族,人民艺术家,主要作品有《骆驼祥子》《龙须沟》。

草原迷人的景色主要体现在景色美和人情美。

表达了作者对美丽可爱的草原充满向往与喜爱之情。

2、“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这句话是全文的中心句。

3、形容草原辽阔的词语:一碧千里、一望无际、广袤无垠、一马平川4、描写草原的古诗句:天苍苍,野茫茫,风吹早低见牛羊。

南北朝《敕勒歌》民歌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古诗2、丁香结1、《丁香结》作者宗璞。

课文整体上先从丁香的样子、颜色、气味等三个方面来描写丁香,又写了丁香结的由来和由丁香结引发的人生感悟。

勉励人们在生活中正视问题、乐观地面对人生。

2、“每到春来,伏案时抬头便看见檐前积雪。

雪色映进窗来,香气直透毫端。

”从“香气直透毫端”可以看出这里的积雪指的是“丁香”。

3、作者以丁香结象征生活中解不开的愁怨。

生活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的,人生的问题也是永远解决不完的。

我们应该正视这些问题,人生的意义或乐趣不就是在这不断地解决人生问题的过程中产生吗?有了这解不完的结,我们的生活才有乐趣,我们的明天才更灿烂。

4、描写丁香的古诗句: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李商隐《代赠》)殷勤解却丁香结,纵放繁枝散诞春。

(陆龟蒙《丁香》)霜树尽空枝,肠断丁香结。

(冯延巳《醉花间》)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李璟《摊破浣溪沙》)3、古诗词三首1、《宿建德江》唐,孟浩然,抒发的是对家乡的思念,旅途的孤独、寂寞之情;《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宋,苏轼,抒发的是对西湖美景的无比热爱之情。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宋,辛弃疾,抒发了诗人陶醉于黄沙道的美景之中,并流露出诗人祈盼丰收,对丰收之年的喜悦以及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2、《宿建德江》借月亮抒发诗人旅途寂寞、孤独之情,《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也写月,抒发了诗人陶醉于黄沙道的美景之中,并流露出喜爱与兴奋。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生字组词及课文背诵复习资料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生字组词及课文背诵复习资料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复习资料(一)词语表1绿毯线条柔美惊叹回味乐趣目的地洒脱衣裳彩虹马蹄热乎乎礼貌拘束举杯感人会心微笑2宅院幽雅伏案浑浊笨拙眼帘参差单薄照耀文思梦想迷蒙模糊花蕾衣襟恍然愁怨顺心平淡6日寇奋战险要手榴弹全神贯注悬崖斩钉截铁热血沸腾攀登居高临下山涧粉身碎骨雹子屹立眺望喜悦壮烈豪迈不屈惊天动地7政府外宾汇集预定爆发排山倒海就位宣告雄伟肃静旗帜语调完毕检阅制服坦克一致距离高潮次序9威风凛凛疙瘩疲倦呆头呆脑冰棍别出心裁技高一筹橡皮跺脚大步流星颓然暴露无遗沮丧抽屉念念有词忘乎所以心满意足10发达理论类似猜测起源适当氧气提供能源昼夜神秘观测拍摄斑点枯萎干燥沙漠磁场抵御因素考察培养12咆哮惊慌嗓子跌跌撞撞拥戴沙哑党员呻吟废话吞没猛然13渔夫汹涌澎湃风暴轰鸣心惊肉跳沉思抱怨倾听探望照顾困难阴冷自作自受湿淋淋渔网糟糕忧虑后脑勺15活生生苔藓草坪甘蔗瀑布增加缝隙软绵绵谚语农作物尽量16斗篷情况袖子瓦蓝衣柜预报喧闹遮盖讲座酱油逗引嘴唇楼梯18晶莹摇篮壮观和蔼资源有限矿产无私慷慨节制枯竭贡献毁坏滥用生态设想例如基地目睹子孙22谱写钢琴幽静断断续续茅屋烛光失明纯熟清幽琴键景象陶醉24一望无际家景郑重供品祭器讲究盼望厨房毡帽项圈刺猬伶俐经历潮汛25预告烟雾昏沉错综澄碧荡漾解散退缩瘦削浮动瞬间凝视骤然凌乱陡然(二)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课文背诵第一单元1 草原这次,我看到了草原。

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道奇丽的小诗。

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五四制)语文课本重点内容整理复习课程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五四制)语文课本重点内容整理复习课程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五四制)语文课本重点内容整理部编版六年级上册(五四制)语文课本重点内容第1课:《草原》1、作者简介: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原名舒庆春,另有笔名絜青、鸿来、非我等,字舍予。

因为老舍生于阴历立春,父母为他取名“庆春”,大概含有庆贺春来、前景美好之意。

上学后,自己更名为舒舍予,含有“舍弃自我”,亦即“忘我”的意思。

北京满族正红旗人。

中国现代小说家、作家,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

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茶馆》。

2、重点字词:勾勒境界洒脱鞭子疾驰彩虹马蹄豆腐拘束羞涩摔跤3、字词释义:渲染:画国画时用水墨或淡色涂抹画面以加强艺术效果。

可以增强氛围,使人感觉情景更加真实。

勾勒:指用线条画出轮廓。

鄂温克:是东北亚地区的一个民族,主要居住于俄罗斯西伯利亚以及中国内蒙古和黑龙江两省区,蒙古国也有少量分布。

第2课《丁香结》1、作者简介:宗璞,原名冯钟璞,女,1928年出生,当代作家,常用笔名宗璞,笔名另有丰华、任小哲等。

中共党员,原籍河南省唐河县,生于北京,著名哲学家冯友兰之女。

曾就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

从事小说与散文创作。

代表作品有短篇小说《红豆》《弦上的梦》,系列长篇小说《野葫芦引》和散文《紫藤萝瀑布》等。

有著作:《三生石》《我是谁》。

2018年,其作品《北归记》获奖第三届施耐庵文学奖。

2、重点字词:缀窥幽雅浑浊笨拙单薄遮掩照耀花蕾愁怨断断续续3、字词释义:朦胧:不清楚,模糊。

斗室:指极小的房子。

毫:指毛笔。

参差:长短、高低、大小等不一致。

第3课《花之歌》1、作者简介:纪·哈·纪伯伦(1883年1月6日——1931年4月10日)黎巴嫩作家、诗人、画家,是阿拉伯文学的主要奠基人,20世纪阿拉伯新文学道路的开拓者之一,被称为艺术天才、黎巴嫩文坛骄子。

其主要作品有《泪与笑》《先知》《沙与沫》等,纪伯伦、鲁迅和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一样是近代东方文学走向世界的先驱。

部编版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下册)重点课文知识点梳理

部编版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下册)重点课文知识点梳理

部编版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下册)重点课文知识点梳理XXX毕业考试重点课文复资料(六年级上下册)一、重点课文可能涉及到的考点1、作者2、文章标题及含义3、文中重点问题4、蕴含的哲理(中心思想)5、写作方法(包括文体)6、评价主要人物7、文章情节二、六年级上册课文重点内容(一)第一单元重点课文:《山中访友》《草虫的村落》★《山中访友》1、作者:XXX2、标题含义:山中访友运用拟人手法;访,拜访;友:指山中的一切自然界的朋友。

3、重点问题:(1)说说作者在山中都拜访了哪些“朋友”,想一想课文为什么以“山中访友”为题。

答:作者拜访的“朋友有老桥、鸟儿、露珠、树、山泉、溪流、瀑布、悬崖、白云、XXX、落花、落叶等一切自然界的朋友。

作者以“山中访友”为题目是运用拟人的手法,将自然界的一切都称之为朋友,这样写更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读读下面的句子,体会如许写的好处。

①啊,老桥,你如一位年高德劭的老人,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吧?答:作者把“老桥”比喻为“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站”是拟人的用法,不但写出了桥的古老,而且也突出了它默默无闻为大众服务的品质,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桥的赞美和敬佩。

②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

答:拟人化的手法,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和鸟儿、XXX这两位朋友和作者之间的默契和亲密的情谊。

4、中心思想:作者与“山中朋友”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天下,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

5、写作方法:构思新奇、富有想象力的散文,采用比喻、拟人、排比等手法,使文笔生动活泼,很好地表达了对山中“朋友”的那份深厚感情。

★《草虫的村落》1、作者:XXX2、标题含义:比喻句,指虫子们的快乐天地。

村落:森林边缘的小丘。

3、重点问题(1)想一想随着作者的目光,你在“草虫的村落”看到些什么。

答:我们和作者一道在草虫的村落看到了街道、小巷、来来往往的“村民们”、花色斑斓的小圆虫、庞大的蜥蜴、甲虫音乐家们、搬运食物的“村民们”、气象观测者、建筑工程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草原》1.《草原》这篇是一篇散文,作者是老舍。

老舍,原名舒庆春,主要作品有《龙须沟》、《猫》、《四世同堂》等,他被称为“人民艺术家”。

2.这篇课文记叙了老舍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围绕一个“美”字,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表现了蒙古族同胞的纯朴、热情、好客,以及蒙汉两族人民团结互助的深情厚谊。

3.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这句话的意思是蒙古族和汉族人们之间的情谊很深,怎么舍得马上就分别!大家站在夕阳无边无际的大草原上,互相倾诉着惜别之情。

这句话是全文的中心句。

2《丁香结》1.《丁香结》一文的作者是宗璞,代表作品有《红豆》、《弦上的梦》,这篇散文分别从视觉和嗅觉描写了丁香花生长环境、开放态势、形状、颜色、气味五个方面的特点。

2.“丁香结”象征着生活中化解不了的烦恼、愁怨。

文章告诉我们生活中总有许多烦恼,要学会用乐观、豁达的态度生活。

3.“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么?”对这句话的理解是:生活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人生的问题也是永远解不完的,我们应该正视这些问题,正是因为有了这些问题,我们的人生才会充满乐趣。

从中可以感受到作者从容、豁达,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3《古诗词三首》《宿建德江》1.《宿建德江》的作者是唐代诗人孟浩然,他的诗多写田园山水,世称孟襄阳,和王维并称为“王孟”。

“宿”的意思是住宿,“宿建德江”写出了写作的地点和事由,描写了诗人旅途中夜泊江上所见的江边夜景,前两句触景生情,后两句借景抒情,抒发了诗人孤寂、忧愁的心情。

2.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移舟:划动小船。

烟渚:烟雾中水中的陆地。

诗意:把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小洲,黄昏时分新愁又涌上我的心头。

3.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野:原野。

旷:空旷。

诗意:旷野无边无际,远处的天空比近处的树木还要低沉。

江水清清,倒映在水中的月亮好像来与人亲近。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1、《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描写了宋代诗人苏轼在望湖楼上饮酒时所见到的西湖山雨欲来和雨过天晴后的景色,由云到风,又由风到雨,生动地写出了大自然的风云变幻,写出了诗人对西湖的赞美之情。

“醉书”的意思是:饮酒之后写下的作品。

2、诗人苏轼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并称“三苏”,和黄庭坚并称“苏黄”,和辛弃疾并称“苏辛”。

35、这首诗写了云、雨、风、水、山、船、楼等多处景物,诗中的动词有:翻、遮、跳、入、吹。

前两句从“黑云翻墨”和“白雨跳珠”写出了“雨急”,后两句用“狂风卷地”和“湖水如天”写出了“景奇”,句句写景,句句含情。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1、“西江月”是一个词牌名。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作者是辛弃疾,他是南宋诗人,字幼安,号稼轩,和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这首词表现了诗人对丰收之年的喜悦和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2诗意:明亮的月光惊起了栖息在枝头的鸟鹊,清凉的晚风仿佛吹来了远处的蝉叫声。

3、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诗意:在稻谷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好像在说着丰收年。

4、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诗意:天空中轻云漂浮,闪烁的星星时隐时现,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我急急地从小桥过溪想要躲雨。

诗意:往日,土地庙附近树林旁的茅屋小店哪里去了?拐了个弯,茅店忽然出现在眼前。

6、这首词通过对“明月、别枝、惊鹊、清风、鸣蝉、鸣蝉、稻花香、蛙声”等景物的描写,渲染出夏夜的宁静迷人,写出了词人对丰年的企盼和对人民生活的关心。

4《花之歌》1、《花之歌》的作者是黎巴嫩诗人纪伯伦,他被称为“艺术天才”、“黎巴嫩文坛骄子”,主要作品有《泪与笑》、《先知》。

2、这篇文章借物抒情,描写了花的成长与凋谢,以花的口吻讲述花儿孕育于冬、开放于春、成长于夏、凋谢于秋,赞美了花积极乐观的态度,从不顾影自怜,从不孤芳自赏,借花写出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生活的追求,告诉我们要积极乐观地生活。

3、对“我是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我是婚礼的冠冕,我是生者赠予死者最后的祭献。

”这句话的理解:花可以作为表情达意的礼物,可以作为婚礼的装饰,可以作为葬礼的祭献。

写出了花对人类无私的奉献,同时说明花是人类纯洁、神圣感情的寄托。

、日积月累: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过故人庄》(唐)孟浩然2、关于丁香的的诗句:(1)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李商隐《代赠二首(其二)》(2)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李璟《推破浣溪沙》(3)殷勤解却丁香结,纵放繁枝散诞春。

——陆龟蒙《丁香》(4)霜树尽空枝,肠断丁香结。

——冯延巳《醉花间》3、描写四季景色的名句(1)春: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2)夏: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杨万里《小池》(3)秋: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王勃《滕王阁序》(4)冬: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5《七律·长征》1.《七律·长征》是毛泽东在红军长征胜利结束时写下的一首诗。

全诗生动地概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赞颂了中国工农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诗句中“暖”和“寒”形成了鲜明对比,既写出了天气情况,又写出了战士们的心理感受。

“暖”字表达了红军战士渡过金沙江后的喜悦,“寒”字表现了红军夺取泸定桥时的惊险悲壮。

6《狼牙山五壮士》1.《狼牙山五壮士》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的,全文记叙的顺序是:①接受任务;②诱敌上山;③引上绝路;④英勇歼敌;⑤跳下悬崖。

表现了五壮士热爱祖国和人民,勇于牺牲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

2.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

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石头比作“雹子”,说明石头砸下非常密集,非常有力。

充分体现出五壮士英勇杀敌的决心和与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

3.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

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

“斩钉截铁”、“走”、“热血沸腾”这几个词语是对五位战士神态、语言的描写,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他们毅然选择了“绝路”,体现了他们对人民群众深切的爱和崇高的自我牺牲精神。

4.课文第2自然段既关注了人物群体,也写了每一位战士,这样写的好处是:这一段写到了“面”——人物的群体,也写到了“点”——每一位战士。

这种方法叫点面结合,这样点面结合,全面而又细致地展现了五壮土痛击敌人的情景: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7《开国大典》1.《开国大典》记叙了1949 年 10月 1日在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主要向我们介绍了会场、典礼、阅兵式、群众游行四个盛大场面,表达了中国人民对新中国的诞生无比自豪、激动的心情。

2、“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指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这句话,表达了全场三十万人以及全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欢欣鼓舞的心情。

3、课文描写阅兵式的场面时,既具体写到了海军、步兵、炮兵、战车师、骑兵师等兵种接受检阅的情况,也从整体上介绍了部队经过主席台前的情况,有点有面,详细具体,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8《灯光》1.《灯光》写的是作者漫步在天安门广场,由看到的千万盏灯和听到的“多好啊”回忆起一段关于“灯光”的往事,歌颂了革命先辈为了后代的幸福生活,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崇高精神,说明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2.文中“多好啊!”这句话出现过三次。

第一次是路人在欣赏天安门广场美丽的夜景时发出的由衷的赞叹。

第二次是郝副营长看到书上插图时自言自语说的,他当时可能想到图上孩子在灯光下看书真令人羡慕呀。

第三次是郝副营长跟作者谈话时说的。

他当时可能会想到等战争胜利以后,孩子们都能在电灯下学习,多好啊。

3.这位年轻的战友不惜牺牲自己的性命,为了孩子们能在电灯底下学习,他自己却没来得及见一见电灯。

这句话中“孩子们在电灯底下学习”成了“幸福与安乐生活”的一种象征,表现了革命先烈不惜牺牲自己的性命为后代谋幸福的无私奉献的精神。

4、背诵《七律·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5.日积月累(1)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三国] 诸葛亮(2)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三国] 曹植(3)祖宗疆土,当以死守,不可以尺寸与人。

——[宋] 李纲(4)位卑未敢忘忧国。

——[宋] 陆游(5)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叶挺9《竹节人》1.《竹节人》围绕“竹节人”主要写了“我们”用毛笔做竹节人、“我们”斗竹节人、老师没收竹节人、老师玩竹节人这几件事。

表现了作者童年生活的快乐、有趣,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

2.只见老师在他自己的办公桌上,玩着刚才收去的那竹节人。

双手在抽屉里扯着线,嘴里念念有词,全神贯注,忘乎所以,一点儿也没注意到我们在偷看。

他脸上的神情,跟我们玩得入迷时一模一样。

这段话描写了老师玩竹节人时的动作、神态。

从“念念有词、全神贯注、忘乎所以”这些词语中,我发现老师也和我们一样,有着一颗童心,也侧面表现了竹节人游戏的好玩。

3、教室里的课桌破旧得看不出年纪,桌面上是一道道豁开的裂缝,像黄河长江,一不小心,铅笔就从裂缝里掉下去了。

这个句子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课桌的裂缝比作黄河长江,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课桌的破旧。

10《宇宙生命之谜》1.《宇宙生命之谜》介绍了科学家探索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的艰难历程,说明到目前为止,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仍然是一个未解的谜。

2.从第三自然段我们知道生命存在的条件:一是保证一定的温度,二是有水分及生命物质,三是有适当的大气成分,四是有足够的光和热。

3.地球自转一圈是23小时56分4秒,火星自转一圈是24小时37分。

这个句子运用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既具体地写出了地球和火星自转的特点,又让读者知晓了它们的自转周期大致相同。

13《故宫博物院》1.《故宫博物院》围绕故宫博物院介绍了四个材料,材料一依次介绍了(故宫的位置、历史和地位,故宫各宫殿的位置及作用,回望故宫全貌。

材料二简单介绍了重建太和殿的过程。

材料三是摘自故宫博物院官方网站上,简单介绍故宫及参观故宫的相关事宜;材料四是故宫博物院平面示意图。

2、故官建筑群规模宏大,建筑精美,布局统一,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