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料加工、进料加工,一般贸易谁能带来更大收益。

合集下载

【老会计经验】不同贸易方式下生产企业出口退税的税收筹划

【老会计经验】不同贸易方式下生产企业出口退税的税收筹划

【老会计经验】不同贸易方式下生产企业出口退税的税收筹划在出口大幅回落的情况下,出口企业效益明显下降,其中以低端制造业受到的影响最为直接,有些企业甚至面临生存压力。

在人民币升值和欧美市场需求的锐减,退税率不断调整、贸易经营方式不断变化的情况下,生产型出口企业要想在利润挤压中生存下来,更应该积极运筹,采用不同的退税筹划方法,把出口成本降到最低。

我国享受出口退(免)税的货物贸易方式中一般贸易、加工贸易占有约95%的绝对比重,是我国出口贸易方式的主要类型,下面仅就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两种主要类型的出口退税来进行分析筹划。

(一)一般贸易方式与加工贸易方式选择的税收筹划1.一般贸易货物主要是从境内采购原辅材料、零部件、元器件等料件,是来自本国的要素资源;而加工贸易的货物主要是从境外进口料件,是来自国外的要素资源,只是在我国进行了加工和装配。

从采购方式的筹划来看,国内采购与进料加工方式相比,宜采用进料加工方式,而一般贸易主要的原材料是来自于国内;并且在国外采购的3种方式中加工贸易的方式也较为合理。

随着国内材料比重的减少,进口材料的增加,进出口差额在缩小,总税负也在减少。

因此,进料加工贸易方式下企业承担的总税负要低于一般贸易方式,企业选择进料加工方式为佳。

2.根据财税[2005]25号的规定,自2005年1月1日起,经国家税务局正式审核批准的当期免抵的增值税税额应纳入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的计征范围,分别按规定的税(费)率征收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

由于进料加工贸易方式下税负较轻,也就是说一般贸易方式下要承担比进料加工方式下更多的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因此企业选择进料加工方式为佳。

(二)进料加工和来料加工方式的选择的税收筹划来料加工和进料加工是加工贸易最基本的两种方式,企业可以通过加工贸易方式的选择,达到降低税收负担的效果。

以下从3个方面对两种贸易方式下的出口税收进行比较(不考虑对企业所得税的影响)。

进料、来料与一般贸易的出口

进料、来料与一般贸易的出口
进料、来料与一般贸易的出口退 税差异及处理重点
是否出 口退税 进料加工 是
适用企业 部分料件保税进口、部分国内采购,能够 取得较多进项税的企业 料件全部或大部分保税进口,只能取得水、 电及其他小额进项税的企业 进口料件不属于海关允许保税进口范围或 其他情况
料加工VS来料加工举例1-利润率变化对企业利益的影 响 1、进口保税料件价值1,000万元,出口售价1,600万元,为加 工该批产品耗用国内采购的进项税额为20万元,该产品征税 率17%,退税率13% 出口退税=进项税额-(出口销售额-保税进口材料)*(17%-13%) =20-(1,600-1,000)*4% =-4万元 即该企业应纳税4万元
容易忽略的进项税发票取得 • 1、采购低值易耗品误列为固定资产(如一次大批量采购 办公桌,每件办公桌均不超过人民币2,000元,但总价值 超2,000元); • 2、固定资产的修理费用资本化,没有列做修理费用; • 3、公司车辆汽油费等; • 4、水费、电费; • 5、零星采购没有取得进项税发票; • 6、运费
进口料件VS国产料件采购
出口售价为900万元,免税进口料件金额为600万元,国内采 购材料进项税额为17万元,征税率为17%,退税率为13% 免抵退税不予免征和抵扣税额=(900-600)*(17%-13%)=12 万元 免抵退税额=(900-600)*13%=39万元 当期应纳税额=12-17=-5万元 应收出口退税=5万元 当期产品成本=600+17/0.17+12=712万元
选择进料加工VS来料加工举例2-进项税多少对企业利益 的影响 1、进口保税料件价值1,000万元,出口售价1,600万元, 为加工该批产品耗用国内采购的进项税额为30万元,该 产品征税率17%,退税率13% 出口退税=进项税额-(出口销售额-保税进口材料)*(17%13%)=30-(1,600-1,000)*4% =6万元 如改为来料加工则无法取得6万元退税,企业损失利益6 万元

一般贸易VS进料加工税收差异分析

一般贸易VS进料加工税收差异分析

一般贸易V S进料加工税收差异甲公司的某项业务中,进口原材料的付汇金额为100万元(海关审核确定的价值与付汇金额一致),原材料的关税税率为4%,增值税税率为17%,利用该原材料加工成的产品出口不含税金额为150万元,增值税退税税率为13%,该原材料加工成产品需要消耗国内购进的辅助材料,不含税金额为20万元。

一般贸易进出口现金收支分析一般贸易现金收入:1.产品出口收汇金额:150万元;2.产品出口可免抵退税额:150×13%=19.50(万元);3.现金收入合计金额为:150+19.50=169.50(万元)。

一般贸易现金支出:1.原材料进口付汇金额:100万元;2.原材料进口关税:100×6.5%=6.50(万元);3.原材料进口增值税:(100+6.50)×17%=18.11(万元);4.辅助材料购进货款:20万元;5.辅助材料购进支付增值税:20×17%=3.40万元;6.产品出口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征退差):150×(17%-13%)=6(万元);7.现金支出合计金额为:100+6.5+18.11+20+3.40+6=154.01(万元)。

现金收支丁字账(一般贸易)现金收支净额:169.50-154.01=15.49(万元)。

进料加工现金收支分析进料加工现金收入:1.产品出口收汇金额:150万元;2.产品出口可免抵退税额:(150-100)×13%=6.50(万元);3.现金收入合计金额为:150+6.50=156.50(万元)。

进料加工现金支出:1.原材料进口付汇金额100万元;2.辅助材料购进货款:20万元;3.辅助材料购进支付增值税:20×17%=3.40万元;4.产品出口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征退差):50×(17%-13%)=2(万元);5.现金支出合计金额为:100+20+3.40+2=125.40(万元)。

来料加工与进料加工两种进出口加工贸易方式综合对比

来料加工与进料加工两种进出口加工贸易方式综合对比

来料加工与进料加工两种进出口加工贸易方式综合对比在对外贸易中,进料和来料是加工贸易的两种主要经营方式,出口货物分别享受退(免)税与免税政策,由于贸易方式与税收政策密切相关,是进料还是来料,是退税还是免税,税负低是主要影响因素。

进料加工与来料加工的区别一是贸易。

进料加工是出口企业用外汇从国外购进原材料,经生产加工后复出口的一种贸易方式;而来料加工是由外商提供一定的原材料或技术设备,出口企业根据要求进行加工装配,将成品出口收取加工费的一种贸易方式。

二是风险。

进料加工使用外汇占用周转资金,承担着出口货物质量与国外销售的风险;来料加工不占用资金,也不考虑销售存在的风险。

三是物权。

进料加工拥有产品的所有权,出口企业与外商是买入与卖出的交易关系。

来料加工不拥有产品的所有权,出口企业与外商之间是受托与委托的协议关系。

四是税收。

进料加工自营或委托代理出口的货物生产企业增值税执行“免、抵、退”税办法,其应税消费品免征消费税。

外贸企业增值税执行“免、退”税办法,其应税消费品退还消费税。

来料加工出口货物实行免征增值税、消费税办法,加工企业取得的工缴费收入免征增值税、消费税,出口货物所耗用国内原料支付的进项税额不得抵扣,转入生产成本,其国内配套的原材料已征税款也不予退税。

税收政策比较与分析在加工贸易中,进口料件的占比、征退税率之差的大小以及出口价格的高低,都会影响出口企业对进料还是来料加工方式的选择,在同等条件下,看点就是税负的差异(不考虑所得税因素)。

(一)征、退税率之差的大小按照税法规定,外销收入乘以征、退税率之差的积要计入主营业务成本,如果在外销收入一定的前提下,征、退税率之差越大,出口企业所要承担的成本税负就越高。

例如:某生产型出口企业A为国外客商B加工一批货物,进口保税料件组成计税换算为人民币的价格为2000万元,加工后复出口的货物换算为人民币的总价格为3500万元(单证收齐)。

假设货物全部出口无内销发生,其加工所耗国内购进的料件及其他费用进项税额为70万元人民币,增值税适用税率为17%,出口退税率为13%,试分析出口企业选择进料还是来料加工较为合适。

来料加工、进料加工,一般贸易谁能带来更大收益。

来料加工、进料加工,一般贸易谁能带来更大收益。

1、来料加工、进料加工,一般贸易谁能带来更大收益。

星期一,****海关加工贸易备案科的一位同志打电话问我,来料加工和进料加工在税收上有什么不同的政策,大家都有这样的常识,海关,税务向来都是各扫门前雪,就是同属海关,备案也绝对不回答核销的问题,刚接电话觉得蹊跷,原来是因为来料加工今年的备案增幅太过异常了,他们希望能够找到权威的合理的解释。

据上海当地媒体的报道,去年第一季度,浦东企业受规避出口退税政策调整的影响,一般贸易比例下降,来料加工贸易剧增。

一季度来料加工11.6亿美元,同比增长1.7倍,数据表明:出口退税率与一般贸易出口成本呈负相关效应。

按现行政策,我国对出口产品实行出口退税时,针对不同的贸易方式,采取不同的退(负)税管理办法。

1、对一般贸易、进料加工出口的货物,我国实行的是“免、抵、退”税收政策,“免”是指出口自产货物免征本环节增值税,“抵”出口耗用的国内进项抵顶内销的应纳税额,“退”出口耗用的国内进项抵顶内销的应纳税额,未抵顶完的部分予以退税。

2、对来料加工实行的是“免税不退税”的税收政策,出口货物所含的进项税额不予抵扣和退税。

而不同贸易方式采用不同退税管理办法,对生产型出口企业的影响是不同的。

首先明确两个概念:1、出口退税退什么,出口退税:退的是出口货物在国内生产和流转环节已经交纳的增值税,消费税,如果出口的是属于免税的商品:混合饲料,是不能退税的,所以,在跟很多外企老总探讨退税时,由于语言等等原因,他们往往错误的认为,如果征17,退13的商品,我出口100,就应按13,退税额==出口销售额x退税率,这种认识是错误的,如果企业出口100万商品,国内采购的原辅材料,水电燃油,未能索取到1分钱的专用发票,请问他能不能退税,----不能2、退多少:是不是把所有的进项都退给你。

也不是:明确了出口退税的概念,我们接着说出口退税的计算。

尽管免抵退有5步计算公式,这五步公式能够现场列示的企业我想不会太多,因为现在上免抵退操作系统以后,电脑已经代替了人脑,每个月的汇总表计算是自动生成的,少去了人工计算,使得对于免抵退的计算的理解更加不够深刻。

论进料加工相对一般贸易对税负及成本的影响分析

论进料加工相对一般贸易对税负及成本的影响分析
???1、从税负差异角度
(1)关税:一般贸易比进料加工多征进口环节关税A*C%
?(2)增值税:一般贸易比进料加工多=【B*17%+D*(17-b)%—E】—【B*17%+D*(17-b)%—A(17—b)%—E】=A(17—b)%
(3)城建税及教育费附加:一般贸易比进料加工多=A(17—b)%*10%
从以上分析可以得出该笔业务进料加工比一般贸易将降低成本=A*【C%+(17—b)%*110%】*75%
???由此可以看出进料加工节省的成本只与进口原料的金额、进口原料的关税率以及出口产品的退税率有关.
?此外,由于进料加工进口原料不需交纳关税及增值税,从而可大幅降低存货资金的占用量。
????上述分析是针对基本政策理论而言的,实务中许多条件是在不断变化的。
1、进口原料免征进口环节关税及增值税
2、内销收入产生的销项税=B*17%
3、出口产品免征出口环节增值税,但是
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的税额=D*(17-b)%—A(17—b)%
免抵退税额=D*b%—A*b%
4、月末应缴增值税税额=B*17%+D*(17-b)%—A(17—b)%—E
(三)税负及成本差异
除去所得税的影响,进料加工比一般贸易多创利润净额为=139803.75*75%=104852.81元
(一)采用一般贸易
1、进口原材料需交关税=A*C%
进口原料需征增值税=(A+A*C%)*17%
2、内销收入产生的销项税=B*17%
3、出口产品免征出口环节增值税,但是
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的税额=D*(17-b)%
免抵退税额=D*b%
4、月末应缴增值税税额=B*17%+D*(17-b)%—E

加工贸易方式如何选择进料与来料“税”主沉浮

加工贸易方式如何选择进料与来料“税”主沉浮

乐税智库文档财税文集策划 乐税网加工贸易方式如何选择进料与来料“税”主沉浮【标 签】加工贸易方式,进料与来料,出口退税【业务主题】出口退税【来 源】 在对外贸易中,进料和来料是加工贸易的两种主要经营方式,出口货物分别享受退(免)税与免税政策,两者选择,“谁”更让出口企业为之心动,其实好多原因都因 “税”而左右,因为贸易方式选择取决于税收政策,是进料还是来料,是退税还是免税在选择的AB之间,可能都会因贸易形势变化、国内政策调整以及条件、成本、时效等多方因素,而改变A或B的选择,最终还要看 “税”上谁能让出口企业利益拥有最大化。

一、进料加工与来料加工的区别 进料加工与来料加工之间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一是贸易。

进料加工是出口企业用外汇从国外进口原材料、元器件、配套件和包装材料,经生产加工后复出口的一种贸易方式;而来料加工是由外商提供一定的原材料、半成品、零部件、元器件及技术设备,出口企业根据外商的要求进行加工装配,将成品出口并收取加工费的一种贸易方式。

二是风险。

进料加工使用外汇占用周转资金,承担着出口货物质量与国外市场销售的风险;来料加工不必占用资金,只要货物质量合格也不考虑销售存在的风险。

三是物权。

进料加工拥有出口货物的所有权,出口企业与外商是买出与卖入的交易关系。

来料加工不拥有出口货物的所有权,出口企业与外商之间是受托与委托的协议关系。

四是税收。

进料加工自营或委托代理出口的货物生产企业增值税执行“免、抵、退”税办法,即出口货物在产品的销售环节免税,内、外销货物进项税额准予抵扣的部分与销项税额抵扣,不足抵扣的按规定申报办理退税;其出口的应税消费品免征消费税。

外贸企业增值税执行“免、退”税办法,即对本环节增值部分免税,进项税额退税;其收购出口的应税消费品退还消费税。

来料加工出口货物实行免征增值税、消费税,加工企业取得的工缴费收入免征增值税、消费税,出口货物所耗用国内原料支付的进项税额不得抵扣,转入生产成本,其国内配套的原材料已征税款也不予退税。

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区别

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区别

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区别与一般贸易相比,好处在于:全额保税,就是说进口的东西不用缴一分钱的税收,包括关税和增值税。

加工贸易也有退税,加工过程中所使用的国产料件是可以退税的。

但加工贸易商品必须全部复出口,做核销。

相比一般贸易,加工贸易的海关监管方式也严格的多,复杂的多。

加工贸易与一般贸易的最大区别就是进口时加工贸易不用交关税和增值税,一般贸易就得交了,其次加工贸易还分来料,进料,辅料,常见的就是这三种,其中来料加工贸易出口不收汇,由国外客户免费提供原材料,买方只负现加工,收取加工费,加工完成品后,再返回卖方,进料就是出口可以收汇,是国内出口单位自筹资金购进原材料加工成品也口。

一般贸易的话就没有限制了,正常进出都可以,出口收汇,进口交关税,付汇1、什么是加工贸易 ?加工贸易是指经营企业进口全部或部分原辅材料、零部件、元器件、包装物料(以下简称料件),经加工或装配后,将制成品复出口的经营活动,包括来料加工和进料加工。

加工贸易制度的基本环节是:备案→进口→加工→出口→核销。

2、什么是加工贸易货物?加工贸易货物是指加工贸易项下的进口料件、加工成品以及加工过程中产生的边角料、残次品、副产品等。

加工贸易货物不得抵押、质押、留置。

3、什么是来料加工贸易?来料加工贸易是指进口料件由境外企业免费提供,经营企业不需要付汇进口,按照境外企业的要求进行加工或者装配,只收取加工费,制成品由境外企业销售的经营活动。

4、什么是进料加工贸易?进料加工贸易是指进口料件由经营企业付汇进口,制成品由经营企业外销出口的经营活动。

进料加工包括对口合同进料加工和非对口合同进料加工。

5、进料加工与来料加工的区别是什么?进料加工经营企业付汇购买进口料件,来料加工则是由外商免费提供进口料件,不占用我方外汇;进料加工经营企业拥有料件和产品的所有权,自定生产、自定销售、自负盈亏、自担风险,而来料加工经营企业不拥有料件和产品的所有权,只收取加工费,不参与利润分配,不承担经济风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来料加工、进料加工,一般贸易谁能带来更大收益。

星期一,****海关加工贸易备案科的一位同志打电话问我,来料加工和进料加工在税收上有什么不同的政策,大家都有这样的常识,海关,税务向来都是各扫门前雪,就是同属海关,备案也绝对不回答核销的问题,刚接电话觉得蹊跷,原来是因为来料加工今年的备案增幅太过异常了,他们希望能够找到权威的合理的解释。

据上海当地媒体的报道,去年第一季度,浦东企业受规避出口退税政策调整的影响,一般贸易比例下降,来料加工贸易剧增。

一季度来料加工11.6亿美元,同比增长1.7倍,数据表明:出口退税率与一般贸易出口成本呈负相关效应。

按现行政策,我国对出口产品实行出口退税时,针对不同的贸易方式,采取不同的退(负)税管理办法。

1、对一般贸易、进料加工出口的货物,我国实行的是“免、抵、退”税收政策,“免”是指出口自产货物免征本环节增值税,“抵”出口耗用的国内进项抵顶内销的应纳税额,“退”出口耗用的国内进项抵顶内销的应纳税额,未抵顶完的部分予以退税。

2、对来料加工实行的是“免税不退税”的税收政策,出口货物所含的进项税额不予抵扣和退税。

而不同贸易方式采用不同退税管理办法,对生产型出口企业的影响是不同的。

首先明确两个概念:1、出口退税退什么,出口退税:退的是出口货物在国内生产和流转环节已经交纳的增值税,消费税,如果出口的是属于免税的商品:混合饲料,是不能退税的,所以,在跟很多外企老总探讨退税时,由于语言等等原因,他们往往错误的认为,如果征17,退13的商品,我出口100,就应按13,退税额==出口销售额x退税率,这种认识是错误的,如果企业出口100万商品,国内采购的原辅材料,水电燃油,未能索取到1分钱的专用发票,请问他能不能退税,----不能2、退多少:是不是把所有的进项都退给你。

也不是:明确了出口退税的概念,我们接着说出口退税的计算。

尽管免抵退有5步计算公式,这五步公式能够现场列示的企业我想不会太多,因为现在上免抵退操作系统以后,电脑已经代替了人脑,每个月的汇总表计算是自动生成的,少去了人工计算,使得对于免抵退的计算的理解更加不够深刻。

其实这五步公式,是为了控制一般贸易、进料加工和内销等多种经营在不同的情况下的不同退税,例如----内销大了会免抵掉了,没有退税,-----进项大了不会把所有的进项都退给你。

按照销售额x退税率计算的最大退税额退税后,剩余的要结转下期留抵----外销和内销比例中,外销大,抵顶内销应纳税额还有剩余的会产生退税。

加上进料,情况就更多了,尽管情况多多,但是,退税就是退出口货物在国内生产和流转环节已经交纳的增值税,从一个长远的正常的期间考虑,企业“免抵退”最终退的是进项-进项税额转出===国内进项--(出口收入--进口料件)x(征税率—退税率)所谓正常:不会出现进项过大,超过出口x退税率,需要结转下期的情况。

也不会出现出口收入大于进口料件,结转下期继续抵减的情况。

并且不考虑内销,仅对出口退税进行的考虑和计算。

简单说企业就生产这么一批货出口,购买的和进口的原料数量严格按照预算的理论数据。

刚才的退税公式会产生三种计算结果:,国内进项等于征退差:国内进项小于征退差:国内进项大于征退差********下面介绍一个案例:****是我的一个客户,生产PE管,是台资企业,台湾的橡塑制品一直非常有优势,台塑大王王永庆在江浙的企业有关联关系,这些是题外话这个企业2003年出口收入2000万,进口PE颗粒1000万,国内进项36万,去年征17,退15,,企业去年全年退税36--(2000—1000)x(0.17-0.15)=16万-------退税16万用2003年的财务结构计算2004年退税36--(2000—1000)x(0.17-0.13)=---4万也就是说退不着税,要征税4万也就是说由3-国内进项大于征退差变为2-国内进项小于征退差。

由免抵退,变为免抵征。

我们开始为企业定制的方案一 ---改进料加工贸易方式为来料加工不退税也不征税。

免掉了4万的应交税金了,大家知道,进项税额转出是转到成本去了,所以贸易方式的改变使成本直接降低了4万。

但是进料来料转换条件:进料:----付汇,来料----不付汇对于来料转进料,想节省购付汇费用,或资金不够充足的企业是可以选择----进料抵扣,此种贸易方式的核销仅限于外商投资企业,且进口方和出口方为同一客户,事先必须抱经外汇局批准。

中资企业不能做进料3)进料从A,B,C,D进,出口到A”,B”,C”,D”,都可以来料只能从A到A所以说并不是所有的进料加工都可以转换为来料加工,由于企业从美国进口的料件,产品销往世界各地,而且是台资企业,无法利用本社把进料加工改变为来料加工方案二:改一般纳税人为小规模,1000万收入,改不了(增值税实施细则:第三十条一般纳税人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应按销售额依照增值税税率计算应纳税额,不得抵扣进项税额,也不得使用增值税专用发票:(一)会计核算不健全,或者不能够提供准确税务资料的;(二)符合一般纳税人条件,但不申请办理一般纳税人认定手续的。

我们在深入企业财务和经营后又定制了方案三--------进项--(出口收入--进口料件)x(征税率—退税率)原因1 )增值大2),进项少,3)征退税率差大1)增值是可以控制的调整,对于运费,保费和佣金的处理,直接影响增值的大小。

例如CIF价一定要调为FOB,不要随意按报关行的任意录入数,佣金一定要签定明佣暗佣,调减收入,而不要签定累计佣,列支在营业费用是不能冲减收入的,企业在2003年的全年佣金支出100万列支在营业费用,此项支出影响进项转出100x0.04=4万。

建议企业签定明佣,直接冲减收入,以上方法目的是减少增值,对于生产企业出口货物缴税的企业同样会诱发企业利用关联方交易高报进口料件金额,低报出口成品金额,从而导致企业偷逃增值税和所得税。

在这个反避税的问题上税务征管和稽查一直都没有很好的措施,2)、进项在目前的中国行情中是可以控制的,对于采购国内材料的企业,注意索要增值税专用发票,就是对方为小规模,也可以换开税务局代开的可以抵扣的发票。

例如:此企业从小规模企业购买的原材料索要的普通发票万有100万,即使不能开具专用发票,换开税务代开的可以抵扣的发票,一项就可增加抵扣100/1.06x0.06=5.66万,而且,在后来的执行过程中,对于有家不换开普通发票的企业,我们敏感的推测对方发票开具有可能是阴阳联---大头小尾。

有利的避免了发票发票犯罪的潜在风险、此外,企业会计在增值税进项抵扣的政策理解不到位,仅耗材和备品备件,低值易耗全年就少抵扣20/1.17x0.17=2.9万,此方案使企业免抵征变为免抵退,(36+5.66+2.9)--(2000-100-1000)x0.04==8.56方案二主要的思路是开源节流,增加进项,减少增值。

3)对于征退税率差,要谨慎选择商品编码,----目前各地海关报关的商品代码,有些商品不够统一,如:木地板(有的地区按拼花地板(的商品代码报关给予退(免)税,有的地区按木地板的商品代码报关不予给予退(免)税,同样软件出口有的地区报关的商品代码不统一。

我曾经亲见企业由于编码选择的不同,-----A例如一家生产火柴的企业,出口的半成品火柴杆-----编码45020000块,板,片或条状的天然木块,征17,退0同样一家企业编码 44219090.90 ,为未列明的木制品,征17,退13。

所以涉及木材加工工序少的,要严格界定是否天然----是区分是否取消退税的原则-----B:板栗。

200819911,按13%征税,按5%退税的栗仁(用醋或醋酸以外其他方法制作或保藏的), 200819912,熟制按17%征税,按13%退税的栗仁(用醋或醋酸以外其他方法制作或保藏的)由于加工厂是以农产品收购凭证作为进项的,所以*****-----C:出口的米粉干(海关税则码只有一个19023010)在申报退税时却有二个商品编码,190230101(征13%退5%)和190230102(17%退13%),按照出口产品的退税率确定。

对于米粉干,一般来说,如果是熟制品,则是征17%退13%的税率;否则,是征13%退5%的税率。

(2004-8-24)-----D:还有一家企业生产泡菜,出口编码,征13,退5另一家企业,进行了工艺改革,添加了甜菊糖,把泡菜的这种朝鲜族民族的就餐小咸菜,变成了佐餐食品,出口日本,他选用了编码 20060090,其他糖渍蔬菜,水果,坚果,征17,退13,我们不是专家很难说清泡菜是盐渍还是糖渍涉及对于农副产品的要严格界定是否是咸菜,是否是罐头,是简单的晾晒,冷藏,冷冻,包装,脱水还是有其他深加工工序,曾经有一个日资企业要求我们作筹划。

他的主要出口产品是紫菜,征13,退5,当时我们知道江浙的一家企业因为紫菜生产的工艺和工序的复杂,为紫菜的加工产品申请了征17,退13的新编码,所以我们建议他把出口后在日本的部分再深加工精加工的工艺放在国内,直接增加收益4%,他的经理接受的我们的建议。

企业近两年发展很迅速。

当然,并不是所有产品都会有模糊点和边缘状态,但是,企业首先要有筹划意识,从哪几个方面来着手考虑。

后来企业又提出了要求,希望做一般贸易,于是,我们结合企业的经营和税务,做了第三套方案对于一般贸易和进料加工同样享受免抵退政策,采用什么方式,除了退税和征税的考虑,离不开价格因素:例:一般贸易:出口A,国内采购B,征17,退13进料加工:出口A,进口料件C,一般贸易出口成本=B+Ax(0.17-0.13)进料加工出口成本=C+(A-C)x(0.17-0.13)最后比较: CX0.04===C--B,即B/C=0.96时,即国内采购的价格是进口料件的0.96倍时,两者相当,*******大于0.96时,进料合算((显然))例如::客户介绍:大口径塑料制品,一般贸易国内采购PE,B=9000/吨,C=8000/吨,B-B/C==1.13》0.96,进料核算。

******小于0.96时,一般贸易核算(((显然)))例如:假设一般贸易国内采购B=7000/吨,C= 8000 /吨,B/C==0.88《0.96 ,一般贸易国内采购核算*******我们一般认为,谁价格便宜,谁核算,但是在B /C(0.96---1)的区间上会出现尽管国内采购价格小但是综合成本却较高的异常,。

例如:假设,一般贸易国内采购B=7700/吨,C=8000 /吨,B /C==0.97》0.96 ,按常规理解7700《8000,国内采购核算,但是由于进料的进项税额转出中有抵减额8000X0.04=320,所以进项税额转出影响的成本增加因素比一般贸易要小。

所以会出现国内采购价低但是整体计算成本并不低的情况,折这时的利益取舍是选择进料加工的贸易方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