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世家学案

合集下载

《孔子世家》教案很好

《孔子世家》教案很好

《孔子世家》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孔子世家》中的经典语句;(2)能够概括孔子的一生及其主要思想;(3)能够分析并评价孔子的历史地位和对后世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孔子世家》的内容;(2)运用对比分析的方法,了解孔子与其他思想家的不同之处;(3)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评价孔子的思想和对社会的影响。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尊重传统文化,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3)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道德修养。

二、教学重点1. 孔子的一生及其主要思想;2. 孔子在中华文化史上的地位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1. 孔子的思想观念与现代社会的联系;2. 如何评价孔子的历史地位和对后世的影响。

四、教学准备1. 教材:《孔子世家》;2. 参考资料:有关孔子的书籍、文章、视频等;3.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孔子简介视频,引导学生了解孔子的生平事迹;(2)教师简要介绍《孔子世家》的背景及意义。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孔子世家》,理解故事情节;(2)学生概括孔子的生平事迹,梳理其主要思想。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对比分析孔子与其他思想家的不同之处;(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交流分享。

4.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孔子的思想观念,阐述其现实意义;(2)教师分析孔子在中华文化史上的地位,评价其对后世的影响。

5. 课堂练习(1)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完成相关练习题;(2)教师点评答案,解答学生疑问。

6. 总结拓展(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孔子的重要思想;(2)学生分享学习感悟,发表对孔子的评价。

7. 布置作业(1)学生课后背诵《孔子世家》中的经典语句;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孔子世家》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

《孔子世家》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

《孔子世家》教案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识记《孔子世家》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2)能够概述孔子的一生及其主要思想。

(3)能够分析并评价孔子的历史地位和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孔子世家》的内容。

(2)学会运用文献研究、对比分析等方法,对孔子及其思想进行深入探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

(2)培养学生尊重传统文化、传承传统文化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 孔子的一生及其主要思想。

2. 孔子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

三、教学难点1. 孔子的思想观念,如仁、义、礼、智、信等。

2. 孔子世家后代的发展及对后世的影响。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孔子及其世家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孔子世家》,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关键词语和句子。

3. 课堂讲解:详细讲解孔子的一生及其主要思想,重点解析孔子的思想观念。

4. 合作探讨: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探讨,分享对孔子及其思想的看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5.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提高语文素养。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3. 小组合作探讨:评价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沟通交流等。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 运用案例教学法,挑选《孔子世家》中的典型事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孔子及其思想。

3. 结合历史背景,让学生了解孔子所处时代的特点,有助于理解孔子的思想观念。

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孔子的一生及其主要思想,引导学生掌握课文内容。

2. 谈话法: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

孔子世家教学教案

孔子世家教学教案

孔子世家教学教案第一章:孔子生平介绍1.1 出生背景1.2 家庭教育与成长1.3 孔子成年后的教育活动1.4 孔子的政治理想与实践1.5 孔子的晚年生活第二章:儒家思想概述2.1 仁爱思想2.2 礼制与秩序2.3 中庸之道2.4 孝道与家庭伦理2.5 君子与小人第三章:孔子教育理念与实践3.1 教育目标:培养君子3.2 教育方法:因材施教、启发式教学3.3 学习态度与方法:谦虚好问、学思结合3.4 孔子创办私学的实践经验3.5 孔子的教育思想对后世的影响第四章:孔子的道德修养观4.1 仁德与道德修养4.2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4.3 克己复礼为仁4.4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4.5 孔子道德修养观的现实意义第五章:《论语》与儒家文化传承5.1 《论语》的成书背景与结构特点5.2 《论语》中的儒家思想精粹5.3 儒家文化在中国历史中的传承与发展5.4 儒家文化对现代社会的启示5.5 学习《论语》的方法与途径第六章:儒家经典与孔子的教育思想6.1 《诗经》、《尚书》、《礼记》等儒家经典的教育内涵6.2 孔子对这些经典的教育意义的阐释与应用6.3 儒家经典在古代教育中的地位和影响6.4 儒家经典对个人修养和社会治理的作用6.5 儒家经典与现代教育的关联与借鉴第七章:孔子的政治哲学7.1 孔子的政治理想:仁政与礼治7.2 孔子对君臣关系、上下级关系的看法7.3 孔子关于政治道德和政治行为的教导7.4 孔子政治哲学在历史上的影响与应用7.5 孔子政治哲学对现代政治的启示第八章:孔子弟子与儒家思想的传承8.1 孔子的主要弟子及其思想特点8.2 弟子们对儒家思想的传播与发展8.3 儒家思想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演变8.4 儒家思想在中国文化中的深远影响8.5 儒家思想在全球化背景下的价值与挑战第九章:儒家思想在东亚文化圈的影响9.1 儒家思想在东亚地区的传播与影响9.2 东亚各国对儒家思想的吸收与发展9.3 儒家思想在东亚社会伦理与法律制度中的体现9.4 儒家思想对东亚地区国际关系的调节作用9.5 儒家思想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与交流第十章:儒家思想与现代社会10.1 儒家思想在现代社会的价值与挑战10.2 儒家思想对现代个人道德修养的启示10.3 儒家思想在现代教育制度中的应用10.4 儒家思想对现代家庭伦理的影响10.5 儒家思想对现代政治与法律制度的启示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一:孔子生平介绍孔子生平的细节理解,如出生背景、家庭教育与成长等。

《史记选读》之《孔子世家》教案(苏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共3篇

《史记选读》之《孔子世家》教案(苏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共3篇

《史记选读》之《孔子世家》教案(苏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共3篇《史记选读》之《孔子世家》教案(苏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1《史记选读》之《孔子世家》教案(苏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史记的选读,使学生了解古代中国各个朝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变革和演变。

2. 通过对《孔子世家》的学习,了解孔子及其思想在中国古代的影响。

3. 提高学生的阅读和理解古代文献的能力,并培养他们的分析和判断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次教学的主要内容是《史记选读》之《孔子世家》。

三、教学步骤1. 孔子世家简介教师简要介绍《孔子世家》的背景和作者司马迁,以及史记的特点和意义。

2. 学生阅读《孔子世家》在课堂上,让学生阅读《孔子世家》,重点学习孔子的生平和思想。

教师要引导学生注重细节,理解每一句话的意义,对不懂的地方及时询问,加深对孔子的认识。

3. 学生分享和讨论让学生充分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对《孔子世家》中的某些观点和情节进行分享和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扩大视野,发展自己的思维能力。

4. 孔子思想与当今社会的联系通过讨论,让学生了解孔子的思想及其在当今社会的影响,以及道德、礼仪等观念的意义和作用。

同时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将它们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更好地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人文素养。

四、教学评价1. 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关注学生在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上的表现,及时给予肯定和指导。

2. 通过出题、作文等形式进行评价,检查学生对孔子思想、道德、礼仪等方面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并对教学内容的传达效果进行评估。

五、教学反思1. 教师应该充分了解学生的兴趣和特点,将教学内容与当今社会、学生实际相结合,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2. 教师要深入了解教材的内容和意义,合理安排教学的内容和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思考能力。

3. 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总结经验,发掘教学中的问题,并及时进行改进和完善,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孔子思想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人们的道德及社会素质具有深远影响。

《孔子世家》教案完美版

《孔子世家》教案完美版

《孔子世家》教案完美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默写《孔子世家》中的重要句子和段落。

(2)能够分析并评价孔子的思想、言行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3)能够运用文言文阅读和鉴赏古代文学作品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深入理解《孔子世家》的内容。

(2)学会运用批判性思维,对孔子的言行进行客观评价。

(3)学会文言文断句、翻译和解读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孔子作为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的地位。

(2)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3)提高个人品德修养,树立远大的志向。

二、教学重点1. 孔子的生平事迹、思想体系和教育观念。

2. 《孔子世家》中的重要句子和段落的解读。

3. 学会文言文阅读和鉴赏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1. 孔子的思想体系和对后世的影响。

2. 文言文断句、翻译和解读的技巧。

3. 对孔子言行的客观评价。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孔子的生平事迹、思想体系和教育观念。

2. 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阅读《孔子世家》,完成学习任务。

3. 合作探究法:分组讨论,对孔子的言行进行评价。

4. 案例分析法:分析《孔子世家》中的重要案例,理解孔子的思想。

5. 实践操作法:练习文言文断句、翻译和解读。

五、教学内容1. 孔子的生平事迹:介绍孔子的出生、成长、教学、游说、晚年等阶段。

2. 孔子的思想体系:仁、义、礼、智、信等核心价值观。

3. 孔子的教育观念: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学思结合等教育原则。

4. 《孔子世家》中的重要句子和段落:解读并默写。

5. 文言文阅读和鉴赏:练习断句、翻译和解读《孔子世家》中的片段。

六、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孔子及其在中华文化中的地位,激发学生兴趣。

2. 新课内容展示:讲解孔子的生平事迹,引导学生了解孔子的一生。

3. 案例分析:分析《孔子世家》中的重要案例,让学生体会孔子的思想。

4. 分组讨论:让学生就孔子的言行进行合作探究,培养评价能力。

《孔子世家》教案完美版

《孔子世家》教案完美版

《孔子世家》教案完美版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引起学生对《孔子世家》的兴趣。

2. 帮助学生了解孔子的生平背景。

教学内容:1. 介绍孔子生活的时代背景。

2. 讲述孔子的家庭背景和生平经历。

3. 强调孔子在中国历史和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观看关于孔子的短片或图片,激发学生对孔子的好奇心。

2.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孔子的了解和印象。

3. 教师简要介绍孔子的生平背景,引发学生对《孔子世家》的兴趣。

第二章:孔子思想概述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孔子的主要思想。

2. 培养学生对儒家思想的初步理解。

教学内容:1. 孔子的“仁”的思想。

2. 孔子的“礼”的思想。

3. 孔子的教育观念。

教学活动:1. 教师简要介绍孔子的主要思想,引导学生思考其现实意义。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儒家思想的理解和看法。

3. 教师组织小组分享,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孔子思想的内涵。

第三章:孔子的教育观念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孔子的教育观念。

2. 培养学生对教育的重视和热爱。

教学内容:1. 孔子的教育观念: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温故知新等。

2. 孔子创办私学的意义。

教学活动:1. 教师详细讲解孔子的教育观念,引导学生思考其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孔子教育观念的理解和看法。

3. 教师组织小组分享,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孔子教育观念的实际应用。

第四章:《孔子世家》的文学特色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孔子世家》的文学特色。

2.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内容:1. 《孔子世家》的叙事方式、人物描写等文学特色。

2. 比较《孔子世家》与其他历史文献的差异。

教学活动:1.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孔子世家》中的精彩片段,分析其文学特色。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孔子世家》文学特色的理解和看法。

3. 教师组织小组分享,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孔子世家》的文学价值。

第五章:孔子的思想对后世的影响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孔子的思想对后世的影响。

《孔子世家》教案完美版

《孔子世家》教案完美版

《孔子世家》教案完美版第一章:课程介绍与目标1.1 课程背景《孔子世家》是一部介绍孔子生平事迹和儒家思想的著作,由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所著。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孔子的生平、思想及其对后世的影响,提高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1.2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1)了解孔子的生平事迹,感受其人格魅力;(2)掌握孔子的主要思想,如仁、义、礼、智、信等;(3)分析孔子思想在当代社会的价值;(4)提高古文阅读能力,增强对中国古代文化的了解。

第二章:孔子的生平2.1 孔子简介介绍孔子的出生、家庭背景、生平经历等基本信息,使学生对孔子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2 孔子的教育生涯详细介绍孔子创办私学、培养弟子的事迹,强调其教育理念和对后世的影响。

2.3 孔子的政治生涯介绍孔子在鲁国从政的经历,以及其政治理念和理想,分析其在当时社会的历史地位。

第三章:孔子的思想3.1 仁爱思想详细阐述孔子关于仁的内涵,如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引导学生理解仁爱的实质。

3.2 义理思想讲解孔子关于义、礼、智、信等道德规范的内涵,强调其对于个人修养和社会秩序的重要性。

3.3 儒家道德观分析孔子的道德观念,如中庸之道、君子之风等,引导学生追求高尚的道德品质。

第四章:孔子思想在当代的价值4.1 孔子思想与现代社会探讨孔子思想在现代社会的适用性,如仁爱、诚信、敬业等,引导学生正确面对现实生活中的道德困境。

4.2 孔子思想与个人修养4.3 孔子思想与国家治理讲解孔子思想在治国理政方面的借鉴意义,如德治、礼治、民本等,帮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治国理念。

第五章:教学评估与拓展5.1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就孔子生平、思想及其现实意义展开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5.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古文阅读、思考题,巩固所学内容,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第六章:孔子的言行举止6.1 孔子的生活习惯讲解孔子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细节,如饮食、起居、交往等,让学生通过这些小事了解孔子的品格和修养。

《孔子世家》教案教学设计

《孔子世家》教案教学设计

《孔子世家》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 理解《孔子世家》的基本内容,了解孔子的生平事迹和思想主张。

2. 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掌握一些基本的文言文阅读技巧。

3. 通过对孔子思想的探讨,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1.2 教学内容1. 《孔子世家》的基本内容介绍。

2. 孔子的生平事迹和思想主张的阐述。

3. 文言文阅读技巧的讲解和练习。

第二章:教学方法与手段2.1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孔子世家》的基本内容和孔子的生平事迹。

2. 讨论法:引导学生对孔子思想进行探讨和交流。

3. 实践法:通过阅读练习,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2.2 教学手段1. 教材:《孔子世家》文本。

2. 多媒体课件:用于展示和讲解相关内容。

3. 阅读练习:提供一些文言文阅读材料,供学生练习。

第三章:教学过程与步骤3.1 教学准备1. 提前准备好教材和相关资料。

2. 设计好教学课件和阅读练习。

3.2 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简要介绍《孔子世家》的背景和内容。

2. 讲解内容:详细讲解孔子的生平事迹和思想主张。

3. 阅读练习:让学生阅读一些文言文材料,进行练习。

4. 讨论交流:引导学生对孔子思想进行探讨和交流。

第四章:教学评价与反馈4.1 教学评价1. 通过阅读练习和讨论交流,评价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评估学生对孔子思想的认知和思考。

4.2 教学反馈1.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和需求。

2. 教学调整: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评价结果,进行教学调整和改进。

第五章:教学资源与拓展5.1 教学资源1. 教材:《孔子世家》文本。

2. 参考资料:相关的研究资料和论文。

5.2 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的实地考察或讲座。

2. 引导学生阅读相关的文学作品或电影,加深对孔子思想的理解。

第六章:教学计划与时间分配6.1 教学计划1. 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明确每个教学环节的内容和目标。

2. 合理安排教学时间,确保每个章节有足够的教学时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孔子世家》学案
一、加点字解释,斜体字注音,划直线句翻译,划曲线处标明句式。

⑴孔子生(于)鲁昌平乡陬邑。

其先/宋人也,曰孔防叔。

防叔生伯夏,伯夏生叔梁纥。

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祷于/尼丘得孔子。

鲁襄公二十二年而/孔子生。

生而/首上圩顶,故/因/名/曰“丘”云/。

字仲尼,姓孔氏。

⑵孔子贫且/贱。

及/长,尝为/季氏史,料量平/;尝为司职吏/而/畜蕃息/。

由是/为司空。

已而/去/鲁,斥/乎/齐,逐/乎/宋、卫,困于/陈蔡之间,于是反鲁。

孔子长九尺有/六寸,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

鲁复善待,由是反鲁。

⑶鲁南宫敬叔言鲁君曰:“请/与孔子适/周。

”鲁君与/之一乘/车,两马,一竖子/俱/,适周问礼,盖/见老子云/。

辞去,而/老子送/之曰:“吾闻富贵者送人以财,仁人者送人以言。

吾不能富贵,窃/仁人之号,送子以言,曰:“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议人者也。

博辩广大危其身者,发人之
恶者也。

为人子者毋以有己,为人臣者毋以有己。

”孔子自周反/于/鲁,弟子稍/益进/焉。

⑷孔子适齐,为/高昭子家臣,欲以/(其)通/乎/景公。

与齐太师语/乐,闻《韶》音,学之,三月不知肉味,齐人称/之。

⑸孔子学鼓/琴(于)师襄子,十日不进/。

师襄子曰:“可以益/矣。

”孔子曰:“丘已习其曲矣,未得其数/也。

”有间/,曰:“已习其数,可以益矣。

”孔子曰:“丘未得其志/也。

”有间,曰:“已习其志,可以益矣。

”孔子曰:“丘未得其为人/也。

”有间,有所穆然深思焉/,有所怡然高望而/远志焉。

曰:“丘得其为人,黯然而/黑,几然而长,眼如望羊/,如/王/四国/,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师襄子辟/席再拜,曰:“师/盖/云/《文王操》也。


⑹孔子迁于/蔡三岁,吴伐陈。

楚救陈,军/于/城父。

闻孔子在陈蔡之间,楚使人聘/孔子。

孔子将往拜礼,陈蔡大夫谋/曰:“孔子贤者,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

今者久留陈蔡之间,诸大夫所设行/皆非仲尼之意/。

今楚,大国也,来聘孔子。

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

”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

(孔子师徒)不得行,绝粮。

从者病/,莫能兴/。

孔子讲诵弦歌/不衰/。

子路愠/见曰:“君子亦
有穷/乎?”孔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⑺子贡色作/。

孔子曰:“赐,尔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曰:“然/。

非与/?”孔子曰:“非也。

予一以贯之。


⑻孔子知弟子有愠心,乃/召子路而/问曰:“《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

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子路曰:“意者/吾未仁/邪?人之不我信也。

意者吾未知/邪?人之不我行也。

”孔子曰:“有是乎!由,譬使仁者而必信,安有伯夷、叔齐?使知者而必行,安有王子比干?”
⑼子路出,子贡入见。

孔子曰:“赐,《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

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子贡曰:“夫子之道至大/也,故天下莫能容夫子。

夫子盖/少/贬/焉/?”孔子曰:“赐,良农能稼而/不能为穑,良工能巧而不能为顺。

君子能修其道,纲而/纪之,统而理之,而/不能为容。

今尔不修尔道而/求为容。

赐,而/志不远矣!”
⑽子贡出,颜回入见。

孔子曰:“回,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

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颜回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

虽然/,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丑也。

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

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孔子欣然而/笑曰:“有是哉颜氏之子!使/尔多财,吾为尔宰/。


⑾于是使子贡至楚。

楚昭王兴/师迎孔子,然后/得免。

⑿孔子之时,周室微/而/礼乐废,《诗》《书》缺。

追迹/三代之礼,序/《书传》,上纪唐虞之际/,下至秦缪,编次/其事。

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

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

足,则吾能征之/矣。

”观/殷夏所损益,曰:“后虽/百世可知也,以/一文一质。

周监/二代,郁郁乎文哉。

吾从周。

”故《书传》《礼记》自孔氏。

⒀孔子语/鲁大师:“乐其/可知也。

始/作翕如/,纵/之/纯如,皦如,绎如也,以/成。

”“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


⒁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

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于)《韶》《武》《雅》《颂》之音。

礼乐自此可得而/述/,以/备/王道,成/六艺。

⒂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

读《易》,韦编三绝。

曰:“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


⒃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

如颜浊邹之徒/,颇受(其)业者/甚
众。

⒄孔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所慎/:齐,战,疾。

子罕言利与命与仁。

不愤不启,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弗复也。

⒅子曰:“弗乎弗乎,君子病没世而/名不称/焉/。

吾道不行/矣,吾何以/自见于/后世哉?”乃/因/史记作《春秋》,上至隐公,下讫哀公十四年,十二公。

据鲁,亲周,故殷,运/之/三代。

约/其文辞而/指/博。

故吴楚之君自称王,而《春秋》贬之曰“子”;践土之会实召周天子,而《春秋》讳之曰“天王狩于河阳”:推此类以/绳/当世。

贬损之义,后有王者举/而/开/之。

《春秋》之义行,则天下乱臣贼子惧焉。

⒆孔子在位听讼,文辞/有可与人共者,弗独有也。

至于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辞。

弟子受/《春秋》,孔子曰:“后世知丘者以/《春秋》,而/罪丘者亦以/《春秋》。


⒇孔子年七十三,以/鲁哀公十六年四月己丑卒。

(21)孔子葬(于)鲁城北泗上,弟子皆服三年。

三年心丧/毕,相诀/而/去,则哭,各复尽哀;或/复留。

唯子贡庐
/于冢上,凡/六年,然后去。

弟子及鲁人往从冢而家者百有余室,因/命曰孔里。

鲁世世相传以/岁时奉祠孔子冢,而诸儒亦讲礼/乡饮/大射/于孔子冢。

孔子冢大一顷。

故所居堂弟子内,后世因/庙/藏孔子衣冠琴车书,至于汉二百余年不绝。

高皇帝过/鲁,以/太牢祠/焉/。

诸侯卿相至,常先谒然后从政。

(22)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

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

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于)其家,余祗回留之不能去云/。

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
已/焉。

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

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预习思考题:
1)孔子不是诸侯,为什么司马迁将其传记列入世家?
2)司马迁说读孔子书,想见其为人,那么在司马迁眼中的孔子为人是怎样的呢?课文通过哪几件事情
来反映的?
3)整理《〈史记〉选读》中司马迁议论孔子的一些句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