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角度
叙事视角与文学表现

叙事视角与文学表现一、引言叙事视角是文学创作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它不仅影响文本的叙述方式,也深刻影响读者的阅读体验和对作品的解读。
不同的叙事视角可以为同一个故事赋予不同的情感和深度。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叙事视角的类型、其在文学作品中的应用以及如何通过不同的视角呈现复杂的人物及情感,从而影响整体的文学表现。
二、叙事视角的类型1. 第一人称视角第一人称视角是从叙述者的个人经验出发,以“我”的身份向读者讲述故事。
这一视角让读者能够直接了解主人公的内心思想和情感,使得故事更加贴近生活。
例如,海明威的《老人与海》就是采用第一人称,主人公圣地亚哥的内心挣扎通过他自己的声音传达给读者。
这种视角带来的亲密感和主观性,使得人物形象更为鲜活。
2. 第二人称视角第二人称视角相对少见,它使用“你”的形式直接与读者对话。
这样的方式创造了一种强烈的代入感,令读者仿佛成为故事的一部分。
虽然在小说中较少使用,但一些实验性作品和写作风格如诗歌或互动小说中,可以看到第二人称带来的独特效果。
它打破了作者与读者之间的界限,使得作品更具参与感。
3. 第三人称全知视角第三人称全知视角是由一个全知全能的叙述者来讲述故事,这种叙述者可以洞察所有人物的思维、情感及背景。
例如,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就展现了这一特征,作者不仅展示了众多角色的内心世界,还通过全知的观察来描绘广阔历史背景下的人类奋斗。
这种丰富的信息量使得读者可以从更全面的角度理解故事。
4. 第三人称有限视角第三人称有限视角则是从某一个特定角色的视角来讲述故事,叙述者虽然不是角色,但对该角色内心世界有深入揭示。
例如,哈珀·李的《杀死一只知更鸟》采用了斯库特这一孩子的视角,通过她的眼睛看待成人世界和社会的不公。
这一方式加深了对事件和角色理解,同时也让读者感受到角色所经历的一切是如何影响她成长过程中的认知。
三、叙事视角对人物塑造的影响1. 通过第一人称深化个体体验使用第一人称叙述可以让读者直接进入人物内心,使得人物塑造更加立体而生动。
叙事角度

叙事角度:一个叙述故事的特殊角度或故事中性格感知事件的特殊角度。
作品中对故事内容进行观察和讲述的角度。
近半个多世纪以来,西方理论界对叙事角度问题进行了深入而详尽的探究。
在讨论中,叙事角度一般被概括为三种。
一、全知视角。
叙事角度是变化的,君临一切的,没有任何限制。
如萨克雷的小说《名利场》。
二、内在角度。
叙事角度存在于虚构的情境中,甚至定位于某一人物,一切都严格地依据这一人物的认识、情感和知觉来表现,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始终采用一个人物的视角,也可以在叙事中轮流采用几个人物的角度来表现事件的不同发展阶段,也可以采用多重视角,即采用各种人物的视角来反复表现某一事件。
三、外在角度。
从故事中非人物性格的某一焦点出发来叙述事件,它排除一切人物的思想感情的传达而只限于人物的语言、行为、外貌和环境,例如海明威的小说《白象似的群山》。
在英美,关于叙事角度的分类主要有以下几种:1、布鲁克斯和沃伦的观点。
他们的分类标准主要有两项: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的区分;内在描写与外部观察的区分。
具体分类:(1)第一人称自传性叙事角度,如狄更斯的《远大前程》。
(2)第一人称观察者角度,叙述者是小说中的一个次要人物,如阿城的《棋王》。
(3)作者——观察者角度,即前述外在角度。
如海明威的《白象似的群山》。
(4)全知作者的角度,如哈代的《德伯家的苔丝》。
2、格雷麦斯的观点。
格雷麦斯也将叙事角度划分为四种类型。
(1)全知角度,相当于布鲁克斯等的全知作者。
(2)第一人称参与者角度,叙述者是故事中的人物并采取内在角度。
(3)第三人称主观视角,叙述者不是故事中的人物但采取内在角度。
(4)第三人称客观视角,相当于布鲁克斯等的作者——观察者角度。
3、普荣的观点。
普荣采用的术语是视境。
他将视境划分为:(1)后视镜,相当于全知视角,叙述者讲述的多于某一个或所有人物所知道的,如《德伯家的苔丝》。
(2)同视镜,类似于内在角度,叙述者讲述的仅仅是一个或是几个人物所知道的。
叙述的角度-人称--腔调--速度

• 往往用第一人称来叙事。依靠人物的眼 睛来看小说中的世界。 好处: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让读者去 推理、评判。
在有限的视角中,又有两种情况:
• (1)叙述者和人物知道得一样多 • (2)叙述者知道的比人物少
二.叙述的人称
①“我”与“他”
②“你”
• 第二人称很特殊,严格说来,它算不上一 种叙述角度。它不是讲述者,而是被讲述 者,是小说中的一个人物。它和第三人称 的情况差不多,叙事者也在局外,但与第 三人称又略有不同:它与人物有着一种密 切的对话关系。
肉掉下去了。狐狸叼起肉,一溜烟跑了。我气得哇哇 大叫,真后悔自己太爱慕虚荣,一顿到嘴的美味就这 样没了。
• 版本二《今天的运气真不错》:
•
我已经好几天没有吃一顿饱饭了,这年头,弄点
吃的可真不容易。我饥肠辘辘地在一棵树下走来走去,
饿得头发晕。这时,我听到头顶上有响声,我抬头一看,
原来飞来了一只乌鸦,嘴里还衔着一大块肉呢!她停在
• “我”作为小说次要角色的例子如鲁迅的《孔乙 己》,“我”是一个小学徒,在小说中只是非常 次要的角色,而主角则是孔乙己。小说通过小学 徒“我”的眼光看孔乙己和其他人物的表演,从 而展现世态的炎凉,孔乙己命运的可悲。安排一 个“我”做目击者,这就比用第三人称更为真实 地揭示人物性格遭际命运。
②第三人称叙述视角。
好处:能充分激发读者的阅读能动性,主动 参与,全心投入,更能体验到阅读的魅力,将读 者变为小说的第二作者。
叙事角度(1)——全知视角
• 往往用第三人称来叙事。叙事人相当于上 帝,他对情节的发展,人物的心理、命运了如 指掌,甚至走到前台对人物评应论足。 好处:①作者便于掌控人物、情节;
• ②作者便于评判人物,使作者的倾向鲜明地展 示在读者面前。
小说的叙事角度

小说的叙事角度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小说的叙事角度一、叙事角度的含义叙事角(P256)叙事=讲故事叙事角度=讲故事的角度小说中的故事总是某人的故事。
于是叙事角就与人称互为整体,紧密相连。
写作的一般规律:写什么→怎样写→为什么这样写。
叙事角度解决的是“怎样写”的某些问题。
它绕开诸如“叙述”、“描写”、“抒情”之类的单纯的表达方法,是一种更有效的综合性的表现技巧。
就小说的表现形态而言,什么样的人从什么角度讲故事,决定了以下的要素:⑴什么样的人:“他(她)”或“我”。
⑵什么角度:全知道、部分知道或只限于观察。
⑶故事:因人和角度不同而呈现不同的效果。
如:①故事内容的详略轻重。
②哪些内容被讲明,哪些内容被隐藏。
③读者理解的有多少。
二、叙事角度的基本类型与实际例证(一)叙事角度的基本类型1.第三人称叙事角度⑴全知叙事⑵参与叙事⑶客观叙事2.第一人称叙事角度⑴主要人物叙事⑵次要人物叙事⑶观察者叙事(二)叙事角度的实际例证通过以不同的叙事角度,对寓言《狐狸和乌鸦》的改写为例。
1.第三人称叙事角度⑴全知叙事例文:清晨,饥饿的狐狸看见一只乌鸦正在飞过,嘴里叼着一大块奶酪。
她正在把奶酪带给她的孩子们,因为它们已经有几个小时没有东西了。
“啊,我真喜欢那块奶酪。
”狐狸心里想:“那块奶酪一定好吃极了。
”乌鸦又累又饿,于是落到附近的一棵树上。
狐狸马上跑到那棵树下面坐下来,然后仰起脸朝树上的乌鸦喊:“乌鸦小姐,早安!你今天真漂亮啊!两只明亮的眼睛闪闪发光,羽毛乌亮,如同黑漆一般。
”喜欢别人吹嘘自己的乌鸦听了十分得意。
于是,狐狸继续说道:“你这么漂亮,你的嗓音也一定优美动听。
你这个美人儿,能给我唱支歌吗”乌鸦受到如此吹捧实在太高兴啦,她简直难以按捺自己了,请诸位读者准备好,吸取所有的人都应记取的教训!乌鸦兴奋得全然忘乎所以,这时唱歌会有什么后果是显而易见的,但乌鸦显然忘记了这一切。
几种常见的小说叙事视角(原创)

几种常见的小说叙事视角(原创)展开全文上一篇《把握小说视角的意义》中谈到了视角的把握关系着小说写作的进程,是小说写作技巧中较为复杂的问题,现结合专业理论的学习,谈谈几种常见具体的视角。
一、云端视角这是一种发展得比较成熟、普遍运用的叙述模式。
其基本特点就在于“全知”,叙述人就像上帝一样知道故事的全部,仿佛他是站在云端一样看天下百姓的活动,洞悉所有人物的一切隐秘,包括其复杂微妙的心理变化。
所以我叫它“云端视角”。
就叙述人与作品中人物的关系来看,叙述人可在其中,也可活跃在人物之外,知道他们身上发生的一切而又不想得到他们认同。
叙述人高高在上,控制着人物的各种表现。
这种视角切入的优点是自由灵活,叙述人不受时间、空间等的限制,纵横捭阖,运用自如,人物和事件可以自由表现,并能让读者对人物和事件能有一个全面而具体的了解,最大限度地展示社会生活的深度和广度等等。
具体它又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1.主观型特点是叙述者用第一人称身份或以编著、介绍人身份,直接登场亮相,对故事加以叙述、交代、报道,而且常常通过发表感想与议论来干预叙述的进程。
2.客观型特点是叙述人不直接介入作品,不到处发议论,而是以第三人称来讲故事。
叙述人隐身于叙述过程之内,使读者不能直接发现他的存在。
当然以上两种类型也并不是绝然对立的,有些作品在叙述过程中,也常常交替或混合使用两种叙事方式。
这种叙事的不足之处在于,因为上帝的存在,他知道的太多,反而让读者对其真实性产生怀疑,另外作品的悬念也少了许多。
因而这种叙述方式会使参与作品体验感受的较少,不能使读者有再创造的乐趣和联想的能力,限制了读者“再创作”的欲望。
二、人物视角是由故事中的一个人物来讲述故事,一般也采用第一、三人称。
第一人称的叙述,人物可以是主要人物,也可以是次要人物。
第三人称的叙述,人物并不在作品中直接露面,而是始终粘附于某一个人物身上,以被粘附的这个人的视角来讲述,有点傀儡的味道。
这种叙述的特点是讲述者只能讲述他所感知所认识所理解的一切,会受到其主客观条件(如气质、性格、生活经验、时空范围等)的限制,因而也叫有限叙事。
小说的叙事角度

小说的叙事角度一、叙事角度的含义叙事=讲故事叙事角度=讲故事的角度小说中的故事总是某人的故事。
于是叙事角度就与人称互为整体,紧密相连。
写作的一般规律:写什么→怎样写→为什么这样写。
叙事角度解决的是“怎样写”的某些问题。
它绕开诸如“叙述”、“描写”、“抒情”之类的单纯的表达方法,是一种更有效的综合性的表现技巧。
就小说的表现形态而言,什么样的人从什么角度讲故事,决定了以下的要素:⑴什么样的人:“他(她)”或“我”。
⑵什么角度:全知道、部分知道或只限于观察。
⑶故事:因人和角度不同而呈现不同的效果。
如:①故事内容的详略轻重。
②哪些内容被讲明,哪些内容被隐藏。
③读者理解的有多少。
二、叙事角度的基本类型与实际例证(一)叙事角度的基本类型1.第三人称叙事角度(1)全知叙事⑵参与叙事⑶客观叙事2.第一人称叙事角度(1)主要人物叙事⑵次要人物叙事(3)观察者叙事(二)叙事角度的实际例证通过从不同的叙事角度,对寓言《狐狸和乌鸦》的改写为例。
1.第三人称叙事角度⑴全知叙事例文:清晨,饥饿的狐狸看见一只乌鸦正在飞过,乌鸦嘴里叼着一大块奶酪,她正在把奶酪带给她的孩子们,因为它们已经有几个小时没有东西了。
“啊,我真喜欢那块奶酪。
”狐狸心里想:“那块奶酪一定好吃极了。
”乌鸦又累又饿,于是落到附近的一棵树上。
狐狸马上跑到那棵树下面坐下来,然后仰起脸朝树上的乌鸦喊:“乌鸦小姐,早安!你今天真漂亮啊!两只明亮的眼睛闪闪发光,羽毛乌亮,如同黑漆一般。
”喜欢别人吹嘘自己的乌鸦听了十分得意。
于是,狐狸继续说道:“你这么漂亮,你的嗓音也一定优美动听。
你这个美人儿,能给我唱支歌吗?”乌鸦受到如此吹捧实在太高兴啦,她简直难以按捺自己了,请诸位读者准备好,吸取所有的人都应记取的教训!乌鸦兴奋得全然忘乎所以,这时唱歌会有什么后果是显而易见的,但乌鸦显然忘记了这一切。
于是,她把头抬得高高的,张开嘴巴开始唱歌了。
她一唱歌,那块奶酪便从嘴里掉下来,正好落到狐狸面前。
如何运用叙述角度和视角来讲好故事

如何运用叙述角度和视角来讲好故事故事的叙述角度和视角是讲好一个故事的关键之一。
通过巧妙运用叙述角度和视角,可以使故事更加生动、真实,吸引读者的兴趣和共鸣。
本文将探讨如何运用叙述角度和视角来讲好故事,以便提供有益的指导和启示。
一、选择适当的叙述角度叙述角度是指故事讲述者选择的观察和叙述故事发生事件的视点。
常见的叙述角度有“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
选择适当的叙述角度,可以决定故事的真实度和读者的代入感。
在选择叙述角度时,需要考虑故事的情境和目标受众的需求。
对于写实主义小说或回忆录式的故事,运用第一人称叙述角度可以带给读者更直接的体验和情感共鸣。
而对于多重情节或跨时空的复杂故事,第三人称叙述角度可以更好地展现故事的整体性和多维度的情节交错。
二、运用不同的视角视角是指故事叙述者选择的观察事件的位置和角度。
通过选择不同的视角,可以有效地塑造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场景。
1. 主角视角主角视角是指通过主角的眼睛和思维来观察和描述故事发展,使读者更容易代入角色,感同身受。
这种视角可以使读者与主角产生情感上的紧密联系,共同经历故事的起伏和成长。
例如,在一篇以少年为主角的冒险故事中,通过主角的视角来描写他的内心斗争、磨难和勇气,读者能更直接地体验到主角的成长与变化。
2. 多角度视角多角度视角即通过多个人物的眼睛和思维来观察和描述事件,可以展现事物的多面性和复杂性。
这种视角适用于有多条情节线索的故事,可以使读者从不同的观察角度去理解和解读故事。
例如,在一篇推理小说中,通过多个关键人物的视角交错叙述,读者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揣测真相,增加故事的悬念和张力。
3. 全知视角全知视角是指故事叙述者可以自由地观察和描写所有人物的思想和行为。
这种视角在叙事时更具有客观性和解释性,可以提供更全面的情节和背景信息。
例如,在一篇史诗巨制的小说中,全知视角可以帮助读者把握整个故事的大格局和发展趋势,了解各个人物的动机和纷争。
三、整合叙述角度和视角叙述角度和视角的选择并非是相互独立的,二者需要相互配合和整合,以达到叙事效果的最佳状态。
叙述视角分类

视角分类是指在叙述中,故事或事件的叙述者所采用的角度或立场。
以下是常见的几种视角分类:
1.第一人称视角:故事以第一人称(我、我们)的角度来讲述,读者通过主人公的视角和
思维感知故事的发展。
2.第二人称视角:故事以第二人称(你、你们)的角度来讲述,读者作为故事的直接参与
者,被直接引导到故事情境中。
3.第三人称视角:故事以第三人称(他、她、他们)的角度来讲述,叙述者以旁观者的身
份描述故事中的人物和事件。
4.客观视角:叙述者保持客观中立的态度,只陈述事实和事件的发生,不涉及个人情感或
评价。
5.主观视角:叙述者表达自己的主观感受、情绪和评价,将个人观点融入叙述中。
6.多重视角:故事通过多个人物的视角交替叙述,展示出不同角色对事件的理解和感受。
7.限制性视角:故事从一个特定角色的视角进行叙述,读者只能获得该角色的观点和经历,
无法获知其他角色的内心世界。
8.全知视角:叙述者具有全知晓的能力,可以揭示所有人物的思想、感受和动机等信息。
这些视角分类不仅适用于文学作品中的叙述,也可以应用于其他叙述形式,如电影、戏剧、新闻报道等。
视角的选择对于故事的传达和读者的体验具有重要影响,不同的视角可以呈现出截然不同的叙事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叙事角度:一个叙述故事的特殊角度或故事中性格感知事件的特殊角度。
作品中对故事内容进行观察和讲述的角度。
近半个多世纪以来,西方理论界对叙事角度问题进行了深入而详尽的探究。
在讨论中,叙事角度一般被概括为三种。
一、全知视角。
叙事角度是变化的,君临一切的,没有任何限制。
如萨克雷的小说《名利场》。
二、内在角度。
叙事角度存在于虚构的情境中,甚至定位于某一人物,一切都严格地依据这一人物的认识、情感和知觉来表现,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始终采用一个人物的视角,也可以在叙事中轮流采用几个人物的角度来表现事件的不同发展阶段,也可以采用多重视角,即采用各种人物的视角来反复表现某一事件。
三、外在角度。
从故事中非人物性格的某一焦点出发来叙述事件,它排除一切人物的思想感情的传达而只限于人物的语言、行为、外貌和环境,例如海明威的小说《白象似的群山》。
在英美,关于叙事角度的分类主要有以下几种:
1、布鲁克斯和沃伦的观点。
他们的分类标准主要有两项: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的区分;内在描写与外部观察的区分。
具体分类:
(1)第一人称自传性叙事角度,如狄更斯的《远大前程》。
(2)第一人称观察者角度,叙述者是小说中的一个次要人物,如阿城的《棋王》。
(3)作者——观察者角度,即前述外在角度。
如海明威的《白象似的群山》。
(4)全知作者的角度,如哈代的《德伯家的苔丝》。
2、格雷麦斯的观点。
格雷麦斯也将叙事角度划分为四种类型。
(1)全知角度,相当于布鲁克斯等的全知作者。
(2)第一人称参与者角度,叙述者是故事中的人物并采取内在角度。
(3)第三人称主观视角,叙述者不是故事中的人物但采取内在角度。
(4)第三人称客观视角,相当于布鲁克斯等的作者——观察者角度。
3、普荣的观点。
普荣采用的术语是视境。
他将视境划分为:
(1)后视镜,相当于全知视角,叙述者讲述的多于某一个或所有人物所知道的,如《德伯家的苔丝》。
(2)同视镜,类似于内在角度,叙述者讲述的仅仅是一个或是几个人物所知道的。
(3)外视镜,类似于外在角度,叙述者讲述的少于某一个或是某几个人物所知道的,如海明威的《杀人者》。
4、弗里德曼的观点。
弗里德曼将叙事角度分为八种类型。
(1)编辑型全知视角,叙述者置身于故事之外,全知全能,并不断对故事进行干预,如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
(2)中立型全知视角,叙述者依然置身故事之外,依然是全知全能,但对故事不能干预。
(3)第一人称“我”作为目击者。
叙述者是故事所表现的情境和事件中的次要
人物,位于故事边缘。
如阿城的《棋王》。
(4)第一人称“我”作为主人公。
叙述者是故事的主人公,位于故事中心。
如《麦田的守望者》。
(5)多重选择全知角度,叙述者外在于故事,但采取不断改变的内在角度。
如《到灯塔去》。
(6)选择全知角度。
叙述者外在于故事,但采取某一人物的观点作为固定的内在角度。
如《一个青年艺术家的肖像》中的斯蒂芬。
(7)戏剧式模式,叙述者外在于故事并采用外在角度。
(8)摄像机式。
忠实地记录各种杂乱无章的,似乎是无选择、无组织的场景。
5、乌斯宾斯基认为,叙事角度表现与四个层面,即意识形态层面,表达的层面,时空的层面和心理的层面。
每个层面又可以进一步区分为外在角度或内在角度,视叙述者是外在于或内在于故事情境而定。
6、多列热提出六种范畴的分类模式。
他先区分出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然后在每种人称项下又进一步区分出三种叙事模式:
(1)客观模式,叙述者从故事边缘叙事但加以评论。
(2)修辞学模式,叙述者从故事边缘叙事但加以评论。
(3)主观模式,叙述者从中心观察描述情境和事件。
7、林特怀尔特的观点,他提出五种范畴的分类。
(1)异故事作者叙事类型。
叙事角度属于一个外在于故事的叙述者。
如《德伯家的苔丝》
(2)异故事人物叙事类型,叙述者外在于故事,但采用的是故事中某一人物的叙事角度。
(3)异故事中立叙事类型,类似于弗里德曼的戏剧性模式。
如海明威的《杀人者》。
(4)同故事作者叙事类型。
角度属于故事内的叙述者。
(5)同故事人物叙事类型,角度属于故事内的人物——叙述者。
视角理论本质上是一种关系范畴。
它以叙述者与故事之间的关系为圆心,同时辐射到作者、隐含作者,作品人物,读者诸多因素,是叙事谋略的枢纽,理论家可以从其中任意一对或几对为支点,归纳出自成体系的视角模板,但每套模板又总有不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