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下健三简介
丹下健三

Page 13
新东京都厅舍
Page 14
富士电视台总部大楼
Page 15
新宿公园age 5
广岛和平纪念资料馆
Page 6
广岛和平纪念公园
Page 7
日本香川县厅舍
Page 8
第二阶段
60年代,是丹下和他的研究所成果辉煌的时期。 在1960年的东京规划中,提出了"都市轴"的理论, 对以后城市设计有很大影响。在大跨度建筑方面 作了新的探索,最著名的是东京代代木国立综合 体育馆(1961-1964)。在运用象征性手法和新的民 族风格方面也进行了成功的探索,如山梨文化会 馆(1966)、东京罗马天主教圣玛丽大教堂(1964 年)、静冈新闻广播东京支社(1966)等。
丹下健三
小组成员: 郑爱春 田虎平 次仁 刘乐平 潘建华 旦增夏家
丹下健三简介
丹下健三,(1913年9月4日~2005年3月22日),日本著名建筑师, 1987年获得普利兹克建筑奖,1980 年丹下健三被授予日本文化艺术 界的最高奖--日本文化勋章。他曾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客座教授, 还在哈佛、耶鲁、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名校的建筑系执教。而日本 的第二位普利兹克建筑奖获得者稹文彦(FumihikoMaki,1993年得主), 以及在日本建筑界颇具国际影响力的矶崎新(ArataIsozak-i)、黑川纪 章(KishoKurokawa)等人都曾师从丹下。 1938年从东京大学建筑系毕业。1938年-1942年在前川国男事务所工 作了4年。(前川国男1905~1986年Maekawa Kunio日本建筑师。曾 分别在巴黎和东京为勒· 柯布西耶和雷蒙做草图设计师。前川国男的 社区中心理念影响了丹下健三。 1949年,在广岛原子弹爆炸地点原址建造和平中心的设计比赛中胜出, 开始在国际上崭露头角。
丹下健三简介

丹下健三丹下健三是世界著名的日本建筑师。
1913年9月4日生于大阪府。
1935-1938年就学于东京帝国大学建筑系,毕业后在前川国男事务所工作了4年。
1942-1945年在东京帝国大学研究院专攻城市规划,1949年晋升为教授。
同年获广岛和平中心设计竞赛一等奖。
并出席国际现代建筑协合大会,受到国际建筑界的注意。
1961年设立“丹下健三城市建筑设计研究所”。
丹下健三曾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的特邀教授,获得过众多的国际荣誉。
丹下健三的创作活动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战后50年代,提出“功能典型化”的概念,赋予建筑比较理性的形式,并探索现代建筑与日本建筑相结合的道路。
代表作品有东京都厅舍(1952-1957)、香川县厅舍(1955-1958)、仓敷县厅舍(1958-1960)等。
第二阶段为60年代,是丹下和他的研究所成果辉煌的时期。
在1960年的东京规划中,提出了“都市轴”的理论,对以后城市设计有很大影响。
在大跨度建筑方面作了新的探索,最著名的是东京代代木国立综合体育馆(1961-1964)。
在运用象征性手法和新的民族风格方面也进行了成功的探索,如山梨县文化会馆(1966)、圣玛丽亚大教堂、静冈新闻广播东京支社(1966)等。
第三阶段为1970年以后,丹下健三及其研究所在北非和中东作了不少建筑设计,如沙特阿拉伯总部大楼(1976)、阿尔及尔国际机场(1976)等。
在这一时期,丹下健三对镜面玻璃幕墙也进行了探索,重要作品有东京都新市政厅、东京草月会馆新馆、赤坂王子饭店等。
东京代代木国立综合体育馆 (1961-1964)山梨县文化会馆(1966)圣玛丽亚大教堂 东京都新市政厅丹下健三还是一位著作家,主要著作有《日本建筑的传统与创造》(1960)、《人类与建筑》(1970)、《建筑与城市》(1970)、《二十一世纪的日本》(1971)等。
丹下健三帝国——评日本建筑史上的柯布西埃

· 师承关系表
柯布西埃
学生
前川国男
学生
同事
岸田日出刀
影响
丹下健三
学生 学生
学生
稹文彦
矶崎新
黑川纪章
Page 5
· 丹下的建筑生涯
幼年时期
丹下1913年于大阪,后来因为父亲的工作调动,举家搬到了上海的英租界。 所以,丹下最早的记忆,都是关于上海的,小学最初两年也是在上海的日本 人学校上的。不过可惜的是,那时候他住的完全不是中国式的建筑,而是和 伦敦街道一样的英式楼房。 高中时期 高中时候丹下在杂志上看到柯布西耶为 新型国家苏联设计的苏维埃宫。丹下完全被 他的设计吸引了,第一次开始认真考虑建筑 这件东西,准备报考东大建筑系。只不过,丹 下的第一次尝试失败了,将自己的户籍挂在 了日本大学艺术系,实际上则过着浪人的生 活。这段时间里,丹下完全一副无所事事的 艺术青年形象,看普鲁斯特,陀思妥也夫, 托马斯曼的小说,黑格尔和亨德加的哲学, 艺术学美学的理论书,小津和沟口的有声电影 。这种生活持续了近一年半以后,丹下回到老 家复习功课,终于考上了东大建筑系。
Page 8
早期实践阶段
丹下毕业的时候,日本已经实行侵华了。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 以后,日本国内哪还有什么建筑项目可以承接,丹下就重新进入大学 院(研究生)开始了他区别于单个建筑设计的“城市计划”学习。我 想这段时间对于罗马、希腊城市的研究和日本古代寺庙、神社这类群 聚建筑的思考让他今后在大片土地规划的项目上拥有着同辈人所没有 的锐利眼光。 战争时期,日本推行着绝对意义上的军国主义和国粹主义,进行了一 些有政治意义的建筑设计竞赛。丹下在三个项目中拿到了一等奖,其 中日泰文化会馆是日本进攻泰国后为了达到共荣的目的而要建造的项 目,基于这个原因,丹下设计了非常具有日本古代风格的建筑,实际 上,那个时期丹下的竞赛案都是民族特性明显的设计,我想建筑师在 当时那种环境下,不顺应政府也是很难的。日本的现代设计就像进入 了灰暗的无声期。 .
外建史近现代简答

外建史近现代简答第一章:1、浪漫主义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代表作是什么?主要内容:1.追求中世纪田园生活的情趣与意识2.模仿中世纪的寨堡或哥特风格3.追求非凡的趣味与和异国情调代表作:英国国会大厦伦敦塔桥英-中式花园曼彻斯特市政厅2、什么是折衷主义?代表作有哪些?折中主义:越过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建筑的局限性,任意选择与模仿历史上的各种建筑风格,把他们自由组合历史上各种样式,也称集仿主义。
代表作:巴黎歌剧院(五层中设四层马蹄形包厢、2150座)巴黎圣心教堂3、1889年巴黎世博会的主要建筑物有哪些?各有何特点?以高度最高的的塔埃菲尔铁和跨度最大的机械馆为中心。
高度最高,巨型结构和新型设备显示了资本主义初期工业生产的最高水平与强大威力跨度最大,刷新了世界建筑在跨度上的记录,首次利用了三铰拱的原理,促使了新形式的出现。
第二章1、英国艺术与工艺运动的代表人物是谁?主要代表建筑是什么?罗斯金和莫里斯韦布-红屋(手工家具,铁花栏杆,墙纸,家庭用具)2、维也纳学派的创始人是谁?什么是分离派?代表人:瓦格纳代表作:维也纳地铁站分离派:同传统决裂,与学院派分离3、芝加哥学派的最主要人物是谁?他的主要观点是什么?代表人物:沙利文主要观点:“形式追随功能”,自内而外设计、立面三段处理代表作品:芝加哥百货公司大厦4、哪座建筑被称为“欧洲第一座现代建筑”?设计者是谁?透平机车间,贝伦斯第三章1、表现主义派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代表作是什么?表现派:用奇特、夸张的建筑形体来表现或象征某些思想情绪和时代精神。
代表作:波茨坦市爱因斯坦天文台2、现代建筑派设计思想有什么共同特点?1.重视建筑的使用功能并以此作为建筑设计的出发点,提高建筑设计的科学性,注重建筑使用时的方便与效率;2.注意发挥新型建筑材料和建筑结构的性能3.努力用最少的人力物力财力造出适用的房屋,把建筑的经济性提到重要的高度4.主张创造现代建筑新风格,坚决反对套用历史上的建筑式样5认为建筑空间是建筑的主角,建筑空间比建筑平面或立面更重要6.废弃表面外加的建筑装饰3、什么是包豪斯?创办者是谁?由格罗皮乌斯改建的专门培养新型工业日用品和建筑设计人才的高等学院,取名魏玛公立建筑学院,简称包豪斯。
浅析东京都厅舍

▐
二.设计师简介
丹下健三
丹下健三,日本著名建筑师,曾获得普利兹克建筑奖, 东京奥运会主会场就是他的杰作。1961 年他创建了丹下健三 城市· 建筑设计研究所。1964年东京奥运会主会场——代代木 国立综合体育馆,是丹下健三结构表现主义时期的顶峰之作, 具有原始的想像力,达到了材料、功能、结构、比例,乃至历 史观的高度统一,被称为20世纪世界最美的建筑之一。日本现 代建筑甚至以此作品为界,划分为之前与之后两个历史时期。 而他本人也赢得日本当代建筑界第一人的赞誉。1980 年丹下健 三被授予日本文化艺术界的最高奖——日本文化勋章。
四.空间效果
▐
该建筑的设计风格采后现代主义路 线,被认为是引用了哥特式教堂的 设计作为蓝本,采用了和巴黎圣母 院相似的横三段和竖三段式立面, 切面为正八边形,而建筑物的外表 设计启发自中村弘道,他读了诺 曼· 卡佛的《日本建筑的形与空间》 (日本建筑の形と空间),书中记 载留在大阪的富农之房屋· 吉村邸的 天井为细长的格子状图案,因此他 使用此作为大楼外型的设计,丹下 健三曾表示此外型设计像印刷电路 板;但也有人批评这种设计,表示 其造型像是石碑。此外,第二本厅 舍及同为丹下健三设计的新宿公园 塔造型极为相似,可以看得出来是 同一位建筑师之作品。
▐
三.功能
▐
东京都厅舍的原址为旧淀桥污水处 理厂,位于新宿西口超高层摩天大 楼群的西南侧,地址为二丁目 8 番 1 号、 4 号及 5 号共三块地。 1 号为第 二本厅舍, 4号为第一本厅舍, 5 号 为东京都议会议事堂及都民广场。 此外,第一及第二本厅舍面对新宿 中央公园西侧。
1-一厅楼 2-二厅楼 3-议会堂
展望台
▐
功能四: 厅舍的展望台设于第一 本厅舍南、北栋 45 楼,可从 1 楼乘 搭直通电梯直达,时间约为 55 秒。 开放时间为上午 9 时半至下午 11 时 (南栋至下午 5时),除新年期间外全 年无休,免费入场,北栋展望台设 有咖啡室及伴手礼店。东京都厅舍 虽然高达48层,但是其43楼、44楼、 46楼-48楼为机房,一般访客不能进 入(但可使用44楼之厕所)。
丹下健三代代木体育馆详细介绍

结构分析
• 屋面结构分析:
长轴方向有两根相距126m。 高40.4m的钢筋混凝土桅杆柱, 两根各由37根外径330mm的钢 缆组成的主索支撑于两根桅杆之 上。次索沿短轴方向布置,穿过 主索与外围的钢筋混凝土支座环 连接。索网上部用焊接起来的 4.5mm厚的钢板覆盖,内表面用 石棉板保护。
项目概况
• 第一体育馆(游泳馆) • 建筑面积:25396平方米
长边240米 短边120米 • 建筑高度:最高处40.4米
南北有近6米的高差 • 建筑层数:地上两层 地下两层 • 座位数量:15000个 • 混响时间:控场3s 满场1.9s
项目概况
• 第二体育馆(球类馆) • 建筑面积:5591平方米
圆形平面 直径70米 • 建筑高度:最高处35.8米 • 建筑层数:地上一层 地下一层 • 座位数量:4000个
项目概况
• 建筑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 • 屋面结构:悬索结构 • 屋面防水:经2006年整修后应
该为防水卷材和防水涂料混合 模式。(资料不详)
项目概况
• 天窗形式 • 第一体育馆:斜坡式天窗
• 屋面结构:悬索结构 • 屋面结构主要组成部分:两个塔柱上的两条中央
悬索及分列两侧的两片鞍形索网 • 跨度:为126*120m
结构分析
• 屋面结构形成过程: 1.首先,是一个类似悬索桥的系统,它是吊起整个巨大屋面的主要构建 2.然后,两边各有一个半圆形的钢筋混凝土刚性环被从主缆上伸出的众
多钢缆吊离地面,与地面形成一个倾角,整个体育馆的基本形态就是这样。 3.另外,在众多吊索的中央可能增加了一道圈梁,以制造出现在这样的
两道悬索形成一个脊,脊的两侧 为采光用的天窗,在室内形成两道 光带,符合整个建筑的形体及氛围。 • 第二体育馆:锥形天窗
丹下健三

主义时期的顶峰之作,具有原始的想像力,达到了材料、功能、结构、比例, 乃至历史观的高度统一,被称为20世纪世界最美的建筑之一。日本现代建筑甚 至以此作品为界,划分为之前与之后两个历史时期。而他本人也赢得日本当代 建筑界第一人的赞誉。 在第29位普利兹克建筑奖得主出炉的同时。2005年3月22日,亚洲第一位普 利兹克建筑奖得主、日本建筑师丹下健三因心脏衰竭在东京的家中离世,终年 91岁。
现代建筑大师之旅 ———丹下健三
“建筑是凝固的乐章”
小组成员: 陈牧卿 程靖 葛静婷 刘冠彤 苏李明洲
Page
1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丹下健三 简介
丹下健三(KenzoTange)是世界著名的日本建筑师。 1913年9月4日出生于大阪府。 1935-1938年就学于东京帝国大学建筑系,毕业后
在前川国男事务所工作了4年。 1942-1945年在东京帝国大学研究院专攻城市规划。 1949年晋升为教授。同年,在广岛原子弹爆炸地点 原址建造和平中心的设计比赛中胜出,并出席国际现 代建筑协合大会,受到国际建筑界的注意,开始在国 际上崭露头角。 1961年设立“丹下健三城市建筑设计研究所”。
Page 2
· 丹下的建筑生涯
幼年时期
丹下1913年于大阪,后来因为父亲的工作调动,举家搬到了上海的英租界。 所以,丹下最早的记忆,都是关于上海的,小学最初两年也是在上海的日本 人学校上的。不过可惜的是,那时候他住的完全不是中国式的建筑,而是和 伦敦街道一样的英式楼房。 高中时期 高中时候丹下在杂志上看到柯布西耶为 新型国家苏联设计的苏维埃宫。丹下完全被 他的设计吸引了,第一次开始认真考虑建筑 这件东西,准备报考东大建筑系。只不过,丹 下的第一次尝试失败了,将自己的户籍挂在 了日本大学艺术系,实际上则过着浪人的生 活。这段时间里,丹下完全一副无所事事的 艺术青年形象,看普鲁斯特,陀思妥也夫, 托马斯曼的小说,黑格尔和亨德加的哲学, 艺术学美学的理论书,小津和沟口的有声电影 。这种生活持续了近一年半以后,丹下回到老 家复习功课,终于考上了东大建筑系。
丹下健三建筑思想与作品解析

高等建筑教育 2010年第19卷第6期J OURNAL OF ARCH I T ECTURAL EDUCATI ON I N I N S T I T UT I O N S OF H I G HER LEAR N I N G V ol 19No .62010收稿日期:2010-10-12作者简介:薛菊(1972-),女,三峡大学土木与建筑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建筑学研究,(E -m ail)zcx j u @126.co m 。
丹下健三建筑思想与作品解析薛 菊(三峡大学土木与建筑学院,湖北宜昌 443002)摘要:丹下健三是世界知名的日本现代派建筑代表人物,注重对建筑形式的探索,创造了结合日本文化的现代建筑,并通过自身的成就和影响力,使日本现代建筑风格在世界建筑上有一席之地。
通过解析其建筑思想与作品,了解其创作的思想过程,对中国建筑的发展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建筑解析;丹下健三;教学;建筑思想中图分类号:TU -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 2909(2010)06 0009 04丹下健三是世界知名的日本现代派建筑代表人物,曾有评论家认为他是20世纪10位 最有影响的建筑师 之一,对于日本来说,他是最初的、也是最后的建筑大师。
丹下健三一直注重对建筑形式的探索,创造了结合日本文化的现代建筑。
尽管有众多建筑师为日本而设计,并渴望成为国家的代表,但就丹下健三所创立的建筑手法,其达成的水准和对社会的影响而言,无出其右者。
一、解析丹下健三的建筑思想解析建筑,就要先了解建筑的创作者以及他的建筑思想。
丹下健三在四十多年的建筑活动中,始终坚持走现代建筑的道路。
丹下健三获得的结合日本文化的现代建筑的成就对日本建筑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带动了后辈建筑师的成长。
就像矶崎新在 不懈地描绘国家的肖像 悼念建筑大师丹下健三 一文中所描述的那样,他认为丹下健三建筑思想中 彻头彻尾始终意识到国家的存在 。
他还说到: 其建筑思想的深层,隐藏着一条面向某种超越性的存在的 轴线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丹下健三
丹下健三是世界著名的日本建筑师。
1913年9月4日生
于大阪府。
1935-1938年就学于东京帝国大学建筑系,毕业
后在前川国男事务所工作了4年。
1942-1945年在东京帝国
大学研究院专攻城市规划,1949年晋升为教授。
同年获广岛
和平中心设计竞赛一等奖。
并出席国际现代建筑协合大会,
受到国际建筑界的注意。
1961年设立“丹下健三城市建筑设计
研究所”。
丹下健三曾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的特邀
教授,获得过众多的国际荣誉。
丹下健三的创作活动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战后50年代,提出“功能典型化”的概念,赋予建筑
比较理性的形式,并探索现代建筑与日本建筑相结合的道路。
代表
作品有东京都厅舍(1952-1957)、香川县厅舍(1955-1958)、
仓敷县厅舍(1958-1960)等。
第二阶段为60年代,是丹下和他的研究所成果辉煌的时期。
在
1960年的东京规划中,提出了“都市轴”的理论,对以后城市设计有
很大影响。
在大跨度建筑方面作了新的探索,最著名的是东京代代
木国立综合体育馆(1961-1964)。
在运用象征性手法和新的民族
风格方面也进行了成功的探索,如山梨县文化会馆(1966)、圣玛丽亚大教堂、静冈新闻广播东京支社(1966)等。
第三阶段为1970年以后,丹下健三及其研究所在北非和中东作了不少建筑设计,如沙特阿拉伯总部大楼(1976)、阿尔及尔国际机场(1976)等。
在这一时期,丹下健三对镜面玻璃幕墙也进行了探索,重要作品有东京都新市政厅、东京草月会馆新馆、赤坂王子饭店等。
东京代代木国立综合体育馆 (1961-1964)
山梨县文化会馆(1966)
圣玛丽亚大教堂 东京都新市政厅
丹下健三还是一位著作家,主要著作有《日本建筑的传统与创造》(1960)、《人类与建筑》(1970)、《建筑与城市》(1970)、《二十一世纪的日本》(1971)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