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文阅读导学案

合集下载

现代文阅读复习课导学案(说明文)

现代文阅读复习课导学案(说明文)

现代文阅读复习课导学案(说明文部分)【复习目标】1.梳理、整合说明文的要点知识,明确说明类文章考查的要点。

2.探究中考命题,掌握答题技法与一般套语,提高阅读能力。

【导学过程】一.自主复习1.说明文是以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体裁,根据说明对象的不同分为和。

理解说明文要了解说明的对象、说明的顺序和说明方法。

2.说明顺序一般有三种:,和逻辑顺序,逻辑顺序通常包括从整体到局部、从原因到结果、从特点到用途、从现象到本质、从主到次从概括到具体等。

3.说明文的结构:、、连贯式和并列式。

4.常见的说明方法及作用:①举例子,作用反映一般情况,真切、有力的说明事物。

②分类别,作用。

③列数字,作用从数量上说明事物,更准确、更具体,使人一目了然比文字说明更有说服力。

④作比较,。

⑤打比方,作用增强说明的形象性、生动性。

⑥下定义,作用能准确、简明地说明事物的本质特征。

⑦作诠释,作用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⑧引资料,作用使说明内容更具体、更充实,增强说服力。

引用说明在文章的开头能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⑨摹状貌,作用使说明更具体形象生动。

⑩列图表,作用增强了直观性,使事物特点一目了然。

(判断说明方法作用时要结合具体内容综合分析)5.说明的语言特点:准确性(严密性、科学性)。

例:(1)某句话中的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么,为什么?一般答题模式:①动词、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具体生动(生动形象)地写出了…②副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表程度、表时间、表限制、表范围等)的情况,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2)一句话中的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一般答题模式:不能。

因为①与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不一致。

②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关系。

③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3)说明文文段中运用“记叙、描写”等表达方式的有何作用?一般模式:该句(段)运用了的表达方式,是说明的内容更加具体,更加形象(或逼真,易于读者接受,提醒人们关注、重视,或表达作者的喜爱之情、忧虑之态、关注之心、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说明文阅读导学案

说明文阅读导学案

说明文阅读导学案一.说明对象及其特点:标题、开头、结尾、中间(过渡段、过渡句)、自行概括二.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1)时间顺序:即以事物发生、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来安排说明顺序,从而写出事物的发展变化情况。

(2)空间顺序(从上到下,从里到外,总到分,外到内,前到后,左到右,整体到局部,都可反之等,常用方位词如介绍建筑物或实体)。

如《核舟记》:按头—舱—尾—背的顺序说明。

(3)逻辑顺序(先结果后原因,层层递进,现象到本质,因到果,果到因,主到次,浅入深,个别到一般等,常用表因果、表事理顺序的词,如“因为、所以”“首先、其次”)。

三.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常考):(1)常用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分类别作比较下定义画图表作诠释作引用摹状貌(2)常见题型:1. ××句子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2.文章/××段落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任举一例说明它的作用。

3.文中画线的句子A、B分别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表达作用?(3)说明方法的作用及其答题方式:①举例子:作用:具体真切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的事理。

答题方式:列举××的例子,说明了××事物的××的特点(××的事理)。

②分类别:作用: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答题方式: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条理清楚的说明了××事物的××特点(××的事理)。

③列数字:作用:具体而准确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

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答题方式:列举了××数据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科学、具体而准确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的事理,使说明更有说服力④作比较:作用:突出强调了被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等)。

说明文阅读技巧导学案

说明文阅读技巧导学案

说明文阅读技巧导学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让学生掌握说明文知识及答题规范和技巧。

2、过程与发方法:通过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探究典型例题的答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和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难点:1、辨识几种常用说明方法并体会其在说明事物特征时的作用。

2、能指出说明文的说明顺序能品析说明文的语言教学方法:阅读法、问题教学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二、回顾说明文基础知识(投影展示)学生回答1、说明文的分类2、说明对象及其特征3、说明方法及作用4、说明顺序5、说明文语言特点三、答题模式及典例分析___学生讨论,老师总结(一)、把握说明对象及特征1、看标题:事物说明文一般标题就是说明的对象。

如《中国石拱桥》2、看首尾段:事理说明文一般找准开头结尾的总结句。

3、看关键词句(如:总说句/分说句/过渡句)4、看材料(逐段分析作者介绍了有关事物的哪一方面的特征,然后归纳小结。

)A、答题模式:文段介绍了_____的 ____。

B、例题分析:微藻是一种古老的低等植物,广泛地分布在海洋、淡水湖泊等水域,种类繁多。

微藻可直接利用阳光、二氧化碳和含氮、磷等元素的简单营养物质快速生长,并在细胞内合成大量油脂。

因此,微藻为生物柴油生产提供了新的油脂资源。

答:本段的说明对象是_____________,其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说明方法及作用A、答题模式:本句用了_______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具体直观/深入浅出/科学准确地说明了_______(说明内容),使读者_____________。

举例子:具体真切地说明了_______的_______特点,便于读者理解。

分类别:条理清晰地说明了_______的 _______特点打比方:生动形象地说明了_______的_______特点,增强文章的趣味性。

中考说明文阅读专题复习导学案

中考说明文阅读专题复习导学案

说明文阅读专题复习导学案一、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并掌握说明文的有关知识。

2、掌握说明文的阅读方法和说明方法在文中的作用。

3、学会分析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4、根据考点,自己会出阅读题目。

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习近几年中考的说明文,使学生牢固掌握解答说明文阅读题的方法。

2、自我归纳,老师引导,学生练习。

3、老师组织学生分小组合作讨论完成练习。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认识说明文的特点,增强学生学习祖国语言的兴趣。

二、重点难点1、说明对象特征的把握。

2、辨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3、体会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三、课型:专题复习四、课前归纳整理1、你认为说明文有哪些重点内容?请一一列出。

2、根据所给练习题,进行小组讨论,能归纳出说明文的考点有哪些吗?回答这些题目有哪些技巧,你注意到了吗?近三年中考说明文阅读题比较练习:(一)黑龙江省龙东地区2011年初中毕业学业统一考试(共8分)中国,最贫穷的挥霍者①就水来说,中国是世界上最贫穷的挥霍者。

②联合国一项研究报告指出:全球现有12亿人面临中度到高度缺水的压力,80个国家水资源不足,20亿人的饮水得不到保证。

预计到2025年,形势将会进一步恶化,缺水人口将达到28亿至33亿。

世界银行的官员预测,在未来的5年内,‚水将像石油一样在全世界运转‛。

③我国属于缺水国之列,人均淡水资源仅为世界人均淡水量的1/4,居世界第109位。

在人均水资源方面,中国已被列入全世界13个贫水国家之一,而且分布不均,大量淡水资源集中在南方,北方淡水资源只有南方淡水资源的1/4。

据统计,全国600多个城市中有一半以上城市不同程度缺水,沿海城市也不例外,甚至更为严重。

目前我国城市供水以地表水或地下水为主,或者两种水源混合使用,有些城市因地下水过度开采,造成地下水位下降,有的城市形成了几百平方公里的大漏斗,使海水倒灌数十公里。

由于工业废水的肆意排放,导致80%以上的地表水、地下水被污染。

专家们警告:‚20年后中国将.找不到可饮用的水资源。

5-《说明文阅读专题复习》导学案-(苏陆琴).doc

5-《说明文阅读专题复习》导学案-(苏陆琴).doc

《说明文阅读》导学案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 【学习目标】1.了解中考对说明文阅读的要求及命题方向。

2.掌握说明文的基础文体知识和答题规范。

【学习过程一、温故(一)回顾说明文的基础知识。

1.根据说明对象及目的的不同,说明文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说明语言的风格,说明文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常见的说明顺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常见的说明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十种说明方法速记口诀:二、明确考点在江苏省历年的中考中,说明文的考查往往与议论文轮番进行。

2014年考查说明文的地区有南通、无锡、盐城、淮安、徐州5市,2015年则是无锡、扬州、苏州、泰州、宿迁5市。

下面是摘选的部分城市的说明文中考题,大家自主阅读,合作归纳:中考说明文一般考什么?1.2014年徐州题《黑匝子在,希望就在》(1 )黑匣子作为空难中的关键"证人",它能够提供哪些关键的证据?(2)本文⑧一⑩段介绍了黑匣子的哪几个特点?(3)分析"目前的飞行数据记录器还不能完全保证记录所有可用数据"一句语言特点。

2.2014年淮安题《舞蹈的建筑》(1 )阅读文章,概括〃舞蹈的建筑〃应运而生的主要原因。

(2 )文章第(3 )段画线句有什么表达作用?(3)文章第(4>第(5)两段顺序能否对调,为什么?(4)文章第(6)段加点词"一直"能否去掉,为什么?3.2014年盐城题《从“雾都”到“霾都”》(1)从文中看,"雾"禾『霾"的区别体现在哪些方面?(不少于两点)(2)第③段中划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3)阅读划线的句子,回答问题。

说明文阅读专题导学案一

说明文阅读专题导学案一

临沂六中西校区“美好课堂”八年级语文说明文专题阅读(一)导学案编号:02—2—04 主备人:刘力时间:2014年10月8日一.课标要求:1.把握说明对象及特征,理清说明顺序,分析说明方法及作用。

2.体会说明文准确、严密的语言。

3. 学会默读,有一定的速度,按照要求筛选信息。

二. 学习目标:1.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理清说明顺序,分析说明方法及作用。

2.体会说明文准确、严密的语言。

3.学会默读,有一定的速度,按照要求筛选信息。

三. 学习重点四.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依靠别人,不如靠自己)1.阅读课本p110,把握下列文体知识:说明顺序有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说明结构有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课本p156和p109,把握下列文体知识:常见的说明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它们的作用分别是什么?3.说明文语言具有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在此基础上还有_________或_________的特点。

4.说明文开头第一段引用古诗、名人名言、古诗、传说、神话等有什么作用?5.指出下列句子采用的说明方法及作用:(1)三峡博物馆主体长157.3米,宽98.085米,高32米,建筑面积4万多平方米。

(2)乔家大院被专家学者誉为“北方民居建筑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二)问题探究1.下列句子中的加点的词语能否删去,为什么?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

2.分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作用:一般来说....,农业生态系统的多样性随着农业实践和植物育种工作的改变而持续下降。

3. 根据第一句,指出第二句的错误之处,并简述理由。

(1)有专家预测10年内物联网就可能大规模普及,全面进入人们的生活。

(2)10年内物联网会大规模普及,进入人们的生活。

(三)典型训练1.分析“绝大多数的超高建筑,在风的作用下,都会发生水平方向的位移”一句中“绝大多数”一次的妙处。

说明文阅读专题复习导学案.doc23

说明文阅读专题复习导学案.doc23

说明文阅读专题复习导学案一、【明确复习目标】1、明确说明的对象和内容,抓住对象的特征。

2、理清说明的顺序,把握文章的结构。

3、分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4、体会语言特点及其表达效果。

二、【说明文知识回顾】1.什么是说明文:说明文是以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或介绍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或阐明事理,目的是给人以知识。

2.根据说明对象的不同,说明文可分为两类:旨在介绍某一事物的形体特征。

旨在讲明事因、物因。

3.说明顺序:4、说明文的结构:5.说明方法有:6.说明文语言特点和7、说明对象:三、【答题技能训练】1、下面这段文字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并说明其作用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

……唐朝的张嘉贞说它是“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

这座桥的特点是:(一)全桥只有一个大拱……(二)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

这个创造性的设计,不但节约了石料,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而且……(三)大拱由二十八道拱圈拼成……(四)全桥结构匀称,和四周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谐……唐朝的张鷟说,远望这座桥就像“初云出月,长虹饮涧”。

★几种常见说明方法的答题模式:2、.画出下面句子中,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性和严密性的词语。

(1).《苏州园林》中“大多引用活水”、“往往安排桥梁”、“决不雷同”、“尽量工细”等语言,都极为准确.(2).《雨林的毁灭----世界性灾难》中“至少有2500种潜在的新水果和蔬菜生长在世界各地的热带雨林中.”(3).《世纪之交的科学随想》中“有生物学家认为,到2050年,人类的平均寿命可能增长到150岁.”(4).《南州六月荔枝丹》中“荔枝大小,通常是直径三四厘米,重十多克到二十多克.”(5).上面句(3)中的“可能”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说明文语言问题的答题模式:四、【答题技能巩固】一、中国皮影戏易树皮影戏,是一种用灯光照射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

表演时,一般由三到五个艺人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戏曲人物,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唱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

说明文阅读导学案 (2)

说明文阅读导学案 (2)

《说明文阅读》导学案莱西市姜山镇中心中学栾梅教学目标1、了解中考对说明文阅读的要求及命题方向。

2、掌握说明文的基础文体知识和答题规范。

教学重点掌握说明文的基础文体知识,了解中考对说明文阅读的要求及命题方向。

教学难点掌握说明文的答题技巧和规范。

教学方法以例点拨、自主练习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一、掌握考点(一、)把握说明的对象及其特征(二、)说明顺序(三、)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四、)说明文的语言知识回顾:说明文有关知识1、概念: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介绍事物、解说事理,给人以知识的一种文体。

2、分类按说明对象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

按语言风格分为平实说明文和生动说明文。

想整体把握文章内容,那么先要弄清说明对象及特征。

二、复习过程考点之一:说明对象及其特征1、什么是说明对象?被说明的或被解说的。

2、怎样概括文章的说明内容呢?+真题演练:请说出说明对象、特征、内容天桥形状千姿百态,风格各异。

人行天桥一般有一字型、T字型、十字型、S型、Y型、U型等多种,皆无定型,根据地形地貌灵活设计。

车行天桥基本类型有菱型、苜蓿型、环型、喇叭型等。

总之,只要把使用功能、结构和外形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就能取得良好的艺术和技术效果。

《天桥》归纳方法:1、看2、找3、找关键词,自己归纳考点之二:说明顺序说明顺序的种类:顺序、顺序、顺序真题演练:判断说明顺序——说明理由(1)大殿正中是一个约两米高的朱漆方台,上面安放着金漆雕龙宝座,背后是雕龙屏。

方台两旁有6根高大的蟠龙金柱,每根大柱上盘绕着矫健的金龙。

仰望殿顶,中央藻井有一条巨大的雕金蟠龙。

(2)早在3000多年前,我国就有了文字。

这些文字是刻在乌龟壳和扁平的兽骨上的,所以叫做甲骨文。

正式的书籍,是在两千多年前春秋战国时代出现的。

起先,人们把文字写在竹片或木片上,这些木片或竹片叫做简或牍。

春秋末年,还出现了写在绸子上面的书。

这种书叫做帛书。

(3)菊花的颜色五彩缤纷,以黄、红、白、紫为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说明文阅读复习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复习说明文的一般常识。

2、掌握中考说明文阅读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

教学内容:
一、说明文常见的考点
二、说明文的一般常识
1、什么是说明文?
2、常见的说明文有几种类型?A、事物(形状、构造、发展变化)B、事理
3、阅读说明文要抓住几个方面?
A、指出说明文对象及其说明的中心
B、说明对象的特征
C、理清说明的顺序。

我们学习过的说明顺序有哪几种?每种还有哪些小类?以学过的课文为例说明。

(1)空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多在建筑物的结构,如上下、远近、左右、内外东西南北中等。

如《核舟记》:头—舱---尾---背。

(2)时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多在事物的发展变化,如《活板》:唐--宋--升死:(3)逻辑顺序:说明事理,多在说明事物的内在联系。

a、先总说后分说分--总总--分--总
b、先主要后次要
c、先原因后结果
d、由现象到本质
e、由一般到特殊
f、由整体到局部
注意:(1)时间顺序:有表示时间的词语,如:朝代、数字等。

(2)空间顺序:有表示方位的词语,如:上下、远近、左右、内外、东西南北等。

(3)同一篇文章全文或各部分均可有几种不同的说明顺序,应分别指出。

D、掌握说明的主要方法及作用。

1、常见的说明方法有哪些?请举例说明。

(1)下定义:用简洁的语言科学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

如等边三角形是三边相等的三角形。

(2)举例子:举一些通俗易懂、有代表性的例子说明事物或事理。

(3)分类别:按一定的标准,不能有从属或交叉关系,要把集合中的所有内容都分完。

(4)打比方:用比喻的修辞把抽象、复杂的事物说的深入浅出,具体生动。

(5)作比较:用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同要说明的事物相比较,
一定有两个方面。

(6)列数字:从数量上说明事物特点,最准确、最有说服力的
方法。

(7)引资料:用引用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增强说服力,如
引用古诗文、谚语、俗语。

(8)作诠释:局部、某一方面的特征介绍。

(9)列图表:用图表的形式直观形象地说明比较抽象、复杂的事理,(10)摹状貌:通过具体的描写揭示事物的特征,有助于把被说明的对象说的更具体、生动. (注意:说明方法一般用三个字表达,不要与修辞手法、表达方式混淆,表述要规范。


2、这些说明方法有何标记?
(1)下定义:……是……,这就是……,叫……
(2)分类别:有几类(种),一种是……,另一种是……
(3)举例子:例如、又如、比如、再如、如,举例只举一部分。

(4)打比方:像、是、当作,就是比喻。

(5)作比较:而、比……和……两种东西比。

(6)列数字:数词、概数、确数。

(7)引资料:引用,标记是引号。

(8)作诠释:局部、某一方面的特征介绍。

3、这些说明方法有何作用?共同的作用是说明事物的特征。

a、作比较:能够更加突出强调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成因、结构等)。

b、下定义:能够科学地、准确而简明地揭示说明对象的本质特点(内涵),使说明更加严密。

c、配图表:能够直观形象地说明比较抽象、复杂的事理,给人以清晰明了地认识,便于比较和记忆、理解。

d、举例子:使说明的对象更具体、更形象,便于读者理解和认识。

e、分类别:使文章说明的条理十分清楚(条理清晰)。

f、打比方:能够想象生动地说明事物的特征,增强文章的趣味性。

g、列数字:能把说明对象的特点说明的更准确无误,令读者更信服。

h、作诠释:能通俗地介绍或解说事物或事理的性质与特点。

I、摹状貌:通过具体的描写揭示事物特征,有助于把被说明的对象说的更具体、生动。

J、引资料:引用古诗文、谚语、俗语等说明事
物的特征,增强说服力。

E、体会语言的准确性。

1、说明语言的特点:准确,体现在修饰、限制性的语
言运用,同义词的选择上。

2、方法:
a、表态:不能删。

b、定性(什么上的限制)+解词或解释句子。

c、若删去,句子意思就成了…不符合实际。

d、ⅩⅩ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周密性。

三、试题训练
1、分别指出下列各文句所使用的说明方法。

(1)、我国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

这些桥大小不一,形式多样有许多惊人的杰作。

其中最著名的是当推河北省赵州桥,还有北京附近的卢沟桥。

()
(2)、永定河上的卢沟桥,桥长235米。

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16米到21.6米。

桥宽约8米,路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

()
(3)、松鼠是一种片漂亮的小动物,它们面容清秀,眼睛闪闪有光,身体矫健,四肢轻快,非常敏捷,非常机智。

玲珑的小面孔,衬上一条帽缨形的美丽的尾巴,显得格外漂亮。

()(4)、统筹方法,是一种安排工作进程的数学方法。

()
(5)、风沙的进攻主要有两种方式。

一种可以称为“游击战”狂风一起,沙粒随风飞扬,风愈大,沙的打击愈强。

一种可以称为“阵地战”就是风推动沙丘,缓缓前进。

( ) (6)、缩微图书保存和使用都很方便,如果把一万种每种15万字的书放在一块儿,它的总量大约有5吨,而缩微以后的胶片只有15公斤。

( )()
(7)、绿色开花植物通过庞大惊人的根系,大力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无机盐等原料,经过运输干线---茎,源源送入叶子里。

叶子就是一个食品加工厂,在阳光下,一面排出氧气和蒸腾水分,一面吸入大量的二氧化碳。

()
2、找出下列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1)例如——松鼠不像山鼠那样一到冬天就蛰伏不动。

他们是十分警觉的。

只要有人稍微在树根上触动一下,它们就从窝里跑出来,躲在树枝底下,或者逃到别的树上去。

(2)我从东长安街向天安门广场走去,未进入广场就望见纪念碑。

它像顶天立地的巨人一样矗立在广场南部,和天安门遥遥相对。

(3)这种笨重的书(简书)使用起来当然是极不方便的。


说秦始皇每天批阅文书,那些竹简和木片有一百二十斤重。

西汉的时候,东方朔给汉武帝写了一篇文章,用了三千片竹
简。

(4)这些石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
水声,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能否删掉,为什么?
(1)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

(大多‛能否去掉?为什么?)(2)中国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是。

(几乎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3)(赵州桥)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最长的石桥。

(当时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4)苏州园林据说有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

(“据说”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4、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咪,中部略窄,宽9米。

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

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

这座桥的特点是:(一)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

桥洞不是普通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因而大拱上面的道路没有陡坡,便于车马上下。

(二)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

这个创造性的设计,不但节约了石料,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而且在河水暴涨的时候,还可以增加桥洞的过水量,减轻洪水对桥身的冲击。

同时拱上加拱,桥身也更美观。

(三)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就像这么多同样形状的弓合拢在一起,做成一个弧形的桥洞。

每道拱圈都能独立支撑上面的重量,一道坏了,其他各道不致受到影响。

(四)全桥结构匀称,和四周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谐;就连桥上的石栏石板也雕刻得古朴美观。

唐朝的张鷟说,远望这座桥就像“初月出去,长虹饮涧”。

赵州桥高度的技术水平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桥的主要设计者李春就是一位杰出的工匠,在桥头的碑文里还刻着他的名字。

1、本段的说明对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段引用张嘉贞和张鷟的话,分别说明赵州桥哪些方面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个创造性的设计”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段主要运用的说明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这句话中的“当时可
算”能否删去?为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