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样的采取、制备和分解

合集下载

第二章 试样的采取,制备

第二章 试样的采取,制备

23:06
小结:熔剂------坩埚
1. Na2CO3(或K2CO3)作熔剂---------铂坩埚(碱性熔剂)
Al2O 3 2 SiO 2 2 H 2O + 3 Na 2CO 3 = 2 Na2SiO 3 + Na2O Al2O 3 + 3 CO 2 + 2 H 2O
2.NaOH(KOH)作熔剂--------银坩埚(碱性熔剂)
了解采样的目的和要求
提供和被分析物料整体的平均组成一致的试样。
掌握采样量及采样单元数的确定方法。
Q = Kda
了解固体、液体及气体物料的采样方法。
23:06
2-3 试样采集方法 2-3-1固态物料的采样
1 从物料流中采样:采用舌形铲人工采样 2 从物料堆上取样:
3 从运输工具中采样: 三点采样法、四点采样法、五点采样法
2-3-4 生物试样
其组成因部位和时季不同而有较大差异; 采样应根据需要选取适当部位和生长发育阶段进行, 除应注意有群体代表性外,还应有适时性和部位典型性; 鲜样分析的样品,应立即进行处理和分析,生物试样中 的酚、亚硝酸、有机农药、维生素、氨基酸等在生物体内 易发生转化、降解或者不稳定的成分,一般应采用新鲜样 品进行分析。
例子---碱熔法: 1、Na2CO3(或K2CO3)作熔剂,铂金坩埚熔样
无水Na2CO3是分解硅酸盐样品及其它矿石最常 用的的熔剂之一。
(1)方法简介 Na2CO3 mp = 851 ˚C 铂金坩埚熔融 通常:熔样温度 950 ~ 1000 ˚C 熔融时间 30 ~ 40分 熔剂用量 6 ~ 8倍(为试样的) 难熔 8 ~ 10倍 时间可长些
23:06
如水稻样品的采集
水 稻 籽 实

第二章试样的采集制备与分解

第二章试样的采集制备与分解

第二章 试样的采集、制备与分解§ 试样的采集工业分析的基本步骤为:采样、制样、分解样品、消除干扰、方法的选择及测定、结果的计算和数据的评价。

一、样品采集的意义从被检的总体物料中取得有代表性的样品的过程称为采样。

在工业分析工作中,常需要从大批物料中或大面积的矿山上采取实验室样品。

采样的要求是采集到的样品能够代表原始物料的平均组成。

因为分析结果的总标准偏差S0与取样的标准偏差Ss 和分析操作的标准偏差Sa 有关。

二、有关采样的基本术语1、采样单元(sampling unit)具有界限的一定数量物料(界限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

2、份样(increment ,子样)用采样器从一个采样单元中一次取得的一定量的物料。

3、原始样品(primary sample ,送检样)合并所采集的所有份样所得的样品。

4、实验室样品(laboratory sample)为送往实验室供分析检验用的样品。

5、参考样品(reference sample ,备检样品)与实验室样品同时制备的样品,是实验室样品的备份。

6、试样(test sample )由实验室样品制备,用于分析检验的样品。

三、采样的原则对于均匀的物料,可以在物料的任意部位进行采样;非均匀的物料应随机采样,对所得的样品分别进行测定。

采样过程中不应带进任何杂质,尽量避免引起物料的变化(如吸水、氧化等)。

四、采样的具体要求 1、采样单元数的确定对于化工产品,如总体物料的单元数小于500,则根据下表选取采样单元数。

2a2s 20S S S +=如总体物料的单元数大于500,则用下式计算采样单元数:3N 3n ⨯=式中N 为总体单元数 2、采集样品的量采集的样品的量应满足下列要求:至少应满足三次重复测定的要求;如需留存备考样品,应满足备考样品的要求;如需对样品进行制样处理时,应满足加工处理的要求。

对于不均匀的物料,可采用下列试样的采集量经验计算公式:akdm ≥式中m Q —采取实验室样品的最低可靠质量,kg ;d —实验室样品中最大颗粒的直径,mm ; k 、a —经验常数,由实验室求得。

一般物质的分析步骤

一般物质的分析步骤

第十三章 一般物质的分析步骤我们通过化学分析法的学习,掌握了不少的物质测定的分析方法。

但是对于一个样品的全部分析过程,你还不能做得好,因为试样除了测定之外,还要有其他的环节,这是我们还未涉及到的内容。

一般步骤:1.试样的采取和制备。

2.定性检验。

3.试样分解。

4.干扰组分的分离。

5.定量测定(选择测定方法)。

6.数据处理。

本章对试样的采取、制备、分解、分离、测定方法的选择进行讨论。

ξ13—1试样的采取和制备代表性:分析试样的组成必须代表全部物料的平均组成。

因为我们所分析的物质只称取零点几克或几克,它应反映物料的真实情况,否则分析结果再准确也是毫无意义的。

因此在分析前必须了解试样来源,明确分析目的,做好试样的采取和制备。

一、采取 均匀物料——液体、气体 所谓均匀是相对的,不均匀也不是绝对的 不均匀物料——固体(部分)采样法:均匀的物料直接取少量分析试样,不需再制备不均匀的物料在不同部位(深度)各采取一部分加以混合。

大气样品 距地面50—180cm 的高度采样,吸收剂吸收浓缩1.气体试样的采取 烟道气、废气中某些有毒污染物,不准将气体采入空瓶或大型注射器中2.液体采样 大容器:不同深度取样,混合均匀小容器:随机抽取件数2/N S N :总件数水样的采取 水管、泵水井:先打开放10—15min 之后用净瓶子取满池、江、河:干净的空瓶子沉入这水体一定深度,拉绳拔塞,水灌满瓶后取样,在不同深度的样品混合均匀注意事项(无论是气体还是液体):①勿引入杂质 ;②去处表面油污、杂质3.固体样品的采取:固体样品——矿石、合金、盐类、金属锭、土壤等。

(1)金属和金属制品试样的采取:a. a. 片、丝状的认为均匀,随意剪一部分b. b. 钢锭、铸铁不均匀,表面清洗,再用钻在不同部位、深度钻取碎屑混匀c. c. 极硬的白口铁、硅钢,用钢锤砸碎,放入钢钵中捣碎,取一部分(2)粉状或松散物的采取盐类、化肥、农药、精矿等,较均匀,取样点少且量小。

分析试样的采集、制备和分解

分析试样的采集、制备和分解

其中:允许误差
EX
第一节 试样的采集和制备
例1. 某物料取得8份试样,经分别处理后测得其中硫酸钙量 的标准偏差为0.22%,如果允许的误差为0.20%,置信度选定 为95%,则在分析同样的物料时,应选取多少个采样单元? 解: E=0.20%,σ=0.22% 置信度为0.95,n=8时,查表得t=2.365,根据
(2) 二步采用公式
式中 n:采取试样的基本单元数; N:整批物料总单元数; k:从每份试样的基本单元中采取试样的次级单元数; 2
b
2 :各基本单元间方差(标准偏差的平方)的估计值; w
:各基本单元内的各次级单元间方差的估计值; E和t的意义同一步采样公式
第一节 试样的采集和制备
对于某种物料,在某一特定的准确度要求(即一定的E和 t)下,n值随着k值的不同而改变。但k有一个最佳值,此时在 相同的条件下,采取和处理试样所花费的人力、物力将最为
(4)金属试样p12
不均匀样品经高温熔炼混匀;均匀的钢片任取;钢锭和铸
铁,钻取几个不同点和不同深度取样,将钻屑置于冲击钵中
捣碎混匀作分析试样。
第一节 试样的采集和制备
(5)食品试样 根据试样种类、分析项目和采用的分析方法制定试样的 处理步骤。
可用“随机取样”和“缩分”, 防止污染要求更严。
除水分:预干燥,含水试样干燥至恒重,计算水分。
2. 采样量的确定
平均试样采取量与试样的均匀度、粒度、易破碎度有关,可
按切乔特采样公式: Q≥Kdα
Q:保留样品的最小质量(kg)
d:样品中最大颗粒直径(mm)
α
由实验求得,一般介于1.5-2.7之间;K为固体试样特性系数
或缩分常数,它由各部门根据经验拟定,通常在0.02~0.5之间,

分析化学 第二章 定量分析的一般步骤

分析化学  第二章  定量分析的一般步骤

第二章定量分析的一般步骤一、分析试样的采集与制备1.试样的采集与制备:是指从大批物料中采取少量的样本作为原始试样,然后再制备成供分析用的最终式样。

采样的基本原则:均匀、合理、具有代表性试样的形态:气体、液体、固体2.取样方法:气体样品:集气法(eg.工厂废气中有毒气体的分析)、富集法(eg.大气污染物的测定、室内甲醛的含量测定)固体样品:抽样样品法(“四角+中央”)、圆锥四分法液体样品:混合均匀后按照上中下分层取样二、试样的分解(预处理)1.分解试样的原则:①式样分解必须完全,处理后的溶液中不得残留原试样的细屑或粉末②式样分解过程中待测组分不应挥发③不应引入待测组分和干扰物质2.分解方法:溶解法、熔融法、消解法(1)溶解法:水:例(NH4)2SO4中含氮量的测定酸:HCl、H2SO4、HNO3、HF等及混合酸分解金属、合金、矿石等碱:例:NaOH溶解铝合金分析Fe、Mn、Ni含量有机溶剂:相似相溶原理(2)熔融法:酸溶:K2S2O7、KHSO4溶解氧化物矿石碱溶:Na2CO3、NaOH、Na2O2溶解酸性矿物质(3) 消解法——测定有机物中的无机元素湿法消解:通常用硝酸和硫酸混合物与试样一起置于克氏烧瓶中,一定温度下分解,属于氧化分解法常用试剂:HNO3、H2SO4、HClO4、H2O2和KMnO4等。

干法灰化:待测物质加热或燃烧后灰化、分解,余留残渣用适当的溶剂溶解。

适用范围:有机物和生物试样中金属元素、硫、卤素等无机元素。

常用方法:坩埚灰化法、氧瓶燃烧法和低温灰化法。

三、常用的分离、富集方法1. 分离:让试样中的各组分互相分开的过程(纯化)分离的作用:提高方法的选择性、提高方法的灵敏度、准确度分离方法:沉淀分离、萃取分离、挥发分离、色谱分离2. 富集:待测组分含量低于测定方法的检测限时,在分离时将其浓缩使其能被测定富集方法:萃取富集、吸附富集、共沉淀富集四、测定方法的选择分析对象(样品性质、组分含量、干扰情况)→分析方法(准确度、灵敏度、选择性、适用范围)→用户(用户对分析结果的要求和对分析费用的承受度)→成本(时间、人力、设备、消耗品)五、分析结果的计算与评价1. 分析结果的计算及评价的目的:判断分析结果的准确度、灵敏度、选择性等是否达到要求2. 含量计算方法:根据分析过程中有关反应的化学计量关系及分析测量所得数据进行计算3. 测定结果及误差分布情况的分析:可采取统计学方法进行评价,如平均值、相对标准偏差、置信度、显著性检查等。

化验分析的一般知识及基本操作

化验分析的一般知识及基本操作

第一节 试样的采取与制备
5、 组成很不均匀的试样的采取和制备
对一些颗粒大小不均匀,成分混杂不齐,组成极不 均匀的试样,如矿石、煤炭、土壤等,选取具有 代表性的均匀试样是一项较为复杂的操作。为了 使采取的试样具有代表性,必须按一定的程序, 自物料的各个不同部位,取出一定数量大小不同 的颗粒。经破碎、过筛、混匀、缩分等步骤制备 可供分析化验用的具有代表性的均匀试样。常用 的手工缩分法是“四分法”。
第二节 试样的分解
• ③泡沫的消除 在蒸发液体或湿法氧化分解试样,特别是生物试 样时,有时会遇到起沫的问题。解决方法是将试样 在浓硝酸中静置过夜,有时在湿法化学分解之前, 在300~400℃下将有机物预先灰化对消除泡沫十分有 效。防止起沫的更常用方法是加入化学添加剂,如 脂族醇,有时也可以用硅酮油。
第二节 试样的分解
2、碱溶法 • 一般用20%~30%NaOH溶液作溶剂,主要溶解金 属铝及铝、锌等有色合金。 2Al+2NaOH+2H2O==2NaAlO2+3H2
第二节 试样的分解
二、熔融法 • 试样不能溶解或者溶解不完全时,则考虑用熔融 法。熔融分解是利用酸性或碱性熔剂与试样混合 ,在高温下进行复分解反应,将试样中的全部组 分转化为易溶于水或酸的化合物(如钠盐、钾盐 、硫酸盐及氯化物等)。 • 熔融法分酸熔法或碱熔法两种
第二节 试样的分解
3、酸熔法 • 常用的酸性熔剂有焦硫酸钾(K2S2O7熔点419℃ )和硫酸氢钾(KHSO4 熔点219℃)。硫酸氢钾 灼烧后失去水分,亦生成焦硫酸钾 • 2KHSO4 == K2S2O7 +H2O • 所以,两者的作用是相同的。熔融后,将熔块冷 却,加少量酸后用水浸出,以免某些易水解元素 发生水解而产生沉淀。 • 常用来分解铁、铝、钛、锆、铌的氧化物类矿。 熔融温度不宜超过500℃,时间不宜太长,否则 会有SO3大量挥发出来。

第二章 试样的采取、制备和分解

第二章  试样的采取、制备和分解

§2—1 试样的采集
1、采样数量

数量要求:
1)至少满足三次重复检测的需要;2)有需要时必 须满足备考样品的需要;3)满足样品制备的需要。 数量过多——造成浪费 数量过少——不能满足代表性要求

在满足需要的前提下,样品数量越少越好。一般根 据经验公式计算最低采样量。
§2—1 试样的采集

四、采样记录和样品保存

采样时应记录被采物料的状况和采样操作, 如物料的名称、来源、编号、数量、包装情 况、存放环境、采样部位、所采样品数量、 采样日期、采样人等。 样品采集好后应包装,贴上标签,送至制样 室,如不能及时分析,一般只能存放6个月, 特殊样品另当别论。
冷冻干燥法 样品放在冷冻干燥室内,抽真空至 1.3-6.5bar(10-50mmHg),水变成冰,2-3天后冰 全部升华。 用于水样的浓缩,植物、动物血清和其它含有易 挥发组分的干燥
NBS的果叶、牛肝、菠菜叶、松针、米粉、面粉、 河沉积物等标准物质用冷冻干燥技术,未发现易 挥发的As,Hg等损失,I有明显损失,Br在酸性溶 液中有损失。
0.2
9.03 2.26 0.80
0.3
13.55 3.39 1.20
0.5
22.6 5.65 2.00
1.0
45.2 11.3 4.00
20
40 60 80
0.83
0.42 0.25 0.177
0.069
0.018 0.006 0.003
0.14
0.035 0.013 0.006
0.21
0.053 0.019 0.0将表面刮去0.1m,深入0.3m 挖取一 个子样的物料量,每个子样的最小质量不小于5kg。最后合并 所采集的子样。

试样的采集、制备和

试样的采集、制备和

流水抽气法采样装置图
5 橡皮管 旋塞 2
4 流水真空泵 1气样管 3 旋塞 6 橡皮管
流水抽气法采样装置图
首先将气样管1和橡皮管6 与采样管连接 将真空泵4经橡皮管5 与自来水龙头连接
然后开启自来水龙头和旋塞2、 3 使流水真空泵产生负压 将 气体抽入气样管 经过一定时间 关闭自来水龙头及旋塞2、 3 完成采样工作
批量(t) 20
• 在实际工作中,不同的物料要求也不同。采样时,根据 物料堆的形状和份样数目,将份样分布在堆的顶、腰和底 部。底部采样时,采样点应距地面0.5m。顶部采样时,应 先除去0.2m的表面层后,再沿垂直方向用铲一类的工具进 行挖取。
0.5m
1~2m
h=0.3m m=5kg
其方法是:在料堆的周围,从地面起每隔0.5m左右,用 铁铲划一横线,然后每隔1~2m划一竖线,间隔选取横竖线 的交叉点作为取样点,如图所示。在取样点取样时,用铁铲 将表面刮去0.2m,深入0.3m挖取一个子样的物料量,每个子 样的最小质量不小于5kg。最后合并所采集的子样。
3、从输送管道采样
在管道出口端放置一个样品容器,容器上放 置漏斗以防外溢。采样时间间隔和流速成反 比,混合体积和流速成正比。 若管道直径较大,可在管内装一个合适的采 样探头。探头的安装应尽量减少分层效应和 被采液体中较重组分下沉。 若管线内流速变化大,难以用人工调整探头 流速接近管内线速度时,可采用自动管线采 样器采样。
第一节 试样的采集
在工业分析工作中,常需要从大批物料中或大面 积的矿山上采取实验室样品。实验室样品就必须有高 度的代表性. 1、 采样的基本术语 (1)采样单元:具有界限的一定数量的物料。 (2)份样(子样):在采样单言上采集一定量(质量或 体积)的物料 (3)样品:从一个采样单言中取得若干个份样。 (4)原始样品:合并所采集子样得到的试样 (5)实验室样品:为送往实验室供分析检验而制备的样 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4 缩分
样品缩分(sample splitting)是化学分析等 样品加工的步骤之一,是按一定的要求, 将破碎到一定颗粒直径的样品,分为若干 份具有同等可靠性的样品,或在加工、破 碎以前对原始样品进行缩减的操作过程。 样品缩分的目的,是在保证样品可靠性的 前提下,减少后续破碎的工作量或原始样 品的运输量,加快样品的加工速度。样品 每进行一次缩分前,均需将样品充分混匀 。缩分后所得样品的重量,必须大于当时 颗粒直径情况下所要求的样品最小可靠重 量。
2.1.2.1 采样计算方法 1、一步采样公式
2、两步采样公式
2.1.3 采样方法
固体物料的采样、液体物料的采样、气体 物料的采样
2.2 试样的制备
粗碎 过筛,混匀,缩分
弃去 弃去
中碎 过筛,混匀,缩分
粗副样
细碎 过筛,混匀
副样
分析试样
2.2.1 破碎 粗碎:鄂式破碎机。2~5mm(4~10号筛)
2.2.2 过筛
在破碎过程中,过筛样品必须全部通过规定 的筛号,少量不能过筛的样品,粗碎时,可用中 碎机碎细至全部过筛;中碎时,可用因盘细碎机 碎至全部过筛;细碎时用玛瑙研钵研细至全部过 筛。
标准筛号及孔径的关系:
筛的网目是指一英寸长度(25.4mm)筛网上 的筛孔数,如100网目(或100号筛)是指一英寸长 度的筛网上有100个筛孔,除掉铜丝占据的空间, 孔径为0.149mm。
〔2)碎样时应尽量防止粉末飞扬。偶尔跳出的大粒.须放 回碎样器内,继续破碎。整个破碎过程,损失不得超 过全部样品的5%。
(3)碎样过程中,任何未能磨细过筛的颗粒都不能弃去, 必须破碎至全部通过筛孔。
(4)加工过程由于挤压、摩擦等作用,温度升高,会使某 些样品发生化学变化,如:结晶水的损失;由于破碎 ,样品表面积增大,吸水能力增强;一些低价矿物变 为高价,高价的变为低价等。这些变化会使某些项目 的测定结果产生误差。因此对于这些类型的样品在加 工时应视样品的性质采取相应的措施。
2.2.3 混合
在一个样品中,常合有数种矿物,而不 同矿物的密度、硬度、化学成分互不相 同。有的矿物很脆,容易破碎,有的很 坚硬,不易破碎;有的密度大、有的密 度小。经过几次破碎和过筛后,会明显 地看到难破碎的组分留在后面,呈现不 均匀的分布。在堆锥时,锥顶部为较细 和较轻的组分,锥底多为较大的和较重 的组分,这种现象叫做偏集现象。在样 品缩分时,必须使样品式,是指样品加工时用来确定样品可
靠质量和制定合理样品加工流程的各种经验公式。
切乔特等人把a规定为2,于是(2-1)可简化为
Q=Kd2
切乔特公式
在样品加工时,用以确定样品可靠重量的一种经验公式。 公式说明,样品的可靠质量与其中的最大颗粒直径平方成
正比。矿化越不均匀,样品的颗粒越粗,则要求的可靠重
量越大。切乔特公式是戴蒙德—哈里费达尔公式的简化, 由于它计算及应用简便,并能保证样品加工所必要的精度
,在矿石采取试样中较为常用。
决定样品最低可靠重量的依据
1、样品的粒度:颗粒愈大,样品的最低可靠重 量愈大. 2、样品的比重:比重愈大,样品的最低可靠重 量愈大. 3、被测组份的含量:含量愈小,样品的最低可 靠重量愈大. 4、均匀度:愈不均匀,其的最低可靠重量愈大. 5、分析的允许误差:允许误差愈小,样品的最 低可靠重量愈大.
3.二分器法
二分器法在混匀工序中同时进行了缩分 ,二分器的槽数愈多,缩分的精确度愈高 。 粗碎或中碎阶段,样品量大干3kg的一 殷采用二分器法,较少样品采用四分法缩 分。对于细碎后不再进行缩分的样品,可 用四分法分取一半作为副样,另一半作为 正样,供分析用。
2试样的采取、制备和分解
试样的采取制备和分解是分析工作首先 碰到的问题,正确处理好这三个问题 是整个分析工作的关键。
2.1 试样的采取
试样采取的原则:要保证所取试样具有代表性 ,即试样的组成和被分析物料整体的平均组成 一致。
实际工作中要分析的物料各种各样,有的物料 组成极不均匀。对那些组成比较均匀的物料(如 金属、液体、气体以及尿素、碳铵等化工产品 等),可任意采取一部分或稍加混合后取一部分 ,即成为具有代表性的分析试样。而像钢锭、 镁锭等物料.因表面和内部的凝固时间不同, 造成表面和内部所含杂质量有所不同.因此, 必须在不同部位和不同深度钻孔取样。
2.1.1采取量
戴蒙德—哈里费达尔(Demond—Haiferdall )公式:
Q=Kda (2-1)
Q-应采取试样的最低可靠质量(kg)
d-试样中最大颗粒的直径(mm) K, a-分别为加工系数、缩分系数,与物料的种类、均匀 程度和易破碎程度有关。一般矿石K在0.5-1之间。样品越 不均匀,K值就越大。特殊样品其K>1。a介于1.5-2.7。
中碎:对辊破碎机,0.84~1mm(18或20 号筛)
细碎:中碎缩分后的样品,用圆盘细碎机、 棒磨机或球磨机破碎至所需粒度。防污染 的样品或小是的样品可用玛瑶行星式球磨 机或玛瑶钵三头研磨机碎至所需粒度。
碎样过程应注意的事项
(1)在每个样品破碎的,须先将器械的各部清扫干净。 根据不同器械的特点,使用刷子、抹布或压缩空气清 扫。
缩分方法
l.四分法
将已充分混匀的样品堆成一个圆锥体,用木板 压成圆锥台,再通过圆心按十字形用分
样板或十字分样架将其切为四等分,弃去任意对 角的两份,余下的两份继续拌匀、缩分,直到留 下最低可靠重量的样品。
2.正方形法
将混匀的样品摊成长方形或正方形的薄层。用 直尺或特制的木格架,将样品划成若干正方形, 然后用小铲将一定间隔的小方块中的样品整个取 出,做为分析试样或副祥。只要方格的完整性没 有破坏,就可以从中选取几个样品,这个方法常 用于缩分最后阶段的样品。
2.1.2 采样单元
对于不均匀的物料,为了获得具有代表性的试样 ,除了考虑所取试样的最低质量外,还必须解决 应选取多少个采样点或采样单元的问题。 采样 单元应为多少,决定因数有2个:
(1)试样中组分含量与整批物料中组分平均含量之 间的允许误差,即采样的准确度。准确度要求越 高,则采样单元应越多。
(2)物料的不均匀程度。物料的不均匀程度既与物 料颗粒大小有关(如块状、粒状和粉状,其均匀 程度是不同的),也与组分在颗粒中的分布有关 。物料越不均匀,采样单元应越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