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视听语言知识----重点

合集下载

【视听语言】电影视听语言分析要点

【视听语言】电影视听语言分析要点

【视听语言】电影视听语言分析要点第一遍,先看光,每个镜头中光是怎么用的,下一个镜头的光有什么变化,有没有投影的变化,有没有黑天白天的变化,有没有阴天、下雨;第二,空间有没有大小的变化,有没有室内室外的变化;第三,听声音,是同期还是后期,每个镜头中有有没有表现出的声音空间来,它是什么样的,下个镜头的声音空间感有什么变化;第四,背景是什么,与前景的关系,它怎样变的(这是透视关系);第五遍,有没有运动,是画面内的被摄体在运动,还是摄影机在运动,是水平运动(左右横移)多还是纵深运动多。

运动的动与静的关系,是前景有运动,背景没有;或是背景有运动,前景没有;或是前后景都有,或前后景都没有;第六遍,有没有用变焦,它是准确地表现了两个人物关系,还是造成了错误的关系。

变焦用得多不多;摇镜头有没有增加新的信息或含义;第七遍,剪辑点在哪里,起幅、落幅的画面是怎样的,如果是一个人在跑,注意起幅的人体造型好不好,好与不好,看的时候有什么不同;是用切换多,还是用叠化多。

第八遍,在一个镜头中人物的调度是怎样的,有没有第四面墙的舞台处理(即所有镜头中的人都排成一排面向摄影机,就象幼儿园里的排排坐,吃果果。

)第九遍,音乐用在哪里;有没有主题歌,有作用吗?音乐与人物动作(或称表演)关系,音乐与摄影机运动的关系,音乐与色彩变化的关系,音乐与对话的情绪及节奏的关系,音乐与自然音响(即噪声)的关系等等第十,如果是故事片,情节的转折点是用什么手段来表现的,是用嘴皮子说出来的,还是无声的段落,如果是你的话,你能用无声把这一段落表现出来吗?第十一遍,画面上人物关系的变化,有变化,还是没有变化,A 在整个镜头里始终站在B右边,就没有走到B的左边去过,等等;第十二,画外空间是怎么用的,是作为画面内的空间的延伸,还是另外一个非叙事的空间;。

《视听语言》重点整理

《视听语言》重点整理

题型:1、单选 15题(15分)2、填空 10题(10分)3、名词解释 5题(15分)4、简答 5题(30分)5、论述题 2题(20分)6、案例分析 1题(10分)第一章视听语言概论(第一节——第三节:填空选择为主,注意年代、发展史、起源)第一节1、视听语言定义:(P2)视听语言主要是电影的艺术手段,同时也是大众传媒中的一种符号编码系统。

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态,其主要包括:镜头、镜头的拍摄、镜头的组接和声画关系。

第二节2、视听语言的基本规律:(P2)①视听语言的基本规律是模仿人的视听感知经验。

②视听语言的传播是单向的。

③视听语言中的元素与文字或词语语言系统中的元素是不同的。

④视听语言是一种创造性的语言。

18世纪产生了“记录媒介”,20世纪产生“视听媒介”(属于记录媒介)第三节3、19世纪之前,传播媒介从媒介材料上分为两类:(P5)⑴身体媒介;⑵再现性媒介。

4、视听媒介的媒介材料——光波与声波。

5、动画电影的起源——17世纪阿塔纳斯·珂雪发明“魔术幻灯”(P6)6、动画电影的发展:(P6)⑴1824年。

彼得·罗杰提出“视觉暂留”现象。

⑵法国人艾米儿·科尔是第一位将通俗漫画家的乔治·马努斯的漫画制作成动画。

⑶温瑟·麦凯1914年,电影史上著名代表作《恐龙葛蒂》;电影史上第一部长达20分钟的动画纪录片《路斯坦尼亚号之沉没》。

⑷①第一部音画同步的有声卡通片——1928年《蒸汽船威力》(主角米老鼠)②1932年第一部彩色卡通片,第一部奥斯卡动画短片奖——《花与树》③《老磨坊》——1937年,首次采用多层摄影台营造视觉深度,这一年,迪士尼进入:美国卡通黄金时代”。

④《白雪公主》——1937年,其拥有多项世界第一。

世界第一部长篇剧情动画电影;世界第一部发行原声音乐的电影(唱片形式);世界第一部使用多层次摄影机拍摄的动画;世界第一部举行隆重首映式的动画,获得第十一届奥斯卡特别成就奖,最佳原著配乐提名。

视听语言掌握重点

视听语言掌握重点

2012年9月17日星期一视听语言又称电影语言。

镜头是电影语言的基本元素。

蒙太奇完善了电影语言的独特语法修辞规律。

电影语言的章法,一般由若干场景和段落按照蒙太奇规则构成。

学习重点景别、基础拍摄、三分法、轴线、蒙太奇段落、20%原则、平时的思考题。

成绩考核笔试。

(平时成绩占30%,分三次抽查)一、镜头(一)景别景别是指被摄主体在画面中所呈现的范围。

《好莱坞摄影技法》(视频教程)1好莱坞摄影技法介绍10个景别1、全景(Full shot)---包括脚及框架;2、中全景(Medium full shot)---膝盖以上;3、牛仔拍摄(Cowboy shot)--是从牛仔挂枪的位置;4、中景(Medium shot)--是从腰下面以上;5、中近景(Medium close shot)--紧挨着腰部上一点的位置;6、近景(Close shot)--即从胸部开始;3T7、更近的(Wide close-up)第二纽扣8、详细特写(Full close-up)第一纽扣9、中等特写(Medium close-up)卡喉位置2T10、极至特写(Extreme close-up)齿下 1T需要牢记的是:远、全、中、近、特5个景别上述1、2、6、9。

“大远景”多是四分之一英里(1英里=1、609344千米)的距离拍摄,显现场景之所在,为较近的镜头提供空间的参考,称为“建立镜头”。

如果人物出现在大远景中,只有斑点大小。

这种镜头在史诗电影中最为常见。

《阿拉伯的劳伦斯》景别的划分划分景别的标准通常是两种方法:1、被摄主体被画框截取部位的多少。

2、被摄主体在画幅中所占面积比例。

经常使用的景别1、大远景---人物占画幅高度的四分之一。

以表现远处的人物景物为主。

2、远景---人物是画幅高度的二分之一。

3、大全景---人物是画面四分之三的高度。

4、全景---人物属全身以上范围。

称之为带头带脚的全身镜头。

充分看清人物的形体动和动作范围。

视听语言知识点

视听语言知识点

景别,是画面从二维平面上识别人物位置和空间关系,经典意味着距离,这个距离也包括被一首五之间的物理距离以及观众与被摄主体的心理距离,景深,是从纵深的画面空间上识别人物位置和空间关系,远景和大园警都已表现环境空间为目的不以清晰呈现人物为画面构图任务,中景表现人物主体的形体和表情以及人物之间的交流关系,焦距也叫焦点距离,只从光学透视的主点至焦点的距离我,短焦镜头,焦距35毫米,中焦镜头,焦距35至50毫米,长焦镜头,是焦距在52到250毫米的镜头,你,角度作为画面造型的语言,其意义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角度是一种重要的画面造型手段,第二,角度体现人物位置关系和叙事信息,第三角度是一种塑造人物形象,表达对人物和场景情感态度的导演手段,平角,借摄影机处于预备摄对象的水平位置是常用的拍摄角度符合人正常情况下观察世界的角度,画面有平稳感,形成,透视感,比较正常,不会夸张物体,的垂直线条,拍摄的人物也比较客观,客观视点,摄影机作为旁观者,主观视点,我,摄影机作为动作参与者,导演试点,我,导演有意图参与剧情的试点,间接主观视点,观众他,看的试点,画面构图的基本形式,几何中心,视觉中心,趣味中心,隐喻性构图,简答,第一,中央,中央部委,通常留给最重要的视觉形象,我们常说,一副画要平衡,焦点必须居中,中央部委具有稳定感,常用来表现严肃庄严的气氛,在中央部分的主题也具有支配感和权威性,第二,顶部,可以表现权力,威望,和雄心壮志,安排在这个位置的人好像控制了下面的一切,所以,我,表现权威人物,长安这种布局拍摄,你。

在塑造英雄人物形象时,画面顶部,常被用来显示一种神圣的气氛,第三,边缘。

由于远离银幕中央,燕儿想都不重要,常用于表现受到挤压,排斥,渺小而无力量,第四,我,具有,从属我,脆弱,好无力的特性,暗反差的性质,光笑可分为硬光和软光主要造型光的位置主要有,正面光,侧面光,和逆光,简答。

主题色的呈现,主题色只传达全片主题思想的色彩符号,第一,频率和面积,主题色,系主要色彩基调既是主题色,又是整体色调,一如影片红色,贯穿大量红色的色块,构成对色彩意义的主题表现,第二,色彩同时对比,与相继对比,如红色沙漠。

电影视听语言总结

电影视听语言总结

电影视听语言总结引《荣誉》电影视听语言主要包括三个部分:1,影像。

2,声音。

3,剪辑。

一、电影的影像(一)镜头定义(马尔丹):从拍摄角度讲,镜头是拍摄过程中,摄影机的马达开动至停止这段时间内被感光的胶片。

从剪辑角度讲,镜头是剪两次与接两次之间的那段胶片。

从观众角度讲,镜头是两个镜头之间的那段胶片。

(二)构图构图指静态的画格的构图(镜头每秒24个画格)1,美学原则a,主体不要居中b,水平线不要上下居中,一分为二地分割画面c,色调、布光等不要一分为二地平分画面d,主体不要过分孤单e,主体、陪体应该主、陪分明,不应喧宾夺主f,人或物的断线不应一字排开,应高低起伏、错落有致 g,水平线及景物连天线不应歪斜不稳h,人不要完全正面出现,应与镜头形成一定的角度i,构图不应雷同、抄袭2,主题服务原则3,变化原则(三)景别1,景别的划分注意两点:a,景别划分所指的对象是被摄主体;b,景别划分的通常做法是:以画格中截取成年人身体部位的多少为划分景别的标准。

远,全,近,特,中 2,景别在电影中的作用远景:a,介绍环境;b,抒情(1英尺,0.305米,1秒,1.5英尺) 全、近、中景: 特写:a,特写是电影艺术的重要表现手段之一,它是电影艺术区别于戏剧艺术的主要标志之一。

b,特写能够有力地表现主体的细部和人物细微的情感变化,是电影通过细节刻画人物,表现复杂的人物关系,展示丰富的人物内心世界的重要手段。

c,能够帮助观众更直接、更迅速地抓住事物的本质,加深观众对事物、对生活的认识。

3,景别元素的简单评价a,景别的主观性:较小的景别,往往是创作者带有指令性地在“叫”你看什么,而较大的景别,则是“随你看什么”b,景别决定影片风格(四)角度1,垂直变化:平角,仰角,俯角2,水平变化:正面,侧面,背面(五)运动1,运动的构成由两方面组成:被摄对象运动;摄影机运动。

电影的运动又具体表现为:被摄对象运动,摄影机运动,综合运动。

2,摄影机运动的主要方式a,推:摄影机沿光轴方向向前移动,采取变焦距镜头,从短焦距调至长焦距。

视听语言重点

视听语言重点
3大演变过程
第一步,以文字剧本分镜头的方式将故事的内容具体化
第二步,以分镜头画面的形式及任务、场景将故事的内容形象化
第三步,以不同情节段落的镜头运动及组接方法与外部音效的共同作用将故事内容形式化
分镜头:为形象的体现影片的整体构思而设计的未来影片各镜头的系列图样
镜头画面形式内容
1景别:景别的划分没有严格的界限,通常以画面中人物的大小作为划分景别的参照物
远景:远景镜头又被陈为大远景,是指拍摄远距离事物的镜头,是视距最远的景别
极远景:极端遥远的镜头景观,人物小如蚂蚁
远景:深远的镜头景观
全景:全景是摄取人物全身或较小场景全貌的镜头画面
中景:中景景别俗称“七分相”,是指摄取人物小腿以上部分的镜头
近景:近景景别是指摄取角色胸部以上的镜头画面,有时也用于表现景物的某一局部
不同顶端的机位的组合形成了最基础的镜头组接模式。
运动轴线的定义
所谓运动轴线,是指在拍摄运动的事物时,沿被拍摄事物的运动方向画出一条放射线,这条虚拟的放射线就是拍摄时要考虑的运动轴线
越轴的方法
镜头切出转场
安排插曲
利用摄影机的移动越过轴线
采用中性镜头装换
反打镜头的使用
场面调度的概念
通过场面调度渲染环境气氛
剪辑其实就是我们所熟悉的蒙太奇,说到底,就是对既有的镜头画面进行分割组合,以完成流畅的叙事,形成影片的艺术表现风格,增强影片的技术表现力。剪辑是电影制作的在创作阶段,对整部影片的最后成型至关重要
摄影方向
从摄影方向来区分,还有几种拍摄表现方式:正拍、侧拍、倾斜拍摄
动态构图与运动镜头
推、拉、摇、移、升、降、跟、甩

电影视听语言详解

电影视听语言详解

电影视听语言(一)固定镜头固定镜头是在拍摄一个镜头的过程中,摄影机机位和焦距都固定不变,而被摄对象可以是静态的,也可以是动态的。

冷静客观(二)、运动镜头镜头相对被摄对象的位置变化(包括镜头和整个摄影机两种情况)叫做运动镜头。

、1、推镜头即光学镜头对准拍摄目标向前推进所进行的拍摄。

(1)、从群体中突出主体,从全局中突出重点(2)、强化人物的喜怒哀乐等情绪(3)、模拟视线的集中和投向2、拉镜头拉镜头的方向与推镜头正好相反,摄影机向后退,这样可使画面产生逐渐远离被摄主体或从一个对象到更多对象的变化。

(1)、拉出环境,交代典型细节与所处环境的关系(2)、拉出意外之物。

有一部喜剧片,镜头开始的时候是一个雪白的床单上一只手的特写,接着又一只手入画,紧紧地握着那只手的手指,然后两只手互相揉捏起来。

这时,人们都以为这肯定是一对情人在互相亲热。

然而镜头拉出以后,我们看到原来是一个男人自己坐在床头捏自己的手。

(3)、结束一次叙述,进行换场或者收尾(4)、造成剧中人物或者观众对主体物的远离感,赋予画面一种抒情色彩3、摇镜头这种运动镜头是指在摄影机位置不动的情况下,机身进行上下、左右甚至旋转式摇动的运动镜头。

(1)摇镜头的种类:①、纯描述性摇镜头②、表现性摇镜头③、戏剧性摇镜头(2)摇镜头的作用:①、扩大镜头表现视野、保持大范围空间的完整统一。

②、在完整展现对象全貌的同时,有选择地表现细节。

③、建立同一空间中各形象间的关系。

④模拟主观视线。

4、移动镜头指摄影机的拍摄方向与被摄体的运动方向垂直或成一定角度,通过移动摄影机拍下的运动镜头便称为移动镜头。

(1)再现大场面的恢宏浩大,表现大空间的完整真实。

(2)在较大的空间范围内,建立诸形象间的关系。

(3)造成身临其境的参与感,用作行进中的人物的主观镜头。

(4)使不动的物体产生运动的幻觉。

5、跟镜头跟镜头是随一个动体移动时拍摄的镜头称为跟移镜头。

这是移动镜头的一种特殊形式。

(1)跟镜头特点是:①、镜头始终跟随一个动体运动②、头移动速度与动体保持一致③、主体在画框中的位置、面积相对稳定。

编导文艺常识:电影视听语言

编导文艺常识:电影视听语言

编导文艺常识:电影视听语言编导文艺常识:电影视听语言电影的视听语言,是编导培训中高深一些的知识。

电影是视听结合的艺术。

电影首先是视,然后是听,这些视听通过剪辑构成一部完整的电影。

电影的影象包括镜头,画面构图,镜别,角度,运动,照明,色彩。

所谓画面构图,就是指画面人物,景物的安排与布局。

总的要求应该突出那些最富有视觉表现力的内容。

构图应遵守三个原则:首先是美学原则。

主体不要居中、水平线不要上、下居中、一分为二地分割画面、色调、布光等不要一分为二地平分画面,主题不要过分孤单,人和物的断续线不应一字排开、应高低起伏、错落有致、人和物之间的距离不应均等,应有疏有密,水平线及景物线连天线,不应歪斜不稳,人不要正面出现,应与镜头形成一定角度,构图不应雷同抄袭。

再者是主题服务原则:为了表现好主题,要努力设计最合适,最舒服,最具视觉美感的构图,有时要有意去破坏画面构图的美感。

,如果某个构图优美的画面,但它与整个影片的风格,主题不符,甚至妨碍了影片主题思想的表达,我们也要割爱。

最后是变化原则。

日本影片《地狱门》中有些段落,很自然的从绘画过度到影象,编导有力地表现出当时古代战争的历史背景和时代气氛及民族特色。

许多电影导演,都不否认他们从美术创作中得到的灵感和启示。

我国宋代画家张择端有部作品《清明上河图》,以视野广阔,构图精细而闻名于世。

著名的电影艺术家郑君里在影片《枯木逢春》的创作中,曾经借鉴长卷的表现技巧,成功地采用横移长镜头,既有力地控诉了“千村薛劳人遗失,万户萧疏鬼唱歌”的旧社会,有热情的赞扬了新中国。

影片《公民凯恩》的实践表明,具有景深的场面调度的一部分。

它可以采用不同景别的镜头容纳在同一画面中,并帮助观众确定视觉重点,因而具有多意性和心理冲击力。

电影镜头的景别,编导是按照影象在画面上的大小和范围。

电影镜头可分为远景、全景、中景、近景和特写等五个主要类别。

特写镜头是电影艺术最独特和最有效的艺术手段之一,它表现人物肩部以上的头像或影象局部及场景中细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影视听语言知识----重点
电影视听语言知识
电影语言(上)——电影语言的独特元素:-
镜头、画面、蒙太奇-
第一节镜头与画面-
一、电影语言的基本要素:镜头与画面-
“画面是电影语言的基本元素。

”——[法]阿尔诺·马尔丹-
影视语言是依托镜头、以声音和图象的综合形态进行思想情感交流的视听语言。

电影语言的基本元素是镜头。

是摄影机开始转动到停机这一过程中的一组画面。

[美]梭罗门、[法]麦茨-
镜头与画面的关系。

-
关于画面-
影象画面是艺术符号、美学的现实。

-
画面的视野和焦点。

影象画面与人的视界的对应性。

-
画面的形成取决于镜头的运用。

电影语言的问题是如何运用镜头组织拍摄画面的问题(“摄影笔”的问
题)。

-
1、镜头的距离-
远景。

远距离,大视野。

介绍环境背景、渲染气氛。

-
全景。

表现人物动作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
中景。

注意力引向人物,环境空间小。

-
近景。

主体局部,面目表情及情感变化。

-
特写。

特定局部占整个画面,视觉冲击,强迫注意。

突出与强化作用。

-
2、镜头的运动-
推-
拉-
摇-
移-
跟-
3、镜头的角度-
平拍-
俯拍-
仰拍-
4、镜头的视点-
主观镜头与客观镜头。

-
机位与轴线:-
顶角机位、平行机位、正、反打机位。

-
跳轴与反跳轴。

-
反跳轴原则是摄影机机位设置的一条定律,为保证摄影对象在空间中的正确位置、方向的统一,使观众得到正确的空间结构顺序,需在轴线的180度之内设置摄影机角度。

跳轴是指越过轴线安排机位。

-
5、镜头的焦距-
标准镜头-
短焦距镜头-
长焦距镜头-
变焦镜头-
-
第二节蒙太奇-
蒙太奇概念——法文“montage”,原建筑学术语,
组装、装配、构成。

指镜头、画面、声音有机组合的方式手段,通过连接、组合。

构成时间空间的统一性、连贯性、完整性。

-
“电影不是拍摄成的,而是剪辑成的。

是由它的素材即一段一段的胶片剪辑成的。

”——普多夫金-蒙太奇是电影的思维方式,具有文法、表意、修辞意义。

-
一、蒙太奇的功能、作用-
叙述故事——组织富有戏剧性的素材,形成完整的事件、情节。

连接的手法技巧:无技巧切换;有技巧切换。

-
表达思想——运用画面间的隐喻、对比、象征等关系来表达思想情感、阐发意义。

-
创造时空、运动和节奏——自由的虚拟的时空。

蒙太奇运动。

画面节奏与叙事节奏。

镜头组合时间长度、运动速度、幅度和强度。

-
二、蒙太奇的分类:叙事蒙太奇、表现蒙太奇、修饰蒙太奇-
1、叙事蒙太奇-
顺接式:A、B、C…… ­
平行式:A123、B123、A345、B345…… ­
交叉式:A1、B1、A2、B2…… ­
颠倒式(或插入式):Z、A、B、C……; ­
或A、X、B、C、D、X、F…… ­
2、表现蒙太奇-
抒情蒙太奇-
心理蒙太奇-
思想蒙太奇-
3、修饰蒙太奇-
隐喻蒙太奇-
对比蒙太奇-
类比蒙太奇-
排比蒙太奇-
第三节巴赞长镜头理论-
长镜头概念-
安德烈·巴赞的长镜头理论-
长镜头的美学特点:叙述的完整性、*真性;表意的丰富性;画面的开放性。

-
长镜头与蒙太奇的关系-
第三章电影语言(下)-
——电影的非独特元素-
构图、色彩、声音-
第一节构图-
一、构图及其意义-
构图指影像画面的构成,画面内一切视觉元素(可见物)的安排、配置、比例关系。

如人景物的位置、大小、远近、透视关系等。

-
构图的意义:建立兴趣中心;引导观众注意力,吸引观众视线。

演绎画面内容。

-
构图的基本组成部分:主体、陪体、环境。

-
二、构图的方法和原则-
1、构图的方式方法:-
平衡/非平衡构图-
封闭式构图/开放式构图-
2、构图的原则:-
叙事性原则-
表意性原则-
修辞性原则-
整体性原则-
三、场面调度-
1、解说-
原戏剧术语,指导演对一个场景内演员的位置、行动路线、交流表演活动所做的艺术安排、处理。

引入电影创作是指导演对画框内事物的安排。

如场景的设置、演员的位置、行动路线以及摄影机的运动。

-
电影场面调度两层次:演员调度、镜头调度。

-2、场面调度的作用和方法-
构成银幕画面,寻求造型美。

-
刻划人物性格,揭示内心活动,渲染环境气氛,寄予思想哲理。

-
纵深场面调度;重复性场面调度;对比性场面调度;象征性场面调度。

-
-
第二节光影和色彩-
一、光影-
1、光源:自然光与人工光-
2、光线三元素;-
f质量——柔光与硬光-
f 方向——前置光、侧光、背光、顶光、-底光-
f强度——强光、弱光-
3、照明方式-
三点照明与自然光效-
高调照明与低调照明-
二、色彩-
色彩的美学-
色彩的处理配置-
色彩的基调-
-
第三节声音-
一、声音的构成:人声、音响、音乐。

-◆人声:对话、独白、旁白。

-
◆音响:自然音响、机械音响、特殊音响。

-
◆音乐:声乐、器乐。

-
二、电影音乐的特点与作用:-
◆从属;共融;简明;非连续性。

从属画面,与画面平行协调、共融。

分段陈述,间断出现。

音符歌词较简单明了。

-
◆抒发情感;参与叙事;展示时代、地域、环境;表达思想、创造节奏。

-
三、声音与画面的关系-
声画同步(声画合一)-
声画分离-
声画对位-
静默(无声)-
第四节电影符号学-
电影的符号学性质。

“肖似代码”。

-
强编码符号与若编码符号。

-
电影符号的编码形式:具象层面、抽象层面、审美层面。

-
结构。

麦茨的八大组合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