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盛体质状态的初步研究概述
湿热质养生概要

湿热质养生概要一、湿热质(F型)的概说定义:以湿热内蕴为主要特征的体质状态。
成因:先天禀赋,或久居湿地,喜食肥甘,或长期饮酒,湿热内蕴。
特征:⑴形体特征:形体偏胖。
⑵常见表现:主项:平素面垢油光,易生痤疮粉刺,舌质偏红苔黄腻,容易口苦口干,身重困倦。
副项:心烦懈怠,目睛红赤,大便燥结,或黏滞,小便短赤,男易阴囊潮湿,女易帯下量多,脉象多见滑数。
⑶心理特征:性格多急躁易怒。
⑷发病倾向:易患疮疖、黄疸、火热等病证。
⑸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对湿环境或气温偏高,尤其夏末秋初,湿热交蒸气候较难适应。
体质分析:湿热泛于肌肤,则见形体偏胖,平素面垢油光,易生痤疮粉刺;湿热郁蒸,胆气上溢,则口苦口干;湿热内阻,阳气被遏,则热重于湿;热灼血络,则目睛红赤;热重于湿,则大便燥结;湿重于热,则大便黏滞;湿热循肝经下注,则阴囊潮湿,或带下量多,小便短赤,舌质偏红苔黄腻,脉象滑数,为湿热内蕴之象。
湿热郁于肝胆则性格急躁易怒,易患黄疸、火热等病证;湿热郁于肌肤则易患疮疖;湿热内盛之体,对湿环境或气温偏高,尤其夏末秋初,湿热交蒸气候较难适应。
二、调体方法调体方药:代表方为泻黄散、龙胆泻肝丸、甘露消毒丹等。
常用药物有藿香、栀子、石膏、甘草、防风、龙胆草、当归、茵陈、大黄、羌活、苦参、地骨皮、贝母、茯苓、泽泻等。
临证加减:可根据不同表现分别加减。
肺热明显,易生痤疮者,可选用枇杷清肺饮,药如枇杷叶、桑白皮、黄芩、麦冬等;若易生口疮,胃火较盛者,可选用清胃散加减,药如升麻、黄连、当归、生地黄、牡丹皮等;若夏日感受暑热者,选用六一散加西瓜翠衣,解暑化湿以调体。
三、精神调摄阴虚质与湿热质者均性情较急躁,外向好动、活泼,常常心烦易怒五志过极,易于化火,情志过极或暗耗阴血,或助火生热,易于加重阴虚质和湿热质的偏颇。
故应安神定志以舒缓情志,学会正确对待喜与忧、苦与乐、顺与逆,保持稳定的心态。
宜欣赏曲调悠扬的乐曲,如古筝《高山流水》等。
四、饮食调养湿热质是以温热内蕴为主要特征的体质状态,宜食用清利化湿的食品,如薏苡仁、莲子、茯苓、绿豆、鸭肉、鲫鱼、芹菜、黄瓜、西瓜、薏苡仁、赤小豆赤、马齿苋、藕、冬瓜、苦瓜等。
《温热论》体质相关初探

Ke o d : ao l rvl tere ahgn ;bd os ttn dsus yw rsss n eae b lp toes oycntui ; i s e a p nf i i o c
体质 是指 人体 生 命 过 程 中 , 先 天 禀 赋 和 后 天 在
之人气 浮 而 薄 ” 就是 说 , 期 居 住 在 一 个 地 方 , , 长 受
又有“ 胃湿” 脾湿” 与“ 之别。在《 中第 1 、6条 论》 41 文指 出 : 邪传 营 , 人 应 当是 “ 卫 透 营 , 和 可 热 平 泄 两 也 ” 如果 是 “ , 素有瘀 伤宿 血 在胸 膈 中 ”瘀 血与 热 邪 ,
辑录成的《 临证指南医案》 一书 中明确提 出“ 体质” 词, 该书卷 四“ 呕吐门” 中云 :凡论病 , “ 先论体质 ,
一
形色 , 脉象 , 以病 乃外 加身也。 更是将辨别 病人体 ”
质放 在疾 病 治疗 的首 要位 置 。
源, 化生一身阴阳, 对人体 阴阳气血起着调节作用。
体质 的形 成 , 因较多 , 原 是机 体 内外环 境作 用 的
结果 , 而且与机体发育有直接或 间接联系 , 年龄 、 地 理环境 、 饮食因素、 性别 、 生理 因素 、 禀赋等 , 都对体
质 的形成 有一 定 的影 响 。 11 年龄 . 肾为人 体先 天之本 , 为人体 元 阴元 阳之
素体 阴阳偏 虚 的特 点 又 有 不 同 的表 现 , 疗 也 稍 有 治 区别 ; 指 出同样 是豪 饮 嗜酒 之 人 , 邪 为 患 , 动 又 外 引 内湿 , 内外 合 邪而发 为湿 热病 , 其病 变部 位多 以 中焦 脾 胃为 中心 , 由于 素体 阴 阳偏 盛情 况不 同 , 证候 类 型
刘完素火热病机浅析

刘完素在《内经》的基础上补充及发展了对火热病证病机的认识,阐述了火热病的广泛存在的同时,提出了“六气皆从火化”及“五志过极皆为热甚”的观点,阐明火热论实际上是火郁论,即阳气怫郁。
刘完素所处的时代背景战事频繁,灾疫横行,且当时朝廷推崇《局方》,温燥之法盛行,而北方人体质较强,感受风寒以后往往容易化生火热,以致火热病流行,这也为提出火热论给出了背景依据。
“夫百病之生也,皆生于风寒暑湿燥火,以之化之变也”,说明疾病的发生是由六气(风、热、湿、火、燥、寒)的气化和变化所造成的。
“六气皆从火化”在著作中未见这句话,这是后人在刘完素阐述六气在病理变化过程中皆能化生火热病证的概括。
刘完素认为六气在病理关系上是密切的,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或与火热兼并同化。
化火是疾病的主要转归,其根本原因还是阳气怫壅闭郁。
如言风,“风本生热,以热为本,风为标,言风者,即风热病也”。
言湿,“湿病本不自生,因于火热怫郁,水液不能宣行,即停滞而生水液也。
凡病湿者,多自热生,而热气尚多,以为兼证,当云湿热。
”言燥,“燥金虽属秋阴,而异于寒湿,故反同其风热也,故火热胜,金衰而风生,则风能胜湿,热能耗液而反燥,阳实阴虚,则风热胜于水湿而为燥也”。
言寒,“人之伤于寒,则为病热。
寒毒藏于肌肤,阳气不行散发,而内为怫结,故伤寒者反病为热”。
所谓“五志过极”,是因情志活动过度而影响脏腑气血。
刘完素说:“五脏之志者,怒、喜、悲、思、恐也。
悲,一作忧。
若志过度则劳,劳则伤本脏,凡五志所伤皆热也。
” 喜为心之志,“故心热甚则多喜而为癫也”;惊为“心卒动而不宁也,火主于动,故心火热甚也”;“恐为肾志,其志过度,则劳伤本脏,故恐则伤肾,肾水衰则心火自甚”;“心火主于热,喜痛,故悲痛苦恼者,心神烦热躁乱”;中风偏枯,“由心火暴甚,而水衰不能制之”,刘完素认为五志过极化火生热的关键在心,心乃五脏六腑之大主,心火亢盛,肾水衰少,水火不济,火多水少,故其治疗上着重在降心火、益肾水。
什么是热性体质热性体质的简介

什么是热性体质热性体质的简介热性体质热性体质包括阴虚性体质和湿热性体质。
属于热性体质者,多形体消瘦,精神易于激动,小便短少或黄,大便干燥或秘结,畏热喜凉,五心烦热或日哺微热,喜食冷物或冷饮。
以下是由店铺整理关于什么是热性体质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热性体质的简介热性体质的特征是:喜欢吃冰凉的东西或饮料,喜爱喝水但仍觉口干舌燥;脸色通红、面红耳赤,脾气差且容易心烦气躁,全身经常发热又怕热,经常便秘或粪便干燥,尿液较少且偏黄。
茶材讲究热性体质的茶材讲究适合喝寒凉属性的茶材,如人参须、西洋参、决明子、苦茶、菊花、薄荷、仙草、绿豆、薏仁、大麦、小麦、小米、杨桃、香蕉、奇异果、草莓、梨子、葡萄柚、樱桃、绿茶等;不适合喝温热、辛辣刺激属性的茶材,如姜、桂圆、肉桂等。
饮食要点热性体质者饮食要点(1)减少食量,热性体质肥胖者的最大弱点就是常会饮食过量。
(2)热性体质的人要减肥就要先解决便秘的问题,把宿便清除,多吃属凉性而纤维较重的蔬菜,平衡体质之余,更可以收清除宿便之效。
(3)多喝温热的饮料或茶水,如果真的想喝或吃一些冰冷的事物或饮料,必须先喝下一杯温热水才行,绝不能空腹吃或喝冰冷的食品。
决明子可以清肝明目、润肠通便;山楂改善消化不良的情况;热性体质者的寒性食物名单1、蔬菜和调味品:苦瓜、番茄、茭白、荸荠、菱肉、百合、藕、竹笋、慈姑、魔芋、空心菜、马齿苋、蕨菜、苦菜、荠菜、香椿、莼菜、豆豉。
2、水果和干果:桑葚、甘蔗、梨、西瓜、柿子、香蕉。
3、鱼肉类:黑鱼、鲤鱼、河蟹、泥螺、文蛤、蛏子、海蜇、海带、紫菜、田螺、河蚌、蛤蜊。
4、茶及饮品类:牛奶、绿茶、生普洱、菊花茶、本草坊荷叶茶、乌龙茶、薄荷茶、洛神花茶。
女人热性体质的表现

女人热性体质:面色或唇色较红、形体比较消瘦、怕热喜凉、手足心较热、口干舌燥、心烦气躁、失眠、便秘或粪便干燥、尿黄、容易长痘疹子等。
经血颜色淡红属于血虚气虚体质;月经量多、经期提前、经血颜色鲜红多属于热性体质。
具备以上大多数的症状,就可以归人热性体质了。
女人寒性体质:畏寒怕冷,喜欢夏天。
吃凉的或受凉会拉肚子。
脸色嘴唇颜色苍白,气血不足。
女性月经有痛经现象。
特别喜欢吃热的东西。
精神状态差,不爱喝水,尿频,爱起夜。
舌质淡白,别人都是淡红色,寒性体质是淡白,缺乏血色。
养生与热盛体质的降温

养生与热盛体质的降温一、了解热盛体质热盛体质是指人体内火气过盛,易于上火的身体特征。
这类人常感觉口渴、嘴巴干燥、大便干燥等,容易出现口腔溃疡、牙龈肿痛、小便黄赤等情况。
当气温升高时,他们更容易出汗过多,并且体感不适更明显。
针对热盛体质的降温方法有很多,下面将介绍一些养生的方法来帮助你调节身体内的火气。
二、饮食养生1.选择清淡食物: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和油腻重口味的食物,如辣椒、葱姜蒜等。
可以选择清淡的汤水和蔬菜水果,保持酸碱平衡。
2.多喝水:补充足够的水分有助于降低体温。
每天饮用约2升清水或白开水,帮助排毒消暑,并且能滋润口腔舒缓干燥感。
3.适度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维生素C有助于降低体内炎症反应,增强免疫力,例如柑橘类水果、柠檬、草莓等。
4.调整饮食时间:避免大鱼大肉等油腻食物,在午餐和晚餐时间控制好食量,适量摄入高纤维粗粮与蔬菜水果。
三、合理安排日常作息1.规律作息:保持良好的作息时间表,早睡早起。
尽量避免在午休时间过长或夜晚工作得太晚导致身体状态紊乱。
2.午休调节:中午可以选择适当的休息时间,尽量选择清凉环境,并放松自己。
这样不但能缓解一天中因工作引起的压力,还有助于舒缓热盛体质带来的不适感。
3.加强锻炼:适度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排汗和新陈代谢。
但要注意选择适宜的运动方式和时间,并避免在高温时段进行剧烈运动。
四、居家养生小妙招1.通风降温:尽量在早晚或室外温度较低时打开窗户通风,保持空气流通,减少房间内的湿热感。
2.勤洗手洁身:由于热盛体质容易出汗过多,因此要注意经常洗手和清洁身体。
及时更换衣物和床上用品,保持清爽干净。
3.避免喝酒熬夜:饮酒过量和迟睡会导致体温上升,增加心脏负担。
所以应当避免这些不良习惯,给身体提供充足的休息时间。
五、草药调理1.常用草药材料:枸杞、菊花、杜仲等具有清热解毒和降火作用的草药可以适量服用。
但是在使用之前最好先咨询医生或中医师的建议。
2.茶饮调理:喝一些凉茶对于热盛体质有一定的调理作用。
中医体质的不同分类(三)---热体

中医体质的不同分类(三)---热体
阴虚体质。
传统中医体质中的阴虚体质,即经方医学体质所说的“热体”。
热体是指机能处在亢进、高涨、炎热、张扬、兴奋的状态。
其人面红油光(黄连人)、声音洪亮、烦躁易怒、眼屎多、口苦、口腔破溃、牙龈出血、咽喉红肿、鼻子出血、生脓包或疮、多汗(热汗,注意!)、尿黄、唇红、舌红、脉数。
热体对应中药:生石膏、黄连。
寒热夹杂:三黄四逆汤;
虚热体质:白虎汤;
实热体质:黄连解毒汤;
痰热体质:竹叶石膏汤;
湿热体质:三仁汤;
郁热体质:八味除烦汤;
瘀热体质:温清饮;
风热体质:消风散。
热性体质的自我鉴定

热性体质的自我鉴定
《热性体质的自我鉴定》
作为一个有着独特体质的人,我对自己的身体状况和健康状况一直很关注。
最近,我了解到了热性体质这一概念,认为它对我自己的身体状况有很大影响。
于是,我开始进行自我鉴定,以了解自己是否属于热性体质。
首先,我在日常生活中总是感觉身体内部的热量比较高,容易出汗,经常感觉口干舌燥。
这些都是热性体质的表现。
而且我有着火热的性格,做事情总是积极主动,有时会因此感到身体上的疲惫。
另外,我对辛辣食物和热性食物特别喜爱,而且对冰冷的食物和饮料反应不如其他人剧烈,这也是热性体质的表现之一。
最后,我喜欢瑜伽和太极这些有助于平衡身体热量的运动,而且在寒冷的季节里,我总是需要多穿一些衣物来保暖。
通过以上一系列的自我鉴定,我得出了自己属于热性体质的结论。
了解到这一点之后,我开始有意识地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
我更加注意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摄入过多的热性食物,尽量选择清凉的食物来调节自己的体温。
在日常生活中,我也会多参加一些平衡身体热量的运动,保持身体的健康。
通过自我鉴定,我更加了解了自己的热性体质,也学会了如何去调节它以保持身体的健康。
希望能够有更多的人也能够通过自我鉴定了解自己的体质特点,并据此调整生活方式,让身体更加健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热盛体质状态的初步研究概述
摘要:热盛体质状态我院儿科专家侯江红教授经过多年临床实际经验总结而来儿童常见体质类型之一,以实热内盛为核心机理的体质状态类型,本文旨在从其定义、机理、主要症状及相对应干预方案进行阐述。
关键词:热盛体质状态;实热内盛;干预方案
侯江红教授为河南省名老中医,河南省中医院儿科主任中医师、博士生导师,从事儿科临床30余年,通过对中医儿科经典深入浅出的多年临床总结而来小儿常见八种体质状态类型。
热盛体质状态属于常见体质类型之一,具体关于此体质状态论述如下。
1.热盛体质状态定义
2.热盛体质核心机理
3.热盛体质状态常见症状
4.热盛体质状态的非健康倾向
5.热盛体质状态相对应干预方案
总之,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