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政治教学中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在中学政治课中的运用

( 作者 单位 :江 西省 抚 州 师 范专科 学校 ,江 西抚
州 ,5 40 4 0 0)
思想 ・ 论 ・ 育 理 教
5 3
20 0 2年 弟 9期
维普资讯
但 在 实 际 操 作 中 ,能 力 目 标 与 觉 悟 目 标 难 以 真 正 实 现 。而 索 发 现 ,创 造 性 地 解 决 问 题 。 政 治 学 科 研 究 性 学 习是 一项 综 合 性很 弓 告的 实 践 活 动 。 在 课 程 目 标 方 面 ,要 在 知 识 目 标 、能 力 目 标 ,觉 悟 目 标 三 个 维 度 上 寻 找 结 合 点 , 调 学 生 综 合 实 践 能 力 的 锻 炼 和 综 强 合 素 质 的 培 养 。在 学 习内 容 方 面 ,它 强 调 理 论 与 社 会 、科 学 、生 活 实 际 的 联 系 ,特 别 关 注 环 境 、现 代 科 学 对 当 代 政 治 、 活 的 影 响 以 及 与 社 会 发 展 密 切 相 关 的 重 大 问 题 。由 生 于 学 生 要 探 究 的 问 题 会 涉 及 学 科 的 多 方 面 内 容 ,如 经 济 、 哲 学 、政 治 等 ,这 就 要 求 学 生 能 综 合 运 用 相 关 的 知 识 与 方 法 ,分 析 问 题 ,解 : 问 题 ,提 高 社 会 适 应 能 力 和 综 合 实 践 夹
文 明、高 雅 的校 园 环境 ,清 洁 卫生 的寝 室 文化 能使 学
生在 理 智上 受到 启 发 ,在情 感 上产 生共 鸣 ,从 而达 到
调 节 学 生 行 为 、 美 化 人 品 、 净 化 心 灵 的 作 用 。 二 要 优
重要 的形式 和 手 段 。大学 生 同处 一个 年龄 层次 ,认知
初中思想政治研究性学习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究 性 学 习 中 学 生创新 思 维 的 培 养 。
一
阔学 生 的 思 想 ,就 会 使 学 生 养 成 从 正 向 和逆 向 不 同 的角 度 去
认 识 、 析 、 解 问题 的 习惯 。这 就要 求教 师在 阐述 某 一 原 理 分 理 时 , 许 并 欢 迎 学 生 提 出 不 同 意 见 , 至 是 相 反 的意 见 , 适 允 甚 并 时 引 导 。 过 这 种 正 反 两 种 观 点 的辩 论 与 碰撞 , 们 不但 获得 通 我 了真 理 , 同时 还 锻 炼 了 学 生 思维 的独 特 性 。 如 . “ 教 育 既 例 讲 受
三、 逆向思维 、 质疑问难 , 培养学生的求异性思维
事 物 的发 展 总 是 遵 循 相 互 制 约 、 互 促 进 、 相 相互 联 系 的规 律 。 所 谓 逆 向思 维 , 味着 不 受 传 统 观 念 的 束 缚 , 新 的 角度 意 从 去 发 现 科 学 真谛 。 行 逆 向思 维 需 要 学 生 独 特 思考 , 于 另辟 进 善 蹊 径 。 需 要 改 变 正 常 的 思 维程 序 。 如 遇 事 不 妨倒 过来 想一 还 比 想 , 结果上觅寻原因。 从 在 教 学 过 程 中有 意 识 地 设 置 一些 问题 .从 另一 方 面 去 开
研究性学习教学法在中学政治课教学中的应用

可量化 、 可操 作 的预 期结 果 目标 , 研究 性学 习教 学法 则侧 而 重 于 学 生 研 究 的 过 程 本 身 。 究 性 学 习 在 时 间 安 排 上 , 多 研 更 的 是 学 生 的 自主 性 、 索 性 的 学 习活 动 ; 空 间 选 择 上 , 探 在 不
再 局 限 于 学 校 、 堂 , 是 让 学 生 走 出 课 堂 、 校 , 向社 课 而 学 走 会 , 展 社 会 调 查 活 动 ; 信 息 来 源 上 , 学 生 在 更 广 阔 的 开 在 让
学 生识 记 概念 和理论 、 动地 接受 知识 的状 况 , 让学 生作 被 而
为 学 习 活 动 的 “ 动 者 ” 主 要 依 靠 学 生 自己 独 立 思 考 , 互 施 , 相 探 究 、 手 实 践 来 完 成 学 习 任 务 。 这 样 , 充 分 发 挥 了 学 生 亲 既 的 主 观 能 动 性 , 提 高 了 学 生 的 学 习 积 极 性 , 而 达 到 开 展 又 从 研 究性 学 习 的 目的 。 中 学 政 治 课 运 用 研 究 性 学 习 教 学 法 的 目的 ,也 不 同 于 传 统 的教 学模 式 。传统 的教 学模 式 只重 视学 生学 习结 果 的
专 题要 紧密 结合课 文 的重 点知 识 , 同时 , 又要 力求联 系 当前 重 大 的学生 普遍 关注 的政 治热 点 。如果 专题 的 内容 与课 文
的知识 没有 联 系或联 系不 大 , 没 有实 际操 作 的意义 。 过 就 通 联 系学 生们 关心 的重 大政 治热 点 ,有利 于调 动学 生参与 活 动的兴 趣 和积极 性 , 培养 学 生政治 的敏 锐性 和责 任感 。 确 ②
定 专题 要具 有可 操作 性 , 切合 学 生的知 识 、 能力 、 觉悟 , 于 易 或 比较 易于 操作 。要 充分 考虑 班级 、 校 的条件 , 些专题 学 有 尽 管 与 课 文 知 识 联 系 紧 密 , 活 动 中需 要 的 知 识 过 于 专 业 、 但 高 深或 过程 过 于复杂 , 收不 到 良好 的效果 。 也
谈中学思想政治课中的研究性学习

谈中学思想政治课中的研究性学习摘要:教育部在《全日制普通高中课程计划》中指出:“研究性学习是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
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要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
”通过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是组织者、参与者和指导者。
关键词:高中政治;创新;研究性学习这种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社会实践能力,通过转变传统的教与学方式,师生共同建立起平等、民主、教学相长的教学模式,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教与学的重心不再仅仅放在获取知识上,而是转到学会学习,掌握方法和培养能力上,使被动的接受式学习转为主动的探索性学习,并使这种新型的学习模式推广到其他学习方式中去。
在政治课教学中运用研究性学习,对于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增强其社会实践能力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但是要在思想政治课中很好地开展研究性学习必须处理好以下几对关系:一、处理好开展研究性学习与教材的关系课堂教学要完成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选择研究性学习并不是抛开教材另辟蹊径。
就教材而言,常识性、可读性、应用性、实践性是高中思想政治课教材的特点。
就学生而言,对政治课感到难学不在于教材中基本知识掌握而在于对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和与社会实际活动的灵活应用。
实际情况是,学生把教材作为应付考试和简单记忆的工具或全然依赖老师讲解而将教材搁置一边。
而经过研究性学习,学生不仅发现了教材的应用价值,而且通过大量资料的搜集、阅读、分析、整理,以及探入社会实践的调查研究,还能理解教材知识的内在联系。
二、处理好研究性学习与教学计划的关系无论采用什么样的教学形式都要与教学计划基本保持同步运行,如期中、期末考试或单元活动安排等。
能否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课题的选题、研究与结题的全过程的时间跨度都要经过缜密的设计。
浅谈中学思想政治课程的研究性学习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在 研究性学习 中, 课程 的选 择是一个至关 重要的问题 , 如果研 究 的课题选择不好 , 就会 出现 “ 事倍功半” 的效果 , 使得研究性学习 难 以顺利 开展 。 笔者认为可 以通过 以下两个途径来选择思想政治课 程 中研究性学习课题。 1 . 学生根据 自己的兴趣 , 自主选择课题 。 研究性学 习是基 于学 生的兴趣而 开展 的活动 。爱 因斯坦 曾说 过 : 兴趣是最好 的老师。 “ 真正有 价值的东西 , 并非仅仅从责任感产 生 , 从对客观事物的爱与热忱 中产生 的。” 而是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 纳认为 “ 没有动机 , 任何学 习都 不会发 生。 如果研究 的课题并不是 ” 来 自自己的兴趣 , 而是 由学 校或 教师指定 的, 或者 给出 的选题 规定 了太 多的框框 , 那学生就完全失去 了自主性 。研究性学习 的课题必 须建立在兴趣 的基础上 , 才有前进 的动力 。每个学生都有 自己的兴 趣爱好 , 学生可 以根据兴趣和特长 , 自主选择课题。 2 师帮助学生确立课题。 擞 学生 由于年龄 、 认识能力 、 受教育水 平的限制 , 提出的问题 他们 未必都适 合进行研 究性学 习, 即课题 的可行性不大 。新课程改革要
研究 性学 习是我 国基础课 程体系 中规 定的一 门综合实践 活动 课程, 是一个独具特 色的课 程领 域 , 是我 国当前 基础教育课程 改革 的一大亮点 。研究性学 习是指学生在教师 的指导下 , 根据各 自的兴 趣、 爱好和条件 , 自然 、 从 社会和生活 中选择专题进行研究。并 在研 究过程 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的学习方法。 研究性学 习的 目的在于改 变学生 以单纯地接受 教师传授知 识为主的学习方 式, 为学生建构 开放的学习环境 , 提供 多渠道获取 知识 为主的学 习 方式 。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 , 创新精神 培养 和实践能力 。思想政治课程 的研究性 学习是指在政治老 师的指导 下, 自主选 择和确 定社会 热点 、 点 、 点问题进 行研究 的学 习活 焦 重 动 。思想政治课程由于其内容比较抽 象且逻辑性强 , 许多学生对思 想政治这 门课程不感兴趣 。 传统 的思 想政治教学模式受到极大的挑 战。在中学思想政 治课程 中开展研究性学习 , 既符合 当前思想政治 课程改革的要求叉消除 了传统 教育模式给思 想政治课程学 习的消 极影 响。 本文就 目前 中学思想政治课程研究性学习 中存在的问题及 如何实施 中学思想政治课程的研究性学习作一些探讨 。 目前 中学思想政治课程研究性中存在的问题 20年研究性学 习被引入我 国基础教育课程 体系。20 年 9 00 00 月起我 国 1 个省市的普通 高中开始 开设 了研究性 学习课程 。20 0 02 年秋 , 全国几乎所有 的高中都 开设 了这一课程 。这是我 国基础教育 改革的重大举措 。许 多学 校把研究性学 习作 为一种学 习方式 , 一种 教育理念或策略渗透 于各学科 的学 习中并取得 了成功 。但是 , 思想 政 治作为- f 特殊 的课程 , -' ] 它担 负着 中学生德 育的重任 , 其研究性 学 习在某些学校却并没有受到重视 。 1 . 有些学校和教师对研究性学习认识不够 。 他们一昧地追求 升 学率 , 认为高考成绩决定一切 , 开展研究性学习是浪费时间。 因此对 研究性学习只是流于形式 , 走过场 , 应付检查。 思想政 治课程 的研究 性学习更是受到冷落。这种重 智育 , 轻德育的做法忽 视了思想政治 课, 放松了对学生思想 品德 的培养 。 04年 2 2 20 月 6日, 国务院发布 了 《 中共 中央关 于进一 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 人思想 道德建设的若 干意见 》 《 。 意见 》 出 “ 指 加强 和改进未成年人 思想道德建设是全党 和全社会的共同任务”, 要切实 把加强和改进 未成年人思想道 德 “ 建设 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意见 》 《 体现 了党 中央 、 国务院对未成 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高度重视。 思想政治这门课程的主要 目标是加 强 中学生恩想 品德 教育 , 帮助学生提 高道 德素质 , 形成 健康的心理 品质 , 树立法律意识 , 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 生观和价值观 。思想 人 政治课 担负着对未成 年人思 想建设 的重要 责任 。 但是思想政治课程 由于其内容的抽象性 、理论 的逻辑性使得 中学生对这 门课 缺乏兴 趣。 开展思想政治课程 的研究性学 习可 以使学生通过对 自己感兴趣 的社会事实 的分析活动开展学习 , 以激发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程的 可 学习兴趣 , 提高思想政治课 的教学效 果 , 进而达 到对学生思想道德 建设的 目标 。 某些学校放弃思想政治课程的研究性学习的这种做法 无疑是 极其错 误的。
浅谈政治课教学中学生研究性学习素质与能力的培养

( 阳市第三十五中学 , 沈 辽宁 沈阳 lo 4 ) lo2
的重要场所 , 生与 生交流 、 师与生交流 , 为小学生文 明习惯 养
成 开 辟 了广 阔 的天 地 。
现行的高中思想政治课是一 门进行 马克思 主义基本观点
是集理论教育 、 社会认识 和公 民教 育于一体的综 ( ) 师文 明 习惯 对 小 学 生 产生 影 响 。教 师文 明 习惯 对 学 教育 的课程 , 1教 它的知识体 系严谨 , 符合 学生认知水平 和能力 , 具 生有着最有力 的影响 。小学生模仿性强 、 可塑性大 , 在他们心 合性 课程 , 有相对 的稳定性。然而 , 这~学科又具有较强 的实践性 、 时效 目中 , 老师是社会规 范和道德 的化身 , 时 自觉 不 自觉 地模仿 平 如果仍用传统 的方法教学 , 就 老师 , 从老师的言谈举 止中引导其行为 , 从老师的品行 中形成 性及思想性 。对于这样的学科 ,
20 0 8年 第 1 1期
辽 宁教 育 行 政 学 院 学 报
育, 逐渐形成各种思 想意识 、 行为习惯 , 这对孩子 以后的成 长 己实际制 定文明习惯养成 目标 , 并依据 “ 色足迹记 录册” 红 上
产 生 极 大 的影 响 。
的记录 , 评选 “ 文明之星”促进文 明习惯 的养成 。③在 丰富多 , 句祝福 、 一枝鲜 花 、 一个 微笑献给最文 明的人 ” 系列教育 活
性 , 够 凸现 政 治 课 的 “ 想 性 ” 能 思 。因 此 实 现政 治 课 教 学 与研 究
性 学习的整合 ,从而提高学生的素质与能力是高 中思想政治 课 教学发展 的必然要求 。
中学思想政治课渗透研究性学习的探讨

课课堂教学往往滞后于现实社会 的发展 , 能有 不 效地解决学生思想中的疑惑和困顿。 同时 , 我国实行以分学科为中心的课程体制 ,
中小学校的课程设置 , 课程标准和教材都是 由国 家统一规定的, 这种课程体制 只有统一性而缺乏 灵活性和多样性 而走 向划一和封 闭, 教师和学生 在教学活动中处于绝对服从和执行课程体制。其
Ap . 0 6 t2 0 Vo_ 7 No 2 【2 .
第2 7卷 第 2期
中学思想政治课 渗透研究性学 习的探讨
口 许 欢科
( 广西师范学院 管理学院, 广西 南宁 50 0 ) 30 1
[ 要] 研究性学习是近年国际教育界倡导的新型学习理念和学习模式。中学思想政治课渗透研究 摘
习过程 中提 出问题、 解决问题 、 验证 问题 , 而最大限度地发挥思想政治课 的实效性。 从
[ 关键词 ] 中学思想政 治课 ; 渗透 ; 研宄性学 习
[ 中图分类号] G 1 4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0 —52 (060 — 01 0 02 2720 )2 02 — 6
似科学研究 的情境和途径 , 让学生 自己主动探索 , 神和实践能力 , 创建更 为有效 的新教学体系。这 处理实际问题和体验知识产生过程 , 而培养学 进 正是研究性学习的时代特征和现实意义 。 生“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的能力 那么, 什么是研究性学 习?中学思 想政治课 的学习方式。其核心是教会学生学会学 习, 培养 为什么要开展研究性学习?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 学生的创新精 神和实践能力 , 具有 渗透性 、 开放 如何渗透研究性学习?在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过
性 学习是为 了弥补过去封闭性教学模 式的缺 陷, 学生提供 一个 已有知识和 经验加 工及综合 运 用知 识 的机 给 会, 以便培养 学生的创新精神 和实践能力。教师 必须把研 究性 学 习渗透到整 个教 学过程 中, 充分发 挥学 生的 主体作用 , 学习过程 中学生的感受和体验 , 注重 充分运 用教材、 多媒 体 网络技 术等手段 , 引导 学生在研究性 学
政治课研究性学习课题中期报告

《思想政治课研究性学习研究》课题中期报告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学习方式。
具体表现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为载体,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来实际感受和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种教学方式的核心是要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我们于2008年5月申报立项进行“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研究”的课题研究。
本课题是以学生主动探索、发现和解决问题为立足点,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去重演、再现知识的产生过程,对发展学生研究性学习进行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使学生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
我们认为政治课研究性学习可分为:学科课堂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学科课堂外的研究性学习和跨学科综合的研究性学习三种方式。
经过一年的教学研究实践,课题组对前两种方式我们进行了一些积极有益的探索和思考。
(一)思想政治科课堂内的研究性学习经过我们课题组教师的学习讨论,我们统一了认识,一致认为课堂内开展研究性学习是:以问题为中心,问题源于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依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通过师生双边的共同活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参与意识,做到知识、能力和觉悟的统一。
笔者在近几年的教学学实践中,深感“合作探究式”是政治课教学实施研究性学习的最好方式之一,其模式的结构为:学生自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验证问题。
(1)学生自学、发现问题:教师要求学生预习教材,就教材内容形成自己的想法和疑问,发现问题。
教师不给提纲和思考题,学生的思维不受任何限制,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意识和想象力。
(2)提出问题:“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在自学、发现问题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是对概念、原理和针对社会的现实问题,问题可能与教材内容相关的甚至与教材内容较远的。
可能出现的问题是学生提不出问题怎么办?这时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3)解决问题、验证问题:解决问题的主体是学生自己,让学生回答自己提出的问题,解答自己同学的疑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政治教学中研究性学习
摘要:研究性学习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学习为基础,以个人组织活动为形式,通过其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和科学结论,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学会运用所学各种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教学方式。
关键词:中学政治研究性探究性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8-138-01
国家教育部领布的教学大纲明确指出,政治教学要“鼓励学生对问题进行独立思考”,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学生创造意识和创新精神。
要激励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学习,探究的精神。
因此,开展研究性学习已经成为目前中学政治教学改革和发展的一个新内容。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以“研究”问题为特征的学习方式,它应是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学习为基础,以个人组织活动为形式,通过其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和科学结论,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学会运用所学各种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教学方式。
现行的中学政治研究性学习有哪些特点呢?开展研究性学习素质教育的需要,它与传统的政治教学相比较,至少应具备有以下几方面特点。
1、教学内容问题化
在学习某一知识前,教师向学生布置一些研究性课题或问题,这些课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难易程度、主要目标,让学生在教师
指导下,围绕这些问题展开活动,从而减少学习的盲目性,增强学习的计划性和有序性。
2、学习资源开放性
过去政治教学都围绕课本,课本上写什么,我们就教什么,学什么。
师生都局限在课本中,研究性学习应打破这种束缚,体现资源的开放性,学生所研究的课题和问题设计的知识范围之广泛,有关的问题也没有现成唯一答案,学生学习的资源可以从课本夸大到图书馆,互联网及其他社会现实情境,只有这样开放式的学习,学生才可能最大限度地获取信息。
3、学习过程自主化
传统的政治教学传播知识,学生主要任务是听,记有时虽然也有形式上的突破,如启发式,讨论式教学等。
但这都不能算严格意义上的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应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化,学生必须开动脑筋,结合各种知识大胆创新,直接亲耳去体验和研究,学生不能被动的接受学习,而是主动地探究性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4、学习结论个性化
因为研究性学习注重体验,注重过程,因此其学习结论必然具有个性化的特点,不同的学生对于问题的理解各有侧重,最后得出的结论不可能千篇一律,可能百家争鸣,百花齐放,这正是创新意识的体现,也是创新教育所要达到的目的。
目前,研究性学习仍处于探究阶段,并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借鉴,但根据其以上特点,结
合教学实践中,大致探究以下几种方法。
1、注重教师的指导作用“教为了不教”
教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其目的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虽然研究性学习十分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但并不排除学习指导,恰恰相反,它对教师提出更高的学习指导要求,特别是学习方法的指导,要让研究性学习走进课堂教学,就是把研究性学习堪称一种新的学习方法教给学生,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指导。
在课堂教学中要把“怎样学”特别加以重视。
因此,在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初始阶段,就应该让他们熟悉和掌握尽可能多的研究模式,如我们要让学生熟悉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和文献资料查阅法都是科学研究最基本的方法。
同时要让他们知道什么样的课程适合什么样的方法,在开展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指导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指导者,组织者,促进者以及合作者,也就是说教师应以平等身份与学生相互学习,共同进步,教师应知道学生研究思维,研究方法,教师应做好课程研究的组织协调工作,为学生学习活动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树立信心。
2、发扬民主,注重合作
学习研究需要民主氛围,教师不能以教师的身份指导,要与学生平等相处,真诚合作,要使学生以心理自由和心理放松,使学生能自主去想,大胆去做。
同时,教师也不能把自己的思想观念强加给学生,不能把现成结论硬塞给学生,学生可以有自己的思想和观念,有自己认识事物的手段和方式,学生在研究过程中,一般要组
成课题小组,在重视个人作用的同时分工协作,主要依靠集体的力量完成政治专题的研究过程,在讨论和交流的过程中互相促进,共同提高,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交往、合作和团队精神,同时通过合作探索,有利于学生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结论,反驳他的人观点和结论的过程中转变原来不正确的看法,重新构造新的政治观点和结论。
3、在社会实践中渗透研究性学习
实践操作在研究性学习中运用非常广泛。
研究性学习应鼓励学生主动地、独立地去尝试自己未尝试过的领域,去寻求自己未知的结论,去论证自己提出的假设。
研究性学习其实就是鼓励学生去实践,去探索,去体会科学研究的奥秘,去品尝科学研究的艰辛与快乐。
而实践的内涵很广:查资料,做实验,开展社会调查,通过假设论证,最终解决问题,都可以称作实践。
操作也不仅仅是指实验室的操作,也指研究性学习某一环节的操作,甚至是研究学习整个过程的操作。
4、在撰写论文中深化研究性学习
政治论文的写作是课后作业中较高求的训练形式,政治论文的写作是以课堂教学中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为核心,教师指导学生搜集资料,分析资料,最终以论文的形式结题。
政治论文的写作应切合政治知识的特点,学生在资料搜集,分析过程中,教师应在科学性具体性方面给予指导。
总之,课程改革已经给中学教学带来了极大的震撼,教学思想
和管理理念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研究性学习已经手到学生的普遍欢迎。
政治课进行研究性学习尝试不仅能使学生主动学习,而且可以促进政治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的改变,学会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促进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教学能力、研究能力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