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危重患者并发腹内高压征的临床分析

合集下载

腹腔内压监测指导重症伴腹内高压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治疗的效果

腹腔内压监测指导重症伴腹内高压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治疗的效果

腹腔内压监测指导重症伴腹内高压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治疗的效果曾泳萍【期刊名称】《临床合理用药杂志》【年(卷),期】2020(13)35【摘要】目的观察腹腔内压监测指导重症伴腹内高压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治疗的效果。

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018年12月福建省立医院收治的重症伴腹内高压患者8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

2组患者均接受早期肠内营养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行腹腔内压监测以指导肠内营养方案调整。

比较2组患者肠内营养不耐受表现(呕吐、胃液潜血、胃潴留、腹泻等)发生情况,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疾病相关指标(血乳酸、内毒素、平均腹内压及APACHE-Ⅱ评分等)变化情况。

结果观察组肠内营养不耐受表现总发生率为11.90%,低于对照组的33.33%(χ^2=5.509,P=0.019);治疗后,2组血乳酸、内毒素、平均腹内压及APACHE-Ⅱ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且观察组改善程度好于对照组(P均<0.01)。

结论腹腔内压监测指导重症伴腹内高压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治疗的效果较好,有利于改善患者胃肠不耐受情况,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利于患者预后改善及康复,临床推广应用价值较高。

【总页数】2页(P158-159)【作者】曾泳萍【作者单位】福建省立医院/福建医科大学省立临床医学院重症医学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59.3;R459.7【相关文献】1.通腑饮对危重症腹腔内高压症患者腹内压及血清炎症指标变化的影响2.腹内压监测在危重患者早期肠内营养中的应用效果3.腹腔内压监测在指导腹内高压肠内营养治疗中的应用4.腹内压联合胃残余量监测在重症监护病房患者早期肠内营养耐受性观察中的作用5.腹内压监测在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中应用效果的Meta分析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腹内压监测在ICU中的应用

腹内压监测在ICU中的应用

腹内压监测在ICU中的应用作者:曾凡程燕子向阳赵灵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3年第11期【摘要】目的探讨腹内压监测方法在ICU中的应用。

方法对近年来国际上对腹内压监测方法的发展进行阐述和总结。

结果腹内压的监测方法仍处探索阶段,其发展目标是寻求更安全、更准确、更实用。

结论腹内压监测对ICU患者意义重大,应根据不同患者不同病情掌握指征及选择合适的监测方法。

【关键词】腹内压监测;ICU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11.197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456-011腹内压(IAP)指腹腔内压,正常平均值为零或接近零,任何原因导致的腹腔内容物增加,均可造成腹内压增高。

腹内压增高可造成腹内高压(IAH)和腹腔间隔综合征(ACS),且国际上已有明确的定义,即持续或反复出现IAP>12mmHg且无随之出现的器官功能障碍称为腹内高压[6-9];IAP>20mmHg且随之出现至少一个新的器官功能不全或衰竭,称为腹腔间隔综合征(ACS)[7-11]。

腹内高压可明显延长患者在ICU的停留时间[9-10],并已经成为影响ICU患者死亡率的独立危险因素[9]。

2腹内高压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Ball CG等认为在重症患者中,继发性IAH发生率比原发性要高,因对重症患者的救治中,多有强力液体复苏,机械通气等,增加了继发性IAH的发生率,但此结论尚需进一步证实[6-11]。

Reintam A等经比较得出结论,认为继发性腹内高压患者的ICU死亡率高于原发性腹内高压患者[9]。

3腹内压的测量方法分直接法和间接法两种3.1直接法有一定损伤性,临床上较少采用,但Risin E等采用14F聚氯乙烯(PVC)导管置入腹腔测量腹内压,并证明此方法安全可信[1]。

但此研究所选取患者仅为开腹并腹腔引流管安置术后患者,且并未比较两种方法的医院获得性腹腔感染率,笔者认为直接法对ICU患者仍有较大局限性。

ICU患者腹内压监测的注意事项及危险因素分析

ICU患者腹内压监测的注意事项及危险因素分析

ICU患者腹内压监测的注意事项及危险因素分析廖舒;杜贵鹏;吴希【摘要】目的探讨ICU患者腹内压监测的临床注意事项,并分析腹腔高压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47例本院ICU 2015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腹腔高压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择47例未出现腹腔高压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统计两组的各项资料,并分析ICU患者腹腔高压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对两组研究对象的各项指标进行检测和组间比较,可得两组在平均年龄、性别分布情况、身体质量指数、疾病类型等方面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APACHEⅡ评分、入院24 h液体是否平衡、血白蛋白值水平方面经比较存在组间统计学差异(均P<0.05).经多因素回归分析,可得APACHEⅡ评分、入院24 h液体是否平衡为ICU患者腹腔高压相关危险因素.结论APACHEⅡ评分、入院24 h液体是否平衡为ICU患者腹高压相关危险因素,临床要注意尽早开始对ICU患者实施腹内压监测.【期刊名称】《中国卫生标准管理》【年(卷),期】2019(010)011【总页数】3页(P41-43)【关键词】ICU;腹内压;腹高压;危险因素;注意事项;血白蛋白【作者】廖舒;杜贵鹏;吴希【作者单位】成都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核工业四一六医院重症医学科, 四川成都610053;成都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核工业四一六医院重症医学科, 四川成都610053;成都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核工业四一六医院重症医学科, 四川成都61005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72ICU患者大多病情较为危重,存在较高的腹腔高压发生风险[1]。

腹腔高压常被认为是危重症患者的常见并发症,因此临床要注意做好对患者的腹内压的动态监测,并警惕各种危险因素。

根据资料文献报道,ICU重症患者合并腹腔高压并发症时,通常选择内科或者外科不同治疗手段控制腹内压,但是预后结局不同。

本文为进一步探讨ICU患者腹内压监测的注意事项及腹高压危险因素,本次研究选取我院的47例ICU合并腹腔高压患者及47例未合腹腔高压患者,发现与平均年龄、性别分布情况、身体质量指数、疾病类型等指标无关,与APACHEⅡ评分、入院24 h 液体平衡和血白蛋白值等因素有关,为早期诊断与治疗ICU患者腹内压监测的临床注意事项提供参考,找到腹腔高压相关危险因素,方便临床早期监测。

伊敏--危重患者腹内压监测

伊敏--危重患者腹内压监测

Results from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Experts on Intra-abdominal Hypertension and Abdominal Compartment Syndrome.I. Definitions. (Intensive Care Med 2006; 32:1722–1732)
IAH /ACS 是一种危重征象,危害多个器官和系统!!!
ORING FACTOR
❖ 腹内压(Intra-abdominal pressure,IAP) ❖ 腹腔灌注压(Abdominal perfusion pressure, APP)(APP =MAP-IAP) ❖ 渗透梯度(Filtration gradient,FG)(FG =MAP–2×IAP)
(Intensive Care Med 2006;32:1722–1732;2007;33:951–962)
LITERATURES
❖ Intra-abdominal pressure (IAP) is increasingly considered to be an important physiologic parameter in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Intra-abdominal pressure measurement in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危重患者腹内压监测
Peking University Third Hospital ICU YIMin BAIYu ZHUXi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重症医学科 伊敏 白宇 朱曦
❖ Background ❖ Objectives ❖ Methods ❖ Results ❖ Discussion ❖ Conclusions

53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腹内压监测的临床应用

53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腹内压监测的临床应用

China &Foreign Medical Treatment中外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是一种自身消化性疾病,病情复杂凶险,发展迅速,短时间内可并发多器官功能损害,病死率高20%~30%[1],SAP 腹内高压已引起越来越多临床医生的关注,其直接影响着重症急性胰腺炎本身的治疗和预后,并且已经作为判定重症急性胰腺炎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

SAP 患者常导致腹内高压而并发腹腔间室综合征(Abdominal compartment syndrome ACS),引起多器官功能衰竭(multiple organdysfunction syndrome MODS)。

因此加强腹腔压力(Intra-abdomi⁃nal pressure,IAP)监测及认识是非常重要的[2]。

现对2011年9月—2012年4月该院ICU 收治的53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进行腹腔压力监测,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该组患者53例,其中男35例、女18例;年龄33~68岁,平均(45.3±7.5)岁。

所有患者均符合重症急性胰腺炎的诊断标准,重症急性胰腺炎的APACHE—II 评分≥8分[3]。

重症急性胰腺炎的诱因分别为:胆道疾病34例、暴饮暴食15例、酗洒2例、无明显诱因2例。

1.2测压方法该组患者通过测定膀胱内压力(UBP)代替腹内压。

对53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入ICU 时即给予留置双腔导尿管,Foley14~16F,气囊充气30mL 后妥善固定。

导尿管接口连接三通连接管,其一端接引流袋,一端连接有创测压装置,换能器装置采用美代250,连接飞利浦M60或M70多功能监护仪。

测定方法:排空膀胱,夹闭尿液引流袋,将导尿管与有创测压装置连接,患者取平卧位,将换能器归零,以患者耻骨联合水平为零点,将50mL 生理盐水经Foley 导尿管注入膀胱后,导尿管与换能器相通,监护仪上直接读取数据即为腹内压,单位mmHg。

重症患者的腹腔隔室综合征

重症患者的腹腔隔室综合征

重症患者的腹腔隔室综合征在重症患者中,腹内高压(IAH)和腹腔隔室综合征(ACS)常常是插管和液体复苏等干预措施的后果。

值得注意的是,重症监护室(ICU)中有25% 的患者受到这些症状的影响。

此外,先前的研究表明,这些患者中有一半以上在入住重症监护病房的最初一周内就会出现IAH。

在这种情况下,及时诊断IAH 至关重要。

如果被忽视,IAH 可演变为ACS,进而导致器官功能障碍。

这种恶化会严重影响危重病人的预后。

Reintam Blaser 等人报告说,在入住重症监护室的最初 2 周内,IAH 的存在和严重程度会独立提高28 天和90 天的死亡率,当出现ACS 时,死亡率会飙升至38.6%。

根据临床指标和风险因素及早识别ACS 可显著降低相关并发症和死亡率。

及时发现这些临床症状可立即进行急诊开腹手术以缓解压力。

然而,在实际临床环境中,测量危重病人的腹内压(IAP)是一项挑战。

虽然IAP 的发生率有所下降,但仍有约3%-5% 的患者因IAP 而病情恶化。

在这篇综述中,我们将讨论IAP 的测量、IAH 的风险因素和腹腔隔室综合征。

2013 年,世界腹部综合征学会发布了IAH 和ACS 的最新共识定义和临床实践指南。

此后,IAH 和ACS 的治疗方法也根据这些指南进行了制定和修订。

在这些指南的基础上,我们对这些病症的早期检测、预防性治疗措施和明确治疗提供了进一步的见解。

病理生理学在无病理情况下,IAP 为0 mmHg。

在标准呼吸功能期间,正压通气对IAP 有直接影响。

IAP 基线为5mmHg;但某些情况下,包括咳嗽、肥胖和怀孕,会使IAP 基线升高。

值得注意的是,导致IAP 增加的因素可分为五类:(1) 腹壁和横膈膜的弹性(腹壁顺应性减弱);(2) 腔内内容物增加;(3) 腹部内容物增加;(4) 引起毛细血管渗漏/液体复苏的全身状况;(5) 潜在原因。

在腹腔内,内脏在影响压力动态方面起着主导作用。

肠道的尺寸及其腔内内容物的体积会对压力产生重大影响。

ICU危重患者并发腹腔间室综合征的早期监测与护理体会

ICU危重患者并发腹腔间室综合征的早期监测与护理体会

ICU危重患者并发腹腔间室综合征的早期监测与护理体会作者:胡丽环李光华王军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3年第08期【摘要】目的:本文主要分析ICU危重患者并发腹腔间室综合征(ACS)的早期监测和护理体会,以为日后临床监测与护理工作提供参考。

方法:选取我院于2011年06月至2012年06月期间收治28例危重症并发AC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所有患者中,19例治愈,3例自动出院,6例死亡,死亡率为21.83%。

结论:通过给予危重症患者进行早期监测,及时发现腹腔间室综合征,通过及时治疗与护理,有效降低危重症并发ACS的发生率,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关键词】ICU危重患者;腹腔间室综合征;早期监测腹腔间室综合征是指不同原因引起腹内压造成心血管、肺、肾、胃肠道以及颅脑的功能障碍的综合征。

临床实践证明,腹腔间室综合征是一种高死亡率的病征[1]。

当ACS发生后,要是不能给予患者进行早期监测与治疗,极易导致患者出现致命性的器官功能衰竭。

我院对于2011年06月至2012年06月期间收治28例危重症并发ACS患者采取早期监测和护理措施,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1 一般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于2011年06月至2012年06月期间收治28例危重症并发AC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其中,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11例,患者年龄在26~7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5.12±1.45)岁。

腹部疾病12例,包括肝移植3例,肝脾破裂3例,消化道穿孔3例,肾移植2例,肠梗阻1例;非腹部疾病16例,包括多发性创伤5例,休克3例,胸部疾病3例,妇科疾病3例,药物中毒2例,老年慢性病2例。

1.2方法给予10例ACS患者行腹腔减压手术;给予8例ACS患者行胃肠减压联合大黄灌肠减压;给予5例ACS患者行床边血液净化治疗;给予3例ACS患者行床边腹腔置管减压术治疗,给予2例ACS患者行二次开胸手术。

测量腹内压[指南]

测量腹内压[指南]

朱翠芳(东南大学附属江阴人民医院ICU中心江苏江阴214400)【摘要】目的掌握腹内压监测的正确方法。

方法应用膀胱内压测量法对35例重症患者进行腹内压动态监测。

结论腹内压监测为危重病人诊断、治疗提供重要依据,护士准确测量腹内压对临床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腹内压危重患者监测【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14-0327-01腹内压(intra-abdominal pressure IAP)主要由腹腔内脏器的静水压产生。

正常情况下和大气压相近,任何引起腹腔内容积增加的情况均可导致腹腔内压力增高。

胃肠道是腹内压升高最敏感的器官。

近年来,腹内压监测在危重病人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本院自2010年10月至2011年2月,将腹内压监测应用于危重病人诊断、治疗、肠内营养等方面,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危重病人的抢救成功率[1]。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院自2010年10月至2011年2月,对35例患者进行腹内压动态监测,其中男22例,女13例;呼吸衰竭,重症肺部感染17例,胸腹部外伤5例,食道癌术后8例,颅脑外伤2例,产后休克1例,骨盆骨折1例,ARDS 1例。

1.2 测量方法经留置导尿管测量膀胱内压可间接反映腹内压,故本科采用膀胱内压测量的间接测量法代替腹内压。

具体方法:患者入ICU后一般立即给予20号硅胶三腔导尿管留置导尿,平卧位排空膀胱后连接注射器,注入36-37℃无菌生理盐水50ml ,然后导尿管与测量装置相连,以耻骨联合为零点,垂直标尺旁水柱与零点的距离即为膀胱内压力。

所有患者都是入院后立即测量,之后Q4H测量一次,对腹内压进行动态测量,为临床提供依据。

1.3 腹内压相关概念正常人腹腔内压力在0KPa左右[2](1KPa=7.5mmHg,1mm Hg= 1.33cmH2O)。

腹内压可分为四级:Ⅰ级:10-14mmHg,Ⅱ级15-24mmHg,Ⅲ级25-35mmHg,Ⅳ级>35mmHg[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炎 9例 , 慢性 阻塞性肺 急性 发作并 发呼吸衰竭 7例 , 肝硬化
2 6 m mH g 之 间者 3 0例 ( 6 6 . 6 7 %) , 在2 6—3 5 m m H g之 间
失代偿 7 例, 脓毒血症 7 例, 脑出血 2 例, 风湿性 心脏 病合
并心力衰竭者 2例。所 有患 者均符合 临床诊断标准 。腹腔 内压均大于 1 0 m mH g , 且存在 明显 的腹胀 、 胃肠 功能障碍等 临床表现 。
患者 的生命安全 , 近年来 有学 者指 出 , 在发 现腹 内高压 症 状后对其 给 予 早 期 的非 手术 干 预 治 疗 可 获得 良好 的预 后 。本 次研究 中出于对 I C U危重 患 者并 发腹 内高压 征 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探讨的 目的, 对我 院收治 的 I C U患者 并发 腹内高压病例资料展开回顾 性分析 , 现报告如下 。
关键词 : I C U ; 腹 内高压征 ; 临床特点 ; 干预治疗 ; 预后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2—1 1 0 8 . 2 0 1 3 . 0 3 . 0 0 3 8
中图分类号 : R 6 5 6 . 1 文献标识码 : B 文章编号 : 1 0 0 2—1 1 0 8 ( 2 0 1 3 ) 0 3— 0 0 8 1 — 0 2 目前在 临床危重 患者 中腹 内高压 综合 征 的发病 率并 不低 , 但是 由于患 者原 发疾病 病情 危 急 , 因此对 该病 症很

1 . 1 一般 资料
研究 中资料来 源于我 院收治 的 I C U危重
患者并发 腹内高压 征临床病 例 , 抽取其中的 4 5例作 为研究 对象 , 包括有男 3 2例 , 女1 3例 , 年龄 3 4— 7 6岁 , 平 均( 5 5 . 7
±1 3 . 6 ) 岁, 原发疾病包 括 : 重 症胰腺 炎 1 1 例, 弥 漫性腹膜
1 资料与方法
力增高 、 腹 部膨 隆 、 腹 围明显增 大 以及腹 部可有 压痛 和反
跳痛症状 ; 经 叩诊发 现存在 明显 鼓音 , 移 动性 浊音呈 现 出
明显 的阳性 , 肠 鸣音发 生显著减 弱或者是 消失 ; 4 5例患者
均合并 有呼吸急促 、 心 率增 快 、 白细胞 增 高等全 身炎症 反 应综合征( s I R S ) 的临床 表现 。经腹部 B超 以及 x线 检中医学院学报
J GCT CM
N o . 3 Vo 1 . 3 5
2 0 1 3年 5月
Ma y 2 0 1 3
・81 ・
I C U 危 重 患 者 并发 腹 内高 压 征 的 临床 分 析
黄祥卫 , 王 铮, 彭开毅 , 吴馨馨 5 2 5 0 0 0 ) ( 茂名市人 民 医院重症 医学科 , 广 东茂名
容易造成忽视 , 从 而延误 治疗 , 使 疾病 进一 步发 展成 腹腔
开, 在监护仪上对压力值进行 测定读取 _ 2 】 。
2 结 果
2 . 1 临床表 现
本 组患 者均表 现 出显 著 的腹胀 、 腹 壁 张
间隙综合征 , 诱发心 、 脑血管疾 病 以及多 脏器 衰竭 , 威胁 到
1 . 2 方 法
者 8例 ( 1 7 . 7 8 %) , > 3 5 m mt l g 者 2例 ( 4 . 4 4 %) 。显示腹 内
压在 1 5— 2 6 m m Hg 者所 占比例最高。
2 . 3 干 预手 段 本组 患 者均 接受 以下干 预手 段进 行 治
疗: ( 1 )抗 感染 ; ( 2 ) 维持 呼 吸以及循 环 的稳定 , 对微 循环 进行积极 的改善 ; ( 3 ) 对患者 给予乌 司他 丁、 中药血必净 等 将4 5例 患者资料 进行 整理 , 针对 一般 在测量过程 中保 证患者 平卧 展开拮抗 S I R S治疗 ; ( 4 ) 早期 对所有 患者 实施 胃肠减 压 、 肛管排气治疗 , 而后对患者 给予 胃肠 动力药物 改善 胃肠功 能, 并在功 能恢复后及时展开肠 内营养 ; ( 5 ) 对谷 氨酰胺制 剂进 行适 当的补充 , 使 胃肠 黏膜屏 障 功能 得到 有效 的维 护; ( 6 ) 对肠道益生菌制剂进行 有效 的补充 , 避免发生肠道 菌群紊乱 , 本组有 7例患者经肠道净化 进行治疗 ; ( 7 ) 在 胃 肠功能没有得到恢 复前 应对 患者展 开全 胃肠外 营养 或者
摘要 : 目的 : I C U危 重患者并发腹 内高压征的 临床特 点进行 分析探讨 , 为今后 的临床诊治与预 防工作提供 可靠的参考
依据 。方法 : 随机抽 取在 2 0 0 9年 2月 一 2 0 1 3年 2月间我 院 I C U收 治的危 重患者 并发腹 内高压征临床病例 4 5例 , 对其临床 资料进行 回顾 性 分析。结 果 : 4 5例 患者 中腹 内压在 1 0~1 5 m mH g之 间者 5例 , 在1 5— 2 6 m m Hg 之 间者 3 0例 , 在2 6— 3 5 mm H g之间者 8 例, >3 5 m m Hg 者 2例 , 经早期干预 治疗 , 在1 ~ 2周 内症状 改善 , 腹 内压降至安全范围者 4 2例 , 有 2例 患 者并发 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 , 1例放弃治疗 自动 出院。结论 : 对腹 内高压征 患者 给予早期合理 的干预 治疗 , 可有 效改善其 症状 , 降低腹 内压 , 提高疗效。
可发现存在 明显 的横膈抬 高症 状 , 肠腔发 生显著扩 张积气
以及腹 腔积液征象。经腹 部 C T检查证 实 , 患者存 在肠 管 积 气扩 张、 腹腔积液 、 肠壁 以及 系膜水肿 和增厚 征象 , 腹 部 前后径/ 横径 比例发生显著的增高。 2 . 2 患者腹腔 内压测 定结果 经统 计得知 , 本组 4 5例患 者 中, 腹内压在 1 O~1 5 m mH g 之 间者 5例( 1 1 . 1 1 %) , 在1 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